智慧管理范例

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范文1

【关键词】智慧城市;产业;智慧化管理;系统

1引言

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的一种全新城市形态,是全面网络化、高度智能化、应用普及化和产业高端化的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1]。经济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而城市经济是由各个产业构成的有机体。智慧城市推动下的经济应该是一个相互依存度较高的产业链,从培育、生产、销售、应用、服务等各环节都能实现实时监控与有效互动[2]。智慧城市的建设,产业是基础,包括产业的智慧化和对产业的智慧管理。通过产业的智慧化,形成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产业体系,包括基础智慧产业(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软件行业)、提升型智慧产业(传统产业:智能制造、现代建筑业、现代农业)、智慧产品制造业(产品制造业:移动智能终端、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慧服务业(服务业:互联网金融、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电商、智慧物流)。对产业的智慧管理,则是通过建立城市产业监测、预警、服务、决策体系,整合城市产业、企业、人才等数据,直观展现城市产业运行、产业发展格局、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创新环境营造、产业生态构建以及各重点产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供求等情况,进一步通过相关模型对标重点产业发展质量评价、产业聚集度分析、产业上下游分析、企业迁徙分析、人才流动等,为城市产业集群、企业活力以及人才相关分析画像,使政府部门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城市产业的活跃现状与未来变化趋势,变产业发展、宏观经济的事后监测为事前的规划和预测、事中监测及风险预警,为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产业发展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产业智慧化管理系统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产业发展的掌握、分析和预测是实现产业智慧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科学、准确的分析预测才能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确保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因此,我们构建了产业智慧化管理系统(见图1),包括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和用户层。

2.1数据层

数据层通过统一数据平台将不同来源、不同部门、不同采集方式、不同形式的多源异构城市时空大数据进行融合。如可以通过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局、市商务委、市文化局、市旅游委、市科委、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政府获取企业相关数据;可以运用移动互联网,基于位置的服务,视频识别等智能技术开展人群流动情况的动态感知试点,在公交、地铁、商场、车站、大型活动场所等公共场所建立人群流动动态感知信息网络,获取人口相关实时信息[3]。然后,通过统一数据平台将复杂异构的城市时空大数据进行融合;通过可视化技术将城市不同尺度的实体在信息空间中进行数字孪生重建;通过空间智能技术对城市运营进行实时监测、分析、模拟、决策、设计和控制;通过开放式开发框架提供面向城市各项业务的二次开发环境,避免不同业务之间共性化操作的重复性开发工作,并保证数据的统一维护[4]。

2.2平台层

平台层构建了产业、企业和人才三个模块,因为企业是构成产业最基本的单元,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中,产业模块的指标包括产业结构、产业地位、产业贡献、产业体系、产业布局、产业关联度、产业需求等;相关模型包括产业集聚模型、产业与城市承载力耦合模型、产业招商模型、产业链透视模型等。企业模块的指标包括企业规模、性质、类型、数量、效益、税收、迁移、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数字化转型等;相关模型包括企业选址模型、企业迁移模型、企业潜力模型、企业风险模型等。人才模块的指标包括人才供求、人才结构、人才流动、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参保人数等;相关模型包括人才供求结构模型、人才国际化率模型、人才虹吸模型、人才流入流出模型等。通过三个模块的相关指标和模型对城市产业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实现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综合管理模式。

2.3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是通过面向产业发展不同环节的应用系统,分析城市经济发展状况、重点产业发展新动向,实现对城市产业发展(包括事前的产业发展预测和规划,事中的产业发展监测和预警以及事后的产业发展评价)实现高效的、自动化的调控和指导,以提高城市产业管理的效率。如可以通过对城市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总体情况进行比对,发现优势和不足,有效指导产业规划和精准招商;有针对性地实施政策,扶持重点企业,发掘高潜力企业,有效地监控和预警企业风险;协助有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融资。也可以借助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产业分析应用系统,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条件、产业基础、企业状况,分析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产业布局、企业分布、人才供求等因素,综合判断城市经济和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辅助城市相关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地。

2.4用户层

产业智慧化管理的目标用户包括政府、企业和公众个人。希望可以为政府精准施政、招商引资等提供决策支撑,明确城市产业发展与优化方向;为企业选址、用人、制定发展战略;为公众选择就业城市、行业、企业以及参与相关专业培训提供决策依据。1)从政府角度看在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和过程中,通过新设备和技术的采用,构建起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全方位的数据采集、计算、传输、储存、分析等服务,尤其是通过北京大数据交易所的建设和运营,建立起数字化的“服务土壤”,实现对北京高精尖产业的全方位数字化服务。按照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要求,对政府目前的数字治理模式进行变革,在组织机构、服务流程、数据处理等方面做出调整,实现对北京高精尖产业管理中的实时动态掌握、产业相关分析、情况预警、大数据决策支持、产业生态协同等服务。2)从企业角度看一方面,建立在企业大数据和分析模型基础上的应用系统不仅可以为产业分析提供基础,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北京智慧城市建设所形成的丰富的“智能”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如基础、常规的营商环境服务等,尤其是数字化、数据、产业生态等方面的“新基础设施”服务,快速进行数字化转型,生成数字化业务体系、创新体系和数字化运营的管理体系。3)从公众个人角度看建立在人才数据和分析模型基础上的应用系统不仅可以为产业分析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公众个人的城市选择、行业选择、职业选择、城市居住区域选择、医疗机构选择、交通出行方式选择、接受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决策提供较为客观的判断依据。

3产业智慧化管理应用系统

产业智慧化管理应用系统主要从产业、企业、人才三个层面,智慧监测监控、智慧业务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决策四个方面构建。基于该系统可以实现将城市产业数据进行全面聚合,基于产业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城市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提前研判供应链安全及卡脖子环节;合理分配产业资源,提供精准服务,同时对接外部合作,完善产业生态。

3.1产业层面

从产业层面来看(见图2),智慧监测监控主要包括产业运营状态、产业发展质量评价以及产业就业带动情况等方面;智慧业务管理主要包括产业发展预警、产业智慧化支持以及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方面;智慧服务主要包括产业支持政策(如金融、技术、信息化等)、产业创新环境、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智慧决策主要包括产业规划制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等方面。

3.2企业层面

从企业层面看(见图3),企业运行状态智慧监测监控包括企业运行状态、与产业链互动状态、竞争和评价等方面;企业运营智慧业务管理包括产品和服务交付、客户体验和客户关系、商业模式完善等方面;企业智慧服务包括政策传播和事务办理、产业链协同、资源/要素的搜索获取等方面;企业智慧决策包括市场机会感知与捕捉、技术和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

3.3人才层面

产业智慧化管理应用系统中人才子系统(见图4)主要对产业内人才供求、人才流动等进行静态的统计分析和动态的实时追踪;能够对产业人才布局实现全景式预览,为产业人才智库汇聚优秀人才,为产业和企业战略布局提供人才战略支撑;为产业人才引进、教育培训和社会保障等服务性工作提供及时、动态信息,为产业布局优化、人才优惠政策制定和创业就业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产业智慧化管理应用系统大数据主要来源于文化与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社保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数据服务中心、留学归国人员信息服务平台、产业园区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人才信息服务平台等。

4产业智慧化管理典型应用场景

产业智慧化管理主要应用于产业、企业、人才等层面的监控检测、业务管理、智慧服务以及决策。

4.1产业层面

应用场景:监测城市承载力与重点产业发展的平衡性。智慧城市通过各项数据的运算处理,可以评估出城市的承载能力与产业的需求空间,使城市承载力与产业发展实现较为科学的平衡发展。根据城市的产业发展重点,一方面通过构建承压类、压力类以及协调类指标构成的城市承载力指标体系对城市承载力进行评估;另一方面,从产业发展的规模与效率、结构与体系、功能与创新、基础与环境等方面对城市重点发展产业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大数据运算评估城市综合承载力,在重点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运用耦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平衡性。

4.2企业层面

应用场景:基于全域大数据的企业运行状态感知、计算和监测,实时反映企业运行“健康状态”。“智慧城市”的建设,搜集、积累和储存了全方位、无死角的企业外部环境数据、企业与环境交互的数据、企业自身运行状态的数据。这些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蕴含了企业系统运行的状态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挖掘和分析,可以实时反映企业的“健康”状态,为企业科学、合理决策,改善运营,以及为稳定城市产业的微观构成夯实基础。

4.3人才层面

智慧管理范文2

关键词: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智慧化运用

0引言

早在2012年5月,我国住建部、发改委就印发了《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在文件中提出了要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以此来促进我国城镇供水的发展,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我国供水行业的信息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1“智慧水务”基本组成

虽然,“智慧水务”建设过程会因为国家的不同、城市的不同或者是地区的不同产生较大的区别,但是,其在基本组成上却大致相同,都是按照“1个中心、2个平台、5个体系”来进行建设的。其中1个中心主要指的是数据信息化中心,具体包含基础设施、云平台、云应用及安全运维系统;2个平台指的是对内服务平台,主要实现企业内部工作需要;另一个是对外服务平台,主要实现企业对外服务的窗口,更是企业形象的展示;5个体系一是立体感知体系,包括智能监测系统、智慧采集系统等;二是主动服务体系,包括网上营业收费系统、智能客服系统等;三是自动控制体系,包括智能设备、智能预警、视频监控等;四是智能应用体系,包括智慧供排水和水务突发应急事件和安全维护等;五是支持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法规、人才队伍建设及资金投入等[1]。

2水务公司“智慧水务”面临的问题

2.1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方面

2.1.1存在一定的安全威胁,风险防范意识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水务工期在构建“智慧水务”的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存在一定的安全威胁,风险防范意识还有待提高。新时期下,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的水务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例如,我国在2017年,“敲诈勒索病毒”的爆发,以及中石油近年来高度重视的“工业控制安全”工作,都说明了信息安全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性。因此,水务公司开发“智慧水务”,数据安全是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才能保证生产经营管理的及时准确。当前,部分水务公司的核心网络结构还有待完善、网络设备性能和控制机制也有待完善,在一定意义上也无法满足信息安全管理的需要。还需要继续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做好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逐步构建安全、高效、全面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为智能水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2.1.2技术力量和信息化队伍有待强化

在我国移动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颠覆性创新技术的发展完善下,我国的行业技术分工也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同时,对信息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管理要求。现阶段,除水务研究院设有专职信息管理部门和专职信息技术人员外,我国水务公司在技术力量和信息化队伍方面还有待强化,存在一定的技术人员流失和转岗现象,在一定意义上也影响和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为此,首先,公司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增加信息技术人员的数量,为大众事业部未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其次,需要委托专业的信息安全公司来保护水务公司的信息运营。

2.2数据采集方面

2.2.1自动化设备需提升,分步进行稳步前进

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和国外自动化技术相比较,发展相对缓慢。水务公司的给水厂、污水厂等生产单位的自动化设施技术比较落后,设备性能难以满足实际的要求,只能维持基本的生产运行。另外,自动化的完善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只有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设备运行状态、水质数据采集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构建完整的“智能水务”系统。未来三年,我国需要对水源水厂的自动化设备、仪表等进行升级改造。但是,由于自动化投入巨大,我国需要采取逐步升级、重点落实、夯实基础工作、稳步推进的方针。

2.2.2智慧水厂缺乏体系,自动化队伍需强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动化系统对水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水厂质量和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同时,自动化技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电子系统,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解决是“基于连续平衡控制的生产过程自适应流程管理”的问题。因此,建设自动化系统固然重要,但是,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可持续的自动化技术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把设备的联合运行和后期的维护放在首位,还要根据给排水方案和要求设置生产参数,控制系统根据设置的生产参数和指标,自动优化设备性能和控制生产过程[2]。

3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的智慧化运用

城市智慧水务系统平台从内容上来讲包含着较多的内容,例如,各种重要的信息资源等。通过利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对水务公司的信息进行综合有效的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为水务公司的水务管理工作提供信息管理支持。智能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采用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对系统平台进行改造,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构建和完善多功能结构体系,实现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的扩展,完善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管理功能,达到水务公司水资源管理一体化的目的。同时,水务公司还应该应用先进技术,增加用水管理平台,将水厂水资源生产、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内容统一起来。通过利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实现各种技术的有效融合,例如,分析技术、统计技术、控制技术等,进而增加管理平台的自动监管功能,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另外,利用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还可以提高水厂、城市管网对水资源处理工作的监测水平,及时发现并解决水务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最后,利用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还可以实现城市水务活动的相互连接,进而形成较为完整的活动链,提高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水平。

4在营收客服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的具体智慧化应用还包含着在营收客服管理中的运用。水务杭亚通过利用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将绩效考核内容以数字仪表板的方式展示出来,具体应用如下:第一,应用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进行表务的综合管理;第二,应用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进行收费支付管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以及全民支付、翼支付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第三,应用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进行客服呼叫管理,实现营业收费系统的信息共享;第四,应用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设计进行全网络信息的管理,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水平。

5智慧化技术在公用事业公共服务云平台中的运用

智慧化技术在公用事业公共服务云平台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给排水系统上。通过应用现有的云技术和云平台,可以对两个系统中的所有管理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如数据的监控、分析和远程控制等,进而为相关的管理业务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依据[3]。6结语综上所述,通过实现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智慧化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城市智慧水务的综合性能和管理水平。因此,相关水务公司应该加强对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分析,优化平台性能,最终实现水务管理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张善亮.智慧水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智慧化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4):67-69.

[2]费战波,张永攀,彭泳凯.“互联网+供水”信息化建设在智慧水务中的创新[C].第十三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2018.

智慧管理范文3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智慧旅游;管理模式

1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面对的巨大挑战

有了大数据作为重要支持,我国的智慧旅游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也收获了不少的优秀成果,但同时也受到了诸多挑战,引发了一些问题。在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当中,要全面登记游客信息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构建旅游数据信息平台。不过在具体的应用环节,工作人员收集获得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导致行业发展不具备安全可靠的管理信息作为必要参考依据。另外,旅游过程当中发生意外事件和危险的情况始终存在,造成旅游业发展过程当中存在诸多负面信息,再加上负面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给旅游企业的信誉与形象带来了不良影响。对此,旅游企业必须及时妥善处理好这些负面事件,最大化消除对企业声誉的不良影响。就目前而言,大众往往会依据网络平台上的旅游网点点评资料作为参考,所以旅游企业需要对网络平台上存在的不良参考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给出合理解释。此外,游客在到达景区之后,景区实况与网络图片的差异性等情况让不少游客产生了心理落差,降低了对旅游服务的满意度,也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

2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案

2.1积极创建智慧服务

为了适应大数据背景,积极构建和推进智慧旅游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而该模式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服务的行业是运用智慧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分满足游客对于优质旅游服务的实际需求。一般而言,在正式旅游之前,游客会借助网络平台查询要游玩的景点,在确定景点之后会结合形成安排,做好相应的旅游计划。这些都会在网络平台上留下浏览痕迹,为旅游企业提供智慧服务给出必要依据。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可结合游客访问记录和确定信息资料,展开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挖掘,提前做好针对性强的旅游方案,力求最大限度的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游客可从实际出发提出合理要求,而旅游企业可提早制定高质量的旅游规划,挑选恰当的旅游优质产品,并在网络旅游系统平台当中筛选得到与游客实际需求相符合的具体方案或景点材料,实施人性化以及智慧化的旅游服务,突出智慧旅游管理的特色。

2.2有效加强智慧管理

就目前而言,整个旅游业在大力推广应用智慧旅游管理模式,不断寻求提升管理水平的方法和技巧,目的是保证游客的合理化诉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从根本上提升旅游管理有效性,保证服务高质量和服务智慧化。为让游客充分感知旅游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分析当前旅游管理实践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便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解决策略,构建科学完善的智慧管理系统。但是假如管理者没有注意到旅游服务当中显现出来的实际问题,将会大幅度降低服务水准,进而制约整个企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对大数据时代的适应能力,构建智慧旅游管理模式是当务之急,这样才可以保证旅游信息数据的及时更新,让游客得到最新动态信息,拓展旅游服务空间。在智慧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进程当中,工作人员可以全方位收集有关于游客订票、身份信息、旅游信息等多方面的情况,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完整,同时通过国家官网中游客信息和旅游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让现代化旅游在发展过程当中迸发出更大的生机。

2.3培养优秀旅游人才

不管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还是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的实施,都要求有大量优秀的人才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人力和智力支持。在当前科技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网络技术手段的复杂度日益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并促进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的落实,就必须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信息化素养。但是通过对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的人才培育现状进行统筹分析,发现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缺乏,对于大数据时代的适应能力相对较低。于是要进一步加大优秀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使其在具备完善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具备极强的专业实践技能,能够妥善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突破管理以及服务当中的实际问题,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和必要的旅游保障,更助推整个旅游行业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旅游是人们实际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质量的要求。但是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自然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也因此增加了旅游业发展的压力。大数据背景下旅游业必须顺应趋势走数据化和智能化发展道路,有效构建智慧旅游管理模式。为保证这一模式的构建和最大化效能的发挥,要充分做好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维持旅游业的稳步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林京.自驾时代下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系统构建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9):5-8.

[2]白丽燕.大数据环境下秦皇岛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燕山大学学报,2019(8):100-102.

智慧管理范文4

一、智慧旅游概述

智慧旅游是指应用计算机、云计算、物联网等最新技术形式,在网络移动终端的作用下,实现对各种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消费者需求的综合感知,从而让人们更为全面的了解到旅游资讯,为人们的旅游出行提供有效支持,增强人们的旅游体验。智慧旅游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第一,技术层面。技术层面的智慧旅游主要是借助各种现代化信息科技,比如云计算、移动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构建起来的一种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第二,应用层面。应用层面的智慧旅游主要是旅游行业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不断挖掘出来的旅游元素,是对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体现,并结合实际构建起来的旅游服务市场营销体系。第三,游客层面。游客层面的智慧旅游主要是通过通讯技术来帮助人们更为便利的购买旅游产品、制定合理的旅游计划等。

二、智慧旅游管理与智能推荐技术

(一)智能旅游管理服务系统

智慧旅游管理是智能旅游管理服务系统结合游客需要,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智能旅游的有效管理实现需要充分应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智能技术来建立一种一体化的旅游服务管理系统。通过智能旅游管理服务系统的建立为人们的旅游提供更多信息的支持。智能旅游管理服务系统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的基础上来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借助相应的软件对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和旅游资源进行智能化分析,通过分析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第二,通过移动智能设备的应用在旅游的过程中实现游客之间的实时沟通,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在智能旅游管理服务系统的应用下能够结合游客的需要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路线以及旅游一体化服务。第三,在传统旅游服务的基础上实现旅游行业的信息化改革。智能旅游管理服务系统的构建可以结合传统旅游管理特点,将游客的需要和技术有机结合,打造完善的智能旅游管理服务系统,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服务。

(二)智能推荐技术在智慧旅游管理中的应用

智能推荐技术最早被应用在互联网企业,也是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研究重点。智能推荐系统实现需要应用个性化的推荐技术,本质是通过记录用户的喜好、行为、习惯等,主动为客户进行的服务和产品推荐。基于智慧旅游的智能推荐技术主要是指针对所记录的旅游用户旅游需要、兴趣、喜好等对其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游客旅游的个性化推荐。虽然智能推荐技术在单一旅游产品的推荐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智慧旅游管理路线推荐上是无法直接应用的。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是智能推荐技术下的协同过滤技术只能在广泛群众基础的支持下应用,然后实际的游客路线规划是很难广泛获取评价信息的。由此可见,智能推荐技术在旅游路线的推荐上应用比单一的旅游产品推荐要复杂。基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在智能推荐技术应用的时候可以加强对蚁群算法的应用。通过蚁群算法有效筛选和组合图论景点,从而在此基础上打造具有搜索功能的推荐模型系统,实现智能旅游系统和游客的有效关联。智能旅游系统结合用户的要求来检索相应的旅游数据库,向游客提供信息交互平台。游客在自动化平台上能够进行自助化的旅游规划,并为游客的旅游提供有效信息的支持,帮助游客做出正确的旅游选择。同时,蚁群算法在智能旅游系统找到呢应用能够在综合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旅游路线的科学规划,微游客的旅游提供意见参考。在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下,智能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也将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除了蚁群算法之外,有关学者还研究出了基于垂直搜索引擎技术的旅游线路评价推荐模型系统、基于TSP模型的旅游线路设计、基于最短路线的旅游路线规划算法、基于推荐系统的旅游路线推荐方法等。这些重要研究成果为智能旅游规划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结语

智慧管理范文5

1.创造更宜人的环境

智慧楼宇从楼宇内人们的安全性、便捷性及舒适性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首先,智慧楼宇的火警消防系统与安全防范系统能第一时间保护人、财、物的高度安全以及具有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其次,智慧楼宇管理系统中的通信及办公自动化模块也可通过快速的电话、网络等系统,为人们提供一个高效快捷的工作、学习及生活环境。与此同时,高度智慧的建筑设备控制与能源自动化系统,能通过调节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最大程度的提高人们的舒适性。最终,智慧楼宇智慧的识别人们的需求,最终将楼宇创造出最宜人的环境。

2.绿色节能

如上文所述,智慧楼宇区别智能楼宇的最主要特性就是多加了一个能源自动化系统,其主要目的就是让智能楼宇变成“绿色楼宇”,即智慧楼宇。由此可见,智慧楼宇的一大特性就是——绿色节能。传统的智能楼宇都是按照固定的参数来对设备进行匹配控制,而智慧楼宇会有更多的输入方式来获取动态数据,从而动态的控制设备,以达到绿色节能。比如:传统的智能楼宇控制空调只能按照既定的温度设定,而智慧楼宇会从室内外温度、室内人员活动情况,以及上下班时间等多种参数综合分析后再设定空调温度。

3.楼宇管理的成本最小化

根据美国绿建筑协会统计,一座大厦的生命周期为60年,启用后60年内的人力维护及营运费用约为建造成本的3倍。同样在日本,大厦的管理费,水电费,煤气费,机械设备及升降梯的人工维护费,占整个大厦营运费用支出的60%左右,且其费用还将以每年4%的速度增加。然而依赖高度集中的智慧楼宇管理系统,不仅能实现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成本的降低,还能简化维护程序,使人员配备更加合理,从而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

4.智慧楼宇具有高度的集成性

智慧楼宇与传统建筑从技术角度来分析,其最大的区别就是将建筑中分散的设备和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高度集成为一套统一协调的系统,从而最终使传统的智能物业更加安全、舒适、便利及节能,成为真正意义的智慧楼宇,以此达到各类资源信息以及智慧任务的重组与共享。

二、智慧楼宇物业管理特性分析

基于上一节中分析的特殊性,要做好智慧楼宇的物业管理也必须刘雅婧余凡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有其对应的工作重点。经笔者的研究,管理好智慧楼宇的物业管理应具有以下特性:

1.管理的高度适应性及灵活性

目前,智慧楼宇的发展已然成为了我国建筑经济市场中新的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智能化的企业已经超过三千多家了。物业管理行业看到此契机后已纷纷与智慧楼宇管理相结合。在行业匹配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是已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有报告显示,2010年建筑节能改造带来智慧楼宇系统集成200亿元的市场需求。我们预计2011年-2013年国家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将增加智慧楼宇系统集成市场需求分别为300亿元、350亿元和420亿元,相对于2010年,年复合增速达28.06%。同时,智慧楼宇行业如此迅猛的发展也急切需要配套的物业管理,由此可见,要让现今的物业管理能迅速跟上智慧楼宇发展的步伐,就必然要求物业管理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智慧楼宇物业管理目标——强调管理的能耗降低

据统计,在楼宇中所有浪费的能量中,约有75%左右的能量用于设备运行时自身无用功的消耗,这是物业管理行业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还有大约百分之十左右的能量是由于管理与监控的疏忽而浪费掉的,以及百分之十五的浪费是因为控制不力和设备运行失误所导致的,这25%的能源消耗是可以通过选择智慧物业管理而节省下来的。比如原始物业管理的夜班巡视中,只有依靠夜班巡查员手动的开启与关闭照明设备,夏日的办公场所也只有通过人工设置空调温度等,一旦疏忽,忘记关灯,或者一味追求凉爽而将空调温度设置过低,那么势将引起不必要的能源损耗。而智慧楼宇物业管理就可通过程序设置,让机器自动来完成一些节能操作。例如夜间巡视时,特定路段的照明系统会随着物业巡更系统的激活而打开,在下一路段的巡更激活时关闭。办公场所的空调会根据室内、外温度综合调节,既让室内人员感觉舒适,又营造出一段从室外到室内温度的过渡区,让业主不会由于温度突变而造成生理上的不适。另,系统还会在非工作时间自动检测区域内人员活动情况,智能判断是否关闭电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绿色理念,即智慧楼宇物业管理的目标达成。

3.智慧楼宇物业管理的核心——强调维护的预判性

智慧管理范文6

当前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智慧旅游成为当前旅游市场的一个新命题,高校旅游应用管理人才的培养只有充分挖掘智慧旅游的时代内涵,遵循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行业的发展要求,才能真正培养出市场满意、质量合格的高素质的“非同质化”旅游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智慧旅游;“非同质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自2011年我国正式提出“智慧旅游”的构想之后,智慧旅游便成为了旅游市场的发展热点,本论文提出的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非同质化是指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的过程中月各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培养体制、培养过程、培养方法和手段等进行调整使不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更加适应多元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增强其专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其行业内就业率,降低其流失率,使高等旅游教育更紧密地与旅游行业相结合,提高高等旅游教育对旅游行业的贡献率。

1智慧旅游背景下对旅游管理人才的新要求

1.1对于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

在智慧旅游中,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旅游信息收集是有区别的,但是,智慧旅游和当下的电子商务也有很大的区别,他除了通过电子及计算机技术展现旅游概念和风景信息之外,还在旅游服务上进行智慧的定义,也就是在旅游产业中引入智能化服务概念。所以智慧旅游更加注重旅游人才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这是旅游信息化的最高阶段。按照美国相关的管理规定,针对学生培养条件来看,在智慧旅游概念的基础上,新型的旅游人才培养内容涵盖了:在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的条件下能够通过计算机获取相应的信息,并懂得使用相应技术,在互联网条件下实现新的沟通交流模式,在办理旅游业务过程中,能更有效地收集到相关信息,并根据智慧旅游的信息需求,对旅游信息的种类进行归纳,在互联网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技术解决在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能带动旅游产品的消费,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1.2对于新设备运用能力的要求

现在,在智慧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撑,更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撑。对于智慧旅游来说,其所包含的内容是与当下的科学技术相一致的,并且在管理以及服务领域营销等各个方面都与当下的科技发展相一致。比如在智慧旅游景点中,其景区以及酒店等相关建筑都通过电子设备相关联,并可以通过社交平台了解到相应的信息,还可以进行有效的营销活动,这些都需要科学技术人才的支撑才能实现。因此了解及运用新兴技术设备进行管理、服务、营销,是智慧旅游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战略应该包含的内容。

1.3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在旅游发展中,创新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旅游企业在经营模式中所做的改变,是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旅游体验,进一步推动消费者的消费实力,并优化旅游资源的结构,保证旅游形态与当下的社会变化相一致,并在传统服务的概念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融入创新的理念,体现人性化的服务模式,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智慧旅游的优势以及高质量。此外,针对智慧旅游的营销模式来说,除了创新的理念,还应该利用相关的技术,挖掘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并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利用智慧旅游的平台,提升消费模式,并将旅游产品通过智慧旅游平台的推广,提升其品质,开展实时有效的营销活动。

2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非同质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1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培养高素质智慧旅游人才

教育人员在进行课堂实践和过程中,要树立创新实践思维,以市场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集中优质资源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当然,我们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者还要认识到智慧旅游并不是我们旅游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随着我们旅游行业的日新月异,旅游业教育理论与市场发展规律也一定会出现新的变化,因此,我们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前瞻性。另外在教师人员的选拔方面,为了提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理论的时代创新性,我们最好邀请国内知名企业的老总和旅游管理者来为学生授课,从而使当前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理论能够流入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使其在智慧旅游工程发展过程中能够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其职业价值。从而提高旅游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

2.2通过多元化平台,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千万不能脱离市场发展的大潮,要学会从市场中求发展,求创新,求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使智慧旅游之光真正照入学生教师的心中,才能使学校的教育风气为之一变,从而走向创新之路,因此,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对旅游管理人才进行专业定向培养,通过企业建立旅游管理实践基地,从而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既能够接触到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先进理论,也能够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企业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相应的平台,让学生更了解实际工作,并全面感受旅游工作的实质性内容,从而获得真实的职业经验,方便今后工作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另外还要邀请企业内的优秀旅游管理者定期到学校进行旅游经验指导,通过演讲,座谈会等方式将企业优秀管理者的经验传播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巧,尤其在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行业的发展非常注重从业人员对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掌握,因此我们的旅游管理者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者要准确定位,把握智慧旅游发展中最核心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来增强学生对旅游行业及智慧旅游创新的理解与把握,从而尽早适应未来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另外,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旅游管理者和高校专业教师要多以实例为佐证,通过对实例的探究阐述来增强学生对智慧旅游概念和规律的把握,这对于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2.3丰富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自身水平

在智慧旅游观念深入高校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师队伍进行补充丰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是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旅游专业教育思路的重要前提。纵观当前我国各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之所以教学质量上不去,创新观念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导致的,我国很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时间较短,办学经验非常少,很多旅游专业教师都是由其他岗位临时抽调过去的,因此对旅游管理课程的核心与本质了解甚少,因此也就无法使学生接触到旅游市场发展的最新理论,很多教师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根本没有细致研究,只会照本宣科,不仅使学生味同嚼蜡,而且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极大限制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旅游专业教师队伍进行完善改革,引进大批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人才,聘请一大批真正懂业务,懂市场,懂理论的高素质人才加入,例如企业优秀旅游管理者和国内知名的旅游管理研究专家等等,都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另外还可以定期在校内开展教师培训课,邀请知名专家和企业管理者来现场授课,或者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授课的方式加强学校专业人才的内部培养,只有从内外两个方面多管齐下,才能彻底扫除当前我国旅游专业教师队伍中业务不精,教学不良的风气,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真正彻底的将我国旅游专业教育改革进行到底。

2.4优化课程结构,科学设置课程

能够优化课程结构,科学设置课程是我们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不仅关系着学生学习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关系着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的速度与进程,旅游业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必须接触到当前市场发展的先进理论,例如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等,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熟练的运用基础网络工具来实现智慧旅游信息化处理,所以我们的高校一定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多下功夫,不仅要有针对性而且要争取做到全面培养,对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创新,例如多开设网络技术,计算机等选修课程,这些都是我们智慧旅游发展创新中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另外,我们的高校还要对课程设置进行充分的细化,当前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对于旅游行业的专业要求更高,很多旅游领域被纷纷细化,形成了不同的学科分支,因此,我们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顺应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规律,通过人才的精准化投放,精准化培养来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从而推动我国智慧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旅游行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提高国民精神文化水平,还是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们对旅游服务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必须加以重视,及时解决旅游管理人才“智慧化”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非同质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一直以来是学界的一个争论焦点所在,主要是由于当前智慧旅游在我国旅游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传统旅游业发展转型的一次契机,是高新科技与旅游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次创新进步。因此我们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及时传统理念,根据市场发展需求与时俱进,从而提高高校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能力,为我国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储备更多高素质,高品质,高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

作者:魏凤云 刘海洋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智慧管理范文7

关键词:智慧校园;物联网;后勤管理

智慧校园是指现代互联网技术、计算机云技术、大数据、通信设备以及多媒体工具与校园教学、科研、生活深度融合,实现现实校园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并形成良性互动的信息化环境。智慧校园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加高效、优质的校园管理服务,切实提高了学校综合管理水平[1]。智慧校园通过与物联网相融合,实现对人、财、物等环境的主动感知;通过与无线网络相融合,实现网络全覆盖;通过提供智能化的信息资源,实现服务更加人性化、个性化。

1加强高校智慧后勤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后勤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后勤管理服务部门在高校扮演的角色是“大管家”,其工作职能涉及师生的居、食、住、行,后勤部门对于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在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科研活动,维护稳定大局,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证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目标。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服务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的建设理念。

2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实现的路径

高校最根本的职能是培养人才,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因此,高校的一切行为都应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注于科学研究和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后勤部门的工作也必须围绕这一核心。借助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后勤云管理服务平台,以全程感知和控制实现实时动态管理,改变传统手工化的、粗放的工作模式,让后勤工作少一点“汗水”,多一些“智慧”。

2.1加强后勤管理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后勤建设智慧化对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管理服务理念、后勤信息管理知识、计算机和其它信息终端的使用技术、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台的熟练操控等已成为信息时代后勤服务团队成员的基本要求。新形势下,发展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的核心问题是“人”,而不是“技术”。高校应该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一方面加大力度引进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专门人才,进行智慧化平台的建设和维护,结合不同高校特点开发相关应用软件等;另一方面重视现有的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特别是学习计算机和相关移动媒体应用的知识,以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后勤服务团队,为实现高校智慧后勤提供有力人力资源保障。

2.2强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

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改进高校对后勤管理服务部门的监督管理,提高后勤部门的经营管理水平,也能使高校的后勤人员充分认识自己的工作能力水平,激发其工作潜能,达到进一步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为促进后勤服务智慧化发展,可以将后勤人员的考核标准与师生满意度指标、成长指标(联系起来,并让这些指标与员工的工资、岗位设置挂钩,充分体现“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后勤部门用人制度,这样有利于调动高校后勤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后勤管理能力,加强后勤服务意识。

2.3加强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后勤管理服务实现智慧化,需要建立共享型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制订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标准,使各种的信息管理系统如学工处的学籍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教务处的成绩管理系统等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实时更新,改善传统的各部门信息相对闭塞的局面,确保各信息平台数据的准确性。[3]可以借助B/S或C/S等技术结构网,对用户的操作权限进行管理,学生、教学教辅人员、管理员等不同身份的用户登陆信息平台后,系统智能化识别用户信息,并对操作权限进行严格限制,对用户职能进行分工,提高校内数据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安全性,也保障了系统处理信息的效率,提高数据信息的共享程度。建设安全、高效、开放、包容共享型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校内各学院、各处室之间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有利于将各种分散、孤立的信息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信息管理链,并进一步汇总、分析和处理,从而形成科学的决策。

3结语

高校智慧化后勤管理服务建设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逐渐完善。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后勤管理部门提升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以及服务境界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姚志刚.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快智慧校园后勤管理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24):26+28.

[2]金仁贵.试论智慧校园视域下的高校后勤建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04):21-24.

[3]沙德银,周婷.开启高校智慧后勤新时期[J].高校后勤研究,2016(01):12-15.

智慧管理范文8

关键词:绩效考核;智慧图书馆;战略管理

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对于图书馆战略管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2003年,雷永立发表的《在图书馆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探析》和李建平发表的《论图书馆战略管理》都对图书馆战略管理进行了探讨。2006年,林雪华对高校图书馆的战略管理进行了分析。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柯平教授带领团队所做的研究课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型与实证研究”“国内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定位与服务研究”,这些研究课题系统分析了图书馆战略规划实施的时代环境和理论视角,并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的战略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战略管理研究的进程。

2智慧图书馆战略制定

2.1智慧图书馆的使命分析

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的王世伟认为,智慧图书馆具有互联、高效、便利等特点。智慧图书馆是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下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与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然这些图书馆的类型不同,服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它们的使命担当是一致的。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了公共图书馆的具体使命,如“支持个人和自学教育以及各级正规教育”“支持并参与各年龄群体的扫盲活动和计划,在必要时组织发起这样的活动”等。虽然很多社会机构都承担着社会教育的功能,但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在社会教育方面具有其他机构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是社会教育体系的主导力量。智慧图书馆的重要职能是为民众提供阅读服务,满足民众的信息需求。

2.2智慧图书馆战略

智慧图书馆战略包括使命和远景分析、战略重点及战略目标等,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科学的战略能为图书馆指明发展方向。智慧图书馆战略有多种类型:按时间分为短期战略、中期战略和长期战略,按实施的层次分为地区级战略、馆级战略和部门战略,按战略性质分为发展战略和保守战略等。

3智慧图书馆战略管理及其特征

3.1智慧图书馆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环节,其中战略实施是关键,直接决定智慧图书馆战略能否发挥作用。智慧图书馆战略管理的一般模式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环境扫描。其目的是扫描影响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并找出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环境扫描是制定科学战略的前提,常用的方法为SWOT分析法。二是战略制定。智慧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并考虑战略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战略实施。战略实施是整个战略的关键,需要相应的预算、资源和部门作保障。四是评估与控制。战略绩效是评估战略好坏的重要指标,智慧图书馆在实施战略管理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战略实施方案。

3.2智慧图书馆战略管理的特征

3.2.1复杂性。智慧图书馆肩负着多重使命,不仅要实现自身的发展,还担负着社会教育的重任,因此智慧图书馆战略管理具有多元化特性。此外,智慧图书馆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其经费来源多是政府拨款,虽然智慧图书馆可通过服务社会获得一定经费,但智慧图书馆经费紧张的问题依然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需的经费与各种资源等都得不到保障,就增加了智慧图书馆实施战略管理的难度。3.2.2差异性。由于智慧图书馆所处的地理位置、承载的区域文化和历史传统不同,在这种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战略选择会有很大差异。但是,智慧图书馆是一个高度协同化的组织,这一特点为智慧图书馆选择战略联盟提供了可能性。由于每所智慧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是其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智慧图书馆可在充分论证的情况下选择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用,达到共赢的目的。3.2.3周期性。智慧图书馆是非营利组织,应根据文化传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需要制定战略目标。智慧图书馆制定的战略目标以定性描述为主,很少涉及财务等目标,且这些战略目标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智慧图书馆战略的周期性较长这一特点,要求智慧图书馆在战略管理的过程中需遵循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

4智慧图书馆战略实施

平衡计分卡(BSC)源于企业,其基本框架也与企业的营利性相适应。因此,智慧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具有因果驱动关系的平衡计分卡的框架结构,并遵循战略管理的一般模式有序开展战略管理活动。

4.1环境扫描

对于智慧图书馆来说,其基本使命与愿景是确定的,即社会教育和社会服务。因此,智慧图书馆在进行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应进行环境扫描分析。智慧图书馆应根据社会环境的要求,借助信息服务平台收集环境信息,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4.1.1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社会、技术等因素,智慧图书馆应根据需求找出与自身相关的信息因素。政治法律环境包括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等,对智慧图书馆发展有直接影响。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及区域间的平衡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在不断增强,政治法律因素已成为影响智慧图书馆发展的首要因素。此外,由于智慧图书馆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职能,其要考虑社会文化、经济因素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进而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4.1.2竞争环境分析。任何行业都存在竞争,智慧图书馆也不例外。因此,智慧图书馆应对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关注同一区域智慧图书馆的数量、同类型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特色、社会评价及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结合自身优势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智慧图书馆可充分发挥本馆的资源优势,开展特色服务。智慧图书馆也可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弥补自身不足,实现优势互补。4.1.3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法包括优势(Strengths)分析、劣势(Weaknesses)分析、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及威胁(Threats)分析,智慧图书馆可利用SWOT分析法对战略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找出机会和威胁因素,通过分析自身的内部环境找出优势和劣势因素,从而制定不同的战略。对于智慧图书馆来说,优势是社会知名度、藏书量及特色馆藏等,劣势是经费不足、办馆规模小、工作效率低等,机会是国家的文化体制改革、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增长、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知识的需求等,威胁是网络发展对读者的争夺、同行业竞争对手等。

4.2战略选择及分解

智慧图书馆可根据SWOT分析法的结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以抓住发展机会。智慧图书馆可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在扩大自身优势的同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战略效果。智慧图书馆也可利用外部环境分析抓住发展机会,制定多元化经营战略、联盟战略及防御战略,弥补自身的劣势。智慧图书馆还可制定收缩战略、节约战略,以应对外部威胁。虽然智慧图书馆可基于SWOT分析法制定不同类型的应对战略,但不同类型的战略存在一些问题,如战略数量多、战略分散、战略缺乏关联性等。因此,智慧图书馆可利用BSC对基于SWOT分析法制定的战略进行归类,使所有的战略决策具有因果驱动联系。智慧图书馆应按照BSC各个维度的特点,将每个维度相似的战略进行合并。智慧图书馆可根据BSC四个方面的战略目标,绘制战略地图,显示不同战略之间的关系,帮助管理者清晰了解本馆的战略目标及所承担的责任,以便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智慧图书馆应基于平衡计分卡对四个维度的战略目标进行分析,确定各个部门的战略目标,以充分发挥每个部门的作用,为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4.3战略实施

智慧图书馆应根据具体指标及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使各个部门的日常活动与整体战略目标联系起来。行动计划包括人员的配置、预算的配合比及其他资源的配置等。传统的预算管理存在明显的偏重财务指标及战略相关度低等问题,因此,智慧图书馆应根据战略及行动计划确定预算,为战略实施提供资金保障。此外,智慧图书馆也应做好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为战略实施提供人力保障。

4.4战略评估与反馈

智慧图书馆应建立战略绩效考核体系,对战略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现有的绩效管理模式存在重效度考核、轻信度考核等问题,因此,智慧图书馆在实施战略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行考核,还要保证工作内容与战略目标的高度融合,推动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智慧图书馆应根据行动计划与具体指标建立战略绩效考核体系,确定相应的考核指标。BSC不仅是一种战略实施工具,还是一种绩效考核方法。智慧图书馆可基于BSC四个维度的指标,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标准,以解决传统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战略绩效考核包括部门战略绩效考核和个人战略绩效考核,智慧图书馆应做到考核的公平、公开及奖惩分明,对考核达标的部门和员工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

[1]孙建军,成颖.定量分析方法(第二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2]柯平.图书馆战略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0(3):5-9.

[3]柯平,陈昊琳.图书馆战略、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6):52-57.

[4]周蕊.“十二五”时期图书馆战略管理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0):43-45.

[5]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6):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