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育范例

中班教育

中班教育范文1

1.感恩教育可以健全初中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负责,另一方面,也肩负着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职责。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对父母、老师、同学、学校、祖国、自然等心怀感恩,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2.感恩教育可以促进初中生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

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化在不断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圣诞节、愚人节甚至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受到了当下初中生的热烈追捧。然而,感恩节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西方节日却遭冷遇。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并没有设立“感恩节”这一节日,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随处可见感恩的影子。中国传统文化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报恩情结,有“二十四孝”所传递的“孝文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对祖国、对社会的感恩情怀。中国的一些节日也在传达着感恩的理念,如清明节、国庆节等。清明节让人们缅怀已故的亲人,心怀感恩;国庆节也提醒着人们要对革命先烈的付出要心怀感恩。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继承民族已有的感恩理念,也可以让学生感受西方国家不同的感恩情怀,将西方感恩节的文化内涵融合到中国的民族文化中,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血液,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感恩教育的应用方法

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以期帮助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开展感恩教育工作。

1.班主任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主任若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在生活中经常心怀感恩之心,就能成为学生生活中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受到感染,并形成良好的感恩习惯。例如,班主任在食堂就餐时,对食堂窗口的服务人员表示感谢之情,学生受到老师的感召,也会对食堂的工作人员心怀感恩。

2.多种手段相结合,促进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

(1)利用班级黑板报,定期展示感恩主题。善于利用黑板报,定期在黑板报上展示感恩小故事、感恩名言、感恩新闻等内容,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2)利用中、西方节日,鼓励学生进行感恩活动。可以在三八妇女节时开展“给母亲送一支康乃馨”的活动,让学生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教师节时,倡导学生在上课前,全体起立,向任课教师致谢:“老师,您辛苦了!”;在春节时,提醒学生对长辈们一直以来的关心、照顾表达感恩之心。另外,要善于利用西方节日。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以及感恩节,都是开展相关感恩活动的不错选择。例如,可以在感恩节时,鼓励学生给自己想要感谢的人寄一张表达感谢的明信片、发一条感谢短信或者用社交软件(QQ、微信、微博等)表达一下问候等。(3)树立学生榜样,以点带面。在学生中间挖掘具有良好带头作用的榜样,比如经常帮父母打扫卫生的同学、爱护花草树木的同学、尊重环卫工人辛勤劳动的同学。对他们进行表彰,并号召同学向他们学习,以点带面,使整个班级都处在一个良好的感恩氛围之中。

3.与学生父母携手,共同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中班教育范文2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教育惩罚;合理运用

教育惩罚在以往的教育管理模式中较为常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人们对教育惩罚制度普遍较为认可,所谓“严师出高徒”说的正是这一教育管理观念,但是随着人文教育理念的提出,人们对教育惩罚制度的评价便毁誉参半,这主要是部分教师在运用教育惩罚制度时,对运用的尺度拿捏不准,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教育管理问题[1]。针对这一现象,下文结合具体的管理案例,谈谈初中班级中应怎样正确运用教育惩罚制度。

一、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惩罚误区

(一)惩罚即为体罚

多数教师以及家长对教育惩罚存有误解,认为惩罚就是“体罚”,因此我们经常会在学校、班级教育管理中看到教师体罚学生,对学生实施罚站、辱骂、踢打等体罚手段,这种认为惩罚即是体罚的错误认知将班级管理工作推进了一个误区,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管理问题,使得学生的尊严以及人格被践踏、心灵被无情地伤害,乃至于对学生的整个人生都产生影响,在这种认识下,惩罚已经不是一种教育手段,而是一种残害手段[2]。

(二)惩罚是影响学生学习成长的教育手段

除却惩罚即为体罚的错误认知之外,部分人认为惩罚教育是横亘在学生学习成长路上的绊脚石,盲目鼓吹人权主义,呼吁给学生空间与自由,间接引导学生犯错。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学生犯错本不可避免,但是并不意味着学生不用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在学校教育与班级管理中,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与空间是必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打着“人权”的称号肆意犯错,影响自己也影响他人。我们应该认识到,真正好的教育是在尊重学生人格尊严以及天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与管教,从而使学生踏上正确的成长成才之路。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惩罚教育制度的合理应用

(一)掌握惩罚教育尺度

教育管理是一门技术活,运用惩罚教育管理学生更是如此,教师应怎样在确保班级管理秩序的前提下,不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及心灵,更是运用惩罚教育的难点。在运用惩罚教育进行班级管理时,如果惩罚教育力度过轻,可能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无法收到好的教育管理效果;但如果惩罚力度过重,则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教师要想在班级管理中有效运用惩罚教育,就要准确拿捏运用的尺度。首先,教师要能正确认识惩罚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惩罚教育是为有效地引导与管理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及时改正,从而更好地学习与成长,而非在班级学生面前体现教师的威严,也不是教师变相体罚学生的手段,也就是说惩罚教育不能受教师私人情感与情绪的影响,教师在运用惩罚教育时,一定要确保运用的客观性与正确性,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客观全面地看待学生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惩罚管理。其次,惩罚教育要有效率,有权威。惩罚教育不是为体现教师的权威,但是惩罚教育本身要有权威,要具备约束性。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让学生熟知各项学校规章与班级守则,为学生讲明学生在学校、在班级应尽的义务、应守的规则,以及享受的权利,如果学生不能有效管理自己,犯了错误,那么教师就应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警告与惩罚管理,并且在惩罚的过程中不能变相体罚、辱骂学生,不能存有违反教育法规的惩罚教育行为。

(二)合理选择惩罚方法

惩罚是一种教育艺术,也讲究策略与方法,如果方法使用得当,会极大提升惩罚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惩罚教育时,能根据具体的管理对象以及事件合理选择惩罚方法。可用于惩罚教育的方法有多种,这里就娱乐惩罚、劳动惩罚以及自然惩罚这三种方法做分析说明。娱乐惩罚主要是利用节目表演、游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例如在上课过程中有学生好动、爱说话,那么教师就可以要求这些学生为大家即兴表演一个节目或是要求学生在同学面前做俯卧撑等运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劳动惩罚是教师通过一定的体力劳动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例如班级内某一同学屡次破坏班级卫生且屡教不改,那么教师就可以要求该学生打扫班级卫生一周,以此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进行改正。自然惩罚就是让学生自己反思、纠正、完善,该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小毛病的管理改正中,例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粗心、丢三落四,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必去刻意训斥,只需通过适当的调整让学生自己进行调节改正。

(三)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惩罚教育的目的就是有效地引导与管理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及时改正,从而更好地学习与成长。因此惩罚教育要以学生为主,要在尊重学生人格尊严与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为此,教师在运用惩罚教育时一定要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合理的惩罚与教育。总而言之,教师在运用惩罚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惩罚的尺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做好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瑞,李秀金.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惩罚的合理运用[J].中华少年,2018(19):155.

中班教育范文3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问题;对策

德育教育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在几千年的深厚的文化传承中,我们有着重视人的德育教育的优良传承,德育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德育教育的内涵、方式和方法发生了变化。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任务很重,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力量的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德育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本文在对初中班主任和德育教育、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初中班主任和德育教育

(1)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内一个班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集体活动负责的教师或干部[1]。我国1998年颁布的《中学班主任暂行规定》中指出,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导师作用。(2)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政治、思想、道德、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2]。德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人才的培养基本标准是德才兼备,德是排在第一位的。学校的德育教育注重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培育和培养。(3)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期,自我意识和智慧知识的增长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差,易冲动,更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又是学生树立人生观,培养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的关键时期。初中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承载着引导、培育和培养的艰巨任务。目前,初中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和最主要的管理者,事无巨细,责任重,任务多,工作繁重,或因学校、班主任自身认识等一些原因,使得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淡化、边缘化,甚至存在一定的缺失。

2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存在问题

(1)班主任德育素质不一。在初中,专业德育教师缺乏,学校及班主任对德育教育认知及重视程度不一,班主任的德育素质参差不齐,对待班主任工作态度及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态度不一致,对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水平不足等都影响着班主任的德教育效果。(2)德育教育方法不够多。我们的德育工作并未关注学生内在的需求和情感,并且偏重教师主导作用,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3]。在初中的德育教育实践中,往往是以班主任为主导,形式上以教师主讲为主,以理论和灌输式为主,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发言机会很少。有时为应付检查等需要走过场,缺乏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3)德育教育内容简单化。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虽然经多年的改革,但在实践中,德育教育的内容简单化,过于理论化,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当下社会生活热点,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将德育教育内容具体化,说教式的传授方式和内容简单化,往往使学生对德育教育失去兴趣。(4)德育教育系统性不够。初中班主任往往处于各种事务性工作之中,班级学生出现问题,应对性地进行一些德育教育,导致德育教育的片段性,缺乏系统性。同时,德育教育随时都要为各种考试、竞赛、辅导让路,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没有形成系统的德育教育体系。

3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认识不够到位。长期以来,学生的德育教育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和社会教育,很多家长认为,学生送到学校,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也有部分家长尝试着进行一些德育教育,但无从下手。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班主任对德育教育的认知也存在着一些欠缺,认识不够到位。(2)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初中,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差的标准是升学率,应试教育深入人心,教育体制现状导致德育教育不受重视。另外,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德育教育模式也以课堂教学为主,教育方式以灌输为主,缺乏多样的教育方法,手段单一,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德育教育效果欠佳。(3)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健全。目前,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考评体系,德育教育的形式、方法、途径、知识点等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考评体系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断完善。(4)德育教育队伍不稳定。在初中,德育教育队伍不稳定,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德育教育岗位往往应付了事,从事德育教育工作事务繁杂,没有教学一线成就感,人员流动大;二是作为初中德育教育的骨干力量的班主任队伍不稳定,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工作量与班主任的政治、经济待遇不相适应,导致班主任队伍不稳定,影响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4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对策思考

(1)重视德育教育。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德育教育工作队伍、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和措施、采用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4]。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和班主任要将德育教育放在首要地位,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力量的初中班主任要将该项工作作为首要工作来抓,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深入思考如何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家校协力的良好德育教育机制。(2)大力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水平。现实社会中,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一些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网络媒体等对初中学生影响很大,有时会扭曲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甚至会引发出走、校园欺凌、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作为初中学生德育教育一线的工作人员班主任必须进行必要的积极的引导。当然,初中班主的德育教育水平也要与时俱进,在德育教育理念、工作模式和方法途径等方面要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和探索,以提高班主任德育教育水平。(3)创新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实践中,要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将道德规范、学生守则、道德规范讲授给学生,学生有时还不能真正地理解领会,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甚至引起反感。当然,基本的识记还是必须的,我们要在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方式和方法,进行一些参观爱国主义义教育基地、模拟法庭、现身说法、情景模拟等等创新德育教育方式。(4)完善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体系。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体系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在实践中,要强调中学德育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在这个体系中,考核标准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要运用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多角度评判标准来考核评价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

5结语

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共同参与,学校是初中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初中班主任是学生德育成长的主要引导者之一,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要经常对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进行反思和总结,从实际出发,结合时展,努力找出一条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道路,开创德育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2.

[2]范树成.德育过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5.

[3]刘德芸.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报,2007(4).

中班教育范文4

关键词:感恩教育;初中班级管理;实践策略

引言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融入感恩教育,既能有效促进班级的凝聚力,也能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当代初中生多是独生子女,想问题做事情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所以感恩教育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感恩教育在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现状

(一)感恩教育认识不足

很多教师对感恩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自私、班级意识不强、班级荣誉感不佳、对教师没有足够的尊重等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依然把学生的学习作为管理重点,却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塑造,致使学生本来就不足的感恩意识,在学习的遮盖下更无法得到提高。即使有教师意识到学生的问题,也是习惯于不理不问,不干预和教育。

(二)感恩教育方法不当

感恩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不是说告诉学生要懂得感恩,学生就会感恩。初中生已经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如果不能把感恩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告诉他们,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教育就不会成功[1]。很多教师在感恩教育上过于浅薄,视野过于狭窄,如感恩集体就是感恩集体,不会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再者就是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如教育学生要感恩父母,感恩教师,就只是让学生写一篇感恩父母的作文,或者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礼物;感恩教师,就只是在每年的教师节时加强一下学生的感恩教育。这样的感恩教育方法不仅达不到感恩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因为流于形式,使学生认为感恩教育不重要。

二、感恩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策略

(一)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级管理中实践感恩教育必须要注意发挥榜样的力量[2]。初中生模仿能力强,教师要通过表扬和赞赏感恩行动积极的学生,来提升其他同学的看齐意识。在榜样的带动下,全体同学都能尊敬老师、团结有爱、互帮互助,成为具有感恩意识的人,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建设者和引领者,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具有感恩精神的人。例如,在重阳节这天,教师可以给父母买衣服,把图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学生就会在浏览朋友圈的时候,看到教师对父母的恩情,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孝敬父母的意义,从而加深对父母的认识和感激;又如,在七月一日党的生日这一天,教师可以把党旗或者五星红旗发到微信群或者挂在教室,使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然后通过班会谈论或者借助于多媒体影像,加深学生对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的认识,促使学生思考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进而产生对幸福生活的缔造者——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二)开展活动

感恩教育不是理论教育,而是要在实际行动中彰显和施行,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初中教师要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例如,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办一期关于母亲节的感恩板报,通过真挚的语言让学生感动。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放上一束鲜花,把一张“母亲节快乐!”的纸片嵌入鲜花中,学生就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最好再开展一场母亲节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诉说他们和妈妈的故事。或者找来关于母爱的课文,大家一起朗读,如史铁生的《秋的怀念》、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感恩活动样式很多。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表达对遥远灾区的问候,可以是一首诗,可以是一只千纸鹤,也可以是一元硬币等,这在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关爱情感。又如,有人亟须救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上进行公益宣传和募捐活动,这既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道德。此外,献血也是一种很好的增强学生感恩教育的活动,把自己的血液免费提供给他人是最有价值的感恩教育。再如,班级里出现有问题的学生时,如大病、家庭突变等,教师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学生团结在一起,以“我为班级,班级为我”的精神对困难学生给予关心和帮助,使困难学生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自觉地为早日融入班集体而努力加油。

(三)积极鼓励

初中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决定了对他们的感恩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除了要加强感恩教育外,还要注意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和长效性。积极鼓励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初中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即便能够做出一些感恩活动,也很容易有始无终,不能持续保持,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巨大的耐心,不断用激励的话语和措施来提高学生感恩的积极性与动力,通过一遍一遍的激励,使学生的感恩意识固定下来,直到自觉践行感恩活动,成长为一名具有感恩精神的好学生。例如,有的学生在刚刚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时做得很好,每天回家做家务,出门的时候帮助家里把垃圾带下楼,来到学校向老师问好,教室地板上一有纸屑什么的就主动捡起来等,还每天不忘在微信朋友圈里抒发自己的感恩感言,一时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刮目相看,但是时间一长,他们就懈怠了。这固然缘于这些学生的感恩意识尚不够稳固,但和激励的缺失也有很大的关联。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坚持感恩教育常态化的同时,时时把激励和鼓励的话语放在口头,在学生的感恩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要不断用激动的话语,赞赏的表情,激发学生参与感恩活动的动力。

(四)拓宽视野

感恩教育是多层次的教育,不仅存在于课堂之内,也要拓展到社会层面,以及大自然等方方面面,否则,感恩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就会受到限制。初中生充满活力,感恩教育也要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更广大的空间里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使感恩教育立体饱满。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感受感恩的意义。例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培养感恩环境、感恩地球母亲的意识。又如,带领学生到山区送书送药,通过对山区学校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学习环境的优越,增强学生的感恩情怀,激发学生树立好好学习,将来奉献社会,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回报社会的理想。再如,带领学生当交通协管员,让学生认识到交通在维护一座城市有序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对每天站在马路中央辛勤指挥交通的交警同志产生敬佩之情、感恩之情。

三、结语

初中生处于信息化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广泛,这致使初中生的思想和心理很容易受到不正确舆论的引导。所以要想保障感恩教育的效果,学校、教师、家长还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中强化感恩教育,为初中生创造良好的感恩环境,从而确保感恩教育的长效和持久。

[参考文献]

[1]黄慧.浅谈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8(07):94-95.

中班教育范文5

[关键词]感恩教育;初中阶段;班级管理

初中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感恩教育,不仅能提高班级的整体凝聚力,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归属感。当前,大部分学生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对感恩的理解程度较浅。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初中班主任应该结合初中生年龄特点,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

一、树立良好榜样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不容小觑。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向学生渗透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对其言行进行模仿。班主任可以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感恩意识给予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父亲节和母亲节时,为自己的父母买一件新衣服、做一顿饭菜等,并将这样的事例与班级分享,使学生能从班主任的身上感受到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从而形成一定的榜样作用。

二、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尽管感恩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概念,但是其表现形式却是行动。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想达到理想的感恩教育效果,初中班主任应该多为学生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对感恩形成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悟。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实施感恩教育。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会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中的一些福利机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陪伴老人散步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又如,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制作一些感恩的小卡片,到校园附近的街道,送给辛勤工作的清洁工人,为清洁工人送去一些温暖。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清洁工人为城市整洁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在活动中逐渐形成感恩精神。

三、给予积极鼓励

感恩教育并不是一个短期就能见效的过程,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渗透。初中班主任不仅应该重视眼前所开展的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从长远性的角度使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针对初中生的这个年龄特点,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的正确行为对其表示赞扬和鼓励。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强的定力和自控能力,在积极参与一些感恩活动后,很难一直保持这种意识。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班主任表现出耐心,在日常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和激励学生保持感恩的精神,以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在班主任的鼓励中,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感恩意识,并能将这样的精神表现在自己的言行当中,善于向自己的亲人、师长以及朋友表达自己的感谢。

四、重视视野拓展

感恩教育具有多层次的特点。仅仅将课堂作为开展感恩教育的平台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对其教育范围进行拓展。初中生正处在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段,班主任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差异性给予重视,并将其作为依据,对感恩教育的范围进行合理拓展。初中班主任可以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渗透,比如,带领学生走到山林中植树,表示对大自然的感恩;组织学生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一些物资,使学生逐渐形成对社会的感恩;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量,使学生带着感恩的心为回报社会而努力学习。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实施感恩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发展趋势。初中班主任应该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形成深入的理解,并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树立良好榜样开展实践活动,给予积极鼓励,重视视野拓展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感恩教育。

参考文献:

[1]田芬.感恩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19(3):58-59.

[2]葛雪霞.略谈初中生青春期情感教育的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61.

中班教育范文6

[关键词]班级管理;教育激励对策;初中

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以批评命令为主的班级管理方式,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会导致他们产生敌对心理。采用激励性的管理方式,能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有效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进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激励性的班级管理方式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从而让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都从中受益。

一、教育激励的内涵解析

激励是激发和鼓励学生努力奋斗的动力。通过激励,能够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继续努力,以达到设定的目标。在班级管理中,采用合理的激励对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团结的班级氛围。

二、班级管理中的主要激励对策

1.榜样激励。榜样激励指,通过宣传一些模范人物的事迹和优秀品格,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模仿榜样的行为。榜样的激励作用是非常大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榜样,这些榜样或是影视明星或是科学家等。学生一般会将榜样视为努力的方向,会模仿榜样的言行举止等。可以说,榜样就是学生前进路上的标杆。若这个榜样就在身边,甚至是那个每天和大家一起行走在校园林荫道的人的时候,榜样的作用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榜样激励不仅能告诉学生努力的方向,还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愈挫愈勇的精神。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充分利用榜样激励这一方式。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榜样,让学生自觉追寻他们的优秀人格,并将他们所展现的可贵精神内化为自己“三观”的一部分。选择的榜样可以是雷锋、这样的人物,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人物。学校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宣传某学生拾金不昧的事迹,表扬一些学生能够积极帮助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等。身边的榜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明白榜样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初中生会在榜样的影响下努力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2.竞争激励。竞争激励指,利用初中生强烈的不服输心理,在他们中间开展各种竞争活动,以使他们完善自我、不断进步。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环境小卫士”“创作小能手”等比赛,且每个比赛都要选出表现最突出的十名学生,并颁发奖状和奖品。也可以在班级展示墙上展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名言语录,促使学生明白参与竞争的重要性。竞争激励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特长,发现自身的价值,提高自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竞争激励这一对策的使用,可以让学生保持危机意识,认识到不能沉迷于以往的成绩,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否则就会被其他同学超越。

3.爱心激励。爱心激励指,以关爱和关心为媒介的激励方式。无数事实表明,教师只有真心地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苦心,积极配合自己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从而使得班级管理更加有序地进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关爱每一名学生,无论是尖子生还是学困生,要关心他们的小问题和小矛盾,并且及时解决,为他们指明前进方向。一些后进生、学困生没有受到教师的关注,常常处在课堂的角落,有的甚至因此变得自闭,不爱说话,也不爱和别的学生玩。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观念,用真心呵护,用爱心激励,做学生的知心大姐姐或大哥哥,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体验感悟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情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认可教师的训诫。教育不单单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是要架起传递温暖和关怀的桥梁。爱心激励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到爱的同时,慢慢地学会爱;在接受爱的同时,学会付出爱。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相关的影片、书籍、故事体会爱心,让他们学会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真正拥有一颗爱心。学生不仅要懂得接受爱,还要学会爱别人。教师要用爱心培养爱心,使学生学会爱,从而获得健康成长。

4.目标激励。目标对于学生有方向指引的作用。其实我们所做的很多努力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会认真地听教师讲课,努力完成各项作业。一般来说,目标会激发学生的动力。目标激励指,通过设定一定的目标,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一般设置两个目标,一个是长期目标,一个是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可以是半年或者是一年内想要实现的目标。短期目标可以是一节课的学习目标等。例如,设定一周的班级环境目标是保持班级环境的干净、整洁、卫生。那么在这一周内,每一名学生都要自觉保持卫生,并且监督其他同学。每一名学生都要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切不可超越学生的能力太多。假如给一名语文成绩仅为二三十分的学生设定将成绩提升到九十分的目标,那么该学生可能会连尝试都不想尝试。因此,目标一定要设定为学生努一努力就能够达到的,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去尝试、去奋斗。一般可以给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设定使成绩达到及格或者接近及格的目标,且一旦他们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让他们明白自己并不比尖子生差,从而更加奋发努力。给尖子生设定的目标则要具有针对性,要让他们明白自身的不足,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明白在别的班级、别的学校,还有很多和他们一样优秀甚至更加优秀的学生在努力奋斗,所以不能满足于现状,一定要不断进取。采用目标激励这一方式,要注重最终的考核。应考核学生是否实现了相应的目标,并进行相应的奖惩。很多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容易虎头蛇尾,因此考核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对完成目标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对那些没有完成目标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惩罚。55.奖惩激励奖惩激励包含奖励激励和惩罚激励两种。奖励激励指,肯定和表扬学生的一些做法和行为,使之继续保持,也让其他学生明白今后的努力方向。惩罚激励指,批评学生的一些错误的做法,鼓励其改正。奖惩激励是班级日常管理中最常用的一种激励方式。初中生处于“三观”正在形成的时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例如,某学生捡到一定数额的钱,没有占为己有,而是还给失主。对于这样的行为,教师一定要积极肯定,进行大力表扬。这样就能让学生明白拾金不昧是一种正确的行为。在初中时期养成的品格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当有学生做出打架等错误行为时,一定要严厉地进行批评,甚至进行一定的惩罚,要让他深刻认识到错误,并且保证以后绝不再犯,还要让全班学生进行监督,并且认识到该生做出错误行为后的严重后果,引以为戒。无论是奖励激励还是惩罚激励都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这两种激励方式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合理应用。当做错事的学生改正后,也可以对其进行奖励激励。要知道学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只要他们能够改正,就应该得到表扬和鼓励。表扬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口头表扬是最为常见的形式。教师的口头表扬虽然很简略,但是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奖励的东西不需要多么贵重,有时候一颗小糖果便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行为。惩罚激励的形式也有很多种,可以是口头批评,也可以是惩罚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等,要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严重性来决定惩罚的内容。总之,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育激励对策,则不仅能激发学生努力上进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直面困难、勇往直前的品格。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采用不同的激励对策,以较好地处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从而让他们更顺利地度过青春叛逆期,获得更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悦.基于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33):150-151.

[2]彭祥霞.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8):18+20.

[3]郭新强,贺永芳.论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16):218-219.

中班教育范文7

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班主任是学生教育责任的主要承担者,但是由于高中阶段会受到高考压力,造成班主任在实际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工作无法开展,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目前,德育教育工作一直是高中教育中的重点及难题,本文将对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

我国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中,社会各方面对高中班主任的要求愈发严苛。班主任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学生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愈发严苛的要求让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面对严重挑战,需要班主任在教育中付出更多的耐心。德育教育工作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班主任即使对学生身心很关心,也较难达到德育教育工作的要求。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学生在高中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由于学习的压力与外界接触较少,已经形成的独立意识容易走入极端,严重讨厌别人对于自身的评价及影响,常常发生逆反心理,最终让学生形成不健康的世界观及价值观。高中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部分班主任对学生接触的时间比家长还要长,这种教育情况可以让班主任拥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身心问题。在实际的教育中,班主任往往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关注,对于学生的了解也较为片面,对于学生真正的想法并不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糟糕,学生仅仅需要班主任能够对自己更多的关注。班主任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充足的耐心,就会让学生更加彷徨。

1.班主任德育教育目标不明确

教育改革对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要求是让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德育要求。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较为随意,对于德育教育的目标不了解,使德育教育仅仅成为一句口号。班主任在实际教育中没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对于学生真实的内心想法并不关注。班主任开展的德育教育大部分都是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这些教育方式对学生而言极其不公平,让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持怀疑态度。

2.班主任德育教育内容陈旧

目前所制订的德育教育工作内容趋于形式,班主任应该了解德育教育的真正精神。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最佳时间,该时间内的学生就好像是一朵朵待浇水的花朵,德育教育工作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德育教育。

3.班主任与学生间沟通较差

班主任不仅仅需要为学生传送知识,更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班主任在长时间的社会生活中已经沉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往往将学生看成一件工具,缺乏热情。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上还较为单纯,经常容易做错事情。学生的内心非常渴望家长和班主任的关心与注意,班主任应该让学生感觉到自身对于他们的爱.

二、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实效的方法

1.班主任了解高中德育教育层次

德育教育在实际教育中是具有一定层次的,不同情况的学生需要接受不同层次的德育教育。初级德育教育主要针对的是没有任何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小学生,能够让小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中级德育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具有世界观及价值观的青少年,能够让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高中阶段的学生主要接受的是中级德育教育。高中阶段是学生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高中时间里学生会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世界观及价值观,这种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行为规范。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严格把握学生的德育教育基调,真正实现德育教育工作。

2.形成健康的德育教育理念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要关注学生的变化,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能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及理解,更愿意参加到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中,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及价值观,真正清楚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的学生间存在差异,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应该给予关心与爱护。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充分了解和尊重,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发现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意志,班主任在教育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可以感觉到平等,不再害怕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增强德育的时效性。

作者:吴晓峰 单位:天津市第一百中学

参考文献:

[1]黄萍辉.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J].才智,2014(5):105.

[2]裴静.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4(8):32.

中班教育范文8

一、班主任要充当学生的德育榜样。

育人者在实施教育前,应首先明白一个道理:要想育人必先育己。因为只有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言行举止、思想意识形态时,才能对受教育者产生持续的、积极的正面影响。所谓的“为人师表”描述的也正是这个道理。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其他学科教师所远远不能比拟的,也正因为如此,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更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并将自身最完美的一面呈现在班级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在良好品德示范的榜样下,也能推动自身的思想品德、价值观等朝着更好的方向进步与发展。笔者在自身的班级管理中就非常注重“率先示范”的榜样力量,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要做到;禁止学生的行为,自己也不能触犯。让人欣慰的是,这种“以身作则”的教育准则切实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如,学校要求学生不能迟到,对此,笔者会每天坚持比学生早到学校、早到教室,即使刮风、下雨也不例外;又如,学校要求学生认真保护校园环境,因此,笔者就会将在路上见到的垃圾捡起来并扔到垃圾箱中;再如,学校提倡学生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笔者就别出心裁的将一些教学知识点记载在巴掌大小的记事本上,并利用排队打水、打饭的间隙拿出来看一看……在笔者的带领下,学生们也都养成了上学不迟到、爱护校园环境、热爱学习的端正学习价值观念及情感态度。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而这一结果就很好地证明了班主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二、班主任要合理运用所教学科的德育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