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训总结范例

语文实训总结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1

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实际环境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执行过程如下。

(一)导入任务(前任务)

首先,由教师引入任务,然后介绍完成任务需要的相关知识点,最后介绍完成相关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具体步骤。任务要具有实际意义,任务的引入本着由简到繁、从易到难,首尾相连,并由多个任务块组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导入任务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主发能动性,在学习的初期,就让他们处在一个积极、主动的氛围当中。同时,教师所引入的任务要与课程内容相互吻合,并将学生的切身经历课程教学相互贯通,让学生自我感受到现实生活与学习内容是相辅相承的,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多媒体素材环境:多媒体教学的素材可以体现在多方面,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满足要求的材料。例如,图片、图像、影音、剪辑资料和一些与之相关的软件、网络资料等。

2.实训模拟环境:根据语文课文内容所需要的场景设计模拟环境,让学生在现实的环境进行阅读,从而进行语言体验活动,达到理解、强化运用知识的目的。

3.课外实训环境:以新闻报道稿件为实例,主要讲解新闻采访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提出导入的相关问题:你曾经采访过什么人?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如果现在让你去采访一下你周围的老师或同学,你最想采访哪方面?新闻内容从哪方面下手?

(二)实施任务(任务环)

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就是任务环,也是最关键的步骤。教师会把具体的任务分配给学生,通过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能够知道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例如,可以参考教材中的对话,但不要照抄照搬,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查阅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每个小组演示的结果汇总上报,最终由教师做评价性总结。任务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通过查阅、收集相关资料,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

2.每个小组成员通过网络视频和群语音进行模拟演练,其他成员认真聆听,相关内容做详细笔录,并写出总结报告。

3.每个小组成员根据以上记录进行点评,从中总结经验,进而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评价任务(语言点)

评价任务是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后总结分析,是为了考核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语言技能转变为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语言的能力,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具体通过观察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表现和情况来评定他的学习效果,并对不准确之处进行讲解,这也有利于小组成员更加熟练地总结、理解和使用常用的短语和句型,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施的意义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内实践;学习兴趣

2012年教育部高教司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具体为:“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1]。六盘水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高校,自2015年开始,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特别提高了课内实践环节的比重,并设置了相应的学时。大学语文作为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拓展其视野,提升其精神境界的通识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内实践环节则成为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新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部分班级为工科专业,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弱,对语文课程的认同感不强;部分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是高中语文的延续,二者之间的差异不大;少部分学生认为大学语文会继续延续高中语文的考核方式,期末进行闭卷考试。在这样一些刻板印象的影响下,语文课程的教学从开展之初就存在诸多需要破冰的环节。笔者认为有效开始课内实践,树立大学语文自身的课程特色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课内实践环节的形式

正如徐中玉先生所言,大学语文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力主启发、感悟,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熏陶滋润,结合有准备、有重点的讨论。”[2]因此,大学语文课内实践环节的设置不是教师随意选择篇目进行讨论,课堂热闹而学生实际并无太大收获。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进行了两个维度的课内实践环节,一个维度是针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或者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等,侧重在表达能力、普通话等提升;另一个维度侧重在学生的问题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等,具体形式包含了以下几种。

(一)课前十分钟训练

利用课前十分钟时间,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同时又将课前的时间真正交给学生。形式可以多样,如学生的读书分享会、视频分享会、小组排演小品或诗歌朗诵、生活小百科分享等。课前十分钟在较为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鼓励较为胆小的学生和其他同学共同组队完成课前十分钟,教师进行适时地总结,在较为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课前十分钟的训练。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十分钟内容进行提前布置,并跟踪相关准备情况的跟踪。

(二)分组实训

教学中学生分组实训,小组人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明确小组长和组员分工,选择教材中的某个篇目实训。布置任务后,组员利用一周左右时间进行小组研读,并提出问题。教师对问题审核和把关后,该组学生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制作幻灯片,最后呈现该小组的课堂报告,以PPT形式,分析问题。报告结束后,留2分钟左右时间,班级同学提问和交流。如契诃夫的《苦恼》一文,小说的层次较为清晰,且主题突出。可通过学生的课堂实训,进一步探究鲁迅和契诃夫之间的异同、文章中的人物设置、姚纳和祥林嫂之间的比对等,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内涵。也可结合具体篇目的题材,将小说或戏剧题材的篇目分小组表演,教师提前安排好排演篇目及排练时间,在过程中及时跟进。课堂内以分组表演形式呈现,并设置由学生构成的评委席,对各组表演进行点评或讨论。

(三)课堂辩论会

大学语文教学中部分篇目可结合辩论赛的方式进行,这一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如《齐桓晋文之事》第一课时可采用讲解孟子的论辩方法,第二课时则可以设置一定的辩题,让学生课前准备,课堂中结合孟子的论辩技巧进行辩论。这样课堂教学既有古代经典作品的学习,又有具体的口语表达实操,让学生对望而却步的古文产生兴趣。

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课内实践环节的成效

(一)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兴趣的提升

笔者每次在大学语文课程授课的第一课时,都会随机做调查,在理科类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学学语文主要是为了获得学分,且由于学校将其设置为公共必修课,因此部分学生对大学语文并无兴趣。在笔者进行的随机调查中,近60%理工类班级的学生对大学语文不感兴趣。课后与学生的个别访谈中,也曾有学生质疑为何还要学古文。“古文听不懂,有什么用?”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和授课效果。而通过以上几种课内实践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体味语文学习的快乐。如《齐桓晋文之事》一篇,课文较长,若沿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则畏惧长篇的古文翻译;但通过辩论或者课堂表演,将孟子与齐宣王之间交谈的情景生动地呈现出来,还能让学生具体实践孟子的辩论方法。使语文课堂的教学更加立体,激发学生学学语文的兴趣。

(二)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不管是分组实训,还是辩论赛,或者课前十分钟,都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协作。课前十分钟通过“团购”的方式,使羞于表达、胆小怯懦的学生在较为自信、表达能力更强的同学的帮助下,共同展示小组的分享交流。分组实训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从小组探讨提出问题,到幻灯片的制作,以及最后的课堂汇报,都需要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胆大自信的学生承担组织者的角色,胆小怯懦的学生在团队中逐渐成长。

(三)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95%的学生表示:通过课内实践,有效地提升其口语表达能力。大学语文课程授课通常是面向低年级非中文专业的学生,高中的语文教学中,由于高考的压力,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中是沉默的,听多于说。而进入大学后,或是因为高中的学习习惯,或是因为羞于表达,当教师提出问题时,部分学生不敢大胆地表达。而通过开展辩论赛、话剧表演、分组汇报等课内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开口表达的机会。如《婴宁》一文,学生表演话剧时,需要对小说本身进行重新改编,并为人物撰写台词,排练时不论是编剧还是演员都需要流畅的表达。因此,这一实践环节,可将课堂的口语表达训练延伸拓展到课外。课堂表演时,由学生构成的评委进行点评或讨论,有助于其口语表达的训练。因此,课内实践环节有利于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课内实践环节中的分组实训给予学生较大的阐释空间,学生研读篇目,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其问题意识。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则在最后的汇报时进行总结。这种课内实践模式给予学生较大的阐释空间,让学生从被动地听教师讲,变成主动地“我有话要讲”,且可从更多维度来阐释同一部作品,这也让学生能够接受多元文化思想的碰撞。这一过程中,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主动性更强,学习兴趣也更浓。

三、结语

大学语文作为本科生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通识课,对于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较重要作用。如果照搬传统的授课模式,则难以提起学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也直接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同度,导致授课效果不佳。大学语文教材篇目选择上有古今中外作家作品,部分教材的选编体例与高中语文教材相似,这也容易让学生对该门课一开始便产生抵触心理和厌倦感。无论是辩论赛还是课前十分钟训练,这些课内实践形式,都让学生从表演、研讨、分享等角度重新认识大学语文。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利于团队协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当然笔者在进行相关课内实践环节时,也出现小组不配合,汇报较为敷衍等情况,但是通过制定较为周详的课内实践方案,建立较周密的考评机制,可尽量规避上述问题。总之,有效利用课内实践环节,可以让大学语文课更活跃、更轻松、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徐中玉.大学语文三十年[N].南方周末,2007-05-24(D27).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3

1.进修功能被弱化。

作为培训基地,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着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各个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进修学校仅仅只发挥了其培训功能,在教育决策、教师发展、教学研究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则是有心无力,无法发挥其衍生作用和功能,以致使人们有“教师进修学校,是老师听听课甚至是休息的地方”的认识。这一问题的存在,源于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模式僵硬、保守,缺乏创新和活力。

2.学校地位被边缘化。

当下存在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一面倡导注重教师队伍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一面则是教师进修学校面临着尴尬的境界,其地位和作用逐渐被弱化。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各个学校所聘用的教师人才学历、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不断增高,与此同时,一些教师进修学校则成了“养老院”,大部分是一些不愿意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退居进修学校,加上进修学校本身的发展存在缺陷,导致其地位被边缘化。二是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内容仅限于中小幼教师、新上岗教师等培训,存在培训内容单一的问题。

3.培训形式化。

当前由于教师群体对学分的需求一再提升到要紧地位,为了满足老师们对于学分的需求,于是很多的语文骨干教师综合培训班应运而生。老师们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提升,是教学技能?还是课改新理念的认识?抑或转变语文课堂的组织形式?等等。没有经过充分的训前调查就排班开课,培训模式单一化,上课教师一言堂讲座居多。培训完后的跟踪调查也因为人数的众多而付诸于走过场。这样的培训短时间内看是满足了学分登记的要求,提高了参培教师的数量,但是对于语文教师们的专业提升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完善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建议

1.加强培训环节的管理。

①强化制度管理。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时间长,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学校领导及培训处关心、爱护学员,通过跟班听课,深入学员寝室,及时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反映和要求,以融洽关系,增强友谊;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相关制度,严格管理,以保证培训质量。②强化班集体建设。根据以往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要在短时间内将学员凝聚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班集体,培训学校和培训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班级交流活动,增强班集体建设。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交流活动和文艺活动;开展QQ群、微信群等网络交流形式,以更好共享班级优质资源。此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MSN、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对学员的学生和生活情况进行反映。这样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形式,容易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2.创新模式,科学评价,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应注重学员参与式培训,辅导教师根据学员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研训期间对他们进行教学示范,帮助学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对学员的整个培训过程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另外,为了考察培训的真实效果,评选出优秀学员,进修学校培训处还应将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亲自到学员所在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调研。

3.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课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教师与参训学员结对,培养学员课堂执教能力。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提高参训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更多能思考、有创见、愿改变、乐实践的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应制定详细的实训计划,内容包括“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要求、实训进程、实训考核、辅导教师安排”,等等。另外从全市教学一线选拔高水平、善培训的优秀教师组成专家培训团队,落实辅导教师职责,明确学员研训要求,辅导教师根据学员特点,在研训期间对学员进行教学示范,并实行全程指导。培训期间可把学员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发扬“赶、超、帮”的精神,做到“互评、互鉴、互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结语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4

摘要:

语文课从小学就开设,在大学课程中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素质的一门基础公共课程,语文课的开设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课程,对大学生的三观和道德素质都有积极的影响。但是,许多高等院校过分的追求学生的就业能力,将语文课程当成形式,这都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高等院校中语文课程设置中遇到的瓶颈,并探讨了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未来的改革发展趋势,从而促进我国高等院校语文教育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发展

课题来源: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发展,高等院校为了提升自己在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加大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但是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综合水平高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素质提升、思想品味的提高都有积极的影响。对语文课程的重视可以促进高校培养出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不是太重视,语文课的师资力量过于薄弱,导致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不到太多的内容。为了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质量,本论文对我国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未来高校语文课程的改革发展趋势。

1.高职院校语文课程设置遇到的问题

1.1学校重视度低,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大多数人们认为,高职院校的培养重点仅仅是技术能力,他们认为,只要学校的就业能力高,学生能够学到技能,这个高职院校就是一所成功的院校,因此高职院校过分的重视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一些高职院校片面的认为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和小学、初、高中一样是为了推广和普及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知识在初、高中已经教授的够多了,以至于不需要在大学设置,即使设置教学老师也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法传授语言文字知识,从而忽略了对人文精神的传播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大学的语文课程没有硬性的评价标准,学校对语文课程逐渐不再重视,对教学老师的选择标准也越来越低,有些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没有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常常照本宣科的向同学们灌输知识,使本来精彩丰富的课程变的索然无味,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知识。

1.2教学思维和教学手段较为落后

我们从小学甚至更早就开始学习语文知识,一直到大学还要开始语文课程的原因是不同阶段我们学习语文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讲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不仅是对语文文化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自己的情操,熏陶自己的文化精神。但是,目前高校并不能准确的把握这个教学思维,一些教学老师在施教过程中还是按照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这些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说过于枯燥乏味,并且对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并无作用。有些教师对学生又要求太高,希望学生掌握我国文化的演变过程,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并非对语文深奥的文化感兴趣。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还局限于课堂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厌恶心理。

1.3教学形式化,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教育部门对我国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中发现,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目前高校不断地丰富学校的开设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但是有的院校对人文课程的开设仍然过于形式化,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置的人文学教学机构仅仅是部门机构,相对于系院来说功能较低,有些院校虽然开设人文学院却并不开设语文课程。由于教学的形式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逐渐降低,高职院校过分的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导致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职业技能的学习中,并且学校的教学态度也影响了学生对文学知识的认识。

2.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2.1重视教学,加强学科建设

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是素质教育课程的公共课,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对文学的教学开展。校方可以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吸引更好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前来就职,一个好的老师是语文课程开设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教学老师的筛选,选择语文知识水平高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索科研精神的教师。语文教师应该合理的设计课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人为本”是所有教学老师都应该坚持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老师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2改革教学内容,提升创新思维

高职院校开设的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同于中小学以培养基础知识为主要目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握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思维,以培养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文化欣赏水平为主要目的。在教学内容上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化,还要把握教学实践的层次,根据学生的专业制定出相应的语文学习目标,在教学时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构建自主学习体系,丰富教学资源

实践是学习的有效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语文技能。高职院校可以开设相应的组织,使学生在组织中锻炼自己的书写能力以及口头表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文学名著,并设置交流互动小组,通过在课堂上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现在网络十分发达,学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利用网络建立语文教学系统,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便捷的方式。

3.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开设语文教学课程是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水平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教学师资力量上还很薄弱,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手段还比较落后,教学模式的单一也导致了学生对吧语文学习兴趣下降。未来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上将会更加重视语文教学,教师们将会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一切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作者:崔宝坤 单位: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于彩芹.谈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J].语文建设,2014,06:23-24.

[2]李琦.浅谈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创新的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4:27-28.

第二篇: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

从当前高职机械专业的课程来看,机械专业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内容较多,而且复杂,很多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而且课程体系和企业的生产实际存在着相脱节的联系。教学知识的知识实践,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但是从最近这些年来看,因为现代化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很多学校都开始采用基于企业工作过程的课程进行教学,同时坚持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的原则,对当前的教学课程进行整合,并作出重新的编撰。将精选的项目作为学生的工作任务,促使学生完成项目和工作任务,进行全体学生的实习工作。这种情况就是现代学徒制下以项目为载体的高职机械专业类课程,本研究主要据此进行分析,希望所有的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项目载体;高职机械专业类

引言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就是机械制造工艺,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就是对学生根据设计图纸进行产品制造的能力进行培养,能够有效的为后续的课程奠定坚实和扎实的基础。当前有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的时候,在课程设置上都根据本科模式的参数进行设计,并且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结合,但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并不紧密,会导致教学内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出现脱节的现象,而且教学也以讲授为主,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内容。在现代的学徒制度之下,将本科课程的专业教学和相关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且将课程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又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课程理论和实践体系进行结合的改革,这种教学能够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现代学徒制度下进行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改革的方向研究

确定项目为载体的课程设计方向,在进行各个模块的教学之前,需要对具体的实践项目进行了解并将其引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这样就能够创造出一个基于典型的项目的生产过程的学习环境,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项目生产过程当中,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形成具体的经验性和策略性教学,而且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工作当中学习,在学习当中工作。同时需要确保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所提升,所以就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只有大量的实践才能够使学生和企业更好地进行联系,能够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学校可以将就业生大部分都转移到学校所在地的企业制造业当中,而教学必须和当地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的缩小学校教学和企业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通过对手工作业的过程进行应用,精选一些典型的生产实例,使其成为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并以此不断地完成典型的零件的加工工作任务。要将机械制造当作是现代工艺的有效核心,并且不断地进行实习的培养,将金工实习和机械制造工艺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在教学上,要更加侧重学生对于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掌握,需要不断地将实践作为主要的教学根据。同时根据学生完成的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合理地选择知识和教学内容,而实践和理论教学需要同步进行,这样能够确保教学和企业之间的工作关系更加紧密,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需求,合理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内部进行参观,创造相关的条件,使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实训更加的符合实际。

2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内容改革的实践分析

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需要确定一条主线,并将企业的真实实践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同时使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基础知识技能进行有机的结合。还需要坚持两套体系,这就是说,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将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进行有机的联系。要坚持4个教学模块,需要对典型产品的制造工艺进行分析,然后安排多个实际的教学实践,并且根据理论教学模块进行多层次的实践和训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可以选择注塑机零件,将其作为课程的载体的典型零件。从一方面来看,注塑机的零件较为典型,它能够更好地将各种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有机的联合,从另一方面来看,它能够有效的方便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而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更好的吸收。还是以注塑机为主,它主要是根据我国现有的注塑成型工艺的要求进行机电一体化的实践,所以这是一个很强的机种。看能够涉及到注射的不佳和合模部件,还有机身和系统的液压系统,除此之外,也有加热系统、加料系统和控制系统等。因此对于这个课程的选择,可以通过对主轴、气缸、机床床身等零部件进行选择,将其当作课程的主要工作任务,并将课程学习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对于机械制造工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学习:这一阶段主要对主轴、缸体、机床机身的制造和加工工艺进行学习,纳入到机械制造工艺的规程当中,当做主要的学习任务,主要对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和制作方法进行学习,了解金属削切加工的方法和设备的学习;第二,零件的加工阶段:这需要根据上一阶段制定的加工工艺,深入到校内的实训基地,做好零件的加工工作,在加工工作过程当中不断地将安全和文明生产进行强化,同时需要强化企业的工业管理知识,明确要求学生在进行零件加工的时候必须设计符合图纸的技术要求和技术规定,不断的根据索引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进行知识学习。同时需要要求学生在进行加工的时候,做好对零件的测量和检验工作,并将零件尺寸引入其中,形位公差和表面的粗糙度的测量也要涉及到其中。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工作,做好对产品的测量和质量技能的检验,对学生安全意识进行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第三,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技能提升:需要将气缸、主轴在制造作为主要的工作,对前一阶段所学习的机械制造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的应用,进一步的有效提升学生的加工工艺,并且在工作过程当中,严格地遵守第一阶段的工作要求。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在进行工艺编制以后,学生到实训室进行产品的生产,需要通过实训教师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考核的时候需要注意理论部分应该采用过程阶段性的考核方式进行,过程性的阶段考核主要涉及到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技能团队精神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占据40%的分数,学生的阶段性考核占据60%的分数。主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考核,同时需要调查学生对于典型的零件工艺和工序卡片儿的掌握程度,这两个方面各占40%的分数,在考核的时候采用课堂大作业的方式进行,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3现代学徒制下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的分析

从课程的实施的效果来看,首先学生们能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对企业工作认识的深化,有效地为之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坚持以课程项目为载体,在教学内容和企业生产上存在着紧密相连的关系,避免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企业的实际工作相脱节的情况发生,也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对于不同的零部件所产生的工艺路线进行了解。其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了更强的主动性,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这能够更好地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解,所以对于之前的相关的知识能够主动地进行回顾,用的对相关的手册进行查阅,也能够完成和同学之间的讨论,不懂的问题可以主动地向教师请教。第三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普遍提升,将一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应用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工作当中,它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好的对学生的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可以做到有实物有示范的操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理解也更加的清晰。因为教学内容和企业实际工作很接近,所以学生能够对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进行更加普遍的反应,而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有了更加充足的认识。

4现代学徒制度之下课程改革当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

主要问题就是教材编写难度较大,因为当前的学徒制度之下,新的课程无论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来分析,和传统的教学课程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需要重新的进行分配和编写,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工作者必须对于生产工艺和生产企业非常熟悉,而且企业的技术和工艺都在不断的进步,必须要要求教学的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除此之外与之相配套的实训基地的要求更高,因为学生要完成从图纸到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所以实训基地,必须有具备同毛坯制品到常规的金属切削加工等各个方面的生产条件。但因为一部分零部件的尺寸和精度的公差要求较高,所以使得校内的实训基地,很难完成某些精细工件的加工工作。其教学组织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为课程实训和理论的课程讲授都集中在四周之内,所以理论课程相对来说较为集中,每进行一种加工方法的介绍都会涉及到相关的机床,因此必须安排学生到校内进行实训,导致这种教学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教学成果,可以更好地组织相关的教学进行。但是学生对于集中理论授课接受起来有些困难,所以需要有实训的指导老师配合相关的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落实,而且对于任课教师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必须使其在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的时候,详细地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

作者:邹贤珍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吉虎,杨小梅.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08)

第三篇:高职课程改革能力本位教育探析

摘要:

通过问卷、试验等方法对比新旧两种英语教学模式,构建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模型。实践结果证明,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是切实有效的,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高职英语课程改革;交际能力

能力本位教育是当前职业教育中的一个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基于能力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的表现。由教育部颁发的《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2000)》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技术知识,学生应集中于实际掌握在特定领域的能力和基本技能”。根据该文件精神,职业教育要“把发展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由此可见,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和学习系统是高职教育成功的关键,作为高职教育中基础课的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试图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模型,通过该模型对高职教育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一、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提高英语的准确性,使其能够在涉外交际的日常和业务活动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为培养其日后工作岗位中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是以教师课堂灌输知识为主,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三四级的过关率。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机会,在实践中练习英语的机会很少,其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更是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能力本位教学思想就是基于能力的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的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责任意识逐步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提高。所以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灌入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实证研究的准备

本试验研究从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历时一个学年。试验分为两个时间段进行,第一阶段:第一学期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第二阶段:第二学期在试验班实施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照班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并在试验结束后进行成绩对比和第二次问卷调查。

(一)研究对象

参加本次课题研究的试验对象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化工系的大一在校生,选取的两个班级被分为试验班和对照班。

(二)研究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同时通过学习档案袋、考试等方法统计数据。试验班采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三)首次问卷调查

笔者在2016年1月第一学期课程结束后对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两个班的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的设计基于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研究: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对英语教学的意见、对英语教学的整体态度、学习条件和学生的职业取向。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调查表,46%的受访者有内在的动机来学习英语,承认他们学习动机是因为他们想提高英语能力,或是本身就喜欢英语。54%的学生有外在动机:为了参加课程考试或将来就业。85%以上的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比较匮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只有2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学好英语。在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调查中,只有9.3%的学生认为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的时候最多。根据调查,学生不太满意目前的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和学习方法。约50%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做更多的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60%以上的学生认为,大班的学习环境会降低他们的课堂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影响他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只有36.3%学生声称他们能找到一个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不明确的学生职业取向必然导致低的学习动机。

三、实证研究的试验及结果分析

在此阶段,对照班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而试验班进行能力本位教学改革。结合前期对于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两个班级调查问卷的结果构建能力本位英语教学模式。能力本位英语教学模式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贯穿于每个学习单元的整个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在每个单元的课前预习之前,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相关单元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形成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前测试是用来检测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以便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然后老师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练习阶段,学生的专业能力尤其是交流能力,会在老师设计的一些与其职业相关的教学任务中得以发展。评估阶段将会采用一定的方法评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相关专业能力的发展。

(一)试验实施及结果分析

试验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两个班学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以后统计两个班级学生英语水平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二阶段是试验的实施阶段。两班使用同样的教材,参加每星期的四节英语课。试验班的老师采用能力本位英语教学模式,对照班老师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了保证试验的有效性,两班均在相同教学条件下实施教学过程。第三个阶段是成绩对照分析阶段。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后,笔者对照研究了试验班和对照班的期末总成绩,以及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单项成绩,并与学生第一学期的成绩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一学期试验后的结果,确定两种教学模式的影响。数据对照分析的结果如下:试验前试验班的平均成绩低于对照班1.2分,但不存在显著差异。听说读写的具体情况不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不会因为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而影响试验的最终结果。试验后数据统计显示如下:试验后试验班的整体平均分高于对照班,但是差异并不是很明显。听说读写四项的情况如下:试验班的听力平均分高于对照班1.42分,试验班的口语平均分远远高于对照班4.33分。试验班的阅读平均分低于对照班,但是差异并不是很明显。试验班的写作和对照班持平。这个结果表明能力本位教学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

(二)试验后的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在试验结束后一周,对试验班的全体学生就有关该教学模式等相关问题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一学期的教学,65.3%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英语语言技能已经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提高,52.3%的学生认为他们的演讲能力有了提高,这与测试后的口语部分的结果是一致的。但事实上,仍有43%的学生觉得他们的口语技能应该在课程中得到进一步提高,说明仍有许多学生不满意目前的口语能力水平;只有13.6%的学生和2.3%人认为他们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了提高。此外,没有学生觉得自己的综合技能得到了增强,这意味着该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口语和听力技巧,但是阅读和写作技能不太重视。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四种语言技巧融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在教学方法方面,约55%的学生喜欢目前的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学习模式。但仍有23.9%的学生愿意听从老师的指导,64.8%的同学愿意在学习英语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以上结果综合表明,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也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和青睐。

四、结语

本文不仅试图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还付诸实践于高职英语课程,试验确定了该模式在英语课程改革中的有效性。根据试验结果和问卷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如下:基于能力的英语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但试验表明该模型的薄弱环节是需要加强写作技巧的训练。此外,该模型通过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执行任务或完成项目,有效地提高了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测试结果还表明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学生在整体语言能力提高方面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该模型的构建仍然存在努力和提高的空间。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目前阶段还是不完整的,还需要改善提高,但是笔者相信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会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李良春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基础科学部

参考文献:

[2]陈兰剑.综合职业能力导向高职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3]孔庆炎.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大学英语教学,2004(4).

[4]李大成,王晖.基于岗位能力分析的高职模具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5]陈晓红.新时期的能力本位教育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9(08).

第四篇:高职会计课程改革能力本位研究

摘要:

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技术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上岗即能顶岗”的应用能力需求愈发强烈,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就是通过将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制定实践教学课程指导老师的定期培训与外聘制度、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因地制宜编制校本教材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

关键字:

能力本位;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既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又是涉及学生就业的一个极为现实地需要,这方面的呼声近年来也是越来越强烈。2014年12月19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职业教育要加强校企合作,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开展实践教学,并且要加大实践教学课程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比重,使实践教学课程的学分占到专业总学分的60%。从这次会议讲话中足可以看出教育主管部门在职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决心和魄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目标就是要突出实践教学课程的主体地位,而高职会计教育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却普遍和长期的存在,这就导致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面对岗位能力需求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1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两个不同模式,高职教育侧重于职业技能教育,而本科教育侧重于专业理论教育。由于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从中职学校升格而成,对于自身地定位不够准确,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照搬照套本科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安排,这就使本应是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1.1重理论而轻实践,实践能力未被重视

通过对国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了解,可以非常清楚的发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比重过大,几乎占到本专业总学时和学分的80%~90%,而本应有所侧重的实践教学课程却未设置应有的学时和学分,没有得到应有地重视。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会计大专专业一共需修满140个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开设了德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34个学分的公共必修课程以及经济法、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62个学分的专业必修课程,还有企业审计、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54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程,纵观所有的课程,与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直接相关的实践教学课程包括4个学分的专业实践、4个学分的会计电算化和6个学分的手工会计分岗综合模拟实训,学分合计为14个,占该专业总学分的10%,这与前文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的实践教学课程应达到总学分60%的标准相差甚远。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课程未被给予足够重视和实践能力培养被忽视的现象。

1.2实践教学课程与实践能力需求脱节

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形式主要是会计仿真实训、会计分岗实训等,这些实训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课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但只考核了学生对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三者填制的基本规范的掌握情况,而无法有效地考核学生的计算能力、点钞和验钞能力等。这些被忽视的会计岗位实践能力却又是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得不到企业地认可,影响了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实践教学课程中还有一门占据重要地位的课程就是专业实习课程,该门课程是高职院校大学三年级安排的一门为期4~6周的社会实践课程,一般会将应届毕业生安排到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师范专业应届毕业生一般安排至小学和幼儿园完成专业实习课程,会计专业等非师范专业应届毕业生一般安排到企业或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完成专业实习课程。专业实习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正式毕业前,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检验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以便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由于会计岗位涉及企业的经济信息和商业机密,企业出于保密等原因地考虑,一般不会接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即使提供专业实习机会也不会让学生接触实质性的会计岗位工作,只会提供一些辅助性的岗位,如整理凭证资料岗位等,这就无法达到通过专业实习课程检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初衷,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停留在理论层面。

1.3实践能力考核标准不科学

目前,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开设较少和设置的学时不足等原因,实践教学课程地课程组织和实践能力地评价都显得较为随意,作为实践教学课程成果的实践能力要么期末不组织考核,由科任老师直接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给出成绩;要么虽然会组织一定形式地考核,但考核标准相当宽松,几乎只要参加考核的学生都能轻松地达到考核标准。这种不科学规范的实践能力考核标准,不仅不能达到以考促学,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目的,反而还会起到反作用,让学生认为实践教学课程和实践能力不重要,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钻研。

1.4实践教学课程缺乏有“能力”的指导教师

由于高职院校用人机制等原因,高职院校在招聘过程中主要看中的是应聘人员的学历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而对其从事相关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并未做出明确地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大多数都没有实际从事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课程需要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全程地辅导和帮助,然而由于大多数老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的全日制毕业生,缺乏本专业的实践工作经验,无法在实践教学课程中给予学生更为有效地辅导和帮助。

2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措施

2.1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应作为专业必修课设置

基于能力本位的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应首先从会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着手。基于能力本位的考虑,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应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进行设置,通过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地跟踪和对企业地实地走访调查,充分了解和掌握企业会计岗位对会计基本技能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将会计基本技能训练课程按照所授技能项目安排到会计专业学生前4个学期的必修课程中,每个学期安排1~2个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安排一定的学时和学分,设定严格的考核标准。课程设置的项目内容、学分、考核标准和参考学时数见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设置表。

2.2制定实践教学课程指导教师的定期培训与外聘制度

高职院校会计师资大多数存在没有在企业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的问题,高职院校为保障会计实践教学课程得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可以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予以解决。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安排相关实践教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到企业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加顶岗学习培训,通过对实际工作的总结和反思,帮助自身更好地完成会计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工作人员担任会计实践教学课程的指导老师,借助他们多年从事会计工作积累的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会计实践能力。

2.3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会计专业的专业实习环节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院校比较头疼的问题,一方面,因为愿意接纳会计实习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多;另一方面,实习单位即使接纳会计实习生,实习生也无法真正接触会计核心工作。鉴于这些情况,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校内实训场地和丰富的实习生资源与校外记账公司等企业合作,由高职院校提供工作场地和实习生,校外记账公司负责承揽记账业务和进行业务指导,合作完成真实企业的记账业务。这种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办学模式,既能使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会计账务处理过程检验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真实的会计工作经验,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因地制宜编制校本教材

通过对会计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地反馈和总结,汇总整理出适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认可并感兴趣的课程教学资料和实训材料,结合本地区企业和财政税务部门的业务实际编制校本教材,并保持校本教材与会计和税务等制度地同步更新,确保校本教材内容详实、观点科学、法律条文援引准确。通过对校本教学的编制和不断修订,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仿真性、同步性和针对性,又增强了师生对课程的参与性和对新内容的敏感性,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学成本。

作者:刘伟钦 单位: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

参考文献

[1]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等.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02):87-92.

[2]伍瑞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成本会计综合技能实训[J].财会月刊.2014,(16):123-125

[3]罗锁哲.会计技能实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62-63

[4]李慧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浅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08):174-179

基金项目

韶关学院第十五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YJY20141557

第五篇:物联网高职单片机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实验手段均已落后,无法适应物联网时代技术要求。本文分别从适用性高职教材建设、实例化教学内容改革及经济型仿真实验平台构建三大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中实践环节落后的现状。

关键词:

物联网;单片机;模拟仿真;计算机应用技术

目前,我国拥有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开设有《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该课程既是该专业的核心课,也是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长期以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从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出发,再到定时/计数器和中断系统、存储器及接口、单片机通信技术,最后再辅以几个简单的单片机应用。这样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学生学习的难度大,另一方面与企业的主体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鉴于这种现状以及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必须进行改革。作者近期走访的多所院校,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方法依然陈旧。从教学方法上看,灌输式课堂教学固然有它的好处,但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实验手段上看,多数学校没有重视实践教学,缺少直观的实验方法。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那些老旧的单片机实验箱和实验台早已无法满足课程实践的要求。最终,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学生们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物联网技术的井喷时代。物联网技术使人类在信息的世界里获得一个崭新的互通方式,从而打破了原有的思维模式。让人类社会的信息连接方式从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连接,扩展到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沟通和连接。物联网带来了信息技术新的增长点,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物联网通过汇集、整合和连接现有的技术,推进了技术的升级,给徘徊已久、疲态渐显的信息技术带来了新的前景和目标。物联网实现了信息技术精确的控制、通信和计算功能,以全面感知、互通互联和智慧运行为技术特征,对信息技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下一阶段IT产业的任务。基于这种形式,当今各个高校基本上所有的计算机类专业对单片机课程的教学都有了新的、紧迫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要迎合最新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衔接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否则就会与当今技术的发展状况严重脱节,教学缺乏时效性。那么,在当今物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的单片机课程,如何才能体现出目前的新技术、新要求?对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如何做到单片机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有效贯通?如何构建单片机教学内容,从而适应物联网相关岗位的技能需求?在现有的实训条件下,如何加大实验实训力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单片机教学工作,作者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措施,解决目前单片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单片机课程对高职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它包括了模拟/数字电路技术、接口技术、软件编程技术、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和机械传动技术等众多基础知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第三学期开设本门课。这就意味着学生不可能在学习之初就掌握大量的前置内容。因此,选择一套难度适中、内容全面,同时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材研究上,有如下构思:

(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一本深浅适中、理实结合、内容新、结构合理的教材作为学生的参考教材。教材内容首先应打破原有的理论体系,重构课程内容,用实例组织单元教学;其次,所选用的教材应融“教、学、做”于一体,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第三,能反映目前企业的需求,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同时贴近职业岗位的需求。

(二)为了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选定了参考教材的基础上,应组织编写一本校内主讲教材。主讲教材应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尽可能由实训部分组成,包括职业导向、教学目的、知识讲解、梳理与总结等内容。这样,有利于教师有重点地开展教学过程,也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教材相关的职业特点,并且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高效率的自学。其中“职业导向”模块说明实训部分培养能力的应用岗位;“教学目的”模块为实训模块提供学习过程指导;“知识梳理与总结”模块将主要内容进行提炼与归纳,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复结。在主讲教材编写过程中,应采用近年来单片机应用产品开发所用的流行语言,同时将其融合到各个实训项目中去,避免单独讲解编程语言。在叙述方式上,避免刻板的描述文字,尽量使用与实践相关的图、表,在列出必备的器件清单等细节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设计。原理性内容叙述简约,将一些知识转变成小问答,小技能等方式进行描述,增加教材表现形式和可读性。在教材的配套资源上,应配备相应的教学课件及所有实训的演示程序,将程序尽可能详细地加入注释,方便学生学习。

二、重构课程内容,用实例组织单元教学

在实际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见单片机的影子。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普遍反应课程太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一个个典型的单片机开发实例,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设计。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单片机教学,都是先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接着学习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然后讲述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和各种器件的应用,最后再辅以2∼3个系统综合设计实例。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们肯定会感到难学。试想一下,对于刚刚步入高职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可能都没有系统学习过计算机的结构,甚至连数字电路也是起步不久。而要他们在短时间内理解单片机内部结构,并且还能加以应用,这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以往的单片机教学中,程序都是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写的。用汇编语言设计单片机应用程序虽然灵活,但是对与刚刚接触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理解的。比如,Intel8051单片机,它的指令系统共有111条汇编指令、42种助记符、7种寻址方式。如果讲解过程还是采用汇编语言,由内部结构到指令系统再到设计实例这个步骤进行,那么,在讲解程序时,只能使用文字说明的方法开表达每条汇编指令的功能及作用。最后,当所有的内容学完后,学生们甚至还没弄明白MOVP0,#0FFH和MOVP0,#00H两条指令,怎么就能使连接在单片机P0端口的8只LED点亮或熄灭?所以,这种程序设计方法很难掌握。如果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太多,而又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失去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因此,依照高职学生的特点,课程内容应将单片机软、硬件相关知识与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能相融合,将陈旧的教学内容打乱,重构成若干个教学模块,形成“训练任务+相关知识学习”的课程结构体系。学生可以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习到该任务涉及到的单片机原理与结构,获得有关实践操作的技巧和经验。再进一步将这些学习到的知识、技巧和经验应用到复杂一些的项目开发任务中。学生在这种“做中学、学中练”的认知活动中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学习乐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最好是在具有实物投影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内组织。教学时,先按照任务要求,搭建好硬件电路,将目标文件下载至单片机中(也可进行仿真演示),让学生们观看实际的效果,并理解任务要求的真实含义,以便在一开始就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一边实操,一边学习理论,直至任务完成,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和总结单片机的应用。同时,单片机开发用汇编语言的局限性必须打破。为符合“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速度,降低开发成本”的实际要求,迎合企业中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的主流语言,课程教学的程序设计全部采用C语言进行,并把相关C语言知识融合在工作任务中,避免了把C语言单独讲解,而且老师易教,学生易学,让学生在实操中逐步掌握编程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这样,以若干个由浅入深的任务项目为教学核心,为这些任务配备必须掌握的基础原理及硬件结构、软件操作知识等,让学生们一开始就能得到感性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习惯于实际操作,通过实践的体验去感知一些基本的经验性知识,在此感性认知的基础上,他们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而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将十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平台,降低准入门槛

单片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想要学好单片机,最重要的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模拟实验相结合,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实践环节与之配合。在目前的单片机教学中,实验环节往往依赖陈旧的实验箱或购买的单片机学习开发板。这两种方式,价格相对来说都比较昂贵,很多经费有限的学校来说,难以做到学生人手一机,导致学习门槛提高,多数学生难以跨入单片机学习的大门。鉴于这些原因,课程所有实验内容均采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操作。仿真软件使用近年来普遍采用的Proteus-7.8,目前主流计算机既可流畅运行。按照授课的主要模块内容,逐步绘制实验仿真电路图,当全部授课内容结束后,最终实现一个完整的单片机应用电路图。将编译成功的软件直接放入,可进行各个授课内容的仿真,大大减少了单片机课程学习的成本和入门的难度。仿真硬件部分的内容还可以进行扩展。对于单片机教学来说,要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最好使用单片机实验板进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以及课程进展情况,将上面形成的仿真电路,由学生自己制作成实际的单片机实验板。虽然学生自己做的实验板没有太多的功能,也不美观,甚至还有许多损坏的部分,但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不仅能够了解单片机的各个引脚与硬件电路是如何连接的,而且还训练了学生器件焊接的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单片机的原理及硬件电路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上述三方面的教学改革,立足实践,不断丰富课程的实践化,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作者:姬翔宇 单位:徽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敏,卢周平.“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01).

[2]黄凯峰,杨静.高职电类专业《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与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16(02).

[3]陈奎,黄为勇,田传耕.物联网时代单片机教学的思考与改革[J].福建电脑,2012(06).

[4]杨怡.物联网技术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9).

[5]张光亚.单片机课程创新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01).

第六篇:高职语文课程改革阅读实施

摘要: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此类人才高职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高职语文》课程改革便应运而生。仅以阅读赏析部分为例,阐述融入“成果导向”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实施策略。

关键词:

《高职语文》;成果导向;实施对策

一、高职教育当前现状与改革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繁盛时期。职业院校在进行职业教育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专业”、“技能”、“去向”等实际的词汇。满足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所需的技术和能力,而忽视了人文领域的建设和培养。而高等职业院校在语文学科的培养目标也单纯侧重职业能力,多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仅采用“工具型”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现实,在职业院校推行文化素质教育改革迫在眉睫。[1]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高职语文》课程改革

如何将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成了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首要问题。黑龙江职业学院在这方面走出了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一步,率先在全国掀起一场具有革命性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高职语文》作为通识课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提高人文素质作用不可小觑。所谓“成果导向”理念的核心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导”。本着这一理念,在每门课程研发过程中,通过确定教学目的,达到某种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历程的呈现,完成应有的训练设想,最终实现预期成果。针对阅读赏析部分本身具有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等诸多特点,开发人员初期便明确了行之有效的改革实施策略。

三、《高职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阅读赏析部分改革实施对策

第一,专注三个基本原则,践行“成果导向”理念。开发阅读赏析部分力争遵循突出人文精神、突出指导实践、突出学生主体三项原则:首先,散文阅读赏析在整个阅读赏析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考虑到区别于传统课程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在需要学生明确散文特点这些理论知识的处理上采取视频带入的方式。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不自主地被带入进情景,从而明确散文的特点。通过种种情境的创设,教师借不同视频的主题,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孝顺、仁爱的正面引导。在植入人文精神的同时还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在验收学生学习效果时方式多样,兼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诗歌较为精炼短小,教师要求学生任选一首诗歌自主制作PPT,而散文赏析的部分采用上交文学赏析文本作业方式。小说赏析则采用文本作业方式,或小组课本剧编排表演。突出学生主体的原则则贯穿教学过程始终。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头脑风暴、小组竞赛等多种模式,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员”,学生思路出现偏差时给予引导。根据不同文学体裁特点,教师还会采用“争做教师”、“我是出题人”等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与机会。第二,改革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感受力和整体把握文本能力。常规高职院校一般只开设《应用写作》,纵然选择开设《高职语文》多是逐字逐句为学生讲授诗歌或是散文的句子含义。如果把《高职语文》仅仅变成“高四语文”就显得没有任何提升意义,因此本课程开发人员立足阅读赏析部分的特点,摒弃以高考为中心的“指挥棒”。不再将教学重点单纯放在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等在学生看来是死记硬背的内容上,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寓教于乐的授课环节,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文本的感受力和整体感知。教师更多引导学生从人文角度去理解问题,对社会现实有更深刻地体会与理解,并能将正能量的理念植入课程,带给学生更多思考与启迪。第三,将完善的评量机制纳入期末考评中。“成果导向”理念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完善的考评机制即评量,阅读赏析部分评量主要涉及课堂任务评量与作业评量。课堂任务评量的设置是为了更好诠释“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教师课前将预设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课堂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从而完成课堂任务评量。公平公正,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和学生的成绩挂钩,成为学生又一内在学习动力。同时,无论是课堂任务评量还是作业评量均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诗歌部分作业要求学生制作诗歌赏析PPT,总结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结束语

任何课程改革都是如履薄冰,都是在不断摸索过程中逐步完善。在《高职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虽然难关重重,但是从初期的效果看,学生接受度较高。诚然,还有诸多问题,期待在未来更好地完善。

作者:吴琼 胡雪菊 张倩 王湘玮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小典等.成果导向高职课程开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第七篇: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

高职院校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从知识传授向能力本位转化。要进行课程改革要对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由原来章节的内容改成要完成某项的具体工作,以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为课程评价标准。

关键词:

项目;单元;任务;教学;能力

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及要求,更好地与现场工作实际相对接,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从最开始对课程改革的一无所知到逐渐理解,到改革专业课程,这其中有着一个接受、理解、实施、反思的过程。

一、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背景

高职院校传统课程教学已经沿用了多年,为什么要进行改革?这主要与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关,传统的本科院校是以学科中的系统知识和理论原理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基础,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可以开设出理论和实践分离的课程。但职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开设出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培养企业蓝领,与企业岗位零对接。正是由于高职院校认识到自己的发展定位方向,使得高职毕业生受到企业的欢迎。据麦可思跟踪调查表明:2012届高职毕业生320万人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4%,比2011届上升0.8个百分点,与2012届本科毕业生91.5%的就业率基本接近。仅次于国家一本院校,高于二本、三本院校。职业教育应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必须从知识传授向能力本位转化。

二、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初步认识

首先应先弄清楚“项目”、“单元”、“任务”、“情境”这些概念的意义。项目是指综合的、大型的、覆盖的、可行的、可展示可检验效果(成果、结果)的一项具体工作。大的项目可分解为若干子项目,子项目下是任务。任务是规模相对较小、内容较单纯的工作,用于训练更小些的单项能力。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情境是指该项目、任务或工作的“由来,环境和约束条件”,是教师设计用来引出项目任务的手段,其设计应尽可能反映企业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由“内容、活动、情境、结果”要素构成。那什么是单元哪?单元并不是内容上的一个单元,而是在时间上紧密相连的“一次课”,教师备课大多是以单元形式进行,教案往往也是以单元形式进行的,整个一门课就是由这样一个一个单元组成的。弄清了这些基本概念,为下一步进行课程改革打好了理论基础。

三、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课程简介2、改革前的课程情况3、课改简要思路4、全课实施过程5、新课的效果6、新、旧教法对比7、课改的个人感受。根据这几方面的内容,我对准备课改的《动车组检修》这门课进行了思考,《动车组检修》是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课程,首先是这门课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面向什么岗位?面向初次就业及以后晋升岗位是什么?其次是这门课怎么将章节形式转化成项目、任务,项目、任务里如何设置情境,有没有贯穿全课的大项目。每个项目对应的能力、知识目标是什么?一个项目里有几个单元,一个单元里设置几个任务,结果如何进行评价?把这些问题一一找到答案后,我逐项进行了设计,完成后将设计结果给辅导老师进行了点评,指导老师认为我的整体设计基本满足要求,提出了两点问题:1、情境设置太具体,假设了一些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很好,但后面直接说让学生具体做什么,就等同于任务。比如说原来我的情境设置为“你所在动车所检修CRH5型车,主变压器故障,应如何确定其位置”,修改后为“你所在动车所检修CRH5型车,主变压器故障,你应如何处理?2、有些项目设计措辞要改一下,不能光认识……就行了,要写具体要完成什么能检验成果的工作。

(二)进行课程的单元设计

以《动车组检修》课程“受电弓检修”这一单元为例,以90分钟为一个单元按照单元设计的步骤,课上单元进行过程如下:1.学生演示课下搜集Ppt。2.故障引入。选取动车段现场发现的真实受电弓碳滑板裂纹故障,引起学生重视。3.布置这单元的两个任务。任务一、能正确使用检修工具,检修方法,做好准备工作;任务二、能完成受电弓检修作业项目。4.回顾受电弓结构知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5.讲解任务一,检修前准备(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携带工具、安全注意事项)。6.讲解受电弓检修过程。7.分组对照受电弓实物进行检修过程演示,老师指导,其它组写工作单。8.各组完成作业过程,老师进行评价并进行打分。这样,一个单元课堂教学就完成了,学生们在学中做,在进行受电弓具体检查过程中也就是在做中学,很好地掌握了受电弓检查的方法和过程。

四、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去学习

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成绩不高不能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怎么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的去掌握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联系我们日常的教学,把枯燥的知识转变成有趣的形式,让学生感兴趣的去学。比如《动车组检修》这门课,就可以将转向架的结构和拆装编成一些带动画的教学软件,学生逐步去学习,如果拆装不正确将给出提示,就好像游戏过关一样,过不去,他就想知道错在哪,就会主动的去学,老师再加以理论的指导,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很好。

(二)利用实训设备,进行项目化教学

目前,通过3年的示范校项目建设,专业教学已具备一体化教学实训条件,能满足车钩摘挂、转向架分解检查等项目实作项目的操作要求。如果没有充足的实训设备,我们也可以根据授课内容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可以采用让学生课下制作PPT的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提高上课的效果。或者根据讲课内容,给大家布置一个课题,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完后派代表到台上进行讲述,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像类似这些方法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上。比如讲授《动车组构造》这门课,讲完CRH2型车的转向架结构,这节课该讲CRH1型车的转向架结构,上课先不讲,先让学生分组讨论,CRH1型车的转向架结构与CRH2型车的转向架结构的区别,小组讨论形成结论后选派代表到台上发言。课堂气氛很热烈,学习效果很好。实施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学、做”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成果2014年6月在全国铁路职业院校“铁路客车段修”大赛,我院学生获得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的好成绩。2014年11月全国首届铁路职业院校“内燃机车驾驶与检修”大赛,获得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五、对课程改革的思考

通过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改革效果,为了使课改效果得以巩固和提高,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

(一)通过“引、派、培、赛、带”等方式,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引:三年内,从高校引进6名研究生补充师资力量,教学团队达到16人,团队中有五年以上铁路一线企业工作经历的达到3人,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3人。派:一方面选派专任教师赴德国、新加坡等高速铁路、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高铁的运营管理经验以及人才培养方式;另一方面,派出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进入企业,走进车间,体验企业的生产过程,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建设打下基础,先后派教师到中国北车天津机辆轨道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机务段、唐山机务段、天津车辆段等生产和运用企业进行学习,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聘请戴士弘、孙爽等专家到校讲授高职院校教改思路、项目化课程设计,组织教师参加北京交通大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等学校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国内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班,让老师学习最新的职教理念,获取先进的职教方法,改变落后的传统观念。赛:在教师中开展教学设计、说课、技能比武的多种形式的业务比赛,让教师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系统完成课程教学设计,在浓厚的教学比拼中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师实践技能,同时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天津市、部级教师竞赛。带:采取“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形式,由骨干教师与新引进青年教师一一结对并签订师徒协议,师傅对徒弟的指导中要做到“三带”,即带魂、带才、带德,指导青年教师,定期对他们进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学术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加强实训室建设,为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

要想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进行项目化教学,必修有足够的实训设备来满足教学的要求。为此,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建设通过示范校建设,已建成了一个集教学、培训、开发与服务“四位一体”“六室一场”校内实训基地,引入轨道交通新设备和新技术,开发最新车型模拟软件和课件,提升实训中心的水平,实训室建设水平居国内同类职业院校前列,完全可以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及开展项目化课程的要求。

作者:陈艳伶 李志慧 单位: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八篇:高职院校广告设计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关键为教学结构体系的系统化。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课程结构改革,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培养当代社会需要的,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广告设计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结构体系;改革

社会背景的不断改变,对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广告设计专业近几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学生的专业性教育、多元化教育、创新意识教育都有了提高。但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面前,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的发展仍然滞后。专业技能不过硬;教学与行业的分离;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差距等问题一直存在。那么高职院校要如何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该专业进行课程改革。广告设计专业必须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并且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教学体系。

1.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1.1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非常薄弱

由于我国的广告设计专业设置的晚,所以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学大纲、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欠缺。更重要的是,我国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大多映射于传统美术院校,因此学校在教学认识上存在偏差,多采用传统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或者采用普通本科院校理论授课的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都不适应于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广告设计专业不能正确的对自身进行定位,缺少独立而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体系。注重传统美术教学中的艺术表现力,使学生缺少专业知识的学习。普通高校的理论授课方式,使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因此我国培育的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专业技能薄弱。而实践能力本应该是高职院校学生最大的特点,所以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1.2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与行业的分离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过多的注重理论,单纯地学习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不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由于缺少对行业背景和前景的认识和分析,教学就脱离了企业对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不恰当的课程体系不透彻的行业认识误导了学生。更严重的是一些教师简单的认为对学生进行绘画、电脑运用等简单的机能训练,学生就可以步入社会工作适应行业要求。绘画及电脑制作对学生广告设计的学生而言确实很重要,但不代表这些是教学的全部。广告设计行业往往更在乎实践与创新能力。

1.3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

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脱胎于普通本科的课程模式,没有自身独特的体系。在本科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单纯的增加专业实践课,本质上与本科教育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在表面体现了专业的实践性。再加上不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盲目增减,专业性不强,缺乏实践经验,内容单一等问题,使教学发展滞后。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所以在不合理的课程体系下培养的学生不符合社会需要。广告专业的教育离不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艺术等综合课程的学习,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完全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策略

2.1创新教学体系,走专业实践路线

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高职院校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把实践性放在第一位,并将这种教学理念合理地安排到教学中去。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在学生大一的时候安排一些暑期实践,通过学生自己走进岗位,感受行业了解行业。这样有助于学生尽早意识到自身能力与行业需求的差距,调整心态,努力从各角度提升自己的实力,以适应行业的需求。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应向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等方向发展,对于专业技能不仅要学会,还要学会创新。每个时间段要有每个时间段的任务,学生大一的时候应该注重树立其专业意识,将基础知识打牢,而学生大二、大三的时候则应侧重培养其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高职院校应本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全面发展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2合理安排和分配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

高职院校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时间的安排上下功夫。根据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的多少,再来安排理论课程的进度与课时。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高职院校应将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每一部分详细划分为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保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这样的教学大纲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真正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3专业课程设置上求突破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广告设计中。在这大趋势下,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应扩大教学领域,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尽早接触到广告设计专业最前沿的技术与理念。而且高职院校最好可以安排一些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因为如今的广告设计专业在社会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很多专业都也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比如:美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更广泛的锻炼有助于学生在步入岗位后快速适应,不至于被行业发展的脚步落下,提高他们的行业竞争力。

总结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本身就是要求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这要求高职院校有足够的责任心和危机感,站在广告设计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的大角度对广告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任务,让学生成为在岗位上能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作者:焦晓芳 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滕书筠.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新构想[J].家教世界,2013,(9):248-249.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5

一、引言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对外交流越来越多,翻译作为一种对外交流的唯一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样的背景就决定了以国际商贸为特色的我校的英语翻译教学将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虽然我校在这方面的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英语翻译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将基于我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水平,对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以及项目教学法对我校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二、项目教学法概述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1.项目教学法的起源

项目教学法是建立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范围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将受教育者进行社会化的再操作。其根本就是将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教学联系起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实用型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与社会的工业化发展和信息化进步所适应的一种教育模式。

2.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项目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被定义为一种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有的时候更多地作为一种教学的方法和学习策略。针对项目教学法,徐小贞有相关的定义:“以实际问题为依托,以开展项目为手段的学生有着更大自主空间的教学方法。”依据Adderley(Adderly,1975),项目教学法可被定义为:①项目包括合作式问题解决和合作学习;②项目涉及学生主动及多样的学习活动;③项目通常有产生结果如论文、研究报告、表演、计算机项目和程序等;④它经常是一种延时性的研究;⑤此时教师不在是权威人士,而是辅导人员,为学生提供引导和支持。

3.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不论项目教学法的定义有多少种,但项目教学法不外乎是将受教育者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统一的教育教学,其核心就是受教育者的团队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一定的教学内容,配合教师的相关的指导和布置,将课程的某一个主题为对象,深入的展开与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教授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起到指导学生自主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控制项目进度、进行项目质量检项目教学法下的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并且针对学生在项目进行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处理。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创造性具有很强的激发作用

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翻译理论与具体的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样也符合了我校构建应用型高校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项目的要求自主地开展相关的翻译研究和学习,学生的思维可以自由的发挥与展开,这样就更加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翻译方法使用的灵活性。

2.项目教学法更加注重实践性

项目教学法更加注重将课本的翻译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翻译实践相结合,针对课程的内容所设置的项目往往与真实的世界和实践有紧密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顺利开展,还有利于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翻译的认知和领悟能力,避免了以往传统教学法容易造成的死读书现象。

(三)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步骤

项目教学法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步骤,其开展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不同的。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其开展模式往往是学生集体协作的小组配合。其具体的教学步骤可以表现如下:

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项目

项目的设计和选定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一个根本所在,科学的项目应该以最终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同时项目也要具备相关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设计翻译项目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能否在项目的进行中得到一定的满足,和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根据所设计的项目具体分配相关的任务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学生以自愿的原则分配为若干的小组,将前期准备好的相关的资料和要求分发到小组的各个组员中。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指导每个小组制定出相关的实施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英语翻译材料的难度。

3.具体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下,每组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具体根据小组所制定的相关计划进行具体的实施。根据实际出现的翻译问题对实施计划进行修订和补正。教师在这个阶段要把握好具体的实施进度和学生实施质量,同时根据学生出现的翻译问题进行相关的指导和解答。

4.完成项目实践报告和总结

学生在实践结束后,根据本小组所实施的具体情况和实施过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和小组成员在实施过程中所有的体会进行系统的记录,并且最终形成翻译实践报告。这个过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和总结翻译方法,利于英语翻译的水平巩固提高。

三、项目教学法在我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我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英语翻译的相关课程是英语翻译的人才必须接受的相关的课程,由于英语翻译是一种比较注重实践性的行业,所以,在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中,英语翻译教学应该比较多的将英语翻译的相关技能灌注到教学的相关课程进行中。但是,现在的英语翻译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传统的课堂教学法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实际翻译技能。

这样的教学对实践性比较强的翻译课程来讲教学效果不会良好。

2.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英语翻译教学是以学生的实践操作来评判学生具体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课程。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还没有将实践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或者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而难于突破。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会缺乏相关翻译经验。这无疑会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很大的问题,也有悖于应用型教育的初衷。

(二)项目教学法适合于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

项目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比传统的教学法更加适应于我校英语翻译教学,具体的理由如下:

1.英语翻译的课程是比较注重实践性的课程,英语翻译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为主的。在这个过程中,涉及英语的口语能力、应变能力,英语的驾驭能力以及英语的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这个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才能将这些相关的能力锻炼出来。

2.项目教学法给了学生更大的操作和发挥的空间,项目教学法以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的展开中,将学生以项目进行的方式分为若干个小的实践集体。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小组中必将扮演相关的角色。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就获得了更大的操作空间,这无疑对学生来讲可以更好的掌握相关的技能。

3.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进步空间。

4.虽然目前对项目教学法在英语翻译方面的应用上缺乏实证性研究,但是根据已有的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上所做的项目教学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的证明,可以推知项目教学法对英语翻译的教学将会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对于英语翻译这样的课程来讲,仅仅纸面上的东西是不可能使得学生完全掌握书本上的相关知识的。而项目教学法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具体的开展学习活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翻译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巧。这样,学生在主观上对学习相关的知识的兴趣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无疑会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刘欢欢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第二篇:项目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教学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的提出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内容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以真实或模拟医院环境作为学习的基础,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自主去寻找答案,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实质上是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通过承担和完成某个具体的项目来掌握护理操作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护理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

1.确立项目

实施项目教学法,项目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项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在护理教学中项目即案例,案例学长主要依据以下三点: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要体现重点难点;二、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病例,能涵盖本系统疾病常用护理操作;三、结合临床实际,真实、生动,能将护理活动过程与理论教学进行整合,创设“学习情境”。

2.项目解题

这是课堂组织教学成功的基础。项目选择好后,教师提前将准备好的病例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病例,并将护理活动分解为若干子项目,让学生构建与实际护理工作相似的情境,拟定情景问题,准备问题答案,制定项目计划,收集项目活动中可以使用的资料,同时分析预测项目展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项目计划的实施

在学习本课程时,首先由全班学生自由组合,组成项目活动小组,在项目计划中任选一个子项目,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开展项目活动。让学生考虑在这样的情景中如何与病人沟通,护士如何将课本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参考书等多种渠道为自己所选择的项目查找相关资料并按照要求开展项目活动。在此项目教学模式中,以学生学习行为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充分讨论分析病例的基础上,找到项目作业的切入点,小组分工,团队协作,完成项目作业。并在课堂上展示项目完成的操作过程。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从组建项目小组,项目选题,到项目展示,都由一个团队具体操作,各组成员之间协作完成。项目实施过程对学生有明确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每位成员的操作项目与要求,提出小组目标;充分收集资料,组织合理、可行、可操作的项目活动;组织全组学生参与,达到预期效果;促进课程内容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在实际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自主协调、自主合作的精神。

4.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是项目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根据项目的形式和各项护理操作评分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评估中药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方法;要总结比较各小组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估中得到提高。在评估方法上,良好运用绝对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项目的目标要求,项目完成过程各项护理操作是否规范,关注学生完成项目中的进步程度。对新知识、重点及难点,教师应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再详细讲解,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应注意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展现的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出改进意见,更加体现真实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5.课堂小结

可对本节课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提供导向。同时要对学生给予积极的表扬,以肯定他们的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总结

通过项目教学的尝试,我们发现同学们比较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效果较好。但是,项目教学每一模块的实施,要花费教师很大的精力去研究和设计,作为护理教师还要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摸索与创新,了解每一届学生特点,明确社会的需求而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胡秀娟 单位:辽宁省阜新市卫生学校

第三篇:项目教学法下的机械数控加工实训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在机械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概述

项目教学法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来安排适宜学生的项目,其操作具有极佳的灵活性。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完成整个项目,让其所学的数控加工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丰富和提升,同时也可以给学生一个独立制定任务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学生在机械数控加工实训过程中可以按照教学要求来自行制定、组织和安排学习计划,从而达到培养自身实践能力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该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应尽量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克服自己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项目教学法在机械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编程和数控工艺等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宋良永项目教学法在机械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摘要:传统的机械数控加工中,教师往往主要作为实训的主体,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操作状态,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在实训中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项目教学法在机械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则很好地改善了这一状况,它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实训的主体,学生可以自主地掌握实训的真正流程,增强自身的操作能力。本文就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机械数控;加工实训;应用

二、项目教学法在机械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实施过程分析

1.项目任务布置数控编程和零件

数控加工工艺是“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理论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机械数控加工实训所侧重实习的内容。通过实训教学活动来让学生综合运用其所学到的编程和数控工艺知识,从而深化其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必要的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和工艺编程知识。指导教师在为学生安排实训活动的时候,需要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难度,且能体现学生综合操作技能和知识的零件,这样也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实训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注重项目的完成情况外,还要让学生对于实训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思考,这就需要教师除了要求学生交出满足项目精度要求的加工工件外,还需要教师及时提交自己所写的实训报告,包括加工操作过程、数控程序、刀具轨迹图、工艺卡片以及实训体会等。此外,教师作为实训活动的参与者,除了指导学生外,还要确保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安全。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让学生开展实训活动,一般一组可以安排3~4人。

2.学生完成项目过程分析

(1)机械数控加工前的工作。

对于刚学完机械数控加工理论知识的学生而言,他们由于没有接触过完整的项目操作流程,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在接到任务单的时候感到茫然。大多数学生都将编数控程序作为完成项目的第一步工作,这样一来,学生后期的可操作性很差。这时候,指导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项目。在机械数控加工实训中,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数值的分析和讨论,但是需要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计划。有了比较系统、完善的工艺设计参数和思路后,学生在编制数控程序的时候也就有了重要的依据。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学生们可以在编程的过程中采用互相讨论的学习方式。为了确保程序运行的安全性,在程序编制完成后还需要对其可行性进行及时的验证。学生编制的程序大都不全面,这样在验证的时候不但会占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数控程序的验证,同时也可能造成工件与机床上的运动部件之间发生碰撞。因此,学生所编程序的验证一般采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来进行虚拟的模拟验证。

(2)数控机床操作中的工作。

首先,学生需要将验证合格的数控程序传输至数控铣床和数控车床的控制台中。其次,学生按照零件的制作步骤将各种加工材料放到加工机床特定的部位来进行机械车床加工。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如果需要考虑工件的装夹问题,则需要将数控铣床上U形槽和正六边形等的加工安排在数控车床加工回转体部分之后;指导教师对于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总结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机械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件加工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利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训的主体,自主地掌握实训的真正流程,增强自身的操作能力,这样才能顺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作者:宋良永 单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中职财会教学项目教学法应用

1项目教学法的优越性

1.1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

传统教学具有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弊端,只把老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并没有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对学生潜能的挖掘。而项目教学法就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运作,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只起一个指导辅助的作用。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项目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负责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被动接受被动学习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求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的潜能能够充分的被感悟和发掘,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实践探求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1.3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中职财会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应用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提高,加强学生在财务结算,收支,编制会计季度、年度报表和其他相关财会适宜方面的能力,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2项目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1制定项目目标

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以目的的不同划分为职业理论、职业基础技能和职业高级技能这三部分。其中职业理论教学主要涉及对会计工作的基本介绍和会计的职能介绍等,基础技能包括会计科目的学习、各种记账凭证的填写审核、会计报表的制作等,高级技能则包括了大规模、超大规模的预算结算和审计工作的进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理论入门、初级教学、高级教学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但项目教学便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这三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整体,而将职业技能的实际训练设计为另一个主体进行单独的教学。所以项目目标的设定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第一步。

2.2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的完成项目

教师向学生呈现项目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改善传统课堂中教学仅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的弊端,将教学过程与实际的工作环境对接,使学生直接进入扮演一个“会计”的角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示范会计报表的制作过程和一般的核算方法,在学生进行观察学习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会计报表的制作和核算过程,分析项目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学生在明确项目目标、理清步骤后,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参考大量资料共同完成项目的运行。

2.3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分析总结

在学生完成一个项目时,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对项目的整个进行过程进行探讨分析,鼓励学生根据已知的知识对项目进行分析,梳理项目进行的每个具体环节,找出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及时总结,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

3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项目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理论知识学习是会计学习的根本,是基础性工作,在加强项目教学的应用时也应注意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3.2要紧密联系课本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要以教材的教学内容为基础,项目教学法实施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能够掌握牢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相契合,不能出现脱离教材内容的情况,否则不利于学生对财会工作的理解和对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3.3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

项目教学的实施虽然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否定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主体地位,必须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对项目的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能够妥善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4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

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锻炼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且学生可以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4总结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财会教学中的应用是最适合当代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并与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相符合,项目教学法运用大胆的创新,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加强推广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作者:郑香义 单位: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第五篇:项目教学法语文教学应用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课在职业学校是主要文化课之一,但是现实中的语文课堂多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并不买账。教师把课文的精华津津乐道的讲给学生听,而学生思想溜号,昏昏欲睡,难和教师产生共鸣。造成这种情况与中职的学生特点有关,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有这样一种想法,就是进入中职学校是为了学技术专长来的,文化课没有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又必须遵循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中职教育目标,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就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项目教学法的含义、理论基础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它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

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必要性

根据前面两部分可以看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法制约着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而采用项目教学法,可将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科本位变为以能力为本位,既能让学生真正学得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项目教学的课堂上,老师是一名协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使中职语文课充满了活力、精彩纷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彩课堂。

四、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有选择的尝试运用了项目教学法。现以烹饪专业中《五味》一课的语文教学为例,谈谈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设立项目主题

首先是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和专业特色。列出清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到给学生创造更多广阔的空间。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课文中的某一个兴趣点,以此作为开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运用词或词组表述出自己所想象的内容。这样的方式看起来天马行空,但事实上能够如实反映出每个学生头脑中所关注的东西。在烹饪专业学习汪曾祺的《五味》时:教师可以将课文的题目作为切入点,先让学生列举出自己想象中的“五味”清单,并将其与教师所列的清单进行对比,找出师生间的“交集”,这是教师想教,学生想学的东西,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

2、提出子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如果已在清单中归纳出共性的东西,那么就可以进入第二步:提出子问题,锁定研究主题。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就清单共性的东西提出问题,要保证至少五分钟以上,以打开思路,获得扩大性的概念。在上述例子中,师生针对“五味”所列清单都包涵食物的味道、人生的感受等意蕴。那么,接下来是让学生就这个主题意念上提出问题,可以是自己的疑问,也可以是承接别人的问题引发的思考:课文中是如何描写“酸”“甜”“辣”“咸”“臭”味的?你所学的菜系或菜肴中,哪些是以“酸”“甜”“辣”“咸”“臭”为主味的?你的人生中哪些故事给你带来“酸”“甜”“苦”“辣”“咸”“臭”的回忆?在所有的这些问题当中,不断修改、聚焦,形成一个更能详细描述概念的统摄性主题———五味,究竟是什么?

3、把问题转化成具体的研究行动

(1)多渠道广泛探究

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专业特长,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对项目进行探究讨论。因为是烹饪专业,所以各种味道比较了解,所以关于“五味是什么”,学生们多会向食材方面去探讨,有的学生可能对某种味道感兴趣,作了较深的研究;有的学生从八大菜系入手研究。由于中职学生会受到知识面和阅历的限制,分析难免会停留在问题的表层,在这里教师要给与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其向人生感受方面去探究。

(2)呈现成果并对照课文

由于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存在个体差异,因而最后得出的结论及呈现成果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在“五味,究竟是什么”的主题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形成了如下观点:我们祖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由于食材不同、民俗风情各异,造成各地区的居民饮食口味各有偏好;作为烹饪专业的学生应该认真研究各种食材的特点,研发出精美的菜肴;作者之所以能够把这些种味道以风趣幽默的手法写出来,是因为他到过这些地方,是他几十年人生经历的一部分;人们应该淡然面对人生“五味”……最后环节是结合自己的研究对照课文进行学习,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相互交流后再对照课文,基本上很容易理解课文中“五味”的寓意。

五、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时,应该选择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篇目,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切实做到文化课为专业服务的宗旨。项目教学法依据它的教学特点和方式,完全可以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选择性的尝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工作岗位的需要结合,从而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打开新的局面。

作者:信英 单位: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

第六篇:项目教学法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应用

一、传统教学法应用于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出现的问题

1.偏重于枯燥无味的理论讲解

虽然技工院校的教学条件都有所提高,很多技工院校都新建了校区,配备了多媒体教室等,但是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还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即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讲的方式。虽然在课程教学中会应用机床电路原理图等图片展示方式,但仍难以改变学生兴趣不高的窘境。在实际教学中,经常看到老师富有激情地讲解,学生却在下面睡觉、玩手机,单调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训实验环节缺失

许多技工院校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实训内容很难安排。实训实验环节的缺失,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例如,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作为一所技工院校,在实训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是,在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所需设备的投入还是偏少,甚至机床实验设备不足,使得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当前,技工院校的课程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但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阶段进行的,一般都是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导致理论与实践教学脱钩,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的应用

笔者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课程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详细说明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本课程中的普通车床CA6140项目时的实施步骤和要领。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涉及的机床比较多,每一种机床都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可以把每个机床安排为一个项目任务进行实践教学。例如,对于普通车床,笔者设计了普通车床CA6140电气控制电路项目,实践课时为六学时。项目的总任务为识别普通车床电气控制原理图,处理普通车床常见故障。然后,将这个整体项目分解成若干阶段任务,学生按部就班完成每个阶段任务,直至完成整体任务。其具体步骤如下。

1.总体认知阶段

学生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车床CA6140的形状与工作过程;找出车床外部与内部的所有低压电器元件以及控制柜;在实际操作中,了解低压电器元件在电路图中的位置以及发挥的作用。

2.分析普通车床电路图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自己设计普通车床CA6140的电路图,并且将设计的电路图与实际电路图进行比较,找出自己设计的电路图与实际电路图的区别以及设计的缺陷。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普通车床CA6140的工作原理,而且还提高了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

3.检修故障阶段

学生经过前期几个步骤后,对实际车床的电路图和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阶段学生的任务是能够针对车床CA6140出现的故障,对车床进行检修和维护。在这一阶段,学生要掌握常用电工仪表以及电工工具的使用,同时,针对普通车床CA6140出现的故障,能够自行分析出原因并寻找到解决办法。本阶段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作用。

4.评估收尾阶段

前面几个阶段,并不是不需要教师过问,而都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程参与,并为学生提供指导。在本阶段,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集中展示以及评价,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委婉地给予批评指正。

三、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安排的项目要合适,要根据学院机电一体专业的实验室条件,配合课程教学大纲,安排项目。安排的项目要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要考虑项目的难易程度,要符合所任教学生的实际水平。第二,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分寸,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多向学生设疑,鼓励学生自己探求问题的答案。第三,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完成项目的最佳方法。

作者:罗青 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

第七篇:项目教学法中职汽修实训教学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1.确定项目。

项目的确定是项目教学法中最关键的一步。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的要求以及学校实训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项目。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相关资源,为学生实践提供保障。通过项目的设计,要使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有更加全面的理解,要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2.理解项目。

在项目提出以后,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理解项目的内容、要求、重点、难点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学生要根据对项目的理解,制定出实施该项目的计划和具体步骤。然后学生要将此计划按步骤进行完成。

3.项目评估。

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多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不断进步。

4.项目总结。

学生要根据自己项目的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完成项目实施报告。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1.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指导。

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不要以为把一切都交给学生,就可以放任不管了。教师要在学生实施项目计划的时候,在现场进行监督指导,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监督学生是否依据项目实施计划进行活动,监督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合理、得当,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和错误动作,引导学生依据项目计划,正确地完成项目程序。

2.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教师在安排项目之后,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了解、分析项目的内容。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的过程。学生只有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理解、分析这个项目,才能更全面、完整地理解这个项目,才能更好地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实现项目教学法的目的。

3.精心安排实践相关内容。

首先,教师在确定项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实用性,要选择与现代汽车维修内容相吻合的项目,要选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会碰到的项目,总而言之,就是要选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项目。同时,教师所选项目还要具有全面性,要尽可能地选能覆盖学生所学的知识及重点的项目。其次,教师要科学地分配小组。教师要保证每个小组既要有基础扎实、操作水平高的学生,又要有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合理搭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发挥其才能的空间。

三、总结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职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广大教师要善于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进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王丽 单位:江苏省盐南中等专业学校

第八篇:项目教学法高职应用文写作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起指导辅助作用,通过师生的合作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简而言之,项目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使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灌输式”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完成项目任务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并积极开展探索式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对于教师而言,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的思想,让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这种行为导向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

二、高职应用文写作的现状

(一)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缺少实践训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也逐渐意识到高职院校在社会竞争中的优势,在“能力为本位”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培养和训练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但在应用文写作教学方面,其改革速度比较慢,使得目前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严重脱轨。教师更多的是教授学生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知识,但却缺少实践训练。教师对于学生应用文写作情况的了解主要通过作业,而作业又不能全面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通过这样的方式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点评、指导。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走向工作岗位,但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却缺少必要的实践训练,使得学生写出的应用文不符合相应岗位的需要。

(二)高职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热情

高职教育招生的范围主要面向的是专科录取中的二批次,这部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往往很不理想,理论基础知识薄弱,而应用文写作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要求又比较高,自然导致学生很难进行自主学习,缺少学习的热情。此外,高职生很多都没有在中学时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懂得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缺少主动思考的意识,只习惯于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自主学习的理念模式。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想法,读书只是为了一个文凭,这样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做题不求甚解,敷衍应付,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高职教师去缺少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师都没有实践工作经验,长时间的一线理论教学使得这部分教师只习惯于传统的理论教学,缺少对实践应用的认识。这就导致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专注于将教材所讲的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却不知道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用文该如何应用。教师缺少实践工作经验,自然没有办法教授学生更多具有实践应用价值的应用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四)高职教材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主要就是缩减了本科教学的一部分难点内容,使得教材更加符合高职生的学习需要。但这种压缩式方法编写出的教材往往和本科教材类似,更多的是关于某一专业理论知识的介绍,这样的教材与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培养目的不一致,不能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有些高职院校也认识到教材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会在大量删减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教学案例,但这些教学案例又与实践差距较大,不具有参考的价值和意义。

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写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确定教学项目,尽可能覆盖教材内容

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第一步是立项,即根据教学任务和教材内容确定项目任务。好的教学项目不仅要考虑教学任务和教材内容,同时还应考虑到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要。至于项目的难易程度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定,但总的标准是要难易搭配,既要有一定难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做到难度适中,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在应用文写作中应用项目教学方法首先要考虑项目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定经济文书、公文等写作内容。

(二)依据项目程序分解出子项目,明确子项目的具体任务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打破现有教材每一种类型的应用文独立成章的模式,要按照项目的类型开展教材整合活动,综合训练各类应用文的使用。还要根据上一步确定的项目内容,将其进行分解,细化出子项目,并明确每一个子项目的具体任务和工作内容。

(三)划分项目小组,开展项目任务

为了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根据完成项目的时间和工作量,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小组的划分还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的个人能力情况,尽量平衡每个小组学生的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完成项目任务而得到最好的能力培养和训练。

(四)教师及时检查评估项目任务完成效果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所以要在小组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小组开展项目的过程中监督管理学生的工作,及时发现其中的偏差,并帮助学生纠正偏差、解决问题。还应及时检查学生每个子项目的完成情况、评估劳动成果,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作用。

四、总结

总之,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黎鲲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九篇:项目教学法纺纱实践教学应用

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一项目,其中包括项目内容的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以及最终的评价环节。学生在完成该项目的过程中,全面把握该项目所需的每一个步骤以及相关要求。项目教学法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学生为项目完成的主体。项目教学法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共同进步的方法。项目教学法的原则是学生先练,教师后讲,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

2.项目教学法在纺织教学中的应用

2.1制定项目内容

在制定项目教学法的内容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例如,本次项目教学法选择是OE纱的生产过程。在制定项目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安排严密的教学计划与项目实施方案。在实施项目的教学的过程中,基于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教师可以在给予学生上机生产的实践操作的机会。这种项目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认识有着良好的效果,并且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2.2项目执行步骤

在制定了项目内容后,学生需要围绕OE纱生产来制定项目完成计划,明确项目完成的工作步骤与工序。首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按照OE纱的生产流程来将最后的总目标分解为各个分目标任务,学生需要明确各个分目标任务的具体要求、注意事项、需要运用到哪些理论知识、需要使用到哪种类型的生产设备。对于这五个目标流程的知识点需要熟练掌握开清棉、梳棉、并条、细纱需要完成的任务、使用设备构成以及工艺参数、结果测试及分析等。项目教学法不仅仅可以对学生专业课堂知识进行补充,还能够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使用生产设备的相应规章制度,帮助学生树立责任心与质量观念。例如:在使用开棉机、梳棉机以及转杯纺的时候严禁用压缩空气清洁传感器CS,在主机关闭后必须关闭UPS等。当学生已经明确了自己在小组中分工以及如何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配合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OE纱生产流程来进行实际工作。在项目实施前,教师必须严格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与各项准备工作。然后,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在完成期间学生需要填写生产进度研究报告,以对生产步骤进行记录。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全程要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只能从旁进行必要的指导。

2.3项目检查评价

在项目完成后对项目进行检查评价是项目教学法中重要的一个步骤。在OE纱的生产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项目完成的过程、结果以及在完成过程中是否可以和小组成员进行互助、合作等,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之间的评价,以便让学生能够对自我学习中的不足进行反思。最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就OE纱生产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探索。通过项目检查评价环节评选出班级的优秀作品,并且进行成果展示,这样一来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纺纱的学习中更加有信心。

2.4项目归档整理

在完成OE纱生产的项目教学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所填写生产进度研究报告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保存,为项目教学法在以后课程中的应用提供相应的指导。

2.5应用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法在纺纱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两个:1)所制定项目的教学难度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项目教学给每位学生都提供了实践与挑战自我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项目教学法中获知自己的位置。因此所制定的项目教学内容应该难易程度适中,避免过难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也避免过易导致学生感到无聊乏味,没有挑战性。2)教师在项目教学法的指导过程中,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水平与能力的学生来进行指导。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有技巧性的回答,以启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答案。

3.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在纺纱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纺纱实践教学更加投入。教师在从旁的协助与引导能够让其与学生之间开展更加充分的情感交流。学生在完成项目教学法的时候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进而使得纺纱实践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让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加符合社会与企业的用人需求。

作者:张琦 单位:中原工学院

第十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项目教学法应用

1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性很强的课程,其包含知识门类众多,是机械技术领域的奠基石。由于它应用的广泛性和基础性决定了其成为机械技术领域人才的必修课程。然而现有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基本遵循了传统教育的模式,有很多缺陷,尚需要改正。

1)强调以老师授课为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积极性不高。并且无论是教材设计还是课程安排,传统的教学模式都在强调原理的理解,过度倾斜于理论的深度,而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性,缺乏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先知识,后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机械技术领域本身就注重实际操作,而《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作为该领域的奠基石,就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本门课多适用于高职技校的学生教学,他们多偏于形象思维,而逻辑能力较差,强行将理论与实践环节拆开会导致学生前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下降,而真正开始实践环节时,又会遇到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

3)题目陈旧,缺乏创新。该课程作为高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机械简单设计、问题的解决,分析能力,并安排两周左右的实践环节。而传统的题目仅仅是一级、二级变速箱的设计,学生只需要根据给定指导书的步骤完成即可,环节设计僵硬,整个过程缺乏创新,易导致抄袭现象。

2项目教学法应用探索

为了解决《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很多研究文献提出了采用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老师将一个课程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在自有知识层面上开始对该任务的信息收集、了解,继而自主制定方案,最后实施方案,并得到结果。然而现有的文献多数仅限于对该方法的实施步骤的简单叙述,而实际的应用细节却涉及得较少,从而本文将在三方面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2.1总目标与分目标相结合为了达到以学生为主导,老师辅助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我们应设计实施好目标教学法。即把我们的课程任务当做一个总目标,然后将总目标按知识板块分为几个分目标,分步完成。总目标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跨度大,需要系统的逻辑思维,从而由老师来把控。而分目标则分别与不同类的知识点相关、针对性强、易于把握,从而由学生来实施。总目标是分目标的前提,起导向作用,而分目标则是完成总目标的必要条件,两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我们以组合螺栓设计这一任务为例,具体说明目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2团队协作与自主创新

由于不同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为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弥补这种差距,我们将采用团体协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整个项目。在项目分配时,我们将会选择4~5人为一组来完成该项目。在刚接触项目时,围绕中心问题,整个团队成员共同讨论,易于产生头脑风暴,从而能够尽快地确定研究方向与实施方案,将效率最大化。而在实施该项目的具体步骤时,由于每个人的优势不同,思维方式有所区别,从而面临同一个问题易于产生不同的创新思维,因此,由每个同学独立思考为主。团队协作有利于队员之间思想的交流,并且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个人的独立思考,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有利于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2.3同行评价

尽管为了能够优势互补,项目教学法采用了小组协作的方式。但是,由于针对同一个课程设计而言,不同的小组思维方式不同,实施方案不同,创新点也不尽相同。而本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能让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并尽可能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激发出一些创新思维。从而我们将在各组同学完成自己项目后的评价环节采用同行评价方法。即在项目评价环节,我们不再采用单独由老师来对项目进行评价的方式,而是由展示小组按照正常环节展示整个项目的完成情况,而作为评审的除了老师之外,还要有其他小组成员的参与。其他小组要对展示小组所展示的内容进行记录,在展示结束后,可以与老师和其他小组一同讨论该过程尚存在的问题与创新点。这样由所有了解项目解决过程的同学共同参与到每一个小组讨论中,将会把每组同学的创新点共享,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营造了一种共同求知的氛围,激励了同学们对课程的积极性。

3结语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6

1多方面扩展渠道拓宽学生知识面

要想真正使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就必须先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果仅仅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局限在教材之中,这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缩小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也局限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更有甚者置学生的个体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的差异于不顾,只是一味地将学生置于既定的框架内进行课文讲读,这种方式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企业、实训基地、实习工厂等实践场所,找一些贴近生活的内容延伸教材,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体系中觅取自己的所需,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其次,教师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将适合中职学生的课外读物引入课堂,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探索教学方法改革进行多元化教学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就应该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处于生动活泼的学习状态之中。目前采用的多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学生看,教师填、学生吞的填鸭式教法。学生只是学会了死记硬背,而一旦到了分析、理解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至于要服务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适应于千变万化的未来社会,那更是无能为力了。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就在于教学方法改革。在课堂上,通过讨论、欣赏、表演等多种方法组合,组织学生多方位参与。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悟性,学会用知破疑的技巧。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用异步教学的方法,使其都有不用程度的知识可学,不同程度的问题可想,让学生处于生动活泼的学习状态中,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3改革片面考评多方面进行评估

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的考评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的考评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的考评仅限于对语文知识识记能力的考评,而学生职业素质是很难从单一的笔试卷面上看到的,这样一来,学生享受不到职业教育带来的成就感,传统式教学反而显得更加合适,导致学生为了自身发展不得不权衡利弊,最终使学习动机移位,一心扑在分数上,其结果反而压制了学生读、说、听、写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职业素质更是无从谈起。而教师们劳而无功,也只能摇头叹息,进而弃新守旧了。要想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就必须改变单一测评的方法,采用多种形式测评学生的成绩。调查、总结所表现出的态度及方法的评价;作文分析及创新评价等等。不但克服了对学生评估的片面性,还有利于师生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同时也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这一策略落实的更有效,更具体。

4全面了解学生增进师生和谐感情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小学教育全科;专业群;课程体系;组建逻辑

一、小学教育专业群建设的背景分析

(一)国家重视“发展农村教育”

教育部等五部门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了“加强乡村学校教师培养”的要求。《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2017年12月22日,广东省教育厅最新颁布的《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要建设具有广东特色的“新师范”。

(二)粤西北地区小学教师缺口大

据《羊城晚报》报道,广东省为适应2020年小学学位新增速度过快的需要,小学教职员急需补充编制9万多。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粤东、粤西和粤北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小学师资欠缺问题将更为严重,急需培养小学教师加以补充。

(三)农村教师的流失

“全面二孩”政策致使各学校出现“产假式师资缺口”,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也是导致农村教师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段时间内,农村小教人才需求还将持续增加。(四)民办教育和教育培训的迅速发展近几年,作为广东省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教育和教育培训快速发展,单单民办学校占有率目前就达到65%。因此民办教育和教育培训对小学教师的需求量正逐年增大。

二、小学教育专业群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本专业群的逻辑性

以小学教育专业为核心四个专业协同发展。小学教育专业是学校在传统专业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和英语教育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综合建设的新兴专业,它集各个专业的优势于一身,与其他三个专业分别面向小学全科、英语、数学、语文教师岗位。因此这四个专业有着共同的教师教育实训课程、相同的人才培养方法、共同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需求[1]。专业群发挥着学校数学教育、语文教育和英语教育这三个专业办学28年的传统影响力,协同发展,旨在把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建设为本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形成“五育并重”、争做“四有好教师”的培养体系。

(二)本专业群的优势

1.专业建设体系成熟形成了“专业知识理论+专业技能+校外跟岗实践”相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依托学校教师教育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建构了一个多层次的、彰显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综合性教师教育训练课程体系。本体系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实训与课外自主实训相结合,由基础性训练学分、综合性训练学分、个性训练学分组成。2.师生专业技能扎实近五年,该专业群的教师在教学技能类比赛中获部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而近五年该专业群的学生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180余项,其中国家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30余项、二等奖40余项、三等奖50余项。3.人才培养成效显著(1)就业率高。截至目前,学校培养了近20万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每年的就业率达到99%以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2)专插本成绩明显。近年来,我校每年参加专插本考试上线人数保持在200人以上,且上线人数为参加考试人数的35%以上,高于省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获得自考本科文凭的学生每年均超过250人。(3)农村公办教师岗位上线率高。例如:茂名地区小学数学、语文以及英语等教师与教研员有60%以上毕业于我校,部分已经成长为各地基础教育的中坚骨干力量。(4)教育精准扶贫农村小学。2018年,学校联合茂南区政府对接广西金秀县政府进行教育精准扶贫。连续3年每年从金秀县高考生中或金秀县户籍学生中招取30人就读于我校的语、数、英三个师范专业,毕业后再回到金秀县就业,进而实现精准对接广西金秀的教育扶贫工作,为金秀县培养合格的小学教育人才奠定了根基。(5)开展小学师资培训。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在茂名地区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教师顶岗置换培训等。

(三)本专业群的特色

1.出版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小学教师的一体化教材出版了广东地区首套具有“特色化、模块化、案例化和微型化”的教师实训教材11本、“五育”教材5本和新形态职业一体化教材12本。基本实现了“教师基本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师综合技能、教师研究技能”培养的实践化和可操作化。2.制定教育综合技能实训学分方案增设教师教育技能课程,制定实训学分方案。建设校内外教育实践基地,明确管理制度,并以课程计划和学生自主训练相结合、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开设。3.建立具有产教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建立了茂名地区第一个教师C证培训基地;2014年建立了广东省农村小学教师置换培训茂名基地。4.成立“未来教育国际学院”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把学校特色师范教育的模式推广出去,成立了“未来教育国际学院”,以实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师范人才的目标。

三、小学教育专业群建设的设想

(一)专业群服务的产业

在我国“三区”教育扶贫政策下,本专业群依托学校丰富的历史经验和雄厚的办学实力,精准对接以下产业:粤东西北的农村小学,尤其是茂名农村地区小学;地方政策帮扶下的定向培养订单;农村教育脱贫地区;基层教育文化事业单位。

(二)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群人才培养精准对接教育事业单位和教育扶贫单位,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管理组织能力,能够从事小学多门学科课程教学和管理的综合型小学教师;面向基层教育文化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优秀的政治素养、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基层基础教育文化人才。

(三)专业群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有关文件中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相关规定,立足粤西,面向全省,构建“双精准育人+五育实践教育”,打造系统全面的“三三制”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体系,精准对接广东省小学教育及生活性服务产业,把本专业群建设成为粤西一流的小学教育人才培养高地和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师资培训平台[2]。2.具体目标(1)构建“12345”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期内,立足小学教育机构用人需求,构建特色鲜明的“12345”小学教育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1”:一个人才培养理念:促进两代师表的终身发展;“2”:两个精准:专业产业精准对接;“3”:“三三制”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体系;“4”:培养“四有教师”“四个引路人”;“5”:“五化五育”的培养人才策略。(2)打造省品牌专业。立足小学教育刚成立不久的现状,在语、数、英三个专业的合力下,争取成功申报小学教育的广东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3)开发教材和课程资源。开放各种精品课程,建设一批面向全省的开放共享的优质课程及配套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开发和出版一批有特色的校本辅助教材。(4)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依托实践基地建设和名师工作室建设,通过组织教师参加部级和省级各种比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的小学教学与科研教师队伍。(5)建设和完善实践基地。在广东省内全面建立校企合作,共建格局完善、互动互通的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实践基地。(6)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利用专业群中各专业的优势和特色,立足小学教育服务,拓宽社会服务项目,承接茂名地区小学师资项目,建设茂名地区一流的小学师资培训基地。(四)专业群建设内容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双精准育人+五育实践教育”(1)双精准育人。即按照专业精准对接小学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公、私立小学、培训机构、文化企事业单位等人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制定完善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最终形成文本性材料。(2)“五育”实践教育。“五育”即生命教育、理想教育、责任教育、认同教育、养成教育,通过军事化管理、传统文化课堂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认知,实现对学生的“五育”教育。(3)制定行业标准。通过校企合作编制《广东农村小学教师综合技能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为广东农村小学师资培训提供参考。

2.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课程体系+精品课程+资源库”

(1)优化课程体系。按照“双精准育人”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校内实践类课程,开展学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教学,完善“三三制”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体系和小学教育专业群共享协同发展的课程体系。(2)新建精品在线课程。以小学教育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推进建设6门精品课程,借以共享专业群的各种资源。(3)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启动小学教育专业群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校级立项的基础上,力争小学教育专业群信息化教学资源库达到省级标准。

3.教材与教法改革:“实训教材+训练活动”

(1)编写实训教材。根据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群的发展实际和自身的经验总结,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编写针对教师岗位笔试的实训教材,以及针对教师岗位面试的实训教材。(2)制定基本功训练手册。通过多年小学教育基本功实训的经验总结,让各个专业形成文本式的材料,汇总整理成《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手册》。(3)组织和参加技能比赛。通过组织师生参加省内外技能比赛及校内基本功比赛,赢取省级以上比赛奖项若干,力争获国赛资格。

4.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名师专家”

(1)培养“双师型”团队。按照专业群要求,依托实践基地建设和名师工作室建设,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团队。(2)打造名师团队。通过向企业、名校等机构招聘引进、双向兼职、在岗挂职、顾问指导等形式设立名师工作室,进一步打造具有“教学+科研”“理论+实践”的创新型专家教师团队。

5.建设校企互动互通的教学基地:“项目立项+实训基地”

(1)开展实践基地教学课题研究。通过实践基地教学课题的立项研究,充分发挥以研究促发展的作用。(2)完成校外实训基地的全省布局。在珠三角、茂名等地建立专业群实践基地和设计创新中心。通过文化植入等形式,实现教学、实践同步。(3)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小学教育专业群的校内实践基地、智慧教育创新公共实训中心两个校内实训中心基地的建设,按照省级标准建设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

6.建设信息化技术技能平台:“信息化教学平台+技能实训平台”

(1)建立信息化教学平台。在平台上可以共享4个专业的教学资源,同时又有助于教师使用平台上的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2)建设技能实训平台。技能实训平台由微格教学训练测试中心、语言培训与测试中心、未来教学体验室、虚拟环境演播室4个实训中心组成。

7.发挥优势,做实做优社会服务:“订单培养+小学师资培训+教育扶贫”

(1)订单培养人才[3]。通过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争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订单培养200人以上。(2)开展师资培训项目。依托校内实训中心和学校“小学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的办学定位,与继续教育学院、茂名人社局等开展小学各科师资培训等社会培训服务。(3)继续开展教育扶贫。在原有对广西金秀教育扶贫的基础上,拓展扶贫地区的范围。

8.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师学历提升+学生联合培养”

(1)教师学历提升。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深化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加拿大国际文化教育协会等国外院校、组织的交流合作。(2)学生联合培养。继续开拓欧美优质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加强与菲律宾圣保罗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的交流生访学、学术交流,增加赴境外合作院校学生短期交流项目。

9.健全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制度建设+发展机制+形成体系”

(1)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和执行。建立专业群项目建设机制,包括领导机构设置、专项资金使用制度等。(2)形成培训体系。提高专业群内学生、教师资格证国考的通过率,向师范认证迈进。

四、小学教育专业群建设的预期成果

一是成立“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全部负责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工作。

二是构建完善的小学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形成专业群内小学教育专业重点布局,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建设一批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开放共享优质课程(6门以上)、配套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和技能实训平台,开发和出版6本有特色的校本辅助教材和1本基本功训练手册。

三是构建全省布局的校外实训基地,打造广东省一流的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校内实践基地,数量达100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进行国际交流,开拓国际优质合作项目。

四是本专业群综合实力尽可能达到本科专业层次,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方面打造具有省内外影响力的小学教育专业群师资团队,能承接省市级小学师资培训项目,乃至部级师资培训项目。

五是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订单培养200人以上,举办具有市级区域影响力的小学教育教师人才培训100人次。

六是制定《广东农村小学教师综合技能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七是面向广东省农村小学、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编写针对教师岗位笔试的实训教材和《教师岗位面试实训》教材,并逐步编写各学科的教学法教材。

八是“试点毕业证+教师资格证+‘X’证书课程融通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健.基于专业群背景下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探索———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24—128.

[2]陈玉峰.基于专业群背景下的课程整合与建设[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8—9,45.

语文实训总结范文8

一、学生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写作能力

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交流,因此,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用的写作能力,无非就是写作的基本功。要有基本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基本的修辞能力,叙事和说理要明白、晓畅,要能准确自由地表达情感,对一件事情要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观点,做到有用的同时又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体验。有人对21世纪人的基本素质中的“写作能力”作了如下描述:书写信件和报告时能够准确和详尽地概括一切所需的内容,而且文笔通顺,用词恰当,标点符号用得恰当;懂得修改文字以突出要点和增删内容,以及运用计算机来与人沟通。中职作文内容要求及标准我们侃侃而谈,但中职作文教学实际是什么状况呢。

二、中职作文教学的困境

当前的中职作文教学面临不小的困境。首先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笔者对所在学校2013年四个所教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96份,收回有效卷185份,综合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在普通中学重视作文教学的情况下,姑且有这么多学生对作文是不喜欢的。而中职学校普遍认为专业第一,学生包括许多老师都认为基础课可有可无,没有真正接受基础课。笔者每次新生第一节课,总让学生畅所欲言,畅谈语文的感受。有学生认为“来中职是来学习专业技术的,为什么还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这些是我初中最讨厌的!”其次是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大部分中职教师还是遵循中高考的标准要求学生,非常关注学生的遣词用句和写作技巧,而忽略他们作文折射出来的生活情趣、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还是以中高考的标准要求他们作文。

学生觉得压力更大,学起来没有任何成就感,趣味索然。三是中职语文教学学时严重不足。2009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基础模块》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但很多学校往往只有60学时左右,如果再减去节假日和学生的实训课,很多班级连60学时也没有达到。例如,语文课本《语文(基本模块)》包含三部分的内容:“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写作属于“表达与交流”内容,教学学时建议是20学时。这样能有多少时间去讲授评讲呢?这在时间上限制了教学。许多老师一个学期下来连作文都没有教学与评讲,往往只是应付检查把作文题目一布置,确定上交的时间,最后教师一个分数打发即可,更有甚者,连作文也没有布置。如此情况,学生作文能力谈何提高?

三、中职作文教学的对策

综上所述,为了摆脱现在作文教学的窘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摸索了如下对策,望能抛砖引玉。

(一)赞赏学生,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中职学生的成绩在初中几乎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下,他们年纪虽然增长,但处于“断乳期”和“人生的第二诞生期”,他们对老师的依恋需要表现出较大的敏感性。这种需要可以成为他们学习动机的源泉——努力学习是为了能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认可和赞许。教育心理学家把这称为动机的“附属内驱力”。在作文教学中,向学生施与关爱之情,可以驱动学生的“内驱力”。

1.师爱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及作文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这是情感迁移最好的概括。宣夏金老师说:“教师应当做什么呢?教师要以爱心为源。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就是爱的灌溉者,让学生心之花瓣快乐地绽放。”在教学中,首先我们要情真意切地引导学生讨论中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尽量消除他们的畏惧心,以亲切的态度来设置问题情境,以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学生思考面临的问题,以帮助的态度给予学生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去讲解新知识,以关切信任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回答。哪怕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手势、一种动作都会给他们带来安慰和鼓舞,都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深切的爱,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愿望。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学生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通过作文向教师表露,愿意动笔,愿意去写文章,从而就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2.健全作文质量评价标准,赏识激励学生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试用稿)》在2009年《中等职业语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把写作分为“基础写作”与“应用文写作”,确定了作文的表现标准和体现形式,同时还明确指出“教育活动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并非所有因素都能够直接量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十分必要。如对学生作文的批改,绝不能简单地给个分数,教师审视评价的角度应从一维走向多维,在关注写作技巧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作业背后折射出来的生活情趣、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包括学生的书写态度是否认真、是否整洁规范等,都应成为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这规范了一套科学的作文评价标准,形成了正确的作文教学导向,让中职作文教学有了方向标。作文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另外,我们也可以创设平台,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稿件的发表会形成轰动效应,驱使学生更加主动热爱作文。笔者曾多次向《少男少女》以及校刊《交校潮讯》推荐习作,除了作者的喜悦,其他同学认为他人能做到,自己也能。作文教学构成了愉快的写作氛围,效果显著。加拿大精神病理学家冈斯•谢尔耶在各种不同活动条件下所作的大量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的极度疲劳往往是由于经常失望和失败造成的。如果能使学生能看到成功和希望,他们就会爆发出蕴藏在自身的一股巨大的学习力量,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获得成功,又会经常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强化,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劲头和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不断地提高。

(二)更新观念,突出职业特色

中职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能让学生带上镣铐跳舞,要因材施教。写作不是单一的环节,要贯穿在其他教学环节中,使之相互渗透,既使教学内容充实丰富,又使学生学来兴趣盎然。这样不仅可以完成其他环节的教学任务,又能解决中职教学学时较少的特殊情况,突出职业特色,可谓一举两得。例如,教学“阅读与欣赏”中的《我很重要》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给自己写勉励的话语,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一段甚至是一篇。中职学生大部分水平较差,这样先从句子过渡到段落再到篇章,层层递进。教师以鼓励为主,只要写出心声的,都给以真诚的鼓励,让每位学生都体验成功,激发学习提升的欲望。

又如,在教学《我的母亲》一课时,在学生沉浸文中,情感共鸣的时候,趁势让学生写一篇人物的作文,作文命题与生活紧密结合,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在45分钟之内当堂写出情深意切的文章,每篇文章都可以折射每位学生处世、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教师阅读后写下评语和鼓励的话语,虽然辛苦,但与学生有了心的交流,累并快乐着。教学“口语交际”部分,应说写共抓。例如,“口语交际”中的“介绍”部分,应让学生备好稿子或腹稿,到讲台一一介绍,教师进行点评之后,学生兴趣正浓,便可要求学生将其写于纸上,这样一篇真实的作文《自我介绍》即跃于纸上。而在“语言综合实践活动”部分,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后的成果,特别是文字材料,也可以让学生及时整理和总结,这也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锻炼。

(三)指导学生观察生活,随笔练习

如果说作文还带有教师的意愿的话,那么随笔和日记就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天堂。教师可以与学生约定,不当堂公布他们的内容,如果教师觉得特别好,想与所有同学分享的时候,一定会征求作者的意见,教师也会真诚地为作文写上自己的评语。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倾诉的隐密空间,每个人都有不希望被别人知道的秘密,应尊重他们的隐私。于是随笔就成了与学生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极其信任地在随笔中敞开心扉,教师也尽其所能地为他们解决情感上的问题。

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学习的得与失、考试的成与败等均会使学生的情绪产生波动。当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时,教师可以及时地在他们的随笔本上与他们进行沟通。一句及时的鼓励、一句善意的提醒、一句诚意的规劝都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与重视,也能让学生较快地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作文不再畏惧,水平得到锻炼,同时教师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创设情境,诱发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应用文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浓,但在教学中让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迁移思维,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笔者学校,学生每个学期都有几周到实训中心进行模块实训。回来当天笔者及时从他们实际出发,让学生上讲台口述实操所得所感,再强调生活学习以及以后工作写总结的重要性,学生有了“内驱力”,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一篇《总结》便顺手拈来,他们在《总结》中总结得与失,提出以后努力的方向,读来让人欣慰。

再如,教学应用文《求职信》的时候,笔者先教会他们怎样准备材料,当堂模拟应聘,学生内心认同求职信的重要,有了爱学乐学的内驱力,不再畏惧文字,而是愿意攻破难关。如此例子举不胜举,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及时创设情境,在课时不足的情况下把作文课安排得巧妙、讲得精彩,学生乐学爱写,作文质量的提高就不再是美好的梦想。

作者:龙水花 单位: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

第二篇

一、教师命题还是自由选题

近几年中考作文题,多为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十分重视这类作文,认为这是应对中考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命题时,并不知道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维习惯,他们遇到这类题目,只能硬着头皮写下去,写出来的文章往往苍白无力。反过来,教师不命题,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思维的闸门就会打开,往往能写出连老师也料想不到的好文章。记得那年,我带领学生去郊外踏青,游览家乡的淡水湖。回来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想些什么写什么。大部分同学都赞叹景色的迷人,河山的秀丽,游玩的愉悦……可有一位同学却是这样写的,“郊游回来,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倍感意外,读下去,才明白。

那天郊游时,全班同学都带了方便面、饮料等食品,游玩时,同学们将包装袋、饮料瓶之类的东西扔进湖中,他写道,“如果观赏淡水湖的游客多了,丢下的果皮纸屑将会严重污染水质,湖泊将不再清澈美丽,将在我们的视线里消失……”此时此刻,我被震撼了———千万别忽视一颗幼小的心灵。其实,教师让学生自由命题,自主选材,自我思考,自行创作,实际上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会变活,语言会变顺,观点会变新。

二、重视阅读还是重视写作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支持“以写作为中心”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写作是语文水平的综合反映,抓住了写作,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他们鼓励学生多写作文,除了大作文,还有小作文,除了小作文,还有周记、日记,每周少则一两篇,多则“每天一练”,学生殚精竭虑,疲于应付。这种做法究竟好不好呢?勿庸置疑,写比不写好,多写比少写好。可是没有生活的素材,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很难写出新意。我始终认为,要想写出好文章,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才能获得写作的源泉,脑海中充盈起来,写文章就水到渠成。

三、客观评分还是激励评分

分数历来是学生追逐的目标,给学生评分是教师的一大难题。一篇作文,放在一位老师面前,可给一个分数,放在另一位教师面前,又可给另一个分数,有时两人评分甚至相差甚远。为什么作文评分会有较大的差距呢?从客观上讲,这与作文本身的复杂性有关。作文往往涉及到审题、选材、立意、语言、构思包括书写等各方面因素,因此,给一篇作文评分做到尺度绝对,显然不符合事实。从主观上讲,与教师的欣赏品味有关,教师的情感导向、审美情趣、价值观等无不在评分过程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豪放派不喜欢朴实的文章,务实派不喜欢华丽的文章。

中学教师评分注重学生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大学教师评分注重看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就算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年龄,不同时间评出的分数也不同,因此,绝对评分标准的科学性值得怀疑。正因为如此,我平时在给作文评分时,肯定长处,指出不足之处,打分时适当给予激励。对于作文水平较差的同学,如果每次作文不及格,他也许会丧失写作的兴趣,对于作文水平较好的同学,更多地偏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鼓励他把文章写得更加完美。

作者:徐英庆 单位:安徽潜山

第三篇

一、培养观察能力,重视生活积累

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在平常的写作教学中,注入日常生活世界的基础,使写作焕发出生命的气息,使写作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联系起来;同时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他们,以便他们积累成长的财富,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除此以外,还要大幅度增加写作数量,养成经常写作的好习惯,进行与学生生活、思想密切相关的经常性的课外练笔。在作文练笔中,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能力

要让学生养成坚持积累语言的好习惯。通过摘抄成语、名言警句、优美语段,让学生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通过课前一分钟演讲、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能力;通过造句或通过仿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通过课堂小练笔等方式提高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有了良好的语感,才能在短时间内写出妙文、美文。

三、培养学生创新的构思能力

写作最重要的就是构思。首先要追求结构完整,即文章有头有尾,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自然,过渡合理,材料安排有层次、不紊乱。其次要力求构思的巧妙。独到的创新设计,能使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彩绸在空中亮出美不胜收的舞姿;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使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

作家叶文玲说:“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新鲜味才好。”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构思别出心裁呢?可运用彩线穿珠法、巧设悬念法、烘云托月法、片断组合法等巧妙的构思,还要选择自己拿手又适合表达的诸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书信、日记、演讲稿、童话、诊断书、访谈录、起诉状等等文体,学生可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最佳的构思方式,段落安排要疏密适宜。

四、立意新颖深刻,让作文迈上新的高度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首先文章的主旨一定要鲜明。文章的主旨明确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情感、主张,因此主旨一定要鲜明。其次要突破思维定势,力求创新。若能抓住细节,并从自身的独特感悟出发,以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察和思索客观事物,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将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一篇文章若能做到“自己心中有,别人脑中无”,若能激活读者的心灵,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若能探求出人生的哲理,给人生活的感悟、人生的启迪,一定是立意深远、高屋建瓴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