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堂教学范例

阅读课堂教学

阅读课堂教学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信息化教学

步入初中语文学习阶段后,学生参与任何语文学习活动都离不开庞大阅读量的支持,这对教师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群文阅读模式在初中语文教育领域大放异彩,取得的教学实践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发展群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教师应该深化对语文群文阅读的思想认识,着力优化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各个流程,引领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汲取更丰沛的文化和思想滋养,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觉醒,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多文本阅读能力,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一目标展开简单教学策略研究。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由于群文阅读在我国初中语文教育领域起步的时间尚短,所以大部分教师对于群文阅读的核心内容和实施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致使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彰显,这不但会阻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稳步成长,也会拖慢初中语文教育体系的创新和改革进度。经过深入的分析研讨,我们将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总结为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文本选择欠缺科学性。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能否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靠群文阅读材料的质量决定。然而就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现实情况而言,由于部分教师对群文阅读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选择的群文阅读材料和语文教学目标匹配度不足,这样不但会影响语文群文阅读的高效开展,也会降低初中语文整体的教学水准,从而增大初中语文教育体系的改革发展阻力。第二,现行群文阅读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学生对群文阅读课堂的参与态度不够积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但是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沿用的教学手段都较为单一,长此以往学生参与群文阅读的热情就会持续低迷,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些都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教师深化思想认知,明确语文群文阅读实践原则

现阶段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明显的不足,就是教师对群文阅读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群文阅读难以取得理想的实践成果。教师作为学生开展语文群文阅读学习的领路人,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才能有效把控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流程,从而引领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突破改革困境。基于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群文阅读之前,应该深化对群文阅读的思想认识,明确群文阅读实践原则,这样一方面可以更新教学观念,消除思想意识上的弊病,另一方面也能改善僵化的语文教学格局,使语文阅读课堂满溢朝气和生机,从而促进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育体系中的长效推行。首先,教师应该掌握群文阅读模式和传统单篇阅读模式的根本区别,对以往的阅读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调整,这样不但可以使群文阅读更加符合语文教学需求,也能体现教师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其次,教师在开展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时,还应该坚持以生为本原则,从实际学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熟悉群文阅读学习模式,这样既可以妥善化解学生对群文阅读的抵触情绪,也能深化学生在群文阅读课堂的主体地位,从而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1]。最后,教师在为学生编制语文群文阅读学习方案时,还应该始终坚守语用原则和拓展原则。其中,语用原则主要表现在群文阅读内容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上,初中生正处于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对文学作品鉴赏分析和自身的个性化写作风格也在逐步形成,教师唯有着力提升群文阅读内容的语用性,才能促进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的同步发展。拓展原则主要表现在群文阅读内容的思维训练功能上,教师发展群文阅读教学的终极意义,不仅是纯粹的感性语言知识输出,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横向与纵向拓展,兼顾学生人文情怀和阅读视野的开阔,想要满足这些要求,教师必须践行拓展原则,将优质的阅读资源呈现给学生,为学生开辟广阔的探索式阅读空间,从而解放学生的智慧和思维,使学生的文化品格和高阶思维能力在语文群文阅读学习中有所涵育和锤炼。

(二)整合阅读资源,为学生科学构建群文篇章组合

对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来讲,教师选择文本材料的科学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生成状态,包括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及最终的学习成果等等。高质量、富有趣味的文本材料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思维注意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思维,强化学生对优质读物的鉴别力。基于此,教师在优化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整合阅读资源,综合考虑语文教学目标以及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需求,为学生科学构建群文篇章组合,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群文阅读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显著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成为群文阅读的最大受益者,多维度培育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常情况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的阅读资源分为两大类,即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首先,课内资源包括教材内的单元主题文章、同作者文章、同题材文章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课内阅读教学情况,对以上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和甄别采用,从而扩充语文阅读课堂容量,增强学生的群文阅读质量。其次,从课外资源来讲,课外阅读资源可以是中外著名文学家的经典篇章,也可以是来自网络、报刊的优质读物,教师在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开发利用课外资源时,应该重视课外文本与课内阅读内容的关联性,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的课内阅读基础,也能实现对学生思维品质以及人文视野的拓展,从而达成对群文篇章组合的科学构建以及对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深度开发[2]。最后,教师在为学生构建群文篇章组合时,还应该重点加强群文阅读内容和生活资源的缔结,所有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与创造都始于生活,生活是促进学生阅读思维品质循环递进发展的基点,教师为学生搜集群文阅读材料时,应该尽量甄选篇章内容贴近学生基本生活认知经验的文本,这样学生研读拓展性群文阅读材料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同时生活体验和阅读收获也会得到深化,从而实现群文阅读篇章组合的科学构建目标。

(三)应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营造灵动的群文阅读氛围

群文阅读的文章数量多于单篇阅读模式,学生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文章数量的增多,开展群文阅读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思维障碍,整体的阅读积极性也不够高涨,教师必须重视并落实阅读氛围的营造,才能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群文阅读探究,这样更有助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体系的更新和改革。信息化教学不仅依托于强大的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教育资源,更关键的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可以根据群文阅读教学需求为学生创设声色俱佳的多媒体情境,从而打造满溢智慧气息的群文阅读课堂,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服务作用。基于此,教师在优化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应该顺应教育信息化变革趋势,广泛应用信息化手段和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灵动的群文阅读氛围,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的思维阻滞、激发学生的群文阅读期待,另一方面也能使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始终吸引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早日适应群文阅读模式,实现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育体系中的创新发展。首先,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营造充满活力的群文阅读氛围时,应该加强开发多样化的媒体呈现形式,利用微视频、音乐、图文结合等形式,使单一化的阅读文字得到具象的转化,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勾勒群文内容的意境,这样一则可以引领学生的阅读思维顺利入情入境,二则也能使学生的多重思维感官形成合力,从而帮助学生透彻凝练群文阅读内容的情感和旨意。其次,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虽然是开启学生群文阅读思维闸门的有力措施,但其本质上仍旧是一种辅助性阅读教学手段,生动的群文阅读氛围营造完成后,教学重点还是要回扣到群文阅读分析本身。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分清主次,避免多媒体情境在群文阅读课堂上安排得太实太满,给学生的阅读思维留出喘息和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一则可以彰显教师独到的留白教学艺术,二则也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情境在引领学生阅读思维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得到切实的锤炼。

(四)精心设计议题,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群文理解能力

群文阅读最突出的实践优势就是可以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在深度阅读中掌握科学的群文阅读技能,教师要想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实践优势,就必须重视阅读议题的设计和呈现,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剖析文章内涵,提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核心性。除此之外,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重点在于强化学生的思维张力、培植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时,更应该紧扣语文课程三维目标,为学生凝练群文探究议题,从而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基于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群文阅读时,既要深度挖掘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和优势,又要精心为学生设计探究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群文阅读的探究要点,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群文理解能力,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迈入更高的层次,从而实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开展[3]。此外,教师在为学生设计群文阅读议题时,还应该着力提升议题的可议性,一个合格的群文阅读议题必须和群文篇章组合中的所有文本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可堪称是具有典型性和核心性的多文本阅读议题。同时议论探究的重点也不能过于艰深,教师如果想要借助群文阅读议题的探讨分析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可以在学生初步完成议题探讨后再跟进提出拓展性议题,这样一则可以提升群文阅读议题的可议性,二则也能使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结构更具层次性和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思维对话质量,循序渐进地拓展学生的群文阅读深度,从而帮助学生在群文阅读议题探究中有所领悟和发展。

(五)开展合作阅读,在互动中深化学生对群文内涵的领悟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互动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精神,这两项能力品质不但是学生开展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必备条件,也有助于优化学生的终身发展。新课标提倡教师打造具有互动性、探究性、合作性和自主性的语文阅读课堂,这为教师更新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启发了新的灵感。除此之外,群文阅读涉及的阅读内容较多,教师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与分层教学理念,组织学生进行合作阅读,既顺应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也能显著扩充课堂容量,还能在合作探究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优势互补,这些都可以深化学生对群文阅读内容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基于此,教师在实施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时,应该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素质教育需求,大力组织学生开展合作阅读,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群文阅读教学的互动性,另一方面也能在互动中深化学生对群文内涵的领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群文阅读技巧,实现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体系的优化和更新。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现阶段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只要教师深化对群文阅读的思想认知,加强优化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这些不足都可以得到妥善修复。基于此,教师在实施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时,应该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为学生科学构建群文篇章组合,同时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群文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思维和自主阅读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晓越.以群文阅读助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1(20):109.

[2]代忠义.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J].家长,2021(17):157.

阅读课堂教学范文2

关键词:以读为本;悟为核心;读写结合;用为宗旨

如何上好阅读课,追求扎实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长期探究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阅读教学课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读为本,以读贯穿课堂。以悟为核心,引领他们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就如何实现简单扎实、和谐灵动的阅读教学课堂,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应以读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课上贯彻“以读为本”,既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阅读课堂要把读放在首位,一是要保证读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学生没有读通课文,教师则不开讲。此外,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指名读、齐读、范读、默读、分角色读、赛读等。每堂课读的时间要保证有十多分钟。二是要保证读的指向性。读要有目的性和指向性,每次的读要有不同的目的。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赏,从而层层提升,循序渐进,不能光为读而读,停留在字面上。如教学《黄鹤楼送别》一课,老师一次次地让学生读,有层次的读———默读,读出大意;个别读,读出自己个性的体验;补充资源读,读出诗人的感情;加上动作表演读,直抒胸臆,将感情推向高潮。三是要重视朗读训练与指导。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课堂上,应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的读,把课文读熟、读懂,然后在一遍又一遍朗读中,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从而提高朗读水平。以读为本,应建立在教师钻研文本,准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应善于发现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当然最好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再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通过读书解答问题。如我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时,一位学生朗读到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时,声音很大,力气很足,但情感不到位。于是我及时点拨:“文中第一段说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力气还能有这么足吗?”学生都有生病时的体验,再读时,他就能入情入境,读得惟妙惟肖了。此外,教师还要认识到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点拨与提醒的最好方法是示范。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局限,往往会力不从心,此时教师的范读作用不可低估,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是学生模仿,提升朗读水平的捷径。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全篇或片断进行范读。

二、应以悟为核心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又是多元的,正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程重在多读书,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赏析、把玩、体验,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读活语言文字描绘的画面和场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悟情,去体验,去发现,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融入到朗读中去,才能促进自读自悟能力的提高。

1.联系语言环境,展开想象,入情入境

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一文时,我先要求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你面对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伴随着课件播放的音乐声,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步入文本的情境中:暮春三月,长江两岸百花争艳,彩蝶飞舞,岸边杨柳依依,黄鹤楼巍然耸立,江上烟雾弥漫,波浪翻滚,一叶扁舟飘向远方……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学生自然就能体会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然后要求学生边诵读边想象并拓展创造的意境。这样,学生就通过诵读加深理解了诗意,进入了诗文那更加优美深远的意境。又如在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可让学生对“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一句中,为什么用“扫”?力量如何?从哪里看出来的?师点拨引导,让学生联系“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一句中的“走”,从而让学生感受林冲的“宽让”,使学生在多元解读中丰富了“扫”的内涵,领悟了“扫”所体现的人文性。对于“踉跄”一词的教学,可指导学生演一演,将学生自悟、教师点拨与紧扣文本语句三者有机结合,同时也是缓解学生紧张心理,创造轻松愉悦、平实有效课堂的亮点。

2.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促进感悟

语文课应该有她浓浓的语文气息,要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依托促进人文的感悟,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在《但愿人长久》一文的教学中,我针对现在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的这一现象,让学生谈谈每逢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圆相聚的时候,你们会想到些什么人,什么事。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谈到了对久别的爸妈以及亲人的思念。再结合课文来教学,有利于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文本结合起来,深入文本,入情入境的感悟文章的感情脉搏,达到情感共鸣,受到情感熏陶。又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时,课件出示“思”,让学生组词,再谈谈每逢佳节家人欢聚一堂时你最思念谁,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出王维独处长安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提高是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适度点拨和启发,他们对文本的感悟和把握肯定会更加精确和丰富。

三、应读写结合、以用为宗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语文是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习得与运用。阅读教学课应一手抓阅读感悟,一手抓语言文字的运用,两手都要硬,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读是吸收储备,写是表达输出,教师应钻研文本,创造机会抓住契合点进行读写结合,才能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语言实践,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能力。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模仿和迁移,引导学生从读中学写,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进而实现读与写相互提高。如何进行读写结合呢?阅读课上可让学生改写、仿写、续写,可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思维得到拓展,写的能力得到提升,使阅读、习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例如《爱之链》一文的结尾很含蓄,读到结尾时,我们不禁要问:“乔依醒来后会怎样呢?”就以“乔依醒来以后……”为开头,想象着续写一段话。又如《负荆请罪》一文最后说:“蔺相如拿了一件衣服替廉颇披上,两人紧紧地拉着手,坐下来亲密地交谈起来。”他们会谈些什么呢?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人物对话写作。语文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这些空白留给学生极大的思维空间,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填补课文内容的空白。《黄山奇松》一文,课文着重通过“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等具体描写,突出“奇”。其他奇松,未做具体描写,形成空白。教学时,我们可引导学生紧扣“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一句,大胆展开想象,再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种奇松。学生们会写到黑虎松、凤凰松、麒麟松、连理松、双龙松等,这样进行拓展补白,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进行写法迁移,一举多得。有了模仿的范文,就有了创作的基础,教师可在学完课文后指导学生依照着自己写一篇类似的作文。模仿课文练写可以仿写全文或仿写片段。如学了《早》,让学生学习作者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的方法来介绍我们的教室。学了《鸟语》一文,可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学了《广玉兰》一文,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把这种植物的特点细致地写下来,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得到一次切实的运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阅读课堂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一、引言

学习英语不仅能够增强语言知识,也能够理解该门语言的文化,可以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高中生进行英语学习,过于应付高考而忽略了英语的阅读分析,并未从英语文章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教师也过于重视学生的英语成绩以及语法教学,也难以带领学生展开深层次的英语阅读分析。在高考指挥棒下,教师、家长与学校都过于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追求量化,却减少了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重视语法教学,却忽略了对英语文章的阅读分析,学生只会做题,却不会运用英语来进行交流,成为了学习的机器,这样的英语学习也显得没有多大意义。

二、改进传统教学理念中的弊端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注重讲授式教学方式,采用题海战术,学生学习的是哑巴英语,英语阅读也难以有效开展,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再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众多弊端,学生难以真正掌握英语阅读水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也难以提高学习效率,在英语讲解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语法教学,认为只要掌握英语语法,便能够在高考中高枕无忧。即使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教师也是根据英语教材简单地进行阅读分析,分析文章中的语法知识以及单词运用情况,学生难以在阅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缺乏主动参与意识,也对英语阅读丧失学习兴趣,感受到英语阅读的压迫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起学生的教学兴趣,还容易造成恶性循环,教师也无计可施,只是一味地进行盲目教学,并未注重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开放式英语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避免教学方式的陈旧。但是部分学校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掌握英语语法,就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会不会英语阅读都不重要。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多是教师讲授学生倾听,学生难以发展思维,只能够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学习。或者是教师抛出问题,还未等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师便匆匆给出答案。即使开展英语阅读学习,也并未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英语文章讲解,只是简单地对出答案敷衍了事,这样难以让学生感受到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

(三)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就万事大吉,并未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更有必要开展人文素质培养。但是学校和教师并未认识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未进行心理宣传,教师也没在教学中体味学生的思想变化,只是一味地批评学生或者是忽视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只会感受到浑浑噩噩,以至于社会上出现大批的优秀学生在青春期选择自杀。

三、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积累英语词汇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进行英语学习,必须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才能够看懂英语文章,所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词汇积累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也是语言的核心内容。英语阅读能力对于词汇量的要求是十分高的,所以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必须积累更多的词汇,能够做到熟记。教师可以通过构词法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每一个单词都有特定的构词法,教师可以从单词的构成中寻找规律来引导学生对单词进行理解与背诵。可以从单词的学习中延伸出多个单词,例如单词的前缀与后缀以及单词的结构组成。

(二)结合语境进行教学

单词积累是英语阅读学习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不能够只盲目地进行单词积累,也应当重视结合文章的具体情境去学习。在进行英语阅读文章分析时,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对文章进行大体的理解,根据语境去分析文章的具体内容,由于英语是一门语言,所以阅读中也有语言规律可在,应当通过语境来加深记忆,而并非是背诵单词来进行理解。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英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英语知识,也应当帮助学生运用英语这门语言来受益一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与学生间的交流,积极沟通阅读技巧,并不是抛出阅读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阅读是枯燥乏味的,虽然认识部分单词,却难以体会文章中的重要含义,所以教师应当传授英语阅读技能,使学生提高英语阅读速度,获取更多的阅读时间。日常的英语词汇积累必不可少,提高英语词汇的积累量,也能够提升英语阅读速度,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文章阅读,提高阅读数量,增强阅读速度,必须运用英语思维进行分析理解,由于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其中的发展规律与语言发展规律是趋于一致的,具有特殊的文化体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做到认真仔细,必须一心一意,不能够分散注意力,投入到文章中便认真思考文章中的具体内涵。

(四)掌握猜词技巧

英语阅读与中文阅读有着相同的规律,由于部分词语和成语我们并非完全理解,所以英语阅读也是如此,我们必须结合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含义推测部分词句的意思,进而了解整篇文章的表达思想。这也就要求学生掌握猜词技巧,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特殊训练,可以进行填词造句等专项训练,培养学生养成发散思维,能够分析该词语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来增强阅读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时展要求,结合多媒体等设备开展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英语学习不仅是为了提高高考成绩,也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进行英语阅读分析时,可以结合上下文含义以及语境进行猜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嘉妹.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阅读课堂教学范文4

关键词:深度学习;大学英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教育体制相对于之前已有很大改善,但存在很多问题。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适应复杂的现实环境,这是因为当前英语教学处于浅层学习层面,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分析创新能力有所欠缺。因此,课堂教学应进一步改善,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迁移创新能力。而如何进行深度学习成了当前教育者热议的话题。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

深度学习最初应用于机器学习领域,是指机器领域中一系列试图使用多重非线性变换对数据进行多层抽象的算法[1]。深度学习指学习者基于文本和自己的学习兴趣及方向,积极主动地、批判地学习新知识。同时运用多种学习策略建构、分析和加工新旧知识、多学科知识和其他渠道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将知识建立一个完整体系,并且迁移应用到复杂的真实情景中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深度学习的研究起步是比较早的。深度学习被引入教育领域后,美国学者马顿和萨廖(marton&saljo1976)最早开始了深度学习的探究。后期Ramsden、Entwistle等学者基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当前国外对于深度学习的研究比较成熟[1]。而我国的研究起步则比较晚,在2015年学者才开始广泛关注。当前的研究主要针对深度学习的理论、背景、内涵等方面。黎加厚教授在2005年第一次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张浩、吴秀娟指出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2];王永花指出可以运用一定英语学习策略进行深度学习等;张立国、谢佳睿、王国华针对本话题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模型;陈明轩、张康莉基于翻转课堂来研究深度学习;张琪论证了自我效能感和深度学习的正相关。但基于文献阅读,发现当前大学英语课堂的深度学习实施力度不够,因此本文选取大学阅读课通过完整的课堂设计来分析深度学习应如何培养,希望促进未来研究的发展。

三、深度学习理论基础

(一)学习目标分类与教育目标分类。由教育认知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目标分类与教育目标分类分为六个层次,即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前三个层次属于低层次思考,而后三个层次属于高层次思考,层次清晰地展现了学生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变。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分类来设计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思维层次的发展。

(二)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的单线输入,而是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入一定的社会情境中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长新的知识,此过程也是深度学习的过程。因此,构建英语课堂,应立足于学生实际,由浅入深设计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四、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学阅读课设计

(一)文本分析。本文所采用案例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3)》EmergingAdulthood单元,阅读第二部分MoreYoungAdultsLivingWithParents。本文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设计,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活动设计。第一步,导入环节。在本环节采用头脑风暴,教师根据主题抛出问题。如Areyouaindependentperson?Canyoutellmesomeaspectstoshowyourindependentordependent?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引起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之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基于生活化问题是为了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为后面深度学习做准备。第二步,读前活动。此前学生已经讨论了自己是否独立,那针对未来是否会和父母住在一起会有自己的想法。此时根据导入问题接着问Canyoutellmesomepossiblequestionreasonstolivewithyourparentsaftertheyfinishcollege?学生会想出很多答案,在完成基础上询问学生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会选择跟父母住在一起。向学生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文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从刚开始的导入环节慢慢由浅入深进一步探寻越来越多年轻人和父母在一起住的原因,从而由低层次思维向高层次思维转变。第三步,读中活动。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一遍文章,对文章进行大体感知,并总结出文章大意。此处可训练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锻炼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关注语篇的内容和结构。在学生完成初次阅读以后,对本文有了初步了解,教师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抓取关键信息,锻炼学生不同的阅读技能和策略。要求学生在精读后回答以下问题:Howmanyreasonsdidyoufindtoexplainthisphenomenon?Isitgoodorbadtogiveparentstherighttorefuse?Whyshouldparentsbegiventherighttorefuse?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提取和压缩关键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深度学习的发展。在此处提到why,学生要基于上边两个问题去分析为什么,这个变化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分析最后一个问题时,文中没有直接答案,学生阅读文本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处理信息。教师要设计具有渐进性层次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发展。深度学习深在了解和建构知识结构。在阅读完本文后,要求学生对文章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此后教师进行补充反馈。教师基于whathowandwhy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从零碎知识点走向整体的知识结构,形成信息结构网,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和提升其写作能力。第四步,读后活动。在读后活动中,让学生根据主题并结合实际去思考和讨论中西方是如何看待当前越来越多年轻人和父母住在一起的。首先由本文话题转向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分好小组,让学生探讨中西方对待这种问题的观念,了解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助于学生挖掘背后的思想和文化,达到深度教学。充分给予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看法,有助于学生提升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而联系他们的相关经验,能让学生有话可说,促进思维情感上的思考;采取小组PK的方式,调动学生课堂主动性,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其次,在第一轮讨论完毕及给出反馈后,让学生思考如果国家想要更好的处理这种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又有哪些可行性建议。基于前面学习,学生对本话题已有深入了解,针对如何去做相信能有自己的判断,并能给出一定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更好地进行知识整合应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第五步,课堂总结及作业。在本节课将要结束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或师生一起总结和复习一下今日所学内容,达到巩固的目的。教师讲授的内容听后很容易遗忘,经过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的东西容易吸收。最后,布置作业,Writeanessayabouttheirviewsonthisphenomenon,下节课让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总结,可以提升和检测学生对文本的掌握程度,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关键词提取能力以及文章发展的逻辑结构,从而为写作奠定基础。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头脑中的写作大纲,提升其文章写作技能,进行情景迁移,充分达到学以致用,实现迁移创新。

五、结语

深度学习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学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首先教师心中要树立发展学生深度学习的理念,在进行英语课堂设计时才会考虑如何引导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和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其次进行课堂主体的转变。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建构所学知识的结构。最后教师要由点带面的教授知识,挖掘文化内涵,使两种文化相互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成明.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捕捉深度学习契机[J].英语教师,2020(19):36-38.

阅读课堂教学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群文阅读

随着我国课改不断深化以来,语文在高考中的权重越来越大,同时对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重视阅读方法指导,忽略阅读兴趣激发;着重课内单篇阅读,忽视博览群书。基于此,现在提倡群文阅读,要求教师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接受时代挑战,探索群文阅读模式,高效阅读。

一、新课改视域下群文阅读的意义

新课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基于此,教师要珍视学生在阅读中亲身体验,由此产生的独特感受。在加强阅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唤醒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精读、粗读和浏览。在当下高考对高中生阅读要求越来越高,群文阅读应运而生。群文阅读,简单说就是要求学生在“一节课里面阅读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按照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然后以一带多,在加大了阅读量的同时,使学生开阔了阅读视野,学生在同一主题下能够可见多篇不同作家、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文章,比如在高一群文阅读可以选取以“情”为主题的《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及课外《死水》《赞美》,这些诗从不同视角诠释了大爱的赤子情、革命豪情、爱国情、小爱的离别情、爱情,同样都是诗歌,都用“情”贯穿,但是作者不同,角度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情”是这组群文的内核,教师要把学生放在阅读的正中央,激发他们通过主题和设置的议题,经过精读和粗读等多元化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体会诗人表达的不同情感,习得体会进行分享交流,群文阅读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改视域下群文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由单篇阅读到群文阅读的改革意义深远,教师要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在一堂课里多篇文章一起进行学习,在扩大阅读容量的同时,开阔阅读视野,但是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也是极大的挑战,教师要把控学生群文阅读的每篇文章,给予时时指导,也可以和他们探讨某篇文章什么时候精读、什么情况下略读,师生共同合作能快速提升学生鉴赏文章能力,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采取生生合作方式,教师激励他们相互答疑解惑,也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极好方法。群文阅读要立足课堂和教材,经过教师不断探究,打造符合本校学生高效阅读的群文阅读模式,构建特色课程,进而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基。它的实践层面如下:1.学生层面而言,主要是掌握群文阅读方法,以点带面。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开阔视野。通过不同类型的群文阅读的学习和摸索,找到与单篇文章阅读的不同,掌握不同文体的群文阅读策略,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为迎战高考助力,为终身学习奠基。2.教师层面而言,主要是探索教的方法。多年来,我们在课堂上一直致力于单篇文章的精读方法,群文阅读是新兴事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处于摸索阶段,所以教师亟待解决这个大课题,我想语文教师们首先要用更多的知识武装自己,通过课题研究、专家讲座、同行相互学习等多种形式,摸索出适合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而且要采取放手教的方式,激发学生在群文阅读的海洋里自由遨游。3.课程层面而言,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反思,把经过精心筛选的优秀的、多元的阅读资源引进课堂,并且经过不断更新群文阅读课程,整合资源,开发群文阅读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等校本课程。4.学校层面而言,要借助群文阅读进行的如火如荼的良机,打造“书香校园”,构建以“阅读”为依托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内涵。

三、新课改视域下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1.工具单模式:把学生按照阅读能力分成不同层次,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文本,把“单元整组教学”和“群文阅读”融合开发,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2.构建“四环、五元、六步”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把群文阅读校本课程总结为“四环”即为:精选文本、预设议题、合作探究、拓展提升;“五元”即为:自读、群读、探读、展读、拓读;“六步”即为:查、划、写、记、练、思。3.快乐作文模式:读为写积淀,打造“群文阅读”校本课程之后迅速开发校本课程“快乐作文”,二者呼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相渗透并生发。

四、新课改视域下群文阅读实施策略

1.通过调查分析,详细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分析存在问题,找准群文阅读方向和目标。2.激发群文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多读书,一定需要激发他们爱上阅读,基于此,教师要精心选取文本,找他们感兴趣的主题,然后通过预设议题,构建和谐愉悦合作交流氛围,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自主阅读,通过多元评价机制激发他们爱读、善读,最后搭建展示成果平台,感悟成功喜悦。3.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阅读中,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比如开设阅读拓展课、主题鉴赏课、朗诵比赛,还可以带领学生走上社会,到社区给老人朗读,到广场进行朗读快闪等活动,通过多元的活动,激励学生把群文阅读成为自觉需要。总之,通过群文阅读,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了阅读能力,激励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收获”,让阅读打好学生人生的底色。

参考文献:

阅读课堂教学范文6

关键词:卓越计划;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

1绪论

“卓越教育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在卓越教育计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教师和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手段,这就需要采用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与之对应,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育中,更需要借鉴和吸收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成果,在知识运用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2影响阅读课堂教学的因素

阅读课堂教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背景知识,包括文化背景和人们掌握的各种知识。其次是语法知识、词汇掌握情况、阅读兴趣、阅读策略、阅读习惯、思维习惯等,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具备好的阅读策略。卓越计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阅读,要求重视语言因素和超语言因素并存的应用,不能忽略单词和短语的解码能力、迅速扑捉关键信息以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性,强调背景知识、上下文预测的重要性,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模式。

3视觉信息和非视觉信息在卓越计划下联合起作用

在卓越计划的大学英语课堂中,视觉信息和非视觉信息对阅读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视觉信息是指眼睛感知文字符号而获得的信息,而非视觉信息是在阅读过程中起着潜在作用的,由大脑所提供的信息。[1]阅读心理学把非视觉信息形象地称之为“眼球后面的东西”,实际上包括阅读者全部知识结构的总和即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对所读材料内容的熟悉、个人的生活经验、生活常识、逻辑知识和语言知识修养等各个方面。学生在看到文字符号时之所以能够理解其蕴含的意义,是视觉信息和非视觉信息融会贯通的结果。在卓越计划的大学英语课堂中,非视觉信息越丰富,阅读单位就越大,难度就越低,重要的是文化背景知识,阅读多,知识多,阅读就快。阅读中非视觉信息的重要性否定了阅读只是同文字符号打交道,借助视觉进行活动的观点。它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把大脑训练摆在眼睛训练之上,培养从意义上驾驭文字,从理解上驾驭视觉的高效率阅读技能。提示我们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英语教育中要处理语言形式与意义内容的关系,既有形式到内容,由分析到综合的训练,又有由内容到形式,由综合到分析的训练。同时,一方面通过视觉信息的增加推动阅读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促进非视觉信息的丰富。

4卓越计划下的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4.1略读

略读并不要求逐字逐句地阅读,只需选择每段的首、尾句,有时只需指出段落的主题句,抓住阐述主题的主要事实或细节即可。在采用这种策略过程中,学生可有意识地略过一些词语、句子,甚至段落,对于一些细节或例子无需关注。

4.2寻读

寻读又称扫描或查读,即在文章中寻找某个特定的信息,在寻读之前要明察对象及特征,并输入大脑,以便在眼睛扫描时及时发现要查的对象。

4.3跳读

跳读的目的在于根据问题去寻找答案,准确定位详细而又明确的信息,尤其是在时间紧迫,不能进行通篇阅读,而对选择题中的几个选项又无法判定时采用此方法,对一些无关要紧的信息,可以省略不读。

4.4寻找主题句

理解文章的关键是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而要想确定主题思想,就要确定主题句。主题句一般具有意识表达概括、句子结构简单、段落中的其它句子都用来解释和支持主题句所表述的中心思想的特点。其位置灵活,通常位于段首和段尾,或者同时出现在段首和段尾,也会出现在段中,甚至还会出现没有主题句的现象,此时的主题句暗含在整个段落之中。

4.5推理判断

推理判断要求学生以理解全文为基础,以各个信息为出发点,对文章逐层进行分析,最后准确地推断总结出文章的重点。直接推理判断要求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意思,并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合理推断文章的结论。间接推理是一种含蓄的推理方式,要求学生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去推测和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的态度、文章的主题、文章的来源等。

4.6推算数字

推算数字要求学生能够捕捉文中的数字信息,并以科学的原理为依据,掌握文章的大致含义,还需要运用一定的公式来进行计算。

4.7信息转换

信息转换是采用表格、图画、小标题、流程图、条形统计图、地图、树形图等转换方式,将文中的形式信息转化成可见信息,从而加深印象,将信息长时间留在记忆中。

4.8猜测词义

陌生的单词和短语要结合上下文以及线索词来判断词义,利用线索词判断词义包括利用定义线索词、利用同义词线索词、利用反义词线索词、比较与对比线索词、利用重复线索词、利用预测性线索词等。

4.9运用标志词判断上下文逻辑关系

标志词是指导读者朝正确的思路进发的标志性词语,它就像指标、指示牌一样,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标志词有表时间顺序的标志词、表因果顺序的标志词、表转折的标志词、表举例的标志词、引导更多信息的标志词等。4.10阅读后策略阅读后阶段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活动包括复述、转述、填空、写作等。

5结语

总之,卓越计划的大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升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阅读课堂教学范文7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时效

1吃透课文,精心准备教材

如果教师不理解、不熟悉教材,是难以驾驭教材的。同样,在具体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不事先吃透课文,精心备课的话,提高效率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完几个单元后,便以为掌握了阅读课文的一般教法,可以不看教参,不查资料,不作教学设计,照搬老模式。殊不知每篇文章的题材不同,体裁各异,阅读目的也就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教法。上课之前往往在黑板上设计一个表格,或画一幅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把一些主要的信息填入其中,并以此为线索,组织学生复述或复习课文。虽然他们课上得很轻松,课前却做了大量的准备。因此,在上课之前,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好阅读课的基础。

2转变观念,鼓励参与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实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即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善导”“激趣”“引思”“精讲”这四项教学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去发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以此提高学习效率。阅读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即阅读前阶段(pre-reading)、阅读中阶段(while-reading)和阅读后阶段(post-reading)。每一个阶段都要有所侧重。(1)阅读前的知识和心理准备。在阅读前阶段,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些准备活动,构建语境互动模式,刺激学生头脑中固有的、与该阅读材料题目相关的知识,提前弄清某些词的含义,补充学生缺乏而又必需的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我们可以尝试将阅读前的准备放到有一定交际性质的课堂活动中进行。针对文章的难度,或是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或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或就文章内容提出一些预测性的问题,或是布置读后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以上活动的开展都不是单一和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综合应用,并牢牢把握一个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事实证明,这样进行授课可以使学生兴奋起来,精力也很投入,即使文章长一些,读起来也不会觉得乏味。(2)阅读过程中的指导。阅读教学的交际化需要从阅读目的、理解深度和理解方式诸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应尽可能根据各种不同的体裁设计不同的阅读要求,培养学生各种阅读技能。例如在阅读记叙文时要抓情节;在阅读说明文时,应要求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即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在阅读议论文时,我们要抓住论题、论点、例证及结论。(3)阅读完成后的活动。通过前两个过程之后,学生对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都有了完整框架。教师应用交际化的手段巩固和提高学生掌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所获得的信息与同学进行交流。首先,教师应设计出一定数量的问题让学生读后解答,用以核实学生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发现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偏差。这些问题应包括对文章大意、关键句子的理解(字面意思和隐含意思)、词义的猜测等。其次,练习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练习方法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也可以单独提问,两者相互补充。但不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应尽可能覆盖阅读材料中的语言信息(词汇、句法、修辞等)和社会、文化背景。教师的作用还应体现在对阅读材料内容的筛选上。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文章,向学生提出重点掌握的语言点和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3加快教学节奏,增大信息容量

阅读课堂教学范文8

一、课前准备质量管控

1.管控好对文本的解读

FishandChips的绘本类型为虚构类故事,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为叙述的语篇组织形式,即情境—问题—复杂化—解决。本节课的拼读核心为sh、ch、th的字母组合发音,文本语言由大量该组合发音的单词构成。该绘本主要讲述的是:RonRabbit在一家经营炸鱼和薯条的店里工作,Ron的情感变化贯穿了整个故事。Ron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但是他在店里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如顾客的投诉,分配错食物,以及工作量的庞大让他应接不暇等等,最后故事的结局就是炸鱼和薯条店关闭了。Ron失落的同时,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为什么餐厅会倒闭?这就是本文英语思维碰撞之处,教师紧紧抓住这些冲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一步步深挖故事内涵。

2.管控好对组合字母的自然拼读

英语是表音文字,口语中的单词是由音素组成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直接、自然地表示发音。学习自然拼读的过程是:建立书面文字中的字母或字母组合与听说层面的音素的对应关系,并把字母或字母组合按照音形对应规律拼读、拼写出来[2]。自然拼读简单来说就是了解英语发音的规律,它是一个桥梁和工具,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在这一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sh、ch、th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通过单词类比、总结归纳、语音迁移等方式,让学生尝试在阅读的过程中自拼新词,鼓励学生在语境中“习得”语言,实现自主阅读。

3.管控好对教学生态的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由于地处粤北三线城市,学生整体的语言基础薄弱,较难用英语完整表达自己想说的内容,但是学生思维活跃,对问题的解决已形成初步见解。学生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英语》(小学三年级起点),该教材第三单元中的话题为Whatwouldyoulike?学生已掌握部分食物单词以及对食物单词的描述,具有一定的语言素材,笔者将此绘本作为本单元的延伸阅读,即为单元整体教学的第六课时教授,不但能在知识上帮助学生巩固拓展,还在思想上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管控好对教学重难点的定位

充分分析本课的重难点,能清晰定位本课的教授内容,哪些内容要多教,哪些内容可一带而过。如在处理本课重点的时候,笔者希望学生能在图片的帮助下预测故事内容,了解故事梗概;学生学会使用文中重点句型的描述,体会语言搭配的艺术;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并从自主与合作中,学生能够逐步形成辩证思维能力。本课的教学难点有三个:运用所学来描述自己的个人见解;通过自然拼音法学习新词;理解故事内涵,把所感所悟内化为思维品质。

5.管控好对适切教育目标的确立

学习语言知识方面:为了实现有效管控,对不同等级的学生确定了不一样的语言知识目标设想。上层生的目标是能使用自然拼读完成绘本阅读,熟悉绘本内容并提出个人见解;中层生是能理解组合发音sh、ch、th的拼读规律,基本朗读绘本和理解绘本大意;待进生是知道该绘本组合字母的发音,初步跟读绘本并了解大意。对不同层级学生的目标设定,可以有效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与推进,落实课堂教学。体会情感态度方面:故事的问题是围绕顾客的对话而展开的,Ron没有一句对话,但是从顾客对他的每一句抱怨里,可以感受到他的情感变化,问题的复杂化由此产生,故事最后没有解决方案,餐厅的倒闭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思考。教师利用层层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语言能力方面:第一,培养学生通过图片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如指导学生通过划线标注文本重点、观察绘本画面细节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取隐含信息,通读全文。第二,培养学生通过自然拼读法解码新单词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并总结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并通过自然拼读完成自主阅读,学生满满的成就感,他们会牢记自己发现的规律,又因为具有良好的自然拼读习惯,阅读变得更加轻松自如。塑造文化品格方面:回归现实,学生学习了有关餐厅礼仪的绘本故事,会自然联想到生活实际。如何在实际中做个文明的顾客,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发人深省的问题会让学生反观自己,培养做人做事的态度,从故事中汲取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6.管控好对教学思路的设计

本节课创设了一个以餐厅为背景的大情境,以Ron的情感线作为主线,顾客的“吵”与服务员的“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通过让学生演绎顾客的抱怨,来揣摩Ron情绪的变化。教师抓住学生爱表演的个性,让学生慢慢地走进故事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慢慢地形成了思辨思维,餐厅最后为什么会倒闭,是顾客的原因,或是服务员的问题,还是双方的因素导致了教师通过图片环游、自主阅读、层层设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最后带领学生回到现实生活,圣诞节就快到了,如果与父母外出就餐,孩子们该如何做一名文明顾客。

二、教学实施质量管控

1.阅读前埋下伏笔

教师在阅读前以一个生活常识的提问来打开话题,师生间的问答,搭建起了整节课的大情境“餐厅”。“Willyoushoutthere?Willyourunthere?”以简单的一般疑问句开始,目的是引起学生共鸣,也为本节课的文化意识渗透埋下伏笔——学习餐厅礼仪。当学生沉浸在情境教学中的时候,教师通过以旧带新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有关“食物”话题的内容,从而为学生的语言输出做好准备。

2.阅读中细节分析

阅读中教师先以开放式的封面提问开始,答案没有唯一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就如一场“头脑风暴”,学生会运用旧知来唤醒大脑。之后,教师通过“图片环游”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教师的问题呈现梯度上升,从简单图片观察就能获取的信息到思维碰撞why的提问,这些都能看到教师设计问题的严谨性和逻辑性。问题的设计除了要有难度的递增外,还应体现对学生“学”的指导。教师除了通过让学生猜男孩与母亲的对话来拓展学生思维外,还在学法上做出了指引。随着情节的推进,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Dotheykeepquietinfishandchipsshop?”学生学习了绘本里的各种“吵”以后,不禁反思“餐厅礼仪”这个话题。绘本的内在“情感线”与新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处处都能绽放学生思维的火花。问题的首尾呼应,让本节课的文化意识逐渐明朗。

3.阅读后画龙点睛

阅读后教师的递进式发问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学生有了足够的语言输入,有了充分的情感体验,在讨论如何改变故事结局的时候,大家都各抒己见,思维扩散的广度不禁让老师大吃一惊。学生不单只从顾客和服务员两方面去考虑问题,还结合实际,如餐厅人手太少,应该多请服务员,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思考,学生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工作的辛劳,想必一定是学生的“同理心”在起作用。学生学会体谅别人、理解别人、这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预想之外的一份意外收获。

三、课后学生作业质量管控

1.管控好层次作业布置

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合理的分层作业布置更有利于管控教学质量。本次的课后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项目,教师可以通过全员参与的练习得到作业反馈,为下节课定制更具个性化的教学做准备;可以通过“选做”项目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更多与主题相关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原有教学生态中建立可循环的良性学习闭环。

2.管控好信息平台监督

教师利用班级群收集学生的视频作业,作业面向全体师生与家长。研究发现,班级群除了收集视频作业外,还发挥着监督、评价等微功能。家长可以通过班级群,多角度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协助孩子及时调整学习目标。这是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微型学习圈,学生可以随时查看班级群动态,通过跟读、模仿原版绘本视频录音,以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继而上传视频作业;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同学的视频作业,取长补短,反思与自我修正。

3.管控好作业质量评价

如果说视频作业是教师对学生在家完成作业的有效监管手段,那么课前五分钟的展示活动一定是让学生大放异彩的舞台。教师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绘本故事表演,最终通过学生投票选出“最佳演绎”小组。书面作业形式多样,如本次作业的思维导图设计,利用班级布告栏,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在肯定学生成果的同时,激励班级的其他学生。

4.管控好作业示范

引领每个学期在学生的作业中收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作为班级刊物以供学生传阅与学习;把家长邀请到班级当评委,每学期为班级投出十位优秀“朗读者”。优秀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并且带动更多的学生向优秀靠拢;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搭通家校联系的桥梁,家长因为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所以积极配合班级工作,学生因为家长的高度关注,所以学习自驱力更足。

5.管控好作业信息反馈

跟踪研究发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参差不齐,但大致可为分三类:第一类,用心完成,卷面清晰,回答正确;第二类,作业基本完成,但答案有缺漏;第三类,应付完成作业,答案不正确或不完整。优秀的作业是示范引领,二、三类作业是给教师课堂授课效果的综合评分。学生听懂没听懂,甚至具体到哪个点没听懂都会直观地反映到作业当中,教师要善于分析这些数据,以便更了解自己的学生,鞭策自己调整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后经验总结质量管控

1.教学评一体化,使课堂效能最大化

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是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生生互评组成的。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读前活动中,把学生进行分组,以“爬格子”拿礼物的方式,让学生装饰自己的圣诞树,谁的装饰品多谁就获胜。本节课有大量的表演环节,教师引导通过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来肯定学生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搭建思维阶梯,助力学生成长

整节课里学生的反应是亮点,学生投入度很高,热情参与每个句子的演绎,尤其在演绎顾客的抱怨时,简直是入木三分。学生有着超强的观察能力,他们善于捕捉生活的点滴,身边一事一物都是他们的模仿对象。在绘本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变得尤为重要。故事是载体,不同人看到的故事内涵也许不一样,但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非常重要。

3.组织四层结构,保障质量管理

本课例提出了结构性的四个层面的质量管控:课前准备质量管控,课中实施质量管控,课后学生作业质量管控,教后经验总结质量管控。这种立体管控模型的建立不仅使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有了保障,也深化了课堂教学,助力推动课堂改革。

参考文献

[1]陈彦萍,王忠民,孙韩林,等.基于云平台的实践教学资源质量监控模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1):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