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施设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环境设施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环境设施设计

环境设施设计范文1

关键词:地学智慧;元素;高校环境;景观设施设计;地域文化;环境设计

引言

国内高校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可读性逐渐引起了社会关注,各高校在文化引申中外延了包含艺术、情感以及诸多其他感知要素的内容。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第一任校长约旦,在开学典礼中曾对环境空间与高校文化的关系有过一段精彩的讲话,“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1]构筑物发展的历史离不开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与沿革,其形态的生成逻辑也与人的精神形态、当地地域条件、场所的历史脉络紧密联系,从而反映着所在地域特有的文化。可见校园构筑物与景观陈设在提升校园环境空间的内涵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由它们引申象征出的文化精神,更构成了当今高校教育体系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现今校园的景观环境表现出了较多的问题,大多数高校校园,从规划格局到植物配置,从环境要素到景观陈设,往往会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单以环境空间来看,各高校间似有诸多雷同,故往往难以通过高校环境空间来辨别各校的文化与当地特色,更无法从中感知其特有的文化脉络与场所精神,这是一种缺失地域文化元素的体现。另外,当谈到对校园环境的设计,大部分高校在规划设计校园空间时往往重轮廓,轻细节。对于校园特征的体现,一般校园在设计时通常只考虑图书馆与礼堂等重要建筑的形态与相关设计,而容易忽略那些与师生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景观场所与设施的设计,这种仅关注主要建筑的校园空间往往是缺失整体协调性美感与地域环境特征的。所以针对上述提出的高校校园问题,为有效改变现状,避免校园空间的单调性,强化高校环境景观设施及其场所的地域特征。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将提出“地学智慧元素”这一概念,并将概念引入到高校的景观设施与空间场所的设计中去。“融入环境,而非环境适应人类”,地学智慧元素在高校环境空间中的渗透应当呈现出一种油然而生的状态,这种对地学智慧元素进行吸纳的设计在师生的校园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提升上,也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是设计者在设计前期应当去思考的内容。

一、地学智慧元素的概念及前人研究

(一)“地学智慧元素”的概念定义

“地学”,指基于地域文化延展出的学问研究。它由各维度与地域相关的信息,如当地自然环境的风格特征、人文历史的发展沿革、特色产业的形成脉络以及相关社会环境组成。地学是一种综合自然环境与社会历史,以时间与空间为轴双重维度发展,并着重以地域为基础展开的学问研究。“智慧”突出了这一概念的特点,是对“地学”中丰富而庞杂的学问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提炼浓缩与合理抽象。“元素”,则是将经地学智慧浓缩出的文化信息进行符号化的提炼[2],成为可视化、可运用的符号标志,并转化为可多维度运用的元素融合到景观设施与小品的设计中去。图1为剖析上述步骤的分解流程图。本文将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即针对高校环境景观设施的设计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学智慧元素的引入方法探索。需要注意的是,“地学智慧元素”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但较之是更为深层次的递进概念。相比通常论述的地域文化,地学智慧更注重其中能够被拓展,延伸,追根朔源的具体要素,是一种以具象的形体展现抽象文化的方式。引入地学智慧元素对高校的环境场所与景观设施进行设计,将不论从轮廓还是细节上,都可以相呼相应,相辅相成。高校作为诸多文化的载体,成功引入这一概念进行设计的成果可成为其文化的宣传实体,成为高校环境内在的品质与风范,形成一种“态”,而这种“态”对环境的融入也可以更好地塑造每位环境体验者的内心。

(二)国内高校引入“地学智慧元素”的相关设计研究

通过调研分析,现国内许多大学的校园景观设施及场所设计,已有较多以地学智慧元素作为设计切入点的案例。主要表现为对地域传统文化的保留与融合,对周围环境风格的吸纳与对场地肌理的顺应。[3]首先介绍的案例,是将保留历史作为校园景观设计切入点的北京大学,北大校园内保留了多处古园林遗址与一批经典老建筑,充分体现了校园对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校园以未名湖为中心点,在校园主轴线上分布了诸多体现地学历史文化价值的景观陈设,如蔡元培雕塑,钟亭,翻尾石鱼等,这些文化构筑物以未名湖为中心进行环绕排布,产生了一种文化的向心性。同时,该校诸多学生设计团队也在不断基于地学智慧元素对校园空间改造提出意见,产生新的景观改造项目。对于环境风格的吸纳汲取,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环境空间设计是应用这一地学智慧元素线索的典范。作为中国最有历史沿革的艺术院校之一,王澍先生以“山水观”作为校园设计的基本理念,校园中的建筑、景观空间、构筑物的设计都汲取了江南地区山水交融的风格特色。这一地学智慧理念在整个校园空间中交融贯通,校园融汇了杭州最原始的山水文化,使这里的环境与现代城市缺少特色的钢筋水泥丛林分离而自成体系。校园内一系列山水画卷式极具江南风情的景观设施与构筑物,成功塑造出了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山水书卷式校园。[4]对于地域肌理的顺应,本文将主要以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为研究对象。川美的校园设计,结合着重庆原始的农业产业以及当地特殊的地形地貌,以“乡土景观”为地学智慧主题。整个校园的环境设计,从自然界面到人工界面,从建筑物到景观构筑小品,无一不顺应着场地肌理与人文肌理。校园内布置着各类具有乡土特色的环境艺术装置,景观小品设施,这些设施的建成空间也都保留了诸多场地原始信息,将整个川美校园营造成一处颇具艺术气息的山林桃源。[5]以上引入地学智慧元素营造校园景观环境与设施的研究案例,可为本文提出设计策略做参考。下文将对几所高校的案例进行更为细致的剖析,分析它们应用相关元素的具体手法,这样可进一步帮助探索“地学智慧元素”的研究切入点与引入方法,并进行相应设计策略的归纳总结。

二、地学智慧元素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该部分将剖析几所高校景观设施设计案例的优缺点与具体操作手法,总结引入地学智慧元素进行设计的一些已有方法。从而这些实践研究可为最后梳理出应用地学智慧元素进行设计的方法策略做支撑。

(一)以地域自然环境为主导的地学智慧元素应用

以北京大学的“果雨花园”项目为例,该项目将重点放于利用原有地域资源进行景观环境设计上,对原场地的自然资源采取了环保的再利用措施:设计团队将几段原场地中从被大风吹折的古树上切好的木桩,进行修整与塑形,作为了场地里的临时座位。利用场地原有的清水混凝土墙强调空间边界,甚至激发了一些其他功能—墙顶部的台沿面被作为了一种非正式的座位,可供过往的学生休息,作为了一种临时休憩场所。同时,场地环境中原有的柿子树和核桃树被保留下来,进行了再利用,利用它们限定出主要的活动场地,避免了使用其他材料来限定空间的不必要资源浪费,也回应了场地原有的自然地学环境,如图2。由此案例可以得到一些今后设计的理论实践经验,在这个校园空间改造项目中,对于原有地域资源的再利用手法多而丰富:如取材于校园内被风吹折的古树,将之进行简单处理后作为天然的景观座椅,是一种贴近周围地域自然环境的校园家具[6];同时,该设计也利用场地原有的混凝土墙与果树进行空间界定,尊重自然,顺应地域的同时也避免了额外界定空间的材料资源的浪费。通过多种手法利用了周边自然地域资源,紧密结合自然环境关系[7],该案例的操作手法是一种典型的,提取了与环境相关的地学智慧元素进行设计的策略,从而使该处景观空间具备了地域自然环境中的特殊性。

(二)地域历史文化为主线的地学智慧元素应用

若要做到应用以地域历史文化为主线的地学智慧元素进行设计,应当提前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沿革与成因,从而梳理条条脉络与线索。一个地域长时间发展以来的传统根基产业以及历史文化脉络是重要的地域历史文化线索,也是设计景观设施时应当进行研究和利用的地学智慧元素。以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为例,重庆的根基产业为农业,四川美术学院校区内的景观设施也都遵循着当地的文脉印记[8],相关设计都广泛吸取了诸多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元素。在校园的景观设施中,将很多传统农业生产用具如石磨、水车、耕地犁,以及农村传统生活用具如水缸、陶罐以及古建中的花窗,都转化为了景观小品,一并融合到了乡土特色的景观环境之中。[9]将传统根基产业内的乡土材料与现代艺术设计手法相结合,是现代高校空间艺术设计与乡土地学文化元素充分结合的代表。

三、地学智慧元素在高校景观设施中的应用策略

在地学智慧元素中“地学”含义的中,最核心的要点就是其“地域”。地学智慧元素的形成与表达,离不开与地域相关的各分支脉络。由“地学”引申出的设计策略分为表象层面与内在层面。表象层面通过即日常可观察到的空间环境特色,如以选材与形态为出发点提取地学元素运用于设计中。内在层面则是剖析与地域环境相关的历史文化,结合当地人们相关记忆,探寻该空间的场所精神,从而引申出与之相契合的环境设施内部的文化内涵与寓意。[10]

(一)以地域环境因素为要点进行设计

应用地学智慧元素的环境设施设计首先应当植根于当地的自然环境:高校所在场地的地形地貌、原生自然植物、当地气候变化等自然元素特征都可引入地学智慧元素的设计,这些与表象层面的相关元素往往能给设计形态带来十分直观且显著的影响,也使设计具有了特殊性。对于地域环境的特征元素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点来进行具体提取与利用:

1.提取地域特色文化凝炼为设计元素:地域环境要素的提取,也可以以某一地区的特色文化为设计灵感,如江南地区的纹样多变的花窗窗格。图3是笔者的一项设计成果效果图,本方法将以该设计项目为参照进行阐述。该项目设定场地于江南地区某大学校园内的一片空旷湿地处,面朝溪水,设计内容为一处特色窗格文化廊架。该设计着重以江南地区建筑立面上的的窗格纹样为灵感,笔者收集、整理并提取了各式窗格纹理,进行了窗格形态的归类,从而将选定的,提炼出的窗格纹样图案通过艺术处理手段,运用到廊架隔断面的设计当中。如图4的廊架立面图可见得,用文化窗格的方式代替传统形态隔断的设计效果。这项设计以窗格纹样为元素设计廊架内部隔断;顶部以不规则起伏面做构筑物屋顶,两端相对来说起翘,也是提取了传统中国建筑屋顶中飞檐翘角的特征;支撑柱伞状撑起屋顶,其形态远看正如水乡常见的油纸伞形态。上述手法均是以地域特征作为地学智慧元素主线的策略与运用手段,使得该构筑物除形式上较为新颖,风格上更加契合江南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作用上,镂空的窗格相较于传统的实墙面,更易于促进廊架内外空间的渗透,加强构筑物两侧的空气流通,光线交融,配合特殊的窗格纹样,阳光洒于地面,更形成了特殊的光影艺术效果。同时,灵活的风格空隙更增加了过往人群的视线交流。无形之间,廊架成为了校园空间内的一处文化纽带,易于唤起师生对中华传统优美纹样的记忆,更是一处能够校园地域片区特色的象征。这种从地域环境要素出发进行设计的手段,因其设计成果的文化易读性,且地域指向性明确,可作为是一种对江南地区窗格纹样魅力的弘扬手段,是一种将地域特色文化转化为地学智慧元素的操作手法。所以,该项目的设计手段可为今后着重于地域要素进行地学智慧元素的引入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2.选材于周边已有构筑物进行设施设计:对于应用地学智慧元素的环境设施设计,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场地区域内周边原有构筑物的材料、形态等来进行相契合呼应的设计。这种契合具体表现可以是在设计时,选材于周边已有构筑物,或吸取其形态特征,这样的设计对周边地域环境的创作包容度更高,可以使环境小品和谐地融入到周边环境中。例如,若周围大都是砖石材料的构筑物,则可以设计以砖墙等砖石作材料的环境小品作为校园内的空间分界设施,以起到装饰校园、分隔校园功能区的作用;同样的,如果周围大多是钢筋水泥的现代构筑物,那么也可以相应选用合适的混凝土、玻璃、钢等作为材料以及现代造型的设计形态,设计具有现代感的环境设施,配合极具现代感的流线型造型设计景观座椅、景观花池等小品以契合整体氛围。[11]

3.提取自然风格融汇于设计基调:针对地域环境因素的景观设施设计,另一种设计策略是要顺应当地的风格基调进行设计。一般高校的风格与城市风格是融汇一体的,就好比在江南地区,应当融合依山傍水的江南风情,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校园内构筑物设计大部分都吸取了江南地区典型的白墙灰瓦的颜色特征,运用清淡朴素的颜色,以及运用木材、灰瓦等材料进行校园休憩构筑物的设计,让师生穿过廊架等构筑物时仿佛置身于江南小巷中,感受到宁静的水乡地域氛围;在地势复杂的区域,则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层叠变换的地形,将之转化为设计的独到亮点。如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在多级高差处设计层叠向上的景观大阶梯,相关小品的形态都顺应着特殊的场地特征,多运用曲线、折线等不规则无序元素设计构筑物形态。这些操作手法可以化解地形起伏不规则的难题,同时又有着与平原地区不同的特殊环境装饰效果,也具有着引导行人行进方向等其他的作用与功能。从而这些操作手法与策略都可以做到融汇当地城市或片区风格,设计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景观环境设施与空间。

(二)提取人文历史元素为文脉进行设计

以历史文化元素为文脉的地学智慧元素主要指高校所在的地理片区,历史上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积淀,文化与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从而形成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文物、民俗文化、自然古迹等并与所研究高校有所关联的人文文化历史遗存元素线索。[12]这种历史遗存元素,时刻渗透着人们与高校师生的生活日常,配合时间线的串联,形成历史脉络。设计者应当在了解当地历史与文化沿革的基础上,汇总分类不同主题的发展线,将主题精神融入到地学文化符号中去。

1.以历史沿革为设计脉络:一所高校的建校历史往往是与社会历史相互交织而非常复杂的,其中将对高校历来有所贡献的人物线索,建校历史上着重突出的事迹线索,两条线相串联起来,就是一条具有丰富内涵与深刻纪念意义的历史遗存元素脉络。以历史人物与事件为设计主体,首先应从高校的历史文化脉络出发,进行相关梳理总结并作为设计主题。设计调研初期可以从探访校史馆,研究母校前身开始,探寻根源。如原国立中央大学后拆分为江苏九所高校,并有被九所高校着重纪念的九鼎。以此为法寻得根源后,则可以相关事件作为题材,可将纪念性的年份数字、地理位置信息、名人寄语等元素进行相关艺术处理,将之可视化、实体化、元素化,以此为源设计出的相关景观雕塑小品将带有强烈的纪念性,更易唤起师生归属与认同感,凸显高校悠久的历史沿革。同样的,对本校发展极具贡献的人物也可以作为纪念性对象,设立雕塑小品于纪念性广场中或相关教学楼前,配以相关历史背景介绍,也是一种凸显高校地学历史文脉的典型操作手法。

2.以文化学科产业为设计主体:对高校历史文化事件追根朔源的同时,不能忽略相关特色学科产业的历史发展沿革。这种更深层次的历史发展脉络,往往对高校的历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与推进作用。这些设施小品的设计若做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或是感官体验,方能体现地学智慧元素的应用。例如江苏大学的特色农机学科,中国美术学院的国画学科等,都是值得被各高校重点宣传展示的对象。可以将这些重点学科的特色通过相关学科成果的形式展现、宣传,并将之转化为相关主题的设施设计,例如在江苏大学设计相关农机应用的小型环境小品,给学生提供与小品互动参与的可能性,让学生切实体验到这些小品设施与学科的相关性,体验其可操作性,更能给人以强烈的肌肉记忆,并深化精神感受。这样可互动性的环境小品,往往便是设计能够体现文化学科产业特色,应用地学智慧元素的环境小品的切入点。

结语

环境设施设计范文2

1系统结构性需求

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及信息查询与输出子系统。本系统拟采用四层架构,全部数据在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由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管理,通过.NetFramework、aps.net、ado.net等通用接口或中间件对子系统提供数据访问接口。如图1所示,不同的服务层具有不同的应用特点,在管理系统建设中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复用和更新。其中数据层和组件层的通信采用数据库适配器技术,支持多源异构数据库的读取和存储。业务层通过对组件层的细粒度服务进行封装,提供简洁实用的业务操作服务。表现层采用客户端网页浏览器,实现可视化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数据库管理子系统需求

数据库需要存储各类测站的水文技术装备及基础设施信息,以及GIS地图信息。因此,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考虑数据容量和数据库的访问人数。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效率及稳定性,建议采用Oracle或SQLServer等数据库。数据库管理子系统是信息查询与输出子系统实现的基础。利用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实现数据录入与修改,用户的建立及权限分配等功能。

2.1数据源分析

按照等级划分,水文局从高到低四级单元组织结构分别为:水文局、勘测局(七个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环境中心等)、分中心与巡测基地、测站(分为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水质站等)。作为设施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对各级单元设施设备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单元数据源主要包括:水文机构单元基本情况一览表、测验项目表、多媒体表、单元特征值表、设施设备编码表、设施设备建设标准表、设施情况表、设备情况表、设施维修记录、设备检修记录、项目管理表、人员信息表等;另外为了具体了解某些设施、设备的重要参数和环境状况,需要特别编制其信息表,主要有超声波水位计表、浮子式水位计表、压力式水位自记表、观测场表、缆道表、测船表等。

2.2用户与权限管理分析

用户与权限管理由系统管理员使用,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定义用户,建立长江水文用户人员信息表,表中应包含长江水文所有在职职工,每个用户属于四级单元组织架构中的一级。作为系统登录的入口,表中没有定义的用户不能进入系统。用户角色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和客户端用户,客户端用户又分为高级用户和一般用户。根据不同的用户级别和角色,控制用户对系统的功能操作,以达到用户分级管理和应用的目的。在用户登录的过程中,需要指定登录用户的用户角色和所属单元,不同的登录身份进入不同的页面,拥有不同的功能。(2)具有系统管理员和数据管理员身份的用户可以使用数据库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员负责本单位及所有下属单位数据库数据的修改、添加、删除和日常维护。

水文局和勘测局级可以设置系统管理员,每个单元的系统管理员最多可以有2个,可以进入权限管理页面设置本单元及下属单元的系统管理员和数据管理员。水文局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级别。数据管理员负责本单元及下属单元的数据库数据的修改、添加、删除和日常维护;所有单元都可以设置自己的数据管理员,每个单元的数据管理员最多可以有3个;在测站级别,数据管理员可以是上级单元下属的其他单元的人员。(3)客户端用户可以进入三维WEB浏览器进行各类统计分析和查询。高级用户可以操作系统所有的查询功能,并可以将查询结果以文档的形式下载到本地客户端;高级用户可以查询所属单元人员信息,水文局级高级用户可以进行项目建设管理查询;普通用户只可以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而且不能下载、保存查询结果。

2.3数据库管理与维护

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由系统管理员和数据管理员使用。以数据管理员身份登录,可以直接进入数据库管理页面;以系统管理员身份登录,在权限管理员页面上也可以进入数据库管理页面。主要有以下功能要求:(1)数据库表显示。以列表的形式列出数据库中所有的表,并能以Excel表的形式下载。(2)数据库表操作权限分配,如人员信息表只有高级人员可以看到并查询。(3)数据编辑。可以对数据库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操作。(4)多媒体数据(图片、视频、音频等)上传、修改、删除功能。(5)查询结果过滤。查询满足特定条件的记录,并能以Excel表的形式下载。(6)数据批量入库。可以将要批量入库的数据存放在Excel表中,然后将Excel表上传到服务器上,系统将自动完成Excel表中数据的入库。(7)数据库维护,包括数据库表备份、数据库恢复等功能。

3信息查询与统计分析需求

信息查询与输出子系统以B/S结构为主(含WebGIS结构),同时结合适用于网络开发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在客户端浏览器上运行。各水文单元分布于三维电子地图中,以规范的图标加以显示。右键点击各个单元图标,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相应的菜单项可以进行单个单元不同的信息查询。多个单元进行查询时由下拉式菜单操作。

3.1信息查询与统计分析

客户端三维主界面内,可以进行相关单元的信息查询与统计分析,包括基础单元信息查询与统计和多单元信息查询与统计。(1)基础单元信息查询与统计。浏览过程中通过单击三维界面中的单元图标来实现,主要包括单个单元的基本情况、多媒体信息、设施分类信息、设备分类信息、设施设备与标准配置对比、设施设备基本信息、设施检修与设备鉴定信息、人员信息、特征值信息、测验项目信息等数据库表进行查询与统计。(2)多单元信息查询与统计。通过对选中多个单元及相关设施设备,对所感兴趣的设施分类信息、设备分类信息、设施设备与标准配置对比、设施设备基本信息、设施检修与设备鉴定信息、人员信息等进行比较查询与统计对比。如图2所示,用户选择一个或多个水文测站,系统从数据库中调出相应的基础设施或技术装备现状规模,然后根据选定测站的站类及等级,自动从规范(SL276-2002)中找出相应等级测站的标准配置,从而进行比较,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过滤,将比较结果呈现给用户,以Excel表的形式下载到客户端。

3.2项目建设管理需求

项目建设管理仅限于长江委水文局高级用户使用。可以了解工程项目建设、规划等信息,可以查询某测站在近年来已实施以及规划的项目信息,利于申报项目时检查不重复性;可以查询建设内容或规划建设内容,更合理地统筹规划,更科学快捷地对项目进行管理。主要包括项目批复与实施项目设施设备情况对比、实施项目与实有设施设备情况对比两个功能。通过查询现有的项目列表,将项目有关的批复情况、实施情况和实有设施设备情况以列表的形式进行显示,将查询结果以Excel表的形式下载到客户端,为管理者决策服务。

3.3设施设备预警需求

(1)设施设备预警高亮显示需求。设施设备过期单元高亮显示。对选中的某个或某些设施设备,搜索所选单元及其下属的所有单元。①如果某个单元存在过期的该类设施设备,则对此单元进行高亮显示(红色);②如果某个单元存在即将过期(由用户设定使用期)的该类设施设备,则对此单元进行高亮预警(黄色),即将过期的时间段由用户设定。(2)设施设备检修或维修时间过期单元高亮显示。对选中的某个或某些设施设备,搜索所选单位及其下属的所有单元。①如果某个单元存在检修时间即将到期的设施或维修时间即将到期的设备,则对此单元进行高亮预警(黄色),即将到期的时间段由用户设定;②如果某个单元存在检修时间过期的设施或维修时间过期的设备,则对此单元进行高亮预警(红色)。(3)设施设备配置未达标单元高亮显示。不同的单元类别具有不同的标准,需按照单元类别进行设计,对选中的某个或某些设施设备,搜索选中某单元类别的所有单元,如果某个单元的某种设施或设备的配置未达标,则对此单元进行红色高亮显示。

4结语

需求分析作为系统研发的总纲,为系统设计、模块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基本依据。经过近一年的系统设计开发与模块集成,系统研发达到了预期的需求效果,大大方便了基础水文基建项目与基层水文设施的分类与管理,它的WEB浏览器查询模式、四级权限管理模式不仅方便了用户操作,还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与可扩展性;可扩展到有同类需求的水利部门,为水利系统设施设备开放管理提供方便。

作者:袁德忠 魏进春 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长江水文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篇

1数据来源

长江流域河流信息主要涉及长江流域相关的shp图层,包括长江流域边界、长江流域一级流域、二级流域、三级流域、长江支流等。水文站点信息主要包括长江流域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蒸发站、基地或中心站。其中,基地或中心站划分为长江委中心站、勘测局和勘测队3个层次,与系统的权限划分相关。系统业务数据主要是指数据库中21张表,主要信息包括水文机构单元基本情况、断面控制点基本情况、测站测验项目基本情况、单元特征值信息、设施设备建设标准信息、设施信息、设备信息、设施维修信息、设备检修信息、项目建设管理信息、人员信息、系统权限信息等。

2系统设计

2.1系统总体设计

长江水文基础设施设备管理系统总体为B/S架构,包含浏览器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浏览器端需要安装三维浏览插件,用于在浏览器中显示三维虚拟场景,进行三维虚拟环境下的相关操作;服务器端包括Web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和影像服务器。Web服务器采用Windowsserver2003及以上操作系统,用IIS6.0及以上版本进行网站的;数据服务器上安装SQLServer2005及以上版本,存储系统的所有属性数据;遥感影像、DEM数据、shp图层数据存放在影像服务器上,通过GaeaServer用IIS6.0及以上版本数据。

2.2系统功能设计

长江水文基础设施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包括6个功能模块:三维可视化子系统、用户登录和权限管理子系统、信息查询与统计分析子系统、项目建设管理子系统、设施设备高亮显示子系统及数据库管理子系统。三维可视化子系统主要实现三维虚拟环境下的场景浏览、数据仿真、三维空间分析等功能。用户登录和权限管理子系统包括用户登录和权限管理,在用户登录的过程中要指定用户的身份(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用户),不同的身份具有不同的权限,对应可进入不同的页面。信息查询与统计分析子系统主要是对单个单元或多个单元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或统计。

项目建设管理子系统主要对现有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批复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帮助长江委水文局的决策者进行项目决策。设施设备高亮显示子系统主要是对存在过期设施设备、设施设备配置未达标或设施检修与设备鉴定维修时间过期的单元进行高亮显示,并将查询结果以列表形式进行显示。数据库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管理数据库中的所有表,可以增加、删除、修改数据库表中的数据,在增加、修改数据时,采用多种方法严格控制用户的输入,以保证数据库数据的严谨性、正确性;提供多媒体数据(图片、视频、音频等)的上传、修改、删除功能;提供数据库查询结果的过滤功能;提供数据库数据查询结果的下载功能。

2.3数据组织方式

系统业务数据直接存放在SQLServer2005数据库中;影像数据、DEM数据和shp图层数据通过ArcSDE中间件存储在数据库中。属性数据系统通过ADO.net进行调用,影像数据和DEM数据为WMS,shp图层数据为WFS。

3系统实现

长江水文基础设施设备管理系统为B/S架构,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server2008,服务器端开发语言为ASP.net,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客户端安装三维浏览插件,开发语言为JavaScript;开发环境为VisualStudio2010,运行库为.NetFramework4.0。三维浏览插件基于GaeaExplorer软件。浏览器包括了主菜单、查询控制、浏览控制器和三维主视图。系统提供了三维场景漫游、图形与属性的双向查询、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数据库管理等功能,同时还提供了用户角色权限管理功能,主要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使用,负责人员权限管理、数据库更新等工作。

4结语

环境设施设计范文3

关键词:茶文化;公共设施;设计

引言

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提供的属于社会给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或设备,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它作为现代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是构成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建设关系着城市的经济与发展。信阳位列全国十大魅力茶乡,毛尖茶早已成为信阳旅游发展的四大品牌之一,信阳之美,美在山水,美在茶乡[1]。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同时,信阳市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开展产业、土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五规合一”的发展战略,打造宜居宜业、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基于城市宏观发展战略和城市文化传承的需要,茶文化视域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势在必行。

一、信阳市公共设施设计现状

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末,信阳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7%,比“十一五”末提高了8.3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步伐持续加快。但在城市形象建设方面,信阳与国内、省内多数城市类似,存在严重的城市特色弱化的问题。以公共设施为例,目前,信阳城市公共设施的配置中功能基本合理、制作相对简单、材料比较单一、外观表现力不足,这种缺乏地域特色的设计风格在不同的城市间不断地复制,在各地形成了设计风格相对统一的城市印象[2]。考察中发现,在茶产业相对比较集中的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及周边各县,公共设施的设置也并未体现出明显的茶文化符号,个别与茶文化相关的城市小品的设置也只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视觉点缀。

二、茶文化介入公共设施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人与城市环境交互的重要媒介。由于其公共性及历史性的特征,使其承载了传播本土文化的责任,其形象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品质。《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人文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中明确提出“要开展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注重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规划建设一批主题鲜明、本土风情浓郁的城市公共文化休闲空间,塑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中原城镇风貌”。而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公共设施在提升城市视觉形象、明确城市主题、塑造城市特色、展示城市服务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伴随着信阳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茶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信阳茶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信阳市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着力塑造“山水茶乡、生态信阳”的总体城市形象。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中也明确提出,要依托我省丰富的茶文化历史资源及其他人文资源,开发信阳毛尖等传统茶文化形态,持续提升中原茶文化的影响力。继续开发“茶之旅”等旅游项目,打造系列融合茶等相关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产业。由此可见,作为信阳市乃至河南省的一张名片,信阳茶在承载与发扬本土文化方面将被赋予更加重要的职责。自1992年开始,信阳茶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除了带来喜人的经济效益之外,茶叶节早已成为信阳城市宣传并让信阳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伴随着信阳茶叶节(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信阳打造旅游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信阳市在201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880万人次,旅游产业快速增长。面对这一系列的数据,信阳市提出要突出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的发展策略,而城市公共设施正属于城市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信阳市尤其是茶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具有茶特色的城市公共设施,一方面符合了当地政府对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推动茶产业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颇有价值。

三、基于信阳茶文化特色的公共设施设计创新策略

(一)因地制宜,打造公共设施区域化的服务特色

信阳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信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曾连续八年入选全国十佳宜居城市。此外,在“美丽信阳.休闲茶都”到“山水信阳,休闲茶都”的系列城市形象宣传片中,茶文化始终作为信阳城市推广的关键要素。基于信阳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形成具有区域服务特色的公共设施设计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生态环境方面:城市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矛盾所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应遵循自然发展的趋势,与自然和谐相处。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使得城市居民有了更强烈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各种资源亦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信阳日照充足,山、水、矿产等资源丰富,太阳能、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生态能源在公共设施中能得以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的新型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一方面能大大地减少城市建设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在城市发展、公共设施建设、自然保护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的有效整合,保证了城市、社会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②功能形态方面:信阳是岗川相间的阶梯地貌,周边群山环绕。同时地处淮河上游,河流众多,降雨丰沛。季节气候明显,又兼有山地气候特点。因此户外公共设施,尤其是具有遮蔽功能的设施应更多考虑遮阳、挡风、避雨的需求。比如整体结构的遮蔽性要求偏高、顶棚应利于排水、休息设施应选择防潮、防锈、易干的材料等。③色彩方面:众所周知,我国各民族有明确的色彩使用偏爱与禁忌,信阳市常驻人口除汉族外,还有多个少数民族的居民居住,其中以回族人口相对较多,部分片区的少数民族住户相对集中。古人云:“入乡问禁,入境随俗”,在针对少数民族居住相对集中区域的公共设施设计中,合理的色彩选择与搭配是对当地民族文化最基本的尊重,同时能有效地推动该地区特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使更直观地展示出城市的文化特色。除此之外,在推广信阳茶文化背景下,毛尖绿、信阳红等相关色彩也可以作为公共设施外观色彩设计的视觉要素。

(二)坚持文化传承,在公共设施设计中体现茶文化理念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包括茶道、茶德、茶学等文化特征,长久以来中国人以茶代礼,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和礼仪[4]。信阳茶亦不例外,信阳茶源于西周,盛于明清,历史悠久。信阳毛尖外观细嫩,叶底嫩绿,汤色明净,外形细、直、圆、光而多毫,极具特色,(如图2)所示。早在1915年的万国博览会上就因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等品质,被授予茶叶金质奖章。在信阳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众多的茶文化形态,如有关信阳茶的神话传说、饮茶制茶文化、信阳茶歌、茶社文化等。在信阳毛尖影响力不断扩大以及信阳大力开展旅游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推动信阳的“中国茶都”形象建设、大力弘扬茶文化、规划茶城市,就变得至关重要。基于茶文化理念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是对信阳茶文化的进一步渲染,对确立以文化创造价值的茶叶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茶文化氛围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在产品设计中要把丰富的信阳茶文化形态、视觉符号等翻译成具有现代风格的设计语言,通过观察与描绘、再现与创新、印象与联想等方法,加以设计实践。并从符号经济、符号产品设计战略等方面展开,把握茶文化思想的精髓,把文化元素的视觉化符号运用到公共设施的再设计中来,实现茶文化的良好承传。坚持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传承是信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信阳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中提出了全面开展城市设计,着力构建山水相间、生态宜居、具有文化内涵与品质的空间格局和城市风貌的要求。蕴含着城市人文风貌的公共设施设计,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传播城市文化以及营造城市的归属感效果显著,同时也扩大了信阳市茶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三)着眼全局,塑造区域公共设施的整体形象

公共设施是构成城市健康、良好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的载体之一。在特色化街区的形成过程中,公共设施的形象需要与城市、街区的形象规划密切联系起来,形成更具整体形象的城市设计[5]。(图3)所示是开封市内部分街区的公共设施设置,众所周知,开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内公共设施设置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文化古城的面貌特征。而从工业设计的理念来讲,就要求设计者从产品系统观的角度出发,着眼全局,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6]。视觉形象方面,需考虑该街区的文化背景、建筑特色、空间划分等特征,将公共设施的设计介入城市、街区整体形态的设计之中。在设计中着眼系统整体,采用从系统到局部再到系统的方法,统一规划,以保证街区视觉形象的整体性;服务功能方面,则需要依据该街区的整体定位、居民活动的特点等因素,在充分的空间分析及用户研究后进行合理的公共设施类的产品设计,并依据街区体量的大小投放合适密度的各类公共设施,如垃圾桶、路灯、休息设施等产品。在保证共享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政府投放成本与居民对公共设施满意度之间的平衡,打造更宜居并有温度的街区形象。此外,对地处茶山上或者茶山附近的居民生活区和旅游区的公共设施设计而言,首先应从整体生态环境、视觉环境的全局上考虑公共设施产品的系统设计;其次,在产品种类、数量、功能特征等方面,也应从能提供更专业的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公共设施的设计与设置。信阳文化形态丰富,除了信阳茶文化之外,信阳民歌、潢川皮影、光山花鼓戏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信阳及周边地区有较高的影响力,信阳商城的花伞舞也是珍贵的民间文化瑰宝。在推进旅游升级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是形成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构成城市、街区视觉形象的重要元素,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公共设施形象能够显现出该区域的文化特质,亦能体现出该区域的公共服务特色。同时,在塑造具有特色的整体形象过程中,也能够有效避免与其他区域形象的雷同。

四、总结

公共设施是服务于居民在城市生活的功能性产品,同时,作为城市形象中的关键要素公共设施在推动城市文化传承方面有其独到的功能。一直以来,国内各城市之间公共设施的设计具有广泛的同质化现象,但近些年随着地域差异关注度的提高,不同地区的同类公共设施的形态与功能的差异化设计也逐渐体现。以茶文化为特征的信阳市公共设施设计与设置,能够充分体现信阳市茶文化特色,而相关的设计研究对于塑造信阳“山水茶乡”的城市形象价值非凡。在信阳全市尤其是茶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基于茶文化的公共设施设计一方面满足了信阳市“十三五”规划中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发展高起点旅游业的要求下,有茶文化内涵的公共设施能积极引导游客关注并深入地了解信阳的茶文化,对信阳茶的品牌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并能进一步扩大信阳市、信阳茶、信阳山水的整体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茹存光.信阳茶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的构建[J].农业考古,2013(05):25-27;

[2]方敏.基于本土元素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构建研究[J].设计,2015(9):78-79;

[3]任新宇,关惠元.生态设计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思考[J].生态经济,2015(10)189-193;

[4]张赟.茶文化背景下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福建茶叶,2016(3):269-270;

[5]李正军,张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系统创新研究[J].包装工程,2015(20)52-56;

环境设施设计范文4

关键词:农村公路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要点

1农村公路交通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对工程实际案例设计经验的分析,对设计基本原则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土地节约、环境保护、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鼓励发展前景广阔、综合条件较好的村镇优先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并对现有公路资源加以充分利用,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对公路网整体布局和线路骨架进行合理规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公路规划、设计工作,并将设计范围内居民出行状况予以充分考虑,使公路建设的等级和品质提高;与农村当地建设相结合,对农村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使农村公路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2农村交通设计特点

2.1荷载科学设计

随着经济建设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中车辆装载量和车流量极速增加,对农村公路造成的破坏也日益加剧,所以在农村公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当地公路交通运输状况和交通流量进行了解和掌握,对公路荷载标准进行明确,将荷载基数设定为当地最大的车辆荷载,对公路的荷载等级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和确定。

2.2路线规划合理

公路设计中需要对周边环境和公路的协调性予以保证,使公路的综合效益得以发挥,这对原有公路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科学规划各方面资源,使耕地占用情况以及环境破坏现象得以有效减少。另外,对后期养护和施工的便捷性、合理性进行充分考虑,按照公路等级质量检测标准,进行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的设计。

2.3安全设施设计的重视

农村公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对于工程设计至关重要,应对公路安全设施的合理配置予以重视,与农村公路交通量不断持续增长的趋势相结合,在设计中,应对道路安全设计重点关注,如桥梁限重、限高以及交叉路口、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事故多发地段的警示标志的设置等。

3设施设计的要点

3.1路线设计

公路路线设计中,公路安全性至关重要,公路路线的曲直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并对相应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设置,使路线设计对行车安全性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效减少;在保证设计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可以采用植被绿化等措施对施工环境质量予以有效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耕地占用面积,在进行线路设计时,应对公路建设和资源占用之间进行有效平衡。

3.2路基设计

对路基的平面和纵面充分利用等进行综合考虑,对路基设计高度进行明确,路基排水系统设计应不断优化和完善;对于地处水网区域的路基,可通过设计将其高度增加;对于软土路基,可采用换填、塑料排水板等措施,使其性状得到改善并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在新建公路时,大填大挖的作业方式应严禁采用,避免造成水土流失的情况;另外还应科学合理的确定弃土场的选址,使建设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3.3改造设计

农村公路项目设计中,桥涵改造设计是其中重要内容,主要考虑的设计要点是:原本的桥涵工程结构形式、承载力等技术指标能否满足现在的荷载标准,如需要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公路性能表现能否达到相关设计要求和标准、是否对公路的纵面、平面造成不利影响,以及能否满足泄洪通航要求;还需要对原建设项目的结构形式、使用寿命以及现行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明确,并对其最大利用价值进行研判。

3.4线形设计

农村公路路线线形设计主要包括平面线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前者主要结合施工段地质状况和地形特点,在顺直路段通过较高的技术指标的运用,使行车条件得到有效保证;对于利用率较低的旧公路路段,在确保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旧路段合理利用能否实现,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旧路段,应做好地质、水文调查和地质勘探工作,使设计的科学性得到有效提高;后者在对原公路进行充分利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各涵洞、交叉路口、桥梁等控制点的高程,使公路设计的科学性得到保证,通过立体交叉的公路设计,使道路通畅性得到有效保证。

4设施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在农村公路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公路路基普遍较窄,并且路肩结构缺少;进行交叉口设计时,需要对公路地形、总体功能、交通流量、地质条件、交通管理措施等进行综合考虑;线形设计应注意确保驾驶人员的视线良好,以及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按照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技术标准,对行车速度、视矩、坡度等进行设计。

5结束语

农村公路建设对于当地经济建设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改善都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强工程设施设计工作,对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认识,从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发展的根本需求入手,对农村公路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农村公路建设效益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庆华.浅析农村公路设计的特点和要点[J].交通科技,2009(S2):154-156.

[2]潘宇.浅析农村公路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的特点、要点及应注意的问题[J].交通科技,2011(S2):119-121.

[3]林哲宇.浅析农村公路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的特点、要点及应注意的问题[J].工程技术(全文版):00113-00113.

[4]袁小勇.农村公路设计的特点和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11):68-68.

环境设施设计范文5

关键词:煤矿机电管理;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1.引言

在当今整体宏观背景之下,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运行发展进入全新阶段,过去那种相对比较粗犷大条的重数量弱质量运行发展理念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现实需要,这就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高效运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历程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与诸多领域科学技术的诞生更新相辅相成。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各个行业领域多种类型科学技术的持续推陈出新,才使得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的总体效能不断提升,这个规律对于煤炭资源开采使用细分环节来说同样适用。随着信息机电相关科学技术的持续更新进步,煤矿日常生产运转模式也在不断进行着优化完善,机电设施设备逐渐成为煤矿日常生产运转整体流程链条当中的中流砥柱。值得正视的是,在这些机电设施设备持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确实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隐患,如若应对处置不当,那就非常容易导致煤矿日常生产运转效能难以符合初始预期理想目标,需要进行针对性适应性改进完善。

2.当前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度流程精细规范水准不足。煤炭资源开采使用所涉及的具体工作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及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煤矿机电管理的高质高效执行落地,有利于人财物等多维度资源的统筹配合及协同一致,而这些多元化资源的配置调动。尤其需要相对比较系统完备的制度流程体系作为基础支撑,如若不建立起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度流程体系,那就非常容易在机电管理日常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陷入无所适从的不利境地。然而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在煤矿机电管理方面的制度流程并未展现出足够的精细规范水准,按经验办事、想到哪算哪的情况比较普遍。而这种相对比较传统常规的机电管理方式方法,已经不太能够适应当前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的实际需求,即使有些煤矿建立了系列的制度流程,由于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相关制度流程执行落地过程当中也明显大打折扣。

(2)设施设备老旧现象比较突出。从煤炭资源开采使用所具有的关键核心属性特征进行把握,在煤矿的日常生产作业过程当中,需要诸多类型机电设施设备的协同配合。同时不可忽略的是,由于受到作业环境、作业强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机电设施设备面临着非常明显的损耗问题,这就使得机电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程度得以凸显,在对机电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过程当中,需要统筹兼顾好大修成本与保养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换句话说,如若不能及时对机电设施设备进行科学有效及合理有序的日常维护保养,那就很可能产生大额的规模性修理成本,但如若日常维护保养过于频繁,那就可能造成无谓的成本支出。具体到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煤矿日常生产运转所涉及机电设施设备的老旧现象比较突出,这就在无形中为煤炭资源开采使用的平稳有序造成了些许障碍。

(3)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在如今煤矿日常运转人机结合水准日益提升的整体宏观大背景之下,机电设施设备固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机电设施设备的高质高效运行也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操作实践,而由于受制于煤炭资源开采行业领域的基本特征,其所涉及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素养偏低情况比较普遍,这在相关机电设施设备管理环节上也不能避免,由于就使得煤矿机电管理面临一定的瓶颈及天花板问题,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也确实如此,煤矿机电管理相比上下游其他工作来说,专业性及复杂性水平进一步提升。如若没有综合能力扎实过硬的工作人员,那就很难保证煤矿机电管理所涉及的相关具体工作持续平稳健康,而对于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素养的培养提升具有一定的长期性,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外部客观要求进行针对性适应性优化调整。

3.煤矿机电管理的优化措施对策建议

(1)构筑打造系统完备机制体系。为了切实有效确保煤矿机电管理取得应有的积极成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构筑打造起相对比较系统完备的整体机制体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从源头上保证后续相关具体工作有章可循及有法可依,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整体机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固然重要,也不能在其实际执行落地上放松警惕,可以通过考虑采取绩效考核等先进成熟管理技术手段,将所涉及的诸多责权利压实到个人身上,尽量避免出现整体机制体系顶层设计与微观实操严重脱节的不良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煤矿机电管理的常态化高质高效。具体来看,一方面需要积极营造从上到下及从下到上的规范化精细化总体工作氛围环境,通过这种方式保证煤矿机电管理品质整体可查可控;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提升整体机制体系的与时俱进水准,结合煤矿机电管理的现实需要及外部发展,不断夯实好制度流程所具有的底层基础地位。

(2)扎实做好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基于机电设施设备对于煤矿日常生产运转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如何常态化保持好机电设施设备的高质高效运行水准,是需要给予积极关注重视的问题,为此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机电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相关具体工作,在机电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相关具体工作的开展落地过程当中,需要积极坚持分批次、分梯度、分类型的总体原则,针对不同机电设施设备的不同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及因地制宜地进行机电设施设备维护保养操作,具体来看,一方面需要基于预先确定好的机电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流程,按照科学有效及合理有序的步骤方法有序开展维护保养工作。与此同时,还要统筹把握好大修与日常维保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深刻意识到两者并不存在完全独立的替代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于机电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视,要明白适度的维护保养对于煤矿日常生产运转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持续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任何工作事项来说,如若没有坚实可靠的背后底层基础性工作作为关键核心支撑,那就很难真正保证后续相关具体工作取得应有的积极成效,具体到煤矿机电管理这个细分环节来看,就是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提升所涉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素养,在现如今人机结合日益密切的整体大背景之下,煤矿机电管理的总体工作效能是否符合初始预期理想目标,与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息息相关。具体来看,一方面需要严格把控好所涉及相关具体工作人员的入门关,对候选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资质素养进行全面审核,此外还要重点关注候选工作人员的复合专业背景及延伸拓展能力,尽量从源头上保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另一方面需要持续加强针对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必要时可采取脱产培训方式,重点关注将煤矿机电管理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整合为案例并纳入培训内容,由此提升定期培训的现实贴合属性特征。

(4)积极加强智慧管控总体水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如今信息化智慧化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各个行业领域对于信息化智慧化相关科学技术的合理有序应用,能够明显提升流程链条相关具体工作的整体效能,主要是因为信息化智慧化相关科学技术可以将相对比较宝贵的人力资源从简单繁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而投入到生产运转价值更高的业务模块,除此之外,信息化智慧化相关科学技术也能够很好地处理之前人力所不能及的工作内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前期工作的天花板及上限,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煤矿机电管理细分领域。具体来看,一方面需要对当前信息化智慧化相关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实时跟踪把握。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选择应用,尽量避免求新求全的不良思维理念;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智慧化相关科学技术与煤矿机电管理的融合匹配水准,注重从宏观统筹及顶层设计方面进行配合调度,通过这个方式逐步优化更新煤矿机电管理的总体工作成效及深化发展。

4.结束语

煤矿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运行发展所需基础能源的生产运转基础单元,其能够常态化高质量持续运行,深刻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日常经营,机电管理作为煤矿正常生产运转过程当中的重要职能组成部分,在煤矿资源开采使用日益机械化的总体氛围环境下,机电管理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得以进一步凸显,需要结合机电管理期间的客观实际及现实需求,对当前存在的机电管理进行应对解决,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常态机制。该篇文章在对当前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阐释的情况下,相应提出构筑打造系统完备机制体系、扎实做好设施设备维护保养、持续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及积极加强智慧管控总体水准等相关优化措施建议,谋求于在全面周到有力加强促进煤矿机电管理实际效果方面发挥出正向提升作用。

参文文献

[1]段宏伟.论述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石化技术,2020,27(06):203+176.

[2]孙亮.浅析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1):137-138.

环境设施设计范文6

本文中,笔者针对我国石油化工电气工程的管理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总结国内石油化工电气工程项目应当加快技术产业进步,排除电气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故障隐患,化简电气管理流程,从现有经济条件和水平上,加强电子工程管理效率,实现石油化工工程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

石油化工;电气工程;管理策略

石油化工电气工程管理制度,将全部生产加工、管理经营阶段串联起来。电气工程管理能够确保石油化工产业的日常生产运营有序进行,是保障石油化工生产有序运行、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1石油化工电气工程的科学设计与规划

石油化工产业的电气工程管理涵盖了数量众多的方面,其中尤其应当对施工安全、施工质量两方面加强控制与监督,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技术,从而提升电气工程的综合整体实力水准。电气管理工作者应当从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素养培训等方面进行管理,使用科学的电气管理手段,确保电气工程的施工进度,排除电气工程的事故风险隐患,严格管理电气工程的质量检测与监督环节,从各方面确保电气工程的正常、高性能运行。石油化工产业的电气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各有关组织结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沟通协调,其中既需要设计单位的参与指导、技术支持,也需要施工建设部门的科学管理、质量监督,从多方面加强石油化工电气工程的科学管理体系建设与完善。

2石油化工电气工程的具体管理方法分析

2.1提高石油化工电气工程的设计水准

石油化工电气工程的设计方案应当考虑到石油化工生产建设的现实需求和情况水准,秉持着成本节约、优化整体布局、经济利润保障等设计标准,在电气工程设计方案中合理配置相关装置,确定装置需要放置的具体地点和安装施工的技术方法,避免电气设施设备因为水渍、侵蚀等外界环境原因发生故障或者损坏。石油化工电气工程的设计方案,应当采用高空架设或者隐藏埋置的施工策略,选择并确定架设高度和埋置位置,在附近设立提醒告知的标示通知。

2.2加强电气工程的原材料和设施设备管理

石油化工电气工程的原材料和设施设备管理的水平提高,将直接影响到电气工程整体设计与运行效果。作为工程管理工作者应当清晰了解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原材料性能、功能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方案中的要求标准,检测原材料和设施设备的质量性能额,保证原材料和购置设施在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中受到合理保管、包装妥当,避免原材料和设施设备在仓储管理、运输途中发生变形、性能降低、功能失效等问题。对原材料和设施设备的仓储保管应当做好数据记录、信息备案与存档,以便于查询和位置追踪。将原材料和设施设备运送到场地之后,应当要求对其品质、规格、功能是否符合工程要求进行检测,只有符合电气工程标准的原材料和设施设备才可以进行装配。

2.3做好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管理是石油化工电气工程的重点管理任务,由于工程需要进行隐蔽施工,因而在敷设管道施工、埋置施工、焊接施工等过程中,应当加强技术监管。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重点,是不同施工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分配和工作协调沟通。

2.4做好工程施工技术培训

在石油化工电气工程的进行过程中,电气工程管理者应当指导工人做好工程施工。制定电气工程的施工技术培训、指导学习计划,并具体安排学习活动,要求工人对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程序规范有全面、清晰地了解,能够保证施工技术达到质量要求。在聘用和选拔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过程中,应当询问、调查工人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根据工人的技术能力高低不同,制定不同程度的技术学习活动,将安全施工理念、工程质量意识灌输给工程施工参加者,提高施工人员的高质量、安全施工主观意识,排除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危险因素。

2.5做好设备的调试管理

对各类重要化工项目电气装置,应进行必要的调试检验,做好报告提交,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工程装置不应予以安装建设。例如应做好弧光装置、电源装置的保护调试,通过合理装设、规范施工,确保其发挥良好服务价值。施工后期,应做好试车管理、明确操作规范,并引入监理方、工程业主方,共同校验,通过各方统筹配合,核查试运行存在的问题,并尽快找出成因所在,预防不良工程隐患造成的大范围经济损失。再者,施工建设中应确保工程与资料的良好一致性,提升交工资料准确、整体性,进而真正优化化工工程电气施工整体质量水平。

2.6加强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第一,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施工组织的审查制度,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第二,建立合理的培训制度,对电工和用电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电气施工人员必须持有电工证;第三,完善技术交底制度,电气工程施工前期,电气施工技术人员要向现场工作人员和电工介绍施工组织计划和相关技术措施、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在技术交底文件上签字,注明日期,为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第四,电气工程施工中要强化安全意识,严格管理材料的采购,根据工程特点,对施工环节进行动态监控,从施工前期到验收的全过程,都要注意安全和工程质量问题,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类企业的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应当从工程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原材料和设施设备管理、工程设计方案额等方面加强监督和控制,执行全面的电气工程管理系统,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促进石油化工产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健康发展。

作者:李玫 单位: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环境设施设计范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设施设备;集约化布置;方案

1引言

智慧车站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指出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建设、智慧化发展重要方向之一,具备场景化、智能化、人性化等特点。智慧车站建设分为新建及既有车站改造2种情况,需要根据智慧车站的功能要求,细化其设施设备布局方案,以适应智慧服务、智慧管理需求。为提供更加全面、智能的专家式一体化应用功能,智慧车站设施设备布置应满足多功能、集约化设置要求,以提高运营、客服和线路设备维保效率,进而提升线路运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目前,国内许多城市轨道交通纷纷开展智慧车站建设实践。上海地铁推出智慧车站服务,乘客可通过Metro大都会APP,实时查看各条线路的平均满载率、列车车厢拥挤度等信息。深圳地铁以14号线的建设项目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BIM+GIS)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云平台系统。广州地铁在21号线的天河站已有智慧化建设成果。但以上实践多为针对运营管理中的痛点在既有车站进行的附加功能构建,对于如何在新建线路及车站中结合智慧车站功能要求进行车站设施设备集约化布置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从智慧车站设施设备组成及功能需求出发,通过分析其集约化布置的必要性,采用设备集中、管理集中的模块化布局理念,从云平台及车站设施设备2方面提出相关布置方案,以期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发展和实现提供参考和借鉴。

2智慧车站设施设备组成及功能需求

2.1设施设备组成

智慧车站是建设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环节,体现状态感知、数据管控、自动诊断、业务闭环和持续进化等特点,由信息感知层、执行层、应用层3部分组成。(1)信息感知层。该层包括通信、信号、空调、照明、消防、通风、供电、门禁、环境传感、影像采集等具体设备,是保证智慧车站正常运转的基础设备,可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撑。(2)执行层。该层包括火灾报警系统(FAS)、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乘客信息系统(PIS)、站台门系统(PSD)、视频监视系统(CCTV),以及培训、资产管理、办公自动化、施工管理、生产管理等系统,为智慧车站的运行提供基础环境及安全保障。(3)应用层。该层为智慧车站运控系统,通过实施程序化、网络化、可视化、标准化的智慧车站运控程序,并实现统一的终端业务展示,保障车站运行安全。而实现智慧车站建设布局的关键点在于构建智慧车站运控系统,即采用系统化方法将各分散的自动化系统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共享、分析、挖掘平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系统之间的数据采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高效联动,促进各系统的协调配合,增强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提高其为乘客服务的水平。智慧车站运控系统可通过以下2种方式实现。(1)独立新建。即在综合监控、通信、AFC、自动扶梯、安检等各系统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新增若干业务功能,并建设统一的智慧车站运控系统用于展现、监控、管理相关业务功能。新建系统的软、硬件是独立于综合监控系统(ISCS)存在的。此方案需根据车站级、线路级智慧车站运控系统的不同需求设置相应的机房,并优化车站的建设布局。(2)拓展原有ISCS功能。即利用原有ISCS资源,提升其硬件在数据计算和存储方面的能力,将其升级为集数据采集、处理、共享、分析、挖掘功能于一身的一体化平台,为运营生产、资源管理、乘客服务管理等提供基础设施、软件应用、载体、数据、信息安全、存储等各方面的服务。此方案无需独立部署新的硬件资源,新增功能所需空间少,仅需对原有ISCS占用空间进行优化。

2.2功能需求

智慧车站主要有以下3种功能需求。(1)智慧乘客服务。即提供高质量、人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包括无感出行、智能扫地机器人、车厢拥挤度显示、车厢温度显示、智慧app、车站电子导向屏、车站内各位置的综合信息屏、站台轨行区广告信息屏、站台门综合信息屏、智慧厕所、站内指示投影、出入口动态投影等功能需求。(2)运营生产支持。即提供精细化、高效化的智能应用,以支持运营生产,包括智慧安检、客流分析预测、人员管理、环境在线检测、人脸识别进入设备区、人脸识别过边门、视频分析联动、智能开关站、能耗管理、应急管理、车控室一体化、智慧培训等功能需求。(3)智慧设备维保。即提供实时、全面、可靠的设备维护数据及维修方案,包含数字化运维、检车线线上调度管理等功能需求。

3智慧车站设施设备集约化布置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其基础设施分散、网络资源浪费、系统缺乏强有力安全保障、运维管理复杂的缺点也日益凸显。为解决以上问题,智慧车站关键系统——智慧车站运控系统应采用云计算、虚拟存储等技术统一构建计算、存储、网络资源。为此,应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管理云平台,整合多个专业的信息,满足虚拟化、弹性计算、高等级安全性等要求。云平台的物理硬件采用二级(即线网级和车站级)建设方式,其中车站通过虚拟化技术,构建各自系统的虚拟机及数据中心。其弱电设备多、关联性强、集成度高,对机房条件、供电、接地等均有要求,必须集约化布置以满足上述要求。为使相关通信线缆及接口能够可靠地发挥作用,还需要对设备的布置和安装进行系统性、集约化的统筹安排。此外,对车站机房内的ISCS、公安通信、AFC、专用通信等专业设备进行部分或全部整合,实施模块化的集中设置,可以化零为整,有效节约空间、减少建设投资。

4设施设备集约化布置方案

4.1云平台相关设施设备

由于智慧车站运控系统采用云计算、虚拟存储等技术统一构建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因此应考虑在运营控制中心(OCC)集中建设线网级信息管理云平台,由其数据中心承载和分配线网中所有相关系统的数据资源。目前,国内呼和浩特、武汉、深圳等城市已开始相关实践。例如,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按照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推荐的“13531架构”建设一朵云;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工控云和管理云,统一进行数据信息管理。除在OCC集中建设线网级云平台外,还应在车站(场段)部署边缘计算节点,以实现资源共享并保障车站(场段)的独立自主运营,同时在云平台数据中心设置车站(场段)级资源池,作为车站(场段)级节点的备用。在硬件设备部署方面,传统OCC设置存在以下问题:各线路硬件资源分散,设备和机房的利用率偏低;能耗过高;系统维护复杂、运维人员偏多;各系统数据相对独立,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建设云平台时,应注意各系统数据的融合,统一布置机房,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小机房面积、降低能耗和维护难度。根据测算,若单线建设数据中心需设置服务器70台,若3条线共建数据中心需设置超200台服务器,但如果采用云化部署则仅需设置云主机约50台,节省硬件资源超过70%,在减小机房空间的同时,也降低了能耗及软硬件维护、资产管理等成本。因此,线网级资源应基于云平台部署。在每个车站级云节点可部署4面机柜,设置于其弱电设备机房内;在每个场段级云节点可部署6~7面机柜,设置于其弱电设备机房内。对于不间断电源(UPS)室的设置,云平台主中心按照蓄电池后备时间120min、容量双机冗余2×250kVA设置;备用中心按照蓄电池后备时间120min、容量双机冗余2×200kVA设置。因此,云平台主备中心UPS室应按照250m2布置。

4.2车站设施设备

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中的最基本单元,智慧车站设施设备布置及建筑布局可按照以下方案进行优化。(1)将原客服中心改造升级为智能客服中心。将票亭、票房售票机、乘客自助终端、智能咨询终端、人脸注册终端等设施进行集成设计,并可接入人工语音客服坐席,使智能客服中心具备票务办理、信息查询、乘客服务、人脸注册等功能。为此,需升级既有车站服务器,使其满足远程音视频交互、录音录像、地图导航等多种功能需求。(2)车控室布置在运营工区,安装综合后备盘(IBP)、列车自动监控(ATS)终端、ISCS终端、消防主机、电气火灾监控主机、应急照明疏散主机和消防电源监视主机等设备,以实现行车组织和消防监控,并设置值班站长和行车值班员。(3)将原有的警务室、工作室、站长室、站务工作室等功能用房整合为综合办公室,以集中办公区域、节约资源并便于管理。

5结语

环境设施设计范文8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设施;通风;照明设计

随着我国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隧道机电设施的合理设置直接关系到隧道安全运营与节约能源。近年来,随着新型节能技术在公路隧道机电工程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机电设备利用率低、能耗高等问题。因此,为了创造出节能、高效、安全的公路运营环境,需要做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设计工作。本文以某高速公路为例,针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设计中关键要点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全长160.339km,本项目主线全线采用设计速度120Km/h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34.5米,为珠三角地区的一条黄金通道。它的建设,加快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省内劳动力向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对于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次机电工程设计内容包括:监控设施、收费设施(含收费土建)、通信设施(含管道设施)、供配电设施(含隧道供配电设施)、照明设施(含隧道照明设施)、通风设施等。

2.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设计

2.1监控设施设计

2.1.1监控系统构成

监控系统包括监控中心、外场设备两个部分。(1)设置监控中心,负责管理全线道路和隧道区段的监控业务,由计算机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液晶拼接系统、视频事件检测系统、通风照明消防控制系统、火灾报警检测系统和综合控制台等组成,见图1。(2)主线外场设备包括摄像机、微波车辆检测器、能见度检测器、门架式可变情报板、悬臂式可变情报板等。

2.1.2监控外场布设

本项目监控重点在隧道、长大下坡、互通、特大桥等区域,主线外场根据主体工程情况设置完备的视频监控、信息、信息采集系统,隧道根据监控等级配备相应的设备。

2.1.3隧道监控设备

本项目共4座隧道。其中A+级隧道1座,A级隧道3座。根据《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D71-2014,各隧道的监控设施布设如下:(1)摄像机布设。各隧道洞内入口处设置的第一台摄像机为小焦距变焦摄像机,其距下一台固定摄像机的间距为40米~50米左右。为了更好的观察隧道内的交通和环境状况,以及消除紧急停车带前摄像机对紧急停车带监视的盲区,在各紧急停车处车道控制标志位置再设置一台球型遥控摄像机,既可以更全面的了解紧急停车带所处路段的交通情况,也可以在异常情况下控制摄像机转动及调整焦距,对前后500米范围内的隧道情况进行监视。(2)光纤光栅火灾检测系统。隧道外其余隧道均采用光纤光栅火灾报警系统对隧道内火灾事件进行检测,光纤光栅火灾报警系统具有测量精确度高、稳定性高、维护方便的特点。(3)图像传输方案。隧道内监控图像通过多路复用点对点视频光端机级联传至就进通信站编码,或直接传至监控中心。。(4)数据传输方案。隧道内设置工业以太环网,各本地控制器与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相连,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通过光纤组成单环或双环。隧道内除火灾检测数据外的其他监控数据均接入工业以太环网,再经以太网光端机传至就近通信站。

2.2通信设施设计

2.2.1光纤数字传输系统

本项目光纤数字传输系统采用具有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特性的干线传输系统与综合业务接入网相结合的传输体制。(1)干线网。干线传输系统推荐采用兼容传统SDH系统的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设备,并应保证与省通信中心及相邻路段干线设备互联互通。(2)基层用户接入网。路段内推荐采用综合业务接入网,本项目各通信站通过光纤线路以隔站相连的方式共同组成相切自愈环型网络,构成“两环相切”的结构,实现路段内业务传输以及通信中心对全路段的管理。

2.2.2数字程控交换系统

(1)语音方案。在通信中心安装1台数字程控交换机,负责全线的语音业务和中继转接服务。业务电话分别设置在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和养护工区等处。(2)指令电话系统。本项目设置指令电话系统,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提供指挥和调度功能。在监控通信中心设指令电话主机,指令电话分机设在高速公路沿线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和养护工区等,见图2。

2.3收费设施设计

人工收费车道计算机系统由车道控制、雨棚信号灯、自动栏杆、车辆检测器、检测线圈、非接触IC卡收/发卡机(兼容粤通卡)、车牌自动识别系统、车道通行灯、费额显示器、票据打印机组成。入口自动发卡车道计算机系统由全自动发卡机、车型自动识别设备、雨棚信号灯、自动栏杆、车辆检测器、检测线圈、车牌自动识别系统、车道通行灯、手动栏杆、雾灯组成。ETC车道计算机系统由车道控制器、雨棚信号灯、自动栏杆、车辆检测器、检测线圈、非接触IC卡收/发卡机(兼容粤通卡)、车牌自动识别系统、车道通行灯、费额显示器(仅出口车道配置)、黄色声光报警器、手动栏杆、雾灯、路侧读写单元等组成。

2.4供配电系统设计

2.4.1变电所设计。在各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和各隧道设置10/0.4KV变电站或箱变,负责各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和隧道机电设备用电。为保证重要负荷用电,按规范要求应采用双电源供电。但一般公路收费站等设施大多远离城市,即使有不同来源的两路电源,但其可靠性也不一定很高,因此结合本项目特点,采用单路电源和柴油发电机备用相结合的方式,变电所高压侧接单回路供电,电源自附近架空线T接引入。

2.4.2电力监控系统。整个电力监控系统包括现场部分和监控中心部分两个部分。在现场安装一台或多台现场控制单元,负责采集各开关、接触器等的遥信数据;设备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信主要采用光纤,在变电所设置一台通信处理机,设备数据上传至就近的通信站,再由通信站上传至监控中心。

2.5照明设施设计

2.5.1广场照明。对2入4出的收费广场照明采用12米低杆LED路灯,2入5出的收费广场照明采用15米中杆高压钠灯,均为广场两侧对称布置。

2.5.2隧道照明

①入口段:采用高压钠灯照明(400W),间距为1.2米,两侧间隔对称布置。②过渡I段:采用高压钠灯照明(400W+250W),间距为3米,两侧间隔对称布置。③过渡II段:采用高压钠灯照明(250W),间距为6米,两侧间隔对称布置。④出口段:采用高压钠灯照明(250W),间距为3米,两侧间隔对称布置。⑤应急照明:采用LED灯照明,基本照明的1/4作为应急照明使用,设置独立供电系统,平时兼作工作照明。应急照明灯具平时处于点亮状态,断电时,持续照明点亮时间不少于2小时。⑥引道照明:采用10米低杆路灯(150W高压钠灯)照明,在道路行车方向的右侧,布设长度为130米。

2.6通风设施设计

隧道采用全射流通风能满足设计要求。射流风机由于具有体积小,升压效果明显,便于布置等特点。在进行风机布置时,各隧道射流风机每2台为一组,安装在隧道建筑限界以外,尽量远离拱顶的位置。每台风机由风机供货商提供的安装附件焊接在隧道二次衬砌的风机安装支架上,射流风机选用φ1120mm型可逆射流风机,电机功率30KW。电源为三相380V,每台风机单独从风机总配电箱的低压出线回路引一路电源,风机控制点位于风机配电箱内。在隧道内风机附近设置风机配电箱,内设负荷开关,用于风机修时切断电源,以确保安全。

3.结束语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工程创新设计是保证行车安全、经济、节约的技术措施。由于我国高速公路隧道众多,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加,在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设计过程中,应结合相关规范合理布置机电设施,对各项新技术进行研究,以建立完善的公路机电系统,推动交通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成林,范晶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监理重点难点解析[J].智能城市,2018,4(03):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