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幼儿家庭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范文1

为了了解家长闲暇时间实施家庭教育的情况,对家长闲暇时间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家长仍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积极地做出改变,从而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闲暇时间;幼儿;家庭教育;亲子活动

一、引言

家庭教育不仅会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加入主动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行列。家长应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虽然幼儿每天在幼儿园能够接受正规的教育,但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失的,所以家长仍要注重闲暇时间对幼儿的教育,及时、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1]目前家长闲暇时间对幼儿的家庭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家长这时候不知道做什么。家长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在幼儿园能学到所有的东西,根本不需要家长再对幼儿实施任何教育,甚至有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与自己无关,所以有些家长不知道闲暇时间应怎样对幼儿实施教育,这会导致许多家长教育无目的性等问题的出现。还有的家长选择闲暇时间把幼儿送去兴趣班,说明这些家长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什么是家庭教育,并且把幼儿送到兴趣班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闲暇时间本应家长自己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家长却把这份责任推给了兴趣班,可把幼儿送到兴趣班并不能弥补幼儿家庭教育的缺失。通过自编问卷,对138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以了解家长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情况,并提出一些对策。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第一,对家长闲暇时间活动及其陪幼儿意愿的调查结果。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在闲暇时间里通常会做的事情分别是:做家务(86.2%)、看电视(67%)、逛街(34.1%)、睡觉(30.4%)、玩电子游戏(10.9%)。可以看出幼儿家长在闲暇时间通常会做的事情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做家务、看电视和逛街。由此可见,部分家长的闲暇时间都是以做自己的事情为主,并未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2]俗话说:父母是幼儿最好的教师,此时的幼儿正处于模仿期,父母在做事时,幼儿不经意间就开始模仿了,因此,希望家长能够给幼儿更多的陪伴,以身作则,成为幼儿模仿的好榜样!在调查的138名家长中,有137人表示愿意闲暇时间与幼儿在一起,只有小班的一位家长认为不该在闲暇时间多陪幼儿。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在闲暇时间多陪幼儿是很有必要的,这说明大部分的幼儿家长都能意识到陪伴幼儿的重要性,但仍有极少数的家长认为不该把自己的闲暇时间都用来陪幼儿。同时研究发现,家长工作时间固定与否对其与幼儿闲暇时间共同活动的意愿影响不大。另外,无论与幼儿关系是父子(女)、母子(女)、或祖孙,都愿意在闲暇时间与幼儿在一起。只有一名母亲认为不应该在闲暇时间多陪幼儿。虽然这只占少数,但由于传统的中国文化强调“男主外,女主内”将看管幼儿的责任都推给了母亲,她们非常忙碌,除了工作还要做家务,而且还会有一些非常琐碎的事情要去做。随着女性权利意识的增强,她们迫切希望摆脱家庭责任的束缚,在此背景下有的人走了极端,即彻底抛弃教养子女的责任,所以认为闲暇时间不应该都陪幼儿,还需要有一些自己的时间。但这只是极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家长能认识到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调查还发现,无业人员的闲暇时间对子女的教养意愿略低,表明,有无职业会对其闲暇时间对幼儿的教养意愿产生影响。

第二,家长闲暇活动与幼儿的时间。调查发现,大班的家长100%平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中班大约85%的家长平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而小班大约83%的家长平时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可见,大班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的家长最多,因为大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为了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这个时期幼儿更需要家长的关爱与陪伴。同时调查发现,家长与幼儿每天共同活动时间在0-1小时的时间段上,中班占55%,小班占45%,而大班没有;家长与幼儿每天待在一起的时间在1-2小时的,大班占13%,中班占52%,小班占35%;而家长与幼儿待在一起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大班占10%,中班占54%,小班占37%;各时间段均表明家长与中班幼儿在一起的时间较长,可见,中班的家长相对较重视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调查表明,家长工作时间上固定与不固定所占百分率分别为87%和83%,可见,家长工作时间的固定性对其是否愿意与幼儿在一起的意愿关系不大。工作时间固定的家长10%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0-1小时、54%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36%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3小时以上,可见,工作时间固定的家长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的较多;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家长13%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0-1小时、48%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40%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3小时以上,可见,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家长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也在1-2小时的较多。说明不论工作时间固定与否,家长都能保证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个小时。调查发现,平时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最多的是祖孙关系,占100%,父子(女)、母子(女),分别占88%和84%。可能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由于老人的时间比较充裕且比较宠爱幼儿,所以会花更多的时间陪幼儿玩。另一方面,父母工作比较忙,不仅要工作,还要做家务,陪幼儿的时间就相对要少一点了。另外,与幼儿为父子(女)关系的家长65%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与幼儿为母子(女)关系的家长51%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1-2小时;与幼儿为祖孙关系的家长67%每天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在3小时以上。可见,除去祖孙关系外,大部分父母与幼儿的闲暇时间每天均能达到每天1—2小时。可以发现,工人和教师的占比为100%和95%,而最少的医生占67%,其他职业所占比重均为85%上下。另外,无论家长职业是职员、教师、个体、医生、工人,或者无业的,均能保证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在1-2小时,而且有一部分能达到3小时以上。

第三,家长与幼儿在一起的活动内容。调查发现,家长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的活动项目通常是:讲故事(79.0%)、去游乐场或淘气堡(76.1%)、看动画片(64.5%)、去广场玩(64.5%)、陪幼儿做作业(43.5%)、其他(10.1%)。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是讲故事和去游乐场或淘气堡,说明许多家长能够认识到讲故事不仅能起到多陪伴幼儿的作用,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去游乐场或淘气堡玩的为105人次,说明一部分家长能够陪同幼儿到室外去玩耍,呼吸新鲜空气,还会结交到新的玩伴,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是去广场玩和看动画片,说明家长既能意识到运动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经常陪同幼儿到有健身器材的广场玩,能够增强幼儿的体育锻炼;又能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以看动画片为主,虽然看动画片能够让幼儿学到许多生活常识,但长时间的看动画片不仅对幼儿的视力有影响,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从前四位的排序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能注意到动静结合,兼顾室内和室外的活动,在保证幼儿健康快乐的同时还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43.5%的家长与幼儿在一起时都是在“陪幼儿做作业”,说明许多幼儿园存在留家庭作业的现象,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仍很严重。同时有家长选择“其他”,如去郊游、种植物、去动物园看小动物、去玩益智玩具(乐高)、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烘培等,表明这部分家长平时跟幼儿在一起的活动较为丰富。

第四,家长对闲暇时间与幼儿交流重要性的认识。在调查中发现,无论幼儿所在年龄班,家长工作固定与否,家长与幼儿的关系或家长的职业,他们均认为平时进行亲子活动对幼儿成长很重要。大班的家长64%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中班的家长50%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小班的家长52%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由此可见,中班和小班的家长更注重幼儿的性格形成,这与其年龄特点有关。工作时间固定的家长50%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家长48%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家庭和睦。由此可见,工作时间固定和不固定的家长中都是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较多。与幼儿为父子(女)关系的家长50%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与幼儿为母子(女)关系的家长47%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与幼儿为祖孙关系的家长83%认为平时多陪幼儿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可见,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形成,说明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良好性格的重要性。另外,研究过程中还对家庭教育一致性进行调查,绝大多数都在95%以上。

三、家长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一,家长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一,家长对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不够重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长的闲暇时间是充裕的,但与幼儿的活动时间却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家长与幼儿每天的相处时间在1-2小时,可见许多家长还不明白闲暇时间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的意义所在;其二,仍有家长把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等同于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2]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家长认为平时多陪幼儿的作用在于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现在仍有很多家长喊:“不能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甚至让幼儿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小学的知识,虽然家长冠冕堂皇地怕幼儿上小学以后跟不上,但背后其实是家长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在作祟。这说明这部分家长把幼儿的学习看得更重。而事实上,幼儿的天性就是游戏,父母应该陪幼儿一起做游戏而不是强加给幼儿不适龄的教育,那样只会给幼儿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其三,亲子活动的内容过于单一,不足以满足幼儿的需要调查显示,家长与幼儿主要进行的亲子活动是看动画片和去游乐场、淘气堡玩,活动项目比较单一,而家长又有充分的闲暇时间,所以,家长可能是由于怕麻烦、担心幼儿的安全等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带孩子进行更加丰富的亲子活动。

第二,建议。其一,家长应加强闲暇时间教育幼儿的意识。家庭是幼儿的摇篮,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可以影响幼儿的性格特点,但目前仍有许多家长意识不到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表明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不能以身作则等。对于许多家长并不重视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的现象,应该加强家长对闲暇时间实施家庭教育的认识,可以由幼儿教师多在家长会的时候向家长渗透闲暇时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渐渐地,一旦家长明白了闲暇时间的家庭教育对幼儿有着很深的影响,其态度就会有所转变;其二,幼儿园应承担起引领家长教育理念的作用。首先,可以运用如广播、电台、杂志、报纸等接受人群较广泛的传播媒介宣传闲暇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应该多提供利于家长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的设施和场所;其三,加强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应该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多与幼儿进行亲子活动,增加家长与幼儿的交流时间;其次,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家长应该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把责任推卸给幼儿园,许多家长错误地以为幼儿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到任何东西,却忽略了家庭教育是除了父母以外任何人都无法给予的,因此家长应适时地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只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各方面发展。

作者:兰悦 李俊刚 单位: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幼儿家庭教育范文2

关键词:家庭教育;劳动习惯;培养策略

劳动是幼儿的需要,也是他们的权利。但是,许多家长忽视了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无条件的大包大揽,剥夺了他们参与劳动锻炼的机会。幼儿在家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以至于到了幼儿园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具备,给教师和幼儿自己都带来了不便。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看不到西瓜籽”引发的思考

吃西瓜时,一名幼儿手拿着西瓜一直没吃。笔者问:你不喜欢吃吗?他摇了摇头,好奇地问笔者:老师,我们家的西瓜怎么没有这些黑黑的籽?望着幼儿满脸疑惑的表情,笔者觉得家长在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上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劳动习惯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幼儿的劳动意识弱,依赖心理强,这些都将成为幼儿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开学初,我们进行了幼儿在家中劳动习惯的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只有少数家长对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已有初步意识,而更多的家长认为,在幼儿时期进行劳动教育还为时过早,不愿意让幼儿劳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还发现一些幼儿在幼儿园里是教师眼里的小能人,看到教师拿筷子筒,赶紧跑来分筷子;午饭后,主动帮助教师去拿拖把;每天放学前都抢着倒垃圾,等等。明明是这样热爱劳动的幼儿,一回到家里就马上就成了家中的“小祖宗”,玩具玩完了不收拾,吃完了水果乱丢果皮,幼儿的表现让我们深思:为什么会造成这样截然不同的现象呢?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难道只是幼儿园的培养吗?对幼儿的培养,如果只是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无论是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还是良好个性的发展,起到的作用都是短暂且微乎其微的。幼儿要想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家庭和幼儿园在其中扮演的教育角色缺一不可。

二、劳动信息卡,沟通你我他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和教师都是学习者,需要相互学习、沟通一致,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为此,我们开设了“家长阅读吧”活动,向家长宣传与普及幼儿劳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同时精心设计了劳动信息卡,让家长记录幼儿在家的劳动表现,教师则记录幼儿在幼儿园的劳动表现。每周进行一次信息卡评比活动,看看谁在幼儿园里劳动最主动,谁在家帮助爸爸妈妈劳动做得最好。通过劳动信息卡,教师及时了解了幼儿在家的劳动情况,以及家长有效的劳动教育方法,家长也了解了幼儿在幼儿园的劳动情况,以及教师有效的激励方法。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成为相互学习的平台,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教育的一致性。渐渐的,家长意识到了培养幼儿劳动的重要性,开始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内容。有了劳动教育的理论依据,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法,我们对共同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更加有信心。在劳动信息卡的鼓励下,幼儿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由最初的被动劳动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劳动,由最初的自我服务转变为愿意为他人服务,点点滴滴的进步,都凝聚着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三、劳动比赛带来的快乐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成为幼儿的良师益友,我们经常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劳动比赛,看到幼儿不同的表现,让家长深受感触。例如,在母亲节比赛中,让幼儿帮助妈妈穿衣服、穿鞋子,妈妈的参与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劳动技能,调动了幼儿劳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亲子之间的情感。又如,在举行秋游活动时,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和家长一起拔萝卜、摘苹果、采树叶、粘贴树叶画等,虽然幼儿的每张小脸都弄得脏兮兮的,但是却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秋游活动拉近了家长、幼儿、教师之间的距离,不仅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更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家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近距离了解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方式和成效,更坚定了家长对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信心。总而言之,幼儿的劳动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多方联手、共同配合,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爱劳动、会劳动。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必将在幼儿的心中播下爱劳动的种子,帮助他们成为会劳动的小达人,也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林晓萍.浅议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1(5).

幼儿家庭教育范文3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孩子在成长初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家庭是幼儿性格形成和人格培养的重要场所,是保障幼儿茁壮成长的坚强后盾幼儿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是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取代的,基本上居于首位。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去探索研究幼儿的家庭教育课题,这是一项重大的课题。

1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家庭教育杂乱无章

目前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幼儿园提出了一定的条约规范,是一项重要举措,但仅仅有制度规范,却不去深入贯彻。对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幼儿园没有形成保障机制,大部分停留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

1.2形式传统守旧,难于创新

大部分幼儿园的家庭教育工作还是流于表面,比较传统,内容和形式都缺乏创新。一些幼儿园已经活动起来,进行了改变和尝试。所以如果想将家庭教育知道工作切切实实做好,从而满足各个阶段家长的教育渴求,幼儿园就应该积极开展更多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和制定如何推广的实施措施。

1.3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根据目前的情况分析来看,在我国,绝大部分的幼儿园中的家庭教育指导整齐划一的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内容大部分都是幼儿园单方面安排决定,内容的选择往往忽略家长的教育需求和幼儿的受教育需求。普遍会出现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家长以及不同层次的家长,同时听一场讲座以及全园所有家长听同一主题的讲座的现象。

1.4幼儿教师的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学习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本身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在具备基本理论基础和素质能力的前提下与家庭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探讨,实行家园合作,充分赢得家长的信任。

2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建议

2.1加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当前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层面的改善要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幼儿园本身两个渠道着手。首先,为使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普及实际有效,也不至于成为虚设,国家可通过立法明确各级各类组织机构的责任分配,明确各级部门在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职责。其次,幼儿园各级领导要认识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落实上级领导的要求,制定好个学期以及各学年的交通教育指导的目标,整体规划部署学年、学期家庭教育知道工作内容、制定系统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准则,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2.2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指导主要分为教师个别辅导和幼儿园集中指导两类,主要是采取影像资料、图片展示,文字讲解等形式,进行整齐划一的指导。幼儿园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善和调整。在进行个别指导方面,幼儿园应争取采取多样的辅导形式,将家园联系手册、短信、电话等间接指导与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相结合,为家长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2.3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构建是加强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首要条件,专业化教师队伍对于改善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具有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其次,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让家庭教育指导长期稳步发展,还要实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并提高对认证的监管力度。

2.4进一步落实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全面正确引导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孩子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交叠影响的结果。让家长明确,做好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全社会的法定职责。各学校要指导家长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形成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各学校要帮助家长全面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家庭教育本领,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正确行动教育引导孩子;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成人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间,主动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不断创造家庭教育机会,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孩子情况,支持孩子参加适合的社会实践,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综上所述,一个人终身学习的起点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园中家长教育工作做得好对于幼儿园的教育非常有帮助,家长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延伸,决定着我们是否成功培养好下一代。如何保障我们的下一代在人生的起点就可以伴随着正确的向导,需要通过一套全面的幼儿园家长共同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勇.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2004.

[2]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编],王禄宁主编.21世纪初上海家庭教育发展预测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3]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殷飞.成人教育视野中的父母学习问题与需求分析[J].成人教育,2012(09).

[5]陈亮.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初探[J].时代教育,2013(25).

[6]王兆先等.家庭教育词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3.

幼儿家庭教育范文4

1.文字与图画并存

以幼儿的认知特点为前提,应为幼儿选择图画和文字并存的书品。通过观察书品上的画面,既能够开发幼儿的右脑,又可让幼儿产生生动的想象,对幼儿未来创造力的发展也是大有益处的。同时,家长在为幼儿选择书品时,也要注重具体、形象、生动的阅读内容。一般来说,浅显、易懂的图书会让幼儿更容易爱上阅读,如,绘本类图书。

2.发展与水平并存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阅读水平是不一样的。当幼儿在年龄增长的时候,他的阅读能力和兴趣都会出现同往年不一样的差异。此时,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调整合适的阅读材料。如3~4岁幼儿适合图多字少、色彩鲜艳、角色明显、画面清晰的书品;4~5岁幼儿,适合简单的种类故事;5~6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了,适合简短的经典名著故事。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产生识字的愿望,另一方面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阅读。

3.兴趣与经验并存

兴趣是幼儿最棒的老师,更能激发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对幼儿的阅读能力起着一蹴而就的效果。家长要把孩子的兴趣放在首位,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注重幼儿的兴趣发展,把选择书品的主动权交给他,唯有如此,才能让幼儿愿意主动收获知识,进而喜欢阅读,切莫以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幼儿。另外,根据幼儿的经验水平来选择书品,像“动物世界”“水果乐园”“生日晚会”“郊游”等,只要幼儿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出现在图书中,都会和已有的经验进行碰撞,激发出共鸣和火花。

二、打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幼儿对阅读产生激情

1.打造环境,激发兴趣

父母要想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应为之建设独立的读书环境。在家里可以布置一个专门供幼儿阅读的小空间,购置幼儿喜爱的书品,不需要多余的装饰和玩具。让幼儿在阅读的专属空间里自由的阅读。除此之处,还要定期和幼儿更换或者添置新的书品,使其对“图书角”一直存在新鲜、趣感。

2.亲子阅读,乐趣无穷

阅读,是一种习惯,不仅对幼儿是这样,对成人也是。父母爱看书,子女受其习惯的影响也必会养成看书的习惯。在幼儿阅读的时候,家长也同幼儿一起阅读,并逐渐形成一个亲子阅读时间的生物钟。对于幼儿而言,亲子共同阅读首先是得到快乐,在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中,体会与爸爸妈妈共同成长的快乐;其次,在共同分享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促使亲子间的关系更紧密。亲子阅读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享受爱,感受爱的过程。

三、采取科学的指导方法

1.把握时机,抓住兴趣

抓住良好的教育时机是一种技能,既需要机智,又需要耐力。生活中不是没有教育机会,而是我们往往缺少发现教育机会的敏锐眼光,从而让这种教育机会在眼皮底下溜走。当幼儿对某一件事情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时,他的记忆、理解都被激活和唤醒,这个时候,家长再教幼儿知识的时候,往往能起到一蹴而就的效果。比如:当幼儿过生日时,不妨把“蜡烛”“蛋糕”“生日快乐”“许愿”“礼物”等汉字给写在盒子上。

2.自制教具,寓教于乐

家长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词条和单字卡,当幼儿认识某个词条或单字卡时,可以在背面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奖励自己。还可以把家里的家电、家具等一应贴上该名称的字卡,当幼儿看见家里的东西时,无意识地就记下了对应的汉字,非常利于幼儿识字。

3.有心创造,随机教育

生活处处是课堂,家庭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在家中看书,外出吃饭时,教幼儿认识饭店的名字;去超市时,教幼儿认识蔬菜、水果和小食品的名称;去游乐场时,教幼儿认识所玩项目的名字。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对真实的情境中出现的教育会更容易接受。父母是幼儿的首个老师。父母的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给予子女的爱若是盲目的爱,则子女可能被宠坏;若父母给予子女的爱是智慧的爱,则子女可能茁壮成长。家庭中隐藏着丰富的教育机会。家长在不给幼儿任何包袱和压力的前提下,只有善于创造教育契机,把握幼儿阅读发展的关键时期,才能培养幼儿愉快地阅读和识字。

参考文献:

[1]赵凤霞.论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识字能力.2018年7月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2018.

[2]王菲.浅谈让幼儿快乐学习汉字的技巧和方法.赤子(上中旬),2015.

幼儿家庭教育范文5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诚信;培养

一、家庭对幼儿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家庭作为幼儿的启蒙教育的“第一课堂”,对于幼儿诚信教育的影响最大,时间最长。家庭教育在幼儿的启蒙时期大多是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诚信品质,生活化的教育能够为幼儿未来的诚信道德培养打下基础。幼儿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家长一切言行举止的影响,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注重生活中的小细节,不能够只重视言语的教导。如:如何对待与朋友的约定,怎样与人交流,对于生活中的责任如何去承担等,家长要通过生活中的多种方式,同时也要在有意无意间对幼儿进行诚信品质的教育,但对于幼儿的家庭教育主要还是家长在实际行动中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幼儿。

二、家庭对幼儿诚信教育的应对策略

1.尊重幼儿、以诚相待。幼儿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给予幼儿尊重,粗暴的教育手段不仅不会取得好的效果,还会使幼儿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一旦幼儿得不到所期望的尊重就会出现不诚信的言行,甚至还有可能激起幼儿的逆反心理,导致一系列不诚信的行为,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对幼儿多一些尊重和理解,要真诚耐心的进行诚信教育。例如:小明已经是幼儿园中班的学生了,有一天小明被老师选为第二天的值日生,小明晚上就对妈妈说,明天我要做值日,要早点到幼儿园,这样可以帮老师多做些事情。可是第二天早上妈妈发现车子坏掉了,妈妈修理了好久才带着小明出门,等到了幼儿园已经迟到了。妈妈和老师解释了迟到的原因后,老师并没有批评小明,但小明还是为自己迟到没有帮助老师劳动而感到难过,他说是自己和老师说好要早点来的,现在却迟到了。妈妈也觉得很抱歉,马上和小明道歉,而后与老师一起商议答应让小明明天再做一天值日,而且一定会早早的到幼儿园。小明听了很高兴,开心的去上课了。幼儿的诚信美德的养成需要家长从自己做起,要严格范自己的规行为,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幼儿,对待幼儿家长也要有策略,在家庭诚信教育中与幼儿的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2.以身作则、注重诚信。幼儿最为擅长模仿,家长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榜样,其言行举止、思想品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思想和行为。幼儿会从家长的日常点滴潜移默化的学会很多有关于诚信品质的行为。家庭中家长想要培养幼儿的诚信品质并不需要每天对幼儿讲大道理,家长可以以身立教,以德育德,用自身的言行感染幼儿。如果家长是一个诚实、守信、有爱心的人,那么幼儿也会拥有这些美好的品质。正如故事《真正的高度》讲到:父亲带着两个幼儿去做客,在车站里父亲问售票员三个人要花多少钱?售票员回道:大人8元钱,小孩高于一米二和大人一样的价钱,你的两个幼儿有多高?父亲回答道:小的一米一五,大的一米二二,我应该付你16元钱。那位售票员笑道:我又看不出你的幼儿有多高,你可以告诉我你较大的幼儿不到一米二,这样你不就可以省下8元钱了吗?父亲却对售票员说:这样的确会省下8元钱,但是幼儿们知道他自己有多高。父亲是个诚实的人,他以自己的行为来教育自己的幼儿要诚实。而如今的家长总是告诉幼儿要诚实,却经常会忽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幼儿品德行为的榜样,让幼儿去效仿。

3.制定规范、赏罚分明。在家庭中家长培养幼儿诚信品质时需要制定规则,让幼儿遵守诚信守则,明确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努力做好承诺的事,做不好时要勇敢的向人说明原因并且道上歉意。家长通过规则来引导幼儿从小事做起,由浅入深,由易变难,加强幼儿在规则范围内的践行意识,培养出幼儿自觉守信的好习惯。家庭中的这些规则不仅仅要求幼儿做到,更要求家庭成员一同按照诚信规则严格执行。在幼儿的诚信品质培养过程中,家长可以鼓励幼儿从小事做起,反复的进行实践,即使出现错误也没有关系,让幼儿不断地学习进步。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批评幼儿,应针对幼儿犯错的情况帮助幼儿找出犯错的原因,引导幼儿去改正和避免在出现这样的错误。对于幼儿好的表现家长要适当的给予表扬,家长对幼儿的批评表扬也要有策略,既不能过于夸大幼儿的优点也不能放大幼儿的缺点,要批评中带着表扬,表扬中带着批评,让幼儿能够正视自己的行为。

三、结论

幼儿诚信教育是一门艺术,是每个家长都要认真学习的课程。培养幼儿的诚信品质需要家长持久不断的努力,在幼儿教育中家长要多注意教育策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培养诚信定位在呵护幼儿的诚信,使幼儿了解什么是诚信;做一个讲信用的人;不说谎,敢于承认错误;培养幼儿一定的自控能力,从而不受干扰做个诚实的幼儿。鉴于幼儿的可塑性强,将诚信教育从无意识引入幼儿的潜意识中,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多做反省,与幼儿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罗琼.让诚信伴幼儿同行-刍议家庭教育中的幼儿诚信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40.

[2]顾佳力.中班幼儿一日生活中“讲诚实”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2016(04):40-41.

幼儿家庭教育范文6

目前很多的国家改变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素质、性格和智力三方面,同时也培养幼儿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体现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从性质上来看,主要是强调幼儿的全面性发展,使其成为有尊严、有价值的个体,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奠定教育基础。

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中主要包括身体、知识、能力、智力、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共同发展。虽然每个国家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基本反映出发展幼儿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更好地体现出发展幼儿教育目标的价值观和教育目的。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有很深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家庭气氛。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更加的开朗、活泼、热情、大方、诚实、懂事等;与之相反,不好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嫉妒、懒惰、没礼貌、没教养等品质。

(2)教育态度与方式方法。家长应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合理,那么孩子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自强、积极的一面;反之如果教育采取的是顺从和溺爱,那会容易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使孩子形成任性、蛮横的态度。

(3)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素质高,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就会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完善的教育,同时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对孩子有较好的指导。

反之,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其本身思想不上进,那么对孩子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更加不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身心的发展,只懂得娱乐而忽视了孩子。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认真仔细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

家长应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心,让孩子在和睦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平时加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发展。

三、总结

幼儿家庭教育范文7

国际教育成就协会对中国的调查报告表明,家庭与幼儿园比较,家庭对幼儿的兴趣、爱好的影响是70%一75%,对其认知的影响是30%一50%,而幼儿园这两项比率为5%一10%。可见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幼儿家庭教育,将为日后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及存在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内围绕着儿童的成长而展开的家庭成员及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过程,是随人类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最古老的一种教育形态。在一部完整的教育史特别是学前教育史中,家庭教育应该占据最重要的地位。1987年开始的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史慧中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研究发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在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个别差异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均大于教养机构教育。研究者提出,不能再把幼儿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应该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社会人刁-培养的奠基工程。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站,它的作用是学校和社会都不能替代的。家庭条件的优劣和家庭教育的成败,不仅直接关系到幼儿个人的成长,而且也间接地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影响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身心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认知能力、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的形成,都与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家庭教养方式有着莫大的联系一.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教育能否以正确的力-式有效地进行,对幼儿拥有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对幼儿的终生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激增,家庭教育目标日益提高,幼儿家庭教育已引起千丁,万家庭的重视,学术理论界也在这方面作了响益的探索,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幼儿家庭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巫待解决。

1.缺乏健康的家庭教养环境

幼儿家庭教养环境,有硬环境与软环境之分。前者指家庭生活的环境、幼儿游浅环境、全家一起活动等设施型的条件,这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的改善,一旦产生,较为固定「后者主要指心理环境、精神环境等环境因素,主要折家庭成员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等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深刻、持久影响的主要是指后者。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家庭不和睦、家长不良的处事态度,等等。这种家庭环境,将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健康成长将产生不良的影响,容易造成幼儿情绪低落、活动消极、对外界事物不甚关心、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等等.

2.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

有的家庭,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和幼儿园的事情,只要交了钱,孩子的管教便成了学校和幼儿园的事。一些家庭则不同程度地表现为“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例如“重知识轻能力”、“重直接教育轻环境创设”、“重主动行为轻被动行为”、“重说教轻身教”、“重物质提供轻健康心理氛围创设”等,均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

这种情况比较普遍,特别表现为“溺爱”型与“专制”型教育。家庭的溺爱容易造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膨胀,或目空一切、胆大妄为,或性格孤僻、胆小退缩,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难以健康成长。有的家庭则相反,家长们信奉“不打不成才”的古训,从幼儿时代就“严格”要求孩子,权威在手,说一不二,专制式地对孩子进行管教,严重束缚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三、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

当今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比较富裕,这为下一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要尽可能让孩子所处的环境宽敞明亮、安静整洁、光线柔和、有现代气息,并布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各种玩具、墙饰物品,使孩子的居室充满活力。硬件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更主要的是因为幼儿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能获得应对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起到影响甚至改造作用。要构建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是一种巨大、无形的资源,是培养幼儿健康身心不可或缺的条件,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家长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家长首先要具有一定的道德和文化修养,要有健康的身心状态,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家长的这些素养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已为众多的事实所证明。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保障。在现实中,和睦幸福的家庭的孩子积极向上、活泼乐观、人格健康;反之,孩子性格常常偏激、仇恨、压抑,人格残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良好,家庭的气氛一定温馨、祥和、宽松,必然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温床”。因此,父母应当主动地、不断地、慎重地、不遗余力地消除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孩子能在美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1.树立“大教育”观。儿童是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关注环境下成长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构成我们的国民教育体系。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学校教育,或者课堂教学,或者学科教学,是对教育的一种狭隘的理解。教育应该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替代的。不能只是强化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社区和大众传播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必须看到,缺少家庭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2.“双向互动”、“共同成长”。家庭教育是家长与子女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教育行为影响着儿童身体、心理的发展;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儿童对事物的态度和儿童的行为,包括对家长教育行为的反应也影响着家长。家庭教育的过程有时是由家长的行为起动的,有时是由子女的行为起动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该根据子女的兴趣、特点和需要进行;家长的观念、知识、能力、体力也有不如子女的地方,家长应该放下架子向子女学习。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孩子共同成长。#p#分页标题#e#

3.坚持“智德并举”。幼儿是一个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更要放在首位。家长不仅是幼儿认识物质世界的启蒙老师,更是幼儿建构其精神世界的引航人。在注重幼儿文化知识提高的同时,更要注意其品格素质的培养。家长要言行一致,追求真善美,更好地塑造家长的角色,以身作则,起到表率的作用。

4.注重身教为主。幼儿生活经验少,知识贫乏,对高深的道理及语言指导难以理解,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做给孩子看。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导他们进行模仿。因此,身教对于幼儿的效果,比言传要好。也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家长希望孩子将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自己首先就应该具备这些品格。家长要不断转变观念,改进行为,,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5.适当物质奖励,多精神鼓励。每个孩子的进步和成长都需要得到成人的表扬和鼓励,适时表扬、正面鼓励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质尤其重要。幼儿良好的言行举止一旦得到成人的肯定,会产生双倍甚至几倍的良好效应。但是,如果经常采用物质、金钱作为鼓励的手段,容易造成幼儿不正确的金钱观念。

6.重视能力的培养,避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生活、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注重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事情让幼儿去做,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幼儿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其认知能力。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三)坚持“爱而不溺、严而有格”的教育方法

幼儿家庭教育范文8

关键词: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留守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策略

1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留守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是幼儿从出生起最早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自然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将会辐射其一生。对于留守幼儿的家庭,父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只能将孩子托付给监护人看管。而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监护人在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过程中,受自身素质、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的限制,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致使在育儿过程中存有片面、狭隘、滞后的现象。

1.1家长及监护人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

在家庭教育的观念上,大多数的幼儿家长及监护人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持有较模糊的认识,不知道什么是家庭教育,有的家长甚至从没听说过还有“家庭教育”这一概念的存在;隔代监护人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解,则普遍认为就是让幼儿吃饱穿暖,身体健康不生病,甚至有的老人在代替亲职功能的过程中,认为受自身知素质、年龄、身体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胜任不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则偏重幼儿的学习,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监管幼儿在园的知识掌握和巩固;仅有极为少数的幼儿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保障的同时,也要多弥补对孩子心灵上的亏欠,如经常利用网络和孩子远程视频、打电话来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虽然不在身边,但“爸爸妈妈是爱你的”。可见,留守幼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对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持有片面的看法,对于家庭教育实质性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欠缺。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受家长及监护人自身素质的影响。留守幼儿的家长学历普遍为高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隔代的学历则大多数为小学水平,这严重的制约了监护人对于家庭教育的认识及重视。另一方面在于,大多数家长及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认为教育是幼儿园主要负责的事情,自身能力和水平有限,家里只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导致家长们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度不高,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缺失现象极为严重。

1.2家长及监护人有教育好孩子的强烈意愿,但自身缺乏科学育儿的方式方法

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及监护人主要以传统的教育方法来对孩子进行监管和教育,如溺爱、放任或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这种方式方法一方面来源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来源于家长受到原生态家庭的影响自我成长总结出的经验或他人的耳目相传。如,在与一位母亲谈及到家庭教育方法时,说道:“姑娘今年才五岁,她爸爸常年外地打工,我负责家里的一切。孩子平时比较听话,也不惹我生气,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是比较随意,她玩她的我忙我的,偶尔也会和周围同龄孩子的家长一同探讨探讨,获取点儿经验,没学习过有关专业的书籍也没参加过什么培训,感觉孩子现在这样照顾的挺好的,没必要那么复杂!”由此可见,家长及监护人除了经验获取外,很少会通过正规的学习来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但是部分家长也反映到:在育儿过程中受自身知识水平及学历的限制会影响对孩子的教育。这类家长有着教育好孩子的强烈意愿,但自身能力有限缺乏育儿的科学方式方法,因此面对家庭教育上出现的问题常常会感到措手不及,不知该如何应对。

1.3家长及监护人有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但缺少专业化的教育指导者

在留守幼儿家庭中,尤其是在主干幼儿家庭中,老人们普遍认为,虽然初衷都是爱孩子,但两代人对待育儿的态度和观点不和,时常会引起不必要的家里矛盾,为此急需一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者来为家长普及科学规范的育儿知识,既能使家里成员间的观念一致,又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如一位六岁幼儿的奶奶反映到:“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回家陪伴孩子的次数屈指可数,照顾孩子的重任全都担负在我和孩子妈妈身上。为了能教育好孩子,平时孩子的母亲会参加园里举办的亲子活动或育儿的讲座,获取一些育儿的方法。我也会时常的在社区讲座或他人经验中了解如何教育孩子。但真正落实到对孩子的教育时,发现两个人的方法都不一致,她说她的方法正确,我认为我的方法也没有错误,从而产生了好多育儿的分歧。我希望能够有更多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者为家长们普及一些科学规范的育儿知识,防治家长误入歧途影响孩子的发展!”

1.4家长及监护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及生活习惯的教育,存在明显的“真空”现象

在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及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值过高,普遍重智轻德、重养轻教,思想观念比较固守陈旧,认为孩子从小就应该好好学习,靠“知识改变命运”,甚至能改变一家人的生活现状。时常会把关注点倾注在孩子的学习上,如:在外打工的父母和幼儿远程沟通时,首先询问在园里学习了哪些知识,其次是园里伙食的问题或是否有听老师的话,对于孩子情绪情感的关注相对较少。长此以往,在留守幼儿中一些孩子由于对亲情的过渡“饥渴”,出现了性格内向、腼腆害羞、不善于交流、胆小、不敢与他人眼神对视或极端叛逆、行动霸道的心理问题。对于这类孩子的心理变化,家长或监护人要么无视不管,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要么感觉无从下手。对于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方面,家长及监护人并没有刻意的去培养、以身示范。在家人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大多数留守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生活习惯往往表现出:不讲卫生、饭前便后不洗手、衣服较脏、偏食、喜欢吃小零食等。可见,家长对于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及生活习惯的教育明显缺失,应得到高度的重视。

1.5家长及监护人与幼儿的互动较少,文娱生活单调

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家庭中,长辈看护孩子的家庭居多。老人们平时与幼儿的互动较少,经常会把时间花费在家务劳动上。带领孩子去博物馆、公园、游乐场的次数更是少之又少,幼儿主要的文娱生活就是看动画片、玩具等。如在访谈中,一位老人说道:“平时家里的所有家务都靠我一个人承担,洗衣做饭、照顾孩子、种地浇地收拾菜园……忙完这些根本没有时间和孩子玩儿。再说我这么大岁数了和孩子也玩不到一起。每次都是我忙我的,她在一旁自己玩或者和别的小孩儿一起。”

2解决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留守幼儿家庭教育问题的策略

2.1留守幼儿家长

2.1.1家长自身转变育儿观,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是每位幼儿人生的起点和基点,父母或监护人对教育孩子的观念、方式方法的正确与否以及关注的视角是否全面,将对幼儿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幼儿的人格、性格、情绪情感、思维等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留守幼儿家庭中父母及监护人在育儿观上存在教育观念不一致以及重智轻育、注重学习忽视其他方面培育等片面的现象,家长首先应转变自身育儿观、推陈出新,解放传统的教育思想,把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同时,幼儿园可通过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如亲子活动、幼儿园开放日活动、趣味运动会活动、科学育儿研讨等活动,转变家长育儿观念。

2.1.2择优监护人,履行自身育儿的责任与义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成说过:“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是家长在生活中一言一行的真实写照。因此,外出打工的父母在为幼儿择选监护人时,应从长远角度着重考虑监护人的自身素质、受教育水平及育儿观念是否能真正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进行择优选择。并且,身为留守幼儿的父母,应自觉履行自身的职责、义务,树立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力量。

2.1.3及时与幼儿沟通,理解父母爱的关怀

处于幼儿期的幼儿更多的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呵护,陪伴是建立亲子间良好情感关系的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方式。而对于留守幼儿家庭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如何及时弥补幼儿情感上的缺失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父母,应经常利用微信、QQ、手机通讯、写信等方式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表达,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适当的支持幼儿的想法和要求,真正的关心、疼爱子女,同时让幼儿理解自身的不得已和苦衷,及时不在身边,幼儿也能真切的感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爱。

2.1.4摒弃性别偏见,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做合格父亲

父亲这一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已备受社会教育界的关注和提出,特别是对于留守幼儿父亲角色的期待,已从家庭经济开销的物质提供者逐渐转变为应该与幼儿母亲共同育儿的关系。以往关于农村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相夫教子”的身份将被新时期的新主流观所取代,随着国家对父母职责等相关规定的出台以及女性走入社会投身于生产劳动中的步伐加快,教育孩子的责任不仅仅是依靠母亲个人的力量去完成,幼儿父亲也应摒弃传统的性别偏见,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中。然而在内蒙古东部农村地区的留守幼儿家庭中,留守幼儿父亲在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的过程仍存在投入的时间、精力低、参与度不高等现象,很多留守幼儿虽然在完整的家庭中生活成长,但却对于父亲的概念以及父亲的爱存有很模糊的印象和理解,这将对幼儿今后各方面的发展都会产生很消极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职责履行中,父母双方不应进行“细化”的分工,更不应持有性别角色的条框去束缚,尤其是幼儿父亲,应多参与孩子的成长,积极融入幼儿的心灵世界,给予孩子高效的陪伴和呵护,从小培养父亲与幼儿间的亲情建立,让幼儿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父亲的爱。

2.2幼儿园

2.2.1家园合作,共建线上线下网络交流平台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进步,幼儿园针对园内留守幼儿家庭中实际存在的育儿问题、难点,可利用微信、微博、QQ、直播空间等网络交流平台,对留守幼儿父母或监护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家长发送科学育儿的方法、各年龄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及正确的教育理念,家长也可随时随地的与园所老师寻求育儿困惑的方式、策略。同时,幼儿园也可与高校合作,邀请资深的幼教业内专家或教师,如以直播的方式定期为留守幼儿家长进行“留守幼儿家庭教育”专题式公益性讲座,让家长远程了解更多的专业教子知识。既能及时纠正留守幼儿父母及监护人狭隘的育儿观念,又能实现远在他乡的留守幼儿父母跨时空的家庭教育梦,最终达到家园更好的合作交流,促进每位农村留守幼儿的健康发展。

2.2.2向村委发挥辐射作用,促进“三位一体”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