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护理论文范例

优秀护理论文

优秀护理论文范文1

1.1一般资料

科室共展开床位50张,患者长期保持在40例左右,护士共15人。对照组患者共42例,均于2013年9月~2014年1月接受康复修养治疗,均为男性,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1.8±4.2)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8.4±2.5)年;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及其他患者比例27∶10∶5。观察组共43例,均于2014年2~6月接受康复修养治疗,均为男性,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2.0±5.1)岁;病程2~21年,平均病程(8.7±1.9)年;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及其他患者比例29∶9∶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急性期症状消失;无严重躯体疾病;无其他器质性疾病;知情同意。

1.3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强调军人信息保密、全封闭式护理,并按休养连编制,设连长、指导员等职务,以部队常规管理的方式开展日常护理,并持续开展出操、体能训练等常规军事训练活动。其他措施还包括:热情接待;按医嘱督促用药;持续观察患者;耐心讲解;主动帮助患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具体包括:①对护理人员开展人性化、个性化管理,协助制定人生规划,并积极满足其发展要求,针对各护士特点做针对讲评,挖掘其潜能;强化考核,提升其综合素质;开展心理护理技能培训,在强化专科护士心理素质的同时,使其掌握疏导患者不良心理的能力。②改革管理制度。实行责任护士与小组包干相结合的护理模式,设责任组整体负责日间护理并监督其他护士工作;设倒班组,三班制保证24h均有责任人负责护理事宜;细化工作内容,强化护患的一对一关系。③强化人文关怀。提供舒适安全,且和军营类似的病区环境,并提供轻音乐、绿色植物等舒缓患者心理;设立独立卫生间,24h供应热水;鼓励患者自主布置房间。提供丰富多彩的康复计划,设立专门的康复训练中心,按患者需求开设如书画、农垦、台球等工娱治疗项目,并分析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开展口头宣教与书面教育相结合的多样化健康护理。

1.4观察指标

主要统计患者康复住院时间并自制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康复住院时间(89.7±21.5)d,护理满意度80.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27.7±31.2)d和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军人为国家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工作压力极大,且难以通过正常途径有效排解,因此容易形成各种精神类疾病,虽然经常规治疗能够有效稳定其精神问题,但疾病造成的负面作用却可能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与工作。在此基础上,本院特别设置了军人康复修养区以供此类患者康复所用,且结合长期工作经验,提出了优质护理的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性效果。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优质护理首先强调提升护理工作者自身业务素质;其次建立了分工明确的护理组织系统,能够及时对出现的任何问题进行修正;最后还强化了护患工作的一对一性,使任何患者遇问题均可迅速找到帮助者。护理质量的提升,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休养时间,这对减少部队负担具有积极作用;②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质护理强调照顾患者的日常起居,且要求患者保持在与部队中类似的生活作息,这有助于提升其归属感;③多元化的康复训练内容满足了患者的个性化需求;④口头教育与书面教育相结合,使患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疾病,从而愿意克服问题。

4结语

优秀护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对策

护理学硕士学位是为顺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同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护理学硕士分学术型和专业型,学术型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与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探索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型硕士以专业技能和实践发展为导向,注重临床实践和专业技能。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普及及护理学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扩大,护理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结性成果,其质量高低不仅反映出学位申请者本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目前,国内仅个别院校设立了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方法,但其评价标准不一,且没有考虑护理学培养目标及要求的特异性。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构建全面、客观、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为护理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护理学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增为高端人才培养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契机,同时高校及导师人才培养工作的压力也不断增加。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近些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论文选题缺乏创新点、选题与本专业无关等问题。(2)论文结构混乱模糊、设计不合理。(3)论文写作缺乏严谨性,中英文摘要直译痕迹明显,语言表述不专业、关键词不准确等,甚至将多篇他人文章拼凑成一篇文章。(4)论文论点把握不全、实验证据不充足等。(5)重复前人的实验结果,或已经有前人发表过此类文章。以上情况令学术界和教育界对硕士生培养质量担忧。

2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

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硕士论文评价”进行检索,结果为相关期刊文献共81篇。以“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到相关的期刊文献共37篇。其中,涉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有8篇,查询到与护理学专业相关的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1篇。唐瑛等[1]指出,由于所有学科实行同一个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方式、综合素质和论文能力水平也存在不同,因此出现评审意见相悖的现象。而且现在学科分类比较复杂,研究方向广泛,会出现评审专家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知之甚少的现象。因此根据学位类型的不同,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与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刘金等[2]认为硕士论文盲审体系大致相同,但是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因学校的侧重程度不同而异,就会产生论文评价差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硕士论文盲审评价标准。而且要进一步完善论文送审工作,送审的全过程都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直接操作,保证客观、公正的空间和条件。曹利美等[3]发现由于评价标准简单化、形式化,限制了评审专家做出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意见,从而导致论文评审出现另一个不公正现象,例如“优秀”和“一般”没有明显的区别,难以区分不同等级的论文。这样的评审只是满足形式上的规定,其实质没有达到科学可靠的评价论文质量的目标,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质量监督和导向功能。因此,评价指标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促进论文质量的提升。

3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

李传兵[4]曾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缺位”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专业性、研究性、创新性、应用性和规范性5个方面作为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筛选出10个二级指标,其中专业性包含论文选题和研究设计,研究性包含文献综述和分析论证,创新性包含创新运用和创新成果,应用性包含应用实效和推广价值,规范性包含操作规范和写作规范,该评价体系简洁明确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邓晓红等[5]将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类型划分为应用研究、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并针对每一类型构建详细的评价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模型化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能够合理、有效地对多形式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质量评价。杨扬等[6]致力于构建全面、系统的针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根据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最终确定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42项,并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体现与强调临床硕士的培养要求与特点,从而为专业学位硕士的科研培养管理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程姗姗等[7]旨在构建一套针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量性研究的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经两轮专家函询,确定一级指标8个(即论文选题、创新性、文献综述、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科研设计、写作、诚信、所获成果),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40个,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较强,侧重护理学专业特色,指标体系全面、细化、操作性强,获得专家认可,可作为各护理院校科学有效评价量性研究学位论文质量的工具和标准。

4提高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水平的策略

4.1优化分类评价体系是科学评价和有效引导培养质量的方向

为了引导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效率和水平,提升培养质量,应该明确区分学科类别,建立多元质量评价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首先,要充分了解评价学科,针对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制定出符合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的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使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可靠,有利于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推进。其次,进一步细化成多个具体可衡量的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筛选出多个二级指标,还可进一步确定出三级指标,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有效发挥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导向和监督作用。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均不同,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科学性,所有指标的总和能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总体特征,而且评价指标要具有全面性,指标的总和必须充分反映论文的各个方面,不能忽略任何方面的指标,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应充分体现评价目标的本质。

4.2坚持学位论文双盲评阅制度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双盲评阅即评审人和被评审人双向匿名的评审制度。为了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高论文质量监控力度,双盲评阅制度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双盲评阅使评审人不需再为“碍于情面”而担忧,排除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对学位论文做出客观、全面、公正的综合评价,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保证学位论文的评审质量。还可进一步完善盲审评阅办法,组织非本校专家或非导师专家进行评审匿名的论文,加强研究生及导师对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

4.3健全监督机制,加强评审组织与参与人员的协作管理

由于评审组织与各实施参与主体之间缺乏及时的反馈信息,导致难以发现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评审中需要加强信息的收集与互动,以便及时发现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在加强协作的同时,需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一方面护理学院的管理部门应对该学院的专业学位论文评价工作进度进行监督,定期检查是否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展开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其工作成果;另一方面,由于各高校在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中主观性过大,受非学术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应该公开整个评价信息,保证评价细节的透明,力求让每个相关的人都有所了解,来加强社会监督的约束作用。

4.4加强学位论文答辩管理,建立学位论文抽查制度

在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建立预答辩制度,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学位论文进行集体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学位论文应筛出并修改,直至合格再参加正式答辩。答辩程序应严格、规范、严谨,应由符合规定的专家组建答辩委员会,并做到答辩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可将评审专家的表决票改为对各要素分项目、分指标的打分制,使学位论文答辩的评分过程更加科学、有说服力。为了推动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及监控,研究生处应组建抽查小组,建立事后学位论文抽查制度,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后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位论文进行再审查,如若发现有严重问题的论文,除追究该学院组织责任和相关专家的评审责任外,还要严肃处罚相关导师和研究生。总之,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学习的最终结果,不仅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和检验能否达到硕士学位标准的重要依据。要想确保学位论文质量,需要通过科学、客观、高效的评价标准对其评估分析。因此,要重视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建立健全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机制,使其在今后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与学位授予的质量评价和保障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瑛,王鲁娟,于丽,等.关于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43-144.

[2]刘金,邢军.医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盲审结果分析及改进措施[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74-75.

[3]曹利美,张培莉,马梦柯,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质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2):1892-1895.

[4]李传兵.新时期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构建[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5):150-156.

[5]邓晓红,宫磊.多形式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7,15(8):89-94.

[6]杨扬,仰曙芬,付玉,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12):1205-1209.

优秀护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循证实践;学习体会;护理教育

循证实践(EBP)近年来作为国内外医疗领域的热点,在医学生的在校教育、临床人员的培训中逐渐开展起来,以高质量的证据为临床导向是临床护理工作不可或缺的能力。自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的DavidSackett教授提出循证医学(EBM)的概念以来[1],随着英国Cochrane协作网、约克大学NHSCRD循证护理中心、澳大利亚JoannaBirggs循证护理中心的成立,循证护理实践得到迅速发展,国外有不少院校将循证实践教育纳入本科生、研究生和临床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中[2-3]。尽管我国目前有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循证医学中心,复旦大学的循证护理专业培训,但我国护理人员对循证实践还缺乏全面系统性的认识,仅有少量高校开设循证护理(EBN)的初步尝试[4-6],循证护理教育滞后,循证护理实践及培训状况不尽人意[7-9]。笔者有幸参加了由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展的第二批中英合作护理硕士培训项目,并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前往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通过这次进修学习,开阔了我的国际视野,更新了我对护理事业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英国循证实践教育有了深度的、系统的认识,这正是循证护理教育和实践需要学习和借鉴之处,现将学结报告如下。

1索尔福德大学循证实践(EBP)的培养模式

英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分为2种,一种是授课型硕士(PostgraduateTaught),一般为期1年,包括2个学期共4个模块的课程学习以及一个学期完成毕业论文(以系统性综述为主),其中每个模块及毕业论文都分配一位导师进行课后的学习和跟踪,这种类型的研究生课程学习强度大,包括课堂学习、大量阅读、完成作业及考核;另一种是研究型硕士(PostgraduateRe-search),为期2年左右,不需要参加正式的课程学习,以跟随一位固定的导师做研究为主,其目的是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或为修读博士做准备。循证实践是一门独立的模块,且在最后毕业论文写系统性综述时会强化EBP的学习及应用,学习的目的是结合科研成果、临床实际和病人的意愿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通过评判性地将科研知识转化成临床实践,给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环境,改善病人结局,将最新最有效的科研成果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循证实践课的开展包括3个阶段的学习。第一个阶段分别针对量性研究、质性研究和系统性综述及Meta分析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第二个阶段以专业的文献检索指导和实际操作为主,包括通过PICO模型[6]构建循证护理问题,各大医学护理相关的英文数据库的选择和检索方法、检索词的发掘和应用,以及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的运用;第三个阶段主要讲解循证问题的形成以及如何将最佳证据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包括理论模式的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估、变更管理模式、利益相关者分析等。

1.1循证实践(EBP)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英国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的反思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英国教育的重点。课堂学习形式以老师授课结合杂志俱乐部(JournalCubl)[10-12]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学中融入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视频教学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引导作用,倡导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习文献质量评价为例,先以4人或5人为单位将不同国籍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组中,分别负责查找文献(1人)、课堂汇报(2人)、记录汇报内容及讨论结果(1人或2人)。每周老师提前根据教学计划将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料放到公共平台上,由学生根据学习重点进行自主学习,广泛查阅文献及书籍;然后,小组内的成员根据老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分别负责查找符合标准的文献并提前分别发给小组内成员,小组成员课前阅读论文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选择适用的论文评价工具来评价论文;课堂上老师快速将学习内容讲解1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学习任务进行汇报;汇报后,由其他小组的成员先对汇报进行点评、提出疑问或者反驳;待所有小组都汇报完后,由老师进行互动式的点评,对好的观点、精彩的汇报进行表扬,并对汇报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最后梳理和归纳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堂总结;此外,每个小组均有1名成员负责记录和整理该组的汇报内容、其他小组的意见及老师的点评。这种形式的小组讨论能够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合理的分工又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学习。

1.2循证实践(EBP)的学习教材和结业考核

和其他的课程一样,循证实践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课程开始前老师会将所有重要的参考书目上传到公共平台,让学生在上课前就进行阅读和预习。第1次课程是介绍课,主要介绍什么是循证实践、学习循证实践的理由,以及主要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考核方式。每周上课前老师都会将主要学习内容、需要阅读的书目和主要教学任务上传到平台上。循证实践课程的考核分为课堂评价、撰写循证实践论文和做报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的方式[13],强化了学生和老师的双向互动,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在最终考核时同伴评价被很好地运用在做报告的考核中,同伴评价是指安排同伴对学习成果的水平、价值、质量及成功与否进行评价[14],并且研究发现同伴对于学习成果的评分与最后导师的评分高度吻合[15]。正式报告前2周老师将不同国籍的学生分成小组,让大家预先在小组同学面前相互展示各自的报告,小组同学可以对报告提出疑问和建议,并给出评分。通过同伴的评价可以知道自己计划的不足,同时也能吸取别人计划的长处,起到开拓视野、启迪思维的效果,又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口头表达、逻辑思维、归纳总结等,可以说同伴评价对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双赢的学习方法。

1.3多元化的带教团队

学校对循证实践课的带教老师的要求很严格:正规护理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有丰富的带教经验和科研经验。同时,由于循证实践的过程需要了解多学科、跨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发展方向,所以在安排带教任务时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不同研究方向、不同专业的老师来带教。多专业教师团队分别包括擅长循证实践、质性研究、量性研究、系统性综述、图书馆检索以及项目管理的老师。此外,通过学习优秀的毕业生分享他们的循证护理实践,包括在校期间的汇报内容和在工作中循证实践的案例分享,可以使基础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达到理论的巩固和升华。

1.4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便利的学习设施

索尔福德大学的自习室遍布整个校园,每栋教学楼都设有特色鲜明、环境舒适的自习区,整个校区和宿舍区都覆盖校园网,使得我们的学习非常便利。图书馆阅读环境舒适、功能区划分鲜明,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图书馆全天24h开放,纸质藏书和电子书分别多达35万、59万,电子期刊达3.3万种,更免费提供近千台台式和手提式电脑,打印学习资料也很方便,只要登录学校网站上传文件即可在学校内任一台打印机打印文件。

2学习体会与反思

2.1对我国高校护理教育的启发

首先,我国护理教育模式以单一的大班授课式为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个体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主动性差。借鉴国外护理教育的经验,打破灌输式的单向教学模式,课堂上合理运用杂志俱乐部、小组讨论、实际操作、PBL、同伴评价等教学策略,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以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其次,高校层面应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安排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对于教师在新的教学体系中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需要从较高层面从评估理念、评估模式和激励体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加教学改革的经费,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鼓励更多的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教学的创新性和批判能力。在教学材料上也要不断更新、加强运用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2.2对开展临床护士循证实践能力培训的启发

优秀护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双导师制;毕业论文设计;人才培养;实践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升入,双导师制在全国各大高校已经有广泛的应用,许多教育改革的专家也争相在这些方面做相关的研究。其中,文献[1]主要构建了一种三位一体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文献[2]主要分析了双导师制对于本科生创新创业实习模式的研究,文献[3]分析了教育类课程采用双导师制的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本文在参考了部分双导师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导师制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新型培养模式,其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的指导价值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存在必要性

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由两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培养方案而联合培养的一种模式[4],两位指导教师包括来自于工作在高校的教学型教师和来自于企业的实践型教师。从双导师制本身的含义来看,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享有两位导师不同的教学特点而带来的创新性效果,这是联合培养的较大的意义所在[5]。同时,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高校的培养模式对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离校毕业之前能够提前接触到企业文化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来讲是具有发展意义的,对于高校而言,双导师制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形式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这是双导师制形式存在的一个必要性原因。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存在的问题

1.论文的内容与实际应用脱离。本科毕业论文不同于硕士或博士论文的书写要求[6],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论文应该在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将整个设计过程及其重要的方法理论书写下来,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目前高校理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形式单一,不能够综合体现学生在求学阶段所学知识,因此,传统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不能够达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2.学生思维面狭窄,无法全面深入了解文章的实际意义。目前高等院校的课堂式教学[7],只能够通过教材或者参考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其思维方式也仅仅只是在教室里看待实际问题,没有深入到可以脱离学校环境,独立自主地分析和探讨问题的阶段,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定式中,学生的思维面其实是达不到真正的书写论文的要求的,即使勉强能够应付出论文所需字数,也无法达到毕业论文真正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文章存在的本身意义也会大打折扣。

3.缺乏实践基础,导致论文泛泛而谈。优秀论文的书写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对理论的重视程度大于实践能力培养,这就出现了优秀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生活的怪状。同样在毕业论文的书写过程中,只是对于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而没有实践作为支撑,无法达到一篇好的毕业论文的要求,就会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

三、双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指导的实现方案

1.双导师制的管理制度。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下,毕业论文的书写主要是在高校进行[8]。但随着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以后,毕业论文必须分为两部分进行,前一部分主要是在企业完成,时间为第八个学期的1-8周,有条件的学校或者专业可以将毕业论文书写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实习结合起来,这样时间可以从第七个学期就开始,前期准备工作阶段的实践期需由企业导师负责。后期论文的书写具体时间应该从第9周开始,一直延续到毕业论文的完成,一般是15周,这一时间段学生的管理主要由高校导师负责。

2.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传统教学模式的培养过程中,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主要是学校的导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选取的题目,但这种情况下题目的选取存在空洞、无实际意义的局限性。在实行双导师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在企业所参与的项目来确定自己毕业论文的题目,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论文书写的过程中有内容可写,不但可以减少论文书写的时间,同时可以提高论文的质量

3.毕业论文的考核机制。毕业论文的考核也应该分为两部分,其中包括毕业设计成果得分以及毕业论文得分,参考比值为1∶1。通过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考核机制的改变来提高学生对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同时,也通过这种考核机制的改观促进企业型导师和高校导师的良好合作,为培养优秀学生而不断追求更好的培养方式。

4.建立个性化生活化的双导师制。双导师制应该是一种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并且让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有成就感的教学过程,导师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方面有本质的区别,导师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传授者,更应该在生活中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学生才能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

5.资源利用最大化。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充分利用两位导师的不同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合培养优秀学生。学校导师享有的是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以理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企业导师的资源主要为实践资源,可以提供部分学校提供不了的锻炼学生能力的平台和资源,这些资源是企业导师所持有的优势资源,可以用各种方式给学生享有。说到底,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资源利用最大化其实就是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过程,只有充分利用好双导师的资源,才能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得更好。

四、结束语

双导师制是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学改革的一个延伸,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校和学生的角度来说,双导师制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校就业率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文章在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导师制的毕业论文的实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建议。

参考文献:

[1]邓明阳.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57-59.

[2]刘浩.“双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创业实习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5,(11):81-83.

[3]厉有国.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2):65-68.

[4]杨莘,邵文利,俞洁,等.“双导师制”指导护理本科生科研实习模式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2):35-37.

[5]刘兰,林博.实验研究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双导师制”研究[J].山东化工,2016,45(20):163-164.

[6]刘国清,曾坚贤,申少华,等.基于校企合作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新模式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5,42(14):236-237.

[7]伏玉琛,朱艳琴,龚声蓉.双导师制应用型IT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1):33-36.

优秀护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基层民营医院;护理人员;护理科研;绩效管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因此对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精准医学的发展,也对护理创新提出来更高的要求[2]。但在基层民营医院,受护士的学历层次、职业认知、信息交流,医院的重视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使护理科研相对滞后,严重影响医院护理专业的发展和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了提高我院护理科研水平,我院2015年11月开始实行护理科研绩效管理,经过3年的努力,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院是一所二级乙等民营综合医院,实际开放床位420张,临床科室15个。全院共有护士30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27%;护师以上职称占比22%。

1.2方法

1.2.1制定护理科研绩效管理制度

2015年11月及以前,医院只是对科室、个人等做了奖励规定,护理部亦无具体制度和要求,护士仅为了晋升职称,护理人员整体科研意识和能力都非常低。针对此现象,护理部组织座谈讨论,结合实际设立科研目标,对,开展新技术等做了明确规定,并制定了护理科研绩效管理制度。具体如下:计2分/篇,参加学术活动交流的计1分/篇;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分别计5、3、3分/项,申请未通过授权的计1分/项;通过市继续教育项目计2分/项,申报未通过计1分/项;通过市科技课题计5分/项,申报未通过计2分/项;通过科技成果评价计5分/项,申报未通过计2分/项;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计1分/项;护理用品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根据全国、省、市不同级别,分别计5、4.5、4分/项、4、3.5、3分/项、3、2.5、2分/项。并争取医院支持,设立科研资金,制定奖励政策。

1.2.2成立科研小组,激发科研热情

护理部牵头成立了科研小组,护理部主任任组长,部分护士长、本科学历的优秀骨干护士为成员,共同讨论科研创新问题,对小组成员在时间、精神、物质予以补助与支持,激发科研热情,起到以点带面作用。

1.2.3加强科研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邀请专家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论文写作技巧、科研选题、文献检索、课题申报、专利申请、转化等方面培训,授予院内学分,并选派部分人员参加部级、省级科研方面的继续教育,通过学习,逐步提高全院护理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1.2.4考核方法

各科每年对涉及科研绩效管理中的项目进行统计上报,护理部对上报的材料和分数进行核对,最终确定各科室的科研绩效排名,并按照医院相关奖励制度进行奖励。

2结果

全院开展护理科研绩效管理前后三年成效比较。

3讨论

科研绩效管理为护理科研明确了方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科研小组也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通过科研使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从表1显示出实施科研绩效管理3年,科研效果显著,但是,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人员对科研绩效管理制度认知有偏离,为了分数盲目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虽然发表数量明显增多,但论文质量不高,都是非统计源期刊;3年申请的专利共35项,通过授权仅7项,无一项通过成果转化,未来绩效方案还需进一步修改,并不断完善,才能保证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4小结

通过实施科研绩效管理,科研效果显著,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科研氛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但因为我国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3],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为了科研分数而轻视临床效果的现象。在以后的科研管理中,还需要加强科研方法的培训,拓宽护理科研范围,探索成果转化路径,进一步探索如何应用绩效手段促进护理科研发展[4]。避免护理科研脱离临床,偏离目标。

参考文献

[1]许海荣,张红娟,陈超,等.胆道外科医生对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需求与期望的质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2):34-36.

[2]颜巧元.精准医疗背景下护理学科面临的挑战[J].护理研究,2016,30(30):3713-3716.

优秀护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1],强调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高校思政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和时展要求等。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本研究以外科护理学课程为例,充分挖掘该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对护理学本科学生实施临床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力求使临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1研究对象选取

某医学院校2019级200名护理学本科大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8名,女生142名,年龄19~22岁。外科护理学共计134学时,其中理论96学时,实践38学时。

2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2.1课程思政实践方案的制订

教研室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施现状,总结并反思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程度、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和理解深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等,同时结合外科护理学章节内容、临床实践特点与护理学专业学生培养社会需求等,将守护人类健康的专业价值观、职业责任感及家国情怀等归入课程思政范围,形成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践方案。

2.2课程思政德育目标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明确临床专业课的育人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内容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促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入课堂授课,着力培养学生科学创新、不断探索的能力和临床评判性思维,使学生最终能够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适合身心需求的整体护理等。

2.3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2016年,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专业课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4]。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问卷调查显示:原有课程内容思政元素呈现挖掘深度不够、融入生硬等问题,修订后的教学内容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自然渗透,力求使临床专业课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2]。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筛选部分临床常见疾病、典型案例,采取情景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授课。以乳腺癌病人的护理为例,课前将病人自入院到出院的整体案例分发给学生,课下各组学生针对所负责的案例问题进行文献查阅、教材内容整理等,并进行组内充分讨论,最后以课件、视频或者现场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现。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分工合作、关爱病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临床评判性思维,使临床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协同效应[2]。以外科护理学部分理论和实验课内容为例,将思政元素融入授课内容,具体见表1.

2.4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

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为日常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和参考。护理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结合章节内容、学生情感共鸣点、时政热点、对立德树人问题的思考和总结,将教学中积累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可共享的教学资源[7],充分发挥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新媒体育人的功能[8]。

3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应用效果评价及反馈

(1)学生评价:学校教务处期末教学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外科护理学授课效果满意度增加,多名授课教师获评优秀授课教师;(2)专家评价:外科护理学课程被承德医学院教务处督导组专家评为优秀课程,主讲教师获省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校级课堂方案设计二等奖两项;(3)教学改革课题立项:该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两项,省教育厅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两项。采取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课程思政应用实况反馈,在临床专业课授课过程中适当植入当下热点事件,多分享真实临床情景案例,教育学生如何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如何更好地运用教材理论知识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在实验课上,学生更希望体验虚拟仿真实验授课内容、真人实验操作项目等。这些内容互动性较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实验项目的真实度,加强对实验的掌握。教师应在实验内容中适当增加课程思政元素。

4讨论

4.1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课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实施主体、课堂教学环节的第一责任人[9]。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分支,包含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基础理论、专科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还包括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及人文素质等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教研室授课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应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加强师德师风专题学习培训,使授课教师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正确的政治素养、高尚的道德素质与良好的责任意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10]。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教研室评优机制,如课程思政案例评选、课程思政课堂方案设计比赛、课程思政课题申报及相关论文撰写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将课程思政相关成果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使临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4.2完善育人评价体系

依据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德育目标,深入分析和总结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推动授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进行及时反思和改进。与此同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时间可延续到学生毕业后,以持续动态地了解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3]。

4.3完善实验课思政元素融入环节

传统的实验授课为具体实验项目流程的示教,缺少临床真实案例及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使学生真正置身于临床情境中感受病人的真实反应,日后应在适当增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真人操作项目的同时,构建临床真实情境并融入思政热点元素、职业素养元素等,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价值感等。

5结语

优秀护理论文范文7

资料来源于万方、中国知网、CBM和维普4个电子数据库,跨库选择为期刊,发表时间为199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主题词检索:主题词=护理、护士、护工、医护和绩效,检索到相关文献805篇,然后进行人工阅读和筛查,剔除文献重复、非医院题材、主题中有评价方法但没有具体应用的文献后,共找到关于医院护理绩效评价方法方面的文献94篇。

2文献分析方法

2.1数量及分布特点

在94篇文献中涉及的护理绩效评价方法共有17个,其中:德尔菲法占29.79%(28/94);360度绩效评价法占22.34%(21/94);关键绩效指标法占21.78%(20/94);平衡计分卡占15.96%(15/94);层次分析法占15.96%(15/94);目标管理法占6.38%(6/94);秩和比法占4.26%(4/94);关键事件法占4.26%(4/94);TOPSIS法占2.13%(2/94);数据包络分析、模糊理论、综合评价法、综合指数法、主基二元法、六西格玛、三维绩效结构理论、双维量化法各1篇,占1.06%(1/94)。

2.2评价方法用途分类

①用于护理绩效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平衡计分卡、德尔菲法、360度绩效评价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目标管理法、关键事件法、主基二元法、六西格玛、三维绩效结构理论。②用于护理指标权重的评价方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双维量化法、主成分分析法。③用于护理绩效指标值的评价方法:秩和比法、TOPSIS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数法。

2.3发表时间分布特点

2005年文献数量3篇(3.26%),2006年文献数量4篇(4.34%),2007年文献数量1篇(1.09%),2008年文献数量8篇(8.71%),2009年文献数量7篇(7.60%),2010年文献数量14篇(15.21%),2011年文献数量8篇(8.71%),2012年文献数量21篇(22.34%),2013年文献数量28篇(30.43%)。2005年以前利用专门方法对护理绩效进行评价的很少,2005~2011年逐步开展,2012年以后开发利用较多,特别是近两年共发表49篇,占52.13%(49/94)。

2.4期刊分布特点

92篇文献来源于39个期刊,发表2篇以上的有:《中国护理管理》16篇、《护理研究》10篇、《护理学杂志》8篇、《中华护理杂志》5篇、《护理学报》4篇、《护理管理杂志》4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3篇、《护理实践与研究》3篇、《当代护士》3篇、《解放军护理杂志》3篇。从期刊分布来看,论文质量较高,其中中文核心期刊《中华护理杂志》5篇,占总数的5.43%;《中国实用护理杂志》3篇,占总数的3.26%。

2.5文献合作情况

文献合作人数为1人13篇(14.13%),文献合作人数为2人18篇(19.57%),文献合作人数为3人17篇(18.48%),文献合作人数为4人16篇(17.39%),文献合作人数5~9人17篇(18.08%),文献合作人数10人及以上13篇(14.13%)。从作者合作情况来看,论文合作度较高,作者2人及以上共81篇,占总数的86.17%。

2.6作者机构分布特点

从作者机构统计结果来看,作者来源主要分布在医院和医学高等院校,按第一作者统计,作者机构情况:医院80个,其中二级医院7个,三级医院73个;医学高等院校14个。从作者机构分布来看,护理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应用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二级及以下医院较少。

2.7引用参考文献情况

引用0条参考文献3篇(3.26%),引用1条参考文献1篇(1.09%),引用2条参考文献3篇(3.26%),引用3条参考文献6篇(6.52%),引用4条参考文献10篇(10.87%),引用5~9条参考文献37篇(3.26%),引用≥10条参考文献32篇(34.78%)。绩效评价方法在医院以及其他行业已广泛使用,可供参考的文献较多。从引用参考文献的情况来看,文献参考使用较好,护理绩效评价方法都是在借鉴其他行业绩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应用。

2.8科研立项情况

在92篇文献中共查找到19个基金项目(一个课题有多个基金项目的,按最高级别统计),其中:部级3个,军区3个,省级13个。科研基金来源:科技管理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教育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和部队系统。从统计结果来看,各相关部门对护理绩效评价方法研究比较重视,科研立项及成果较多。

3常用绩效评价方法

发达国家对人员绩效评价的研究及应用开展的较早,我国相对较晚,据文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用于人员绩效评价的方法有60余种,但我国用于护理绩效评价的方法不到20种,为方便研究、使用,本文对常用的护理绩效评价方法进行简要评述。

3.1平衡计分卡

用途:主要用于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优点:①指标设置全面,能够有效地将医院的战略目标转化为护理绩效指标;②有助于护理人员的学习与发展,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③能有效提高医院护理整体管理水平,实现医院长远发展。缺点:①指标数量过多,指标间的因果关系不好把握,构建指标体系比较困难;②各指标权重分配有一定难度。

3.2关键绩效指标法

用途:主要用于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优点:①有利于落实医院战略目标、突出管理重点;②KPI体系可以准确地传递社会、市场压力,使医院各项工作聚焦、责任到位、成果明确,有利于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③打破部门本位主义,有利于提高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④理念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缺点:①指标缺乏全面性;②容易形成僵化的考核方式;③适用岗位有限。

3.3德尔菲法

用途:主要用于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指标权重确定。优点:①简便快捷,运行成本低;②可以获取很多不同但有价值的预测;③长、短期预测皆可,在历史资料不足或不可预测因素较多时尤为适用。缺点:①易受人的知识、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的影响;②缺乏对事物发展作数量上的精确描述。

3.4层次分析法

用途:主要用于绩效指标权重确定和指标值评价。优点:①原理简单、层次分明、结果可靠,不仅可用于同一单位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亦可用于不同单位同一时期的横向比较;②适用于难以完全定量化的复杂问题;③对原始数据不做任何变量变换,保留原始信息量,使评价结果具有真实性;④指标对比等级划分比较细,充分显示权重作用;⑤可以通过一致性检验判断思维的客观性。缺点:①构建阶梯层次结构的过程较复杂,计算繁琐;②在权重的确定上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故该方法常需要与德尔菲法结合使用。

3.5360度绩效评价法

用途:主要用于绩效指标体系构建。优点:①方法简单,易操作;②相对公平、公正;③员工参与考核,可以提高员工的自我发展意识;④强调团队和内外部顾客的互动,重视客户对员工的评价。缺点:①考核培训难度大,时间耗费多,考核成本高;②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多;③评价方法简单,可信度低,权威性差。

3.6秩和比法

用途:主要用于绩效指标值评价。优点:①理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②在数据资料不呈正态分布或者不知道是否呈正态分布时都可以使用,对数据资料的类型要求低;③该方法能区分微小差异,分辨能力强,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能起到良好的校正作用。缺点:①指标值采用秩代换会损失一些原始信息;②对于非正态分布资料,如果继续使用一般编秩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偏差,不能进一步回答具体差别情况,需要采用非整秩次RSR法,编秩较为复杂。

3.7TOPSIS法

用途:主要用于绩效指标值评价。优点:①对数据分布及样本含量、指标的多少无严格限制,计算不复杂;②排序结果充分利用原始数据信息,能定量反映不同评价单元的优劣程度;③能消除不同量纲带来的影响,可同时引入不同量纲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诸多综合评价方法中对原始数据信息利用最充分,其结果能够精确地反映出评价对象间的差距。缺点:①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只能反映各评价对象内部的相对接近度,并不能反映与理想的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②灵敏度不高。

3.8主成分分析法

用途:主要用于绩效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指标值评价优点:①可消除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②可减少指标选择的工作量;③可舍弃一部分主成分,不损失原指标信息;④各主成分的权数为其贡献率,排除了人为因素;⑤可以对各参评系统的综合情况进行排序。缺点:①主成分的解释带有模糊性;②当主成分的因子负荷的符号有正负时,综合评价函数意义就不明确。3.9数据包络分析用途:主要用于绩效指标权重确定和指标值评价。优点:①不需要预先设置权重;②不受投入变量与产出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限制;③对指标的性质没有要求;④能够解决多输入、多输出的问题;⑤评价结果能够分辨出冗余及产出不足,对策略调整提供理论指导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缺点:评价结果有多个有效单元,不能对评价单元进行完全排序。

4讨论

4.1加强管理工具学习和运用

2012年卫生部启动了第二轮医院评审,评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管理工具的使用。护理绩效评价方法是护理绩效管理工具,管理工具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解决复杂管理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护理绩效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搞好护理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护理绩效评价工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一是医院管理人员大都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管理工具不很了解,不会使用;二是不会使用统计软件,对于复杂数据或大数据束手无策。因此,开展好护理绩效评价工作,就必须系统学习绩效评价方法以及Excel、SAS、SPSS等统计分析标准软件。

4.2借鉴企业人员绩效评价方法

在1999~2013年文献中专门用于护理绩效评价的方法只有十几种,主要集中在平衡计分卡、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TOPSIS法、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绩效评价法和因子分析法,而熵权法、因子分析法、秩和比法、灰色关联度、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双要素二维四象限法、变异系数法、神经网络评价方法等评价方法在企业绩效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护理绩效评价中却很少使用。另外,从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护理绩效评价使用的方法大都是方法简单、单独使用。绩效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应用当中要取其优点避其缺点,要借鉴学习其他行业绩效评价方法,根据医院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最佳评价方法,多法并用,这样才能使绩效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4.3护理绩效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4.3.1构建科学的护理绩效指标体系

不能照搬其他医院的指标设置,要充分考虑医院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指标构建的程序要合理,运用的构建方法要得当,不能领导说了算。③一级指标设置要体现全面性,在评价方法中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等管理工具的管理思想;二级、三级等细化指标要体现重要性,可以使用关键绩效评价法等评价方法实现这一目的。多纳入定量考核指标,尽量减少定性指标。

4.3.2确定合理的指标权重系数

护理绩效指标权重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考核结果,是护理工作的指挥棒,因此确定指标权重系数要慎重,减少主观因素影响,既要考虑各指标的主观程度,又要考虑各项指标原始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总体评价的影响,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可以逐层比较多种关联因素,实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使思维层次化、经验数量化,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各指标的重要程度。

4.3.3对指标值的评价方法

对绩效指标数值的统计分析和排序是绩效评价的关键,只有绩效指标评出优劣,绩效管理才有意义,所以对绩效指标值的统计处理非常重要,为减少误差,使指标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可联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如TOPSIS法和秩和比法联合使用对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排序更加准确。

4.3.4绩效评价结果的使用

优秀护理论文范文8

海宁市人民医院是一所县级龙头医院,承担着本县90余万人口的医疗救治任务,为了将医院建设发展成当地最具竞争实力的高水平综合医院、为区域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下称“总院”)对海宁市人民医院(下称“分院”)进行托管经营管理,合作期限暂定5年。分院实行“合作管理委员会”(由长海医院和海宁市人民以及海宁市政府组成)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总院向分院输入管理和技术团队,按照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不变、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公益性质不变、现有职工隶属关系不变的“四个不变”原则全面托管。托管后总院任命分院院长,同时委派管理团队及专家团队,无缝隙地参与到分院的管理、经营、医疗、护理、科教、人才培养等各个层面,管理团队固定在分院工作5年,每周连续工作5d,技术专家团队每年选派8~10名固定在分院工作1年,每周连续工作3d。总院管理团队中有1名院长助理兼护理部主任,签约前期到分院进行调研,进驻后全面负责分院护理工作。

2托管后护理管理改革实践

2.1构建护理管理三级组织框架

在原有的二级管理基础上增设了内外科片及特殊科片科护士长,选拔培养优秀护理骨干出任新增科室护士长。明确各级护士长角色职责及工作要求,实施能级管理及考核,强调团队管理效率,着力培养提升管理层管理能力及专业素质。

2.2建立完善护士管理制度

制定并实行《护士岗位管理办法》、《护士岗位绩效奖励分配体系》等调动护士积极性的管理制度,建立院科两级人力资源调配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2.3改革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健全护理部、内外科片、科室三级质控网络。护理质量评价项目实施组长负责制,采用等级医院评价标准及管理工具来评价质量,终末质量采用季度评价,环节质量实行月专项评价。完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的方式,将出院患者满意度作为护理满意度的评价依据,每月随机抽取各病房20%的出院患者,通过邮寄信件形式发放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回收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排序及反馈。

2.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4.1护理管理队伍培训

每年举办护理管理培训班,邀请总院护理管理专家来院进行专题讲座,传授新理念、新知识及管理技能。根据医院发展目标及护理队伍现状,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分批次赴总院进行护理管理、优质护理、专科护理及临床带教等方面的进修培训,采用“慎思、笃行”的方法,要求返院后将进修成效进行多媒体报告交流。

2.4.2规范护士分层次培训

完善院、科二级规范化培训计划及全院各层次护士标准化操作考核制度。改革技能训练方式,视频演示的一级培训为主、教员操作示范指导的二级培训为辅,强调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考核方法采用科室考核及护理部抽考相结合的形式(抽考率50%~100%),不合格者予以补考;建立规范化培训考核档案,作为护士晋升、晋级的条件之一。2013年度全院护士护理制度及各层次护士规范化理论考核共2658人次,同比增长144.5%,标准化操作考核1897人次,同比增长807.7%。

2.4.3专业护士培训

首次成立了院级静脉输液及伤口管理护理学术委员会;建立新护士静脉输液、PICC维护、护师急救技能、主管护师重症监护技能4个院级培训基地,作为新护士试用期、护师、主管护师晋升前必须完成的训练科目及职称聘任的准入条件。选送护理骨干参加省内、国内血液净化、重症监护、急诊急救、伤口造口等专科护士培训及参加总院PICC门诊、急诊、重症监护、手术室、内镜室、导管介入、内外科等专科进修。护理管理专家将个人负责的部级继教项目、国家、省级学术年会放在分院举办;选送护理骨干参加上海各类对口专业国际交流大会学习。

2.5创新优质护理模式

结合县级医院收治对象的特点(疑难危重患者数量相对比大医院少,临床床护配比数相对少),提出县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病房全覆盖方案;动员医院支持系统全方位服务于临床;临床护士分层次使用,每位护士分管10~12例患者,针对县级医院老年患者多、病情稳定但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多的特点设置Ⅱ级护理,每个病房配置经培训考核合格的非护理专业的护理员一名,协助护士完成生活护理,让护士有更多时间进行专科指导、并发症预防、康复锻炼,开展创新、超值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全院有效开展。3托管取得的成效结果显示,托管后的医疗服务量、护理管理及服务能力较托管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3讨论

3.1军队医院紧密型托管县级医院模式的意义及优势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托管是我国医院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尝试,是基于医院优势互补、互相共赢假设前提下实施的一项改革策略。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是一所在全国享有盛名的三级甲等军队医院,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医疗技术、科学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托管后管理团队根据“融合式发展,继承性创新”的托管思路,把有效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优质的服务品牌等引入分院,使分院的整体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据海宁市卫生局统计显示,2013年全市群众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4.5%,位居地区5个县(市)的第一,区域内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在此基础上,2014年海宁分院又与3所乡镇卫生院以分院形式建立城乡一体的医联体模式,进一步探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医改难题,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医院的延伸。

3.2托管模式有利于引入科学管理、创新管理的理念与方法

托管是建立新机制、新体系,进行管理模式改革,打开新局面的过程。总院派驻的护理管理专家融入我院后,针对调研现状进行管理革新。首先抓能级管理,护理部主任根据医院总目标重点进行计划决策、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完善护理制度;科护士长的工作重点是现场管理、督查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护士长的工作重点是做好病区管理,如质量控制、安全防范、患者满意度及各层次护士培训与管理。同时通过多形式的学习、培训及岗位锻炼,更新了护理管理理念及方法,拓展了创新思路,使护理管理者由过去的经验管理转变为创新管理,护士长由劳模型转变为专业团队的护理管理者。近2年来,海宁市人民医院接待了外省市20余所医院的300余名护理人员来院参观交流,接受本市各级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及护理骨干来院进修学习80余人次。创新的管理方法及成效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其次,在托管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管理工具及图表进行质量数据排序分析及讲评,激发护理单元的团队荣誉感及竞争意识,规范了护理行为,提升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及三级质控人员的督查水平,全院护理质量及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从2012年的98.5%提升至2014年的99.8%,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从2012年的91.3%提升至2014年的93.3%。2013年第三方社会满意度从2012年的86.6%提高至2013年的91.8%,列全市医疗机构第一;2013年度全省37所三级乙等医院护理质控检查排名第5。再次,托管后我院采用总院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及信息化软件,开展护士岗位管理,制定护士岗位说明书,岗位能级实行360°考核制,建立了与护士岗位能级、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护士绩效奖金分配体系,实现了按照护理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和患者满意度为主要依据来发放护士绩效奖金,并向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及晚夜班多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充分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护理人力资源的作用,稳定了护理队伍。

3.3托管有利于加快护理人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