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研范例

医院科研

医院科研范文1

1.1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科研管理的内容决定了科研管理人员不但要掌握管理学、信息学等知识,还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才能明确科研项目的创新点和可行性。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不但是个科研管理者、临床工作者,同时还是个较好的科研工作者。不但要从管理层面指导临床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具备数据分析、判断、信息捕捉、传达的管理能力,还要能够用专业人员的眼光对于课题的创新型和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和合理化建议,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项目之间的科研信息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了解科研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和可能存在潜在的合作和转化。

1.2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为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

科研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进行科研项目的管理,为医务人员做好服务,体谅同时作为临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压力,给予更多的激励,尽量提供更好的实验平台,为其争取更多的机会,想方设法增加申报渠道。同时在整个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在申报项目之前要帮助科研人员仔细分析解读申报指南和要求;在申报过程中要认真审核项目申报书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申报成功后要督促项目负责人如期完成合同要求并积极帮助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在项目完成后还要积极协助科研人员申报成果。工作细致、工作量大、加班加点是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常态,而且没有显著的目标作为评价工作好坏的标准,只能从科研人员的成功中分享他们的喜悦,由此可见,科研管理人员需要有甘为人梯勇于奉献的精神。

2重视科研项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在科研管理中容易出现“重申报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科研项目作为科研工作的主线,有其完整的生命周期,需要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1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与辅导

强化科研申报服务制定“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申报时间一览表”,便于科研骨干提前启动申报工作,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关培训和专家辅导、经验交流、政策解读等,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高水平高层次的申报项目,可请院内外专家进行“一对一”辅导。在项目推荐前,组织院内学术委员会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进一步修订申报书,必要时,对拟推荐项目邀请院外知名专家审阅,进一步提升申报项目的深度与广度,提高中标率。科研管理部门则着重在申报书的书写规范、附件材料的齐备等形式审查上下功夫,确保申报项目更加缜密完善。

2.2定期进行项目的检查与监督

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除了对科研项目进行立项、成果管理以外,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切实抓好在研项目年度进展和结题的督促工作。严格依据项目任务书,定期检查项目的进展情况,递交项目中期进展报告,同时检查科研项目的原始实验记录,包括实验场所、实验数据、统计资料、实验照片、待发表和已发表的论文等。及时掌握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对结题项目进行验收评估,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纠正偏差,改进质量。对于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难或问题,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尽可能地予以解决,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2.3建立科研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动态高效的管理模式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科研工作的高速发展,这时需要建立一个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将过程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实现信息的收集、储存、管理、分析和展示。课题负责人、财务部门、科研部门3方联网,将课题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产出管理、人才管理和技术平台管理等放在同一个信息界面下操作,使分散的不同信息之间建立紧密的动态联系,使科研信息沟通更加简洁和及时。项目负责人对自己项目的研究时间、经费到账情况、进展情况、任务分工、经费使用等关键信息了然于心。财务部门及时了解课题经费的到账、预算和支出情况,消除经费使用审核中的盲点,简化后续经费使用的审批流程,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实现对科研经费使用全程的跟踪与监管。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进行实时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有利于及时跟踪和把握科研项目进展,及时发现项目研究中的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和补救,同时科研管理者能准确掌握科研成果情况,从而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

促进学科间的沟通交流医疗、科研、教学工作量大,导致临床科研人员间很少有时间或机会能坐在一起沟通或交流,而科研人员间的沟通交流可以促进科研合作,激发科研创作的灵感,因此,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成为当务之急。在不影响医疗工作秩序的前提下,科研管理部门可以发挥其号召力,以座谈交流会等活动平台,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科研人员组织在一起,畅谈各学科的发展现状、工作心得、经验总结等,推动科研环境的建设,促进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邀请院士、长江学者、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部级重大项目负责人等国内外高层次专家来院讲学,利用专家学者来院访问交流的机会为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在读研究生等举办学术讲座或座谈,开展博士沙龙,设立医师论坛,鼓励中青年专家走上讲台,以切身经历和工作体会为基础,介绍医、教、研等方面的经验。总之,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自由的学术环境,进一步激发医务人员的科研与竞争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并且以实际行动和喜人业绩体现自身的价值。

4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4.1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科研计划管理办法》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细化科研立项、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鉴定以及科研奖励等各方面工作,调动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医院的医学科研水平。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如对于、授权专利、获得奖项、成果转化等给予相应的奖金或科研基金,鼓励科研工作者多拿课题、多出成果,这样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于在项目计划期限内不能完成研究任务的,应与项目负责人的职称评定、晋升、年终考评、研究经费和课题申报等方面挂钩,给予一定的限制。

4.2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医院科研范文2

一、关于大数据

1.对大数据概念的认知

在科学发展的驱动下,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应用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型各类的数据正形成信息,越来越多地被集结、被积累,并与我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推动着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机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他们认为,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它能真实反应信息社会巨量信息的爆发式增长,并且难以按传统方式进行整理归档利用的情况。而“大数据”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层面,它为我们看待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也就是说更多的决策行为将基于数据分析,而不再是凭借经验和直觉做出。

2.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与海量数据和大规模数据的概念一脉相承,但在关于数据体量、复杂性和产生速度方面还是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数据形态,也超过了现有技术手段的处理能力,并带来了许多创新的“可能性”,学者们认为它主要还具有5V特性:数据量Volume(数据量)、Velocity(时效性)、Variety(多样性)、Value(价值高)、veracity(可疑性)。Volume表示海量数据的产生、处理和保存。Velocity即处理的时效,比如需要做某种预测,如果处理的时效时间过长,就会失去预测的意义。Variety指的是数据的形态多样,包括文字、影音、网页、串流等结构性、非结构性的数据。Value指价值高,对于国家和社会都有极大价值。对于Veracity是指当数据的来源变得更多元的情况下,数据本身的可靠度、质量是否足够,因为如果数据本身就有问题,分析结果也不可能对。这些特性和要求引导人们从追求“为什么”过渡到去研究和回答“是什么”,认识世界的方法也从引导人们用精确的小数据去探求“因果”过渡到通过大数据去建立“相关性”去探求“关联”。这也是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最大的区别,也正是大数据时代下医院科研管理的挑战与机遇所在。

3.大数据对医院科研管理的影响

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数据对医院实现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性时,建设相应的研究型医院、完成医院的重大转型也变得迫在眉睫,抓住契机、变革观念、建立创新型体制机制,同时扩大视野、开放办院、实现医院的转型目标,是大数据对医院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的新挑战,同时也为医院的科研管理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空间。陕西省肿瘤医院通过对医院数据环境进行再造、整合建立医院信息数据中心、搭建数字化科研孵化平台、影像技术共享平台等方式,探索数据的分析挖掘和新的措施的发现,推进医院科研管理的规范化和结构化,让其更趋于系统性、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大数据下科研管理的创新实践

陕西省肿瘤医院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引入,将促使科研管理的跳跃式发展。当然,当前的科研管理还处于从行政管理模式向专业管理模式转型的过程中,要让大数据助推科研管理变革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索和实践。陕西省肿瘤医院已经在该方面做了有益且大胆的尝试。

1.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的数据库

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研究将更多地依靠各种长期积累且相互共享的数据库,因此,陕西省肿瘤医院主动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研究、制订统一数据标准和格式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利于大数据研究的科研管理数据库,如整理、建设历年来地方科研管理的数据库,从市级规划课题的研究项目入手,逐步建立一个扩展到省级、国家的科研数据库,将历年来研究的项目、内容、关键词、研究成果和研究团队、课题主持人等信息进行搜集、储存、整理、分析,实现管理的数据化、标准化,进而加强与国家、省级、其他地区科研管理数据库的共享和交流,推动大数据时代科研管理的基础变革。同时医院为医教职工建立了个人科研档案,本档案包括个人科研立项、结题、中文论文、SCI、专利、专著、科技奖等相关信息,方便个人随时获取自身科研信息,让个人对自己的努力方向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方便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每位科研人员的科研、学术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医院整体科研工作的宏观管理奠定基础,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放到为科室和个人量身定做个体科研服务上,这也是陕西肿瘤医院促进科研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致力打造科研管理“一条龙”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2.构建适应科学研究需要的大数据交流与分析平台

大数据发现规律、预测未来的本质对于科研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一个有利临床、影像的大数据共享、交流、挖掘、建模和分析的研究与运用平台。陕西省肿瘤医院通过平台的建设助推科研管理的变革,如整合医院信息资源,建立信息数据资源中心,该中心具有涵盖健康人群、患者个体,以及医疗机构内部对疾病预防诊治一体化管理的分析、整合、规范、指导的信息数据链交互平台。致力于满足癌症患者医疗需求以及未来移动医疗的实现提供可靠、高效、并能够不断优化服务的保障系统,为真正实现“健康评估科学化,医护诊疗规范化,患者就诊个体化,医生病人可视化,群防群治一体化,临床研究前瞻化”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该举措充分体现临床医学信息化、科学化,也为医院科学研究的需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该数据中心的基础上,该院还与某人工智能研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成人工智能乳腺钼靶影像诊断科研团队,致力于研究钼靶X线检查所示临床触诊阴性乳腺微小病变的早期识别及早期诊断,共同打造“乳腺健康检测云”平台,该平台通过AI(人工智能)提供的乳腺影像智能分析,即大批量处理图像分析,可以协助医生提高乳腺微小病变的检出效率,大幅提高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精准度,最大限度的降低临床上漏诊和误诊发生的风险。而通过单病种的大数据研究与运用平台寻找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科研发展趋势,也变的更有效率,资源也更丰富,对于科研管理而言,利用这种更专业化的数据库,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对提升医院科研服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皆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一个快速发展、不断变革的行业,势必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这素质不仅包括了知识技能的快速掌握和应用,也包括了要把创新意识融入到本质工作。为此,陕西省肿瘤医院通过定期召开医技科室信息数据共享及互联互通培训暨征求意见会、临床科室的信息数据共享及互联互通培训暨征求意见会、派遣科研管理人员进修学习等,促进我院基于肿瘤大数据下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同时培养科研管理人员创新意识。

4.开展科研管理中大数据应用的探索和实践

医院科研范文3

1.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内涵

科研是高附加值和高推动力的体现,在医疗领域尤为明显。高科技设备、新药及材料从价格到作用都体现了科研的价值。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旨在综合、集中并充分利用科研资源、技术设备、经费,通过优化组合,达到高效利用目的。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科技资源,推进医院人员素质和技术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利用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方法最大化的使用科研资源,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为科技生产力保驾护航。

2.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方针

医院科研管理应该遵循“以医疗为主线,用科研助推实践,用实践优化科研,用管理和人才推进科研”的方针。将医疗实践作为科研的源头,通过归纳总结提出理论,开发科研命题,既解决实践问题,又充分利用科研资源。科研成果反过来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科学的管理过程及方式将极大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

二、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1.医院科研管理人才及经费短缺

多数医院依然走着“靠技术熟练、靠个人技能提高医疗水平”的单一模式路线,不能有效利用科研资源,传统的“英雄式”人才模式,逐渐成为医疗发展的瓶颈。科研管理人才受环境影响,从基层管理人员到高端人才都显现供不应求状态。医院往往愿意把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端设备采购等见效快的地方,对于科研管理这种需要夯实基础、逐步推进但较长时间才能显著见效的项目不够亲睐,人才和经费的短缺是医院科研管理的长期短板。

2.医院科研实力不足

受人力及资金困扰,医院进行科研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很多医院有条件,但科研效果却不敢恭维,究其原因是注重数量忽略质量。对于医疗水平提高的贡献有限,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繁琐,基本没有高质量项目,科研项目各行其是,没有串联性、连续性的科研,实验室和物质资源严重浪费。

3.医院科研管理过程不规范

医院科研管理缺乏监管,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使得科研过程盲目散乱,如选题、论证、申请、评定、激励等方面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引导,使得科研收效甚微,人员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很多项目低水平、重复、方向错误,医院内部科室很少交流,缺乏协作。

三、推进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案

1.改善科研思维及理念

医院要树立“科技兴医”观念,把科研工作提上重要日程。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强化医务人员的科研意识;通过开展科研项目,使医务人员参与到科研过程中;通过鼓励和奖励科研活动,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建立院际科室间科研项目合作,使得科研协作深入人心;通过建立规范的科研队伍,用引导和传帮带方式,提高整体科研水平。

2.加强人才、经费管理

医院科研人员管理应注重尖端人才、骨干人才和科研团队三个方面的建设:引进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发展高新技术的领军人才,领导高精尖科研项目实施;引进和培养学科骨干人才,建立以科室为框架的科研骨干网络;建立涵盖整个医院各科室人才的科研团队,通过公开选拔、严格考核机制,集合优秀人才攻关科研课题。人才的管理要以福利和制度调动积极性,用严格评选考核保证高水平,合理调用保证高效性。科研经费要有专门的投入和管理,保证投入的稳定性和科学性,使得科研项目和活动不因经费而停滞,经费既要包括项目也要包括人才、设备等投入,投入要分优先级,急所急、助所需。

3.推动医院科研创新及进步

从制度和资金上鼓励科研创新和进步,科研活动应坚持“突出优势,发展重点,拓展普通”的原则。打造部级省级优秀的特色学科,作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重点学科要重点发展,开展科研活动,攻克难关,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学科建设,逐步向优势推进;对于普通学科,要不断拓展,开发基础科研,通过与院校交流、培训等方式提高医疗质量。

4.规范医院科研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对人员和科研信息进行管理。人员管理包括职位、科研成果、经费情况、奖惩情况等,通过信息化系统记录科研动态,向信息化管理迈进;科研信息管理包括立项、审批、进程、成果、转化等,加强对各环节管理和规划,建立制度和资金绿色通道为科研服务,加大奖励、考核等确保科研进度质量。二是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科研信息及时公布整理,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达到资源共享目的。三是加强协作,加强与院校、同行、科室之间的科研交流,相互协作、攻坚克难,使科研管理迈入更高阶段。

四、结语

医院科研范文4

在现有国情下,作为非营利性机构的高校附属医院,自负盈亏仍是其主要运营方式,为了维持医院的运转,学科经济效益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医院政策的走向,而科研作为研究性项目,短期内甚至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产生实在的经济效益,从而在院内难以获得较高比重的政策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研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医院要在市场经济中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优势特色的学科和优秀的人才队伍,更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综合院力,才能树立更强大的品牌优势,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作为医院的领导层,需高瞻远瞩,加强医院科研政策倾斜,提高科研工作所占比例,因势利导,从政策上引导院内人员对科研重要性的再认识,为医院科研的走向树立风向标。

2提升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

作为科研管理执行的主体,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与进步有直接的关系。管理本身即为一门科学,科研管理即为科学中的科学,作为科研管理人员,需具备一定的科研管理知识和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才能为科研人员收集相关信息、提供合理化建议及更加专业的科研管理服务。管理本身又是一种服务,科研管理人员需调整自身角色定位,树立为临床一线服务的理念,由被动管理转化为合理的主动管理。另外,由于科研政策性较强,科研管理人员需有敏捷的信息与分析能力,了解国家政策走向、最新前沿动态,通过分析、整合,结合本院科研工作现状及实力,将最新、最有价值的医学科研信息传达给一线科研人员。而作为高校附属医院的特殊类别,组织协调能力尤为突出,不仅需协调院内各学科之间多方位的相互关联,更需加强与高校科研部门的的紧密联系,保证信息畅通。总之,医院必须加强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把他们培养成既懂医学科研又懂管理,既会管物,又会管人、管财,既掌握传统的管理方法,又会使用现代化管理工具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3构建多元化激励机制

作为医院科研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激励机制的有效开展和运行,有利于激发一线医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实现医院的科研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而目前激励机制存在的设定标准过于单一,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未合理分配等问题,使得多元化激励机制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要,单一的激励形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科研人员,应根据激励对象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形式。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应根据科研人员的不同年龄、职称、经验、个性等因素来判断他们的不同目标需要,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的激励方式,同时制定合理的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实行正、负两种激励方式。每一种激励形式的制定,必须遵循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指标体系,并保持机制的连续性、阶段性和实效性,才能有效的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4整合资源、建设信息化平台

医院的科研工作不同于单纯的大学或专业科研机构,其一,作为医疗工作和科研工作的主体,医务人员需要处理好繁重的临床工作和精细的科学研究之间的矛盾;其二,如何在医院有限的科研设备、科研空间及科研辅助人员的条件下完成高质量的科研工作又是一大难点。优化科研管理流程,为医务人员的科研工作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以增加科研产出,成为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管理科研数据、简化科研工作流程、降低科研管理成本、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近几年各大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不断深入也印证了这一点。而作为高校附属医院这一优势,可与高校整合资源,既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决了科研条件受限这一难题,又节约了大量资源,同时通过沟通的加强,也对科研项目的高质量化提供了又一层保障。

5落实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条件,是科研工作得以进行的物质基础之一。随着医院承担科研项目的增多,科研经费亦不断增加,其来源渠道也日趋多样化(纵向拨款:部级、省部级、厅局级,横向拨款:高校、社会团体、单位自筹或配套),对于经费的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而现行医院科研管理办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的脱节、经费到位时间的延误、课题负责人对于课题经费的支出权限受限或支出过于松懈、收支核算过于笼统等,不仅有碍于科研工作的实施进展,也影响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为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协调好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负责人之间的关系,加强配合,建立健全合理的经费管理机制,增强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经费支配的自主权的同时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和跟踪反馈,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6重视科研档案管理

医院科研档案是医院在医学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是医院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开展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医院科研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医疗、科研整体水平,完善科研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管好用好医学科研档案,为医学科研创新提供有效服务,有利于促进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从现实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对科研档案的归档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科研管理人员知识面狭窄、缺乏相关的理论和管理知识,另一方面是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尤其在科研管理人员调动时未合理衔接,造成科研档案的完整性及连续性中断。医院应高度重视科研档案的管理,针对科研档案形成周期长、形成时间的不确定性、学科交叉综合、记录载体多元化、一定时间内的保密性等特点,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并运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

7加强科研项目全程监管

医院科研项目全程监管是一项集管理理论、管理方法与具体操作系统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它强调对整个科研工作按照不同的阶段进行分期,找准各期管理的重点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管理,对提高科研管理质量、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中存在重申报、鉴定、报奖、成果登记,轻过程管理、转化、应用的现象,而过程管理的忽视,使得许多课题出现延期结题、草草结题、甚则不了了之,或弄虚作假、抄袭他人成果,违背了科研创新的基本原则。针对科研项目不同阶段的特点,抓前期管理,做好课题的立项论证,抓中期管理,确保课题的实施和质量,抓后期管理,强调课题

8总结

医院科研范文5

关键词:医院;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管理

医院的科研经费指的是医院的科研人员获得来自政府或者企事业单位等各种各样的组织提供,用于解决特定医学科研项目的经费,一个地区的医疗科研经费所占的比重,能够反映出该地区对于医疗科研的重视程度。近些年来,在医院科研经费不断投入的背景之下,科研经费的核算和管理工作成为了医院财务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特别是在新的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之后,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加强,同时也明确了医院科研收支的会计处理手段。

一、我国医院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申请,轻使用

当前我国的医院存在着重视科研课题的申请和立项工作,但是在课题立项之后,对于经费的使用管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每一年课题使用经费的情况在当年度的经费下达经费的比例当中比较小,这种情况的存在,一方面会造成经费的使用效率非常低下,另外一方面对于课题的顺利开展也会带来制约。

(二)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不合理

在科研项目开展的过程当中,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的现象较为突出,例如在一些试剂的购买当中,只有发票,并没有详细的清单,一些涉及到大金额的检测费用,也没有提供科研协作方面的合作书。有的项目主持人甚至把一些小额的餐饮或者汽油费等纳入报销的体系当中,而部分人员把外出旅游的费用,也变相转化为学习培训的费用。在专家咨询费和劳务费的发放过程当中,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发放,对于一些超过一千元的没有转账和劳务费咨询费表格的信息填写出现了极度不完整的现象。

(三)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较为陈旧

过去医院对于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管理是一种比较僵化的模式,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调动科研人员在工作方面的积极性。新的制度和政策出台之后,医院也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进行了更新,但是整体的更新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缺乏明细的内容和指导,导致管理制度无法在实际操作当中进行落实。例如在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当中,对于劳务费的比例设定,最高不能够超过15%,这种情况对于医院内部多学科横向合作所涉及到的经费部分当中,就会带来一定的制约性。加之医院的科研经费制度,没有明确的鼓励措施,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当中,自身的积极性不断下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缺乏鼓励奖励等配套制度的情况之下,整体的制度问题更加的突出和明显。

二、加强医院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医院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管理,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利用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服务于科研项目的管理,同时也为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提供相对应的服务。针对上述分析所存在的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具体的对策,期待能够在医院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管理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发挥科研经费管理服务科研项目管理的作用

科研经费管理最终是服务于科研项目的同时,也服务于成果的产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科研经费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更好地推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反过来,科研项目要顺利的进行着,需要不断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管理在调节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在横向经费当中,要给予参与课题人员更多的酬劳,同时要充分结合实际的情况,制定出一些有利于学科科研人员开展合作方面的分配制度,使得临床的科研项目能够实现多个学科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成本的控制工作,建立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制度

科研经费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对于单位,水电等医院所支持的部分,大多数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并没有成本方面的控制意识,同时在科研的成果产出当中,也仅仅停留在论文的层面里面,没有能够及时把成果转化为临床当中的效果或者社会效益。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宁愿要积极建立科研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并且把公共支出的部分也纳入到相应的科研成本当中,建立起一个以成果作为党校的重要绩效评估制度,对于课题能够按时完成或者超额完成的科研人员,在所结余的经费当中,可以拿出部分作为绩效方面的奖励,同时剩余的部分可以作为后续的科研发展资金作为绩效评估方法,结果之后的重要奖励支撑。

(三)加强财务验收工作,规范经费的管理

对于经费的管理工作来说,一方面医院要不断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适当下放相应的权力,另外一方面,医院也要注重严格遵守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对于各种违规的现象及时进行纠正。医院要注重把科研项目的结题和财务验收进行充分的结合,对于财务验收不合格的情况,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整顿,并且把课题验收结题纳入到个人在晋升方面的评优管理工作当中,对于一些课题完成效果比较好的科研人员,要适当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对于课题完成效果比较差,经费使用不够合理的人员来说要进行一定的惩处,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科研经费的管理得到规范和有序的推动。

三、结语

通过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推动科研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同时也能够使得我国的科研得到更好地推动。在经费管理手段的实施之下,医院科研项目能够获得全方面的顺利推进,并且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得科研成果得到及时的产出,最终造福于广大的患者。

参考文献:

[1]吴波.浅析医院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4):17-19.

[2]梁艳东.基于财务工作视角探析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方法[J].财经界,2016(33).

医院科研范文6

关键词:“放管服”;科研;管理

0引言

“放管服”一词最早是由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旨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即“放、管、服”三管齐下。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优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的相关文件,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释放创新活力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标志着“放管服”改革开始在科技领域落地生根。天津某医院作为集医、教、研、防、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首批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积极响应国家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要求,近年来陆续更新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对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总体上还存在“放权”不够彻底、“管理”不够科学、“服务”不够到位的现象。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了解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找出制约科研创新的制度障碍,优化科研管理模式,为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释放医院创新活力提供政策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天津某医院的科研人员,包括临床、医技科室的医护人员、临床及研究所的专职科研人员,学历涵盖本科及硕、博士研究生,以上人员均有一定的科研背景。

1.2研究内容

问卷内容由3部分组成,一是天津某医院科研人员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基本情况;二是天津某医院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及需求情况,包括科研水平、申报动机、完成情况、实际需求等方面;三是科研人员对医院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包括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技评价体系、科研奖励政策、信息化建设以及科研管理人员服务水平等内容。

1.3统计方法

医院共有临床、医技、研究所科室50余个,其中,在研科研项目科室43个,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星作为调查软件,将生成的电子问卷以链接的方式发至院内科研群,并要求每科安排一名科研骨干填写,保证调查人员的学科分布,共收回问卷43份,有效问卷43份,问卷有效率为100%。问卷结果采用导入式方法导入到SPSS2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职称晋升是申请科研项目的主要动力

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见表1),48.84%的研究人员将“晋升需要”作为其申报科研项目的首要动机,因为晋升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获得后续发展机会的必要条件,而职称晋升要求中明确规定了科研人员需要取得一定的科研业绩,包括获批科研项目以及发表代表性论著。对于大多数研究人员来说,只是时间问题,并没有太大难度。而科研项目本身就是稀缺资源,加上同行竞争的日益激烈,现已成为制约研究人员职称晋升的最大困扰。尤其是获批科研项目,由于具备一定的竞争性,因此更是激发了其从事科研工作的内在动力。近几年,医院职称晋升的要求中明确规定申报卫技、教学以及研究系列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必须有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院内人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积极性,医院每年的申报数量可达200余项。在晋升政策的鞭策下,许多忙于临床工作的一线医务人员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将临床问题带到实验室进行探究,经过长期积累,最终成长为临床与科研双肩挑的复合型人才。

2.2专家指导是确保项目进展的重要保障

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见表2—3),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72.09%的研究人员需要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并且高达93.02%的研究人员有进行项目调整的需求。这就说明在项目实施阶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会更加客观、全面,立项书中设计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步骤往往会与现实脱节,这时候就需要同领域的资深专家对研究方向予以把关。但是,现行的医院管理制度中,往往“重申报而轻落实”“重监督而轻指导”,即在项目申报期间往往花费大量时间邀请专家对标书撰写质量进行反复把关,而一旦项目中标便会弱化专家的指导作用。即使每年开展一次中期检查,由于项目众多、时间有限,分配给每个项目的汇报时间也只有5分钟,专家也只能就项目开展进度、实验记录规范性、完整性以及文章发表情况予以评价和提示,至于项目内容和方向上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以及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中期检查的效果流于形式,进而影响了成果产出的质量以及项目进一步延续的可能。

2.3管理水平是制约科研发展的关键因素

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见表4—5),34.88%的研究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存在不满,而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报销效率低下和调整手续复杂是造成科研经费使用困难的主要原因,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尤其是使用流程严重滞后,无法适应快节奏的科研发展,也不符合为科研人员松绑的政策导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同时,近半数研究人员对科研奖励制度存在不满(见表6),说明医院的科研奖励制度也存在一定问题。科研奖励制度是一种正向激励,目的是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从而达到促进科研发展的目的[1]。在科研奖励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时,科研管理人员应及时调研并积极探索新的激励措施促进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此外,62.79%的研究人员认为科研项目管理流程运行时需要有信息系统的支持(见表7),众所周知,信息化建设是决定科研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软硬件配套可以省去不必要的资源和成本,把科研人员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提高科研产出[3]。医院目前还没有配套的科研管理系统,科研管理工作仍依赖于低效的线下交流,科研人员不得不奔波于科研管理部门和科室中间,应对包括项目申报、调整、结题、、成果登记、科研报奖等各类事务性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还制约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形式,降低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2.4评价方式是提高成果质量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医学科学领域的学术不端行为屡见报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国内学术氛围浮躁,大力推崇“数字至上”的不良现象。由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课题评审、人才评价、科技奖励等方面过度强调论文数量,导致研究人员在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盲目追求论文数量,忽视了成果质量、学术价值和社会贡献,甚至出现了违背学术道德和科研规范的行为。针对以上情况,从国家层面陆续了涉及科技评价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力求彻底铲除在科研领域的“四唯”“五唯”现象,引起了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度重视。因此,医院应以国家科技评价改革政策为导向,在广泛征求科研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改善评价制度,将学术道德、社会贡献、业务能力和标志性成果纳入评价体系(见表8),使科研成果从“量”的堆积走向“质”的飞跃,形成充满活力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

3讨论

3.1充分利用政策导向,激发科研热情

近年来,医院陆续更新管理制度,以各类政策为导向,增加了部级科研项目及高水平研究论文在晋升条件、导师遴选、主诊评聘中的权重,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稳固了医院的科研水平。但是,对比国内其他肿瘤中心,在科研实力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还应从政策上寻求突破,不仅要利用晋升政策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同时,也要认识到科主任在推进科研主动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从科室用人、科室考核、科研导师几个方面同时发力,充分发挥科主任的领导指挥棒作用。首先,对于新入院的具有博士学位职工,要求其3年内必须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临床新职工在住院医师规培期间,要求申报并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年内未中标人员暂不回原科室,安排到实验室工作1年。基础研究科室研究助理或临床科研岗,入职后3年内未中标将安排转岗。其次,要求临床科研岗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结题后可给予2年缓冲期,2年后仍未中标将进行转岗,并暂停原科室招录临床科研岗。再次,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和中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科室用人指标的依据之一。各科室近3年学科未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将影响下一年度科室进人计划,对特殊学科适当放宽条件(如儿童肿瘤科、重症监护科)。最后,更新科主任聘期考核科研指标测算方法,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减分项,若科室申报指标完成率达不到80%,按完成率差额×10扣除相应分数。

3.2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突出指导作用

积极响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政策指引,通过完善内部管理,精简各类报表、检查和经费使用手续,把科研人员从烦琐的填表、报销事务中解放出来,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提供政策环境。首先,对执行周期不到4年的项目不开展中期检查,课题负责人可根据科研规律灵活掌握研究进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积极倡导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遴选院内外资深专家组成科研导师库,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为课题负责人提供问题指导,变硬性检查为弹性服务,切实推动科研项目顺利开展。此外,简化预算执行程序和经费报销流程,将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等4个科目按一类管理;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其他支出等4个科目按一类管理,同一类预算额度内可授权课题负责人自行调剂使用,最大限度地为科研人员简化经费调整手续。此外,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科研经费报销流程,积极推行线上审批和无纸化办公政策,为科研人员沉心静气、潜心研究提供制度保障。

3.3提升科研管理效率,助力科研发展

首先,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为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通过专题培训、同行交流等方式,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拓宽政策视野,使科研管理人员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的翻译官,及时落地改革举措,传递申报信息。其次,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为科研工作提供基础保障。根据科研管理需要,构建功能全面、灵活可变、部门联通的科研管理系统,并与财务系统做对接,整合科研项目申报、过程、验收、成果、平台、人才、经费等各环节一体化管理,达到科研人员一键登录即可完成所有业务事项,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全过程申报事项的效果,切实提升科研管理效率[4]。最后,将课题、成果、经费使用等环节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制作成SOP,并在网上公开,方便科研人员进行查阅并做好计划。

3.4完善科研评价模式,维护科研生态

首先,重视科研成果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破除简单累加论文数量的评价模式,积极推行代表作制度,鼓励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其次,重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要求课题负责人在项目验收时上交实验记录备查,同时,充分发挥科主任的监督管理工作,对的数据真实性进行把关,并采取联合惩戒措施,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最后,合理利用正向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对取得里程碑式重要研究进展的科研项目,给予滚动支持。同时,充分发挥绩效奖励作用,在重要节点进行绩效评估,对评估成绩优秀的项目给予一次性绩效奖励,以此激发课题组成果的创新活力和科研动力[5]。

参考文献

[1]喻竺.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政策的改革与分析[J].科学咨询,2019(20):30-31.

[2]林玲,袁粒星,马驰,等.研究型医院“3+1”多维科研服务平台[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0(2):136-137,161.

[3]李俊龙,方燕飞,孙怡,等.基于风险防控的医院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化建设探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20(2):116-119.

[4]吕焕方.医院科研管理优化策略的思考[J].新商务周刊,2020(5):46.

医院科研范文7

关键词: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医院科研档案

新医改提出,公立医院要尽快完成“公益属性”的运营转型,始终将患者的健康需求放在首位。医院档案管理需响应新医改号召,摒弃以往各自为政、学术交流“信息孤岛”的问题,转而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外多开展院际间的业务交流,对内多进行部门间的合作。本文认为,应坚持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发展理念,重新解构医院科研档案的管理机制,转封闭的学术“圈”为开放的学术“平台”,共同营造开放式的科研交流环境,构建促成科研成果的交流共享机制。

1重要性

1.1改善档案管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大力推动医院科研档案信息共享机制,有助于缓解国内当前档案管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使科研档案不再是一纸文字,而是能够发挥其本身的学术指导价值,体现档案管理的意义所在。

1.2促进学术交流。通过科研档案的共享管理,使院际、部门间能够真正形成良好的业务交流模式;互相分享院际、部门的科研成果,发挥“1+1>2”的情报共享价值,拉近院际、部门间的友好关系,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1.3保障临床资源的合理使用。目前,国内学术平台常可见同领域的课题研究,课题重复问题不仅是对现有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从本质上反映出院际间、部门间缺乏主动的学术交流,科研立项往往随意性大,导致部分科研项目的指导价值与其资源支出不成正比。而开展科研档案信息共享式的管理与学术沟通机制,可极大程度上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通过互相交流,明确周围科研人员下一步的科研方向,可有效规避重复、无意义的科研项目立项。

1.4缓解国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部门间的科研档案信息共享机制运作下,能够更好地调用多部门的学术力量,为患者提供更佳的疾病会诊支持,提升医疗质量;院际间的科研档案信息共享机制运作下,权威医院的学术指导可帮助下级医院甚至同级医院的医疗水平进步,使技术得以更好地推广,提升患者就医选择权,进而帮助技术研发原单位更好地分流患者。一来有助于缓解技术研发原单位紧张的就医环境,二来患者不必为“一号难求”的专家号劳心费神,有效缓解国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举多得。

1.5改善国内学术环境。医院科研档案信息共享机制下,科研信息的用途得到扩大,科研立项至结题的整个过程也变得更加透明化。共享信息等同于接受多方的监管,这就为学术造假封堵了出入口。且科研成果共享,有利于新技术的流行,能够更好地接受临床的检验,技术的利弊将暴露得更加彻底。同时,科研档案信息共享的本质在于互相交流学术意见,进而不断凝练学术观点,用于新技术的开发上,使得技术的落地更加完善与科学;用于患者的治疗领域,患者最终所取得疗效将更加理想。

2现状中暴露出的不足

2.1认识欠佳。认识不佳是阻碍医院科研档案信息共享机制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基于层级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1)分管领导人认识欠佳:一是忽视科研档案的信息共享准入原则,科研信息调阅门槛降低,信息安全性难获有效保障;二是过分强调科研档案的私有性,对外界的共享需求持保守态度,将会导致医院的科研管理固步自封,无法与同行业接轨。在档案管理领域,还会出现限制财政支出、忽视人才培养与信息化建设等问题。(2)档案管理者认识欠佳:科研档案是记录医院科研人员从科研立项到课题结题过程的重要历史记录。医院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若兰台纵横未能摆正工作认识,将会出现科研档案借阅随意、档案管理不按规范进行等问题,最终导致宝贵的科研档案缺项少项甚至遗失,医院科研成果受损。(3)档案参与者认识欠佳:此类人群认识欠佳,主要原因一是受自身因素影响,始终认为参与的科研档案为自身智慧结晶,其有权决定科研成果的私密性,认为将科研信息分享出去,自身就将失去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个人职业发展。二是受外在环境影响,领导层强调要为医院保留科研项目的独有性,加之周边科研人员亦对自身参与的科研项目持保密态度,即使共享资源,也不会向外界展示核心资料,使得科研档案信息共享将成为一纸空谈。

2.2规范性欠佳。医院科研档案信息共享受规范性影响,工作开展的实际成效难令人满意,主要表现为:(1)未能形成严格的归档制度,科研人员在选择存档材料时选择权较大;一些单位并不强制要求科研人员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所有一手数据资料进行提交,而部分科研人员为保持学术的私有性,并未选择主动将上述资料归档,这就为后续情报共享借阅人员的相关研究工作带去一定困扰;且未能建立严格的归档制度,也导致学术造假风气屡禁不止。(2)档案管理者自身业务水平不够,管理欠规范,针对归档材料并未严格检查,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上述归档问题的发生与长期存在。

2.3信息化建设。科研档案为医院的核心资料,属于承载医院业务水平的重要情报。目前部分医院在科研档案管理领域,仍旧采用以往的纯人工管理模式,管理过程不仅耗时耗力,同时信息共享过程也面临着繁琐化的问题。因共享程序的线下办理环节多,较为耗时,延误其他工作的开展。医院的信息化程度开展不深,仅仅将信息化的科研档案管理视为由纸质资料向电子资料转变的过程,最终科研档案管理结果也会差强人意;如医院科研档案信息共享申请,虽然有信息化平台提供科研成果查询,却并未整合在线申请机制,欲共享科研情报,仍旧需要层层申请,较为繁琐。

3应对之策

3.1提升认识。要求政府方面在政策上予以宏观调控,纠正院领导的不当认识;要求院领导以身作则,端正思想,从而上行下效。针对科研立项参与者的认识纠正,首先需要肯定科研人员在科研创新方面的辛苦付出;同时也需循循善诱地引导其正确认识到,科研情报共享与促进国内医疗行业整体水平发展的关联性,使其认识到科研情报共享是有利于改善国内医疗大环境的有益工作,且对本院与个人的发展有益。国家方面还需尽快完善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用以打消科研人员对技术流失的顾虑。院方还可设置激励计划,将科研成果分享视为科研人员晋升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而以认识转化行为,优化国内学术共享大环境。

3.2提升规范性。健全制度内容,以制度约束人员行为,有助于提高科研档案的管理规范性。如在归档领域,要求档案所有人归档时必须提交科研项目的所有一手数据,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审查,确保档案资料与开题报告内的技术路线图、观察指标等提及信息一致,方可允许归档,保障科研档案管理规范,使信息共享环节交流的科研情报信息完整可读。对内建立长期培训机制,为人员业务水平提升提供机会;对外吸纳优秀人才,以新鲜血液激活内部管理现状,为现有管理工作的开展带去新思考,提升科研档案管理与信息共享业务开展的专业性。

3.3完善信息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档案信息化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快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以往的纸质管理彻底转化为线上管理;采取云平台与硬件同步存储的双路备份模式;深度开发平台的功能性,简化平台使用流程,尽可能多地整合科研档案管理模块,如科研档案信息共享的一键申请、自动云备份、自动生成档案操作历史记录等功能;追求信息平台的智能化发展,不断训练平台内部人工智能模块,使人工智能能够更加精准地分析科研档案大数据,为医方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调用功能。

4小结

医院科研档案信息共享,为未来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发展的大趋势。现阶段,该领域的管理工作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基于此,本文强调要不断提升医方相关管理认识,追求科研档案管理与信息共享的规范性,不断完善平台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明喜.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9,28(1):126—127.

[2]程勇.浅析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卷宗,2019,9(32):85—86.

[3]严颖波.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17,32(4):62—63.

医院科研范文8

一、问题和原因

1.经费管理有待规范

我国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长期以来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研经费拨付拖沓,影响课题按计划进程实施。二是科研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不协调,负责经费的财务部门和掌控项目进度的科研部门沟通渠道不畅通,使得经费的执行与预算出入较大,经费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缺乏有效监督,造成科研经费处置不规范,剩余经费去向不明,过多采购无用的精密仪器设备,甚至利用职务之便占用经费等情况。三是结余经费管理不规范,存在结题不结账现象,部分项目组在项目已结题后,仍想方设法用尽结余的经费,甚至出现将项目结余资金用于个人消费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医院科研项目的进程,限制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科研档案有待加强

一是缺乏专职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多由科研管理部门自行收集与管理,对档案管理缺乏整体认识,难以关注科研档案材料的平时积累,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系统性不强。二是许多科研人员因为担心档案上交后,被他人“利用”,科研者就失去了技术优势,在归档问题上存在思想顾虑,不愿意将科研材料上交存档,导致部分科研档案不完整。三是科研档案管理方式大多以手工为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查阅过程花费时间较长,以至于科研档案利用率较低,科研档案只起到了粗略保存而没有起到提高科研人员工作效率的作用。

3.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建立有效和必要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促进科技创新有突破、科研工作上层次的关键。目前,许多三甲医院的科研激励机制还存在不够完善,一是科研激励机制在科研过程管理中没有充分体现,医院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项目和成果申报,对项目执行过程的管理关注不够,常常出现项目多、产出少,经费多、成果少的现象,甚至极少数项目无法结题。二是科研激励机制中存在重奖励、轻惩罚的问题,有的医院虽然制定了科研奖惩规定,但往往都是奖励为主,处罚力度很轻,难以达到效果。三是科研成果验收标准比较单一,通常只以SCI收录的杂志作为“像样的”成果标准和个人职称、院所科研实力依据,导致很多科研人员更倾向于重复性研究,强调研究结果的社会经济效益,而较少涉及办法性以及工具性的问题。

二、对策和建议

1.着力培养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一是医院科研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既要多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与科研管理知识,熟悉各项科研管理规章制度,掌握当今科研发展趋势,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又要锻炼自身的组织与协调管理能力,对信息的处理要求快捷、准确、及时,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二是科研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管理,更重要的是服务,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要注意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注意培养自己的科研道德。三是医院方面应着重科研管理人员医学知识、管理知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养,在可能的情况下,多开展国内、国际考察活动,通过让管理者实地考察,切身感受差距,以提高其职业紧迫感和自觉性。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管理者对科技需求和政府政策解读能力的培养。

2.加强经费监督,健全部门沟通渠道

一是科研管理部门着力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医院科研项目实行课题负责制,在立项之初,科研管理部门应要求财务部门参与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要求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进行精细的财务预算;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科研管理部门应与财务部门一起,深入检查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抵制各种违法、违规滥用经费的行为,并全面掌握科研经费使用的动态情况,保证经费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二是应健全管理部门之间的多渠道协调与沟通,如可以使用计算机系统,通过管理软件定期统计和沟通,为科研执行部门进行结算,管理部门行使管理和财务部门发放资金提供依据。三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解决结题不结账问题。科研管理部门应配合财务部门,核对结题项目经费收支结余情况,如实填报科研经费使用报表。医院应制定科研经费结题结账的相关管理制度,并在制度中明确规定结题后结账时间及结余经费用途。

3.完善科研档案管理,提高档案利用率

一是科研档案种类多,涉及内容广,科研管理部门应通过印发文件、召开会议、举办讲座等形式,宣传科研档案的重要性,解决科研人员的思想顾虑,使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共同树立科研档案意识,并明确科研档案的范畴。二是针对科研文件材料分散的特点,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与收集工作的体系,强化科研档案收集工作是有效的档案管理方法,将科研档案归档情况与项目负责人个人考核挂钩,适时监督项目组立卷归档,并从行政上予以支持。三是提高档案收录系统的信息化,建立科研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的互动交流机制,有利于科研人员加深对管理工作的理解、配合和对已收录档案的利用率,并将档案的利用作为科研人员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的评定指标,进一步提高科研档案的利用率,高质量地完成科研档案归档工作。

4.建立规章制度,完善科研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管理规定,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与成果产出情况的管理。医院应根据实际科研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和调动临床医师的科研意识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增强群体凝聚力,有效地帮助解决面对科研工作中产生的动力和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二是采用奖惩相结合的考评方法,对科研工作者定期考核,使科研产生正负强化效果,对科研产出少的人员才能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提高其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只有重视发挥科研管理中的激励作用,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医院整体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的持续发展,使大型三甲教学医院的整体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三、总结和展望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活动既有利于规范医学科研工作也为广大科研人员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科研格局。只有通过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增强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切实做到科研管理队伍与科研队伍建设的融合发展,做到科研经费的监督有力和协调,做到对科研档案的完善和规范管理,做到科研奖励的持续投入和统筹兼顾,科研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任务就可以得到较好地完成,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竞争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为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林海 黄春基 许汝福 周建云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教部

第二篇

1项目管理精细化

1.1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使科研管理过程持续改进

信息技术是军队科研项目管理的基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做好科研项目管理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相融合,可以简化科研管理流程,使科研管理效率不断提高。近年来,我院研发并在全院使用了基于院内网传输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科研数据收集、处理、传输、反馈以及后期的管理和维护,拓展细化了科研管理功能,同时还明确了科管人员和科技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秩序。通过将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在科研项目申报、中期管理和结题管理过程中,使科技人员能快速了解到科研项目申报指南和自身的科研业绩,同时科研管理人员也能及时了解科技人员的科研需求和项目进展情况。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替代了原有的繁杂的手工登统计工作,把科研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繁杂的整理资料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效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2精细的经费管理使科研管理效能不断提高

针对当前军队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军队管理部门对经费管理的具体要求,精细的科研经费管理是确保科研经费合理、高效使用,形成良好的科研信誉的有效保证。我院实施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以来,注重从制度入手,因科研项目而异实施科研经费分类管理。对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等纵向课题经费,医院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监督控制经费使用;对军队专项课题按照军队有关规定监督执行经费使用;对于合作项目转入科研经费,医院严格执行经费管理预算制,要求课题负责人必须提供拨入经费的预算使用说明,其说明必须符合相关管理办法,同时必须经牵头单位盖章批准同意,科研管理部门和财经管理部门按照预算说明监督和管理拨入经费的使用;对于医院自筹科研经费使用需按照医院科研管理规定执行。通过分类管理加上信息化经费管理系统支撑,有效保证了科研经费的合理高效的使用,使科研经费使用更加科学化、透明化、精细化。

2科研服务精细化

科研服务是军队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医院利用自身科研资源,提供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应用和信息咨询等服务的统称。它可以转变临床医务人员观念,提高其科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军队医务人员的实用技术和创新意识,从而优化科研资源,增强医学科研工作效率。

2.1良好的科研氛围是科研服务精细化的垫脚石

科研服务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升军队医院医务人员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近年来,我院通过开展“科技周”活动,各类学术交流和讲座,拓展医务人员的诊疗思维;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各个专业领域的科研骨干,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创造外出学习、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促进科研人才的成长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及时获得各级科技立项主管部门的政策、信息动态,协助科技人员积极争取项目课题。良好的科研氛围可以使医务人员产生归属感,增强申报各类科研项目成果的自信心,有效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科研热情,加快科研产出和成果转化。

2.2科学的激励机制是科研服务精细化的风向标

科研激励机制将直接引领军队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科研服务考核与激励机制,将医务人员的科研工作量与科研效果列入年度考核工作范围。我院在激励条件上突出获奖成果、立项课题、资助经费、高水平论文和新医疗、新技术项目,同时兼顾学术交流、著作教材编写和医院管理软课题;在激励手段上以精神激励为基础,以经济激励为保障,以竞争激励为关键,多种激励手段并用。通过设立科研人才专项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进行重奖,并在职称评定和晋升方面优先考虑。定期举行科研工作表彰大会,对科研工作或成果转化有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给予重奖,使他们的成绩和努力得到全院的认可。

2.3积极的院校合作是科研服务精细化的催化剂

院校交流合作是科技工作者开展科研工作的方式之一。当前,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发展,科研合作不仅能够提高科研产出的数量,而且能够提高科研产出的质量。目前军队及地方医院的重大科技项目申报大多数都采取多学科和多单位联合申报方式进行,学科间和单位间的配合协作对科研项目的顺利申报及立项至关重要。近年来,我院开展科研服务工作除了要加强本单位相关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还要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智力资源优势,弥补我院基础研究薄弱的劣势,坚持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在竞争的同时加强联系与合作。如,我院借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这个平台,成功申报了国家和军队中医药“十二五”重大课题3项;依托安徽医科大学和江苏大学,成功申报国家自然基金课题5项。目前我院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现有博导4人,硕导29人,通过院校合作,双方在科研申报方面采取优势互补,提高了命中率。

2.4高效的成果转化是科研服务精细化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