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医院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1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与服务意识

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甘于奉献的精神才能做到从被动地完成上级指示的工作方法转变为主动积极地为科研人员服务的工作方法。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服务,科研管理同样也是一种服务。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的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应该是调控、服务和保障的关系。科研管理人员应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将工作重心放在为临床一线服务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上,充分发挥服务管理意识,只有服务到位,才能体现管理,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科研服务理念。可以说,科研管理人员主动为科研服务的意识决定科研管理的水平,而良好的科研管理水平可以推动医院的科研水平。

2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与素养

运用计划、管理、协调、控制等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科研活动全过程的人、财、物等基本要素进行最佳配置。医院科研管理涉及的内容广泛,其管理知识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科研管理知识,如科研立项、科技成果鉴定与评审、科研制度、科技统计等,业务性和政策性较强,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政策法规掌握和执行能力,并且应不断学习,了解国家和地区科技工作方针,熟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途径及管理办法,懂得一定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知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工作。此外,医学科学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科学,作为医院科研管理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用专业的眼光协助科研人员进行临床医学科学研究,才能够为医院科研人员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科研管理与服务。

3具备一定的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沟通是管理中重要的工作之一。科研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主要内容就是“上传下达”。所谓“上传”指的是管理人员需要经常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沟通联系,以确保优秀科研项目和科研人才能够及时得到来自各级科研主管部门的资助。所谓“下达”指的是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管理服务中善于与科研人员交流沟通,及时了解科研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确保科研管理工作无论在对外还是对内工作上、无论是在对上还是对下工作上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完成科研管理人员所需完成的任务。组织协调是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手段。随着学科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在新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出现的同时,科学研究不再是单一地、传统地研究模式,而是跨行业、跨学科、跨专业的联合攻关模式,涉及多学科、多部门,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把握全局,抓住工作重心,充分发挥管理部门职能,及时合理地解决出现的问题与矛盾,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4掌握现代化信息及管理手段

科技的发展造就了网络,而网络又对科研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1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现代化的科研管理要求办公无纸化、移动化和电子化。因而办公自动化成为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随着科研项目的招投标、科研项目评审、科技年报统计、科技信息等管理工作的计算机化,要求科研管理人员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把它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学会利用它为科研和管理工作服务,比如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中期汇报、结题验收、成果申报、科技统计等,以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使科研管理既高效又规范。

5具备扎实的公文写作能力

公文写作能力是从事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功,是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也是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体现,更是管理人员适应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的客观要求。因此,一名合格的医院科研管理人员,除具备丰富的科研管理知识外,还须具备较好的语言、文字基础和扎实的公文写作能力。

6.综合

综上所述,具备以上能力或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管理人员,才能在管理工作中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才能提高科研管理效能,更好地服务于科研人员,才能使科研管理工作真正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作者:史建平 李卫星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