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医院科研管理模式探讨

完善医院科研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优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的相关文件,要求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即“放、管、服”三管齐下。天津某医院为积极响应国家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要求,更新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对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总体上还存在“放权”不够彻底、“管理”不够科学、“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了解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找出制约科研创新的制度障碍,优化科研管理模式,为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释放医院创新活力提供政策依据。

关键词:“放管服”;科研;管理

0引言

“放管服”一词最早是由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旨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即“放、管、服”三管齐下。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优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的相关文件,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释放创新活力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标志着“放管服”改革开始在科技领域落地生根。天津某医院作为集医、教、研、防、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首批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积极响应国家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要求,近年来陆续更新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对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总体上还存在“放权”不够彻底、“管理”不够科学、“服务”不够到位的现象。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了解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找出制约科研创新的制度障碍,优化科研管理模式,为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释放医院创新活力提供政策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天津某医院的科研人员,包括临床、医技科室的医护人员、临床及研究所的专职科研人员,学历涵盖本科及硕、博士研究生,以上人员均有一定的科研背景。

1.2研究内容

问卷内容由3部分组成,一是天津某医院科研人员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基本情况;二是天津某医院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及需求情况,包括科研水平、申报动机、完成情况、实际需求等方面;三是科研人员对医院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包括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技评价体系、科研奖励政策、信息化建设以及科研管理人员服务水平等内容。

1.3统计方法

医院共有临床、医技、研究所科室50余个,其中,在研科研项目科室43个,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星作为调查软件,将生成的电子问卷以链接的方式发至院内科研群,并要求每科安排一名科研骨干填写,保证调查人员的学科分布,共收回问卷43份,有效问卷43份,问卷有效率为100%。问卷结果采用导入式方法导入到SPSS2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职称晋升是申请科研项目的主要动力

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见表1),48.84%的研究人员将“晋升需要”作为其申报科研项目的首要动机,因为晋升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获得后续发展机会的必要条件,而职称晋升要求中明确规定了科研人员需要取得一定的科研业绩,包括获批科研项目以及发表代表性论著。对于大多数研究人员来说,只是时间问题,并没有太大难度。而科研项目本身就是稀缺资源,加上同行竞争的日益激烈,现已成为制约研究人员职称晋升的最大困扰。尤其是获批科研项目,由于具备一定的竞争性,因此更是激发了其从事科研工作的内在动力。近几年,医院职称晋升的要求中明确规定申报卫技、教学以及研究系列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必须有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院内人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积极性,医院每年的申报数量可达200余项。在晋升政策的鞭策下,许多忙于临床工作的一线医务人员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将临床问题带到实验室进行探究,经过长期积累,最终成长为临床与科研双肩挑的复合型人才。

2.2专家指导是确保项目进展的重要保障

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见表2—3),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72.09%的研究人员需要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并且高达93.02%的研究人员有进行项目调整的需求。这就说明在项目实施阶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会更加客观、全面,立项书中设计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步骤往往会与现实脱节,这时候就需要同领域的资深专家对研究方向予以把关。但是,现行的医院管理制度中,往往“重申报而轻落实”“重监督而轻指导”,即在项目申报期间往往花费大量时间邀请专家对标书撰写质量进行反复把关,而一旦项目中标便会弱化专家的指导作用。即使每年开展一次中期检查,由于项目众多、时间有限,分配给每个项目的汇报时间也只有5分钟,专家也只能就项目开展进度、实验记录规范性、完整性以及文章发表情况予以评价和提示,至于项目内容和方向上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以及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中期检查的效果流于形式,进而影响了成果产出的质量以及项目进一步延续的可能。

2.3管理水平是制约科研发展的关键因素

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见表4—5),34.88%的研究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存在不满,而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报销效率低下和调整手续复杂是造成科研经费使用困难的主要原因,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尤其是使用流程严重滞后,无法适应快节奏的科研发展,也不符合为科研人员松绑的政策导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同时,近半数研究人员对科研奖励制度存在不满(见表6),说明医院的科研奖励制度也存在一定问题。科研奖励制度是一种正向激励,目的是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从而达到促进科研发展的目的[1]。在科研奖励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时,科研管理人员应及时调研并积极探索新的激励措施促进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此外,62.79%的研究人员认为科研项目管理流程运行时需要有信息系统的支持(见表7),众所周知,信息化建设是决定科研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软硬件配套可以省去不必要的资源和成本,把科研人员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提高科研产出[3]。医院目前还没有配套的科研管理系统,科研管理工作仍依赖于低效的线下交流,科研人员不得不奔波于科研管理部门和科室中间,应对包括项目申报、调整、结题、、成果登记、科研报奖等各类事务性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还制约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形式,降低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2.4评价方式是提高成果质量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医学科学领域的学术不端行为屡见报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国内学术氛围浮躁,大力推崇“数字至上”的不良现象。由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课题评审、人才评价、科技奖励等方面过度强调论文数量,导致研究人员在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盲目追求论文数量,忽视了成果质量、学术价值和社会贡献,甚至出现了违背学术道德和科研规范的行为。针对以上情况,从国家层面陆续了涉及科技评价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力求彻底铲除在科研领域的“四唯”“五唯”现象,引起了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度重视。因此,医院应以国家科技评价改革政策为导向,在广泛征求科研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改善评价制度,将学术道德、社会贡献、业务能力和标志性成果纳入评价体系(见表8),使科研成果从“量”的堆积走向“质”的飞跃,形成充满活力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

3讨论

3.1充分利用政策导向,激发科研热情

近年来,医院陆续更新管理制度,以各类政策为导向,增加了部级科研项目及高水平研究论文在晋升条件、导师遴选、主诊评聘中的权重,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稳固了医院的科研水平。但是,对比国内其他肿瘤中心,在科研实力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还应从政策上寻求突破,不仅要利用晋升政策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同时,也要认识到科主任在推进科研主动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从科室用人、科室考核、科研导师几个方面同时发力,充分发挥科主任的领导指挥棒作用。首先,对于新入院的具有博士学位职工,要求其3年内必须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临床新职工在住院医师规培期间,要求申报并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年内未中标人员暂不回原科室,安排到实验室工作1年。基础研究科室研究助理或临床科研岗,入职后3年内未中标将安排转岗。其次,要求临床科研岗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结题后可给予2年缓冲期,2年后仍未中标将进行转岗,并暂停原科室招录临床科研岗。再次,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和中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科室用人指标的依据之一。各科室近3年学科未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将影响下一年度科室进人计划,对特殊学科适当放宽条件(如儿童肿瘤科、重症监护科)。最后,更新科主任聘期考核科研指标测算方法,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减分项,若科室申报指标完成率达不到80%,按完成率差额×10扣除相应分数。

3.2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突出指导作用

积极响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政策指引,通过完善内部管理,精简各类报表、检查和经费使用手续,把科研人员从烦琐的填表、报销事务中解放出来,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提供政策环境。首先,对执行周期不到4年的项目不开展中期检查,课题负责人可根据科研规律灵活掌握研究进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积极倡导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遴选院内外资深专家组成科研导师库,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为课题负责人提供问题指导,变硬性检查为弹性服务,切实推动科研项目顺利开展。此外,简化预算执行程序和经费报销流程,将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等4个科目按一类管理;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其他支出等4个科目按一类管理,同一类预算额度内可授权课题负责人自行调剂使用,最大限度地为科研人员简化经费调整手续。此外,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科研经费报销流程,积极推行线上审批和无纸化办公政策,为科研人员沉心静气、潜心研究提供制度保障。

3.3提升科研管理效率,助力科研发展

首先,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为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通过专题培训、同行交流等方式,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拓宽政策视野,使科研管理人员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的翻译官,及时落地改革举措,传递申报信息。其次,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为科研工作提供基础保障。根据科研管理需要,构建功能全面、灵活可变、部门联通的科研管理系统,并与财务系统做对接,整合科研项目申报、过程、验收、成果、平台、人才、经费等各环节一体化管理,达到科研人员一键登录即可完成所有业务事项,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全过程申报事项的效果,切实提升科研管理效率[4]。最后,将课题、成果、经费使用等环节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制作成SOP,并在网上公开,方便科研人员进行查阅并做好计划。

3.4完善科研评价模式,维护科研生态

首先,重视科研成果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破除简单累加论文数量的评价模式,积极推行代表作制度,鼓励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其次,重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要求课题负责人在项目验收时上交实验记录备查,同时,充分发挥科主任的监督管理工作,对的数据真实性进行把关,并采取联合惩戒措施,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最后,合理利用正向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对取得里程碑式重要研究进展的科研项目,给予滚动支持。同时,充分发挥绩效奖励作用,在重要节点进行绩效评估,对评估成绩优秀的项目给予一次性绩效奖励,以此激发课题组成果的创新活力和科研动力[5]。

参考文献

[1]喻竺.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政策的改革与分析[J].科学咨询,2019(20):30-31.

[2]林玲,袁粒星,马驰,等.研究型医院“3+1”多维科研服务平台[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0(2):136-137,161.

[3]李俊龙,方燕飞,孙怡,等.基于风险防控的医院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化建设探究[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20(2):116-119.

[4]吕焕方.医院科研管理优化策略的思考[J].新商务周刊,2020(5):46.

[5]陆毅,黄慧哲,李小平.综合医院科研绩效评估与奖金分配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现代医院,2019(11):1591-1593,1597.

作者:孙萌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