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在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

校企合作在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

摘要:探索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适应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也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阐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中药学;高职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探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民办本科院校的数量和规模日益扩大,本科人才培养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1]。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以社会的需求与要求为导向的,为此,在对中药学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时应以此为切入点。中药学专业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骨干专业、特色专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具有较强的专业实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按照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准确,师资队伍层次高、结构合理,教学手段先进,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良好社会声誉的省级特色专业。为让该校培养出的中药学高职人才在社会上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进一步探索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让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完成高校与社会的顺利接轨[2],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对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实践探索。

1探索改革,构建适应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医药思维,具有传统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能力,能够胜任中药的种植、生产、加工、检验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并在中药传承、教育、研究、管理、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行业具备发展潜力的人才。

1.1构建课程体系

改革对象为中药学转科,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分制。该专业的主干学科为中药学、中药药剂学;核心课程为中医学基础、药用植物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等。根据社会对高职高专类中药人才的需求、中药类产业化转型升级、“互联网+”等社会发展趋势,同时针对中药类企业的岗位实训目标,对接职业标准化要求,重新设计专业类课程的内容,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方案设计及制定,该校于2017年和2018年,适时更新培养方案,压缩理论学时,提高实践锻炼学时比例,设立了《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化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等专业课程的改革方案;同时制订了企业相关岗位的标准,作为对校企合作中涉及的岗位进行技能达标考核依据。实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

1.2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1.2.1“互联网+”的教学改革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多种形式的互动化教学,充公分整合教学资源。利用学习通软件,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超星学习通,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学习通能够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中实现“学习+互动”的全过程的数据保留、分析及应用,可以随时查阅任何一项活动的详细参与情况,有助于教师进行数据统计,并对课程内容作出及时调整[3]。

1.2.2加强教师培养力度

教学改革中应着重加强教师培养力度,多方面、多形式的增加教师培养力度,提供校内实践锻炼、校外培训、下场锻炼等机会,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来,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其教学水平。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开展,学校采用双证上岗制度。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形成具有实践背景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将坚持“专兼结合,长短相辅”的原则,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或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实践教学[4]。建立健全教师聘用、培养、考核、激励制度;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

1.2.3变革考核形式

将重理论轻能力的课程传统考核体系,转变为重视学生对知识理解及运用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方式。在校企合作的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要充分利用课程改革实践的经验,积极改革和创新考核内容、方式与方法,同时加强对平时表现及过程的考核,并对学生知识的利用、创新、运用的能力进行重点考核。

2利用专业特色及优势———依托长白山中药资源建设实践教学条件

在该校中药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过程中,为取得一定成效,从师资队伍到学生,从线上线下学生的课前参与到课后小组开展的实践活动,从校内实践基地到校外合作企业,学校一直在多方位创造条件,全方位考虑,创新教法,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和利用实验室资源及实习基地作用,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形成中药学专业在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特色,培养出适应中药现代化生产需要的人才。该校充分发挥所处的地理位置,利用长白山区野生资源特点,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063种,其中珍稀濒危药用植物61种,东北地道药材25种。另外,长白山区还有药用矿物50多种,野生药用动物300多种[5]。因此,长白山成为我国“北药”的资源宝库。依托“北药”资源,为中药学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教学条件。

3深化校企合作,搭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践平台

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教学改革的基础,该校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以药用植物种源圃和教师科研暨学生创新基地为主(中药种植采收、加工、化学成分分离、质控、中等方向的创新创业项目);校外实训基地由吉林省参王植保有限公司、吉林大药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白山本苜药业有限公司、吉林百年汉克制药有限公司、长春银诺克药业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一批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中药学专业教育校内外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2018年与吉林参王植保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参博士商学院”,与吉林大药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立“吉林大药房订单班”。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创造了顶岗实习条件,彰显出该校中药学高职高专的办学特色。为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对知识掌握更加扎实,专业课教师可设置专业性很强的相关课程内容到企业去讲授,例如中药制剂学、中药分析等。另外,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可以按照之前设定的课程标准考核学生,使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能很快适应企业工作。学校也根据企业要求,对于企业新招聘员工的专业技能、在职员工的技能提升等进行培训。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增加了相互沟通,增进了彼此了解,促进了企业的参与意识,也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校企合作有很多模式,包括产教融合与协同创新等,通过企业优势资源全面整合,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建立一个合理化的平台,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6]。该校的中药学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会不断改进与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平台及大量的创业资源,有利于为企业储备大量优秀人才。为学生就业的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平台,全面提升该校对中药产业服务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尹成波,许霞.“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青岛黄海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领导科学论坛,2018(01):58-60.

[2]陈磊,孙悦,曾宇,等.中药学大学生校外实践校研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初步建立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6,43(24):166.

[3]张跃伟,陈哲,于丽颖,等.“互联网+”时代高等学校超星学习系统、慕课、微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新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12):56-60.

[4]葛晓鸣.“3+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共赢机制及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34(05):108-111,122.

[5]周越辉.长白山旅游文化资源综述[J].科技与企业,2013(06):239.

[6]石磊.“互联网+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10):42-43.

作者:李敏 孙立晨 杨敏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