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应用浅析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应用浅析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55例进行观察分析,根据抽签结果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测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态变化,调查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统计各组患者对此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心态、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测评得分(23.15±4.99)、SDS测评得分(24.79±3.8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表示对此次护理服务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调节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与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应用

冠心病指的是因冠状动脉出现阻塞、狭窄而引起心肌缺氧、缺血、坏死性心脏病,对患者的健康、生命安全均造成危害。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而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工作必不可少[1]。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能够辅助治疗,保证治疗效果,同时能够调节患者心态、促进患者恢复。优质护理是近几年临床常用护理模式,其将护理工作重心着眼于患者,对常规基础护理予以改进强化,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细致的服务,倍受认可[2]。本文以我院收治55例冠心病患者为例,简析优质护理方法与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55例进行观察分析,根据抽签结果分组,对照组患者共25例,其中男患12例,女患13例,年龄范围:60岁~80岁,平均年龄(74.1±1.1)岁。观察组患者共30例,其中男患18例,女患12例,年龄范围:61岁~80岁,平均年龄(74.2±1.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工作内容包括: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时帮助卧床无法自理患者翻身,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做好急救准备工作等。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具体工作包括:(1)优质接待护理。在冠心病患者入院时,由科室委派责任护理人员主动与其沟通,在此过程中详细询问患者的学历、既往病史、服药史、日常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并评估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等。同时,由责任护理人员带领患者和家属熟悉病区内基本环境,具体介绍各设施所在位置,包括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盥洗室、热水间、卫生间等,且需对走廊内宣传海报给予介绍,说明关于冠心病的宣教海报具体位置,以便患者和家属后续阶段自行查看和学习。(2)优质健康宣教。向患者发放冠心病健康知识和需求调查问卷,由其自行填写,如患者无法自行填写则由家属代填,护理人员根据调查问卷中患者对疾病认知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方案。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面对面开展宣教护理,包括冠心病诱发因素、发病原因、急救技巧、住院注意事项等,并对宣教期间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切实保证宣教工作的落实。同时在宣教时进一步了解患者对治疗的顾虑,以专业的知识为其解惑,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每周检查参加院内举行的集体健康讲座,由院内高级职称的临床医师宣教,以图片、纪录片、动画等多种方式展示冠心病的相关内容,重点在于治疗药物、手术方法、自我护理技巧等。另外应帮助患者建立“病友会”,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定时开展病友间活动,使其能够相互交流控制冠心病的心得体会,互相鼓励和帮助。(3)优质生活护理。①饮食护理。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饮食调整对冠心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意义,并为其制定科学的食谱,以“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等为基本原则,但需保持日常饮食的多样化,初期食谱制定完成后应与患者进行沟通,根据其饮食习惯给予适当的调整,最终制定的食谱需保证低脂、低钠、低热量的“三低”原则,且食材应选择易消化的类型,还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等,也可从饮食方面补充钾、钙等元素。②睡眠护理。告知患者冠心病症状大多发生在夜间时段,且睡眠不良是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使患者提升晚睡质量。为患者制定严格的睡眠时间表,其中午睡时间尽量控制在1h至1.5h以内,每天午间11:30开始休息为宜;晚睡时间需选在在21:30,严禁病房熄灯后患者熬夜或观看手机,以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可在晚睡期间为患者播放音乐助眠,应选择声音轻且柔和的曲目,以催眠曲为宜。③运动护理。为患者制定适量的运动方案,促进血液循环和稳定血压指标。每天运动2次,第一次运动应在午睡前1h开展,运动时间以患者自身体能进行灵活调整,以便更好地促进午睡质量[3-4]。第二次运动需安排在晚餐后1h至2h,以促进晚餐的消化,降低血液粘稠度。具体运动方式可选择太极拳、广场舞、散步等,如患者自身体质较好还可选择慢跑、轻体力器械运动等。④排便护理。冠心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容易引发便秘症状,为避免该类患者排便时出现血压异常升高情况,应指导其正确排便方式,并改善饮食结构,多增加粗纤维食材和水的摄入量。同时创造更好的排便环境,叮嘱患者轻度用力,合理使用腹压推动粪便在大肠内运动,必要时可为其提供开塞露等通便药剂。(4)优质心理护理。在日常沟通中护理人员需实时评估患者的心理变化,尤其对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给予统计,并在发现情况后主动与其开展进一步的沟通,鼓励患者说明导致负面情绪的具体原因。在确认患者负面心理产生的原因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不影响整体治疗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鼓励患者家属延长陪护时间,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其消除恐惧心理。

1.3观察指标。 通过SAS调查量表、SDS调查量表对患者入院时与护理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各量表总分为100分,高分表示患者存在较强烈抑郁、焦虑心态,低分表示患者心态乐观、稳定。利用QOL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量表内容包括:个体生理、个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内容,各方面总分以30分计,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5]。调查两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分为满意、一般、不佳三部分,总满意度=满意%+一般%。

1.4统计学分析。 经SPSS26.0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计量资料以%与(x±s)分别表示,经卡方、t值验证,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 入院时两组患者测评心态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测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观察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相应评估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2.3患者护理满意度统计 观察组患者对此次护理服务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较为常见的慢性病变,其主要是由于冠脉内产生粥样硬化斑块,继而导致冠脉狭窄、阻塞等,既会导致冠脉自身功能障碍或丧失,也会造成部分心肌缺血或缺氧性坏死,最终导致心脏病变。患者在发病后均具有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猝死等情况[6]。冠心病本身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饮食结构、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等均有密切关联,且致残率、死亡率均相对较高,目前国际医学界并没有完全治愈这种疾病的药物或方案,只能通过药物控制或改善病情,这就造成临床复发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且治疗成本会不断增加。我国已经将冠心病列为危害国内群众安全的首要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之一,临床对该类患者的治疗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为有效确保整体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还需要给予科学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提升患者的配合度,保证治疗的有序开展。首先,护理人员应为患者介绍病区内的基本环境,使其能够快速适应身份的转换,降低抵触心理。且在介绍过程中可开展早期沟通,对患者基本资料、疾病认知、心理状态等进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下一步护理干预。其次,实施科学的健康宣教工作,包括护理人员宣教、集中讲座、病友交流等多种方式,增加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第三,为患者提供各类生活护理,包括饮食、睡眠、运动、排便等多个方面,纠正既往错误的生活习惯,安排合理的食谱和睡眠时间,改善患者体质,并通过运动锻炼的方式提升机体免疫能力,促进睡眠质量,再配合排便指导,最大程度降低外界因素对心血管造成的影响。

作者:何丽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