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形态识别能力培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形态识别能力培养

【摘要】在高职医学教育中,医学检验技术逐渐跻身热门医学专业行列。由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相重叠的特征,各大高职院校将其作为教育模式转变与人才培养方式探索的主阵地便成为发展必然。本文以形态识别这一基础能力为重点,探索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形态识别能力;专业人才培养

医学检验行业中,形态识别是一项基本能力。高职医学院校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也逐渐受到广大进修学员的认可与青睐,逐渐成为热门进修专业之一。因此,对于该专业人才形态识别能力培养方式的有效性、实践性与创新性,不仅会成为社会评判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会直接影响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水平[1]。

一、当前高职医学检验形态识别能力技术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医学检验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发展时间较短,存在诸多教学模式漏洞。高职医学院校同样如此。就形态识别能力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理论多于实践。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一味灌输基础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课程,理论多于实践甚至于全程理论教学,学生无法通过实践过程巩固理论知识[2]。第二,教学创新性不足。很多高职院校依然贯彻传统教学内容,课堂实验内容单一,创新性严重不足,无法提高学生培养形态识别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探索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形态识别能力培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加强对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形态识别能力的培养,是契合国家对于医学检验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的重要抓手,也是使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具备扎实专业功底的重要选择。以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于2011年推行教育改革,创新性地建立了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见表1-教学实验组与对照组评价结果比较)。

三、有效提高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形态识别能力培养的具体举措

(一)加强校企合作,有效拓展学生形态识别实践能力建设渠道。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的医疗机构、医药研发企业等单位,开展深度合作,采取实习人才定向输送、实训基地场所配置、适时开展研发项目等途径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机会,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此外,还可以开展教师资源与企业人才资源的挂职交流,进一步提升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并使其对前沿科技、新技术、新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提高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校企合作应当秉持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成果共有、责任共负的原则,实现合作稳定运行[3]。

(二)实行以考促练,切实加大对形态识别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我们不难否认,仅开展对理论知识的考察,无法客观评判教学实效。因此,应当切实加大对学生形态识别实践能力的考查,实践操作应当作为考试项目之一,并要占据合理比例,同时注重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寓教于行的教学目的。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等众多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院校中,大多采取加大实践考核力度的方法,收效良好。这两个院校将实验操作考核分数提高了30%-60%,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学生普遍反映考核结果公正而客观、准确而全面,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普遍提高[4]。

(三)开展课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形态识别实践能力培养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一方面是突出学生教育主体地位的体现,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巩固形态识别实践能力培养的动力,养成实验兴趣、增强实验积极性。课余活动可以有组织参观科研项目、组织开展技术竞赛比拼等形式。以开展课余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可以切实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有效拓展视野、提高眼界与格局,对于巩固学习内容、创新思维方式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四、结束语

医学检验专业的形态识别能力是该领域专业人才的基本功。高职院校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尽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并吸收更多先进经验,结合自身院校教育发展实际,创新教育思路,转变教育方法,打造专业性强、综合素养高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敏艳,晏丽,王伯平,张迁,成伟,汤智慧,刘茜.多元化教学方法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中的应用[J].新丝路,2017,0(20).

[2]褚静英.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形态识别能力培养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5):7-8.

[3]佚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5,0(19):8.

[4]陈丽华,陈辉,宋明胜,伍勇,陈海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4):24-25.

[5]欧阳惠君.《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考核与资格考试融通的改革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20):136-137.

作者:黄羽萍 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