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的应用

绩效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绩效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科室护理管理的内容,制定绩效分配和考核方法,包括护理质量、服务态度、护理工作量等,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进行评比。结果:实施绩效管理后,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护理工作量及医护患三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实施绩效管理可增加护理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绩效管理;泌尿外科;护理;应用

绩效管理是目前各大医院采用的一个综合性管理体系,而护理绩效管理是目前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的研究报道指出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可促进护士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泌尿外科护理工作繁琐冗杂,若护理不当会加重患者病情,造成术后感染等,增添患者痛苦,且影响医生对于患者疾病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影响患者疾病预后,同时也会增加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科室整体情况,因此合理有效的进行绩效考核管理势在必行。良好的管理能够改善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包括工作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来进一步加强泌尿外科的护理质量,以加速患者的后期恢复。在科室的护士考核评价中实施绩效管理,根据医务人员及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量等情况进行评估,探讨其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泌尿外科护理科室中的所有护理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其中包括护士14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0~48岁。

1.2方法

医院将绩效管理分为院级、科级经济绩效和业务绩效。为施行本研究,科室对于绩效按照科室情况,将绩效管理内容再次调整,以保证绩效分配的合理性、公平公正性,以促进科室护理人员的不断提高。(1)考核内容:在医院绩效考核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科室护理人员工作的要求和准则,制定大致的考核项目、细则,并进行项目公示,收集意见及建议,进行考核项目的进一步完善。①确定绩效系数: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职称,确定每位护理人员的起始系数,基础系数为“1”,根据相应的情况做系数调整。②考核工作量为每个月的管理床数,每个月的小时数。管床的工作量依据患者等级护理进行计算,按照比例分配。③考核评价需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依据科室的护理人员岗位及工作质量准则,制定合理的评价准则。基本原则,其中包括护士的行为举止、工作态度、组织纪律性、团队精神等。科室常规分有责任护士、助责护士、夜班护士,每位护士的工作准则不同,所需要完善的内容也存在差异。④医护患三者满意程度调查:每周向患者及医生发放满意调查表,进行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向护士发放满意调查表,进行目前工作状态满意度调查,最后收回调查表进行统计。⑤奖惩制度:对于受到医生患者表扬、有学术活动、外出学习、课题研究、文章发表等护理人员进行适当奖励,对受到投诉、考试不合格等人做出相应的处罚。(2)考核方式:建立考核小组,培训考核小组成员了解绩效考核的基本内容及方法。考核小组依据准则每月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工作量、理论、操作等进行考核,同时及时对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和整改,并作出综合评分和相应的奖励。

1.3观察指标

根据所有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明确实施绩效考核前后,医务人员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统计实施前后的基础护理知识、实际操作、工作质量情况及护理质量改善情况。护理质量及基础护理知识、实际操作、工作质量情况的评价通过考核小组设立的评价标准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医务人员及患者满意度的评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医务人员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工作量、工作自主性、医护配合、工资分配等;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士服务态度、操作熟练度、工作的积极性等。所有内容均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数据,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绩效考核后,护理质量评分为(99.11±2.32)分,较实施前的(93.87±1.09)分显著提高,实施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实施前后医护患满意度评分比较

实施绩效考核后,医护患三者满意度评分,较实施前明显升高,实施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实施前后的护士考试评分比较

实施绩效考核后,护士理论、操作考试分数及工作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

3讨论

科室在公平、公开、公正的透明化管理原则下,开展进行日常护理的绩效管理工作,认真记录各项考核内容,并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保证所有护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的考核情况,并根据考核结果存在的缺陷作出相应改正,保证科内人员的良性竞争与自我提升,能够不断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水平,且绩效考核实施后,医护患满意度明显上升。由此看出科室绩效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科室的发展,提高了科室所有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质量,端正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整体工作质量水平[3]。

3.1绩效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医院通过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进行护理人员的合理分级护理,使得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明确自我责任,各司其职,并提高团队配合,能够关注患者的病情,将患者的基础服务、健康教育等服务内容切实落实,减少了可能出现的护理纠纷,从而逐渐提高了护理服务整体质量,进而逐渐发展提高为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科室实施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后护理质量评分为(99.11±2.32)分,较实施前的(93.87±1.09)分高(P<0.05)。

3.2提高了满意度

绩效管理促进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交流,提升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对于医疗质量、医院服务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患者满意度,这也是科室极为注重的指标之一,也是护理管理者公认的金标准。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可以说是一种激励机制,它的存在使得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存在巨大动力。科室合理有效实施绩效管理,利用其经济杠杆作用,激发了护士的工作潜能,也大大提升了护士满意度,而且医护之间配合衔接更加流畅,同时促进了医生满意度。由此看出合理的绩效管理,不仅能提高患者满意度,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也能提升医护的满意度,使得日常工作的开展更加快捷迅速及人性化[4]。

3.3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实施绩效管理与以往的平均薪酬分配方案不同,其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合理分配原则[5]。让有能力且踏实肯干的护士得到利益,让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护士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而对一些工作不积极、思想不上进的护士产生压力,形成良性竞争,促进科室整体发展。在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的驱动下,护士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与以往的工作风格截然相反,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及积极主动性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合理有效地在科室应用绩效管理,避免了平均分配的形式,一改护理人员可能存在的消极怠工的想法,体现出多劳多得的特点,同时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自主性,患者、医生、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也逐渐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和管理能力也越来越高,促进科室的不断发展。

作者:胡文婷 单位:丽水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