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急诊护理管理应用

团队急诊护理管理应用

摘要:

目的:研究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将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本院未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为84%(84/100),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8%(98/100),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关键词:

团队管理模式;急诊护理管理

急诊科多为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加强对急诊科综合护理水平对患者的生命能够带来更多的保障。文章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分析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价值,现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将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本院未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两组患者在性、年龄、临床表现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树立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

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融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回答患者问题,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给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护理服务中,积极帮助他们,注重合作的价值,努力营造和谐的护理管理氛围。

1.2.2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比如可以每天利用晨会时间进行问题交流,加强互相之间的业务学习,明确护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可以邀请一些患者好评度较高的护理人员为其他护理人员讲解临床护理的方式以及注意的问题等等[1]。

1.2.3完善团队规范制度

结合急诊科的实际临床护理需求制定团队护理规范制度,规范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责任,完善急诊科护理安全应急预案和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每一位护理人员都需要按照制度严格实施[2]。

1.2.4建立机制机制

适当引入激励机制调动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比如可以将护理人员的好评度、工作态度以及合作能力等直接与护理人员的晋升、薪资水平等相互关联,营造良好的急诊科工作氛围。

1.3评价标准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主要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率=(满意+一般)/总数×100%[3]。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为84%(84/100),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8%(98/100),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5)。

3讨论

护理工作的核心是通过技术质量和专业内涵的提升,进而保证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提升临床护理的质量。团队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位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在互相协作、互相努力的前提下,更好的完成临床护理服务工作。同时,在完善的制度保证下,也能够使各项临床护理工作更加规范,改善传统护理模式中的不足之处,降低急诊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避免医患双方不良问题的发生几率,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优化急诊科护理工作流程,是提升整体医疗卫生形象的重要方式。在本次临床护理实践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为84%(84/100),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8%(98/100),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合数据对比结果能够看出,团队管理模式下急诊科临床护理的质量更高,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问题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王亚君 单位: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参考文献

[1]滕遂川.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08(18):73-74+77.

[2]郭建琳,赵璐,刘晋华,李青,赵利云.“一提高三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诊病人满意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1(29):2625-2627.

[3]桑宝珍,叶桂香,李钰燕,王欣.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1,01(10):53-56.

[4]李群,黄妙琴,黄转宜.急诊护理管理中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的护理价值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1(20):176-177.

[5]刘晓燕.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5,12(28):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