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管理范例

医学教育管理

医学教育管理范文1

1.1常态化管理

把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作为一种常态化管理,变年度管理为日常管理。

1.2进修学习

ICME实施后,由医院继教办联系人事处,调取一年来所有外出进修、学习的人员记录,根据人事处提供的名单及进修学习时间授予相应学分。保证了进修学习审核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也免去了医师往返于各处、室之间的繁琐。

1.3科研立项方面

改变了由个人到科研处开取证明的做法。在每年度课题申报审批结束之后,医院继教办及时联系科研处调取当年批准的科研立项信息,及时将科研立项情况录入ICME,授予相应学分。保证了科研立项信息的准确性及及时性。

1.4发表学术论文、译文、出版医学著作方面

变“按年交纳”为“逐月交纳”。要求科室继教管理员每月月底统计本科室学术论文、译文发表及著作出版情况,汇总后将原件、复印件交医务处审核。同一篇文章、同一本著作只备1份复印件,按作者次序逐一录入系统。避免了年底汇总统计有遗忘遗漏现象,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1.5单位和科室组织活动

科室提前将授课题目、授课时间及电子版课件交医院继教办备案。根据科室申请的讲座时间,医院继教办安排专人提前10min带POS机到指定会场,监督学分登记,培训开始后5min取回POS机不再接受学分登记。我院目前已不再接收手工签到登记学分,使用继教IC卡即时刷卡方可记作有效学分。科室讲座资料(授课内容幻灯、讲义)每次授课前交医院继教办,继教办年底以科室为单位汇总刻录全年授课内容,以光盘形式保存。

1.6医院对继教学分审验严格把关

在每年11月,医院继教办以科室为单位从ICME系统导出年度个人学分达标情况。分列达标、未达标人员,通知科室,并重点通知未达标的医护人员,督促其补交自学笔记等。

2ICME主要优势和应用体会

2.1规范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加快了审核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2ICME的实施应用

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的查询个人学分达标情况,生成各种统计报表,方便定期评估继续医学教育完成及达标情况。

2.3参加院科培训学习时通过IC卡进行签到

信息及时传输至ICME,省时省力,节省资源。

2.4ICME的实施应用

实现了学分登记信息化、系统化、及时化管理,保证了上传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了学分证书、学分登记册等相关资料的丢失,提高了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效率。

3ICME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1需进一步加强其他省市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络建设

实现全国联网,使跨省学习获取学分也可刷卡录入,方便快捷。

3.2部级项目下载时,需要输入申报科室的账号密码才可进行查询下载

不便于统一查看医院审批项目。建议输入医院总账号即可查询医院所有审批项目,方便查询下载。

3.3省级项目下载时使用同一账号名字

根据不同密码查询不同年度的学分项目,步骤繁琐。建议统一账户密码,在查询界面添加年份选择,一方面省去了不同年度查询输入不同密码的繁琐,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多年度的项目预览。

3.4Ⅰ类学分单个课题学分限制

部级项目单个课题不超过3学分,省级项目单个课题不超过2学分。虽然此举是为了避免进行一次性学分刷卡录入,提高参会人员的到会率,保证学分的真实性。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带来诸多不便,建议进一步改进。

3.5科研立项方面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在每次科研立项评审结束之后,参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将立项信息直接导入ICME,从而使我省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更加方便、快捷、规范。

3.6发表的论文、出版的医学著作目前依然采取手工录入的方式

手工录入均以“人”为单位。建议设计成以“项”为单位进行录入,即同一论文只录一次题目,然后按作者次序授予相应学分;同一医学著作只录一次著作名称,根据主编、副主编名单及其编写字数授予相应的学分。

3.7人员管理上

对于不计达标人员需进行手工的添加与转换。建议系统自动区分默认不计达标人员。

3.8对于休产假人员

按《河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和学分登记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产假人员每年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学分12分(不区别Ⅰ、Ⅱ类学分),但系统却将此类人员列入了不计达标的管理,应该加以改进。

3.9硬件问题

医学教育管理范文2

在“认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否有必要”选项中,选择“有必要”的为617人,占总人数的86.3%,仍然有12.1%的受访者认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可有可无”和“没有必要”;对于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意义,很多人在认识上仍有误区,认为它只与晋升职称有关,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重视不够、热情不高,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期间集中学习,突击得学分,一旦晋升后则热情锐减。在“对继续医学教育是否重视”选项中,选择“重视”为538人,占总人数的70.3%;选择“基本重视”和“不重视”为227人,占总人数的29.7%。有的单位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不重视,也没有进行规范化管理;有的单位只重视学分,不重视学习效果。影响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时间、项目安排不合理,影响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效果

在“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在时间安排上是否满意”选项中,选择“满意”为207人,占总人数的27.1%;选择“基本满意”为455人,占总人数的59.5%;选择”不满意”为90人,占总人数的11.8%。在“认为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安排是否合理”选项中,选择“合理”为229人,占总人数的29.9%;选择“基本合理”为472人,占总人数的61.7%;选择“不合理”为49人,占总人数的6.4%。有的单位在继续医学教育开展过程中,培训内容与工作联系不够紧密,致使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目标无法完成,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合格率偏低。由于大多医务人员工作繁忙,无法离职离岗学习,再加上学习内容重复、手段形式不够灵活,导致出勤率较低,其效果并不理想。

三、规章制度、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医务人员积极性

在“认为继续医学教育规章制度是否完善”选项中,选择“很完善”为143人,占总人数的18.7%;选择“基本完善”为528人,占总人数的69.0%;选择“不完善”为81人,占总人数的10.6%。在“认为继续医学教育激励机制是否健全”选项中,选择“很健全”为157人,占总人数的20.5%;选择“基本健全”为483人,占总人数的63.1%;选择“不健全”为112人,占总人数的14.6%。有的单位对培养目标、考核办法、达标后的待遇不明确,造成了一些医务人员通过努力完成的教育目标得不到相应的待遇;有的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与考核、晋职、晋升发生脱节,发挥不了应有的促进作用,使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缺乏热情。这说明,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在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等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

四、讨论

1.健全管理组织,加强教育管理

成立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主任由院长担任,继续医学教育办公室设在人事科,安排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制定《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办法》、《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继续教育考核评估制度》、《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奖惩制度》等,不断完善检查、监督及效果评估机制,保障继续医学教育发挥作用。完成继续教育合格证的换证和布置综述评审工作。2012年继教合格人数为916人,合格率为75.4%。优秀综述从2011年的17篇上升到2012年的26篇,逐年提高。做好继续教育项目的申报工作,落实部级继续项目举办任务。2012年申报部级项目7项,批准7项,承办6项。

2.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激励机制

我院把继续教育学分作为医务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聘用、续聘和申报职称的必要条件,使继续医学教育与个人晋职、晋级及经济利益挂钩。2012年起,要求凡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必须每年撰写医学综述1篇,当年度参加卫生局综述评审或公开发表。规定综述是取得继续医学教育年度合格证的必要条件,自2012年起,将继续医学教育年度合格率纳入科室考核管理,并同个人职称晋升紧密挂钩。2012年上报综述的篇数大幅提升,继续教育合格率由2011年的75.4%提高到2012年的91.2%。

3.多形式开展活动,拓宽教育渠道

以参加学术会议、学习班、专业进修、撰写学术论文、远程继续教育等方式,尽量满足医务人员的需求,根据医务人员从事的学科专业设定培训内容、方式,精心组织,讲究效率,提高学术活动质量,增强对医务人员的吸引力。2012年,开办3项部级继教学习班,培训人员400余人。配合全国放心医院的检查,组织全院职工观看放心医院大讲堂,对临床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参训率为93.6%,实际参训合格率为96.0%,达到放心医院评估A级标准。同时,医院投入200万元经费,设立继续医学教育基金和人才培养基金,为继续医学教育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

4.医德教育培养,提高服务质量

我院采取多种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培养,监督医务人员在行医过程中遵循服务规范,执行医德医风各项规章制度,秉承“仁心仁术、济世济人”的院训,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医生和患者之间沟通,同时自觉抵制违背医疗道德的各种不合法的行为,使医疗工作更加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努力构建和谐的就医环境。医院的第三方综合满意度调查从2011年的87%上升到2012年的91%,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5.锻炼师资队伍,提高学科地位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是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办法。我院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作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针对不同层次人员特点,采取不同形式,深入开展继教工作。为方便全院专技人员参加学习,院领导积极支持和参与,使院内讲座制度化、常规化。医院鼓励学科带头人申报、举办部级继教项目,扩大医院影响,提高学科地位,锻炼师资队伍;选派医院重点培养的中青年骨干到国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开阔学术视野;鼓励青年医师参加院内外的外语强化训练,使其能熟练地运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提高临床理论水平。“十一五”期间上报综述共计456篇。在天津市继续教育工作表彰大会上,我院被评为天津市“十一五”继续医学教育优秀单位。

五、结语

医学教育管理范文3

研究生思想教育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承担者,本文将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时期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做出了新的思考。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提高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方法的可行性,从思想层面积极引导医学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实践层面严格督促研究生以良好医德为准则,将思想教育落实到临床学习工作中。力图促进临床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经途径,在继续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我院作为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自2012年开始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并轨的培养模式,此次并轨的最大优势是参与培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达到毕业条件并培训合格之后可获得四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后即可行医,大大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然而,住院医师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思想活跃,工作积极,渴望成才。但他们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潮、错误观念缺少应有的免疫力。因此,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显得更为迫切[2]。我院一向非常重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一直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管理者的教育引导

1.思想教育学习讨论会

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往往存在单一、枯燥且脱离实际等缺点,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院积极开展以讨论会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者可以结合教育部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教育引导,定期开展思想教育相关主题的学习讨论会,以小组分组讨论形式开展,系统讨论医德医风、医学伦理等方面思想教育问题和体会,研究生也可以结合自身体会进行学习交流,师生互动,不断明确医德医术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医术上精益求精,思想上不断完善,态度上积极热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将良好的医德医术内化为自觉遵守的准则,在平常学习工作中不断践行。

2.入科前集中培训

我院对进入临床的研究生入科之前实行集中培训,近年来,共培育研究生1123人次主要针对医德医风、专业素质、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集中的学习和活动使他们明确医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与伦理道德水平,加深对基层医疗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医学事业接班人。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3]:(1)医德医风教育:促使研究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本职工作和患者保持很高的热情和责任感;(2)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掌握相关的临床操作技能可以使研究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得心应手,树立自信心;(3)医疗法律法规普及:使研究生知法懂法,自觉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3.医学道德教育课程

将思想道德作为一门研究生必修的医学道德教育课程,挖掘诚信道德的典型事例[4],阐述医德失范的真实案例,并在学习结束后对研究生进行理论考核,考核主要从社会公德、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医患处理等方面进行,满分100分,结果上报研究生办公室从理论层面对其领悟程度进行考查,针对思想道德考试不合格的同学进行进一步深刻教育。借助这种方式,督促研究生重视学术道德,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二、导师的监督指导

1.导师言传身教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导师的思想道德、处世哲学、治学态度以及成才经历都会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导师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自己的学生,还要的是在思想上对他们加强引导。我院积极在研究生入学前组织研究生导师参与德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导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还把它作为遴选和考核导师的重要指标,强化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为研究生树立高尚医德高超医术的榜样,对研究生思想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师生交流会

研究生导师应定期和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交流,加强沟通,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针对研究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进行指导教育,并定期举办师生经验交流讨论会,近几年,我院共举办院级师生交流会5次,参与人数约800人,会上师生之间畅所欲言,在鼓励研究生加强临床技能,树立良好医德,促进良好医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学术实践活动

导师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医学专业学术实践活动,例如:填写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活动,调动研究生钻研医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1.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讲求利益,名利并重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而且在一部分研究生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医院是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行业,临床科室直接服务于病人,与病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临床研究生教学中始终贯穿:在对病人实施医疗服务中,要求高尚医德与精良技术的结合,在诊疗工作中要求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5]。为提高研究生自我道德修养,举办了多次讲座和座谈会,深入到学生的中间,了解与研究我院研究生道德情况,建立道德修养评价标准,有针对的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6],不断自省,不断总结自身不足。只有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才能攀登医学高峰,只有秉承踏实认真、兢兢业业的态度,献身医学事业,才能成为一名白求恩似的医务工作者,传承白求恩精神。

2.加强自律

研究生管理者的教育引导及导师的监督指导是他律,研究生自身的反省和自觉遵守才是自律,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归根结底要靠研究生自身的努力。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通过研究生内化为自我要求、自我约束,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实现从他律到自律升华。近年来,我院进行关于医学研究生医德医风自我管理的讲座2次,着重于将良好医德规范内化于心,并将其固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做一名具备良好医德医术的合格医师,这正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

1.出版相关学习教材

相关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研究生并轨的特点[7],参与出版相关思想教育的学习教材2本,作为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的学习依据和理论参考。

2.成立考核小组

成立了相关考核小组,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针对思想教育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对相关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进行学习教育,并组织考核评估,对表现优异的研究生给予表彰,对表现不佳的给予继续教育,努力使其达到教育的目标要求。

五、效果与体会

1.结果

我院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评价、教育、反馈,对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医学伦理、思想政治,自我修养等方面水平有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多次讲座,加强与研究生、导师之间深切的交流,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发现和解决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的践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径,在促进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体会

完善的临床医学应是一门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医学,而医学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医学思想道德教育。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医学科研、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其医学人文素质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多年来我院一直努力探索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力求充分发挥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自身的作用,提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促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优秀医学人才。

作者:徐广军 刘忠玲 孙小雪 汪丽 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参考文献:

[1]陈旻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性探讨[J].研究生教育,2011(9):118-119.

[2]王国栋,刘新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思想[J].2013(20):351-352.

[3]赵美玉,李强.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J].德育研究,2010,(30):65-66.

[4]时玉平,李纯辉,付伟,麻吉河.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教育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126-127.

[5]何珂.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伦理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1-14.

医学教育管理范文4

【关键词】三甲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SWOT分析;优化策略

继续医学教育(以下简称CME)是指医学学历教育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连续性、全员性和终身性的医学教育。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突出彰显了继续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也为继续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本文以天津市儿童医院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CME管理进行分析,系统分析医院开展CME管理工作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提出完善的战略和策略,以期为同类医院提供参考与借鉴。

1SWOT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和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等,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以趋利避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1]。

2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SWOT分析

2.1S(Strength)优势分析

2.1.1医院资源优势。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专科医院。拥有国务院特贴专家、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31”人才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儿科学被授予天津市临床重点学科,建有儿科临床医学模拟教学中心,包括内科、外科及急救技能训练室等六个功能区,共有教学类,承担规培住院医师及本院医护人员等多种类型学员培养任务。2.1.2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健全。医院制定一系列CME管理制度并建立三级管理体制,成立CME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院长担任,主管副院长具体领导,科教科负责组织实施与落实,配备专职人员负责CME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各临床科室设有CME实施小组,科室继教干事负责落实各项继续教育活动。

2.2W(Weeknesses)劣势分析

2.2.1对CME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某些专业技术人员对参加CME学习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在晋升期间集中学习突击得学分,一旦晋升后则热情锐减。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为了每年的学分达标要求去完成参加学习,效果不够理想,使学习流于形式。2.2.2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参加CME的人员多数是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由于临床工作繁忙,使其有时难以协调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缺勤或听课迟到早退,尤其在组织统一集中学习时更为明显,学习时间和质量无法保证。

2.3O(Opportunities)机会分析

2.3.1国家和医院政策的支持。“十三五”发展时期,我国依然将CME作为卫生事业改革的重点任务,提出推进CME供给侧改革,缓解工学矛盾,进一步规范CME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我院始终重视CME工作,制定多项举措,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学习机会逐年增加。2.3.2教学能力师资水平获得肯定。医院分别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国家小儿手足口病等培训基地,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改进及时反馈,教学能力和师资水平均获得历届学员的好评和天津市卫健委巡查组专家的肯定。

2.4T(Threats)威胁分析

2.4.1儿科具有职业风险高、医患矛盾多、工作负荷重等特点,儿科医务人员长期承受工作压力导致心理健康受到危害。2.4.2目前儿科医疗人才紧缺,医患比例失衡,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社会需要更多合格的儿科医师来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科事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策略分析

通过对CME管理工作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全面分析,构建出开展CME管理工作的SWOT分析矩阵(见表1),还需要针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措施。

3.1SO加强型策略

3.1.1依托儿科重点学科的优势,以学科发展为牵引,充分利用完善的继续教育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级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胜任能力为核心,分专业分层次对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实施针对性的业务技术及操作技能培训。3.1.2积极鼓励支持年轻专业技术人员自学和外出学习,开展与医院科室业务教学科研发展紧密结合的团队学习,通过学习将新知识、新理念带回医院,为医务人员提供学习心得分享及汇报机会,增强其积极性及竞争意识[2]。3.1.3建立经典病例分享会制度,CME定期以MDT模式开展,各专业轮流选取本专业具有代表性的既往临床案例和临床疑难病例予以分享,并邀请资深专家、主任担任病例点评专家,提升各级医师的诊疗水平,培养医师对疑难、危重症个案的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促进各学科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拓宽思路。

3.2WO优化型策略

3.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CME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把CME的重要性、意义作为医务人员必修内容进行学习。重点加强对医务人员CME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引导[3],提供相应的措施帮助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完成继续教育。3.2.2优化CME实施方式,使CME活动模式多样化,通过邀请专家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以查房、手术、讲课等形式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采取微课、慕课等方式,通过线上自主学习模式,使培训学习更加灵活、方便,培训课题更加新颖、多样,缓解工学矛盾,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培训需求,提高培训覆盖率和培训效果。

3.3ST多元化策略

3.3.1增设医患沟通技巧等相关培训内容,帮助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开展中与患者建立高效良好的沟通,提高医疗整体服务质量;定期开展《心理减压》等课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确保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医务人员感受到关怀和温暖。3.3.2加强人才培养及学科、梯队建设,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对外重点合作医院及结合科室申报培训计划确定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培训计划和方案,加速推进人才的孵化与成长[4-5]。从不同层次选育人才,开展儿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建设。

3.4WT推进型策略

3.4.1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路径,定期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赴国外参加交流学习,借鉴有益经验,拓宽视野,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3.4.2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CME合格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年度和任期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强化激励机制措施,营造人人学习、主动学习的浓厚氛围。保证CME经费的落实,对于在继续教育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及其所在科室给予年度奖励,从而激励更多的医务人员参与到CME当中。

参考文献

[1]卢瑶.基于SWOT分析的医务部门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9,9(5):9-13.

[2]许丽红,李粉香,杨娜,等.SWOT分析法在感染科低年资护士管理中的评估与应用[J].中国医院,2019,23(11):65-67.

[3]吴婉玲,王丽霞,付宁娜,等.北京地区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情况的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5):382-386.

[4]胡欣燕,李璐?.基于SWOT分析的中医医院药学部门发展探索[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8):18-21.

医学教育管理范文5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策略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CME)是指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进行的医学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是对在职卫生人员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行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的培训[1]。在目前的形式下,随着信息化以及知识推送手段的不断改善,加之国家交通运输能力的大力提升,医务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可行性和便捷性较以往大大提高,但仍存在走形式、轻学习等现象,以至于有部分人员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达到继教合格标准,甚至出现对此项政策一无所知的个别现象。为使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结合该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实际以及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与同行进行探讨与交流。

1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高,考核力度还不强

治病救人作为医生的首要任务摆在第一位无可厚非,但是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简称四新)的学习是提升医务人员医疗水平和诊疗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某些医务人员往往对此项工作不重视,他们工作安于现状,惰性心理严重,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就是拿学分,走形式,只要是讲座有学分,不论讲座内容是否与自己业务有关,都来听课刷学分[2],另外,目前的晋升条例中虽然有继教合格内容,但是对于正高级职称及不打算晋升高一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没有约束力,他们认为学分的事情跟他们已经没有关系了,修不修学分往往看自己的心情,其次医院三级医生的考核指标中也一般鲜有继教合格这个指标,医院高层次人员对继教工作的不重视也会直接影响科室人员以及继教相关工作的贯彻落实。

1.2管理网络有待完善,管理效能还不高

从政策层面来看,目前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健全,监督环节还较薄弱,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3]。继教学分的管理工作一般落在医院的医教科或者科教科,一般都会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但是在临床科室情况就有些差别,临床科室任务繁忙,经常不会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就算有人负责,也同时兼顾医疗、科研等其他工作,工作重心不突出,管理时间不能保证,甚至在一些基层医院,科室要求医务人员直接与科教科负责继教的管理人员直接对接,由职能科室管理人员一对一指导,三级继教学分管理网络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管理效能低下。其次,由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参加学习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分,学分的授予环节也存在一定的管理缺失区。

1.3继教项目创新性不强,招生针对性不高

近年来,部级、省级、市级等继教项目立项数呈上升趋势,相同亚专科之间的继教项目内容重复性较多,同时,为了能进行宣传,主办单位往往邀请业内知名专家讲课,授课内容往往以最新、最前沿的理论为主,而参与的学员则是基层一线人员,消化这些内容还比较吃力,在招生的时候没有进行有效分层,导致学员参与积极性较低,出现“找教授讲课容易,找学员听课难”的奇怪现象。另外,学习班不同地区的办班时间也有一定的时间聚集性,比如北方可能喜欢放在冬天,而南方则可能偏好春天,希望能利用旅游效应吸引学员,学习班扎堆举办对学员的选择造成影响,同时压缩了可供选择的时间段,不利于学员的选择。

1.4继教学习形式还不丰富,不同层次地区参加学习的机会仍有较大差异

目前,各类继教开展还是以学习班、研讨会、学术会议等形式通过面授方式开展,医务人员工作任务重,抽不出时间来参加会议,另外,一些基层医院或者诊所由于经费不足、地理位置偏远等原因,能够公派学习的比例低,同时,这些基层单位也不具备举办相关继教医学教育项目的条件,导致基层单位、偏远地区的医务人员不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理论成果及技术。

2新形势下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建议

2.1加强领导,提升自我学习意识

各级单位特别是行政部门领导,应把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加强督导,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各单位也要广泛宣传,让医务人员了解学分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学分的途径[4]。加强对卫技人员终身教育理念的宣传通过理念宣传教育,让各级领导和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有更深、更新的了解,使医务人员自觉地把继续医学教育视为自身的权力、义务和职业追求,培训自觉的继续医学教育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5]。

2.2加强管理,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内涵

加强管理是提高继教工作效率的最根本的保障。①要完善好继教管理三级网络(行政主管部门-科教管理部门-科室管理人员),各级平台落实专人,分工明确,相对稳定,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将这项工作做好。②要出台继教学分管理办法,明确获取学分的途径、程序以及评价标准,采取例如将正高职称人员等“监控盲区”的继教合格纳入各类考核指标,对于非本专业取得学分,管理部门有权不允计入学分总数等措施,运用PDCA循环模型持续改进管理质量。③要着力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加强继教项目的申报、组织以及过程管理,加大有效监督,鼓励科室积极开展基于临床实践的探讨、交流和经验分享,积极采取手术演示、工作坊等方法丰富办班形式,提高授课效率。

2.3拓宽学习渠道,合理安排时间

信息化、数字化是当今时展的主要趋势。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信息化管理十分必要[6]。在面授授课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可通过信息化手段拓宽学习渠道,例如现场直播,开展远程教学等,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学员,另一方面,也可大大节约学员的时间和财务成本,特别是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学员,也能足不出户便可进行学习,同时获得相应学分。在时间安排上,也应该适当同其他继教项目或同学科其他单位举办的继教项目分开,以便给学员提供更多选择的计划。卫生事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决定要素就是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作为毕业后教育的有机后续部分,对卫生人才的培养和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关系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相信在各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思想为引领,我们的继教学分管理工作一定能做好。

[参考文献]

[1]陈孜,韩尔阳,陈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与思考[J].广州医药,2011,42(6):61-63.

[2]张梅,张新庆,董丽凤.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9):1-3.

[3]宋俐.谈区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对策[J].医药教育,2013,20(3):148-149.

[4]孙政春,李文斌,李虹.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策略[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1,3(2):40-41.

[5]戴忠俊.南京市六合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现状及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27(2):67-68.

医学教育管理范文6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扬州;医院;分析;对策

继续医学教育是继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最后一个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教育阶段,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高层次的教育阶段,基本上伴随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是医务人员提升业务素质、促进全面发展、达到德技双馨的基本手段,也是建立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继续医学教育形式主要有申报、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自学,进修,办短期、长期培训班及等方式,共同推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分为部级、省级和市级项目。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Ⅰ类学分项目管理,包括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Ⅱ类学分项目管理,包括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单位自管项目、自学、等其他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部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医疗卫生单位医疗、教学、科研等综合水平的具体体现,对促进本单位学术水平的提高及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的主要是指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与公布的“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各省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与公布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在所有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途径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班)占的比重较多,由于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是否达标、合格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晋升、岗位聘任、执业再注册和医师定期考核的必备条件之一,医务人员较为重视,因此分析研究继续医学教育的举办与管理尤为重要[1-2]。调查涉及的扬州地区6所医院有: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扬州市中医院、扬州五台山医院。这6所医院除承担扬州全市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心理健康工作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医疗任务外,还担负周边地区居民的综合性医疗服务工作。医疗辐射范围包括扬州、泰州等地级市以及安徽、山东等省市。

16所医院职工情况及诊疗总量情况

根据《2018年扬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公报》、《江苏三级医院运行信息》公布的数据,我们将6所医院职工人数、卫技人员、2018年诊疗人次及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ICME)人数统计如下。表1统计结果显示,6所医院职工人总数为6961人,占整个地区医疗机构人数的20?3%,6所医院卫技人员总数为5949人,占整个地区医疗机构卫技人员的20?4%,即6所医院职工人数或者卫技人员达到整个地区医疗机构卫(技)生人员的1/5;表2显示2018全年6所医院诊疗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中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扬州五台山医院和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6所医院诊疗总计是4668162人次,是2018年整个地区所有医疗机构诊疗总数的46?92%,即6所医院一年承担的医疗救治服务量总是整个地区量的1/2。数据显示仅占整个地区20%医疗机构卫技人员承担着地区所有诊疗总数近50%的诊疗量。诊疗总数的高低是一个医疗单位接待患者的人次的多少,与诊断技术、医疗水平成正比。6所医院在整个地区重要地位显而易见,能代表整个地区的医疗水平、技术力量。医疗水平能反映出卫技人员的专业水平,专业水平与单位的人才培养政策、方法密不可分。而在职卫技人员的知识和能力如果想要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主要的途径也是依靠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方式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6所医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办情况

表3是根据“部级CME项目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江苏省CME项目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公布的数据,统计出2014—2018年6所医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年总数的结果。表3显示2014—2018年期间6所医院申办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情况,按项目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中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扬州五台山医院和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与表2中2018年6所医院诊疗人次顺序基本一致,说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的多少是衡量医疗质量、展示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3]。因为通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邀请授课专家、组织参会人员、教材编写等,对提升科室的专业水平,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促进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6所医院CME管理人员情况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人员是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执行者和监督者。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举办质量的高低。表4显示的是6所医院CME工作人员情况一览表,数据来自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4显示各医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具体的主管部门情况,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为教育处,其余4所医院主管部门还是科教处。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总数由高到低分别为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扬州市中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扬州五台山医院和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其中只有苏北人民医院、扬州五台山医院有专职人员,负责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其余的都是同时也负责其他工作,属于兼职做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工作人员排序情况与6所医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总数排序基本一致。这说明随着医院的发展,学科的分化越来越细致,管理部门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原来主管科技与教育的科教处分为科技处与教育处两个部门,各负其职。人员分工也越来越具体,苏北人民医院、扬州五台山医院都有专职人员负责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专职人员能从繁琐的日常事务解脱出来,专注到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的情况反映出医疗单位继续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的成效也会促进医院的发展,这也充分说明了医院的发展与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4对策

4.1充分认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临床、教学、科研蓬勃发展,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供了丰富内容及良好平台,借助学科优势,根据医院医疗项目开展情况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注重发挥各医院特色,能有力促进职工素质提高,又能促进医教研向更高层次发展[4]。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医疗队伍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和管理体系,健全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和制度,才能有效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

4.2增加管理人员配备,提高专职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水平

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举办质量的高低。只有在管理人员有保障前提下,才能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提供全程的服务,才能成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顺利举办的重要保障。医院要配备专职人员,专门负责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把控管理的细节,如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监管评估等某些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反之,人手的不足,会导致管理人员工作力不从心,好的工作思路不能付诸实现,必将影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5]。

4.3加大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投入

由于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不属于财政拨款,多数医院每年也没有此类经费预算,平日在继续医学教育过程中产生的经费收支都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即,“专款专用”的原则使用[6]。目前举办继续医学项目各项费用,一部分从药厂、医疗器械公司赞助捐献的款项支出的较多,另一部分则由参会人员个人承担。虽然许多医院都制定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接受商业资助的管理办法,来规范商业赞助行为,但企业毕竞是要有商业利益的,其赞助动机不会与学术界完全一样,要保证学术的独立性和学术的公正性,继续医学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还应该是各医疗单位,加大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投入还应靠各医疗单位,才能保证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将培训质量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7-8]。

4.4管理者之间应加强横向联系,增进业务交流

医学教育管理范文7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卫生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继教项目数量逐年增加,如何保证继教质量尤为重要。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综合医院在继续教育项目管理中,如何通过项目申报严格把关、加强过程监管、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经费管理、实施品牌化策略、进行分类管理等方式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并提出了改进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综合医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职工提升业务素质,实现终身教育和职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医学教育制度[1],而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为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制订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申报、审批、实施、学分授予、评估和监督等方面做出严格要求。本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例,探讨该院自1997—2016年以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的管理实践及所采取的一些列方案、措施,以期通过总结、归纳、分析,提高项目的举办质量。

1医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现状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97年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来,每年举办的项目数量由最初的6项发展到目前的120余项,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医技、护理卫生管理等多个学科。对项目管理的重心已从注重项目数量向注重项目举办质量上转移,在继续教育项目申报时严格把关,在项目举办时加强指导,在项目举办后加强考核,对整个过程加强监管,以便有效监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质量[2]。

2医院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实施举措

2.1项目申报时严格把关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作为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强调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推广性的特点,申报的项目需先经过科室审核,再由医院统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避免特色与优势不明显的项目和实际举办困难的项目申报。此外,该院实施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品牌化策略,鼓励已有较好工作基础和积累的项目申报“金陵临床医学高层论坛”,以树立医院教育品牌,扩大学科影响力。以“金陵临床医学高层论坛”为载体,传播学科的学术成果,扩大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打造职工教育培训的学术品牌。

2.2项目举办时加强指导

2.2.1多渠道公布项目获批情况

在项目批准后,为避免申报项目负责人因不能及时了解项目获批情况而延误项目按时举办[3],该院会通过医院网站公告、短信通知、送交《项目获批通知书》等方式告知项目负责人,《项目获批通知书》的内容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学分数量等基本信息,以及项目经费管理、讲课费发放、学分证书申领、异地办班手续办理、网上执行情况上报、院内考核材料上报等办事流程和注意事项,以书面形式告知项目负责人,明确项目举办要求。

2.2.2全程监管项目整个过程

过程管理是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方式,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为项目落实、实施、总结和评价应用等阶段,并分解每个阶段的任务,进行过程管理[4]。在项目举办前,该院要求科室提前上报项目举办计划进行备案,协助科室在该院组建的战略合作医院工作群里通知,同时,要求科室提前两周办理申领学分证书、联系财务收费等手续。在项目举办时,重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加强全方位管理和服务,对项目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教材准备、课程安排、学员管理、会务组织等情况进行现场抽查;对学分证书的发放严格把关,由教育处统一打印发放,严禁发放“空白证书”。举办结束后,重视项目汇报材料的填报和档案材料备案,包括文字材料和声像材料等[5]。

2.2.3加强对项目的经费管理

为避免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费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不规范行为[6],该院制定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对继续教育项目经费来源、使用原则、可支出的项目、专家讲课费发放方式、经费管理流程进行详细规定。项目举办前,科室提前两周到教育处和财务部门办理项目费用收取申请;项目举办结束后,即到教育处领取《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报销单》,由财务部门核算项目收入总额,科室按财务要求整理好报销票据后,由教育处填写经费支出情况,经项目负责人、科室负责人签字后,交教育处办理院内审核签字手续。科室凭经过院内审核签字的报销票据到计财处办理费用结算手续、领取费用。在项目接受社会捐赠资助手续办理中,采取由医院财务处、审计处、纪委监察、院部及教育处会签审核的方式进行严格把关。

2.3项目举办后加强考核

为规范培训过程管理,控制培训质量,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该院制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7],评价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果。根据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8],该指标体系共分3个一级指标,包括教学资源、项目执行和效果评价;教学资源分5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项目执行分6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效果评价分3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并赋予每个三级指标权重、内涵和评价方法,考核结果作为年度优秀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选的依据。自2014年起,该院将评价指标体系用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考核,在考核中发现,举办项目的评分差距主要集中在授课教师学术层次、培训学员构成、培训规模等方面。

3加强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与建议

3.1优化举办流程,加强指导监督

项目负责人多是临床医务人员,对项目举办的政策要求很难完全掌握,缺乏组织会务的经验,管理部门在项目举办过程中要认真履行管理和服务两项职能,管理部门优化项目举办流程、明确注意事项、制定指南,在流程上加强指导监督,制定项目举办标准操作流程。它对经费管理、学员培训费收取、接受社会捐赠资助、讲课费发放、学分证书申领、异地办班手续办理,以及网上执行情况上报等关键事项进行说明,为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一种新型管理模式[9]。

3.2实行分类管理,促进学科发展

因各医疗单位在学科设置和学科发展方向上均存在差异,因此,该院对继续教育项目应该实行分类管理,对学科特色与优势较好的学科,包括部级、省级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鼓励举办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进一步扩大学科的影响力;对学科特色明显但举办存在困难的项目,比如中医科、针灸科、核医学科、儿科等,在项目举办时,教育管理部门应给予更多的指导,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鼓励学科开门办会,采取与兄弟医院联合举办的形式,整合学科力量,促进交流合作,提高项目举办质量,办成精品特色项目,扩大学科影响力,实现共赢。

3.3建立专业论坛,加强学术交流

举办继续教育项目受经费、时间等因素制约,学术交流受到很大限制。随着自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互联网进行学术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因此,可以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作为纽带,搭建各专业学术交流平台,联合区域内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共同建立专业论坛,建立医疗联合体内继续医学教育共享平台[10],增进交流。将讲课教材、视频等在论坛上进行共享,也可以通过论坛征集本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亟待解决的专业问题,确定继续教育项目举办主题,提高项目内容的针对性。

3.4严格执行考核,建立奖惩机制

建立并完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不仅作为优秀项目评选的依据,还要与科室综合目标考核挂钩。对严格按照规范组织实施的项目、学术影响力高的项目,应给予经费、政策支持,争取进一步扩大影响;对未能按期举办的项目,或举办后未及时填报项目执行情况、上交项目举办考核材料的项目,则其项目负责人暂停申报1年;在实际举办时,2个或2个以上项目联合举办的,如需继续申报,则将项目合并为一个项目进行申报。

4小结及启示

随着继续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应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进行转变,项目举办数量的多少不能真正反映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在项目数量不断增加、举办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形成管理规范、优化管理流程、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法、完善奖惩机制来确保继续教育项目的举办成效,已成为目前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建立继续教育项目的长效机制,搭建学科交流平台,形成继续医学教育品牌。

作者:汤杨 朱滨海 唐大龙 童斌 冯湘雨 占伊扬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卫科教发(2012-85).[EB/OL].(2012-12-31).

[2]马真.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提高继续医学教育质量[J].医学教育探索,2009,1(8):7-9.

[3]申翠华,尉真,房兆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J].继续医学教育,2004,18(3):175-177.

[4]高萍,张永,马国平,等.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过程管理[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3):360-361.

[5]钱农,高寒,何晓鹏.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的管理和档案的建立[J].中外医疗,2009,28(34):115.

[6]王林,贺加.医学教育资源配置影响下的英国医师队伍结构变化趋势[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32(1):21-22.

[7]赵沛,汤杨,虞海平,等.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品牌化发展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志,2014,13(5):501-503.

[8]牛云松,扈长茂,刘成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2,9(6):532-533.

医学教育管理范文8

关键词:新时代;高等院校医学院系;教育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疾病的增多和对医生群体的要求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这有赖于加强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医学院系学生教学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新时代,首先要改革高等院校医学院系的教育管理模式。

一、我国高等院校医学院系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服从教育管理模式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依旧采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高校上级领导下级,下级听从上级,教师领导学生,学生听从老师,这种直线式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目前的高校发展趋势。在医学院系的教学中,教学关系绝大部分是教师占主导,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至于学生掌握运用情况如何,从相关研究来看,并不理想[1]。在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下,学生只是被灌输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思考与应用,学生的思维模式被禁锢,并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很少,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服从关系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医学专业的课堂教学显得单调乏味,教师也无法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与想法,无法做到因材施教。2.高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强制性。高等院校每年都会招收大量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通常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方式。高等院校认为学生来学校就是学习教学安排的,并且校规与院规中很多条例具有强制性,设计得不够人性化,而这直接导致学生变得更加叛逆。强制性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都说高校中,师生关系更像是相互尊重的朋友,高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等也都提倡师生平等,自由和谐,但是,其实际管理过程中,却把平等、和谐忘得一干二净。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其学习压力大,如果一直处于这种学习环境下,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3.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缺乏创新。在我国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当中,高校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一般都是由高校负责人制定操作的,学生很难表达出其真实的想法与意见[2]。高校评价与反馈机制中的内容也非常单一,形式缺乏创新,无法全面地表现出学生的建议和意见。高校评价体系不完善也会阻碍高校的发展,无法全面地反映出高校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情况。

二、我国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1.高校教育管理权限下移。长期以来,高校内部教育管理的权限一直掌握在学校教务系统手中,这难免会在资源分配、职能行使的具体工作中造成摊大饼、过于行政化等不利局面[3],也很难照顾到各专业不同的特殊需求。因此,要更好地改革高校教学管理模式,首要的就应该将管理权限切实下移到各相关院系。由最了解情况的院系实行自主管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主要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只对重大事项行使审批权。2.医学教育层次化。根据我国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可以依据医学教育构成的不同和专业发展潜力的不同,把医学教育合理地分化成以下三个层次:第一,把研究生教育当作主要目标,培养医学高素质的复合型研究人才;第二,以培养本科生为主要目标,综合发展;第三,以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培养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为中国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专业人才[4]。

三、探索高等院校医学院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1.以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为主要目标。(1)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增强,学生更加注重自主性。在医学院系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既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工作。医学院系教师要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和学生交流沟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要坚持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把学生的需要当作教学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性。(2)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当前社会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学生个人、高校和国家的发展潜力,尤其是高等院校医学院系的学生,是我国未来医疗界的希望,我们更应该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和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医学类知识竞赛、医学专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与能力。还可以开设医学社团,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医疗创新活动[5]。2.加强高校辅导员和学生骨干队伍的建设。(1)发挥辅导员的双重功能。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其主要任务是正确地引导学生健康学习。但是,很多学校都忽视了辅导员的教育作用,使得辅导员成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员。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设优秀的辅导员队伍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因为只有把辅导员的教育作用落到实处,才可以有效促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首先,高校要明确医学院系辅导员的特殊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其教育和培训的支持力度。其次,不同代际辅导员之间要加强传帮带,尤其是应在教育理论学习与管理模式的探讨上加强不同代际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2)发挥学生骨干队伍的榜样作用。选取品格高尚、成绩优异的学生组建一支医学院系的学生干部队伍。通过骨干队伍学生的示范与正面引导,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加强对学生教育的管理。学生骨干队伍比教师更有亲和力,在学生群体中带头效果很好。医学院系可以建立医学院光荣榜,定期组织学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大会。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与医疗经验,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潜意识里已经树立了奋斗的榜样与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采取普通学生和骨干学生谈心、共同学习的形式,让骨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带动普通学生进步。这样既可以构建良好的院系学习氛围,还提高了学生的生活热情与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高校开展对学生的管理工作。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团组织建设相结合。高校要开展党建—团建—班建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把优秀学生吸纳到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对学生开展系统的党的知识培训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党的知识实践锻炼,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在高校教育、团结和联系高校学生中的作用与优势。高校要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带头作用与模范作用,不断为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努力。(2)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相结合。高校要把抓学风建设当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抓手,教育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树立正确认真的学习态度与观念、树立严谨的学习精神,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自由学习。教育永远是中国前进发展的重要话题,加强高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对我国实现民族复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次强调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因此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医学人才是新时代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姜佐军.民办高等院校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7):93-95.

[2]胡珊.明确学生管理教育属性,建立专业化的高职学生管理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221.

[3]郭凤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好家长,2017,(34):173.

[4]王楠.关于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2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