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质量监管范例

农资质量监管

农资质量监管范文1

关键词:农业发展;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建议

种子质量是粮食产量的主要基础,它也决定了农业工作者的收入。目前,为不断完善《种子法》以促农业技术进一步发展,相关部门要大力落实整改工作,并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工作人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加强职业素养,对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工作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完成,从而在整个农业的经济链上确保基础环节不出现失误,进而保证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1当前农业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对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种子质量监督的实际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对待监督工作在态度上不够严谨,对种子的质量检测的管理只注重种子是否能够正常发芽,对后期种植过程中,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并未进行详细的检查。比如在发芽实验中所用的种子必须是经过净度分析合格后的净种子,对于已发芽的种子,须按检验规程判定幼苗是否正常,特别要区分幼苗初生感染及次生感染的概念,以便查找原因,只有通过这些检查才能确保种子的质量,从而确保后期产量。所以若想让农业产量得到有效改善,就必须提高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2质量检测水平不高

在现阶段种子质量监管中,专业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经济已经迎来了新的阶段,但是在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未能及时进行更新,相关部门对于新技术没有深入探索,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发展很慢,进而导致在种子质量监督检验过程中无法提升检测的效率。从整体检测体系来看农作物种子检测体系仍存在不足,检验的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这是由于一些工作者的专业技术不达标,有关部门也没有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部分检验人员扦取的样品没有代表性,检测不按流程操作,专业素质也不足以胜任自身工作。

2新时期农业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应如何开展

2.1培养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态度

若想提升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的效率就必须要提高一线工作者的职业意识,有关部门要对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培训,确保工作者在思想上有积极的态度,并且贯彻落实各级号召,完善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在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过程中适当的进行奖励、惩罚措施,对于长期未出现失误的工作人员进行嘉奖,对出现失误3次及以上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让检验人员重视检测工作,确保种子质量的检测结果客观、科学,进而确保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2.2加大工作资金投入

在进行种子质量检验过程中,除了要完善制度、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外,还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机械设备。就现阶段来讲,大多数地区给予种子质量监管的工作经费都是非常有限的,导致陈旧的检验设备很难得到更新,根据检验机构考核准则,检验设备每年要定期进行校验和鉴定,这些经费也无法保障,机械由于长时间的使用难免会存在误差,进而影响整体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因此,有关部门非常有必要加大检验资金的投入,在设备领域及时进行更新,并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3总结

农资质量监管范文2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改进措施;高台

民以食为天,食安而稳。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近年来,高台县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抓手,不断健全监管体系,强化属地监管责任,走出了一条“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产管并举”的发展路子,为保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

1主要做法和成效

1.1强化组织领导,形成监管合力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到位,高台县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负责制,成立了由县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乡镇的乡镇长、农业农村局各相关职能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统筹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制定年度监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细化各成员单位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工作运行、监管联动、案件协作、信息共享、打假治劣、执法处置、绩效考评、投诉举报、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做到了职责明确、人员到位、运转高效、机制顺畅,形成了农业农村局监管、各成员单位配合、公众参与的良好局面,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1.2强化宣传引导,加强源头治理

近年来,结合“六五”“七五”普法活动,高台县把宣传贯彻“一法一条例”等法律法规作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采取现场咨询、实物展示、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悬挂条幅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结合各镇农业结构调整,向群众发放宣传手册、挂图、明白纸、手提袋、纸杯等宣传物品1.5万多份。先后编印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手册》《三品一标认证指南》《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宣传手册》《致全县农资经营单位(户)的一封信》《禁限用农药名录》等宣传彩页2.5万份。每年组织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大户、农资销售门店负责人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农产品法律法规、农资使用、假劣农资鉴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知识培训班4期,强化对在蔬菜、中药材等作物上限用农药的宣传力度,筑牢思想防线。

1.3坚持产管并举,突出整治重点

1.3.1抓源头治理,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

以高毒、剧毒禁(限)用农药为重点,建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企业和农资经营门店等监管名录,坚持“标本兼治、打防并举”的原则,在春、秋农资需求旺季,按照检查对象随机、检查人员随机、查处结果公开的“双随机一公开”要求,采取集中排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办法,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县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生产经营者进行“拉网式”专项检查4次以上,重点检查出售假劣农资、超范围使用农药、进销货记录不规范等行为,实现了从农资销售到使用的“全覆盖”监管,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2019年,检查各类企业(合作社)134家,签订承诺书276份,查处和整改未建立或不规范农药经营台账46起;检查农药等经营门店303家(次),查处违法销售农资案件9起,没收农药258瓶(袋)。

1.3.2抓标准化生产,提升生产基地建设水平

为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台县全面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农业投入品和市场准入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初步形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围绕蔬菜、制种、草畜等主导产业,先后制(修)订辣椒、西葫芦、甘蓝、马铃薯、洋葱、香菇等标准化生产技术16项。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获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7个,带动全县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3.36万hm2。不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三品一标”的创建力度。2019年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8个,认证高台辣椒干、黑番茄、胭脂鸡、河西猪等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全县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7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2.49万hm2,占全县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67.9%

1.3.3抓市场流通,加强农产品抽检力度

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采取定期检测和不定期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农产品例行抽样检测力度。扎实推进周抽检、季监测、季汇总制度的落实,突出在重大节会活动、重点区域、重点农产品的检验检测。2019年抽样检测农产品6149份,合格率达99.9%。

1.4加强体系建设,提高监管能力

为保障高台县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高效开展,2009年成立了高台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2012年成立了高台县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建成检验室472m2、配套检测仪器35台(套)。各镇设立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中心8个,全县基本构建了“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建立镇级快速检验室8个、专业合作社快速检验室8个,逐步形成了县镇抽检为基础、合作社自检为补充的检测检验体系。

2存在的问题

2.1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虽然对“一法一条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但部分干部群众对“一法一条例”学习认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识不强。农产品市场效益不高,优质不优价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户“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不按农药使用范围、用量、安全间隔期施用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威胁。

2.2检测手段相对落后

县级农检中心虽然配套了部分检验检测设备,但只有管理检验人员5人,与农业农村部关于检验认定资质管理要求的15人还有很大差距。检验方法以快速、定性检测为主,定量检测能力不足,检验机构没检验资质,不能为农业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3监管工作量大面广

目前以“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为主的规模化、组织化“订单农业”面积只占总播面积的42%左右,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以个体居多,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加之,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收购、贮存、运输等多个环节监管,点多面广、任务繁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势依然严峻。

2.4工作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建立健全了县乡监管机构,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没有专职监管人员,人员流动性大,不利用工作开展。同时县级对乡镇监管机构和村级监管员没有经费预算,乡镇监管机构缺乏抽样、检测经费,检验人员培训不足,能力素质有待提高,村级监管员无报酬,都影响到工作的开展。

3改进措施

3.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进一步加大“一法一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统筹协调县镇村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体,举办农资生产经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三品一标”认证等宣传培训,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分类分层提高政府、行业监管部门、农资生产经营者、农产品生产者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3.2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监管主体责任

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联合执法力度,形成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流通仓储企业、专业合作社、市场、超市、鲜活农产品经营门店等无缝监管机制,细化监管责任,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强化乡镇监管机构职能职责,靠实工作责任,配备专职监管人员、检测设备和监管经费,解决监管体制不顺,监管效率不高的问题,切实履行好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

3.3加快基地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加强优势特色产品的基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建设能力。通过实施土地细碎化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部级杂交玉米种子基地建设、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农药化肥减少等项目和县级土地规模化流转、三品一标认证、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经营等优惠政策推动,培育扶持一批专业化生产企业、大户和生产基地,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发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步伐。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企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能力。积极开展“互联网+农业”运行模式,突出优势产品,通过电商走向全国市场[4-6]。

3.4提高监管服务能力,建立全程追溯体系

积极探索建立“属地监管,县乡联动,联合执法,失职追责”的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县乡监管能力建设,健全村级监管队伍。强抓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门店、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企业等重点对象和重点环节,建立县级指挥中心和追溯管理平台,健全完善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农资经营者等监管名录和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清单,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爱云.高台县合黎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24-26.

[2]盛燕.对提升高台县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5):60-61.

[3]李春兰.高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7):35-36.

[4]白滨,李瑞琴,于安芬.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现状及创新发展初探[J].甘肃农业科技,2017(12):95-99.

[5]陶海霞,于安芬,白滨,等.焦亚硫酸钠对双孢蘑菇鲜品颜色和质量安全性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9(4):23-31.

农资质量监管范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打假护农、保供给、促增收”为主题,实施“控源头、抓市场、提质量”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措施。严格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和非法生产经营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切实抓好农资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构建农资监管的长效机制,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集中查处一批坑农害农农资案件,曝光一批违法违规生产和经营者,增强农资生产经营者的守法、诚信意识,提高农民识假辨假能力,进一步扩大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覆盖范围,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业生产事故。

三、工作重点

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突出关系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和疫苗等农业投入品,集中开展整治行动。

(一)严格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努力将假劣农资封锁在市场之外,一是严把市场生产经营主体准入关。按照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条件,对申请单位进行严格的资格和条件审查,坚决阻止不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主体进入农资市场。二是严把农资产品市场准入关。加强产品准入程序和条件管理,严禁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农资产品进入市场和农业生产领域。三是严把农资产品质量市场准入关。制定、实施农资质量年度抽检计划,建立健全农资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质量监测制度和执法抽查制度,坚决制止不合格农资产品入市交易。

(二)严查农资违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定期不定期地集中执法力量,依法查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经营与管理脱节的挂靠经营和不具备资格经营等行为;查处生产国家禁用限用、销售过期失效变质和标签不全的农资产品行为;查处生产销售无登记证、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的农资产品行为;查处生产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行为;查处生产销售假冒或仿冒他人产品商标、名称、包装的农资产品行为;查处假冒伪造或者买卖生产经营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登记证、合格证的违法行为;查处伪造、涂改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地址、有效期和有关质量标识的生产经营行为;查处对农资产品质量、服务、功效、适用范围等作虚假宣传的行为。

(三)严惩涉及农资的违法案件。坚持监管重心下移,强化属地责任。重点加大对农资生产企业、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的检查;加强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监管,特别要加强对群众投诉多、社会反映强烈、农资问题突出、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小作坊、加工点、分装点和地下黑窝点的查处。对查出的案件,顶格给予处罚,该撤销登记的撤销登记,该法办的法办,对犯罪分子以严厉惩罚。

(四)积极开展农资产品质量监测。在春耕和秋播前等农资购销旺季,科学制定执法抽检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执法抽检,提高抽检覆盖面,及时公布抽查结果,预警公告;切实加强“三品”基地及产品的监管,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抓好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记录档案的监督检查,实行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

四、工作安排

在强化日常监管抽查的同时,紧扣农时,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以下阶段性工作。

1、宣传发动(2.1—3.31)。(1)以宣传农业法律法规为重点,提高广大群众的农药识假辨假能力和维权意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打假护农保春耕舆论氛围,为全面开展农资打假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2)组织召开一次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启动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2、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4.1—5.31)。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同时,组织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及时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完成。

3、开展“夏季农资打假百日行动”(6.1—8.31)。组成联合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方式,开展农资打假督查。

4、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9.1—10.31)。(1)组织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一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执行安全使用农药有关规定的情况。(2)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依法公布抽检结果。

5、总结交流(11.1—12.31)。(1)开展执法案卷评查。(2)组织开展农资打假联席会议,交流通报各部门农资打假情况。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全面落实责任,明确各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把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资打假行动,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发挥农业局的牵头职能,组织协调好打假工作,落实农资打假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多部门整体联动优势,定期研究和部署农资打假有关工作,及时协调查处重大农资案件,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提高打假效能。

(二)完善监管机制。认真履行农资监督管理职责,积极构建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等制度,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组织精干力量,采取明查暗访等形式广泛搜集线索,采取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严查大案要案。进一步密切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落实职责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农资打假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农资市场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镇街道,进行通报和曝光;对因监管不力,致使假劣农资造成重大事故的乡镇街道,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农资质量监管范文4

1.加强农药监管

近几年来,农业行政执法紧紧围绕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普法、强化执法,连续两年开展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蔬菜、水果、茶叶用药专项整治,加强宣传引导和科学用药指导,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1全面实施检打联动

根据我县作物布局及病虫发生特点,重点针对玉米、水稻、蔬菜、茶叶、果树等作物主要农药产品开展监督抽检,同时加大对非法添加农药隐性成分产品的抽检力度,依法公布监督抽查结果。根据监督抽查结果,组织开展假冒伪劣农药违法案件查处;组织开展全县高毒高残留、禁限用农药专项治理行动。加强了与工商、质检、公安、新闻媒体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并与周边县农药监管部门签署联打联防协议,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合检查,提高对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1.2加强农药经营许可管理

全面贯彻落实《湖北省植物保护条例》以及《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合法经营,守法经营,规范经营。

1.3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

组织开展对农业执法人员、农药企业和经营人员分类培训,促进农资监管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开展科普宣传,大力开展“农资打假保、春、秋冬播”送科技、送法律下乡活动,宣传普及农药禁限用规定、识假辨劣、科学选购、合理使用、依法维权等知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防控,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在乡镇中心组学习、农业生产合作社、阳光工程培训作“珍爱自然资源优势,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讲座,唤起全社会共同关注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安全。

1.4严格农资经营台账管理,完善农资经营管理制度

对农资经营单位实行“四制”,即购进备案制,经营专柜制,购销台账制,公开承诺制。要求制度上墙,规范经营。并跟踪检查,督促农资经营户建立和完善农资档案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农资经营的各个流通环节来历清楚,去向明白,实行层层质量承诺,确保农资质量可追溯。

1.5突出查办大案要案

对日常检查、产品抽检、举报投诉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抓源头,端窝点,打惯犯。对已构成刑事犯罪的,坚决移交司法机关,积极做好两法衔接。同时通过重大农资违法案例和集中曝光假劣农资产品,公布依法惩处的结果,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近年来,查处重大违法案件3起,移送公安机关一起,单笔为湖北稻花香集团新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维权挽回特别重大经济损失550万元。

二、积极推广高效低毒生物农药

在县内主要茶叶、蔬菜生产基地开展高效低毒生物农药、频振式杀虫灯、杀虫黄板等系列清洁生产技术项目示范,使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培训、宣传和实际示范应用,让农民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低毒生物农药,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开展对比试验,让农民实际感受生物农药和绿色防控应用效果。

 

2.1开展重金属污染普查

争取并组织实施湖北省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通过对土样检验检测,对五峰县重金属污染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2.2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2.2.1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

a)推广农村能源综合利用工程,有效解决畜禽粪便和秸秆造成的面源污染。

b)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基地的建设,推广“四位一体”的庭院经济模式、生态等综合示范。积极引导和鼓励养殖场户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实行规范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c)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利用畜林、畜果、畜粮等农牧型生态养殖模式。一是利用大量的果、茶、竹等经济林资源,发展生态放养本鸡。二是利用大量的牧草资源和农作物秸杆丰富的优势,发展养殖牛、羊。三是利用玉米等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多,饲料粮丰富的优势,根据土地消纳粪便与规模养殖相结合的原则,发展养猪、蛋鸡生产。通过农牧结合型生态养殖,使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达到整体最优、协调共生、良性循环的要求。

2.2.2加强技术培训,推广土地的治理和修复技术

a)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培训,使各级领导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诠释生态是立县之本。同时使社会各阶层了解不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危害,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b)大力推广污染土地的治理和修复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3加大政策投入,建设美丽乡村

2.3.1争取领导重视,纳入资金预算

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关系身体健康甚至生命,要真正摆上议事日程,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农业环保工作经费,以赢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2.3.2实施好农业环保项目,推动农业环境污染治理

农资质量监管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保障春耕生产,维护农民利益,为农业稳粮增收保驾护航。

二、工作目标

在全县建立健全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综合协调的农资市场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和“执法、护农、保粮、增收”的目标。

三、实施步骤

(一)学习培训动员阶段

做好农资经营单位和农民的培训;做好整顿行动的各项准备和动员工作,组建机构,落实责任,制定并下发整顿行动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

1.全面开展农资经营主体清理检查,建立农资经营主体台账,规范经营资格,查处取缔无证照经营。

2.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集中对农资市场和经营单位进行检查,清查假劣农资商品,指导经营单位守法经营。

3.组织对重点农资商品质量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公布检测结果,消费提示。

4.加强日常巡查,依法对农资经营商品进行检查。在村屯组织建立假劣农资举报点,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加大力度查处农资违法案件,实行首问负责制,对于举报、投诉案件由第一受理部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解决,案值达到规定额度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5.加大对市场上流通的高毒农药进行全面清查,坚决执行上级文件精神,杜绝违禁高毒农药进入农资市场。由工商局配合农业局对高毒农药(非违禁)定点经营进行检查,非经农业部门批准具有“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资格的商户不得经营高毒农药。

6.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督察,对本辖区内农资市场进行督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集中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总结考核阶段

对整顿行动进行总结,对重点案件集中处理,严厉打击。对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单位及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四、强化组织领导

(一)落实职责分工。

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将全县农资市场整顿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农业局:组织农资市场联检联查活动,对违反农业行政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调解农资纠纷,依法保护农民利益;负责全县种、药、肥市场及质量监管工作;种子管理站在农业局领导下,专门负责全县种子市场和种子质量监管工作,依法履行种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等职责,承担种子市场监管全部责任;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作物种子的检疫工作,对作物种子检疫进行监管。工商局:依据法律、法规,严格农资生产、经营者及农资广告经营者资格审查、证照颁发,取缔无照经营,打击虚假宣传;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加强流通环节农资商品质量监管;严格规范农资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严厉查处农资经营者的商标、广告以及其他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及时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推进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共享建设;调节农资纠纷。质监局:负责标准化监督管理;农资生产企业质量监督管理;农资企业计量监督管理;加强企业实验室和认证认可的监督管理;强化年度审核,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全县的农资生产企业的监管,将近年来质量问题频发企业列为监督重点,加大监管力度。公安局:负责及时受理查处行政执法部门移交的涉嫌犯罪的农资案件,必配合行政执法部门查处重大违法案件。物价局:经营者进行价格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执行依法制定的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法定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实行明码标价制度;对农资市场在经营中的价格规定工作进行监管。县供销联社:配合执法部门对所属的农资分店进行管理,搞好农资诚信建设,开展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加强系统内部个人承包租赁农资经营户的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和纠纷调处。法院:受理行政部门未调处成功的诉讼案件。在监管上要整合执法力量,由政府牵头,调动和发挥农业、工商、公安、质监、物价、县社、乡(镇)政府的积极性和作用,统一协调,集中行动,齐抓共管。坚持专项检查与部门检查相结合、集中检查与平时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形成政府领导重视、执法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共同监督的管理机制。

(二)开展农资市场整顿宣传活动,营造农业执法的社会氛围。

发挥舆论宣传在行动中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宣传执法工作经验和成效,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广大农民识真辩假能力、科学使用方法和维权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业执法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农民及涉农企业的利益。

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检查的重点是农资市场和乡、村农资集散地。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统筹安排,周密部署,从实际出发,从突出问题入手,针对不同生产季节特点,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组织力量开展拉网式大检查。重点监控乡村流动商贩,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的小作坊和黑加工点,由电视台曝光,依法对其进行罚款、没收及取缔。对大案要案,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对徇私枉法者严肃处理。重视每一份群众举报,发现案情及时调查处理。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数量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决不允许以罚代刑行为发生。

(四)加强对行政审批等行政许可的管理。

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农资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资质审查,严把准入关。对需要审批、审定、登记的农资产品,严格执行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要加强行政许可的后续监管。

(五)开展农资及农产品质量专项检测,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坑农害农行为和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违法行为。

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根据本部门的实际,确定质量检测的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抽检方案,认真做好农资产品及农产品的质量抽检工作。对生产中出现问题比较多、农民投诉比较集中,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以及可能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要重点抽样检测,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逐步建立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制度。

(六)建立有奖举报制度。

农业局设立举报电话,对举报人进行严格保密,依照违法金额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七)建立商品报备制度,开展评选“放心农资经营店”活动。

通过创建一批管理规范、诚信经营、产品合格率高、农民满意、影响力大和示范性较强的农资商品经营单位,发挥其以点带面的示范引导作用,维护农资商品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是采取经营者商品统一报备,以保证广大农民群众安全放心消费。二是对于不服从管理的,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警告、查处,严重的取消其经营资格。三是完善失信惩戒和守信褒奖机制。对失信违法企业加大监管和曝光力度,要通过电视台、农业信息平台等媒体对假劣农资和违法经营户予以曝光;对守信经营商户将采取有效形式评选“放心农资经营店”对于造成严重损失后果的经营户,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提高市场准入标准,降低市场风险。

要严格涉农经营的市场准入。经营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单位,要审查经营主体资格,建立信用档案。农业部门对审查符合经营条件的农药经营户以公文致函的方式为工商部门提供登记注册的合法依据,严格按照“先证后照”原则办理登记手续。引导农资经营者建立“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实现农资商品可追溯监管,实现质量责任倒查制。

农资质量监管范文6

关键词:区块链;农产品;质量安全

0引言

农业是立国之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信息联通的飞速发展,农产品供应的高成本、低效率、信息保护缺乏安全性等缺陷,导致农业产业的发展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如何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始终保持农产品的发展潜力和能力,成为民众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区块链技术的提出,为提升农产品的发展潜力和能力提供了思路。该技术核心,在于沿时间轴记录数据与合约。更为重要的是,只能写入和读取数据、合约,而不能进行修改和删除。这样就为市场流通的农产品,自生产到销售匹配完善的“身份证”制度,实现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事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加工储运等质量安全关键环节全程可追溯,有助于帮助企业打造高端农产品品牌,帮助政府实现全程安全监管,并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1区块链概述

区块链遵循时间先后顺序,以数据区块的方式呈现的一种链条式结构。该组合形式中,以密码学的方式,确保每区块链分布账本的不可伪造、不可篡改。由此,本质上而言,区块链为一个去中心的数据库,呈现形式多以开放、自治、匿名等为特点。

2区块链与农产品质量溯源

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目的在于加强农产品材料的风险管控,本源上依靠数字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产品自生产到运输销售的全环节信息标识。当前,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更多依赖的是二维码或条形码。而且,由于溯源平台不同,展示的农产品安全信息标准也各不相同。区块链与农产品质量溯源的联系,较传统的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有着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一方面,该技术具有分布一致的特点,很好避免人为篡改的情况。另一方面,当前已经开发出具有图灵完备性能的区块链,这样将增加企业造价的成本,以更好的保障消费者权益。此外,该技术还有利于行业监管,迫使企业提升农产品质量,生产出更加优质的农产品。

3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的应用设想

3.1具体构建设想。区块链技术特指溯源数据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的记账机制,利用区块链数据加密储存特性确保企业上传的商业机密数据安全等特点,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的完善提供可靠的应用思路。就此,要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以数据区块的相连顺序为基础,依托各区块链间的信息关联可查,构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链式数据管理。在整个体系应用中,链式结构中各区块的权益是均等的,以信息共享、共融而存在。但是,也存在约束机制,以加密技术的可靠性管理下,在可控的范围内对信息可查的各项内容中追溯。同样,也保证了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完成各项工作。硬件配置方面,整个系统不需要集中管理核心,不需要庞大的数据管理服务器,就此省去了昂贵的终端硬件设备,降低投入成本,以节本增效的形式确保质量安全追溯可查的完整性、可控性、高效性。

3.2可用领域设想。用于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当前,政府主导的“三品一标”,响应绿色消费市场的需求,将区块链技术用于“三品一标”的生产、运输、监管有现实的必要性。要着力于探索区块链技术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的优化升级,积极推动获证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采用区块链技术实施追溯,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就此,参与“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有效使用质量追溯二维码标识标签,及时将产品信息上传至国家或省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具有包装能力的“三品一标”农产品实施“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用于农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区块链技术显著的去中心化特点,以非中央处理器的单核信息联通,实现物联网多点对点直接的数据传输,这种分布的计算功能能有效处理数以万计的交易。同时,该技术叠加的智能合约,将每个智能终端调整为可自我调节的独立网络节点,节点加入事先植入的规则,实现与其他节点更加安全的交换互通信息,为用于农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提供便捷。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还具有:①区块信息不可篡改,一旦农资信息被载入区块链中,加盖时间戳,区块链下的农资信息将不可更改,即所见即所得,真正实现农资的防伪溯源。②区块链信息的开放性,各信息的公开化,实现了点对多的链接,直接将信息公布于众,实现了信息透明化,确保老百姓能购买到放心的农资。用于参与农产品销售的质量安全监管。区块链技术构建的供应链,各节点交易的数据信息是流畅、完整而透明的,在此将为质量安全部门提供可供发现问题的路径,有利于提升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整体效率。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很好避免供应链纠纷问题。链条上参与销售农产品的数据,具有数据不可篡改和时间戳的存在性证明的特质,很好为供应链体系下各参与主体解决纠纷提供佐证,更好的用于举证与追责。同时,该技术支撑下的农产品销售,由于数据不可篡改与交易可追溯两大特性相结合的存在,可根除供应链内产品流转过程中的假冒伪劣问题,很好用于产品防伪处理,总之,在农产品销售安全监看过程中,区块链有效串联涉及农产品销售的各条信息,很好解决群众的信任问题,为第三,农产品销售的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便捷。用于农产品分配流通环节。这些年,国内农产品市场流通规模扩大。但是,整体上呈现市场集中化低、流通环节多、市场信誉体系缺失等问题。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农产品分配流通环节,能把分散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参与者整合为区块整体,农产品流通环节将大幅精简,农产产品质量安全将根本上得到保障。同时,所有交易信息以区块的形式储存在云空间,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可查。就此,未来区块链技术用于农产品分配流通环节的工作重点,将聚焦在培育成熟的区块链农产品分配体系,财政下拨专款用于区块链农产品分配项目试点建设。同时,综合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等多形式,用于拓宽项目试点资金来源,重点扶持区块链农产品交易平台、大数据储存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信息流通体系建设,构建以村级单位为核心的信息中介机构,利用好农产品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等,完善农产品需求信息机制,实现农产品信息资源的跨区域共享。

4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的应用重点应解决的问题

4.1优化区块链技术,提升技术的可靠性、先进性。当前,区块链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展现出巨大的可互联性优势。就应用的实际来看,该项技术自推广到成熟,还将面临诸多的挑战,比如:时间延迟、吞吐量延后、安全可靠性等等。针对这些内容,有待我们不断优化,以提高技术的可靠性、先进性,使着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4.2培养专业信息技术人才,降低技术准入门槛。自2008年,区块链技术诞生。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该项技术所带来的透明性、安全性,已经影响到全球许多的许多行业。虽然技术应用影响面在扩大,但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领域则要滞后许多。而且由于该项技术涉及到密码学、高等数学、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专业性较强,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领域的应用门槛也很高。此外,当前,涉及到上述交叉领域的前端技术人才短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还存在不少的可操作弊端。今后,为提升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应用效益,一方面着力于培养涉及多交叉领域的前端技术人才,为技术推广应用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储备人才。另一方面优化开发环境和语言,逐渐降低技术开发难度,确保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能胜任该项技术的研发。

4.3扩大区块链技术影响面,逐渐拓宽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在于沿时间轴记录数据与合约。更为重要的是,只能写入和读取数据、合约,而不能进行修改和删除。就此,展现出来的透明性、安全性、高效性,非常有助于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有利于开创共享经济和物联网新局面。而且,当前应用最多的场景,聚焦在:工业制造、无人驾驶汽车、联网交通、公共技术设施和智能城市、金融服务和保险银行、家庭和商业房产、智能合约、零售等领域,这些领域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渗透性不强,制约着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的应用效益。由此,扩大区块链技术影响面,逐渐拓宽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就有现实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王状.农产品溯源及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9,(3):34-35.

[2]张延华,杨兆鑫,杨睿哲,等.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溯源系统[J].情报工程,2018,4(3):4-13.

农资质量监管范文7

我委及时调整充实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以农委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各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委属各单位也相继调整了安全生产工作组织,明确了专门工作人员,形成了全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统一管理格局。今年3月27日,农委召开了全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认真贯彻学习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制定并下发了《农委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农委一把手与分管领导、农委与下属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责任状,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确保我县农业安全生产有序发展。

二、抓住重点,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我委制定《农委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实施方案》,坚持每月一次大排查,并将隐患治理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下属单位必须在每月5号之前将本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表报送到农委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的隐患排查情况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进行具体部署并具体安排每个月的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安全隐患治理措施及具体责任人。

1.开展农资市场安全检查,重点农资质量和消防安全器材配备及性能情况。

全年出动执法人员999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128次,共713个企业,检查农资市场36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58家,整顿市场共169个,全年共送农药样品62个,下发整改通知书16份。

2.经常性地进行生猪瘦肉精安全检查。

县兽医站在年初与乡镇兽医站签订了动物免疫责任状,将免疫告知书送发到所有养殖户并让养殖户全部履行签字手续,然后进行大面积全覆盖的防疫和抽检,在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中,农委组织县乡畜牧兽医人员对全县规模养殖场(户)普遍进行了1次生猪瘦肉精安全检查,检查规模养殖场(户)80余家,抽检的生猪尿样266个,检查结果全部为阴性。

3.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安全。

在元旦、春节、清明、端午、麦收及秋收期间,农委成立了四个督察组分赴全县各乡镇和国有林场进行24小时巡查,有效地保证了全县的新植林木和森林覆盖率。

4.加大沼气工程安全管理力度。

为确保沼气工程安全,农委对全县所有沼气工程进行拉网式普查,普查率达到100%;及时对沼气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排除,确保安全运行,印发沼气工程运行明白纸,实行网点服务与业主自我管护的有机结合和互相补充,使沼气安全使用知识普及到所有用户,公布了全县所有服务网点的负责人的姓名、电话和服务范围,承诺24小时随时接访服务,及时处置沼气工程运行中的突发问题,确保沼气工程安全高效运行,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指导、推广与示范工作,确保无污染、零排放。五是协助县交通局指导临淮、半城两林场做好渡口安全生产工作。先后8次到临淮、半城两林场指导做好渡口安全工作,督查指导林场认真检查渡船的安全性能、渡工的资质情况、身体状况、消防器材配备和性能情况,严格要求渡船不超载,大风大雨大雾及汛期不载客,确保渡口安全。

三、开展专项行动,有效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我委严格按照市、县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隐患排查、“六打六治”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新《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宣贯活动,确保我县农业安全生产稳定发展。

(一)大力宣贯新《安全生产法》和《暂行规定》

我委多渠道开展新《安全生产法》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栏、条幅、宣传车、街头咨询和制作宣传板块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安全生产法》和农业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常识。积极利用送技术下乡、农民培训工程、广场宣传日等活动向广大种养大户、农业加工企业大力宣传新《安全生产法》,并向我县农业企业负责人下发了《生命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法律是必须坚守的底线》的全国统一的致企业负责人公开信。全年共出动安全生产宣传车23辆次,街头开展宣传咨询3次,悬挂宣传条幅10幅,制作宣传板块5块。组织农委中层干部集中学习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并在农委网站开辟专栏登载《暂行规定》全文、解读等有关内容,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宣传发动,营造宣贯氛围。

(二)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农委、县安委会关于“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6月3月农委召开安全生产月工作推进会。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农委在县城和有关乡镇进行了大规模的安全咨询活动,参加了县安委会在时代超市广场组织的安全生产宣传周活动和县食品安全宣传咨询周活动,使全民的安全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

我委制定《农委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实施方案》,坚持每月一次大排查,并将隐患治理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下属单位必须在每月5号之前将本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表报送到农委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的隐患排查情况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进行具体部署并具体安排每个月的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安全隐患治理措施及具体责任人。

(四)加大“六打六治”打非治违工作力度

我委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进行重点部署。成立了“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专项行动的重点、步骤和要求,将任务细化分解,做到任务明确,职责分明;多种形式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营造浓烈的安全社会氛围;执法大队、森防站、动检所联手互动,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对规模企业、重点单位和农资经营户登记造册,重点管理;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立即落实整治措施,直至安全隐患彻底排除;加强对各单位监督检查,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激发调动“六打六治”打非治违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下一年工作打算

1.扎实抓好农资市场安全监管工作。

严厉查处制售假劣农资行为,严格监管农药经营以及购买使用各环节。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农资经营业户的法律意识和人民群众的鉴别水平;严禁没有通过备案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格的产品销售,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和政府规定在特定区域内禁止使用的农药。同时制定农药销售、使用规章制度,确保农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对所有农资经营单位进行彻查,重点检查经营人员条件、经营场所、设施条件和各项管理制度是否达标。对达不到“四个条件”擅自经营的单位提出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单位进行取缔;核查合格的经营单位实行分户立档,印发《农资商品进、销货登记台账》,签订《农药经营质量责任书》,确保依法诚信经营、保证不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不销售禁用农药,确保农药质量安全。

农资质量监管范文8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围绕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的目标,通过健全监管体系、开展专项整治、加大“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创建、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行准出准入制度等多种措施,提升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市政府在市农业局单独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在镇乡(园区)农技站挂牌增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配备了人员和监测仪器设备;组建了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和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检员队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基本构建。

二是专项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组建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组,牵头相关执法部门先后开展了蔬菜水果禁限用高毒农药、农资打假、“瘦肉精”等多个专项整治,不断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2012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00多人次,检查了600个经营单位,处罚各类违法违规案件14起。

三是农产品基地和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市政府组织制定农产品标准10项、生产技术规程65个,创建标准化示范区5个,推广适用新农业标准140多项。全市现有无公害农产品436个,产地面积72.42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80.34%,绿色食品57个,省市名牌农产品3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

四是农产品准出准入机制不断健全。市政府通过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系统、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示制”等多种措施,不断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工作机制。目前,全市已创建市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26个,全市蔬菜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7.6%以上,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100%,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照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监管合力尚未形成。一是统筹协调力度不大。市级层面尚未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法律赋予各部门的管理权限较为分散,监管环节和责任难以分清,监管不到位、缺位和多头监管的现象同时存在。二是工作考核力度不大。镇乡(园区)农业基本现代化考核中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为0.5分,与其重要性不相匹配。三是基层推进力度不大。目前镇乡(园区)一级重视程度还不够,工作上缺少责任感和紧迫感,监管职责尚未落到实处。

(二)监管体系较为薄弱。一是监管力量不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目前仅有工作人员2名,疲于应付各项事务性工作,很难抽出时间有效履行监管职能。镇乡(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人员都由农技站人员兼职、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由村干部兼职,人员不固定、职责不明确,基层农产品监管队伍“有名而无实”。二是工作经费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每年仅7万元,且多年没有增长,难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实验室运行经费近十年没有增长,每年仅14万元。随着检测面的扩大、耗材成本的上涨、认证费用的增长,实验室正常的运转经费至少需50万元,缺口较大。三是检测能力不足。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场地偏小,仅有350平方米(吴江区检测中心面积有1200平方米,溧阳在建的检测中心面积也在1000平方米以上);检测仪器大多购置于2003年以前,使用年限较长、故障频率较高、检测参数较少,既不能对省农委下达的检测任务进行全参数检测,也不能对畜禽产品和水产品进行定量检测,基本以蔬菜检测为主;中心检测人员大多“半路出家”,专业不对口、高学历(硕士及以上)人才缺乏,致使中心一台最先进的检测设备由于无人能够使用,仍处于闲置状态。

(三)工作实效尚需提升。一是社会氛围有待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培训教育比较少,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提高。二是农业生态环境有待改善。三是农资农药管理有待加强。全市共有农资经营户779户,网点数量多,实力小,分布散,监管难度大,难以确保农资市场安全。高毒农药虽然实行了定点经营,但一部分无销售资格的农资店仍在暗地违规销售高毒农药;部分种植户为追求治虫效果,在蔬菜种植中违规使用高毒农药情况依然存在。四是农业园区建设水平有待提升。软件方面,一些园区还没有检测设备,无法对农产品实行自检;部分园区虽然建成了检测室,但检测人员大多兼职,自检意识不强,检测项目单一,农产品质量把关不严。硬件方面,部分园区的道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与现代园区的标准仍有一定差距。

三、几点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我委建议如下:

(一)加强领导,形成监管合力。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建立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同时建立健全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和例会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及时发现并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合力推进监管工作。二要加强政策指导。市政府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尽快出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监管工作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三要加强考核引导。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和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引导基层重视和加强该项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增强监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