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习论文范例

音乐学习论文

音乐学习论文范文1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近年来出现了过度依赖书本教材,过度重视理论的不良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的知识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和技术设施的创新性不够。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这些教学工作对整个教学任务的新要求。通过灵活处理教学方法,不断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来增强整个小学音乐教学的深度和内涵。其中,音乐游戏就是一项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游戏对整个小学音乐音乐教学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音乐游戏”对于小学生的魅力首先凸显在“游戏”二字上,小学阶段的学生童真尚未褪去,游戏的天性和本能总能吸引他们投入更大的精力参与其中。因此,将音乐融入游戏当中,是拉近音乐教学与学生学习热情之间距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这些教学过程对整个学习任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导致这些学生对整个音乐教学兴趣的一项关键措施。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音乐游戏,犹如久旱逢甘霖。小学音乐教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方针,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重要目标,不断化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度,能够将知识内容以他们最能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利用这种思维和模式开展音乐教学就是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真是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以音乐游戏为重要辅助措施的教学策略。

二、音乐游戏教学特点

音乐游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主要目标,大大缓解了书本知识枯燥乏味的缺点,这种教学方式之所以能在小学生身上发挥较大的作用,主要还是因为音乐优势教学有着自身难以比拟的特点。

1.增强学生的课堂表现

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学生长期被束缚在课堂之上,接受教师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枯燥、呆板、乏味,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与学没有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而音乐游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知识教育和传授的过程当中来,同时他们也更能符合学生的积极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特点制定更加适合他们的游戏。并将游戏规则和内容完整的结合到一块,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要求。

2.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音乐游戏教学本身以尊重学生兴趣出发,设置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游戏种类,在充分释放学生天性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这种教学方式是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维的影响下完成的教学任务。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是最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措施的一项重要措施。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这也成为教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理论改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始终是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各种安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需要按照教师的安排才能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和计划,同时这种教学思维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三、音乐游戏教学的要求

音乐游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它将游戏和音乐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人员应当正确理解教学理念

音乐游戏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种具体体现。其背后的叫雪儿理念是指导整个教学工作的根本,同时这些教育内容也对整个教学工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些教学措施也对整个教学任务具有现实指导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对现代教育理念首先由充分和深入的认识,惟其如此,才能在贯彻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过程中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完成这些教育内容和方式。

2.注重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音乐教学中实施音乐游戏的参与,其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教学内容与游戏内容结合的是否顺畅、自然。结合的紧密和合理程度是决定这项教学措施效果和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对他们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发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教学科研的作用,从学生实际年龄特点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的游戏内容,并将与音乐知识联系起来。

3.提升教学人员创新能力

音乐学习论文范文2

20世纪,由于无调性音乐与十二音序列作曲法的出现,统治了西方音乐好几个世纪的共性写作时期结束,代之而来的是对新的结构法的探索和尝试。主题动机与大小调功能和声的淡化与消逝,使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音乐参数逐渐成为20世纪作曲家们的曲式结构的要素,并且曲式的概念也更加宽泛,在20世纪前形成的典型性曲式模式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一些作曲家的作品中。但随着作曲技法与材料的变迁,它们愈发不适应作曲家对结构的要求了,而探求新的形式与模式,共性化写作方式的丧失也使得每位作曲家在他们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在尝试一种相对自我与独特的表现方式与结构形式。因此,多元化成为20世纪音乐的主要特征。面对如何分析如此众多个性凸显的作品的形态,各种方法层出不穷。例如,勋伯格主张从动机开始进行分析;申克体系,将音乐分为三个结构层:前景、中景、后景;R雷蒂创立了以主题发展作为音乐作品的核心的学说;E库特(瑞士)主张着眼于线性对位及音乐紧张度的变化,等等。二战后,西方出现了动用自然科学和数学成就来研究音乐形态的新趋向,如,音乐理论家福特(美国)的集合分析理论等。总之,这时期的音乐分析体系纷繁复杂。

二、曲式与音乐分析的学科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引进外国音乐作品形态研究并作为专门的学科起源于当代。萧友梅在1920年5月31日《音乐杂志》发表“什么是音乐?外国的音乐教育是什么乐学?中国教育不发达的原因”一文,对作曲课程介绍中首次提到了“曲体学”。为教学需要而译介多部曲式著作和相关文章,建国前基本上多为欧美理论系统,建国后则多为前苏联的著作。如克耐尔《乐式的理论与实用》等。同时,也有很多我国学者撰写的文章和著作。如李鸿梁《乐式学纲要》、钱仁康《贝多芬的交响曲》等。1955-1970年期间受到前苏联的影响,阿拉波夫在中央院讲授“音乐作品分析”,对中国音乐院校音乐作品分析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全国各大音乐院校在这一时期纷纷成立音乐分析学科,并开设相关课程。较之传统曲式学课相比,更贴近作品的内容及世界观和时代,而非孤立地讲作品的结构。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音乐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不论是中国音乐史学还是民族音乐学领域,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更是成为中国音乐学研究领域的主力军。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分析研究突出特点是以曲式为主线,旋律等其他方面的研究包含其中。应西方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共性理论、共性写作的需要,西方曲式理论体系化程度发展的很快,但中国传统音乐由于长期处于师徒传承和自生自灭状态,所以音乐的规范化程度远不及西方共性写作时期,其音乐往往呈更自由和多样化特点。但客观上存在着曲式理论,这也形成了中国传统曲式研究方面专题性研究的特点,正是由种种不同的专题研究构成了中国传统的曲式理论的一个框架。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些结构的模式化程度较高,曲式形态比较明显,但也有些其框架比较随意或隐蔽,讲究放浪形骸,致使其表现重心全在音乐的语言和细节方面。因此对于中国音乐的分析不能仅拘泥于曲式分类。所以到了80年代,对于中国民族音乐分析开始侧重从体裁、乐种等角度对曲式进行分类研究或专题性综合研究。另外主要针对某些具体作品和乐种的结构特点进行个案分析,范围广、种类多。虽然中国民族音乐分析有很大的发展,但在这个领域仍然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这一领域的学者们进一步认识和完善。

1.从著作或文章数量看多,目前的研究以民歌、戏曲及器乐曲方面的研究居多,说唱和歌舞方面的音乐分析较少。这也与研究工作者本身接触到的民族音乐类型有限有直接关系。且由于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也直接影响这些研究结果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出作品原貌。因此,还需研究者进一步加大投入、深入,所以形成中国音乐分析理论体系尚有待进一步地总结和研究。

2.在研究中国民族音乐时,不能简单地“拿来主义”,单纯套用西方音乐分析理论,而是要立足于我国的音乐和现存的分析理论实际。但也不能否认中西音乐中某些共同规律。随着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日渐增多,应当清醒地认识中西方音乐的共性与个性关系问题,是建立中国音乐分析理论体系的前提。

3.努力方向:深化各分支学科、各体裁、乐种、乐目以及根植传统的新作品的研究,从整体形态学的层面进行比较与整合。乔建中:“形态研究可以成为揭开传统音乐内部体系奥秘的钥匙,但若不从学科的高度去要求,则可能永远停滞在浅层次的分析上。”

三、关于音乐分析学科的几点思考

1.如今,各种现代音乐分析方法纷繁复杂,但它们无一例外的,都与传统的音乐分析理论紧密联系,换言之,只有对传统的音乐分析理论深入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分析理论,前者仍发挥巨大作用。二者应当是一种继承发展的关系,而非后者对传统分析理论的取而代之。

2.传统分析理论是建立在功能基础上的,以结构的划分为特征的表态分析体系。主要是通过对作品主题、和声、调性等方面的分析,归纳出音乐作品的曲式类型。20世纪以来,现代音乐的创作主导结构逻辑的结构力要素变得更为复杂化和多样化,尽管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仍然是和声、节奏、速度、调性等,但原来并不主导音乐作品结构思维的要素逐步成为重要的结构力。呈示、展开、过度、结束、导入等性质不同又相互依存的陈述方式却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如果说要完善传统曲式学,主要是要在保持以主题与调性因素为主导切入点的前提下,更多的关注音乐的其他基本表现手段的状态,考量它们对音乐的结构力。这也再次强调和说明了传统的音乐分析理论是现代分析理论的基础,是绝对不能被取代的。

3.20世纪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作曲家对技法创新的追求,由此,与之相伴随的音乐分析也产生了以专门研究某特定作曲技术产生的分析理论,这样的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另外由于对音乐主导结构力要素的不同看法,使得某些分析方法虽然特色鲜明,但不免有所局限,因此,应对多种音乐分析技术加以综合、整合运用,从而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作品。可见,音乐分析必然走向综合发展的方向。

4.音乐分析无论如何发展变化,某些关键内容却始终是音乐分析中必然要研究的要素,例如,音高、主题、结构以及美学意味等。只有分析这些要素在各个作品中的动态关系,才能深入地研究作品。同时,因为当代的音乐分析已经不是感性或经验性的了,而是建立在严密的理论体系之上的,所以分析的综合性也应当进一步加强。也就是说,不仅研究“式”,而且要研究“曲”,并加以综合。

5.《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大辞典》音乐分析条目中说到:音乐分析研究对象为乐谱文本、乐谱所投射的音响文本、作曲家的内心音响、表演家的演绎音响以及听众的体验音响共5种常态方式。然而,我们对于这5种方式目前的音乐分析发展并不均衡。像音乐表演学分析、音乐批评学分析的理论体系也不够完善。

音乐学习论文范文3

首先,课前教师将准备好的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孟加拉国、泰国、朝鲜等国家有名的景点,或者标志性建筑图片悬挂在教室四个角落,营造氛围。然后,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播放本单元中的不同国家的歌曲,让学生听歌曲,竞猜国家名,并快速指出墙上悬挂的图片中哪一幅图属于这个国家。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以合作方式进行竞猜。等到竞猜完毕,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分析不同国家给人的感受,以及音乐风格等。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利用悬挂图片营造学习氛围,再设计竞猜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最后深入到不同国家音乐风格的研究,逐层深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有效问题,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改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展开合作学习。这主要是因为在小班化教学中,由于人数较少,教师可以在有限的合作时间中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去,扮演“参与者”、“引导者”、“监督者”等角色,保证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设计,以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合作提高。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六年级音乐《天鹅湖组曲》这一课时,教师以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两段乐曲,让学生认真聆听,享受音乐带来的震撼力。其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1.请从四个方面分析两段乐曲的不同(速度、力度、节奏、旋律)。2.天鹅主题旋律中运用了什么乐器进行演奏?要表现什么样的音乐形象?3.四小天鹅主题富于跳跃感的节奏刻画出小天鹅什么样的形象?学生合作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循环播放”这一功能,来回播放《天鹅湖组曲》,让学生聆听,感受,分析。教师主动融入各小组的合作,促进合作学习走向高效。

三、搭建合作平台,提高教学效果

(一)大空间,开辟音乐活动场地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大空间”,为学生开辟独特的音乐活动场地,让学生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营造合唱氛围,教师亲手制作了合唱架,形成“合唱专属台”。每当合唱时,教师都会请学生上“合唱专属台”进行表演,感受独特的音乐学习方式。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五年级音乐《美丽的星座》这一课时,教师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进行合唱练习,掌握二声部的结合。在练习时,有总指挥,有负责高声部的,有负责低声部的,两者需要融入感情进行合唱。练习结束后,两个小组分别上“合唱专属台”展示合唱成果。这样的教学别出心裁,学生乐于融入其中,音乐课堂瞬间变得更有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室中开辟“明星舞台”、“戏剧舞台”,并配上背景图,让教室变成学生音乐活动的天地,引领小班化教学走向精彩的明天。

(二)大舞台,展示学生音乐风采

小学生都喜欢表演,都希望自己在同学中脱颖而出,博得他人关注。因此,在开辟音乐活动场地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在大舞台上,展示音乐风采,展示未挖掘的各种潜能,如跳舞、表演等。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三年级音乐《读唐诗》这一课时,教师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舞台上绽放。自古以来,诗词与音乐有着独特的联系,二者的融合给予人美的享受。在学习《读唐诗》相关内容后,教师设计了合作活动,让学生上“舞台”展示风采。本次活动,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每一组自选《读唐诗》中的任意一首古诗,配乐朗读。在这个环节,教师提供配乐曲目作为参考,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第二环节是演唱古诗。学生需要在对古诗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演唱,将古诗中的情境通过“唱”的方式表达出来。每一个小组需要根据以上要求进行排练,排练结束后以分组抽签方式上台展示。这个活动学生非常喜欢,都以极大的热情融入合作排练。

四、结语

音乐学习论文范文4

摘要:

小学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音乐教学富有情趣、美感和容易接受的特点对德育工作开展是一项重要的优势。关于具体怎样在小学音乐中渗透德育教育,笔者进行了简单的陈述,主要内容包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以情动人,引发学生的共鸣,发挥音乐之美,陶冶情操,树立人物榜样和熏陶的作用,重视团体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德育教育 以情动人 音乐之美 榜样熏陶 团体合作

前言在素质教育广泛推行的今天,德育教育成为当前教育行业的一种趋势。《新课标》中提出,德育在各个学科教育环节都有渗透,它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思想道德素质,指导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善教学方式,以优美的旋律、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促使人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将人的道德、思想进一步净化和升华。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逐步渗透德育教育呢?

1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以情动人,引发学生的共鸣

要真正达到德育的作用,首先要让小学生从心灵上有所触动,就是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感动,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例如,国歌是每个学生都熟悉的一首乐曲,其包含的主要是在国家民族深重危机的情况下,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威望,毅然决然地走出书斋,奔赴前线的情感。要想体会当时人们的爱国情感,首先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看当时的图片或者视频短片,让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深刻感受一下中国人民抵抗外敌、保卫家园的大无畏精神,也让学生们体会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感,然后再让学生学习歌曲。一旦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在唱歌的时候会更加具备情感,并且经过一首歌曲的学习,学生的思想道德也将得到进一步升华。

2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音乐之美,陶冶情操

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给人以听觉的享受。歌曲中散发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演唱的情感美、表现的体态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和行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各种美,并能深刻地认识和体验美的存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美和发展美的能力。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不仅包括传授歌曲技能,还包括对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学习,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能使得小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对于学生们喜欢的流行音乐,教师也要慎重地进行选择,并将一些好的作品介绍给学生,详细分析作品的特点和闪光点,对作品提出不同的见解,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音乐中帮学生提升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从而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美。

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树立人物榜样和熏陶的作用

小学生较为敏感,喜欢模仿。而这一时期榜样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为学生分析音乐的优美时,不要忘了对音乐中的主人公或者作词人的分析,要通过挖掘其中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来讲,在现在充满金钱权势的社会,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小学生学习榜样、受到榜样的感染,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今后的道路上有正确的指导方向。例如,在雪灾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成龙、韩红、刘欢等影视明星将会前往一线进行捐款和演唱,号召各方人士进行支持,他们用行动和歌曲表现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性的光辉。当然,我们音乐教师也是学生的榜样。所以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要大方得体,有爱心和责任心,认真做好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身上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4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团体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新课改实施和推广以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改善教学质量,其中团体合作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而团体练习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这要求学生要有集体意识,一切命令听指挥,演唱者之间要能够相互照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还要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例如,在组织合唱前,首先我让学生单独练习,同学之间互相倾听,调节音律。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互相讨论学习,最终在合唱演奏中保持了声音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学生在练习与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通过亲自动手和动脑体会音乐实践的乐趣,掌握音乐的旋律,还能在相互配合当中养成学生遵守纪律、服从集体的好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5结束语

在音乐的生涯中,有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学艺先学做人。”这是在告诫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教会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学习、感受到美的存在,提高自身鉴赏美、发展美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不断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当中落实素质教育,渗透德育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将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使得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谢丽娟 单位:南昌市华安学校

参考文献:

[1]赵晓兰.携德之手与音同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5).

[2]陈小英.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本[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8).

[3]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DB/OL].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aeca4d29915f804d2b16c10c.html.

[4]赵松青.玩中学乐中育——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快乐教学[J].山东教育,2011(07).

[5]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B/OL].道客巴巴,http://ww.doc88.com/p-271833886783.html.

[6]刘朝军.循循善诱潜移默化——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语文学刊,2011(04)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学钢琴即兴伴奏探析

【摘要】

一首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是通过演唱者的再创造来完成的,即兴伴奏是音乐教教育智慧的体现,是每个音乐教师都是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钢琴即兴伴奏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兴趣审美 表现力 创造力 技巧 伴奏 织体 音乐 气氛

一首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是通过演唱者的再创造来完成的,而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则需要恰当的和声、音型等伴奏技巧来为歌曲起到恰当地烘托。即兴伴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带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钢琴即兴伴奏能在音乐课堂上能够带动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首歌曲的情感可以通过歌曲伴奏的速度、音高、力度、音型等达到应有的音乐教学效果。比如少数民族歌曲《娃哈哈》,这首曲子是典型的新疆舞曲特点,所以可以采取音型的交替使用、重在使左手的伴奏音型上突出切分节奏的特点来表现新疆舞曲的风格特点,前奏一出,同学们对新疆舞曲的特点立即有了形象地了解。有些学生能立刻投入律动跃跃欲试,完全调动他们的音乐共鸣,让同学在音乐中抒发感情、自由想象,从而更好地感悟音乐作品,培养、增加对音乐的学兴趣。

二、表达歌曲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的即兴伴奏,融入了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够很好地控制伴奏的速度、力度和音色,辅以教师丰富的肢体表情,能让学生很好地感觉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在潜移默化走进了音乐的世界,感受到音乐的美,这便是音乐的美育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比如歌曲《闪烁的小星》,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可以采用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使得旋律富有歌唱性,又不失动感,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自然感受到了美好的情感,当反复演唱同一旋律时,我们也可以以灵活多样的手法,去改变伴奏不同的疏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制造不一样的氛围,将学生带入音乐的美丽世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巧用钢琴的兴伴奏,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勤快人和懒惰人》教学中,我利用钢琴的高音展现勤快人的音乐形象,清脆、悦耳又短促的调音,使勤快人的音乐形象惟妙惟肖,能让学生们你就仿佛看到他们勤快、利索的干活的情景,同时,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来律动展现。然后,又利用钢琴的低音区进行伴奏,用减慢的速度和加重力度的弹奏,展那懒惰人慵懒,拖拉的音乐形象,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那么,为歌曲配好钢琴伴奏我们通常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学习和思考:

1.做好歌曲的分析,重视对基础技巧的把握和综合运用首先,要对歌曲的题材、内容、结构、旋律等进行分析,感受歌曲的内涵,塑造音乐的形象,我们常用的歌曲有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进行曲,舞蹈歌曲等,即兴伴奏的完成需要老师有很好的创造力,旋律伴奏要与歌声互为一体。因而,课堂上进行即兴伴奏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钢琴演奏水平,还需要教师有具备优良的课堂教学智慧和艺术。这样,在即兴伴奏时便不会感到有技术的障碍,能根据结合课堂情况,结合歌曲特点心情发挥。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要努力掌握扎实的钢琴演奏基本功,有了基础技巧的把握和综合运用,才能进行更高水平的即兴伴奏。

2.根据音乐情绪选择恰当的伴奏织体伴奏织体是“和声声部的具体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类型有:柱状和弦式、半分解和弦式和全分解和弦式三种。每种织体类型各有其不同的表现特征和适用范围。在教学作品中,不同情绪的歌曲,应该运用的伴奏织体和触键方式也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例如进行曲风格,可以选用坚定有力的柱式和弦伴奏音型,比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欢快风格,可以选用轻松活泼的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比如歌曲《哇哈哈》《闪烁的小星》等;抒情风格的选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比如《友谊地久天长》等等。而不带旋律的伴奏只用和弦、音型衬托,比较重用于节奏自由、复杂和速度较快的歌曲,给学生们发挥更多自由的空间,当然这仅仅适用于完全熟唱歌曲之后。

3.学习根据课堂气氛的临场发挥和运用教师的即兴伴奏融合了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带着丰富情感,这样的情感能引领学生融入到音乐作品中。伴奏的前奏作预示,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歌唱,琴声的间奏可以连接歌声的段落,琴声的铺垫可以激发音乐的转折,琴声的尾声可以使歌声的意境得以延伸,所以,钢琴即兴伴奏的影子无处不在,它是营造“音乐气氛”中相当重要的部分。教师往往可以用钢琴来替代教师的语言,用以引导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音乐课堂上的即兴伴奏需要教师有临场发挥的能力,我们需要提高对乐感的感受能力。所谓乐感也就是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能够准确及时地把握音乐形象的能力。

四、总结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我们可以以带旋律的伴奏织体为主要手法,结合无旋律伴奏织体。和声节奏较为规则,和声进行的脉络较为清晰,和弦材料较为简洁。当然也需要把握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情绪变化规律以及兴趣爱好,通过即兴伴奏把好的歌曲更好的展现出它的音乐本质,让学生更好到融入到作品中,会使音乐变得更有教育意义!

 

作者:费所望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虎丘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培养探析

【摘要】

节奏感是音乐学习及节奏训练的中心环节,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对小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有利于陶冶其情操,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及进行有效的节奏训练,进行不断的探索,创新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 节奏感培养

节奏是构成音乐学习的第一要素,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对儿童音乐的教育要从节奏教学开始。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学好音乐的基础和前提。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并没有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节奏感训练,学生也就很难准确的拍击出完整的节奏,唱出完整的歌曲。音乐节奏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它需要较长时间的计划和步骤的培养,节奏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一、感知生活中声音的“节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节奏与听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要想使学生真正以听觉的方式来掌握节奏,就必须使学生。大自然中拥有丰富的节奏和声音,如动物叫声、风雨声、车辆鸣笛声等等,让这些日常生活中能听到的声音带进课堂,让学生仔细聆听,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声音中的变化规律。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认知和倾听后,再对这些声音的节奏规律进行分析,小学生对这些声音并不陌生,但是缺乏对节奏感的了解。以动物叫声的学习为例,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模仿并体会动物的叫声,感知其中的节奏,以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体验,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对音乐节奏产生兴趣,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节奏,并将其模仿出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加浓厚,同时也能营造出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以借助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来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能更加有效且直观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正达到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

二、以肢体语言的形式来体验节奏感

通过肢体语言的形式来体验音乐的节奏感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音乐感受的直观方式,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将肢体语言的表述恰当的应用到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来体验和表现节奏感,促进学生节奏感的培养,肢体语言的形式主要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声势,二是律动。声势是最为简单的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的节奏组合活动,声势能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和对不同音色的体验,以对应的声势动作来对节奏中的不同时值进行反复训练,将节奏符号、对应时值以及声势之间确立相关的联系,以此来形成有效的记忆,这种肢体语言形式和教学方法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逐渐发展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辨别音乐拍好及音的长短的有效方法。律动作为肢体语言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同样是以简单的身体动作对音乐的表现,律动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创设音乐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体动作来体会音乐,增强其节奏感,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感来充分发挥想象,不同的曲节奏来展现不同的动作,这种节奏练习方法,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通过肢体动作的表演不仅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肢体语言的表述除了以上两种形式外,还包含着舞蹈、指挥、表演等多种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课堂中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合理的将肢体语言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课堂教学会更加有序、生动、有效。

三、应用打击乐器,强化节奏感

在众多的乐器中,打击乐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由于打击乐器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响声的,它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能吸引小学生的吸引力,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打击乐器来对学生节奏感的练习。如:针对一年的学生,要在原本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1—2种打击乐器,了解乐器的组成结构、节奏特点以及演奏的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应用打击乐器来进行节奏感的训练;针对二年级的学生,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熟练的使用打击乐器,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发声体和与所使用的打击乐器音色相似、音质相同的节奏,积极的模仿声音并主动参与到各项演奏活动之中。开放式、自主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有利的途径。

四、结语

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本文中所总结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对音乐拥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在遵循音乐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扎实推进音乐教学课堂与研究,全面、大力推进音乐教学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张明慧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王月剑.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4,06:113.

[2]沈桃蓉.如何培养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节奏感[J].新课程学习(上),2015,04:88.

[3]缪思思.把握音乐的脉搏——培养小学阶段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探究[J].音乐时空,2015,10:185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教育渗透

小学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细胞的启蒙课,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世间的万物还不了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优秀的音乐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进行升华,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好的冲击,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本文以多首歌曲为例进行分析,并赏析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音乐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教养。以音乐课自身所具备的审美优势来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成为一个懂得欣赏美的人。只有心中懂得欣赏美,生活才会变得愉快。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场景能够为学生带来美好的情绪,脑海中对于歌曲中的画面充满无尽的遐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以特殊的音乐背景,进行审美教育的融入,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教《虫儿飞》这首歌曲时,“黑黑的天空低垂,虫儿飞,虫儿飞,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首先教师对这首歌的故事背景进行讲述。从歌词来看,《虫儿飞》这首歌是关于爱情的,可以看到歌词中多次重复了一种孤独的忧伤美,黑黑的夜晚是寂静也是凄美的,玫瑰也枯萎,环境如此凄凉,但是虫儿一直飞。用虫儿独自到处飞去寻找一份真挚的爱情来表达虫对爱情的渴望。冷风吹,在这寒冷的夜晚,虫儿孤独地寻找,锲而不舍,这是一幅执着而美妙的画面。这时教师可以将这个画面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其实虫儿在本质上是无情的,但是人是有情的,因此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虫儿身上,当虫儿飞的时候便带上了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就有了寻找温暖的含义。歌词多次出现了“天荒地老”的画面(此处以动态视频展现),以表达一种凄凉寂寞的感情色调,与美妙温暖的爱情进行对比。用童声的柔和来表现这首歌的温婉情绪。童声又是轻缓有序地,表达虫儿在寻找爱情时的耐心,细心与用心。同时童声又带有纯真,以表现虫儿对爱情的真挚。整首歌曲都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当看完之后学生对于这样美好的画面充满无限的遐想。而小动物恰恰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音乐寄托的是人的情感,而人将自身的情感转化到动物身上,利用动物来表达这种情绪。学生在这种方式进行音乐的学习,在感同身受的同时,又会对生活充满热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利用音乐之间的对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于音乐的学习是很快的。但是他们对于音乐的赏析能力却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才能正确判断出来,让他们对不同的音乐有正确的认识。下面以《采蘑菇的小姑娘》和《踏雪寻梅》这两首歌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歌曲中所表达的内涵。《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首先初步听歌的时候可以判断这是一首轻快愉悦的歌曲,里面有小姑娘的朴实童真。然后在仔细品味这首歌的时候,里面有歌词写道“谁不知这山里的蘑菇香,她却不肯尝一尝,盼到赶集的那一天,快快背到集市上,换上一把小镰刀,再加上几块棒棒糖,和那小伙伴一起,把劳动的幸福来分享”。当唱到这句歌词时,可以体会到小姑娘虽然人小却很懂事。不愿意去尝尝采来的蘑菇而是到赶集的时候将蘑菇都卖掉,换来小镰刀这里说明小姑娘是一个热爱劳动不被诱惑所吸引的孩子,然后再换棒棒糖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这里可以看出小姑娘是一个懂得分享快乐分享自己劳动成果的孩子,是所有学生所要学习的榜样。这首歌教会了学生要热爱劳动,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不仅如此,还要懂得分享。这首歌就充分地让学生的情操得以提升,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对其进行审美教育。《踏雪寻梅》“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坝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这首歌的歌词很简短,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千百年来有不少诗人歌颂雪梅不畏严寒的精神。《踏雪寻梅》写的是一群少年学生骑着毛驴,不惧怕寒冷,迎着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盛景。歌曲中完全没有严寒的学生,而是以轻快的语调歌表现出少年们赏梅时内心的愉悦与兴奋。这样的一种场景是一种美的享受。当学生们学习这首歌时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我们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两首歌所表现出来情绪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听歌的时候都能使身心愉悦。用歌曲来感化学生,让他们细细品味歌曲中的深远意义。体会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景象。

三、总结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热带,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为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重要帮助。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李玉环 单位:吉林省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情感体验探析

摘要

小学音乐课的目的是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是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情感教学 体验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音乐是情感最丰富的一种表达形式,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是小学审美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把情感教学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能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情感教学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小学音乐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丰富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的想法比较单纯,好奇心也比较重,对一些新奇的行为和语言,都想要尝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融入情感教学来丰富他们的情感,在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美的认知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接受情感教育,进而丰富他们的情感。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他们走近音乐、走近生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时期是学生性格成型的重要时期,这时小学生的情感比较脆弱,所以小学的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音乐课的教学环境比较轻松,学生也比较喜欢音乐课,但如果教师在音乐课堂上仅仅教授音乐知识,那音乐课程便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并还会让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因此,在音乐课程中融入情感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使学生对音乐一直保持着兴趣,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也接触情感教育,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很重要意义。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在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也做了很大的改变。其中,美育的代表学科就是音乐和美术,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就是把美育和德育相结合,使两者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在灵动的音乐课堂上融入情感教育,能增强学生接受情感教育的意愿。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学生的情感是决定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发挥了一定的支持和带动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以同步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对学生的情感、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情感体验做好准备

课堂气氛是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所以音乐教师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引入情感体验作铺垫,使学生更容易更快地接受情感教育。例如,在《小宝宝睡着了》的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拉上教室的窗帘,使教室的光线变暗,并在墙上贴上一些星星、月亮、小树、小鸟等图画,给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夜晚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歌曲里所蕴含的情感。

(二)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在教学中得以广泛使用。音乐教师也可以借助这种教学手段,改变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每首歌曲在创作时都有一定的背景,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学生带入到歌曲的创作背景中去,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透彻,让学生在歌曲变化的基调中感受音乐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蜗牛与黄鹂鸟》的创作背景就是一则寓言故事,其讲述的是黄鹂鸟和蜗牛在讨论葡萄成熟的故事,在故事中向人们揭示一个道理:黄鹂鸟太自以为是,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还取笑别人的短处;而蜗牛则具有不怕艰苦,执着追求目标的精神。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这则寓言做成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在欣赏动画和音乐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歌曲背后所蕴含的道理。

(三)结合实际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是非常多的,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和知识。很多歌曲的创作都来源于生活,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结合实际生活,将能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歌曲《童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以及把自己以前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和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照片给同学展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首歌,还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结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情感教学,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有更深的理解和认知,使学生身心健康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朱虹 单位:安徽省蚌埠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何喜芳.何时最入情--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0):83-84.

[2]周桂益.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9):47-48.

第六篇:小学音乐教学创新初探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还没有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模式比较单一。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旨,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要点之一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其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因此其在对小学生的审美心理、人格完善及创造力的培养等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但近年由于受传统教育及考试制度的影响,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音乐老师就要在教学中力争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其对音乐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模式上缺乏创新,还是一味地采取老师教唱,学生模仿的模式,教学枯燥、机械,扼杀了小学生的创新力。

二、创新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

小学教学中进行创新对于鼓励小学生通过音乐学会主动探索与创新,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创新性教学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与学生之间可以互动,共同创造,同时,陶冶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使其掌握用音乐语言思考、读写和创作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次,创新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起师生和谐的关系。在教学中,音乐老师是组织与指导者,是使学生与音乐之间沟通的桥梁。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音乐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民主、互助的师生关系,并尽量采取多样的组织形式,创造美感的人际关系与课堂氛围,使音乐的美在创新的教学中得到完美的诠释,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机会。

三、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措施

1.教学中采用多样化手段

小学生的乐感是不尽相同的,基础也存在差别,也存在个别五音不全者。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就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来施教,如对于基础薄弱者要适时进行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但切忌过分强调训练此方面的技能,否则物极必反,会使他们失去对音乐的兴趣与热情,对音乐课产生抗拒心理。此时,老师可以采取游戏的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到新的知识,并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动作用。例如,在教节奏排列时,老师可以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方法让学生随琴音学习节奏,然后老师可安排学生五人一组进行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再让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的游戏进行评价,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不足,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教学内容,并培养其思维创造能力。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不但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与方法,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激发了其创新力。

2.创设激发学生的创新力的情境环境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激发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环境是创造力产生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具备浓厚的创新氛围与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创造性才能得到培养与激发。因此,音乐老师要用心创设良好的情境,以启发小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与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灵感。我们知道,小学生是比较好动的,这是他们的天性,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不会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而是更喜欢用动作来表现他们的情感,动作是小学生认识音乐并从中获得快乐的最有效的方法。音乐老师要重视小学生这个特性,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给学生足够的实践与空间来表现音乐与创新音乐。如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投影仪,让音乐情境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其身临其境,活跃课堂气氛与学生的思维,然后在音乐中鼓励学生对情景进行模仿与创新,最终达到使学生对乐曲表达的情绪及场景了如指掌,然后,在此基础上配以理性的传授,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用创设情景的方式来教学,不仅让小学生的内心产生一定情感体验与情绪,增强其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从而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3.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培养其创新精神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各个学生因为具有的基础及自身因素的差异,其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想象力也会有一定的差别。音乐老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性及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与阅历,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小学生的信心与勇气,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其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及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但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仍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即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学科教学大纲的规定来安排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独立性得不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发挥探索性与激发创造性,且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合作、动手机会非常有限。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是教师主唱,学生参与有限,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听众并机械地模仿,主体地位与独立性得不到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主的学习心理便会逐渐丧失,对音乐的兴趣逐渐减少。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就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在教学中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把音乐教师从领唱者转变为音乐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作者:赵磊 单位:江苏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

第七篇:小学音乐教学游戏运用探析

根据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应适当增加唱游内容。这里的唱游主要是指歌表演、律动、集体舞以及音乐游戏等内容。由于小学生好玩喜动等特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游戏成为唱游教学的关键所在。小学音乐游戏主要指培养小学生音乐能力的游戏活动,音乐是其灵魂,让小学生在音乐游戏中表现具体形象或者意境,从而唤发好奇心以及联想,进而学到音乐知识。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意义及作用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意义

孩子们的生活与游戏是紧密相联的,因此将游戏带入孩子们的音乐教学当中,必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根据小学生音乐教育视角分析,按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水平等,其音乐学习时无法全心全意地集中在音乐学习上。小学生的心理更多想的是“玩”,如果将游戏引进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孩子们就会对音乐课产生极大的兴趣,喜欢上音乐课。因此,作为音乐课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思维习惯、感知活动出发,创造设计小学生喜爱的音乐游戏内容,将游戏融入音乐教学。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作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运用,一是其具有无法替代的教学优势,能够让枯燥的音乐知识学习以及抽象音乐符号变为具有感染力和凝聚力生动形象富于情感的游戏,其与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相符合,同时能够满足小学生好玩好动心理特点,实现了快乐教学目的。二是通过游戏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主导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启发创造音乐游戏,进一步提高音乐学习兴趣,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让所有学生都能热爱音乐课,同时也可以发现具有特殊音乐天赋的优秀学生,重点加以培养。此外,通过游戏还能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特点及类型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特点

音乐游戏是音乐教学的学习手段和方法,而音乐才是灵魂所在,所有音乐游戏都要以音乐为根本,要体现音乐游戏的“音乐性”,让小学生通过游戏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带来的旋律起伏、节奏跳跃、音色变化、速度情况等,同时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音乐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基本的音乐要素,有效训练小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感觉,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完成音乐学习目的。音乐游戏除基本的音乐性特征以外,还应体现音乐的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等基本的游戏特征,从而更好地运用于音乐教学当中去。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类型

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可以按照游戏功能分为以下类型:一是节奏训练类型;二是音准训练类型;三是音乐感受力培养类型;四是动作及音乐协调类型;五是识谱类型;六是其他类型。具体运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选择一种或者几种综合运用。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具体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能够灵活、有效、恰当地将游戏融入音乐教学中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课题,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运用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运用:一是游戏作为导入过程,其能够揭示课题,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抛砖引玉功能;二是游戏作为调节活动,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小学生情绪,规范课堂秩序,增强学习积极性功能;三是根据教学实际即兴编排游戏,有效弥补教学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四是让小学生按照音乐内容自己编排音乐游戏,从而培养其创造力、丰富其想象力、提升其感受力;五是通过游戏环节渗透枯燥的音乐基础知识等,辅助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六是将音乐游戏融入课外音乐活动中,丰富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生活。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运用具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让学生练习正确发声,培养正确姿势。坐姿端正、站姿规范是音乐学习的第一步,必须养成良好歌唱习惯方能正确发声。反之坐姿与站姿不规范时,无法进行良好的气息呼吸。例如发声训练过程中,小学生经常出现肩膀抬高,下巴伸长、吸气响声等问题,可以通过训练养成良好习惯,使发声自然和谐。同时让学生的坐姿、站姿端庄优美。二是通过音乐能够陶冶小学生情操以及规范小学生言行。在美妙歌声里小学生也能体验音乐之美,不会讲粗话乱打闹,会注意个人的言谈举止,培养良好习惯,提高个人修养。同时教师也会无形中影响和教育学生。

四、总结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运用至关重要。今后教学过程中,应逐步探索经验做法,使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作者:贾辉 单位:辽宁省辽阳灯塔市烟台街道兆麟小学

【参考文献】

[1]程强.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的现实意义[J];音乐大观;2012年12期

[2]李荣辉.浅析音乐教学中游戏的意义和作用[J];辽宁教育;2010年06期

[3]吉红蕾.如何运用音乐游戏辅助小学音乐教学[J];企业家天地;2009年08期

第八篇: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多元文化内容意义略述

【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渗透并融入多元文化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凸显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妥善应用则对提高教学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分析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渗透多元文化的作用与意义,然后对渗透多元文化的基本途径展开探讨,总结了教学导入、课堂活动这两个环节的渗透策略,望能够使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 多元文化 渗透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于艺术载体在历史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都不是独立的个体,故而对于音乐而言同样如此。换言之,音乐艺术的发展背后体现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成果与积淀。针对当前多元化的文化氛围特点,若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策略将多元文化内容渗透至小学音乐教学中,则势必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多元化的音乐形式与异域风情,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的作用

人类社会在不断复杂化的趋势作用之下,信息流通更加的发达,文化层面的表现形式、具体内容、以及表现载体等方面更新转型速度日益加快,已有文化面临着不同程度上的机遇与挑战,新文化也层出不穷,进而使文化层面的发展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渗透多元文化内容,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与感知能力,使学生通过深刻的社会体验,理解并尊重多元性的文化知识,为适应多元化的文化发展形势打好基础。在社会大众精神层面需求不断丰富、完善的背景下,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地方习俗不断交流与融合,形成多元文化。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中心理念在于: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利用音乐为审美核心,大力弘扬民族音乐,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奠定基础。同时,小学音乐教学中还需要大力弘扬民族音乐艺术体系,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并了解不同地域与民族的音乐文化,树立具有文化多元化特点的价值观念,从而更具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的途径

1.教学导入环节中渗透多元文化的途径:

小学生年龄层偏低,孩童时期普遍具有活动、好动的特点,难以集中注意力。而有效的课堂导入设计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调动学习兴趣,在渗透多元文化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七个小兄弟》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学的目标与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d”、“r”、“m”、“s”、“l”、“t”、“f”,并形成整体感知,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中就可以采取如下操作: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七个小兄弟》的旋律作为背景,然后PPT展示“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发出提问:在这七个小矮人中,同学们最喜欢的哪一个?为什么?。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教学氛围很快被调动起来。经过一段讨论后,教师可以将七个小矮人的形象与“d”、“r”、“m”、“s”、“l”、“t”、“f”分别对应起来,并用多媒体播放其发音,让学生说出唱名以便能够及时纠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课堂活动环节中渗透多元文化的途径:

课堂活动的开展质量将会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教师利用课堂活动展开重要知识点的教学,可辅助学生逐步建立音乐感知与理解能力,同时促进其表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多元化教学策略后,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更加全面、充分。以《两只小象》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如小象两姐妹在大象妈妈的带领下参加音乐会,将《两只小象》中的旋律节奏分为三类,分别为X-/X-/、XX/XX/、以及XXXX/XXXX/。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并根据节奏旋律模仿肢体动作,将握握手、勾勾鼻子等这些简单的动作融入旋律当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掌握节奏与旋律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能够密切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体会到同学、伙伴之间的友谊。除此以外,还可以以不同地域大象的生活习性作为切入点,讲解西双版纳、非洲、印度等地区大象的相关知识,达到丰富学生知识面的目的。

三、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育是一个非常系统与复杂的过程,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并改进教学方法。在多元文化的时展背景下,将多元文化渗透至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除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外,更是发展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水平的内在需求。故而要求教师从多元文化教学的要求入手,在教学导入、课堂活动等环节中渗透多元文化,从而丰富学生音乐知识,拓宽视角,提高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力与感悟力。

作者:孙琳 单位:盐城市日月路小学

参考文献:

[1]刘艺.多元文化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策略构建[J].成功(教育版),2013,(8):123.

[2]陈溪.在创造中收获课堂——小学音乐课堂即兴创造活动的多元探索[J].教育观察(下旬),2015,(2):90-90,82.

[3]杨韵儿.选择多元音乐素材,拓展小学音乐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3):243.

[4]李春兰.雨润桃李细无声,音乐灵魂伴我行——多元视野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微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4):188-188.

第九篇:小学音乐教学影响学生学习因素及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教育 音乐教育 问题对策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一)学生对教材内容不理解

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喜欢流行歌曲,特别喜欢活泼、欢快的歌曲形式和内容。他们特别希望自己拥有美妙的歌喉,会唱当代所有流行歌曲。唱歌是表达自已情感的最好途径,但对教材上的歌曲他们不太感兴趣。

(二)非考试科目的原因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音乐是非考试科目,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学不学音乐都无所谓或是应付,这个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升学压力的增强而上升。由于少数学生功利心的存在,是音乐教育就变成在夹缝中生存的原因之一。

(三)单一的教学形式影响了学生持续的发展

班级集体授课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弹唱”。老师弹奏钢琴,学生跟着旋律演唱。这种教学形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音乐的要求,也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许多教师因为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这一点,他们往往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方式,即老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学一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一首新歌,这就是他们所认为的音乐教育。教会学生唱一首新歌也就算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但是他们忽略了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音乐课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开发智力,陶冶情操。音乐课放松、快乐的气氛加上流行歌曲,同学们都喜欢,但是,经典歌曲当年都是流行歌曲中最有代表性、最经典的歌曲。它们是时代烙印,它们代表那个时代,那段历史。音乐教育是从基础知识入手,要让学生了解音乐,鉴赏音乐。通过对音乐的鉴赏,领悟音乐的真谛,感受音乐的内涵,从而达到审美能力不断升华的理想境界。

(二)改进音乐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不只是简简单单教孩子唱歌。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一个思想健全的人,音乐教育应该把教学提升到这样高度。传统单一的“唱歌课”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了,音乐教育应该走创新、发展的道路。音乐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审美意识的教育,只要这个初衷不变,那么创新就可以无处不在。例如,从电视、电影、甚至网络上获取资源,满足每个学生对不同风格、流派的需求。课堂丰富多彩了,学生才会更喜欢音乐和音乐课。

三、完善评价机制

把艺术教育提升到一定高度上,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考核应区别于文化科目的考试,应该有自己的一整套的考查指标体系,除了建立起这样的指标体系,还应该有艺术修养的考查机制。评价学生的素质,应该是全方位、综合的考查学生,艺术修养应该占有很重的分量。

四、总结

总之,我国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优化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艰巨任务,同时对孩子的个人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应该引起所有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我们只有在明确了音乐教育重要性和地位,找到目前教育体制下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才能有助于今后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王新叶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十篇:小学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摘要:

创新是人类的灵魂,是不断发展的动力。小学阶段是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小学时期的良好教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音乐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兴趣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心灵成长的重要学科,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激扬的旋律节奏在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更能滋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意识和美好情操。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的创新教育和乐器的演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更能够活跃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升记忆力、想象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感悟。

一、当前音乐课堂创新教育的现状

1.教学方向的偏离。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教师片面强调乐理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巧的练习,课堂上灌输给学生过多的乐谱知识和音乐符号,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一种则是恰恰相反,教师迎合学生的要求,总是让社会上的流行歌曲充斥课堂,没有从提高学生的乐理知识,音乐审美出发,教给学生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心理成长的歌曲,激发学生潜质,培养学生的乐感和生活情趣,没有达到应有的教育质量和教学目的。

2.资源匮乏、重视不够。

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对音乐教育重视不够。教学资源受限,课程的有效进展不够。教师在课堂上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缺少足够的课前准备,在教学方法上也没有变化,缺少创新;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使用乐器演奏,课堂气氛无法调动起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忽视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和家长都不重视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缺少识谱能力、唱歌技巧和简单的乐理知识,缺乏一定的音乐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许多学生不能自觉地将乐谱和节奏、歌词完整地结合起来,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就无法独立完成一支曲子的演唱,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凭机械地记忆和练习,并不能真正领会乐曲的内涵和意义,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更增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负担,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课堂

1.情境氛围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是学习的阵地,教师应有效抓住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音乐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布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鼓乐传情》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乐器的独特魅力,了解鼓乐的节奏特点,以及民族鼓乐与非洲鼓乐的不同风格,可以有意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非洲的田野、村庄、草原、沙漠等自然风光,并配上中非民间歌谣《寻找朋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典型的非洲音乐风格。这样的情境教学课堂可以让学生全情地投入音乐中,全身心地感受到非洲鼓乐中的热情、奔放、激扬的饱满情绪,在欢快、热烈的气氛里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2.展开联想开拓学生的创新潜能。

想象力是一匹思维的骏马,开拓出创新能力的边疆。孕育想象的种子比知识的传递更为重要,它是人们智力提升的首要基础,更是创新思维的展开翅膀。想象力将人的智慧、愿望、追求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使人的潜在能力得到挖掘和提升,奠定了思维振翅的土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克服一贯单一、乏味的模唱,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运用不同的演唱方式去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思想。例如在欣赏歌曲《花儿与少年》时,教师启发学生通过想象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每年农历四月前后甘肃、宁夏、青海地区盛况空前的花儿会上的热闹情境,山花烂漫、人海如潮,人们摩肩接踵,歌声此起彼伏,身着多彩的民族盛装的年轻人纷纷起舞献歌的场面,接下来,教师采用口琴伴奏的形式,安排学生欣赏独唱、对唱的不同演唱形式,体会歌曲ABA的三段式结构,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和情绪进一步领略到具有浓郁的高原风情和少数民族生活气息。学生通过歌曲不同的表演方式进行对比交流,体会其中的音乐韵味,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得到新鲜的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音乐课堂的实践活动内容可以全方位地挖掘出学生的音乐潜能,同时滋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途径。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里,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质。例如,在学习《敲起我的小木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肢体语言配合乐曲节奏,表现乐曲的内容,感受到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学生在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作欲望,加深对作品的认知程度;同时,在教学实践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水杯、黑板擦、筷子等物品作为自己独特的乐器,让学生自由练习不同的乐曲节奏,并随着不同的节奏跺脚、击掌、摆动身体,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够真正提炼学生的创造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思维的形成上产生质的变化,实现教学的目标。教师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新颖别致的课堂实践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互动中建立友谊和团结,并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提升潜能。

三、结语:

总之,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提升创新思维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应从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入手,采用积极的、丰富的教学手段,巧妙采用多媒体设备实施情境化教学,通过生动的教学实践,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素养,使学生通过音乐课堂的学习,提升良好的品质和能力,成为国家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人才。

作者:潘菲 单位:江苏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音乐学习论文范文5

现阶段,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事业的发展,小学阶段的教学质量,逐渐得到关注和重视。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学生学习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以及发展都发挥着很大的影响。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重要的教学问题之一。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如何培养,是每个音乐教师应重视的问题。本文将简要分析,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如何培养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更好的开展音乐课程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如何培养,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培养。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如何培养,也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重要前提。只有在音乐的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爱好,让音乐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中。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是音乐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必须重视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重视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重视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步。重视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主要是指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并在活动之中促使学生对音乐知识形成一定的认知。重视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其次,音乐教师还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身对于音乐学习的看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效率。此外,音乐教师还应结合教材的内容,巧妙的设计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

二、注重新课导入,抓住学生心灵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音乐的实际状况,注重新课导入,抓住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舞蹈导入、故事导入及图画导入的方式,合理的分配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相对轻松、快乐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其次,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学共同完成课堂活动。并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环节,适当的引入音乐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最终再总结课堂知识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轻松的学会音乐知识。注重新课导入,抓住学生心灵,有利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

三、以有趣的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大多的事物都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模仿并且善于模仿。在音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不满足只有歌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很难安静的听音乐进行学习。针对这一问题,音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歌曲,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听喜欢的歌曲及观看教学视频,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有趣的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能够都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其次,以有趣的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用形式多样的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知识,音乐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用形式多样的教具激发学生兴趣。在音乐课堂活动的环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动物的脸谱以及玩具,来示范音乐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用形式多样的教具激发学生兴趣,更加有利于改善学生被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使之可以相对轻松的学习音乐知识,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发展,其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及教学目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课程,音乐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积极的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其次,音乐教师探究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也有有利于其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郑红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迎宾街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大观,2015,(4):63-63.

[2]曾海燕.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功(教育版),2012,(22).

音乐学习论文范文6

1.在学唱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学唱音乐作品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普遍都是老师领唱,学生跟唱。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容易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老师可以在学唱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这样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自由、互动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打开,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的《四季歌》这一作品时,由于该作品旋律欢快且旋律重复较多较为简单易学,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确保学生准确掌握该曲子的旋律,老师可以先对旋律进行详细地教学,在学生掌握了音乐的旋律之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学歌词,练习这首歌。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借助一些乐器,进行自学。这样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而且在这过程中,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及较强的表现欲,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开动脑筋,寻找和他人不一样的学习方式。然后老师在巡视合作情况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有些小组的同学一人领唱其他跟唱;有的小组则是一些学生担当演唱角色,一些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加入伴奏等等。教室里没有了往日的吵闹,大家都在认真地学习《四季歌》这首动听的歌曲。等到老师检查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时,发现几乎每位学生都能哼唱这首欢快动听的歌曲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在这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在欣赏课堂上实现多维互动,让学生倾听他人与自己不一样的见解,互相交流沟通,促进共同进步。比如,在欣赏四年级下册的《彼得与狼》这首作品时,为了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作品中不同乐器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以及更深刻体会作品的主题,老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彼得与狼童话故事的资料,并且试着分析故事中不同形象的特点。然后小组间将组员找到的资料进行整合,选择一种方式,在欣赏课上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然后老师再放《彼得与狼》音乐让学生欣赏,并且让每一小组都尝试探究该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有什么作用。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主题,更容易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辨别能力,同时发现交响乐的乐趣。

3.在音乐表现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的表现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学习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我们的田野》这一作品时,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一主题。这样充满开放和想像的主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学生在课后通过商量与合作之后,会向老师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有的小组用“乐器大合唱”的方式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小组成员则将乐曲改编成了舞蹈,用自己优美柔软的舞姿展现祖国风景的壮丽。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同学间的沟通,建立深厚的感情,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切实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二、结语

音乐学习论文范文7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小学音乐教学如果仅仅设置成音乐歌唱课程或者欣赏课程,那么就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创设游戏教学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打造愉快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妈妈的歌”这一单元音乐知识时,教师结合《摇篮曲》《烛光里的妈妈》《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游子吟》等歌曲进行对比欣赏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取个人演唱、小组合唱、师生互动演唱等方式进行不同形式的歌唱表演,再进行小组角色扮演,开展学生自主音乐表演活动。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并有感情地实施角色表演,在表演过程中积极合作与互助提升,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和创造性音乐活动中。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歌唱和表演,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沟通,使得学生能够大胆地诠释自身对音乐的感悟,通过欣赏、歌唱、表演等不同形式,展示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感染力。

二、自主编排游戏,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感受、欣赏艺术,提升艺术欣赏能力,借助艺术熏陶和感染学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小学音乐教学应该重视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游戏教学,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自主编排游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提升。娱乐式游戏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施合作互助自主编排游戏策略,能够巩固学生音乐基础并提高素养。例如:苏教版六年级有关于“鼓乐传情”的音乐教学主题,在该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鼓乐的表现功能,激发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其次通过听、讲、敲的形式,感知和体会民族鼓乐丰富的节奏感,欣赏它的意境美。最后,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游戏编排和创造,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创造。基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和创编游戏,在创编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感悟。编排游戏过程中,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敲击完整的《将军令》,之后引出主题游戏活动《敲起我的小木鼓》。分小组展开竞赛游戏活动,每个小组配备四个小木鼓,配合音乐的节奏与风格,展开鼓乐的敲击、演唱,表达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并伴随一些动作与表演,展示学生的个性与魅力。结合娱乐式、竞赛式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音乐知识,感受民族鼓乐的魅力。

三、角色扮演游戏,鼓励交流合作

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促进学生参与交流合作,与其他同学、教师互动探究,展开共同的学习与提升。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表演氛围,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实施情境创编与表演,从而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游戏角色的扮演过程中,用心感受和领悟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深入到角色情境中,更深刻地感悟和学习音乐,表达自身内心的音乐情感。借助角色扮演游戏学习策略,能够表现学生认知基础和个性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融入到音乐学习与表演过程中,更好地体会音乐情感,也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以及创造力、表现力的综合提升。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甜甜的秘密》时,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分小组选出扮演老师和学生的成员。通过小组内学生演唱、表演等形式,唱出歌曲中的急切、神秘的感受,同时由角色扮演,展示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表达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或者收集关于戴着红头巾的妈妈辛勤工作的主题视频,将《妈妈的红头巾》作为配乐,展开角色扮演,由担任“妈妈”和“孩子”的学生分别扮演角色,展现出音乐作品中角色的思想感情。通过角色扮演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形象的表现过程中,更好地展现出音乐的艺术魅力。角色扮演是一种基于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后的音乐表演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实施角色扮演,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深化对音乐的感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展开舞蹈、音乐、文学等多元化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自信心与合作互助意识。

四、结语

音乐学习论文范文8

一、“教学”与“互动”

什么样的学习模式才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实效呢?探索信息技术有机融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参与共同制作课件,通过师生之间互动、信息技术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起来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形成最合理的学习模式,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取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目前,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我们的音乐课堂,有了这个载体,师生之间的交流多了,信息的反馈也及时了。

如艺术课《拉拉钩》的学习。我组织孩子们自己动手查找有关友情的资料,平日里同学之间吵架和和好的场面,用相机拍下,以课件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他们知道了同学间要团结友爱,对友情也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互动学会了搜集、提取和整合信息,这是传统的教学无法实现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呆板单一的,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将学生轻松、自然地吸引到创设的歌曲意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如教学《拉拉钩》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一个环节———“和好如初”:预先录制班里几位同学想对好朋友说的心里话,插入到课件中。在课堂上,学生唱到了“我们都是好朋友呀”这句歌词时,教师提问:“想听听好朋友间的心里话吗?”“想!”“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但是有的时候也会有矛盾。

有几位同学委托老师,想将心里话跟他们的好朋友说出来。认真听听是谁呢?”班级立刻安静了下来,几十双眼睛紧盯着屏幕。课件播放着,我看到同学们眼里泛着的泪光,我知道他们被感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时,任何的解说都是多余的了。《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因此,在设计《鸟儿的音乐会》这一课的课件时,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依靠学生自主操作,互动学习,结合视听进行欣赏。在课件中的歌曲范唱,用同学们喜欢的卡通鸟儿形象,制造音乐学习氛围。学唱歌曲反复播放,以加强学习者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如果学生能够在计算机教室上这一节课,效果更好。两人一台计算机,在教师的控制下,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电脑的画面中,获得了鸟儿的相关信息,如珍稀鸟类、鸟类生存环境、如何保护人类的好朋友———小鸟等知识。他们边听边看,自由选择课件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主动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乐学、爱学,教师也不需要大量的讲解,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引导孩子学好歌曲,寓教于乐。

二、“求同”与“个性”

传统的“求同”教育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现代的“个性”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因此,如何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迫在眉睫。如我面向全市开放的一节公开课《我和音乐来跳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情绪、不同节奏、不同力度、不同速度、不同音色、不同节拍的乐曲输入到课件内做成动画,点击动画,学生能直接获得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