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智能教育范例

学校智能教育

学校智能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中职院校;智能校园;教育教学模式

一、中职院校智能校园建设的基础

中职院校建设智能校园系统,需要在校园范围内构建完善的智能化通讯基础,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任务进行的前提下,对校园通信系统管理进行全面改革,形成创新化智能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校园管理,也能利用信息通讯技术高效完成。中职院校面向学生开展的管理任务,更应该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培训,重点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管理意识。通过智能校园环境建设,对传统校园管理模式进一步创新,严格的校园管理制度是智能校园建设的基础,确保学生在纪律严明的校园环境中开展学习任务。统一规范化的学生管理,也能帮助明确中职院校智能校园建设的目标,达到更高效的教学管理效果。智能校园建设更应该体现出人性化理念,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校园氛围的积极影响,自身也能够实现学习以及综合技能方面的突破。

二、基于智能校园建设的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向

(一)智能化人才

在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中,基于智能校园建设侧重智能化人才培训。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高校信息时代,加强智能化人才培训,可重点提升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智能化人才,包括对先进信息技术的操作以及对智能化环境的适应与控制能力。中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不仅要突出强化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更应该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进行智能化人才深度整合,调整教育教学目标,在智能校园建设基础上,实现智能化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智能化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主流方向,中职院校教学理念中侧重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培养,理论知识学习相比于普通中学重视程度要低。智能化技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化人才未来的突破性也更强。

(二)创新型人才

智能校园建设中应该重点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需要整合未来教育行业发展来进行,创新型人才思考方式比较独特,能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不断创新研究,自主拓展更多知识内容。基于智能校园建设基础上,当前重点针对创新型人才来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同样是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向导,重点针对教育教学模式人才思维进行引导,在智能校园建设的宏观环境影响下,教育教学模式人才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对专业知识资源的合理整合,以期达到职业发展需求水平。

(三)学习型人才

智能校园建设中注重对管理学习性的体现,智能校园系统形成后,推广应用期间也会不断完善,这一理念与中职院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十分相近。基于智能校园系统基础上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更注重对学习型人才的综合培训,重点引导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养成自我学习意识。学习型思想形成后,遇到新的知识与问题,教育教学模式人才也能够独立自主解决,学习型人才具有创造性,对岗位环境与学习环境适应能力更强。学习型人才培养,作为智能校园系统建设的基础力量,可以加快智能校园系统普及速度。学习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会激发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望,智能校园建设后,教育教学模式人才能够进入到自由探索阶段,了解学习其中的先进知识,促进智能校园建设中形成的系统能够快速运营。

三、基于智能校园建设的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措施

(一)加强电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智能校园建设基础上开展的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需要加强电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常规教学任务开展与智能教育建设理念更贴近。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可以解决常规理论教学导致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学习积极性下降,听课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以及多媒体设备,营造出智能课堂环境。以技术改善教育环境,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数字化教学可实现实时、互动、时移、场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备课、上课、评价等网络化管理。发挥多媒体互动教学的优势,体现生态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方面,改革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基于学校教学资源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探索教学新模式创新,尝试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立了教学资源中心、网络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学习社区,逐渐探索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智能化辅助教学设备帮助下,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的理解,能通过多种途径增进教育教学模式人才认识。电子信息技术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还可以增进专业人才之间的沟通联系,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利用空余时间搜集课堂中所需要的资源,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与同学共享,达到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的高素质标准。

(二)拓展多渠道教学途径提升综合素质

拓展多渠道教学途径,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模式人才的综合素质,对于多渠道教学途径的整合,基于智能校园建设的基础上来开展,可以针对先进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从而达到整体教育模式人才质量提升的效果。拓展多渠道教学途径,还需要提升教育教学模式人才的适应能力,总结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基础上,对当前的教学创新技术进行探索。多渠道教学方法整合研究,需要考虑教学需求与学习需求两方面因素,确保所确定的教学内容,能够达到最先进的效果方法,从而促进教学管理计划能够在其中高效完成。

(三)构建新媒体沟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沟通渠道,可帮助实现教育教学模式人才的资源共享,智能校园建设中会重点针对沟通平台进行完善。当前教学计划落实应用中,针对沟通平台的应用也能够帮助提升资源共享效率,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中,增大资源共享空间。先进教育教学方法也能得到有效交流应用,在资源共享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资源共享关系到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利用智能校园建设中所营造的资源氛围,提升共享能力,达到最优教学效果。有关于教学能力的整合与提升,更应该考虑综合技术条件在其中的拓展应用,在现有条件基础上不断融合,体现出智能校园的创造性,明确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校园强调以生为本,从学习者出发,让学生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进行愉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逐步构建多元、开放的体验式文化氛围。要建立应用驱动新机制,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新的校园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重视课程知识的整合性学习和应用与信息技术的无形渗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千瑞.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重庆市Q中等职业学校为例[J].科学咨询,2017(34):126-126.

[2]刘翠鸿.让教育教学从信息化走向智能化、现代化——长沙市教育局举行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J].湖南教育:d版,2017(6):23-23.

学校智能教育范文2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教育;影响

1前言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重点是强调人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十分突出。教师需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是由霍德华•加德纳提所提出的,其核心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将学校对学生评价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来,对教学改革有着极大的作用。在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其中提到的智能主要是指语言智能、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和人际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提倡教师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去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通过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涯的初期就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身发挥优势。

3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小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是重点环节,对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都能形成影响,因此小学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小学教育中的各个阶段中,多元智能理论都能够被应用,但是因为小学教育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对其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在小学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对多元智能理论深入学习,领悟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掌握具体实施的方法,从思想上对多元智能理论重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而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起点,因此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则显得尤为重要,其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可以让学生从小学教育就开始接触多种学科,注意学科之间的协同作用,逐渐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化发展。

4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4.1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小学是每一个学生进入学生生涯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需要在小学阶段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这一阶段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建立一种民主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真实地表达出来。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指导,从每一位学生的身上发现闪光点,这样才能体现出对一些成绩较差学生的关注。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着自己的长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4.2教学目标多元化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下,对小学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是多元化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首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看作一个整体,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之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生活和身体,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建立相应的目标,其次是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4.3教学策略多样化

教师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想要帮助全体学生提高和促进发展,就要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全体同学的基础信息,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每一位学生都公平对待,实现一种平等的教学。与此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比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进行分组,让他们共同去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4.4教学课程多元化

通过开设多种课程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一些小学教育中,虽然在课表上开设了一些音乐、体育等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却没有,很多课程都是被临时取消了。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多元化发展,因此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让教学课程多元化,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5结束语

在小学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全面发展,发挥自己的优点,从而提高小学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秀梅,赵会臣.多元智能理论开启语文教学新局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

学校智能教育范文3

关键词: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数形结合;培养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中指出:“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加强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根据湖南省教育厅(湘教发〔2017〕22号)文件,长沙师范学院是初中起点专科层次农村小学、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市州项目计划的培养学校之一。不断提高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是长沙师范学院的重要任务。笔者作为长沙师范学院公费定向师范生的数学教师,在如何提高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方面有一些思考。根据长沙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公费定向师范生中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课程目标,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课程中,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思想方法。同时它对于初中起点的公费定向师范生来说,也是学习难点。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谈谈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形结合能力培养策略。

二、数形结合思想简介

数形结合思想一直是学者和教师研究的热点。根据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近年来相关研究文献呈大幅递增趋势。笔者研究了多篇被引次数较高的文献,对数形结合有了更深的认识。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思想方法。数形结合中的“数”是一种符号表征,是用数学符号或文字叙述来呈现数学问题的;“形”是一种图像表征,用直观的几何图形来呈现各个数学元素间的数量关系。数形结合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图形结构结合起来考虑,既分析其数量关系,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的精确刻画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数形结合的理论基础有多元智能理论、表征理论等。这从理论上说明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适应学生不同的智能优势,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三、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数形结合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和策略建议

通过采访调查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和数学教师,笔者发现关于数形结合思想的学习和培养情况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一些老师对数形结合思想不够重视,不注重对学生数形结合思维的培养。第二,有些学生较难将代数形式与几何形式互相转化,难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第三,有些学生的作图能力较差,不能准确画出对应图形。针对以上问题,参考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学生实际和自身的教学经验,给出以下策略建议。

1.注重数形结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而且应把数学知识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有目标有计划地渗透给学生,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新理念。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课堂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归纳总结延伸,来实现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习题课中,教师不但要给出解题的方法过程,还要分析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不能只求结果,只图学生知道这道题的解法就行了,要从学生的基础和思维现状出发,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般地达到正确解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不能只作为解某几道题的独门绝技,而要让学生真正领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教师只有对数形结合思想足够重视,树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维能力的意识,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逐步渗透数形结合这一思维能力。

2.挖掘教材中的数形结合素材

数形结合思想要始终贯穿于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材中挖掘它,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方法地将该思想对学生进行渗透。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教材包含十六章,几乎每一章都有着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3.加强数学三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数学语言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一般来说,数学思维用文字表达则生动,用符号表达则简练,用图形表达则直观形象。学生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在大脑中建立三种语言的熟练转换。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形结合思想,才能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那么如何训练呢?第一,要让学生熟悉数学中特有的符号系统,能将数学符号转化为文字语言。根据mathtype公式编辑器,我们可以总结,数学符号系统包括加减乘除、集合运算符、括号、上下标、分式和根式、逻辑符号(因为、所以、存在)等。熟悉数学符号,即能将文字语言和数学符号进行熟练转换。第二,要让学生熟练函数图像等数学图形,能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和符号语言。就函数图像而言,学生要理解如何从函数图像中看出函数的对应关系、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单调区间、最值、极值点、奇偶性等。熟悉了图形语言,即能将文字语言和图形符号进行熟练转换。第三,重视图形语言的作用,能将符号、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美国数学家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图形,那么思维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的思索问题的解法。”笔者认为不仅在解决问题时转化为图形益处很多,而且在理解概念方法时益处也是不少。数学三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四、结束语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本文提出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形结合能力培养策略:第一,注重数形结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二,挖掘教材中的数形结合素材;第三,加强数学的三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参考文献:

[1]刘丽海.浅谈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

[2]霍华德•加德纳著.智能的结构[M].兰金仁,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3]罗增儒.数学解题引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学校智能教育范文4

小学英语教学法既是一个教学体系,也是一个学科名称。本文从高等师范院校(专科)小学英语教学法技能的培养现状入手,结合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要求,系统地分析了师范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小学英语教学法技能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师范专科院校;小学英语教学法;技能

一、引言

教学技能训练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师范院校学生必备的职业技能,也是师范生必修课。随着各地教育培训机构的兴起,对于英语教师的需求逐年递增,这也为专科师范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国家教育部对师范专业毕业生职业技能的总体要求

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由此可见,教学法技能的培养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中之重。

三、就业机构对毕业生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以岗定教,是当前人才培养的一大趋势。作为专科师范毕业生,初次就业主要面向民办的教育机构。由于办学性质不同,培训机构的教学区别于公办学校。第一,办学理念比较先进。一些和国际教育衔接比较好的教育培训机构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能够流利地用英语组织教学,口语标准、板书工整、板画优美。第二,对教师的整体要求较高。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和英语教学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经常教唱英文儿歌,以促进英语学习,活跃课堂的气氛。这样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英文儿童歌唱及表演的技能。第三: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要求更高。相对于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育机构的英语课堂主要以趣味教学、互动教学为主。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表现力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知识的学习。

四、小学英语教学法技能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师范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新任教师的重任,英语教学法也一直是专业必修课。虽然该课程已经开设多年,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通性的问题。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作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内容涵盖了教学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并没有把这个课程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有的学校只开设一个学期,每学期2个课时,且以理论为主,这样技能课的实践属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这一课程成为其他课程的陪衬。[1]第二,教材过于陈旧。小学英语教学法是一门常规课程,但是教材的更新却没有跟上技术的更新。有的学校十几年如一日,采用一本教材,没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升级,从而导致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2]第三,学生实践不够。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加之课时不足、实践基地缺乏等具体原因,学生的教法技能培养普遍存在实践不够的问题。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和模拟,才能逐步由量变达到质变,才能由一名学生向一名教师转变。[3]

五、小学英语教学法技能培养策略

随着中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细化,师范院校教师技能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人们应该在充分研究就业市场的前提下,来调整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策略。第一,“教”-确定培养方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就业打基础,因此教学要紧紧围绕就业单位的需求,不能纸上谈兵,更不能故步自封。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教学的目的更明确,课程的设置更合理,教学的效果更突出。人们的教学采用“总分总”的方式:教学的总体概念、分项技能教学、教学成果整合。以教促学,教学相长。教学的设计要科学化、系统化、细节化,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达到和谐统一。第二,“学”-确定培养范围。小学英语教学法不仅仅指上课的技巧,它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广义的讲,所有和组织教学相关的方法和技巧都是教学法的一部分。因此,技能培养要紧紧抓住“技能”这一核心,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人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唱英语儿歌、学画简笔画、制作教具、开展各种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等方式,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教学方法、上教学实践课等方式,把学到的技能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第三,“做”-教学成果体现。小学英语教学法是一门技能培养课程,通常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构成。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是该门课程的一大特点。因此,人们在开设教学法课程的时候一定要预留出足够的实践时间,设计好需要实践的内容,使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提高。例如笔者在教授小学英语教学法这一学科时,就非常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在学期末要上交“六个一”作业,即:一堂小学英语教学课、一份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一份小学英语板书设计、一份小学英语教学PPT课件、一份小学英语听课记录、一份立体说课说课稿。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基本掌握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技巧,教学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小学英语教学技能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课程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顺利、合理、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孙晓梅 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禹明.小学英语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05.

学校智能教育范文5

关键词:学生处分;教育功能;制裁功能

为推进依法治校,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建设文明和谐平安校园,教育学生严于律己,遵纪守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各高校在国家上位法的指引下都制定了适合于本校的学生纪律处分的相关规定。维护校园和谐稳定、规范学生行为、营造良好的学风环境及校园秩序都是学生处分制度要实现的价值所在。

一、高校学生处分的基本功能

学生处分制度的功能是指学校对违纪学生实施纪律处分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主要体现为教育功能、制裁功能、指引功能、评价功能、预防功能和保障功能等。

1.教育功能

学生处分的教育功能主要是指通过对违纪学生进行纪律处分,从而使违纪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缺失和偏差,及时纠正学生错误,使学生重新走上正确的学习轨道。但同时学生处分教育功能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那就是通过对违纪者进行处分而带来的对其他学生的教育功能。对违纪者作出纪律处分这一行为,在学校范围内的影响就从一个点扩展到了一个面,不仅受处分者接受了教育与惩罚,同时对一定范围内的其他学生也产生了警示作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违纪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2.制裁功能

制裁,即用强力管束并处罚。学生处分的制裁功能即指对违纪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给予处罚,并制止此类行为的继续发生。不难看出,制裁功能主要侧重于对违纪者的惩罚,以实现从严治校的目的。

3.指引功能

高校学生纪律处分规定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在校学生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学生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身的行为产生某种影响。

4.评价功能

这是指学生纪律处分规定作为一种校园行为规范所具有的判断、衡量学生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或有效的作用。它是评价学生行为是正确还是错误、是正当还是失当最重要的标准。违纪学生受到处分,即是对违纪者本人的一种负面评价,同时也是对守纪者的正面评价。

5.预防功能

这是指学生们可以根据学生纪律处分的规定,事先估计到本人或他人将如何行为以及该行为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安排,从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违纪行为的发生。

6.保障功能

学生处分的保障功能在于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教育秩序得以实现、保障遵纪者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保障违纪学生及其他学生不再犯有类似违纪行为。

二、从严治校是制裁功能的主要价值取向

在当前的学生管理实践中,人们往往过分看重学生处分的制裁功能,大呼要“从严治校”,把对违纪学生作出处分作为管理学生、维护学校秩序最为有力的武器。其实,“从严治校”并无不妥,只有严肃了学校的基本规范,只有在校学生们从内心自觉抛弃或放弃了违反学校规定的失当行为才有可能建立一个更加有序更加和谐的校园氛围。“从严治校”即是让“严”成为管理学校的新常态,对学校要从严管理,对学生要从严施教,教师队伍要严谨治学,采取严厉的方式来进行学生管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用具有威慑力的手段来做学生工作。这本身是无任何问题的,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大多数情况都没能妥善的把握住对学生所作出处分的纬度,可以说这是实践中的一个遗憾。以笔者在学生工作中遇到的一个真实案例为例。学生甲为学校艺术类专业的大一学生,在大学英语的期末考试中携带与考试相关的文字材料进入考场,在开考不久后被巡考老师发现,终止了其本门课程考试并以作弊论处。在此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在一场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中该生再次携带与考试相关的文字材料进入考场,同样也在开考之后不久被巡考老师发现并终止其本门课程考试并以作弊论处。该事件引起了学校的重视,经学校会议初步讨论,决定给予该生开除学籍处分。此事件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到底该不该给予该生开除学籍处分,该处分对于该生来说是否过重?适用其他的纪律处分种类能否教育与警示该生?学生纪律处分的最终目的到底为何?有学校领导认为,该生在前一天考试中作弊被发现,在第二天的考试中不仅不吸取教训,反而继续采用作弊的方式参与考试,实在是性质恶劣。尽管对于该生第一天的考试作弊学校并没有及时的作出处分决定,但是已经告诫过该生,该生的行为实际上已经符合该校《学生纪律处分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二项“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认定为考试作弊,视情节严重,给予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处分”其中的“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以及第七条第六项“实施两次以上违纪行为的,或者受处分后再次违纪的”的规定,构成情节严重,可从重处理,因此决定给予该生开除学籍处分。笔者对此持不同观点。首先,该生的两次作弊行为是否应构成《学生纪律处分规定》中的情节严重行为?这就要看什么是该校对学生作出纪律处分的主要价值取向了。是以制裁为纪律处分的终极目的还是以最大限度的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学校对该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是为了“杀一儆百,惩前毖后”,还是真正必须以如此严苛的方式去教育该生?很显然,学校领导出于严肃学校纪律,规范校园秩序,整治校风学风的目的认为给予该生“开除学籍”处分更为合适。但是针对本案例,笔者认为应综合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再行对该生做出处分。首先,从该生的个人情况来说,我们在对一个学生做出处分之前应把握学生纪律处分中的共性与个性,在对同类事件有一个大致的处理标准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每一个违纪学生的个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本案例中,该生为艺术类专业的大一学生,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其的管理和教育就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该类学生思想较为开放,行为较为不羁,各大高校对这类学生的管理相较其他专业的学生本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我们应考虑到该生为大一学生,学校是否对其进行了充分的学风与考风教育,该生所接受的此方面的宣传是不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在该生第一次作弊之后,有关学院和老师们有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批评和教育,有无做出及时处理使该生意识到作弊的严重性。其次,该生在事后积极反省,对自己所犯错误认识深刻,悔改态度诚恳是否符合学校《学生纪律处分规定》第八条第三项“在调查违纪行为过程中,如实陈述错误事实,有悔改表现,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的”所规定的可从轻处分的情形?再者,从学校的大环境来看,对违纪学生做出何种类型的处分应充分考虑该校校风、学风、考风的整体情况,奢望通过对个体的严苛处理达到扭转一校学风、考风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重建优良的校风、学风绝不在一朝一夕,更不在悉数个体。另外,笔者认为,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对于违纪学生给予的纪律处分也应以实现教育为目的,只要能对学生带来足够的警示与教育,那就是有意义的处分行为。是不是必须要用最为严苛的方式对学生做出处理才能对该生的行为做出制裁和教育成为了学校做出何种处分裁量必须考虑到的因素,对于一个为社会培养人才,教书育人的地方,我们应以立德树人为立校的主要价值取向,理应明确学生处分只是实现教育学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处分并不应以其制裁功能的实现为其主要价值取向,其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最后,从法律条文的释义来说,一校《学生纪律处分规定》的制定必不能违反上位法的规定,作为一种制度规章,对其条文的解释也应遵从法律条文的解释。该规定第七条第六项只是说“可从重处分”,并不是“应从重处分”,若不充分考虑各类因素,仅凭“从重”二字就给予该生“开除学籍”处分是不恰当的,是否从重应该看该校以什么价值取向为主导。纵观该校对于考试违纪的处罚来看,只要考试作弊或者违纪,一律以“留校察看”进行处理,该点并无疑义。就本案例中,笔者认为应给予学生机会,不应就此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对该生做出“留校察看”事实上已经实现了处罚和制裁的功能,已经足以对这个学生的大学生活甚至今后迈入社会产生一定影响,我们知道,无论是学生的处分决定书还是解除处分决定书都将放入该生的档案,因此其实留校察看处分已经对学生产生了足够的影响,我们应以实现学生处分的教育功能为主要目的,给予学生机会,使学生从主观上提高自己的意识与思想觉悟,从内心自觉摒弃不符合校规校纪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风秩序。

三、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以宽容态度平衡制裁功能与教育功能间的关系

学生处分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方式,同样必须以学生的利益与发展为重心,加强依法治校与人文管理的融合,用以宽容的管理策略,将从严治校的学生处分之主要价值取向逐步过渡到以教育和警醒功能为主流的新视角与新思路之上,同时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种平等的对待、理解与尊重,从而更好的约束自己、要求自己。这既符合了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主流思路,也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学生的权益,体现了大学最重要的功能。高校学生处分的教育功能与制裁功能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我们在对学生作出处分之时,应当明确的是:“制裁”只是学生处分的一项功能,一种手段,而“教育”才是学生处分乃至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只有平衡学生处分中教育功能与制裁功能,使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处分的价值,才能体现大学塑造人、发展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目的,实现宽严相济,成人达己。

参考文献:

[1]陈利媛.“立德树人”视阙下高校“服务消过”处分解除制度的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

[2]韩亚丽,郭秀丽.育人为本,依法建章,完善高校学生处分制度[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4).

学校智能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学能力;培养

最近几年,我国的素质教育持续深化,新课程改革逐渐完成,基础教育对于专业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主阵地,应该高度重视对于学生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确保其能够更好的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究竟该如何培养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专业素养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在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于学生语文教学专业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理论:要求学生必须了解教育学、教育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确保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2)教学能力:这里的教学能力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1]。(3)教学研究能力:要求学生必须能够运用专业的知识,结合实践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且将之应用到语文教学的指导中,这也是其专业素养的一种直观体现。语文教学的专业素养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素养,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更直接决定着其在走上工作岗位时的教学水平。在对学生语文教育专业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依靠常规的《小学语文教法》,而应该适当加入一些全新的内容,如《中国现代文学》、《儿童文学》等,对学生的语文功底进行强化,提升其文化素养。这样,当临近毕业时,学生具备了相对扎实的文学功底,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习作、识字等教学内容也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可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2.丰富文化知识

语文本身属于综合性学科,包含的知识和内容众多,不仅有人文知识,也有许多的科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做好语文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2]。

2.1丰富人文知识

应该将人文知识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比较简单的象形文字,如日、火、田等,通过在火上加盖的方式,可以将火“灭”掉,而人在树旁靠着,就是为了“休”息,这样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识别新字,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的学生需要背诵的诗文有160篇,而对于这些诗文,教师必须熟悉和掌握,不仅可以熟练的背诵,还必须理解其所表达的意境,把握诗词的创作环境,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这个角度分析,应该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确保其能够掌握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

2.2丰富科学知识

在小学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如《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中,就包含了物理中关于重力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将重力知识引入其中,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试验,在帮助其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可以加深其对于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又如,在《海底世界》、《一粒种子》中,包含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想要对其进行讲解和延伸,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至少需要在教材中设计的方面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3]。

3.增强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完成,使得教育创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想要确保教育创新的顺利开展,实现创新的持续性,需要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以创新型教师来开展创新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应该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师并不仅仅需要扮演教师这个角色,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课程的创新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以更好的适应时展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握教材特点,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提升教学趣味性和有效性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法课程中,要求学生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展教学设计,并依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试讲。而在习作教学设计中,可以将从课堂中走出来,到校园中、到小镇上去观察事物变化的规律,立足真实的情境进行讲解,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地点的变化,更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对学生的课堂把控能力进行检验。必须使得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教学并非单纯的在教室中、在课堂上开展的活动,走出课堂,切身体验,更加能够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其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4]。

4.夯实教学能力

想要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需要依靠校内的专业课学习,换言之就是语文教学法的课程学习,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不过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过对课程安排的调整,适当增加学生的试讲时间,运用微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等形式,使得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理论知识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则可以通过讨论和试讲来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强化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需要依靠课外实习,在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每学期都会开展一到两周的见习活动,在临近毕业时还会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在见习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求,提前做好见习任务的设置,使得学生能够感受真实的教学环境,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顶岗实习则主要是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通过一定时间的顶岗实习,可以使得学生切身参与到小学教学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今后走上教师岗位提供可靠保障[5]。

5.应用先进技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其在教育行业中得到了应用,运用多媒体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已经不在新奇。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种能力并非简单的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或者制作多媒体课件,更应该看做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不断兴起,也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例如,翻转课堂需要网络平台或者微课的辅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这样课堂上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交流和讨论。事实上,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和课堂结构,实现了教学从课堂到课下的延伸,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而想要对翻转课堂进行有效应用,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是从目前来看,在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仅限于办公软件的操作以及PPT课件的制作,远远无法满足未来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尽快掌握更多的软件操作技能,包括微课课件的制作、网页的制作、网络平台的数据传输、视频编辑等,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6]。

6.结语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应该时时刻刻注重学生的实践,让他们成为教学理念、基本功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强的准教师,在就业竞争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总而言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其成为教师后的教学水平,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强化学生的语文教学专业素养,丰富其文化知识,强化创新能力,夯实教学能力,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爱华.高职师范专业学生语文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5):44-45.

[2]付金花.师范学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语文教师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21-122.

[3]罗华.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语文教学能力的提升[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56-57.

[4]张月明.试论中高职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3,(25):47.

[5]都欣欣.浅谈高职语文教育中学生的能力培养[J].青年时代,2016,(20):170.

学校智能教育范文7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发展

我国中职数学学科是中职教学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生课程规划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数学教学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基础,学生未来专业发展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学习。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十分重视数学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随着课本的逐步更新以及师资力量的加强,中职数学教学成果显著提高,再加上近些年来数学教学设备的更新,可以说,中职数学教学无论是从教学水平方面,还是从教学质量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二)中职数学教学的不足

虽然近些年来,中职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中职数学教学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首先,中职数学内容单一,课堂形式不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单一将会使得课堂气氛变得单调无趣、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中职数学教学时对育人功能挖掘不足。学生在中职阶段的学习仅仅学习到课程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自身不断进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单纯的数学知识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素养,但是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成长还需要通过受到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熏陶,使其真正成为未来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的人才。而现如今,在数学教学当中存在教师不够重视德育教学,和育人功能的现象。

二、挖掘中职数学育人功能的必要性

挖掘中职数学育人功能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所处的社会时代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僵化,不能够适应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快速发展今天,需要更加具备综合素养的人才,素质教育应运而生。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关注人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在中职数学内容中融入育人功能,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同时,又能够受到德育教育的感化,完善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挖掘中职数学内容育人功能,能够将德育与智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符这合我国素质教育的需求,是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一)挖掘中职数学内容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健全学生理想人格

目前,很多学生就读中职学校都是被动的选择,他们当中大部分学生都是考不上普通高中,不得不选择中职学校。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智力因素,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比如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缺乏自信等。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应当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健全学生理想人格,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二)加强数学人文素养教育,展现数学育人功能

目前,中职教育一般都是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因此,数学教育更偏向其实用价值。其实,数学的实用价值一方面是指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则是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中职数学教师除了教给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外,更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这也是数学人文价值的体现。目前来说,大多数的中职学生数学素养较差,基础相对薄弱,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中职数学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首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选择创设情境教学或者讲述数学史等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培养学生数学精神,达到数学育人的目标。

三、挖掘中职数学教学育人功能的方法

(一)转变观念,重视德育教育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部分学校存在着不重视德育教育的现象。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只注重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挖掘中职数学内容育人功能,就必须要让更多的学校重视学生德育教育的发展。要让学校能够转变教学观念将育人功能更广泛的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要让教师能够在数学教学当中,更加关注德育素材,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适时挖掘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如: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计算能力的同时,可以向学生教授哲学知识让学生掌握整体观念,学习辩证思维,以期让学生将数学思维与哲学思维融合在一起,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1.利用数学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我国数学史中有很多鼓舞人心的事迹,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多穿插数学史的人文故事。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数学课程的趣味性,提高数学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数学。另一方面,加入数学史内容教学可以弘扬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探索钻研精神,让他们成为学生的榜样,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树立为祖国的发展而艰苦奋斗的远大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事迹,向学生们讲述他的成才之路以及他在国际数学领域做出的贡献,让学生学习他的探索精神,并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为国争光。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还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了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中职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2.强化数学教材中的德育教育。数学属于理科,数学教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计算能力等。另一方面,中职数学教材中还设置了德育内容,有着很强的思想道德价值,数学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德育知识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例如,教师可以将数学思想和整体观念、辩证主义观念相结合,让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同时改变学生的思维观念。再如,教师可以将数学审美知识教学与数学人文精神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总之,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数学内容的德育功能。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其中有“事物普遍联系发展的观点”、“事物运动发展的观点”、“事物对立统一规律”等等,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的对数学中的这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加以利用。例如,中职数学中的函数相关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融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我们知道,函数的性质是由定义域、值域、函数关系三者决定的。函数的种类虽然是多样的,但无论是哪种函数,它们的决定因素是不变的,由此可以联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事物是普遍联系发展的”。另外,在确定的函数关系下,函数的值域会随着函数定义域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联系辩证唯物主义中“事物是运动和发展的观点”。除此之外,函数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说明“事物之间存在着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4.在中职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数学审美教育和品质培养。数学学科具有严谨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自我品质提升的过程,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数学定理的推导、证明,及数学定义的诠释、引申,都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的良好时机。数学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不断去探索研究,数学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钻研精神,激发学生们探索数学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和信心。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数学具有对称美、结构美以及和谐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之美,有利于学生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用理性的思维去欣赏世界。5.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其身正,不令则行”都说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品行优秀的教师更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也容易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因此,数学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老师。为学生树立榜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尊敬甚至崇拜自己的数学老师。其次,数学教师应当严于律己,只有自身做到了,才能去约束学生的言行,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例如,要求学生有时间观念,教师首先就应当做到按时到教室,甚至提前到教室进行教学准备工作,这样再去要求学生才会让学生信服。再如,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数学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规范板书、认真批改作业等,注意细微处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育人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挖掘自身潜在的育人功能。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中职院校中,过去的数学教学课堂内容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便可以挖掘运用育人功能,在数学教学当中加入德育教学以此来丰富课堂内容。课堂内容的丰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中来,最终让育人功能发挥其效用。如:在教授学生几何数学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代的优秀建筑,分析建筑背后的几何原理。这样一来便可以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当中,融入数学几何历史知识以及审美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学习到人文历史以及美术审美。这种将育人功能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的做法,发挥了育人功能最大的效用,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另外,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蕴含德育理念的习题情境。比如,在中职数学教材中,有许多蕴含人文知识的习题,包括奥运会、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植树造林、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除了讲解数学知识外,还应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及生命教育等,充分挖掘中职数学内容中的育人功能。当然,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是有限的,对此,教师应加大创设情境教学的力度,对学生进行持续性德育教育,争取在数学教学中取得最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在数学课题研究中渗透德育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效的德育教育也应在实践教学中体现出来。说教式理论教学不能很好的体现数学内容中的德育功能,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育可以开展数学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融入德育理论教育,让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研究性数学课题活动,能够增强师生互动和学生间的互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热爱劳动等优良道德品质。

(四)增加数学课外活动教学

数学课题研究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思想道德认知,数学课外活动则能够引导学生践行德育观念,让学生的情感转化为行为。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当认识到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还应当将教育发展到课堂外,让教育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在课外的学习中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将德育内容渗透在数学课外教学活动中,让数学内容中的育人功能产生实效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各小组分别去调查选定小区内居住人口的信息,分别调查30~40岁和40~50岁两个年龄段居民的文化水平、居住条件、年收入等信息,让学生了解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关系,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让学生真正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及学生对将来生活的影响。在这个小组活动中,能够锻炼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为了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需要学生间相互配合,共同克服实践中的困难,有利于增加班级凝聚力,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在了活动中。

(五)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为学评价

想要挖掘育人功能就必须要能够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能够仅仅着眼于数学教学当中整体的发展。而是要能够以人为本,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发展,要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在挖掘数学内容育人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做到以人为本,要善于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育人功能发挥的过程当中,应当要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让育人功能真正落实到实处。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才能够体现出数学内容育人功能的作用。立足以人为本,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一般都是重视学习的结果,挖掘数学的育人功能,应强调对情感和价值的评价,采取“为学评价”的评价方式,倡导“为了学习”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生的价值观,贴近学生的心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鼓励学生,保持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多鼓励、多赞美、多期望,在学生心理上给予正向能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逐渐健全学生的理想人格,达到科学育人的目标。

四、结束语

学校智能教育范文8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现状;提升对策

信息化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事业的必然趋势,作为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来说,也应积极顺应这一发展形势,在教学当中不断探索并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促使自身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深入解析教学能力,全面分析信息化环境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现状,总结各种不足问题,对广大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及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能够为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正确且针对性较强的切入点。

一、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解析

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将决定着实际教学效果及质量,而教师网络技术运用能力则是教学能力中的重要内容,教师教学水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全面发展,同时也能集中性地体现出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促使着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转变与创新,而提升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实现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信息化环境下,需要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做到以下几方面:(1)主动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引导、规划、组织及协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2)结合教学内容的制定、学生心理特点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确立英语教学方案。(3)构建有关的信息教育资源平台,最大限度地让相同门类的网络教学资源及时共享,确保信息化资源的高效利用。(4)提升现代化教学素养,全面了解并主动学习更多的信息化知识,引导学生运用信息化平台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探索能力。

二、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1思想意识存在误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依然有许多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存在较为严重的传统的思想,他们认为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能力所指的就是从过去手写或打印教学方案的形式,转变成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态化的教学课件,这样就能充分说明自己已经完全具备了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但事实上,他们的这种行为只能将其视为僵硬地把现代技术叠加到教学上,只能单纯地证明教学中使用了信息技术,但却不是真正地运用,并未真正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

2教师无法切换角色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长时间以来在工作岗位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倦感,在长时间的工作生涯中,几乎所有教师都已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因而会习惯性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虽然许多教师也深知信息时代下教育所发生的变化,需要进行教育改革,但从根本上却并未表现出任何实际行动,很难转变自身角色,部分教师更多的是不想改变、害怕改变,不断地在逃避问题,甚至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取得的成就较为满意,进而安于现状,缺少用网络技术进一步提升自我的信心与动力。最终导致许多公共英语教师依旧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讲课,忽视了当前教育形势的变化,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3专业培训机制欠缺

高职院校一般是利用参与丰富多彩的信息化专业知识培训来提高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这种培训通常是由教育部门或是信息管理管理机构组织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参与培训的都是各大院校的专业领导人、优秀教师或是对院校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相关人员。高职公共英语普通教师并没有过多的参加机会,并且即使教师能够参与专业培训,但由于个人信息化能力有限,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内容内化吸收,有效应用到日常教学当中。

4职业发展意愿不强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信息化环境下,要求公共英语教师应对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更加合理完善的规划。但部分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存在着片面性的认知,甚至存在一定的误解,并未真正意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根本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养、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由于教师并未认识到职业发展对个人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导致许多公共英语教师缺少提高教学能力的根本动力,因此在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当中没有积极运用且高度重视网络信息技术,也没有深刻意识到信息技术是推动自身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进而使许多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质量及水平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三、信息化环境下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1教与学内部统一的根本需求

教与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学是教的基点及最终归宿,教是学采取的方法及实现路径,教与学彼此相互影响、相互限制。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所催发的学习变革必将应引发教的转变及创新[2]。首先,当代信息技术为教与学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学生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地得到想要的视频、图片及文字等形式的网络资源,这充分超越了过去文字为主的学科教材中的内容,也远远超出了教师自身知识体系中所提供的知识。与此同时,网络信息技术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在线交流、真正个性化的独立学习得以实现,传统教学上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被打破,这些都是信息时代为教与学提供的便利。可由于网络信息的碎片化、零散化等特点,致使其中存在着许多负面性的不良信息,并且知识存在一定的系统性缺陷,无法体现出科学性及合理性,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网络平台的海量资源在获得上较为便捷,但学生自身并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辨别能力,尤其是对含金量较高的知识,在筛选上遇到困难。此外,在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中,学生并不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身的行为,通常会无法集中精力。对此,不管是从当代网络信息技术为学习带来诸多优势方面,还是从为学习带来诸多消极影响角度来看,教师在教学层面的地位及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将优势放大并有效规避不足,成为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师,更要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紧密融合。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

广大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可持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应具有坚持学习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要坦然接受教育改革的各种变化,积极面对各种问题,时刻保持开放化的健康心态,应努力适应社会、文化、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形势。早在十年前我国教育部门就曾颁布了《高等英语课程规定》,其中明确要求各大院校英语课程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切实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针对性学习方案。但由于当时及后续的长时间内,科技发展的各种不足及网络技术应用率不高等原因,加上许多智能移动设备并未兴起,导致其教学模式革新在一定程度上仅是以电脑为主进行拓展学习。信息化教学主要是通过实践语言训练及知识复习来体现的,由此能够看出,在当时,信息技术并未真正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别是教学能力方面上的根本性改变。可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领域中的深入,充分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融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只有顺应形势、与时俱进、主动改变,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四、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对策

1正确认知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具有积极主动的信息化教学思维,充分肯定并接受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所发生的巨大转变。公共英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信息时代下的教学能力主要是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关键能力的表现,对自身教学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扎实,对公共英语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在日常上课过程中,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看课外书、玩手机等不良现象,并且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规定教师要大力培养广大学生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造成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及陈旧教学内容无法切实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更不符合当代教育发展形势的需求。对此,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应在教学前的备课阶段,有针对性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的各环节,精心挑选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打破传统课堂中的沉闷气氛,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新鲜元素,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推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2积极参与专业培训

网络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对教师的传统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就需要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自身应积极努力地学习并掌握更多现代化教学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对当前信息化发展形势有所认知,具备基础性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及相关教学视频等,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而高职院校则应定期邀请校外知名网络技术方面的专家教授来校指导并组织有关的培训。例如,教学课件的制作、影音视频的编辑方法、信息库有关知识及其具体操作流程等。英语教师可根据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从网络平台中获取更多有效的教育资源,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案,并能按照学生专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对网络教学资源进一步调整及利用,进而制作成完善的精品教学课件,为专业学习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能给予学生更多个性化的学习机会,最终促使自身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3全面创新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环境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广大教师以往传道、授业以及解决学生疑惑的身份定位逐渐被全新的角色所取代,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及知识的唯一有效载体。教师并不能仅单方面地依赖学科教材,不然将会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网络时代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及时为他们解决疑惑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资源的使用者与提供者。教师与学生都拥有良好的机会去运用丰富多彩的网络教育资源,并基于此,开展自主学习,但对于教师而言,还需要进一步整理网络信息资源,过滤掉其中的不良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资源,以便确保他们自主学习效率,这样既能够利用多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应根据高职英语课程革新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英语专业能力,丰富专业知识体系,并要掌握与学生专业有关的多方面知识,全面了解学生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而可以结合学生专业发展的真实需要,有目的性地对自身收集到的资源加以整理分配,实现个性化教学。此外,公共英语教师也可积极运用当前较受欢迎的翻转课堂辅助教学,利用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模式,提高公共英语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善于进行课后反思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形势是否良好将会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及发展,公共英语教师个人职业发展不仅是自我内在需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建设精英教学团队的关键所在。公共英语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课后教学反思与总结,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让教学方案更加完善,更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教学的规范性与合理性。这既能够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其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信息化环境教学能力的提升土壤,而对课后教学进行反思则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根本动力,教师实践活动与课后反思之间相互推进、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应充分明确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挖掘自身内在潜能。目前,我国当代教育现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基于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长期目标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实施教育模式改革,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信息化环境下评价他们教学质量及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教师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根本性需求。制定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信息化培养机制,有利于推动公共英语教师重新建设英语课程,同时也有助于转变其教学方法、更新传统教学理念,满足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为社会培养高素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隽.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4):165—166.

[2]张志杰,陈晓红,王艳霞.吉林省东南部山区中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38(6):89—92.

[3]莫才义.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6,7(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