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务管理范例

学校教务管理

学校教务管理范文1

[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管理;流程管理;流程优化

高等教育始终都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项,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还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德素质修养。在当前的现代化时展背景下,高等教育也逐渐呈现出国际化、个性化的特点,开始采用学分制的教学方法,随之而来的教务管理工作难度也逐渐增加。因此,高校的教学教务管理,也应积极运用流程管理的新型管理理念,并对教务管理流程进行适当的优化和完善,进一步增强高校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确保教务管理流程更加科学有序,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迅速可持续发展。

1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流程与优化的重要性

流程管理,作为一种先进全新的组织运营管理理念,已经得到国内外众多企业管理的认可。可以说,流程管理是采取更加综合有效的方法,强化组织战略的执行、规范和精细化的业务操作,注重客户和市场,能够增强内外部响应的速度,并有效的降低了管理的成本。而这刚好与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的总体目标一致,所以在高校教学教务管理中,运用流程管理的思想作为指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校教学教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高校教学教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效率、有序性的教学教务管理,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保障[1]。因为其不仅包括了宏观描述的教学管理,也包含微观描述的教务管理,如若按照职能划分,可以分为招生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和考试成绩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学籍的管理等等。因此,对于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流程与优化是十分关键的,能够从整体上增强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2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流程与优化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由于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是一项具有较高综合性质的工作,属于各项工作的总和,不仅仅需要对学生的考试和学籍等方面进行管理,还需要关注教学的质量和工作的计划等等方面。但是在传统的管理工作中,其相对落后的管理理念,导致对教务管理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其看作简单的上下级管理,并把各个部分的工作做好即可,这就造成实际管理过于死板[2]。并且,在当前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下,高校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教务管理工作也逐渐复杂,所以以往的管理理念已经无法适应高校的发展,从而出现为了管理而管理的现象,严重缺失人们对教务管理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2.2管理模式不够合理。目前很多高校将教务管理设置成了多个部门,以金字塔的结构呈现,具有较强的职能性质。正因为这样的管理模式,出现了严重的分散现象,导致教务管理的整体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3]。并且,在各个部分之间,一些职能重复,这样不仅会增加管理的成本,还是对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造成阻碍,造成高校管理信息的流通比较迟缓,从而这种严重分工不合理的管理现象,使得职责与权利之间出现了不平衡,其管理流程十分不规范。

2.3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在当前的现代信息化社会时代中,各个高校的学生资源越来丰富,而教学管理对学生的信息储备和检查时,就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比如,经常出现经费的不足、硬件设施的不够完善等等情况。究其原因在于在购买管理软件中,高校与供应商始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为每一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办学特色等方面都不相同,这就导致管理软件无法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所以一些软件就会被闲置浪费,从而高校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不够,难以实现对信息的全面管控。

3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流程与优化的有效策略

3.1明确教务管理的核心流程。对于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来说,应用流程管理的理念,就需要明确教学管理的核心流程。其中,核心流程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服务活动的流程,而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的核心流程则是为学生的获取知识,及其学习过程所服务的。当学生进入高校后,就要完成注册环节,获得本校的学籍,并且在进入所属专业环节后,学期结束要进入考试环节,考试结束后进入成绩管理,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和整理,参照本校的学籍管理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对应的学籍处理,如果学生的成绩合格,可以进行下一个阶段的选课、专业学习环节;如果成绩不合格,就不需要进行学籍处理,并且在规定的学习年限中,修满所读专业规定的学分,才能进入到毕业环节[4]。同时,再次过程中还包括学生的退学、转学、休学和降级,以及转专业等等,从而这个流程将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有效串联,能够确保学生有序正常的学习。

3.2把握教务管理流程的情况。根据核心流程,需要对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进一步完善教务管理的整个流程。首先,按照流程与相关的信息数据,去甄别教学教务管理流程的活动内容,由信息内容去设定流程的范围、流程运行的规则、方式。或者利用流程与业务主体的相关数据,掌握组织的流程主体职责和关系,构建由流程所有者和协助者所建构的组织责任链。通过这两种形式就可以得出具体的结果为:教学运行管理流程与成绩管理流程,需要的业务信息种类最多。因此,这几个业务流程在教学教务管理流程设计中,就可以将其作为关键的流程[5]。其次,在高校的各个分院教务岗位、教师和学生承担的业务中,其流程数也较多,这能严重系级的教学教务管理,是当前高校教学教务管理中的瓶颈。

3.3完善教务管理的整个流程。当分析和诊断完教务管理流程,就结合根据具体的制约因素,利用流程优化的方法进行消除和简化,加强流程的完整性和关联性,实现流程的自动化。首先,在高校的教学教务管理部门中,其金字塔式的职能型组织结构,严重影响了教务管理的正常发展。所以,这就需要根据流程型组织进行建模,建立出流程型的教育管理组织结构,包括综合的办公室、教学信息化的支持中心、学生服务中心等等,确保每一位流程部分都有相对应的负责任人,负责好本部门的流程和不同部门流程之间的协调工作,为实现师生价值所服务。其次,每一个关键流程的负责人,都需要根据职能设定固定的工作人员,组建成虚拟团队,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根据管理系统中的工作流流转,充分打破时空的限制,促使个别的流程也可以进行一站式的服务,逐渐形成高效便捷的流程[6]。与此同时,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流程与优化,要确定好目标,主要目的是分析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国内外高校教学教务管理优秀案例的学习,有效的重新组合组织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务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低的成本进行高效率的工作,获得全校师生的认可。

3.4强化教务管理流程管理理念。在当前的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理念之中,需要做好思想的及时更新,能够与时俱进的开展管理工作。因此,高校需要强化流程管理理念,不断探寻管理中的问题,并拟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尤其对于不合理的管理结构进行妥善处理。而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之中,例如在学籍管理中,所涉及的注册、休学、复读和退学等等学籍的子流程,这一系列的业务流程共同特点,就是业务发生的时间和主题比较分散,且持续的周期较长[7]。并且,传统的纸质学籍管理,不仅打印的成本较高,其流程还无法形成可靠的回路,难以做到及时的监控,容易对学生和学校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应用流程管理理念的高校教学教务管理,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那你刚刚时刻谨记师生的主体地位,制定更为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彻底改变纸质的管理不当,积极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来增强管理的效率[8]。同时,对于管理队伍来说,也需要不断地加强对其的培训,能够强化其管理意识和信息化管理能力,促使其在实际管理操作时,能够更加规范有条理,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进一步信息技术资源的百分百利用率,从而在思想和技术上全面的改进,最终实现系统化的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推动高校教学教务管理的持续稳定发展。

4结语

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流程与优化,能够增强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有条理,实现系统化的高校教学教务管理。通过高校管理人员积极应用流程管理理念,从思想和技术上进行教学教务管理的全面改进,最大化地降低管理成本,将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有效串联,为学生有序正常学习创造条件,从而真正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低的成本进行高效率的教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华玉瑶.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务处业务流程优化研究[J].文理导航,2018(018):81-81.

[2]洪聪孜.高校教学教务管理流程与优化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014):220-221.

[3]梁艳.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档案优化管理策略研究[J].兰台内外,2019(23).

[4]仲云香.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J].现代交际,2018(022):164-165.

[5]庄松岩.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探讨[J].文理导航,2019(002):86-87.

[6]张明.基于实践教学视角的高校教学教务管理信息化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4):224-225.

[7]沈惠.教务管理者视野下的高校教学信息化改革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4).

学校教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务人员;效能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高校信息化的建设日益提升,高等学校对其教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教学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高校教务人员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管理者,是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与参谋者,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不但是学校管理层与教师之间的传达纽带,而且是教师之间的沟通纽带,更是师生间的联系纽带。

1高校教务人员的工作职责

教学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务员是面对教学工作的最近端人员,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教务员是连接各二级学院、教务处、系部、以及代课教师、学生之间的纽带,对各二级学院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务员的核心工作任务是对教学工作的管理,辅助教务处和教学院长进行教学管理的工作,协调上述各部门、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整理收集归纳各类教学文件,以保障院系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的开展。

1.1协助教学副院长做好二级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每个学期协助系主任和专业带头人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改和实施工作,对各系教学大纲进行收集整理,排版工作,并且为本学期该课程的老师提供最新大纲。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做好该学期的教学计划,落实任课教师,计算周学时,上课教室,编排本学期课表。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反馈的建议,整理意见反馈给各部门,协助领导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开学初给教师打印班级课表,通知辅导员领取课表,并且打印班级点名册,分发给各位代课老师。完成学院每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收集,整理教学资料档案,查看教师的教案批阅痕迹和教学进度表以及上课记分册的管理。做好教师工作量的登记,核对,计算和报送工作。负责院系领导和教学督导员的听课记录表的收集和汇总工作,领取和保存教学文件,做好文件的整理和归档,方便二级学院的师生查询。

1.2配合学校学籍科做好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

学生学籍管理是教务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籍管理是依据有关的政策法规对学生的学习和各方面进行阶段和全过程质量考核,记载,评价和处理的活动。主要包括:配合学校做好班级的新生分班工作,学籍注册以及学生证的办理和毕业生的图像采集工作。做好学生留级及退学、休学、入伍等学籍异动管理工作。

1.3期末做好考务工作

收取代课老师的电子版试卷,纸质版样卷由本课程的代课老师打印,负责该系主任签字确认,有试卷专柜保管.根据班级人数分类编排课程表,配合学校督导部的专家教授对二级学院试卷的抽查,发现样卷有问题及时通知老师整改,期末考试期间配合学院教务处对各类违纪行为进行处理。收集学生报考大学英语四六级的照片,按照规定的照片格式检查照片,收取英语四六的报考费用,组织报名的同学登录学校的教学系统网上报名,报名结束后打印核对单通知学生核对签字确认。

1.4负责各种竞赛相关的学生实践和论文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组织学生外出实习实践活动的管理工作。领取学生论文的相关资料,学期末组织学生论文答辩,推荐优秀论文给学校,配合学校各种毕业论文以及实习报告的检查相关工作。负责各种学生创新创业类大赛项目的组织工作等。

2高校教务人员要有服务理念

教务员是综合办公室的成员,综合办公室是服务窗口。教务员要时刻保持热心热情,诚恳的待人态度,复杂的实务性工作更决定了耐心的工作态度,每天接待不同的师生,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积极主动服务师生。以师生为中心,从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出发,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保证全院工作的正常运行。教务员的办事效率,办事态度往往能够反映教务员的素质。教学院长无法阅读大量的资料,教务员需要从大量的文案中抽取有效的信息反馈给教学副院长,然后由教学副院长直接做出决策和指导。高校教务秘书的工作是辅助教学副院长处理日常事务,保证教学工作顺利的开展。这种工作既要联系学校领导,又有来自基层的汇报,这就需要发挥教务员的沟通交流的技巧,还要不改变原则的情况下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应变性。

3高校教务人员是学校和师生的联系纽带和桥梁作用

高校教务员是在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教务员不是直接决策者,负责传达学校的各种信息,向上直接联系教务处,向下直接对接二级学院师生。教务工作中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进行教务相关信息的传递。教务员对教务处传递的原始数据进行汇总、修正、过滤等处理,再将信息通过学校内部通讯工具传递给代课教师,起到了教务处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桥梁作用。总之,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务管理的对象、内容、信息、范围都在发生变革,这就要求教务人员要时刻更新知识,提升业务素养。其职业效能在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影响大,作用高,因此激发高校教务人员的职业潜能,发挥其作用对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官建勇.浅谈高校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36).

[2]胡德同,陈爱霞.浅论高校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素质要求[J].中国西部科技,2008,(18).

[3]梁扬眉.论教务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性[J].南方论刊,2009,(07).

[4]李昕璐.论高校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J].青年与社会,2013,(02).

学校教务管理范文3

1.1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本模型的主要工作方式是,需要将某项任务分配在两台或多台机器中,作为客户机来说,其功能是运行用户接口和前端接口所需的应用程序,而作为服务器来说,其功能是提供客户机用户使用的各种资源和服务。从另一方面来看,在软件上,该模型需要将各种应用或者软件系统依照逻辑功能,从而区分为客户端软件和服务器组件。作为客户端,其主要负责数据表示和应用处理,用于处理客户的界面,并能够接受系统传来的数据处理请求;作为服务器端的软件系统,其主要负责接收来自客户端软件发来的请求服务,并进行处理。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融合了许多大型机的多种功能,具有中央控制的模式,同时也结合了PC机的低成本和高性能。本结构的工作模式是: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过相应的网络协议(例如TCP/IP、IPX/SPX)等,及时进行连接和通讯活动,经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各种需求服务,服务器可以进行响应并提供服务。

1.2三层Client/Server模式

该模式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两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模式中,需要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引入一个应用层,从而将应用逻辑转移到应用层中。需要将客户端弱化,并成为一个图形用户接口。与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相比,此种应用模式优点很多,比如具有可伸缩性好、安全性高及节省开发设计等。中间的应用层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实现负载平衡,改善系统性能。

1.3Browser/Server模式

B/S模式也就是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服务器端(Server)为一方,浏览器(Browse)为另一方,通过浏览器来运行软件。它的发展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兴起,是对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一种发展和改进。其结合了WWW浏览器技术和多种Script编程语言,与其它技术相比,它是一种新式的软件系统设计技术。在B/S体系结构体系中,当用户需要服务时,需要通过浏览器发送请求,那么分布在网络上的服务器则可以接受请求,并对接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搜索处理后将用户所需信息返回浏览器。作为此种结构,其优点有很多:比如分布性强、运营维护方便、程序开发简单,用户共享性强、使用成本低等。但是这种结构也具有数据安全性低、硬件要求高、网络数据传输速度慢等缺点。

2系统分析与设计

2.1需求分析

在设计系统之前,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经验可以看到,作为典型的基于网络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其内容主要包括:院系所的设置、教学学习计划的管理、在线选课管理、学生各科成绩的管理等。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就是对本系统潜在的使用者进行调研,了解其关注的内容,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秘书、各系教师等,从而找出其最想实现的内容。根据调研,可以知道大家主要关心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系统的管理功能,能对院系、专业、教职员、教学条件等进行管理和维护。二是可以设置教学计划。三是可以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四是可以提供网上选课功能。五是可以对成绩进行管理。六是具有数据分析、统计等功能。七是容易使用,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功能模块:该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模块,即教学计划管理模块、教学资源管理模块、网上选课模块、课表编排模块、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考试事务、教学实践、教学考评、教材管理、系统管理等。

2.2系统设计

2.2.1总体架构

经过对系统需求的深入研究分析,本次系统总体架构的设计定位为:在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使用专用客户端,数据采集与信息的则需要使用浏览器来实现。因此,本系统主要采取B/S或DBMS结构模式,也就是说前端采用浏览器,中间则采用Web服务器,后端则为数据库服务器,其功能主要是查询和收集数据。比如学生查询成绩、查询选课结果等。对于比较复杂的功能,如管理控制与数据处理,则需要采用C/S结构来实现。

2.2.2逻辑结构及数据表现层

为了实现更好的功能,本系统采用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三层结构模型,系统中的业务逻辑层功能强大,不仅可以负责业务逻辑功能,还能直接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并提供对业务数据库内数据的完整保存、更新、删除以及查询操作。而系统的框架层则起到容器的作用,它既可以向业务逻辑层提供服务,并且还可以将一些基础的公共服务功能放在系统框架层,这样就能做到重复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如果采用通用关系数据库平台,则能够支持大多数据库系统,并能实现数据共享,一般来说,可以采用XML技术设计,从安全性、维护成本等方面考虑,这次设计可以采用SQLserver2000作为教务数据库管理系统。

2.2.3数据存储层

对于管理控制与数据处理功能,主要为教务处或者二级管理单位服务,因此可考虑采用.NET技术架构实现,采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数据采集与信息的功能,主要为学生和教师服务,同样采用.NET技术架构,以C#、C++、WEB作为开发语言。

2.2.4数据接口

为了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需要对接口进行处理,本系统采用XML技术来与其他系统进行实时通讯,故设计时参照XML数据交换格式和标准,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预留接口,将部分数据接口开放,当学校有其他系统需要时,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互通。

2.2.5建模方法

本文采用映射法进行建模,也就是说面向的对象应用程序,主要围绕关系数据模型进行建立,在此过程中,需要将类图中元素进行转化,并通过面向应用对象的方式,最终将这些对象合理组织起来,从而实现系统业务逻辑的发展过程。

2.2.6系统实现

系统功能主要通过多个子系统来实现,这些子系统有教学计划子系统、网上选课子系统、课表安排子系统、安装与配置、系统安全设计等。不同的子系统包含不同的下级目录,从而实现不同用户的需求。

3结论

学校教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高校的教学管理是保证高校整体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主要工作有制定、实施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考核教学效果等等。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教学管理,其水平与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等相关,其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整体水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的持续更新,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丰富与发展,因而对教学管理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必须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建设,需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稳定教学管理队伍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高等教育发展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要求

(一)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

首先,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作为教师,应具有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情操。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保证学校整体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石,工作内容涉及范围既广又复杂繁琐,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以大局为重,有全局观念,以身作则,团结合作、互相支持配合;同时工作中更需要细心、细致,有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利益;作为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错误,还需敢于面对并及时改正,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知识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学管理需要从以往的经验管理转到科学管理,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人员在熟悉各专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计划以及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管理知识,还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的科学知识;更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掌握办事规程,这样才能能够合理、科学、有序地安排和组织各专业课程,保证教学过程科学、有序地开展进行,教学秩序稳定,高效、科学地完成各项教学管理工作。

(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已成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管理人员应首先具有创新意识、要有放眼未来的现代化意识。只有不断创新,为教学改革助力,才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现代化,做到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教学和科研并重,教育管理人员还应根据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

二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现状

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如若有自身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有可能会经常出现工作失误,给阻碍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在学校中产生负面影响;这不仅会影响教学管理人员的自身形象,同时也会给学校教学造成比较被动的局面[2]。

(一)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复杂

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来自各种不同的岗位,有一直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也有刚毕业的硕士生、本科生,有从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转岗人员,也有来自人才引进的随调人员。这些未从事过教学管理的人员大多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培训,缺乏教学管理经验,因而无论从管理观念、管理制度还是管理手段上,难以完全胜任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需要,这将严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差

教学管理工作日常事务多且繁琐,涉及到教学、教师、学生的各方面,涉及的范围广,因此,想要干好教学管理工作,相比高校其他部门工作,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同时教学管理责任重大,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加之在高校里教学管理人员地位普遍不高,使得许多人不愿意长时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另外,由于学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强有力的奖励机制,“能者上、平者让、劣者下”的机制没有形成,致使干得好的没有得到表扬,干得差的没有受到批评,这样无形中会挫伤了一些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这些都可能会严重影响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3]。

(三)教学管理队伍理论素质低,缺乏创新精神

目前,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大多未受过专业的教学管理相关培训,因而对高校教学管理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在工作中做事多凭借个人经验,没有具体的、科学的管理方案,日常忙于应付正常事务管理和日常琐事;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以提高自身理论素质;缺乏创新精神,不会对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和讨论,做不到与时俱进。这样的教学管理队伍势必将会严重阻碍了高校教学的发展,更不利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高校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4]。

三建设高素质教师管理队伍的对策

教学管理人员作为教学活动的计划者和组织者,在提高学校教学水平方面其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需要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重视和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建设;建立一整套包括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选拔、考核、评价、奖惩等内容的制度和方法,形成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成长的机制,将会促进教学管理人才素质的提高。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将会有助于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

(一)提高重视,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首先,高校领导要科学分析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计划,不断吸引教学管理理论知识丰富、能力强、敢于创新的人才加入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提高教学管理队伍水平[5]。其次,要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建设,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使学历、职称和年龄占比都能够达到最优化组合;并通过老教务管理人员发扬传、帮、带作用和新教务管理人员将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引入,相互融合,建设一支高素质、管理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教学管理队伍[5]。

(二)加大经费投入,培养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

高校应当加大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要有计划地选派教学管理人员进修学习。通过教学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掌握教育理论和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可全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开阔他们的眼界,促进教学管理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目前已是信息化时代,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6],教务管理系统改变了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使得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更为系统规范、合理,简化流程,提高了效率,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也提高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要求,除了要进行教学管理方面的学习,还必须进行信息化方面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高校应定期分批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方面培训学习[7]。此外,还要建立规范的岗前培训制度。通过岗前培训学习,使新上岗的教学管理人员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全面掌握教学管理基本知识和教学管理制度,掌握必要的教学管理方法,尽早地快速地完成身份的转换以适应教学管理工作岗位。还可制定学历提高进修计划。高校要积极鼓励教学管理人员脱产或在职进修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习,只有通过全面的学习,才能使得他们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管理理论和政策法规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研究和教学管理的能力[8]。

(三)制定科学的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有效管理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是学校各部门的生力军,应当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9]。首先,应有一套有别于教学人员的、独立的教学管理人员聘任和考评制度,对教学管理人员在职称评定上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既要激励教学管理人员学习进步,又要尽可能地减少人才的流失,既要注意保持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又要注意保持教学管理队伍的连续性。教学管理不仅要独立设岗配齐人员,还要根据高校教学任务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教学管理岗位一般应专职专任规定工作年限,避免因频繁更换人员而导致的管理队伍的不稳定性和工作的混乱性。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待遇,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在高校中的地位,将会吸引更多的优秀的管理人才愿意加入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这样才能更快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以满足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制定定期考核制度,既可以调动教学管理人员学习积极性,也可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其次,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人员自我激励和约束体制。对事业心强、业务精通、管理工作出色、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学管理人员不应受岗位指标、工作年限等限制,破格提拔或聘任,唯才是用;在生活待遇、进修培训等方面要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既要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将培训员工绩效薪酬发展目标等有效衔接起来[10],又要留得住人才。可以引进竞争机制,这将有助于更好地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高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与高校教学质量密切相关。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应顺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也应提高对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的重视,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以满足不断发展和提高的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红.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建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9):174-175.

[2]吕吉凤.提高高校教学管理者素质刍议[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5):109-110.

[3]黄素霞.关于提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思考[J].福建继续学院学报,2005(10):55-56.

[4]张波.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0):27-28.

[5]潭祖珠.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J].求知导刊,2016(3):78-79.

[6]王志力,苏水桥.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J].吉林医院学院学报,2014,35(1):79-80.

[7]张宝刚,杨景明,蒲丽娟,等.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9):22-24.

[8]章新友,蔡少华.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新思考[J].研究与评价,2008(6):43.

[9]施龙华,毕玉洮.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8):22-23.

学校教务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问题

教师和学生是高等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管理队伍则是这两者之间的纽带,是学校各项教学政策和制度的执行者、传递者和解读者,同时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服务者,教学管理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高校教学管理的质量,要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一定要搞好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1分析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质量,教学管理队伍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而目前高校中,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并为得到高校管理层的应有的重视。大多数的高校在观念和政策上比较看重教学和科研环节,而对教学管理工作简单地认为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工作,做一些简单的上传下达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的重复性的工作,没有相关学历专业的要求,只要服好务就行,所以造成教学管理工作比较繁重。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岗位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好人不愿干,坏人干不了”,这句普普通通的话真就体现了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有能力干好工作的人不愿意承担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而没有能力的人还真干不好这份细致复杂的工作,久而久之,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2)教学管理工作复杂繁琐不够细化。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涉及面比较广,和高校里的各个部门都有交集,和人事处核对教师工作量,和计财处核对学生学费书费宿费收缴情况,和档案室交接毕业生存档情况,和校办联系毕业证学位证盖章工作等等,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较于其他部门的工作强度要大很多,而且很多工作必须要按时完成,否则将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进度,也要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这样复杂繁琐的日常工作,没有一个好的工作制度和详细的工作流程,很容易造成岗位职责模糊,责任分不清,既影响工作效率,又增加了工作中的难度和出错率。(3)教学管理岗位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由于“重教学科研、轻管理”的思想普遍存在,教学管理人员的发挥作用不突出,工资待遇低,得不到学校足够的重视,同时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又比较繁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需要工作人员付出更大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这就造成教学管理岗位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有很多的工作人员到教学管理岗位上干了一段时间后,就以各种原因和理由离开这个工作岗位,而教学管理岗位是一份需要运行一年以上才可以全面熟悉和掌握的工作,培养新人需要一定的周期,而流动性大使得工作总是处在新人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很难在工作上做出一定的成绩。教学管理人员的频繁更换,这就给高校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4)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高校教学管理岗位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工作激励机制跟不上,又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受重视,工作量比较大,这就造成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的整体素质不高,缺少有经验有能力的从业者带领下的队伍。而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很好的进行政策和制度的解读和传达,将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大部分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对管理工作一头雾水,既没有理论知识,又没有实践经验,只能是瞎子过河,凭感觉,所以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2提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具体对策

(1)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竞争机制。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得不到高校领导的重视,同时管理岗位的流动性比较大,而管理人员干好干坏一个样,能力强弱无分别,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得到很好的调动。所以建立高效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就显得特别重要,只有好的制度才能保障好的管理。首先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量化和细化,针对实际情况出台相应利于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考核政策,在评定职称和工资待遇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照顾。只有高校真正重视教学管理,高校才能在可持续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2)细化教学管理工作步骤和流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繁琐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教学管理是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渠道,只有把教学管理工作细化,才能发挥其沟通桥梁的作用,否则将变成高校学生和教师不满情绪的主要来源之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即是一个管理部门,同时更是一个服务部门。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修订,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一方面能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避免出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使得每个管理工作人员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各自的工作。(3)组织教学管理队伍定期学习和培训。学习和培训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比较重视一线教师的岗位培训和深造学习,而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基本上没有。随着各大高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科也越来越多,高校教学管理也越来越现代化,教务系统也越来越复杂,管理也越来越难,这就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定期进行各项培训、组织学习新的教学管理系统就显得非常迫在眉睫,只有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了,服务理念增强了,才能更好地保证高校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4)提高教学管理岗位的待遇。从学校方面,高校的各级领导要意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了解教学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要多多支持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多听取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薪酬和待遇方面应适当向教学管理人员有所倾斜,并在其工作表现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在晋级和提升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从学院方面,可以减少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设置轮流坐班的岗位,要求新到职或者年轻的专业教师参与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学生进行值班,一方面可以分担一定的教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了解到教学工作的处理流程,便于他们在日后面对相同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处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管理理念先进,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学管理队伍势在必行,高校必须认识到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自身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整改方案,以便于更好地发挥教学管理队伍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赖登峰.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探析[J].教育天地,2018(3).

学校教务管理范文6

关键词:网络教务;高校;学籍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具备必然的复杂性以及繁琐性,因此需要耗损大量财力、物力以及人力。除此之外,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档案体系均具有极高的需求,反之又使管理档案体系以及管理档案工作产生了问题,带来一系列麻烦,因而管理档案的工作成效大幅度的降低。而管理档案也是高校日常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学生的档案学籍管理是高校管理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档案学籍管理不但与学生的入学、在校以及毕业全进程记录完善准确紧密相关,还关系到学校是否能够使用有关的信息展开更好的档案管理工作。然而,现阶段中国高校学生档案学籍管理的现状让人堪忧,而且对高校档案学籍的网络化变革也变得十分迫切。

一、现阶段高校档案学籍管理的状况

当下中国高校学生档案学籍管理已然产生了重大的改变,其最显著的特征体现在学生档案学籍管理内容的变革以及档案学籍管理形式的变革上。在传统阶段,学生档案学籍管理内容基本上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平常学习或生活中的奖罚情况这两部分。因而由于网络化以及信息化的到来而改变了这两种性能的原始记录以及运行状态,我国学生档案学籍管理内容也逐步丰富起来。总的来讲,高校学生档案学籍管理的内容基本上记录了学生在学校全部重要的事情,不仅包括奖罚状况、成绩状况等一些重要事情,而且已然达到了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进程管理。在档案学籍管理的形式上,我国高校档案学籍管理也由单一纸质的管理档案向纸质和网络化相结合的管理形式转变。这种管理形式不但能够促使对学生档案学籍的记录、保存以及查询工作成效的提高,还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高校学生档案学籍管理上的进步和转变,并从整体上给高校档案学籍管理工作带来切合实际的好处。从细节上来讲,我国高校学生档案学籍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而这种问题不但将给我国高校档案学籍管理网络化的改变引来很大的妨碍,而且还会对高校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危害。我国近期也就此推出了一些政策,而这些政策必将给档案学籍管理工作提出新的需求,也为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二、目前高校档案学籍管理中所存留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高校普遍引进与运用了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管理档案的体系,但相比西方的高校而言,中国的高校档案学籍管理的网络化程度仍旧偏低。而且在中国一些高校中,档案学籍的数字化管理只实现了把纸质信息档案记录在信息体系中的功能,而这种基本的性能并未能把档案学籍网络化管理体系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致使高校档案学籍管理网络化管理程度偏低的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部分高校在使用数字化档案学籍管理体系的进程中,不但使用了网络化的管理体系,而且引用管理观念,促使所引入的学籍档案管理体系未能很好的在高校环境中运用。第二,高校在引入网络化档案学籍管理体系时容易忽略本身实际管理状况,也就是说大多数高校的网络化管理学籍体系并未与平常档案学籍管理工作相结合。目前,中国高校网络化档案学籍管理体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和开发系统公司合作,引入已有的档案学籍管理体系。其次是运用校内已有的资源对学籍档案管理网络化体系实行自主研发。对引入的档案学籍管理体系来讲,出于系统并非私人订制,因此极有可能产生对有些管理工作在系统中所不能实现的具体问题,还会产生系统中要记录的内容在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存在的情况。除此之外,由于学校学籍管理信息的体系是先进的,因此,当管理体系需要更改亦或产生问题需要处理时,处理问题的时间由学校和网络公司一起商量,导致若学校联系不上公司,那么这些问题将没法获得处理。但是对学校自主研发的档案学籍管理体系来讲,有些学校在研发程序的进程中只关注引进有关软件设置,而忽视对软件管理的升级以及修护,容易导致档案学籍管理体系在现实使用的进程中由于数据过大等因素出现系统崩溃。综上所述,这些问题都是高校档案学籍管理中网络化进程偏低的主要原因。

三、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有效举措

要想有效地做好高校档案学籍管理工作,需从档案管理的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着手。而且只有当这两方面均做出相对应的完善时,才有可能促使高校档案学籍管理工作效率有效提高。

1.对档案学籍管理的内部环境进行完善

相比档案学籍管理工作的外部因素来讲,内部因素主要指档案学籍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准以及档案学籍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内容。在档案学籍管理人员水准方面,为了能够促使管理人员熟练地使用网络化的档案学籍管理手段对学生的学籍实行管理,促使管理人员更好地把网络化的管理观念应用于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学校应依据现实的管理状况,组织人员培训以及沟通的活动,促使目前档案学籍管理团队获得最佳的管理观念和操纵技能的培养,因而使其管理水准具有更高的提高空间。而且为了确保高校档案学籍管理团队的工作动力以及创新能力,学校适当地给予管理团队一些高品质以及专业高的管理模式,因而促使整个管理团队主动积极。在档案学籍管理机制和管理内容方面,学校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第一,有效调节学籍管理的概论以及思想。不管是对档案学籍管理工作来讲,还是对档案学籍管理体系来讲,学籍概论以及其思想均是各项管理工作最基本的根据。为此,学校应依据现实的办学状况,就当下这种学籍理念和学籍内容实行有效的调节,比如个人信息、毕业状况等。第二,学校应采取一些相对应的举措而减少档案学籍各个部分内容相互间的多种管理或交叉管理。多种管理和交叉管理影响学校档案学籍管理的成效以及其准确度。为此,学校应尽快健全档案学籍管理机制,并且也需确立不同专业和不同类别学生学籍管理的归属地,从而明确不同部门档案学籍管理的工作内容,从而有效减少多种管理以及交叉管理状况的发生。

2.高校档案学籍管理外部因素的完善

在学校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外部条件的进程中,需对档案学籍管理体系进行适当的调节以及改善。主要从下面几点入手:第一,提升学籍档案管理体系的网络化制度。学籍档案管理网络化制度的低下是限制提高档案学籍管理成效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高校应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提升学籍档案管理体系的网络化水准。基于从外部引入学籍档案管理体系的高校来讲,高校里的有关人员应加强与开发软件公司相互间的沟通,而且在沟通中把此系统在运用的进程中的弊端表述出来,因而促使软件公司依据学校的现实状况对档案学籍信息管理的系统给予有效的保护和升级,并且做到及时对系统进行升级。对自主研发的档案学籍管理体系的高校来讲,有关人员应在平常的工作中加强对系统的检测以及修护数量,而且依据有关成果对此系统实行合理的调节和发展,因而有效的促使管理系统适应性增强。第二,改善纸质学籍向网络化学籍的转换过程。纸质学籍向网络化学籍的转换是目前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了有效的提升此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网络化学籍的档案管理体系中应加入对外部数据的引入形式。在现阶段我国所运用的外部数据引入形式大部分都是人为导入,因而在现在技术的支持下,外部数据的引入形式能够自动形成。同时,在引入网络化技能的进程中还涉猎到对数字的检验。基于此,高校可以引入网络化签字亦或技能检验等形式对其所引入的数据实行更加明确的学籍档案管理形式,从而促使学籍档案管理体系工作更加高效地进行。

四、结束语

网络化高校档案学籍管理形式在网络化教务环境中的使用是高校平常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虽然目前此管理形式和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因素不应成为高校放弃或暂缓运用网络化管理学籍体系的理由,而应依据现实的工作状况。目前,针对高校管理工作中对新政策的执行情况,通过加强对学籍体系开发公司的合作交流,对档案学籍管理的形式不断进行健全以及实现完整性,因而促使高校档案学籍管理体系可以为高校的档案学籍管理带来更大的好处。

参考文献:

[1]金梅.网络教务环境中的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研究[J].高教学刊,2017(18):145-148.

[2]范雪香.基于网络环境下普通高校成人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思考[J].城建档案,2016(4):21-23.

[3]黎瑾,邓梅英.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J].大众科技,2005(2):69-70.

[4]虞翔,夏春梅.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J].电子测试,2018,No.393(12):115+128.

[5]李晓艳,汪莉,蒋其祥.高校学籍档案服务于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8,No.96(06):195-197.

[6]罗长文.网络环境下高校电子学籍档案的管理[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69-70.

[7]朱丽,李志君,张晓燕.基于综合教务系统的高校本科生学籍档案管理[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8.

学校教务管理范文7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创新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管理理念下,对政治管理体系有严格要求,根据现有服务模式和实际情况等可知,如何提升整体效率成为重点。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结构为基础,在整个实施阶段要明确结构类型,做好教育服务工作,此外以新技术、新特点和新要求等作为基础,在整个落实阶段需要做好现有管理模式服务管理工作,提升可行性。

一、“大数据”背景概述

在“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现有管理体系有更高的要求,根据数据的实际应用要求可知,在社会信息现代化管理中需要了解数据类型,以大数据模式作为基础,在整个管控过程中要掌握处理模式的类型,提升决策力。以大数据作为基础,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要做好处理模式的评估工作,结合决策力以及洞察力和流程等方面因素,要凸显出多样化信息资产的类型,实现高层长率和多样化管理。结合现有的研究报告可知,如何做好数据分析是重点,在一定时间内采用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对内容进行采集管理和存储可能存在不同的问题,以认知度评估为前提,在整个改进阶段要了解市场变化趋势,此外兼顾到组织结构和实际类型等可知,必须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发挥数据管理的最大化作用。大数据指的是大小超过传统意义上的一种工具,结合管理和实际分析情况可知,要在现有管控基础上进行数据处理。在实际研究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对数据信息分析和掌握后,了解工具的概念和类型。在数据关系中,从不同的层次入手,大数据实际概改变了传统认知社会的不足,成为新型社会的方法理论。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时代特征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广泛性应用过程中,需要明确社会发展的实际类型,结合现有报道可知,了解社会指数成为重点,结合工业社会以及信息化社会的转型管理要求等,在整个控制管理中要发挥信息管理的最大化作用。信息社会为高校学生的教育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结合新的舞台和机遇等可知,如果出现信息交叉管理不到位或者失调等情况,则对高校学生的后续管理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直接影响健康成长和进步。“大数据”背景下,对数据的处理有严格的要求,结合潜在价值和认知度指导等,如何做好预测管理成为重点。大数据符合商业变革的实际要求,结合科学技术以及天文和历史等领域层面的技术应用现状,在整个处理阶段需要改变原有的关联效应,通过挖掘和分析事物等确定关联效应。结合关联规律和概况等可知,在生活指导和实践中,要做好各项处理工作。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实际应用是个重要的过程,结合社交化数据和蕴含的知识掌握中,要加入新的教育管理服务方式,保证整体管理的人性化和精准化。数据碎花化提升了信息管理难度,在“大数据”背景下,管理的特点就是:数据量大、类型多等,产生和失效的速度比较快,随着云计算、社交媒体以及以移动互联网的实际应用等,在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要明确独立应用价值。数据经过挖掘和分析后了解服务模式的类型。以规律性管理为前提,学生在后续管理中要掌握具体规律,以数据指导为前提,要持续对数据进行处理,准确获得在校园概况,此外要分析兴趣点,掌握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类型。

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大数据主要来源

当前高校形成了完善的校园网,各个高校在网络建设中逐渐引起重视,形成了完善的学生认证系统和校园门禁系统等,此外教务管理系统的管理也是重点,学生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务系统能查询内容,此外结合现状和实际要求等,学生自主选择,以选学系统为基础,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需要以人才培养作为基础,经过适当的运行管理后,能满足实际要求。结合实际要求和概念等,系统管控过程中,做好教育指导工作。结合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数据主体类型等可知,学生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互联网、微信以及微博等新媒体上浏览各种信息,此外不同类型的管理活动也是重点,在教育管理中需要进行分类分析,供参考。

1.学生行为数据

高校学生管理系统中涉及到基本信息和家庭情况等,结合奖惩信息模式和学生心理健康评估等方面因素,做好数据资源管理工作。此外以结构化的数据管控作为基础,在管理中蕴含了很多数据资源,学生行为、兴趣爱好以及预测和分析等是重要的数据来源,在系统化管理中要明确财务管理的准则和要求,以定期就餐管控和消费情况等可知,要分析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做好资助管理工作

2.学生学习数据

学校教务管理中有很多选课信息,此外包括:考勤信息、考试成绩以及评价等方面信息。图书借阅信息系统中所有的借书信息都要符合选课要求。结合学习指导的概况和要求等可知,要从服务管理的角度入手,提升可行性。

3.学生社交数据

新媒体技术的长足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结合网络没有以及新媒体形式等可知,在社交管理过程中要合理应用QQ、微信、微博以及论坛等,提前对数据信息处理后,掌握学生交流的各种信息。结合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等,要反映出校园舆论概况和要求,利用这些数据深入对数据分析。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

在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应用有严格的要求,高校学生需要做好各项指导工作,结合时展趋势,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以数据评估和管控等作为基础,要明确数据信息的类型。在现有管理基础上了解数据实际内容,为后续决策奠定基础。

1.扩展现有的高校管理方式

学校教育需要坚持以人本的原则,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结合教学指导模式和核心等进行素质指导。此外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入手,掌握主线后,能确定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1)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在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强化,在思想上强调的是自主性管理。在各项工作落实中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要尊重自身自主权利,实现个性化发展。以平等教育作为基础,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实施阶段要以学生利益为基础,将学生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发挥自主性,实现整体进步。

(2)提升创新能力

当前社会以科学化作为基础,创新管理决定个人,在整体创新阶段,学生教育管理要符合实际要求。在课堂管理中不断进行改善,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必要时创建兴趣社团,营造鼓励创新,鼓励开拓进取的良好氛围环境。

2.凝聚辅导员队伍

在实施阶段发挥辅导员的最大化作用,根据文件类型可知,在指导过程中,要求辅导员提升综合能力,掌握心理学以及专业知识等,通过社会实践以及外出考察等提升整体业务能力。在创新管理中,辅导员要提升自身工作经验,强化辅导员之间的有业务交流,激励辅导员探索工作新思路。

3.发挥学生的主干作用

优秀的学生相对于书本和媒体等更贴近学生,结合亲和力以及说服力等,如何提升目的性成为重点。在教育指导中进行适当的交流指导,通过交流学习经验、设置光荣榜等方式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在学业和思想指导中带动其他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升整体学习氛围。主干作用的发挥,有助于个人成长,考虑到学生建设以及学生管理良性循环等,在实际指导中要了解要求,做好指导和评估。

五、结束语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复杂的管理系统,结合现有模式要求可知,如何提升整体管控能力成为重点。结合服务指导和要求等可知,在后续控制管理中要了解实际要求。只有发挥现有管理形式的最大化作用,才能促进整体进步。以创新服务为前提,需要明确切入点,探究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管,陆林召.试论五大发展理念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引导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

[2]蔡科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时代金融,2017

[3]陈雪琴.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研究——评《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新闻战线,2017

[4]喜超,谭淑娟,白莹,杨建荣.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探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

学校教务管理范文8

摘要:

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高校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对财务管理课程实践进行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进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0引言

财务管理是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一门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课程采用的是理论讲授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提不起兴趣,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好地与社会接轨。如何改变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是当前教师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将会重点讲解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针对高校学生的特点对财务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改革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课程是高校的核心专业课,具有知识点多、计算公式多、内容复杂、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高等特点,学好这门课程既是对学生理财水平的一次提升,又是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但从近几年的市场调研、座谈讨论、以及企业反馈情况分析,用人单位存在着不满意的现象,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进行基本的财务核算,能进行投资和筹资的分析、评价、管理、以及风险防范的实用型财务管理人才,而依照目前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培养出的财务管理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灵活应用的能力,不能将课本中所学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课程的应用性,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课程框架,成为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目标[1]。

2高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校与普通的本科院校不同,高校侧重对学生的实践技能锻炼,而普通本科院校侧重的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目标制定方面完全照搬照抄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对学生的定位不准,最终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收到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对于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来说,课程培养方面更加侧重于理财实物,对于一些高级经济学的理论可以暂时略过,等到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可以继续深入学习,这样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后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

2.2教师实践锻炼机制不健全

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授课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理论专业知识,部分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甚至有些教师已经取得了会计专业的资格证书,但是很多教师在实践方面还缺少锻炼,导致会计专业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适应社会。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国传统高校教学的弊端,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备课、讲课过程中,对于实践锻炼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二是,教师的工作量大,没有闲暇时间进行实践,每天除了备课就是上课,教师进行自我实践的机会很少;三是,教师实践没有提上工作日程,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在课程安排方面往往安排的理论课程较多,实践课程较少,没有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此外,挂职实践也没有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提不起教师实践工作的积极性,造成教师实践经验不足[3]。

2.3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课程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即主要是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进行开发。高校的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有所区别,高校的学生一般理论知识较差,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很难理解,他们喜欢接受一些形象思维较强,经验型和策略性的知识,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会产生排斥心理。如果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只是作为学习的机器,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造成学生不能适应社会[4]。

3面对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建议

3.1合理设置课程目标,与社会实践结合

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在设置课程目标的过程中要针对社会的实际需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在设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将理论知识与人才需求结合起来,并且要做到与时俱进。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尽量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选择一些内容新颖、结构合理的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3.2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从事高校财务管理实践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现场指导能力。首先,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和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比如,经济师、统计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证书,另外还要熟悉相关的电脑操作技能,比如,ERP的操作、会计电算化操作软件、Excel财务管理软件的操作等,这样才能在实践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财务教师的实践技能,还要制定一些措施,鼓励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比如,可以安排部分教师到企业或是会计事务所等单位的相关专业进行挂职,利用闲暇时间从事相关工作,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此外,还可以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到学校任教,为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注入新鲜血液,进而提升财务管理教师实践技能。

3.3创新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

创新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包括讨论式、问题式教学法,采用这样的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并将其渗透到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讲解中,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一些热点话题比较感兴趣,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一些本来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了贴近学生的案例,减少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感。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分析财务管理案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运用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已经实行,但是其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收到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高校应继续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使案例教学法达到完善。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重中要考虑全面,既要有国外的也要有国内的,既要有成功的也要有失败的,既要有精炼的也要有复杂的,要选择一些典型性、实效性强的案例,并且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的素材;其次,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教师在案例教学法中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课前布置、组织课程实施、进行课后总结和评价。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要整理书籍资料、分组讨论、制作分析模型、交流总结、撰写分析报告等。

4结语

总之,财务管理是高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高校必须要对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提升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效果。首先要合理设置课程目标;其次要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最后要创新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改革的进行,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技能型人才。

作者:孙庭锋 单位:湖南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樊月娟.加强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73-74.

[2]胡丽霞.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40-141.

[3]程金凤.论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22-23.

[4]王宝云.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71-73.

第二篇:互联网+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互联网+”元素融入高校财务管理,对高校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互联网+”入手,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新的思考。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财务管理

近年来,互联网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2015年3月,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简单地说,“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传统行业”。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在提升传统行业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一批全新的行业。高校财务人员应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让互联网融入高校财务管理各个方面,使互联网、信息化及由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云计算与高校财务管理相融合。

一、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重要性日益提高与观念认识不足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高校的发展已经从规模化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从注重量的发展转变为注重质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管理从原来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高校的各项管理都离不开财务管理,高校事业的精细化管理更离不开财务管理的智力支撑和物质保障。在管理会计广泛应用的今天,财务部门应做好学校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将管理会计理念运用到高校,为学校领导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目前很多高校的领导及决策层只注重学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而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往往片面地认为财务部门只是收钱和付钱,甚至认为,学校管理决策由校领导决定,财务部门只需按领导决定执行就可以了。

(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要求与落后的管理设备之间的矛盾。目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内容与要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财务管理的工具也有了质的变化。但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的设备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仅局限于计算机、打印机等基本操作工具,财务管理的设备和环境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财务管理的要求。在管理软件方面,财务管理只局限于会计核算软件,很多高校无财务管理专门软件和系统。落后的软件也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各项管理要求。

(三)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要求与落后的财务队伍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随着各项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预算法》对预算编制、执行及考核体系的要求,《政府采购法》对采购项目和程序的要求,《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对支出经济科目的要求,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对资金支付的要求,公务卡制度对资金结算的要求等。所有这些要求都使高校原有财务运行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必须规范化、科学化。财务管理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是决定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目前,很多高校只注重教学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而忽视了财会队伍建设。高校财会队伍普通存在人员老化现象,财务人员数量也严重不足。同时,现有财务人员业务知识素质有待提高,新信息时代的知识严重缺乏。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的特征

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互联网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以后,高校财务管理的环境又有了新的变化,正在由“+互联网”阶段向“互联网+”阶段转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一)财务管理信息云端化。云计算的迅速发展,给高校财务管理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工具和平台。高校通过建立私有云、公共云或混合云来处理财务管理信息,使财务管理信息云端化。

(二)财务管理结构扁平化。“互联网+”思维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财务部门可以通过财务管理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对接,直接与业务部门构建新的管理结构。高校财务部门从一般的职能部门成为学校的核心部门,财务管理结构呈现扁平化。

(三)财务管理程序网络化。高校财务管理实质上表现为对财务信息的处理过程。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几乎所有的财务信息都是通过信息系统记录和反映的。财务人员根据财务信息的载体,通过互联网络实现对财务信息的管理,从而形成网络化财务管理。

(四)财务管理职能扩大化。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高校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等很多方面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同时也推动了高校的财务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财务管理职能范围也随之扩大,高校财务管理职能向管理会计转变。

三、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互联网与具体财务业务的融合为高校财务管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高校要顺应时代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建立学校数据中心,校内各部门实现数据共享。随着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应用,高校财务管理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不断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学校数据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将通过数据中心进行集中管理,高校财务业务与数据中心互联。高校管理者通过终端将财务管理信息输入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辅以互联网“大数据”进行财务分析,生成财务分析数据并及时反馈到有关查询系统,从而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快速和便捷的服务。

(二)升级会计核算系统,建立一体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校需对原有会计核算系统进行升级,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并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高校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与其他管理子系统进行关联。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预算的编制,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等方面来实现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根据高校财务活动及其形成财务关系的特点,与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管理及人事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共享,让学校资产与财务系统合并,真正做到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一体化。

(三)运用“互联网+”,推动高校管理会计发展。2014年10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时间,使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鼓励单位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化规划。根据高校具体特点,为推动高校管理会计的发展,高校要强化互联网意识,运用“互联网+”思维。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促进管理会计创新;二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全流程管理会计服务体系;三要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内外互通互联,为高校巩固产学研联盟、培育发展人才服务。

四、让“互联网+”融入高校财务管理业务系统

(一)网络化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分析三个方面。高校应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系统”,将预算编制、执行和分析与经费使用部门相关联。首先,高校财务部门通过“财务预算管理系统”预算编制要求,高校各部门根据编制要求,将本部门收支预算草案录入系统。其次,财务部门根据各部门的预算草案汇总数,结合上级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初步确定校内各部门的预算控制数。第三,各部门根据预算控制数在“财务预算管理系统”中细化预算项目及经济科目。各部门通过系统确认提交后,由学校财务部门汇总报高校主管部门。第四,预算草案经主管部门审批后下达到学校执行。第五,“财务预算管理系统”与学校“网络报账系统”相关联,直接将生成的预算指标数据传输到“网络报账系统”。

(二)“互联网+”财务报账流程。传统的财务报账流程是以实物单据的传递为主线。在“互联网+”背景下,财务报账流程是以财务数据信息流为主线,实物单据的传递为辅线。高校建立“网络报账系统”,报账人先将原始报账信息和原始凭证扫描件输入“网络报账系统”,确认提交后系统按预先设定的程序传递给相关领导进行审批,同时报账人员将纸质的原始凭证送至财务部门。相关领导打开系统就能收到报账人传来的财务信息。领导完成审批手续后系统自动将信息传递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通过“网络报账系统”对报账信息进行审核,并与报账人送来的纸质原始凭证核对,实现了信息流的“互联网+”连接。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生成结算凭证,涉及到资金收付的业务,自动转到资金结算系统进行处理。

(三)与外部连接资金结算业务。高校的财务管理离不开资金结算,高校应建立财务结算中心。财务结算中心是高校资金管理的核心,财务结算中心通过“财务结算系统”与学校“会计核算系统”、财政和银行等系统进行对接,建立银校互联信息平台,串联信息孤岛,实现资金自动收付。对于资金的汇入,“会计核算系统”根据收入数生成记账凭证后该笔经济业务即处理完毕。涉及资金支付的业务,经出纳人员在“会计核算系统”中确认后自动传递到“财务结算系统”。“财务结算系统”按财政支付或自行支付分别进行处理。需由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的,系统直接将支付信息传递到财政国库支付系统。需由高校自行支付的业务,高校通过“银校直联系统”实现自动支付。通过与外部连接自动结算资金支付业务,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高校也实现了无现金支付结算。

(四)建立物资和服务采购平台。高校在运转过程中,采购物资和服务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高校大宗的采购是按有关规定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公开招标,但对低于一定金额的采购项目,大多是由高校自行组织采购的,如教学耗材采购、办公物资采购、实验材料采购和零星维修材料与劳务采购等。高校应建立“物资和服务采购平台”,将财务预算、核算、资产及采购平台等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对于列入年度采购预算需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公开招标。应由高校自行组织采购的由“预算管理系统”自动到“物资和服务采购平台”。商品或服务供应商根据高校“物资和服务采购平台”的信息通过系统直接录入投标信息,并将投标的纸质材料送高校采购部门。高校采购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中标商后提醒商家提供商品或服务。采购项目结束后,校内使用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评价,并将结果反馈到财务部门作为项目资金结算的依据。

(五)个人、财务及人事一体化的工资薪酬管理。工资薪酬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工资薪酬管理不仅包括正式在册教职工的工资薪酬管理,而且还包括学生和非在册人员的薪酬管理。工资薪酬的具体内容包括工资、津贴、补贴及其他劳务费等。学校财务部门建立“工资薪酬管理”系统,正式在册教职工的工资薪酬信息由“人事管理系统”生成并传递到“工资薪酬管理”,同时该系统与学校考勤系统进行对接,实时接受考勤系统的考勤情况并自动计算出在册教职工的工资信息。学生和其他非在册人员的薪酬由各经办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工资薪酬管理”系统客户端进行申报,经学生和其他非在册人员确认本人账号等相关信息后,按规定的审批程序进行网络审批。客户端通过系统Web应用服务器与账务系统服务器相连,最后经财务部门审核确认后将发放信息传递至“会计核算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处理完毕后由“财务结算系统”进行支付结算。

(六)学生自助服务的缴费管理系统。为加强学生缴费管理,高校建立“学生网络缴费系统”。首先,“学生网络缴费系统”共享学校数据中心学生信息,与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务选课系统”及“助学贷款管理系统”等进行关联,对少数恶意欠费学生通过限制学籍注册及选课等手段来促使其按时缴纳学杂费。同时,通过“学生网络缴费系统”提供网络查询服务,为学生管理人员及时提供学生缴费、贷款及其他相关信息。其次,为方便学生缴费,让“学生网络缴费系统”与银行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支付宝及微信支付等系统关联,实现学生自助缴费,使广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缴费、查询等业务。学生家长也可为其孩子进行缴费并随时可以查询其孩子在校的有关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财务管理日新月异,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也不断增多,如“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平台”等。高校应加大财会队伍建设的力度,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将先进的技术不断融入到高校财务管理中,用互联网思维来重造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和协同化的“互联网+”体系,使高校财务管理智能化,让高校财务管理融入“智慧校园”,与高校万物互联。

作者:王万海 单位:巢湖学院

参考文献:

[1]杜庆贤.“互联网+”高校财务报账改革研究[J].经济师,2016,(6).

[2]张跃旭.“互联网+公务卡”银校网联动创新高校财务结算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11).

[3]陈婧.基于信息化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2,(3).

第三篇:新高校会计制度财务管理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一些管理制度出现明显的不适应性和滞后性,对原来的管理制度进行变革势在必行。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无论是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发展数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其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突显出来,原来的高校会计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当前高校的发展需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国政府部门颁发了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以便更好地指导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本文从新高校会计制度内容出发,分析了其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具体影响,并且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便更好地适应新高校财务会计制度。

关键词:

新高校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影响;建议

0引言

为了规范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保护高校财产安全,我国颁发了针对高校的会计制度,并且为了更好地指导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适应高校发展情况,我国于2013年对原有的高校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便及时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新高校会计制度是高校财务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它在高校财务工作中的推行,必将对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内容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校会计制度,必须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切实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效能。

1新高校会计制度内容概述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发展迅速,其财务工作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高校会计制度无法有效指导高校的实际财务工作,因此,相关的政府部门对原来的高校会计制度进行了修正,针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可概述为以下几点:一是做好高校财务预算工作,保证财务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二是提高高校财务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在财务报表中准确反映高校的财务情况;三是扩大高校资金来源,有效控制成本支出;四是构件全面、科学的财务评价机制,保证财务核算的准确性、科学性;五是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估机制,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透明性;六是重视高校资产配置情况,实现高校资产效益的最大化;七是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督体系,有效规避财务风险。这些内容都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适应了当前高校发展。但是,当前各大高校都处于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的过渡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各大高校要采取措施,以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加快新会计制制度的落实力度。

2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2.1扩宽了高校筹资渠道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式教育模式转变为大众教育,教育覆盖面急剧增加。我国高校的规模以及承载能力都得到显著的发展,与此同时,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不同的管理方法被应用到高校的财务管理中,也产生了更加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但不同融资方式在成本和风险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我国改变高校会计制度,以跟上高校发展的步伐,进而促进高校发展。原有的会计制度下,高校主要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以获得办学经费,建设基础教育教学设施,高等学校债务逐年增加,若对投资项目、还贷计划以及偿债能力不经过充分的论证,则金融风险急剧上升,一旦创收能力与偿债能力不足,往往造成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给学校留下沉重的债务负担。新的会计制度增加了“收入”和“结余”等科目内容,使资本结构更加直观、清晰,易于管理。同时,预算外资金结余以及其他资金结余的明细账目分开设立,“收”“支”、“存”管理更加全面规范[1]。

2.2改善了高校的成本核算与收支管理

一是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的收支情况进行了明确的分类,这是以往会计制度中所没有的内容,细化高效成本支出有利于保证成本核算项目的全面性,更加真实地反映高校实际收支情况,目前高校成本支出可简单的划分为七类[2]。同时由于高校资金筹集渠道以及成本支出项目得不断扩大,高校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突显。新高校会计制度为了更好地反映高校收支结构,增设了许多新的管理科目,例如“累计折旧”、“待处理资产损益”与“累计摊销”等。二是构建完善的责任管理体系,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执行力。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通过收付实现制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可靠性。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成本核算内容不断增多,一些成本核算内容无法利用收付实现制跨期分摊成本,降低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因此在高校成本核算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依靠收付实现制,还需要引入权责制,用于补充和完善成本核算。在高校成本核算过程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可以全面、可靠的反映高校的实际成本和收益情况,权责发生制是高校成本核算的重要基础条件。例如在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时候,仍然遵循一定的比例进行折旧计算,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2.3提高高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占据重要比例,但是原来的会计制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些资产的算法,财务报表中无法准确反应固定资产的价值,缺乏科学有效的折旧管理,也无法准确制定固定设备的维修预算,高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待提高。为了消除上述问题,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新高校会计制度中增加了对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的内容,并且明确规定了折旧方法和年限,增设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以及待处理财产损益等科目。通过上述规定,有效提高了资产核算的准确性,使高校资产情况得以真实体现。

2.4提高了会计制度的执行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在公共财政管理方面。在改革的公共财政管理内容中,涉及许多高校财物管理工作,但是这些内容与原来的高校会计制度要求不符,使的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些内容存在歧义,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新高校会计制度较大程度地适应了公共财政体制要求,例如新高校会计制度中增设了财政应返还额度,有效提升了高校资金的利用率,提高资金配置的科学性,增强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同时,高校会计制度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会计制度的执行力,促进新会计制度的发展。

3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建议

3.1创新高校财务管理内容

我国新高校会计制度为了满足高校发展,增设了一些新的财务科目和管理内容,高校要想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必须对原来的财务管理内容进行创新。首先,创新筹资渠道。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其筹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不在单纯地依靠政府拨款,而是多渠道筹资。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形势,促进高校长远发展,必须对高校资金筹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其次,为了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必须对高校的投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有效性,降低高校投资风险。

3.2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为了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转变工作重心,加大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可以有效控制高校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因此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财务预算工作。一方面,要遵循相关规定,选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保障预算编制方案有效性;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执行体系,提高预算方案的执行力,并且配置完善的监督体系,保证财务预算工作顺利开展。

3.3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

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透明度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了满足新高校会计制度的要求,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必须加大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保证财务管理措施得以贯彻落实,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效能。同时,高校还要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管控力度,提高资产配置的科学性、有效性,使高校资产效益得到最大化。

4结语

综上所述,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行有效解决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在促进高校长远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行,对高校的筹资渠道、成本核算、财务预算等内容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提高了高校资产管理水平以及高校资金的利用率,是高校长远发展的物质保障。目前,新高校会计制度应用时间还比较短,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会计制度,使高校会计制度更好的指导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作者:朱洁 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韩莹莹.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中国外资,2014(8):65-65.

[2]罗水香.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财经界,2014(9):159.

第四篇:高校互联网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使互联网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了。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将其互联网带入其中,都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对它的理解。甚至从时展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为该领域的一个创新了。尤其是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自从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其中后,该项工作与之前相比就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不仅技术提高了很多,而且也更加方便快捷。基于此,在本论文中我们将会先分析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相应的提出一些改进的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财务管理

1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已经逐渐的将互联网技术带入到了该领域中进行融合,以促使该工作能取得更优异的成效。但是从目前来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1高校相关领导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念不强

虽然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在我们生活以及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得到了普及,高校中也不例外,在高校里,无论是教学还是行政性的工作,多数都涉及到了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而且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工作中去,也对工作效率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高校内部使用互联网技术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虽然说在高校中很多工作都融入了互联网技术,但是毕竟高校不同于专门的互联网等技术工作,高校内部的资源有效,因此,对互联网的使用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这种行政性质的工作在高校内部并没有使用到非常先进技术的互联网,目前还停留在比较基础性的网联网技术层面,例如只是将部分重要信息储存在网络端,财务管理模式比较传统陈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很多程度上都是由管理者所决定的。高校相关领导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念不强,因此在工作的落实方面也就会做的不够到位。而在工作中,要想将互联网技术更好的融入进来,首先要获得领导者的支持。因为领导者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决定互联网是否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工作中去,所以获得领导者的支持是尤为重要的。

1.2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有待提高,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较差

财务管理工作成效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工作人员的能力所决定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的成效有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想将互联网技术带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最大程度上将互联网技术与财务管理进行融合,首先就要有一批优异的人才可以配合工作的开展。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现如今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力较差,对互联网与财务管理结合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还比较薄弱,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

1.3财务的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做的不够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于财务相关的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财务管理的准确性。除此之外,财务管理的安全性问题也是同样重要的一个方面。对财务信息的保护不仅仅涉及到财务这一个部分的利益,同时也是涉及到了整个高校的利益。尤其是在互联网盛行的背景下,处在网络的环境中,安全问题就更应该被提到一个战略性的高度。但是从目前来看,多数的高校内,对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安全方面的工作做的还不够到位,在面对突发的病毒侵入、数据泄露等方面的情况时都无从下手。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的话,将会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很不利的后果。

2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善的措施

2.1提高高校相关领导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在上述中我们已经提到了,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想能在更大程度上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获得相关领导者的支持。只有在得到了领导者支持的前提下,才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因此,要想使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提高高校相关领导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可以定期为校领导做相关方面的培训工作,定期为他们开展信息化的讲座,给他们讲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与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应该告诉他们将信息化带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的具体策略。这是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2.2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力

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互联网技术的融入程度、运用程度不够,很大程度上都与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有关。因为他们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不熟练,所以,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很多依旧还在采用最传统的工作模式。在互联网已经得到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互联网的运用能力是尤为重要的。高校领导应该定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互联网知识,从而可以更好的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去,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2.3重视信息安全,加强高校内部的控制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各种数据安全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信息的安全,有可能会给高校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重视信息安全,加强高校内部的控制是尤为重要的。首先,高校内容应该先改进财务管理的工作模式,使用更优质的模式,以减少安全危机。其次,要加强对网络和系统方面的监控,及时更新和维护软件系统。

作者:孙嘉蔚 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财务处

参考文献

[1]刘雅荣.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税,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