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范例

大学生实践

大学生实践范文1

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大学生本领的途径,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具有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社会的意识和品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青年学生了解社情民意,增长才干;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投身实践、服务社会的思想观念;有助于青年学生锻炼意志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日益多样化,一般有五种类型:一是以共青团组织牵头实施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二是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牵头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参观学习、调研考察等;三是以学校教学部门牵头实施的教学型的社会实践,如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毕业实习等,有的高校开设了社会实践课;四是由就业指导部门主管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就业体验、创业实践等;五是以学工部门主管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勤工俭学、家教服务等。从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看,一些高校缺乏对社会实践顶层设计和系统的过程指导。具体表现在:一是多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扯皮;二是同级部门沟通协调欠缺,没有与学业学习相配套的措施;三是一些专业教师对社会实践认识片面,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四是活动内容单调、活动形式陈旧、活动经费欠缺,无可避免地陷入学生的可选择范围过小。

二、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所谓“项目”就是一种一次性的工作,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由为此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来完成一个课题。“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具有明确的实现目标和具体的操作程序,是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一)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的必要性中央16号文件提出“高等院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的要求,这为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课程化、专业化、制度化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当前,社会实践活动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这就是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根本原因。首先,项目化运作要求高校有统一的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协调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开展,从而避免多头管理、资源浪费;其次,项目化运作加强了与专业的融合。社会实践活动应与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夯实专业基础、增强就业创业意识等;再次,项目化运作有利于形成团队合力。通过项目化运作进一步发挥大学生的团队优势,使实践团队明确目标、细化方案、取得实效。

(二)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的现实意义项目化运作使社会实践活动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有利于整合资源、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科学管理。首先,项目化运作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平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加强高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多次阐明了素质教育要具备社会实践品性,社会实践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项目化运作是实现学校产学研有效结合的途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使高校的科研项目、人才、活动等资源进行合理的流动和分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实践实效性,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再次,项目化运作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能。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青年大学生应有的贡献。因此,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增强其实效性,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的途径

项目化运作是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科学的方法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从项目的立项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行项目化运作,通过立项使多方面资源得以最优化的配置,将科研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真正明确自己的实践方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青年人才。

(一)项目化运作,开展分类分层实践模式

根据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重点的不同和认知社会能力的逐步深入,开展分类分层社会实践活动:大一学生重点选择以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为导向的“志愿服务类”项目,如义务家教、宣传青奥、科学发展观宣讲等内容;大二的学生主要选择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科技学术类”项目,如“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机器人比赛、电子技能大赛等内容;大三学生选择以提升学生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岗位体验类”项目,如挂职锻炼、参观考察、创业项目孵化等内容;针对四年级的同学,主要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结合专业特点的理论研讨、实习实训、撰写调研论文等内容。另外,在普通同学和学生骨干之间、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之间也可以分别开展不同特点的实践活动。分类分层实践使工作更容易为学生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类分层实践模式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强,结构明晰,在不同层次间实现升降机制,既能激励先进,又能勉励后学,满足各层次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通过分类分层实践,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兴趣和未来发展的实践途径。

(二)项目化运作,规范实践活动的机制建设

在学习目标与就业需求的接轨越来越快的今天,如何解决大学生对高质量社会实践机会饥渴的难题?项目化运作既能开阔学生眼界,又能让参与者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得到提高,让社会实践不只是列在课表上的“绣花枕头”。

1.成立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招生与就业工作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挂靠校团委。

2.选题和申请。学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提供社会实践的选题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主命题,填写学校社会实践项目申报表,上报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审批。

3.立项评定。领导小组根据实践项目的方案设计、参与学生、指导教师、活动经费、预期效果等,评选重点团队和一般团队。

4.活动经费。领导小组根据重点团队和一般团队给予资金资助。鼓励团队用社会化的方式与企业合作,采取冠名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经费。

5.项目开展。各团队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根据日程安排有计划地开展调查研究、文艺演出、支教帮扶、科技扶贫、医疗服务、文化宣讲等实践活动。

6.撰写报告。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团队调研的真实材料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7.评比表彰。领导小组对社会实践成果进行评定,选取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学生获得相应学分,指导教师获得相应工作量。

8.宣传成果。领导小组对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典型进行宣传,联系媒体给予报道,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项目化运作,彰显实践活动的品牌效应

大学生实践范文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适应社会;大学生社会实践

为更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高校都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非常重视,并且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因此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视野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现状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和社会建立一定的联系,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2]不过目前很多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只需要交一份实践报告就行了,忽略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他们今后就业和适应社会的重要作用。一些高校在实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也出现了偏差,认为让学生适应社会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去企业实习,让学生上交企业实习证明,再交份报告就草草了事。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社会实践不能起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作用,也没有实现将学生的专业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预期。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示

(一)实践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理论主要有两层含义,首先,实践是指对社会进行改造或者其他有意识的活动;第二层含义就是一种实际的“做”的行为,结合起来就是进行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该是一种能够对大学生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有实际帮助的实践活动,而绝不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一些表面文章。因此学校和学生都应该正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学校应该为学生安排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例如组织一些“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大学生理解他们肩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也可以安排一些主题鲜明的社会调查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社会某一方面发展的真实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一些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手段。学校也可以安排一些课外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在学校内兴建创业孵化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来源主要依靠实践,同时正确的认识对实践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3]在大学中学生可以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单单依靠这些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实践的经验。因此社会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让实践发挥出更大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要选择一些和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对我国物流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社会调查,金融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参加一些虚拟炒股比赛,或者在股市投入一些零花钱,真实地进行操作等。让认识和实践相互促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人们通过实践不断深化认识,并将深化的认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学生通过在大学中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可以说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就是通过实践去增加对社会情况的认识,认识到社会的真实情况之后,等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就能够更加适应工作环境,面对工作也更加游刃有余。因此在学生参加完社会实践之后,学校要让学生总结社会实践报告,无论是社会调查的结果还是学生对整个社会实践中的真实体会,都是一个在实践中深化认识的过程。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报告中的反思和总结,将认识升华,有利于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三、结语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学生需要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前建立和社会的联系,从而更好地适应毕业之后的社会生活。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浅要的分析,以期阐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科学性,促进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瑞凤.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J].山西农经,2016(11):84.

[2]潘俊英.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正确导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29-131.

大学生实践范文3

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多种多样,主要形式包括实践教学(主要大四下学期进行)、社会考察(寒暑假的三下乡活动)、科技文化服务(支教支农支医等)、勤工助学、志愿者活动、学校社团协会活动以及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等活动。同志曾多次在高校座谈会中强调让学生到艰苦的地方去社会实践,去吃苦,去锻炼。独生子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犹如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就无法真正成材,因此特别需要通过大学生实践活动这个形式磨砺大学生的意志,让大学生在奉献中展示才华,提升自我价值,培养担当能力和追求远大的理想。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了解社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对大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自我塑造等多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团中央鼓励大学生从事志愿活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服务、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志愿者服务、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等大型活动工作中,我国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展现出了勇担社会责任,富有激情与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体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这些大型活动中大学生更深入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对大学生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勤工助学活动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通过大学生勤工助学如家教、兼职助理以及从事一些计时计件的劳务性质的工作不仅缓解了经济上的困难,同时,这些实践活动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树立勤俭节约的风尚,并增强自强自立的信心,为将来就业创业、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也看到少数大学生怕吃苦,不愿意埋头苦干,做事儿“三分钟热血”,有的大学生在支农支医支教的下基层活动中趾高气扬,存在自己是“天之骄子”、“高人一等”的思想,不能真正融入基层生活,没有真正体验社会生活,更谈不上服务社会了。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进行教育和引导,让他们以积极心态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有利于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首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进行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业生学习更多的党的理论知识,高校在选拔实践活动队伍的队员上一直都很注重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一般都会要求党员带队,并在各种活动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一般来讲在社会实践活动之前队员们都要系统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有关的一系列理论知识和团中央关于年内开展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的通知精神,让队员们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进行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更直接深入地理解党的相关政策。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会对党的相关政策、路线、方针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和把握,进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尤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们能深刻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我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有助于他们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并能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减少对非主流价值观和敌对势力进行了的各种形式渗透的盲从。了解改革和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克服偏激急躁情绪,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其次,促进大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是很严重的,从课程设置至教师的教授内容上与社会需要和市场经济有着很大的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主要的方法是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够很好地将教学内容和实践衔接起来,弥补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的不足。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难点问题,会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践教学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感觉到所学与所用距离是如此近,所学是非常有现实价值的。而且丰富有效的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兴趣会促使学生对学科进行研究性的学习,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帮助他们很好地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动手的能力。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也看到了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大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大部分大学生大学四年基本是三点(寝室、教室、食堂)一线的生活,课堂上学习了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知识,但没有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可以将大学生所学应用于现实的机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检验所学是否到位,所学是否与实践相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知识的力量,懂得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了解自己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达到确立多学习知识,多掌握本领的目标。同时更进一步接近社会现实,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自我。目前的教育体制度下,高考前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经历小学、中学而直接升入高校的,很少有亲身接触社会的机会。大学生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再加上现在的学校教育所传授的书本知识很多脱离实际,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学生在一个较为封闭的圈子里生活,导致他们对社会现实缺乏理性的认识,对中国的国情了解不透彻。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远离社会现实的大学生很容易被网络所传播的并不客观甚至有些别有用心的宣传所迷惑,有的甚至做出了违反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大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了解社会现实,通过亲身的体验生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经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在与广大人民民众的接触中增加智慧、在现实的活生生的事例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从而进一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为更好地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四、有利于就业和创业途径的拓宽

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与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触。“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和锻炼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近三年来重庆市政府给各大中专学校学生提供了带薪实习的机会,每年的寒假、暑假都有大批学生深入到各个企事业单位实习,从学生反馈回来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有关单位、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更进一步了解了自己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利于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为以后就业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好地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做好相关的准备。有一部分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找到了以后工作的就业单位,社会实践无疑是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应走的一条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努力开辟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整合各方面社会力量为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努力把社会实践与专业发展和职业技能拓展结合起来。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走向社会的技能和经验,为他们实现就业打下坚固的基础。社会实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像课堂教学那样有太多的束缚和校园生活的限制,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空间高涨,思维也空前的活跃,往往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因此在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从而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大学生创业作为当今国家、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各高校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有计划、有意识地开辟学生专业实践场所,同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园区,按照“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一些稳定的创业实践基地,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假期选派学生去用人单位实习,增强对市场化商业运作的认识和了解,既加强了实践单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又为大学生就业创业选择开辟了新的道路。

五、结语

大学生实践范文4

(一)家庭层面。

1.片面注重学习成绩。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家长关注的焦点自然就落在了学习成绩上。为了给孩子提供安心学习的环境,不少家长包干了所有家务,他们认为,子女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了就什么都好了。殊不知,这样不仅会把孩子培养成能力单一的书呆子,综合素质得不到锻炼,还易使子女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自我为中心,不知感恩的习惯,其害无穷。

2.满足子女无理要求。现今大学生的家长大都生长在物质条件不太富裕的年代,他们挨过饿、受过冻,因而不想让子女重蹈覆辙。而离异父母、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孩子的父母,也会因为补偿心理,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小孩不一定懂大人的心理,但他们能凭经验得出结论:自己要什么父母就一定会给什么,要求父母怎样,父母就必须怎样。长此以往,子女变得只会索取不去付出,要求没得到满足还要大发脾气,更别谈懂得感恩了。

3.关系、金钱万能思想。现在的家长,或多或少都有些社会关系,不少人还习惯用关系网为子女“打点”大小事,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表现尤为明显:儿子英语不好,找关系让老师补课,课时费多少老师说了算;女儿升学成绩不够,找人牵线搭桥、砸钱进重点学校,再大摆筵席酬谢“牵线人”;侄儿把人打了,直接给钱抹平了事……潜移默化中,子女树立起“只要关系硬,天堑变通途”、“钱、权万能”的思想,其害无穷,“李某某”、“我爸是李刚”的案子就是例证。

(二)学校层面。现阶段,除清华、北大一类名牌大学外,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还在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就业率,吸引生源上苦下功夫。相较而言,搞好感恩教育、提高学生感恩意识就变得无足轻重了。再说任课老师,他们的名、利都和所教学生的成绩直接挂钩,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成绩始终是老师们首先考虑的问题。另外,出于职称评定和自身成长所需,老师们还要进行科研、发表文章。以上两点,足以占据他们大多数上班时间,要想他们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上下功夫,并不容易。辅导员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高校教师。可以说,学生的一切他们都要过问,加上日常事务性工作和领导临时安排的各项任务,他们的时间所剩无几。辅导员和学生公开、私下的交流也很多,但主要目的还是维护学生的安全稳定、解决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各类问题,专门做感恩教育的,确实不多。

(三)社会层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门大开迎来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同时,也涌进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糟粕。大学生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尚不稳固,极易受负面影响,而变得功利化,自我意识膨胀。此外,社会上出现的“红十字会诈捐门”、“小悦悦”事件、“老人晕倒无人搭理”或者“救人反被诬为肇事者”等现象,也让血气方刚的大学生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他们找不到感恩的种子,因而开不出感恩的花朵。

二、培育当代学生的感恩意识,实施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感恩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三方联动,共同努力。

(一)优化家庭教育环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论是精心策划的教育还是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对孩子的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我们要注意优化家庭教育环节:一是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要以身作则,做一个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潜移默化中向孩子传递正能量。二是家长要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念。一手抓学习成绩的提高,一手抓综合素质的锻炼。学习成绩固然重要,孩子的综合素质也对他(她)之后的发展非常关键。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书呆子,而是具有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感恩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这些品质需要从小培养,具体说来,孩子帮父母洗一次碗、倒一次垃圾,在母亲节送妈妈一束鲜花,都是锻炼。三是家长应尽量淡化物质和关系网的作用,既不要用物质做奖励鼓励孩子达成某种目标、不能向子女灌输“钱、权万能”的思想,更不可用钱、权帮孩子“打点”大小事。让孩子从小懂得实现自我价值,明白靠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家长还要努力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鼓励他们知错就改,敢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任。四是家长向子女表达爱意应注意方式、方法,切忌千依百顺,要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应教会孩子感恩:感谢父母给予生命,抚育成长;感谢老师教给知识、培养能力;感谢国家、社会提供和平、安定、衣食无忧的环境等等。此外,家长还应努力将孩子培养成自爱、自立、自强,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人。

(二)发挥高校感恩教育主阵地作用。

1.教师言传身教。高校是进行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应正视它的作用,并给予大力支持。一是领导、教师们要以身作则,发挥良好的榜样作用。任课老师平时有意识地搜集感恩教育材料,在课堂或课下和学生分享。二是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做好言传身教,并通过主题班会、集体学习、周末讲评以及私下谈心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2.增加感恩教育课时数。当前,大多数高校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是上课,但因为重视程度不够,时间往往很短,效果也并不理想。为切实发挥高校感恩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笔者建议各校在每个学期至少安排2~4堂感恩教育课。教学方法除授课外还可加入观影、互动讨论等形式,力争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突破,努力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3.提供感恩教育实践机会。实践出真知。光有课堂上的教育显然不够,学校还应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例如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观历史纪念性建筑,为革命先烈扫墓、赴敬老院、孤儿院献爱心等等。

4.借鉴日本高校感恩教育经验。日本高校除每周都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外,还充分利用学生食堂、宿舍等场所,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用餐前,学生会对着饭菜鞠躬致意,表达对饭菜和饭菜制作者的感谢;学生宿舍的走廊上挂有“感恩小本子”,上面写着“XX君,多亏你的提醒,我才没有错过考试”一类平实却温暖的话语。时刻牢记和感谢他人的帮助已成为日本大学生的习惯。每到年末,他们还会给帮助过自己的人送上一份礼物,以表谢意。我国高校可以借鉴日本感恩教育的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依托校园环境,将课上的教育和课下的巩固、实践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大学生实践范文5

2014年以来如何提高大学职业化教育水平和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和水平成为高校研究热点。为了更好的解决原有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存在的问题,本文依据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改革成效,从实验大纲的修订、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手段的改进几方面探讨了应化实验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提升其职业能力及水平。

关键词: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改革;职业能力

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就这座拥有70余年历史的学校而言,理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学院于2000年开办应用化学专科专业,2003年起开办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并同年招收少数民族预科班。在学校支持下近几年理学院大力发展,2012年起开办统计学本科专业,2013年起开办材料化学本科专业。然而,良好的发展趋势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这一指示不仅涉及职业教育,对传统本科教育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因此,从学术型高校转变为应用型大学已经成为本科高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想要提高高等学校的竟争力,首先要提高大学职业化教育水平和提高大学生职业化职业能力和水平。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提高直接影响其就业能力的提升。所以,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以知识发展为导向的学科中心走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生中心模式成了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应用化学专业是建立在应用化学二级学科基础上,介于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之间的应用型理工科专业,是理工结合为特点的宽口径交叉学科专业。专业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基础实验技能,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工结合型应用化学专业技术人才[1]。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实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其实验能力的培养也是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近几年来的重点,从实验设备的完善到师资队伍的健全,再到实习基地的建立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化学工作人员的需求,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应用化学实验也不能再像传统的化学实验一样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而是要有综合实验能力和大型仪器操作能力。

一、原有应用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课程相对独立、实验项目间缺少结合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48学时)、有机化学实验(48学时)、物理化学实验(40学时)、仪器分析实验(40学时)、环境监测实验(32学时)、化工原理实验(32学时)、农产品品质分析实验(40学时)、农药分析实验(36学时)、天然产物化学实验(60学时)等。其中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这些课程大多存在实验内容涉及面窄而且专业性过强、与生产实践不贴近等缺点;专业核心课如农产品品质分析实验、农药分析实验、天然产物化学实验等课程虽以综合实验为主,但缺少仪器操作实验。而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各实验课都单独开设,实验项目之间缺少交叉结合。例如,有机化学实验制备的物质不能通过分析化学实验或者仪器分析实验检测其纯度和组成。这样一来实验的系统性减弱,与学生将来就业后遇到的实际情况也相差比较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升。

(二)实验教学以传统方式为主、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的实验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和演示实验为主,学生依照教师讲授的内容和课本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缺少独立思考。这样久而久之学生成了机械式的实验“搬运工”,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随之止步不前。在学生实验质量的评估这一方面,往往过多的关注实验报告的内容,评价手段单一,学生实验过程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表现得不到充分的重视,降低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实验教学依然维持着最初的状态,实验教学体系一方面很少结合社会生产实践,另一方面也不利用现代科技资源。这样一来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得不到提高,就业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大。

(三)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缺乏、学生实验起点低

目前实验设备的充足仅仅体现在以玻璃仪器为主的实验,而以机、电、光、磁等为主的实验条件一般,尤其是在大型仪器方面依旧比较落后。学生实验重点体现在基础技能练习,综合实验能力低,色谱、质谱、波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测试仪器的操作以及相关数据的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解决化学实际问题方面的训练更是严重不足。而这一方面训练的缺乏恰恰是学生职业体验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在很多化学相关单位现代化仪器设备很大程度上普及并取代了旧有实验方法和设备,这就要求其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仪器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措施

依托农业院校的优势和应用化学专业自身的特点,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所采取措施,要发挥扬长避短的原则,对现有的实验课程从大纲修订、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改进等方面入手,进行一系列的系统化改造,使之能更好地为提高学生职业水平,提升就业率服务。

(一)依据培养目标修订实验教学大纲

理学院培养目标期望学生成为在科研、教育、环保、食品、农产品、化学化工等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教学、检测、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在2014年甘肃农业大学全面展开对教学大纲的优化与调整,期间理学院对现行的实验大纲进行了修订。通过总结近10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分析就业市场对我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发现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新的实验大纲制定时学院要求各专业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综合化学实验内容的确定需要遵循化学研究的普遍规律,至少综合两门以上的不同实验课程的操作和方法,拓宽实验课内容和增加交叉实验课,加强与生产实践结合的紧密度。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进一步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删减陈旧的实验项目,例如部分性质实验。删减脱离实际的实验项目和生产工艺,例如利用提勒管测定物质的熔点。集中开设内容新颖、研究成熟、应用性广的实验项目,强调实验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先进性,增强应用性人才对社会发展及未来科学的适应性。

(二)课程内容的优化

课程内容的优化要在保留部分基础操作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抛弃所有的验证性和基础性实验。学生没有良好的实验基础技能和理论支持,在动手能力差、基础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开设综合实验,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四大基础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外加仪器分析实验仍然要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础操作、基础方法为主,打好基础的同时在这几门实验课的项目中最后增设综合设计性实验。例如,分析化学实验中新增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植株中微量铁、补钙制剂中钙含量的测定等。这些实验项目中涉及有药品的预处理,植物的采集及预处理等内容,提高了学生综合实验操作水平,为高年级的专业实验做好衔接与铺垫。在大二以后开设的环境监测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农产品品质分析实验、农药分析实验、天然产物化学实验等实验都是以农业院校特点和当地特色而设立的实验课程。这些实验课程中的实验项目多为综合性,设计性为主。在实验项目的选择方面学院要求呈体系化、现代化、综合化,充分体现实用性、启发性。系统化体现在实验内容的确定遵循物质的合成、分离提纯,到分析、表征及其化学过程研究。例如,黄藤中巴马亭的提取、分离及延胡索乙素的制备、苦参中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和鉴定。现代化则体现在实验由宏观向微观转变、由手动向数控转变。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的悬浮共聚合及红外光谱法的测定、气相色谱填充柱的制备等。综合化在于综合利用多种实验的方法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头发的硝化处理及其中铁、铜、铅等微量元素的测定等。实用性则体现了实验项目有较强实际应用性,更加贴近工业、农业等各行业需求,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例如,废水中氨氮的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及污染物的采集、茶叶中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多残留测定、青菜中甲基对硫磷的残留量测定等实验项目。启发性主要以设计性实验的形式来突出,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自己设计实验内容,之后自行完成实验并书写小论文。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白醋中总酸、挥发酸和有效酸的测定等。

(三)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引进

传统实验教学主要在实验室内进行,教师大多采用讲授、板书、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讲解实验内容,这一方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由于实验室场地和学生人数的限制,距离成了影响学生掌握实验内容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距离教师越远则教学效果越差。这样就限制了实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另一方面,传统教学单纯依靠教师对实验过程的讲解显得晦涩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本学院利用微课、多媒体实验室建设等多种教学资源来辅助实验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的现状。

1.微课资源的完备与利用。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2]。为了完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料,2014至2015年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发动全体化学教师录制实验微课。实验微课以实验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关键操作、重点内容为对象,由教师结合PPT和现场实验操作录制而成。微课制作过程中严格控制每一个微课对应一个主题,只讲一个操作、一个知识点;录制的内容必须来源于实验教学具体实践中的难点、重点;时间要求控制在5-10分钟之间,个别重点和复杂的内容也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为了便于学生下载和观看文件大小也要加以控制,容量不能太大。微课制作完成后,这种精简的教学模式被放置于学院网站,不但可以用于学生实验课的预习、复习,更能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团队合作进行科研训练时为其提供完备的资料。甚至在学生毕业工作后,同样可以利用这一资源来帮助自己完善工作,辅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微课因为其内容具体、主题突出,微课内容容易被消化,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自主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最终实现教学内容、操作、技能的掌握,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职业化能力的目的。

2.多媒体集成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高效性,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教学当中[3]。带有演示实验的多媒体课件使得实验过程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同时多显示器的配备可以保证不同位置的学生都能看清、听清整个实验的教学过程,充分解决前文提到的距离问题。但是,实验室由于面积和条件限制往往无法实现多媒体教学。为了对比实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效果,学院于2014年投资建设了两间多媒体集成实验室用于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由一台电脑、多个摄像头、两台大的液晶电视机集成组成。使用时,实验课教师既能播放制作的幻灯片、微课、网络视频资源,还可以利用摄像头和耳麦将自己的实验操作图像及声音传输到电视机上。此外,教师还能够利用教室各角落摄像头观察学生总体实验进展。这样直观的授课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摄像头的使用也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学生总体实验技能得以提升,实验热情和对实验课的重视也明显上升。由于效果明显,2016年甘肃农业大学新实验大楼投入使用时,学院准备大规模建设多媒体集成实验室。

3.慕课资源的探索与利用。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展于过去的那种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4]。学院计划在2016年左右联合其他多所兄弟院校建立在线学习平台,即慕课资源。该计划不仅旨在为在校的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更要为所有各个类型的学习者,以及本校毕业生提供优秀的课程资源。实验课作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被引入这一网络平台,进一步来说,化学实验由于其内容、操作、技能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更加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所以,学院将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作为重点课程提供给学习者,帮助他们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此外,更重要的是为提高已就业毕业生工作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提供完备的资料,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三、结束语

虽然,在近几年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改革中,我们已经完成了对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和实验内容的优化调整,完备了微课资源,并且多媒体集成实验室的试行效果也很明显,但是,慕课资源的利用还在计划当中,没有付诸实际应用,其效果尚不明确。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会不断的出现,应用化学专业的要求也会随之更改,在这样的前提下要求应用化学实验也要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提升职业能力及水平而服务。综上所述,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将会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更加努力。

作者:南米娜 蒲陆梅 王兴民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新明.知识产权法[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88-89.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大学生实践范文6

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后现代主义知识体系形成,其中所富有的自我意识,使大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形成批判中不断加强责任感,同时能够直面社会中的各种弊病,并对此深入剖析。后现代主义反对本原本体,并提倡非中心主义,因此后现代主义更加关注大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与独立性。但是后现代主义中的思想有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因此使大学生对生活充满了无所适从之感,并将精神寄托于虚无世间里,后现代主义持有不思索、不追求以及无所谓身边一切的态度使大学生追求身心的快乐,而感情放纵,没有集体荣誉感。针对于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我国大学生更应该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和毅力。同时实践活动也能够让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同时也是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

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

学术界以及理论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众说纷纭,对待大学生社会实践,人们的观念千差万别,而且具有一定的非科学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制约了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开展,并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几年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研究资料整理,得出了一些较为典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简要评述。教学形式说以学校为依托,并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较为广泛的社会教学形式。这一简评明确了学校、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重要地位和影响,因此重要突出了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教学意义,但是却忽略了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其他功能,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自我教育以及国情教育,因此这一界定容易使人们产生狭隘的理解,致使许多人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大学生教育的教学形式。实则,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有教学形式,又有非教学形式。

比如大学生的社团组织、以及各种活动团队,或者是学生在校时自愿参与社会考察以及调查等活动中,所以教学形式说并不全面。非第一堂课说相对于学校教学而言,社会实践是理论教学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种活动环节,社会实践活动从狭义观念上来说,是指各种活动实践被纳入学校教育除第一堂课之外,但是社会实践活动被认为不在理论教学和第一堂课教学中,因此此界定否认了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教学,因此第一堂课说有狭隘性。本质说培养素质人才,社会实践活动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对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补充,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加快融入社会,因此究其本质而言是自为、教育、应用的。这一界定指明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做了诠释性的定论,因此具有积极的界定作用,但是此表述却忽视了实践活动的概念性特征,这一表述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功能以及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概念界定。形式分类说形式分类说此界定倾向于对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详分为三类:如将社会实践活动规定为具体的教学部门教学计划,并由学生会组织以及团委计划学生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此表述侧重于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详细分类,并分类进行研究,因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但同样也忽略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概念性特征。

3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大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便是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使大学生深刻体会日常所学知识中的各种人类文明、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的体现、并对事物的内在本质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设计中,具体有两个原则:一是社会实践应该与学生学习的专业相结合,其二是社会实践活动应该与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疑难点相互结合。要求要将具体的社会实践教学与每一位老师、每一门课程以及每一个环节进行结合,充分体现在课程教学大纲以及专业培养计划中。社会实践教学中要着重解决实际的教学资源、教学经费以及教学质量、设计质量并教学实际管理等问题。

要组织大学生深入开展青年志愿活动,并在活动开展中充分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以此来形成一定的调研成果。学校要对大学生的社会选题、参与途径和过程进行充分调查,管理并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具体内容和情况。要在校内积极开展一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课程或讲座,以此来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并认识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掌握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在学校的帮助下提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充分把握。倡导大学生要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一些公益性的志愿服务等,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学习技能奉献人类,奉献社会,弘扬社会主义的道德精神,充分拓展社会的新形势、新载体、新领域,鼓励大学生参加国家支教计划、服务西部计划以及青春红丝带志愿行动等。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应该从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实证的研究还尚有不足,这便导致了提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对策泛化,而可操作性却不切实际。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指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出评价,需要研究者们在实际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找到具体问题具体探讨分析,系统作出评判,从宏观上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情况作出分析,落实相关政策,紧紧围绕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实际效果,从整体着眼探讨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4总结

大学生实践范文7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同时还是受教育者,他们的多重身份决定了在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地位。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必要延伸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然而,部分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重视度不够,认识不足,很多同学仅仅限于暑假打工,赚取生活费,或者认为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不过是游山玩水,走马观花,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而已,而不是学以致用,将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

二、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要让大学生参与到融入专业元素的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让他们走出校园,深入企业,服务社会,以更形象更直观的方式认识所学的专业,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实际生产技术有感性的认识,使理论知识得到充实、印证、巩固、深化,有利于对后续课程的理解。同时,意识到自身水平与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以便今后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企业和高校的共赢

暑期社会实践是架起学校和社会的一座桥梁,实现了高校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通过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可以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高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有效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素质、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目标、模式是否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从而优化高校办学方向。另一方面,学生将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带回学校,作为研究课题,寻求解决方案并反馈给企业,为企业提供有一定适用性的项目策划方案和专业化的模式、机制,共同促进双方和谐发展,实现共赢局面。

(三)有助于培养适应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促进学生社会化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面临的人际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师生和同学关系,而是直接接触到各个级别、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层次的社会人,这就需要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使他们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促使他们较客观地去认识和评价自我,摆正自身和社会的关系,处理好自身和他人的关系。

三、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结合的路径和方法

(一)注重与实践单位的合作,使实践基地阵地化

高校应积极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在学生实习、培训、就业、科研等方面开展长期、紧密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培养和打造优秀工程技术人才。高校根据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指定年级、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企业将优先满足学生在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方面的需求,每年暑假接纳学生开展科技、文化等服务活动。同时,学校根据单位的要求培养符合规定的人才,每年邀请企业参加校内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并为企业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真正实现学生得技能,学校得发展,单位得人才的三赢局面。

(二)加强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使社会实践专业化为确保社会实践的深入开展,就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勤思考、善研究的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指导队伍,邀请学科专业的教师和博

士、硕士研究生广泛参与,使社会实践与他们的科研项目有机结合。在精心组织、认真督导、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时代要求,变活动的简单组织为工作的专门研究,使社会实践常做常新。

(三)充分挖掘学校资源,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建立起现代化的具有学科优势的实验室,社会实践教学的很多内容可以利用实验室来完成,充分利用现代实验室资源,对专业实践过程进行仿真和模拟。同时,将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致力于改革工程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以一些专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等形式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发挥新闻媒体的媒介作用,树立社会实践典型

大学生实践范文8

(一)善职能定位,提高艺术实践教学效率。

要使艺术团在实践教学中的效率更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组织构架和职能定位科学性是完善的组织架构的重要指标。要想提高独立学院艺术团的专业、高效、迅速、快捷的水平,就要随着时展对艺术团的组织结构科学性的论证来进行优化和合理的组合,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而满足校园文化需求。准确性在职能定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自我生存的环境中每个艺术团都有不同的定位,只有定位准确根据环境摆正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将自己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价值观才能得到体现。应坚持五个统一的原则,即:普及与提高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审美与育人相统一、规范与引导相统一。在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与美育方面的引导,从而使高校的教育理念体现其中,而且还能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与宣传,反映出大学生健康向上、意气风发的校园艺术和精神面貌,对广大同学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和审美水平的改善有着极大的意义,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发展与建设。

(二)大投入,挖掘人才。

独立学院艺术团没有过多的盈利手段和权力,这就需要学校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和较为方便的实践环境,才能更好的没有后顾之忧的开展时间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在校园里对艺术团的艺术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大力宣传及引导,使艺术氛围不知不觉中充满整个校园,从而让校园的同学更多的了解艺术团的实践活动。同时对艺术人才的挖掘也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

2.加大投入。建立专门的实践场所,艺术团艺术实践应该有固定的场地。

二、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