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范例

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范文1

关键词:辅导员;学风建设;研究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中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学生群体不断壮大,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教育部颁发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和意识,养成良好学风。”[1]教育部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能否营造一个优良的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2]众多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学风是高等学校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广义上说学风为学校、学术界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价方案》一级评估指标“学风”定性为教学风范、学习风气和学术文化氛围。狭义上学风是指学生学习的风气,是学生在学习目的、态度以及方法上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3]。本文以辅导员视角从狭义方面对高等学校学风建设进行探索。

一、存在问题

(一)思想教育引领不充分

思想教育引领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当前,高校大学生以“95”后学生为主,生活条件优越,缺乏吃苦精神、持久学习动力和理性思考。思想教育引领相对滞后,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不足,难以在重大是非面前和自身成长成才环境中约束自己,精神缺钙,行为受阻,影响自身发展。思想教育引领不充分,导致学生成长成才时机错失,影响后续发展。

(二)校园文化氛围不成熟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优良学风建设的助燃剂。媒体舆论过分报道明星文化,综艺节目超常活跃等导致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文艺娱乐类活动过于频繁,思政教育、琴棋书画、公益学习等社团文化建设相对减少。校园文体活动的尺度和价值观受到挑战,校园文化氛围不和谐、不成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校园文化氛围浮躁畸形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精力不集中,学习时间被打乱,冲击学校良好学习氛围。

(三)学生生源结构不合理

大规模扩招使生源结构被破坏,本省生源人数大幅提升。经济欠发达省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省份在教育投入方面能力有限,教师培育方面水平不一,区域教育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家庭经济环境不同,导致学生自身认知、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方面欠缺。进入高校后,大量同一地区学生集中,不同生源地区学生交流减少,不正确的认知和习惯不容易改变,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四)育人环境构建不完善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优良学风建设有序推进的保障。首先,不断优化学校教室学习环境,忽略了宿舍生活环境的学习功能,使宿舍环境过于娱乐化、网络化,网络生活影响大部分学生生活学习。其次,缺乏管理意识,导致学生学习环境不良行为增多,如嘈杂喧闹、不良举止、课堂玩手机、睡觉等,不良风气蔓延。第三,服务指导不充分,学生缺乏自制力,自律性较差,持续性学习能力欠缺,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五)职业规划教育不扎实

良好的职业规划教育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之一。职业规划不充分,学风建设难以推进。高校专业门类齐全,专业方向种类繁多,考入高校的大多数学生不是第一专业志愿入学,对调剂专业缺乏热爱、缺乏了解、缺乏学习热情。特殊学生、工科女生等缺乏对专业的认知,就业不自信,学习无动力。专业指导教育不充分,不能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学习培养计划及后续发展,缺乏学习兴趣。

二、对策

(一)做好思想引领

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4]。学风建设的工作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密不可分,其目的都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问题突出,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培养,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扎实做好思想引领,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和价值认知,端正心态,有效促进学风建设。

(二)构建优良学习平台

高校学习环境优良,合理利用学习环境,搭建优良学习平台是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合理利用班级晚自习,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结合,自觉投身优良学风建设。改善讲座和报告会并增加频次,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进步。经常举办师生交流会、优秀学生交流会、组建学习组织等,根据学生所需,从学生最关心的事情做起,解决学生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合理设计平台教育内容,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营造融洽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关注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都是高校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价值传承的体现。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遵循当代社会价值发展规律,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避免过度娱乐化、低级化。用文化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吸收校园文化的精髓,并付诸于行动。在育人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良行为并予以纠正,树立标兵典范,净化、提升育人环境。紧扣当代学生心理特征,增加素质拓展、志愿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以活动检验理论,在实践中端正价值观,提升思想境界,服务优良学风建设。

(四)充分发挥辅导员带头作用

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辅导员直接与学生接触,通过走访观察、会议座谈、个别谈心谈话、档案查阅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关注特殊地区特殊学生,针对特殊学生制定帮扶教育计划。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纪律;从学生科技竞赛及课外活动的参与获奖情况探索学生的兴趣点、擅长及薄弱点,优化活动结构。经常参与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各类活动,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开展心理教育,处理紧急事件,做好职业规划,加强专业教育,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刘一鸣.高校学风建设与大学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166-168.

学风建设范文2

2016年度保定市社科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6102;2016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6GJJG287;2015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5GJJG271

一、加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意义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办学的根本所在,因此,学风一直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高校对于学风建设的加强,对人才培养有着深远影响。独立学院作为教育大众化的产物,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规范办学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然而,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相对较短、人才培养经验相对不足、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等特点,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之林,独立学院要想长期立足并处于不败之地,必须通过加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来提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促进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现状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专业意识淡薄:学生进入大学,脱离了高中填鸭式教学,面对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面对自由度较大的选课方式、面对种类繁多的就业渠道,不知道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如何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学习,如何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找到与社会的结合点。面对专业分流、转专业的机会,也是存在盲目选择性,他们不清楚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更不清楚在大学期间哪些知识要掌握,哪些证书要考取。他们感到迷茫,导致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

(二)自我约束力缺乏,学习习惯松散: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长的宠爱,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自控能力较差,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往往容易退缩,心理承受能力也较为薄弱,容易受到心理伤害。在学习态度上表现为上课不专心、下课不自习、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在学习习惯上表现为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自我规划能力缺失。

(三)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独立学院的学风与教风是息息相关的,学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风的影响。由于其自身特性,独立学院大部分任课教师由母体学校甚至是外校聘请,造成部分任课教师责任心不强,对课堂掌控力不够,对上课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甚至睡觉的学生置之不理,个别教师甚至对独立学院学生存在偏见,这就导致不良风气的恶性循环。

三、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对策

(一)明确“一个目标”:明确“一个目标”,即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可谓明智之举。学风建设也要围绕这一目标开展。

(二)加强“两个文化”建设:加强“两个文化”建设,即“显文化”和“潜文化”建设。在校园“显文化”建设方面,学院通过在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充分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理念;在校园“潜文化”建设方面,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关于学风建设主题活动有两类,一类是学业类,如“书香满校园,文明进课堂”读书节活动、“塑优秀学风、创魅力社团”社团文化交流节活动、“文明课堂创建”活动等,一类是就业、创业类,如“企业家论坛”、“名人大讲堂”、通过活动的开展,通过“两个文化”建设,营造了学习氛围,使学生无形中受到熏陶。

(三)狠抓“三个队伍”建设:狠抓“三个队伍”建设,即学生干部队伍、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考研队伍。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学院注重干部自身素质培养,每学期定期开展干部培训会,以提高学生干部队伍水平。尤其是学院实行《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将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对于学习成绩不符合要求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或罢免,这对良好学风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方面,除了考察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院将学习成绩达到前50%、挂科1票否决列为必备条件,这对良好学风的形成起到引领作用;在考研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定期组织考研专题讲座、考研经验交流会,让低年级的学生对考研有清醒认识,明确今后努力方向,让待考研的学生增强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发挥考研对学风建设的“推进作用”。

(四)把握“四个环节”:把握“四个环节”即入学教育、课堂、评优、考试四个环节。在入学教育环节,学院开展《大学生如何圆满完成学业》讲座、新生专业介绍会专题讲座,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个人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为良好学风的养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课堂环节,学院实行全员听课制度、全员查课制度、发放教师联系卡制度。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课堂三项制度的实施,加强了教师讲课的责任感、激发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对于良好学风的形成起到了基础作用;在评优环节,通过开展争创“优秀学风班”“三好学生”等评选表彰活动,以及奖学金评定活动,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获奖集体和个人大力宣传,通过正确引导,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在考试环节,学院组织学生签订《诚实应考承诺书》、在考场书写“文明守纪诚信应考”等警示语、学生干部亮牌应考、学院巡视组全程巡视等措施大力倡导诚信应考、诚实做人,以考风促学风。

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成果

经过一系列措施的顺利实施,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学风建设明显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上课出勤率保持在98%以上;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近三年我校获得部级奖学金63人,毕业率达99%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20余项,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300余项。

作者:霍素彦 武兰兰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风建设范文3

关键词:学风建设;调查分析;问题;解决途径

为全面、深入了解广西理工类高校的学风建设情况,探索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在2016年下半年我们对包括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在内的广西几所理工类高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此次调查问卷共设计题目49项,包括单选、多选以及开放式问题等,主要内容是关于职业理想、学习态度与状态、学习与生活习惯、学习目的、第二课堂情况以及教师教风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共回收学生有效问卷426份。此外还采用了系统分析法、访谈法、跟踪调查法等与调查分析法相结合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因此文章所揭示的现象具有普遍性,所得观点和结论不失广泛性。

一、广西理工类高校学风建设现状调查结果

(一)学风建设调查结果

1.学生的学习目标与职业理想情况

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占到调查总数的98.2%,其中追求全面发展的占77.9%,为就业而努力学习占15.2%,为考研继续深造的占5.16%;只有1.88%的学生目标模糊,学习盲目。总体来看,情况良好。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明确的方向,有两个数据值得关注,只有2.11%的学生愿意毕业后参加基层就业,有17.14%的学生毕业后有创业的打算。

2.学生学习动力、学习计划情况

关于学习动力调查,选择获得更多的知识、毕业时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两个选项占94.83%,值得提倡和鼓励。关于学习计划,各年级长期、短期计划都很明确的学生占到25%左右,只有短期计划的同学占到55%左右,有15%的学生没有自己的计划,只是跟着教学安排走,剩下5%的同学没有计划。随着年级增长,学习目标明确、有计划、有措施的学生数量也在增加,分别为10.92%、15.09%、16.87%。

3.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养成情况

在课余时间利用的调查中,2015级学生用在参加校园各类活动的时间所占比例是24.71%,远远超出2014、2013级的14.5%、8.43%,但是2015级上自习的时间所占比例却和2013、2014级相差不大。在网络学习调查中,随着年级增长使用电脑来查阅专业相关知识的比例上升,从2013级的19.54%到2015级的33.33%。其中,2013级用电脑进行娱乐活动的学生占40.96%,用电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学生占22.89%。2014、2015级学生用电脑娱乐的比例分别为27.04%、25.29%。在阅读课外书籍调查中,各个年级大多数的人每学期阅读课外书都是1-5本,占到一半以上。阅读5-10本、10本以上的都是2014级居多,2015级次之。2013级学生基本没有阅读课外书的比例占到20.48%。

4.学生的学习态度情况

从课堂纪律、课后作业以及考试作弊等几个方面做了调查。迟到早退、课上玩手机、旷课等现象是课堂纪律的主要内容。迟到早退现象主要集中在2016级,有33%的人从未迟到早退过,60%的人偶尔会有迟到早退的现象,有10%的人经常迟到早退。三个年级学生始终认真听课的学生所占比例只有10%,但是大部分认真听课的学生所占比例随着年级增长比例递减约10个百分点。上课从来没有玩过手机的人各年级只占到4%左右,每节课都会玩手机的人各个年级所占比例都是10%以上,经常玩手机的人各个年级所占比例在30%左右。学生对待课后作业的调查发现,每个年级只有50%能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存在应付心理的学生各年级都占到30%以上。30%的学生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不应该旷课,剩下70%的学生会为自己旷课找理由和借口。同学们认为旷课的原因最多的是不喜欢上课的课程或者是觉得这门课程不重要;其次是课堂内容枯燥、教师授课水平不高;再次是有社会活动与课程相冲突,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是因为存在从众心理选择旷课。看待高校学生的作弊现象以及作弊原因调查中,有93%的学生能够遵守考试纪律,做到诚信考试。在同学们看来,大家作弊有以下几个原因:55.4%的人认为周围存在不少作弊的现象;有42.96%的学生认为是监考教师要求不严;有27.93%学生认为作弊是为了拿到奖学金和各种荣誉称号;有51.64%学生是为了避免重修带来的压力。

5.各类先进个人的模范带头作用情况

在同学们看来,各年级都只有30%左右的党员及学生干部对低年级学生起到了较好的模范作用,各年级有30%的党员或学生干部只是要求自己,但对学生影响较少,其中也有10%的党员学生干部没能发挥模范榜样作用。

(二)教风问题调查结果

1.教师上课满足学生学习要求的情况

每个年级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教师占到这个教师队伍的70%以上,但是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比例只占到10%左右,有20%左右的老师不能满足学生上课学习的要求。

2.教师对学生到课与课上纪律管理情况

上课经常点名的教师占到总数的50%以上,偶尔点名的占到40%。21.32%的老师每节课都会提醒学生认真听讲,维持课堂纪律,50%的老师偶尔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

3.结课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况

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以小组课件讲解作为结课的方式比其他两种方式更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扩展知识面,加强团队合作。有约30%的学生认为论文考查和闭卷考试学到的知识不如小组课件讲解学到的知识多。

二、广西理工类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目标定位不明确,自我控制能力差

部分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为了什么而学习,应该学习什么,怎么样去学习,毕业之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等一系列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具体的规划,学习缺乏动力。其次,从高中严谨的生活到大学自由的生活,部分学生自律性差,表现出“松、懒”的学习态度,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表现比较明显。

(二)专业兴趣难提高,就业前景不清晰

部分同学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不得已选择了目前的专业。这些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感觉不适合当前专业,对专业的了解过少,人文专业缺乏就业前景,对其职业理想、自我价值的实现意识比较模糊。由于缺乏专业兴趣,对专业学习也仅仅是局限于课本,不愿拓展自己的课外知识,更不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缺乏创新。

(三)奋斗意识较薄弱,榜样作用未发挥

自由的大学生活让很多学生自律能力变差,未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部分学生还沉迷于网络,严重影响了学习和身体健康。同时,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外来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90后大学生的三观,导致部分学生贪图享乐,缺乏刻苦专研的精神。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其他先进个人只是典型,却没有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校园活动宣传弱,考核制度不完善

第二课堂是学校开展学风建设的良好平台,校园活动主要是指第二课堂举办的旨在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激发求知欲望,营造良好氛围的各类学生活动、知识竞赛、技能竞赛、学术讲座等等。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学生对于校园活动不甚了解,更存在强制要求学生参加不感兴趣的活动。同时,学生对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受到其考核制度、奖励机制的影响,积极性不高。

(五)管理制度不完善,师德师风有缺失

学风建设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部分学生、教师弄虚作假。对部分学生而言,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投机取巧,作弊手段多种多样,诚信考试问题越来越严重。对部分教师而言,课前不认真备课,课上照本宣科,没有因材施教,没有创新方式方法,课堂纪律管理差,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客观上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三、广西理工类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路径探讨

(一)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重视新生第一堂课,启发学生专业意识

入学教育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一堂课,学校应该充分重视。课程设计必须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帮助其明确学习目标,实现角色的转变;第二,区分大学与高中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端正态度;第三,开展相关专业活动,使学生清晰认识本专业,启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1]

2.优化学生职业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大一开始就要树立学生的目标意识,确定大学期间每一个阶段需要完成的目标,辅导员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规划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热爱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自身的条件选择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围绕这个主题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向、目标和计划。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着力为学生提供服务和监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加强学生素质培养

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航者、思想品德塑造者、生活帮助者,既是导师又是挚友。第一,要通过多种方式关注学生的各方面动态,尊重、理解、鼓励和鞭策学生;第二,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学习生活;第三,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四,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给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与家长一起双管齐下地进行教育。[2]

(二)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建设多彩校园文化

学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起着重要的熏陶作用。丰富学院第二课堂内容,以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其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学风氛围。

2.丰富学术交流形式,引导学生热爱学习

聘请一些教授、专家定期对学生开展学术讲座,从各界专家中学习知识,扩展知识面;加强学生学习经验交流,通过邀请老师、优秀学长等为学生讲解一些学习技巧和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也可以在学生之间定期开展学习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等等活动,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3.制定班级发展目标,创造良好环境氛围

根据不同年级特征,对其制定学风建设考核指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一年级以“养成习惯,奠定基础”为主要目标,将“三早一晚”出勤率、英语四级过级率、考试挂科率、计算机一级过级率等纳入考核指标。大二、大三年级以“培养能力,发展技能”为主要目标,将各类科技活动参与率、获奖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二级通过率,各类专业技能证书通过率等纳入考核指标。大四年级以“转变意识,服务社会”为主要目标,将考研报名率、录取率、高质量就业率、创业率、服务基层组织、西部计划等纳入考核指标。

(三)以管理制度为抓手,保障学风建设顺利进行

1.加强学风制度建设,有效推进学风建设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学风考核评价机制,把学风建设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用制度来规范学风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动力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规可依,以规促建。

2.狠抓学生常规管理,全面掌控学风动态

寝室管理、课堂管理、三早一晚等都属于学生常规管理内容。首先,要建设宿舍的精神文化,有文明寝室建设活动、星级宿舍评比以及党员宿舍挂牌等形式。还要通过建立宿舍各项制度来促成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3]其次,加强学生课堂管理和三早一晚出勤率,建立合理的请假制度,严格请假程序。严格考勤,老师与学生相互监督,及时统计、公布、上报工作,通过制度保障学风建设有效实施。再次,要严格落实考风考纪,积极开展“诚信考试,拒绝作弊”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进一步规范处理程序,把考风建设与诚信教育建设起来。

3.注重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教风促进学风

良好的教风对良好的学风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教风带动学风是创建优良学风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组织开展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工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其次,加强教学督查工作,领导经常下课堂听课,对教师教学情况及时通报和批评,促使教师对学生负责;再次,每学期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将教学工作作为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等重要指标。[4]

(四)以先进榜样为目标,优化良好学风建设体系

1.凝聚榜样力量,充分发挥“模范效应”

学校通过网络传播、易班、先进表彰大会等形式加大对各类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宣传力度,同时提高各类先进分子在入党推优和学生干部竞选、评奖评优中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长组成员、学生党员的“模范效应”,起到树典型、扬先进、促学风的作用,营造“学习为学生之本”的良好风气。

2.增加评奖评优,完善各类资助体系

各类评奖评优制度的激励面应广,要包涵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综合实践、学生干部、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自身价值的认可。让评奖评优中获得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目前以“奖、贷、助、补、减”五种方式为主的助学体系,难以涵盖全部困难学生。学校应加一些激励性措施,不仅要考虑贫困生的家庭现实,也要引入学习竞争机制,在各类资助中增加学习因素的评价,注重学习和竞赛等方面的成绩。既能确保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得到经济帮助,又能让他们在学风建设中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

四、结语

优良的学风不单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锻炼人的品质,它还是一种无形之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长成才。学风建设同时具备长期性、艰巨性、动态性三大特点,是一个系统工程,[5]必须要在实践中坚持,在困难中突破,在发展中调整,真正做到教、学、管三管齐下,才能形成长期稳定的优良学风,带动学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几个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朱新民.构建基于转教风促学风的新型教学关系的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109-112.

[3]吕广石.开发校园寝室文化促进高校学风建设[J].职业时空,2012(12):73-74,77.

[4]林佩云.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0(11):28-30.

学风建设范文4

学风是高校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班级和宿舍为主阵地,通过加强班级建设、宿舍氛围培育,达到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浓厚风气,以此来感染、影响和鞭策学生,是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班级宿舍建设;学风建设

班级和宿舍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其环境和氛围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下面以怀化学院通过将班级和宿舍建设作为“两个主阵地”,以积极营造良好的班风和舍风来加强学风建设为例,从“两个阵地”学风建设的目标、思路、方法和内容等方面来探讨班级、宿舍建设,促进学风建设。

一、“两个阵地”学风建设开展的主要目标

怀化学院以班级和宿舍建设为主阵地,通过加强班级建设、宿舍氛围培育,达到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浓厚学风,以此来感染、同化、影响和鞭策学生,促进学校学风建设发展。学风建设目标包括:一是加强班级建设,促成良好班风形成。良好的班风对每一位学生有着积极的鞭策、激励作用,“两个阵地”学风建设通过全力打造向上、浓厚、和谐稳定的班级风气,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二是营造宿舍氛围,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宿舍氛围与宿舍成员的专业学习、行为养成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两个阵地”学风建设通过构建宿舍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三是班风舍风奠基础,学风建设铸新篇。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任务,既要在宏观上建立长效机制,也要在微观上激活各要素的积极作用。“两个阵地”学风建设以培养良好班风舍风为出发点,以点及面,通过构建班级和宿舍的常态化建设模式,推动学校学风建设。

二、“两个阵地”学风建设开展的思路

2012年以来,怀化学院“两个阵地”学风建设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阵地”“四项建设”的开展思路。一个中心:以营造良好学风为中心;两个阵地:以班级建设为阵地,以班风促学风,以宿舍建设为阵地,以舍风促学风;四项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活动建设。

三、“两个阵地”学风建设开展的实践方法

第一,以营造良好学风为中心。怀化学院“两个阵地”学风建设贯穿于活动总体构思、思想宣传引导、具体实施过程、交流总结经验各环节。4年来,组织校级活动21次,系(部)级活动150余项,树立和表彰各类典型376个,受活动直接影响的学生累计达到3万余人,培育了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校园氛围,打造了务实、活跃、创新、和谐的学习风气。第二,以班级建设为阵地,以班风促学风。从某种意义上说,班风是学风的缩影。怀化学院先后开展了学风优良示范班和学风优良标兵班评选、“我的班长我的班”展评、班级建设论坛等活动,编写了《班干部工作指南》等教材。围绕学风建设这个中心,规范了班级建设的内容,提升了班级建设的内涵,树立了班级建设的典型,引领了班级建设的方向。第三,以宿舍建设为阵地,以舍风促学风。怀化学院先后开展了宿舍文化节、百佳文明宿舍、百家学习型宿舍。活动与学风建设、校园文明建设、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为学校学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两个阵地”学风建设开展的内容

(一)制度建设

学风建设具有长期性,单靠一两个会议或者文件无法保证成效。“两个阵地”学风建设以贯彻落实《怀化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十条意见》为根本,通过学生基层班级建设的活动实施方案构建班级、宿舍建设的整体框架,以《怀化学院学生班级建设条例》《怀化学院学生宿舍管理条例》等文件为依托,形成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健全的制度体系,确保学风建设的正常进行。

(二)组织建设

班级建设要坚持以班级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和班委会为学生工作的基元,明确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班委会的工作职责,发挥各类组织在班级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注重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文化建设

“两个阵地”学风建设注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包括建立班级宿舍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建设等,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创建班级口号、宿舍公约、班训、班徽等形象文化,开展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育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浓厚的学习气氛。

(四)活动建设

“两个阵地”学风建设注重活动平台的搭建。4年来,建设体系和平台进一步完善,优良学风标兵班和特色宿舍评选已成为重点工作。学校对各系(部)开展的班级、宿舍建设活动给予大力支持,活动的品牌效应突显,切实有效地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塑造了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风气。

作者:焦音凯 单位:怀化学院

参考文献:

[1]南江辉.关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247-1250.

学风建设范文5

[关键词]学风建设;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般来说,学风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来说,学风涵盖了校园文化、师德师风及学生学习情况等多方内容;狭义上则主要指学生学习风气。高校学风是指在一定学习环境中,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活动的人们所持有的相对稳定、带有一定倾向性的精神风貌与行为方式的总和[1]。通过在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文献搜集及研究发现,从2008年至2017年年底近十年间,学者对“高校学风建设”研究呈逐年递增态势,相关论文与著作有5600余篇。

一、研究视角

现阶段,学者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研究多采用理论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具体分析,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1)高校学风建设重要性研究;(2)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高校学风建设影响因素研究;(4)高校优良学风建设路径探究。随着“95后”甚至“00后”独生子女大军步入大学校园,“互联网+”“易班”等新媒体等紧跟时代的词汇也逐渐与高校学风建设研究相融合,但是针对相应的引领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学风的影响研究却相对较少。其中李亚东等多位学者尝试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优良学风引领的具体措施[2],这也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问题成因

现阶段,大学生学风问题日益凸显。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刘圆圆、孟波等学者认为当前高校学风问题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

(一)学校方面:高校评教制度的缺失

学生评教与晋升与和科研成果量化,师德在教学过程中的育人作用被削弱;考试制度不健全。多数高校尚未实施“考教分离”制度,使学生对良好学风重视程度不够[3];“软硬件”不均衡。高校普遍存在抓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而对学风建设机制、制度探索等方面抓得比较松[4]。

(二)学生方面:学习内动力不足

内动力的不足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诚信意识薄弱。学生对学术规范准则缺乏准确的认识,诚信观念欠缺;自我约束力差,惰性强。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玩手机,课后大把时间用在打游戏、煲剧上面。

(三)教师方面:重科研,轻教学

部分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上面,更加注重自身发展,而忽略了课堂的与时俱进;与学生沟通意识欠缺。

三、路径探索

针对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段艳提出应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完善相关管理机制[5];陈海菊等人认为应从问题出发,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师德建设,加强制度管理,强化社会舆论导向[6];刘嫱从高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健全的管理制度及良好的师德师风等方面阐述良好学风的构建[7]。李亚东等人认为应遵从以人为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课堂教学、日常管理、校园文化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指引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学者们多从学校政策制度、教师师风师德、学生三观构建等方面进行优良学风的路径探索。同时也不难看出,优良学风路径实施已经紧随时代步伐逐渐丰富,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四、小结

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应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地位,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赋予高校学风建设的新特点,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优良学风。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可看出,现阶段关于高校学风建设多数仍基于传统理念视角。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高校办学理念的要求和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引领已变得十分重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已成为大势所趋。此外,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相关研究也将成为未来高校学风建设研究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刘嫱.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

[2]李亚东,张永坡,李秋月.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风建设[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2):96-97.

[3]刘圆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2.

[4]孟波,白云.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5):31-35.

[5]杨秀红.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

学风建设范文6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学风建设;问题;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高校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要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抓住机遇,迎接新挑战。然而,综观我国高校学风现状,仍然有一些让人担忧之处,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沉溺网络,不思学业

进入新世纪,科技进步速度加快,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大高校的校园网设备也日益更新,服务更加完善,网络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据调查,网络时代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和消费,出于学习目的的并不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影响很大,但主要在娱乐和消费方面,这种趋势很容易在大学生中间引发攀比之风。沉迷网络还容易造成其他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大学生经常晚上上网、白天睡觉,生活不规律,而且出现逃课等现象。另外,多数学生表示,经常上网的学生生活开销也变大了。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出现了很多责任意识缺失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传统道德的漠视、不关心国家命运、追求泛娱乐化等。现在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缺乏危机意识,对国家命运毫不关心。此外,对于一些传统道德,他们也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三)高校教学知识结构不完善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社会对高职业素养的大学生需求量很大。对职业素养的高要求,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提出了新标准。目前,我国大学生学业素养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结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学生在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方面的缺失。一些学生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屡屡出现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低级错误。甚至有用人单位表示,如今有些大学生连一些最简单的专业技能都不具备,这种知识的缺失和能力的低下,可见一斑。

(四)高校人文关怀精神缺失

目前,我国高校人文关怀精神严重缺失,如在遇到别人有困难或者某地遭遇自然灾害的时候,有些学生完全是事不关己的态度。街上遇到有些事故发生,有些大学生不上前帮忙,却热衷于围观或者拿手机拍摄。纵观我国历史上的伟人,无不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树立起为国争光或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立即站出来振臂高呼。

(五)高校教育缺乏对中国传统美学继承、完善、发扬的担当

高校作为我国学术界的重要基地,其使命和作用是无法被取代的。我们在谈中国传统美学的局限性和中国传统美学在高校教育当中的缺失时,高校教育缺乏对中国传统美学继承、完善、发扬的问题也显而易见的。我国很多美学大师,他们的美学思想基础都是建立在西方美学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中国传统美学这种与我们血肉相连、一脉相承的文化的继承、完善和发扬,高校教育应该也必须有此担当。

二、大学生如何自我约束

(一)要树立吃苦耐劳、报效祖国之志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唯有以德为本才能激荡时代潮流,唯有以德为本才能铸造时代青年学子之魂。青年大学生唯有踏踏实实、勤劳朴实,才是合格的青年学子,才能站在时代的峰顶为祖国建设流血流汗。伟大祖国要筑就长青基业,青年大学生要构建属于自己的中国梦,这些都离不开以德为本的学风担当。大时代呼唤大担当,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作为青年学子、泱泱大国之栋梁,这个担当就是道德,是挺起胸脯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二)要树立宽厚自律、潜心向学之志

大学是知识分子的集结地,大学是时代风云的引领台,大学也是为祖国培养人才的摇篮。所以,大学精神必然会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自明。所以,作为莘莘学子中的一员,必然要以宽厚自律之心,潜心向学之志,在梦想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因此,大学生要秉持宽仁自律的思想胸怀,以一颗宽仁自律之心做人处事,在同学中间传递正能量,在社会大潮中奋勇冲锋,争做中华民族筑梦人。

(三)要树立淡泊名利、青春勃发之气

大学生学风建设当中就应包含淡泊名利、创新实干、青春勃发之气。面对就业难、生活难等多种问题,大学生更应该以青春的力量,用创新创业精神,朝着梦想的高地进发。回顾历史,那些看重名利之人,往往成就不了大事业。只有那些胸怀坦荡的人,才能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就一番大事业。回归现实,大学生更应该看淡名利,努力学习,做人做事处处为善,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秉持一身正能量。

三、高校如何加强学风建设

(一)建立正确的学生评价体系

针对大学生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来解决,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这一体系的建立:一是建立起学业监督体系,担负起监督大学生学习的责任。二是建立高校学风内部的自评、自查体系。这一自评、自查体系可以通过制定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与考核评估指标来实现,主要作用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道德修养等进行综合考察,从而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三是加强社会监督。社会的监督有自发的,也有有组织的,这种社会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高校学风批评体系,从而解决大学生素养缺失的问题。

(二)加大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力度

从当前的实际来看,首先是要培养大学生道德方面的素养,即培养出品格端正、具有良知、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牢记大学生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使命,求实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高校加强学风建设,就必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目前,我国高校中的一些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社会责任感缺失、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频频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专业素养不高。所以,在高校学风建设当中,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专业教育,可以实施严格的学业学分制度和考试制度,还可以进行专业素养能力测评,树立良好的科研风气和学习风气。平时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深他们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但是,要想使大学生能够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趋势,就必须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因此,无论是高校自身还是大学生自己,都要切实做出改变,顺应时展潮流。特别是大学生,要自强不息,树立优良的学风,做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石子球.论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4).

[2]马博虎,李娜.加强学风建设:为什么和怎么做[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

[3]张志华.高职院校学风现状探析[J].职业技术,2010,(12).

[4]姚志坚,陈肖敏.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5]余正权.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和途径[J].警官教育论坛,2005,(1).

学风建设范文7

【关键词】课堂文明;学风;建设途径

加强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各高等院校无不在学风建设上努力探索,积极推行,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各高校把学风建设一直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学风建设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其中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课堂文明建设,课堂文明建设是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主战场,是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课堂文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

1.课堂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和加强学风建设的主战场。学风的直观反映是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和在学习中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是学生在对待学习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的评价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多项内容综合进行的。学风的体现是群体性的,是集中性的。大学生活中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出更高要求,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学习方式也多样化,但课堂学习始终是大学生群体性学习的主渠道,是大学集中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课堂是反映学风状况的典型场所,是学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检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的关键环节。抓住了这一关键环节,就抓住了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就是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因此,重视课堂的学风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学风建设是多方面的,但忽视课堂甚至放弃课堂学风建设,企图营造某种所谓的优良学风是形式主义空谈。

2.课堂文明是学生新知识建构的基本保障和学生求知治学道德人格成长的软环境。学风是一个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和治学方法,是一个学校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它既是学生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更是学生理想情操、道德文明的一种体现。课堂缺失文明,本身就是学风出现了问题。不难发现的是大学课堂中诸多不文明现象,如玩手机、睡觉、讲话、迟到,还有一些看似无关文明、实质更加不文明的行为,如做无关课程内容的事情、教室黑板无人擦、师生之间缺少互相问候等等,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破坏了课堂的学习气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知识获得和学习效果,更不利于学风建设。而培养课堂文明、坚守课堂文明则会起到提醒、监督的作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理德曼曾经做过一个从众心理的有趣的测验,这种从众心理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它虽然是软约束,却是强有力的。一个班级、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以及一个教室如果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就会形成良好的软约束,当有个别人要突破这个软约束时,会立刻感到自己的行为不适中,而自觉收敛。这样就会使学生主动摒弃课堂中不文明现象和行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文明的养成对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形成一种气势和力量,保障并直接推动学风建设。

3.课堂文明建设可以有效辐射整体学风建设。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学风弥漫无形,却可观察于校园的每个角落。课堂学风只是学校学风的微观化缩影,但对学校学风建设却起着主导、影响、渗透、传递、辐射的作用。要全面有效建设学校的优良学风就必须以课堂学风建设为核心进行课堂文明建设,即以课堂文明建设为途径,建设课堂学风,进而全面有效建设学校学风。唯有这个途径才能切实从根本上解决学风问题,也只有这个途径才能将优良学风逐步形成并固化,成为一种精神动力,对学生的成长发生作用,对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课堂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1.道德约束与制度约束相结合。课堂文明建设属于学风建设内容,学风建设又归属于大学文化建设,大学文化是一种软约束,它通过约定俗成的校园哲学、校园精神、校园道德、校园风尚、校园意识、校园行为等对全校师生形成软约束,使生存其中的师生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以致产生相应的自豪感。但是校园文化的影响并不只是软约束,而是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制度约束是保障校园文化得以落实的必要条件。课堂文明建设,同样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道德和制度都是行为规范,但二者约束的强度不同。道德规范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而制度则依靠强制手段来保证其规则地执行。道德规范对约束学生的行为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更不是万能的。学生在课堂的文明行为既需要从内心唤起道德自觉,又要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制度来实现。因此,建设课堂文明必须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的课堂文明制度。目前,高校在这两方面都显示出弱化状态,教师要保证在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缺少必要地引导和足够的教育,育人环节明显成为教学的附庸。而另一方面,课堂文明制度不够健全、不够完备、不够明确,也缺乏应有的威慑力和约束力,缺少严格的执行力度。因此,建设课堂文明必须在对学生道德约束的同时,制定和完善具有强制力、约束力的制度,已经制定的制度必须严格执行,有法必依,有章必循,充分利用制度规范的约束性和导向性的功能,对大学生的课堂文明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使课堂道德规范从他律向自律转换。

2.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我国自古以来就讲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课堂文明人,作为教师就首先要成为课堂的文明人。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双向互动的知识传授过程,空间时间相对单一集中,教师在课堂中所表现出的文明素养会直接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直接影响育人的效果。因此,课堂中教师既要言教,又要身教,一言一行都要成为学生的楷模,只有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才能真正形成一种教育力量。目前,不可否认的是课堂中教师所表现出的文明素养并不理想而又常常被忽略,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冷漠,对学生的问候缺少回应;教师对学生的答疑缺少耐心;教师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易怒而缺少包容。有的教师教学语言(包括体态语)缺少对学生的尊重,有的教师个人形象邋遢、行为粗野、随意等等,而学生则被认为是课堂不文明行为的主体。因此,必须修正认识,同时加强教师的文明行为,从思想理念到语言行为都要不断提升,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保证教师“其身正,不令而行”。“身教重于言教”,但现代教育更多要诉诸学生理性的自觉,即学生只有在理解并认同一番道理后,其行为才可能发生所期待的变化。所以,在课堂文明建设中,教师的言教同样不可忽视,教师必须恪守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语言必须具有针对性、激励性、教育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科学性、艺术性和感召力要不断增强,杜绝道德说教,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21世纪的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在人格、情操、心灵、境界等方面不断加强修养,并通过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真正达到教化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使学生的课堂文明从认识到行为进行改变和提高。

3.优化大环境与优化小环境相结合。有效的课堂文明建设依赖良好的校园大环境。只有优化校园大环境,才能创造出良好的道德氛围,真正把课堂文明意识长久植根于大学生的心中,变成有效的行动。反之,一隅之力只会成为过眼烟云,不可能真正达到育人效果,更不会对学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所以,优化课堂文明小环境,必须与优化校园大环境相结合。校园大环境应切实发挥学校作为培养人的主导作用和辐射功能,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课堂文明的有效实施。如,学生干部选拔、学生党员培养、优秀学生选举等关涉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荣誉和任用等方面都要首先关注课堂文明中表现好的学生,使那些严格遵守课堂文明的同学得到及时的全方位的表彰与激励,并赋予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行为的优先评判权。同时,课堂文明建设与校园文明建设也将形成双向合力,共同培植校园文化,沐浴每一位大学生的良知和理念,使文明最终积淀成人格,使优良学风持久稳固,激发一代代大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大学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换,学生素质存在差异,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不论是优化校园文明大环境还是优化课堂文明小环境都承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但也正是如此,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加强课堂文明建设才愈显得重要而迫切,也唯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成风化人的作用,同时,为学风建设保驾护航。总之,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永恒的主题,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永远追求的方向。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固然有很多,诸如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风建设也需要教、学、管三管齐下,而且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但不可忽视的是课堂文明建设。忽视了课堂文明建设就忽视了学风建设的关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中国古人看来,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课堂,更是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场所。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培养经济与社会建设适用型、工具型人才,还要为整个社会的道德提升承担责任,还要为学生的完美人生承担责任,这才无愧于大学学府的社会角色与社会瞩望。课堂文明建设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却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必要途径。学风建设是立校之本,是育才之源,唯有从课堂文明建设着手,才能切实建设优良学风;唯有从课堂文明建设着手,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胡显章,曹莉.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蔡红生.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学风建设范文8

加强士官学员学风建设不仅是改进学员学习风气、保障士官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军事变革、紧跟部队发展、加大教学改革、确保培养质量的根本需要。

(一)加强学风建设是保障教学正常开展的必然要求

教学是学校建设的中心工作,涉及“教”与“学”两大方面,其中“教”重在组织、引导、把关,而“学”重在执行、落实、过关,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虽然“教”和“学”同等重要,但显而易见,“学”是核心、是焦点,是需要重点把握的,所有“教”的行为均要围绕“学”而展开。因此,在保障教员良好教风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学员学风建设,使学员切实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强化责任、主动作为,方可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才能保障教学效果的快速提升。

(二)加强学风建设是士官学员的价值所向、职责所系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同样,作为军校学员,学习是其首要任务,加强学习、热爱学习、依靠学习是其提高素质、锻炼技能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也是履行职责、实现军人价值的内在要求。学习对其而言不仅只是个人行为,更是一种政治责任、工作使命。只有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学习根本,才能确保学员将学习置于突出位置,以求知若渴的态度加强学习,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投身学习,努力改善知识结构,更好地实现学员自我价值。

(三)加强学风建设是适应军事变革、确保打赢的根本要求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以信息为时代标志的历史阶段,军事斗争早已具有信息化的典型特点,战争进入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时代。新的历史时期,部队对士官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加迫切,对知识化、技能型、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学员学习能力,通过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练就打赢本领,才能确保早日成为部队需要的合格人才,才能真正有效践行强军目标,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

二、改进士官学员学风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坚持教育为先,注重爱心传递,保障学员尊重教学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员只有在充分感受到教员的关心爱护、正面影响之后,才能领悟到教员的良苦用心,对其产生尊重、爱戴之情,才会乐意接受教员教导,努力把教员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并以此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进教员与学员的友谊,加强教学双方内部的和谐稳定。

(二)加强教学设计,注重教学互动,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一是加强课堂引入,引导学员“神”入课堂。通过重点设计课堂引入环节,主动营造教学互动氛围,如果教员引导得当,就能很快吸引学员注意力,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工作,为整堂课教学“开好头”。二是丰富课堂手段,渲染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保持和有效运用,有利于培养学员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三是紧密联系实际,提升课堂趣味。

(三)完善制度管理,注重文化建设,引导学员投身学习

充分发挥校、系、队、班各级功能职责,积极查找现有管理模式暴露的突出问题,共同研究制定学员管理新举措,科学构建体现制度约束、以人为本、服务教学、促进成才等功能特点的具有辐射全程常态、确保高效实用的管理制度,大力降低学员违章犯纪问题的频率;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来不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改善校园文化环境。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