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初探

学风建设初探

摘要:从辅导员的视角出发,分析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对问题剖析的基础上,探索了学风建设中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提出了改进学风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辅导员;学风建设;研究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中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学生群体不断壮大,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教育部颁发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和意识,养成良好学风。”[1]教育部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能否营造一个优良的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2]众多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学风是高等学校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广义上说学风为学校、学术界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价方案》一级评估指标“学风”定性为教学风范、学习风气和学术文化氛围。狭义上学风是指学生学习的风气,是学生在学习目的、态度以及方法上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3]。本文以辅导员视角从狭义方面对高等学校学风建设进行探索。

一、存在问题

(一)思想教育引领不充分

思想教育引领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当前,高校大学生以“95”后学生为主,生活条件优越,缺乏吃苦精神、持久学习动力和理性思考。思想教育引领相对滞后,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不足,难以在重大是非面前和自身成长成才环境中约束自己,精神缺钙,行为受阻,影响自身发展。思想教育引领不充分,导致学生成长成才时机错失,影响后续发展。

(二)校园文化氛围不成熟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优良学风建设的助燃剂。媒体舆论过分报道明星文化,综艺节目超常活跃等导致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文艺娱乐类活动过于频繁,思政教育、琴棋书画、公益学习等社团文化建设相对减少。校园文体活动的尺度和价值观受到挑战,校园文化氛围不和谐、不成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校园文化氛围浮躁畸形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精力不集中,学习时间被打乱,冲击学校良好学习氛围。

(三)学生生源结构不合理

大规模扩招使生源结构被破坏,本省生源人数大幅提升。经济欠发达省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省份在教育投入方面能力有限,教师培育方面水平不一,区域教育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家庭经济环境不同,导致学生自身认知、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方面欠缺。进入高校后,大量同一地区学生集中,不同生源地区学生交流减少,不正确的认知和习惯不容易改变,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四)育人环境构建不完善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优良学风建设有序推进的保障。首先,不断优化学校教室学习环境,忽略了宿舍生活环境的学习功能,使宿舍环境过于娱乐化、网络化,网络生活影响大部分学生生活学习。其次,缺乏管理意识,导致学生学习环境不良行为增多,如嘈杂喧闹、不良举止、课堂玩手机、睡觉等,不良风气蔓延。第三,服务指导不充分,学生缺乏自制力,自律性较差,持续性学习能力欠缺,学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五)职业规划教育不扎实

良好的职业规划教育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之一。职业规划不充分,学风建设难以推进。高校专业门类齐全,专业方向种类繁多,考入高校的大多数学生不是第一专业志愿入学,对调剂专业缺乏热爱、缺乏了解、缺乏学习热情。特殊学生、工科女生等缺乏对专业的认知,就业不自信,学习无动力。专业指导教育不充分,不能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学习培养计划及后续发展,缺乏学习兴趣。

二、对策

(一)做好思想引领

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4]。学风建设的工作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密不可分,其目的都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问题突出,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培养,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扎实做好思想引领,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和价值认知,端正心态,有效促进学风建设。

(二)构建优良学习平台

高校学习环境优良,合理利用学习环境,搭建优良学习平台是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合理利用班级晚自习,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结合,自觉投身优良学风建设。改善讲座和报告会并增加频次,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进步。经常举办师生交流会、优秀学生交流会、组建学习组织等,根据学生所需,从学生最关心的事情做起,解决学生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合理设计平台教育内容,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营造融洽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关注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都是高校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价值传承的体现。良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遵循当代社会价值发展规律,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避免过度娱乐化、低级化。用文化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吸收校园文化的精髓,并付诸于行动。在育人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良行为并予以纠正,树立标兵典范,净化、提升育人环境。紧扣当代学生心理特征,增加素质拓展、志愿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以活动检验理论,在实践中端正价值观,提升思想境界,服务优良学风建设。

(四)充分发挥辅导员带头作用

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辅导员直接与学生接触,通过走访观察、会议座谈、个别谈心谈话、档案查阅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关注特殊地区特殊学生,针对特殊学生制定帮扶教育计划。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纪律;从学生科技竞赛及课外活动的参与获奖情况探索学生的兴趣点、擅长及薄弱点,优化活动结构。经常参与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各类活动,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开展心理教育,处理紧急事件,做好职业规划,加强专业教育,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刘一鸣.高校学风建设与大学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166-168.

[4]吴明永.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3(5):140-144.

作者:徐瑞朝 郭艳萍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