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堂管理范例

校园食堂管理

校园食堂管理范文1

校园饮食是校园安全的重要部分,本文以安全卫生的视角分析当下嘉兴市高校饮食环境现况,总结影响校园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提出营造安全卫生的校园饮食文化建设初探,以饮食文化带动饮食安全建设。

【关键词】

安全卫生;高校;饮食文化

一、嘉兴市高校饮食文化基本现状调查

笔者对嘉兴高校食堂卫生、服务管理、价格品质及反馈意见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调查小组分别对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及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小组通过对250份有效问卷进行详细的数据总结后可得,各高校学生对于日常必须接触的食堂表示充分关心,反映问题集中在饭菜价格、卫生条件及菜式更新等方面。

二、从安全卫生角度看嘉兴市高校饮食文化存在的问题

1.校园周边流动摊贩盛行。

学生对校园食堂的评价及满意程度并不理想,围绕校区周围地域兴起广大的流动摊贩,他们能提高多种多样的风味小吃,选择多、速度快、口味佳使得客体更青睐于这种饮食。对于食堂就餐和在流动摊贩就餐所消费的支出进行比较,校园食堂在价格竞争上并不占优势,加之流动摊贩提供的食物更能够满足客体消费需求,甚至有配送服务等,使得校园食堂这一看似在一定范围内“独家经营”的主体受到强烈的冲击。

2.校园饮食的安全卫生不尽如人意。

现今校园食堂基本上存在着学校自主经营、专门后勤餐饮单位经营、外包其他餐饮单位经营三种形式,各种形式之间的安全卫生管理标准不一。其他校园饮食的个体经营户的安全卫生管理更加参差不齐。至于校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卫生环境,使得校外餐饮单位、流动摊贩等鱼龙混杂,在食品原材料、食品加工、制作销售人员等全过程的安全卫生无法得到保障。

3.校园饮食消费群体的安全意识薄弱。

消费群体主要是学生在对众多提供餐饮服务的单位缺失辨识能力,对于其是否合法经营、有无卫生许可等忽视,容易从价格、口味等单一导向去消费,同时缺少对食品安全及疾病预防等知识的学习。如针对流动摊贩所提供的食品,广大学生明知流动摊贩不可能有相关卫生许可、食材来源不明等情况,仍选择去消费食用。

4.校园饮食受社会食品卫生环境影响较大并反作用于社会环境。

社会食品卫生安全的缺失往往对校园饮食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2014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中,2014年全国发生的学生食物中毒事件为36起,较2013年增加8起;其中有26起为集体食堂中毒事件。

三、解决对策

以确保校内餐饮单位的主体地位,培养安全卫生的校园饮食文化是解决上述主要问题的基本思路。

1.校内餐饮单位的完善与升级。

要满足庞大学校人员的就餐需求,必须发挥校园食堂的强承载力,提升这第一主体的服务质量,吸引、吸收广大师生员工乐于在食堂就餐;集中力量对校园食堂强化责任管理,建立良好的安全卫生信誉,如创新菜品、收集反馈食客意见、公开透明食堂信息、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督举报相结合等手段提高服务。

2.严格规范地对待校内餐饮的个体经营单位。

校园食堂是保障校园饮食安全的重点单位,为创造更多的用餐选择可适当引进极具特色的民族餐饮、风味小吃等,但对于外来餐饮单位进驻校内的筛选和审核必须十分严格规范,不仅要达到学校具体的标准,还要统一进行指导、培训和不定期抽查。

3.倡导校园饮食文化内涵。

安全卫生是就校园饮食主体而言的,环保节约则是对校园饮食客体而言的,结合起来就是校园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重视校园饮食的安全卫生反映的是学校在管理上的态度及对广大师生员工负责,环保节约的饮食习惯反映的是学校人员的内在修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以信赖为纽带的校园饮食文化形成。结合校园饮食公开透明的管理手段,宣传能够更好地促进校园饮食客体对校内餐饮的了解,潜意识地认可安全卫生的管理举措。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食物中毒的急救方法、流行疾病的传播与预防、食品添加剂不当食用的危害等等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开展教育学习,提高学校人员对待不同餐饮单位能够有清晰明了地认知以及对自身健康负责的态度。

4.鼓励校园饮食文化推广活动的开展。

校园饮食文化能够反映学校特色,也能体现一个学校管理、育人的方针,积极有效的校园饮食文化不仅能满足学校人员日常饮食需求促进身心健康,还能加强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四、嘉兴市高校饮食文化的实际应用价值

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该校食堂专门后勤服务单位进行管理,在采购、存储、制作、供应等各个环节严格管理,相关责任人签署安全承诺书并予以公开。在2014年9月,该校食堂进行“阳光食堂”建设,实现高度高开透明,保障所有用餐着的知情权、监督权,公开接受广大师生对校园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督。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阳光食堂”具体措施有:在粗加工间、切配间等包括仓库在内的后厨窗前各关键部位安装高清摄像头,并以视频同步传送至负责人办公室和食堂用餐大厅的电子监控显示屏上;在“阳光食堂信息公开栏”上就原材料索证、食材采购合同、废旧油脂回收处理合同、工作人员健康证等资料进行公示等等。该校目前作为培养学校独特饮食文化第一步上已经有实际效应的体现,但要形成一定的饮食文化体系仍需多方面的探索与发展,除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校园食堂管理制度外,针对校园可能突发的饮食安全问题的预案建立,独特餐饮风格口味的形成,广大校园饮食客体良好餐饮习惯的养成等仍需进一步探索。

作者:胡馨 陈佩 陈轶甄 单位: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全宏.浅谈高校校园饮食文化建设[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93-95.

[2]周新建.构建校园饮食卫生安全的协调保障机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12):26-27.

校园食堂管理范文2

【关键词】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建议

1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校园食品通常指由学校食堂、供餐单位,以及食品商店向学生提供的餐饮和食品。近年来,不管是校园餐饮舆情事件还是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乱象,频频被媒体和公众曝出。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影响学校的秩序稳定,更易扰动家长和公众的敏感神经,诱发舆情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保证校园食品安全,意义非常重大。1)校园食品安全关系到亿万学生身心健康,是学校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健康身心的形成是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时代是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安全营养的校园食品有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各项活动,是学生健康体魄和心理形成的重要基础。而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不仅是广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学校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有力手段。2)校园食品安全有助于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提高学校竞争力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减少和杜绝学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不仅是保障学校平稳运行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营造良好社会声誉的重要条件。一方面,校园食品安全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保障学校稳定运行,有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师生饮食安全是影响学校声誉的一个重要因素,保障校园食品安全能够有效提升学校口碑,有助于提高学校整体竞争力,从而促进学校发展。3)校园食品安全为国家整体食品安全提供有效助力食品安全是国家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校园食品安全作为国家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亿万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其地位举足轻重。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将为国家整体食品安全提供有效助力,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2校园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据《舆情周刊》统计,2019年我国校园食品安全事件问题类型分布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食品安全问题类型较为集中,占比较多的有:食源性疾病问题占42.43%,居首位;食材过期变质问题、后厨管理乱像分别占比27.27%、9.09%。从食品制作流程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分散在原材料采购、存储、制作、传递等各个环节及其管理过程,由此分析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除管理人员和厨师外,还需要雇佣各工种的普通员工。作为校园食品从业人员的主体,普通员工的技术性较弱、职业门槛不高。尤其是采取承包、托管等方式的学校食堂,经营者自主招聘食堂从业人员,对于普通员工的职业素养培训不够,这就导致校园食品从业人员存在食品安全知识不足、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卫生操作习惯较差等情况。厨师、普通员工等从业人员贯穿在食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够,导致对餐饮食品生产标准操作规范的理解和执行程度不同,食品安全意识不能真正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标准难以执行,成为造成食品污染和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2)食品材料不能保证安全

食品材料安全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采购渠道比较混乱,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的食品材料采购没有固定的合格供应商;二是追求利益、唯利是图,为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采购环节出现采购过期、变质或劣质、以及质量安全指标不合格的食材;三是食品材料存储条件不合格,存在生食和熟食混放、食材存储温度不正确、食材积压变质等问题。

3)餐饮提供过程存在隐患

餐饮提供过程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要确保餐饮质量,必须在食材质量安全的基础上严格保证餐饮的制作、传递环节的安全性。餐饮提供过程问题主要集中在:未按卫生部门的要求规范进行操作;制作环节未能将食物充分煮熟煮透,导致食品存在潜在的生物或化学危害;传递环节操作不规范,导致交叉污染;餐具洗消过程不符合要求,存在致病菌污染或化学物质残留。

4)缺少科学规范管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

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为学生提供食品,一般包括采购、存储、制作和传递等主要环节,流程长,工序多,生产时间较长。任一环节管制不好,都可能影响食品的安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项难度比较大的工作,需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部分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实施办法,管理水平低下,从而导致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管理环节的缺失和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没有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难以对食材的采购和储存进行严格管控;操作规范方面,没有建立覆盖食品加工及供应中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的标准化操作行为规范,造成因环节过多、管理混乱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隐患,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安全管理意识方面,缺少食品安全防护计划,不能有效防止食品投毒等人为蓄意污染和破坏;信息化管理方面,没有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记录和监控食品采购加工到传递食用全流程的食品安全情况。

5)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

部分学校对食堂和供餐单位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不够,没有完善的检查和监督制度。对食堂和供餐单位没有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或监督管理流于形式,不能及时监测到各个环节和工序的食品安全状况,给校园食品安全埋下隐患。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手段落后,主要依靠监管人员现场观察、试吃等手段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风险管控,缺乏科学仪器设备的检测分析支持,难以保证食品安全检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流于形式。

6)学生个人饮食存在食品安全误区

学生在安全饮食、合理膳食等方面的知识不足,存在食品安全误区。学校周边小食店、小卖部供应的食品种类多、价格低,对学生诱惑大,但食品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学生群体中,尤其是未成年学生群体,部分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食品安全意识不到位,也是导致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7)学校食品安全教育薄弱

部分学校对学生食品安全教育重视不够,未将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或者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形式单一,对学生饮食安全的科学引导和劝告存在不足或缺失。

3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学校为主体,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建议从人员职业素养、管理模式、监督检查、食品安全教育等几个方面着手,切实加强校园食品全环节安全管理,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1)切实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为有效解决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提升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思想认识出发,使其深刻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近年来,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已多次有关校园食品安全管理规定或指导意见,开展联合行动,整治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各类学校要落实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供餐单位要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食品安全责任人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食品安全的管理要求,组织从业人员定期集中学习和参加食品安全培训考核,掌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和食品安全知识,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职业素养,严格贯彻执行餐饮食品生产标准操作规范,以高度的责任心守护好校园食品安全。

2)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实施科学规范管理

2019年12月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等四部门的《关于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供餐单位要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逐步通过体系认证。这实际上为学校及幼儿园、供餐单位引进先进管理模式指明了方向。目前适用于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的先进管理模式较多,如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FSMS)、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6S管理等。其中HACCP体系和FSMS都是基于HACCP原理的预防性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可在采购、存储、制作和传递等各个环节,采用实施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设定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对关键限值建立监控程序、当关键限值发生偏离时采取纠偏行动、建立证明HACCP系统有效运行的验证程序、建立实施所有HACCP规则和适用程序的记录系统等七大HACCP原理,从食品原材料采购到食品最终消费全程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管控。这两个体系采用过程方法,结合策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即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覆盖供应链管理、标准化的校园食品安全操作行为规范、食品安全防护计划、信息化管理等内容和要求,既可使学校和供餐单位在组织层面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管理,同时又在每个具体运行环节具有保证食品安全的可操作性。因此,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引入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一项战略决策,能够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稳定提供满足食品法律法规要求和保障学生健康安全食品的能力,降低学校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风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和检查制度。学校和供餐单位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及《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规定,制定和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参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操作指南》,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及自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并确保整改到位。完善和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手段。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要建立检验检测室,一是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包括快速检测技术,开展食品安全监测工作。二是培养检测人员规范检测,保证食品安全指标检测结果的真实准确。三是配备必要的食品检测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实现对大宗原料、加工制作环境、成品等进行检验检测,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

4)重视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教育

学校要将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纳入健康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学生食品安全防范能力。要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重点宣传普及合理膳食理念和集中就餐安全知识,提醒学生常见的食品安全误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提升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健康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志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管理观,2019(4):87-88.

[2]周松.连锁酒店餐饮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J].食品工业,2017(12):228-230.

[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A].2018-10-1.

校园食堂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校食堂;做好;企业文化

高校食堂是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体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涉及到全校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安全和正常的学习生活学习。高校食堂和社会餐饮企业还有一定的区别,高校食堂是以服务为宗旨,经济效益不是主要目的,而社会餐饮则是以经济为重点,主要目的是赚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在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高校食堂虽然属于高效管理,但在自主经营上,少不了企业化的管理手段,更少不了企业文化的植入,但这种企业文化还受到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因此,高校食堂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尤其重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包含内容很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表面层的物质文化,称为企业的“硬文化”;其次是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第三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称为“企业软文化”。在我们的管理活动中,企业文化往往是指“企业的软文化”。

1高校食堂为什么要做好企业文化

1.1高校食堂的性质决定了要做好企业文化

高校食堂作为后勤集团的一个部门,一个服务育人的窗口单位,有着和企业一样的经营特点,几乎都是以“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模式经营运行。虽然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校食堂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食堂不能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其具备的企业属性,决定了高校食堂离不开企业文化。

1.2高校食堂的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

高校食堂具有企业属性,就要进行企业化管理,显然在管理的制度、手段、方法等方面,还要考虑到自身的特殊因素。但整体的企业文化方向不会变,都是以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为核心内容。

1.3高校食堂的环境离不开企业文化

高校食堂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地点、服务对象、经营范围、场所等;人文环境主要是指服务对象的社会层次、消费水平、知识能力、社会认知等。高校食堂在“服务三育”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企业活动,企业文化的内容与这种环境是分不开的,在这种环境下,离开了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就会缺失内容。

2企业文化对高校食堂的促进作用

2.1提升高校食堂的文化水平

高校食堂是高校的后勤部门,是为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服务的,他与一线的教师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人们的习惯认为中,高校后勤部门的人员文化水平较低、文化素养不高、管理水平欠缺等等不良意识。因此,高校食堂应注重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食堂核心竞争力,从而保持食堂的健康发展。

2.2鼓励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文化是用文化的观念来指导育人,其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制度、文化环境都会无形约束员工的行为,形成一种自觉的精神和行动,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使员工会为企业所想,讲究职业道德,提高工作效率,严格饭菜质量,树立责任意识。

2.3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不可缺少的因素,高校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地方,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单纯的校园文化,还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入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在毕业进入企业后快速融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

3高校食堂做好企业文化的措施

3.1“文化至上”,重视文化建设

高校食堂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坚持“文化之上”的原则。要用“文化”的理念来建设高校食堂的企业文化,要有一定的文化品味,要选择适合高校食堂的企业文化内容,使企业文化符合高校食堂经营管理的需要,要有切合实际的文化内容,符合高校食堂这种特殊企业的需要。

3.2“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鼓励员工、培养员工、以员工为中心。高校食堂企业文化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员工为本”,加强员工的文化学习与岗前培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证机制、竞争机制、环境机制等。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在友好合作、互相关怀中愉快地进行工作。

3.3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高校企业文化的重要方面。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是个人的内在基本品质,只有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才能使员工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时刻为企业着想,才能与高校这种环境相适应,才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并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完成领导交给的一切任务。

3.4将文化融合经营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也不是要脱离制度管理。高校食堂也离不开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各个环节的细则,但是再完善的制度也不能包含整个食堂的活动,不能规范员工的行为意识。企业文化无形制度,是个人一种规范和理念。高校食堂要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才能增强食堂凝聚力,实现共同目标。

3.5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内容,适应新时展需要

校园食堂管理范文4

一、加强食堂卫生与食品安全管理

1.加强安全隐患排查。食堂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树立食品安全防范意识,时刻注意食堂卫生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校方应组织管理人员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加强卫生检查,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卫生清扫及消毒。校领导也务必重视起来,深入校园进行安全检查,设置以抽查形式为主的临时检查制度并保证认真对待,从内到外为校园食品安全筑起一道牢不可摧的防线。同时,食堂的安全卫生管理离不开食堂工作人员自身的卫生意识。学校食堂的卫生要求比一般餐厅更为严格,为了让处于身体发育黄金时期的学生吃到营养、健康、无污染的饭菜,工作人员务必要重视自身卫生。保障工作人员上岗前进行有效消毒,并按要求着装,鼓励工作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此外,学校需要建立新员工上岗培训机制,让新员工牢记食堂的卫生安全细则,老员工也需要进行定期的卫生培训,对不足之处应进行总结,着重加强对细节的把控。学校必须加强食品监管,采购食材坚持执行食堂负责人与供应商负责人“双人在场”制度——采购完成后须双方签字确认,以防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难以进行取证。同时,还需注意完善视频留样记录。

2.完善食堂内控与监督管理体系。学校应当细化食品采购流程,如明确食品采购、验收、出入库和结算环节等,并将相关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并落实。此外,应根据学校规模合理设置食堂管理岗位,如采用双人管理机制以起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作用,务必做到账实相符。学校应完善食堂采购管理平台,增设复核模块,议价后的食品采购价格和数量需要再次进行确认,以此加强对食品采购的管控。同时,采购平台还需要每日将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标识与明确,此举不仅有利于采购者了解市场状况以便议价,还能更好地缩减开支。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首先,需要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食堂财务核算力度,将教师与学生的伙食分开核算,细化相关费用,建立健全会计账目,从而将食堂财务状况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家长,让他们对学生的伙食放心。其次,对收支结余进行核算,将结余资金高效利用在学生身上,管理人员应根据盈亏适当调整蔬菜的选购,灵活变通。最后,需要改进食堂的收费和退费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4.提高食堂服务质量。首先,要改进食堂人员的服务态度,食堂管理人员应根据学生人数、打菜速度设置合理的窗口数量。例如,某一时段用餐学生人数较多,应安排多开放一些窗口,减少队伍长度,缩短等待时间,尽早让同学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其次,提升厨师的厨艺也十分重要。为此,可以给各学校厨师创造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让大厨能够在分享与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设置地区校园厨艺大赛,奖励优秀厨师,全面提高厨师们的工作热情;让师生对饭菜进行评价,进而对食堂厨师的工作提出意见,侧面提高其厨艺,从而提升食堂服务的满意度。最后,需加大对食堂硬件设施的投入,按照A级食堂的标准对食堂进行大面积改造,尽可能多地配置餐桌、消毒柜、蒸箱、冷冻柜、餐车、热水炉等设备,且必须配备大于师生就餐数量的基础餐盘工具,并尽可能及时更换老旧的餐饮器具。

5.建立系统化的量化考核标准。建立统一的食堂人员考核机制,提高食堂人员的工资待遇。统一有效的考核机制是食堂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工作业绩直接联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员工的素质、能力和工作热情有助于食堂员工以公平良好的心态工作。首先,可以将工资分为职称工资与工龄工资,依据职称的提高和工龄的增长按一定比例进行上调;工龄10年以上的老员工忠诚度较高,可以额外增加工资。其次,应建立绩效考核结果划分规定,学校根据食堂员工的具体表现进行有序划分,以此作为食堂人员的工资发放依据。最后,可以指定其他考核奖励,即根据经费情况和食堂人员情况设置其他考核奖励措施。

6.建立家、校、供应商一体化的反馈机制。建立一个家、校、供应商一体化的平台,供应商每日公开食材的安全检查报告及学校的购买记录,学校每日公开购买食材、每周公开营养食谱、每月公开食堂盈亏情况,力求做到信息透明化。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官网等网络媒体的途径接受家长及社会的广泛监督,如家长存在意见或问题可以进行留言或私信,学校应及时审阅与反馈意见,并改进和处理存在的现实问题。另外,管理平台上可以增加满意度调研功能,要求学校在收到货物之后对原材料进行打分,然后通过网上公示——学校食堂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监督,又为得到优质货源打下了基础。

二、结语

校园食堂管理范文5

关键词:疫情;校园外卖;高校后勤管理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物流配送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在高校,学生点外卖已经成为校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高校管理者也因为外卖的问题陷入了管理困境。校园物业禁止外卖进校引发学生和社会争议,来自校外的外卖学校无法介入管理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同学之间因外卖放的地方被错拿产生矛盾,同时外卖也给学校卫生清洁带来难处,这些问题环环相扣,让高校管理者处理起来相当棘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防止疫情传播也成为不少大学生点外卖的新理由,学校后勤堵不如疏,如何处理特殊时期的校园外卖与学校后勤的关系,如何摆脱后勤经营和管理困境,对于各高校后勤管理者来说是很大挑战。国内很多学者对于校园外卖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陈祥豪[1]就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对大学校园外卖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其认为校园外卖是一种新型的就餐方式,为学生带来诸多便利和多样化选择,但是校园外卖普遍存在商户外卖品质与食品安全隐患、平台外卖商铺及订单配送信息空缺、骑手缺乏必要培训导致配送服务差及用户因外卖丢失影响就餐体验等问题。因此,他提出要完善考评机制,不定期开展商家监督行动;进一步开发平台功能,实现校园用户服务规范化;组建校园配送组织,强化骑手服务培训;加快外卖自提柜建设,妥善解决时间差问题。金瑞珏[2]认为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高校外卖的出现是必然结果,外卖能够满足学生群体的需求,高校不能为了维护秩序而将校园外卖“一刀切”,高校应在与外卖平台配合的前提下,探析校园外卖和高校安全管理的关系,将校园管理实践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采取有效措施对高校外卖进行规范,促进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田苗等人[3]提出在高校建设“云餐厅”的思路,即是校园网上订餐平台,将学校食堂各档口提供的菜品放到学校后勤管理部门指定的网络平台或APP上,师生可通过移动客户端订餐、下单,然后由派送员送到宿舍、教室或者由师生到食堂窗口取餐并带走食用的云端餐厅。校园“云餐厅”可有效缓解人流聚集的情况,缓解食堂就餐压力,提高餐厅营业收入,给餐厅员工备餐提供充足的时间,这对于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就餐安全意义重大。王培露等人[4]认为“O2O外卖”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兴产物正在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餐饮方式。研究发现,高校周边的实体和虚拟餐饮环境具有耦合性,但后者不健康食物的比例更高。各类餐饮行为中,食堂就餐倾向主要受客观建成环境的影响,而选择校外餐厅和外卖则受可达性等客观因素与餐饮环境主观评价的共同影响,改善实体餐饮环境能够降低大学生选择外卖的倾向。综上不难看出,校园外卖给高校的后勤管理提出了不小的考验和挑战,各位研究学者也给出了不少好的解决方法,但是针对长久化疫情防疫背景下的二者关系的研究还不深入和具体,因此,本文将重点针对疫情背景下的外卖和校园后勤管理的发展出路进行进一步探讨。

一、校园外卖的“高峰”与“低谷”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疫情开始前全国外卖用户规模达到2.08亿,仍然每年高速增长,大学生成为外卖市场第二大消费主力军。校园外卖的发展离不开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公司的大肆推广。因为这些公司相信总有沙漠会变成绿洲,他们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的几年就已经成功地将高校学生的这部分需求和商户连接在了一起,用户的培育已经做得非常出色。高校天然的集中人口带来的可并单和传播性使得这样的发展变得快速,但烧钱的疯狂和学生平均消费能力的略低端,使得这部分的市场无法成为拉动客单价和短期变现的途径。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几年只不过是为O2O开拓了一个天然易成的战场而已,用快速发展的利好消息先让融资更顺畅把企业做大。外卖企业在前期烧钱做大市场、抢占先机的时候,往往不会过多关注自身服务品质、食品安全等问题,这也带来了外卖卫生无法保证、餐盒垃圾乱放、电瓶车横冲直撞等问题,引发了不少食品安全问题及校园安全事故。大部分学校后勤管理者采取“堵”的方式,将外卖拒之校门之外,这种未充分考虑学生需求“一刀切”的做法,引发较大争议。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部分学校基本实行封闭管理,外卖更是无法进入学校。这种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这两年校园外卖从“野蛮生长期”突然跌入“寒冬期”。

二、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后勤管理的困境

高校食堂餐饮需求大幅降低,生产力闲置,这并非一家高校后勤管理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需要面对的新题。

(一)疫情时期,供需关系严重失衡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系,学生返校人数较少,据统计,大学食堂供应需求约为疫情前的1/10,有的食堂连正常水平的1/10都不到。目前,高校食堂餐饮工作人员较多,在较低工作量需求下,既要稳定这支“熟手”队伍,保障学生未来正常返校后餐饮跟得上,又要让他们“动起来”。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高校食堂的刚性成本较高,运营压力骤增。

(二)堂食减少,改变固有经营模式

一般食堂都是以堂食为主,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减少师生在餐厅就餐人数,降低就餐场所中的人员密度,大部分高校禁止堂食,或者分批次用餐,鼓励打包带回单独用餐,防止并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污染。食堂减少,就需要经营者改变原有的经营理念,将外卖、线上订餐引进校园,争取让学生在寝室内用餐。

(三)防控疫情导致成本增加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定,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后勤需要给食堂工作人员配备测温、医用外科口罩、手套等防疫工具,每天还要对食堂进行消毒杀菌,同时,需要采购大量的一次性餐具和塑料包装,无疑增加了经营成本。而高校专项伙食补贴,要求学校专款专用,切实补贴食堂,让利师生,这是为了确保高校食堂价格稳定,只限于保证学生的需求,因疫情防控需要增加的成本无法从专项伙食补贴中支出,因此需要额外的资金支持。

三、特殊时期高校后勤与校园外卖融合发展

(一)高校后勤开展校园外卖服务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常态化,倡导的是非接触式就餐。很多高校都倡导学生自备餐具,将饭菜打包带回宿舍就餐。这也是疫情下的无奈之举。高校食堂和外卖服务相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方便了学生,也有利于疫情防控。同时,外卖送到宿舍可以帮大学生节省更多的时间,虽然宿舍到食堂的距离不远,但是并不意味着到了食堂就能买上饭,很多时候都需要排队等候。整个就餐过程下来一般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而点外卖,就可以节省一部分的时间,这样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实现时间上的自由。学校内的这种外卖服务可以通过招募大学生来完成,为部分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赚取基本的生活费,不用再向父母要钱。平时有些学生就习惯给同学从食堂带饭。以后再带饭就成了外卖服务了。但这种结合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从食堂到宿舍的距离一般不会太远,疫情防控下外卖是刚需,那么疫情结束之后呢?学生这种点外卖的习惯会改变吗?一旦养成,估计很难改变。另外,学生到食堂吃饭一般用的是公共餐具或者是自备的餐具,都是重复使用的,不是一次性的,而外卖使用的都是一次性餐具,使用之后就要丢弃成为垃圾的。这样的话,高校大量点外卖,就会产生非常多的塑料垃圾,不利于环保。

(二)高校后勤校园外卖服务延伸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上线校外外卖,从而更好地服务因疫情管控无法到校内就餐的师生、退休教师,以及周边“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内的相关企业员工。其实,作为高校后勤管理方,需要始终明确自我定位,“不是社会上的普通餐饮企业,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一种服务延伸,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但是并没有刻意将一般居民排除在外”。针对校外配送时,平台外卖骑手不进校,由餐厅工作人员根据订单量,分批次送到校门口,交给骑手接力即可。这种延伸服务的方式,可以形成微利的市场,但是这个利可以反过来用于校内饮食供应食材升级,其实是一种双赢模式。

(三)引入智能外卖柜

可以借鉴深圳大学、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方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经验,通过设置外卖柜来解决外卖进校园管理混乱的问题。通过定点设置外卖柜,让送餐员不用在学校内部乱窜,提高了外卖送餐的效率的同时,也解决了学生的外卖被错拿、乱拿的问题。宿舍门口不再因外卖放地上产生卫生问题,学生自助取餐也不再花时间等待。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疫情防控要求,减少交叉感染。无接触配送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首先,有政策支持,2020年疫情以来,各地政府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扶持引导政策,鼓励实施无接触点取餐外卖服务,倡导、指导无接触配送服务的开展。同时,智能外卖柜技术无接触配送已经成熟,目前,整合了扫码识别、数据采集传输、远程支付技术,且具有保温、消毒功能的智能外卖柜已在国内一些地区的写字楼、社区、医院落地投入使用。其次,随着5G技术的加快发展,智能外卖柜技术必将会得到技术的再度升级,和使用场景的大规模推广。高校学生规模普遍较大,校园外卖也有着可观的消费群体,推广智能外卖柜技术也不用担心投资成本过高、设施闲置浪费等问题。特别是学生普遍有良好卫生习惯。取餐时间也能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调整,且不用再担心错领、丢失现象。学校后勤管理也可以本着打造校园智慧食堂的目标,顺应学生点外卖的习惯,在重视菜品优化更新、口味多元化的基础上,打通学校食堂与智能外卖柜。

四、“互联网+”校园功能应更谨慎,勿被产业裹挟

目前,线上外卖领域的平台之争已经热火朝天,多家相关企业对高校食堂的校内外卖业务虎视眈眈,并针对高校特点提出新模式,如校内可主要采用商家自配送和学生兼职配送的形式,给在校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其实,国内有影响力的线上外卖平台,本就创始发端于高校,如今外面各种扫店争相插旗正激烈,回头来抢高校食堂这片空白,也在情理之中。企业希望培养的不仅是市场,还有客户的黏性。但应该明确的是,高校对此应当更加冷静、审慎,不要被产业激情裹挟。“互联网+”遇到这一校园功能时,食品安全按照怎样的标准?配送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怎么办?配送平台上校内学生信息安全如何保障?这些问号事关学生多方面安全及教育公益性。当疫情的到来对高校服务功能创新改善提出新的要求时,可能更加值得深思。

五、结语

校园食堂管理范文6

为确保采购安全,美国84%的学校餐饮服务由学区直接负责,仅有14%的学校以合同的形式交由私人或服务管理公司负责。日本于2003年6月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并于同年7月在内阁府设置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对食品安全实行一元化领导。为了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2008年,日本文部省将修订的《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标准》下发给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新修订的标准要求食品从业者向学校提供原材料卫生检查结果,还要求食品生产者提供相关数据。这一制度的实施使进入学校的食品实现了“原材料—加工过程—成品”全程质量监控。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上,美日两国都把学校食品安全作为社会公共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整体的食品安全制度建设。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参与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通过细化要求、强化监测等手段推动和促进了食品安全工作。

二、国家和部分省市区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上的有益探索

从国内来看,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部分省市区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努力,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如广西平南县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后,多年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获得了社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该县的做法是,一是实施“阳光”准入制。即制定《校内食品安全监管实施办法》,要求为校园提供食品的商家,必须经工商、质监、卫生三家机构验收合格,方可向“县食安委”申请加盟为校园食品供货商。二是建立“双档案”。要求企业和学校分别建立供货和收货档案,确保每份进入校园的食品有记载。三是完善监督机制。由“县食安委”牵头,每年对校园食品供货企业进行不少于两次的突击检查,教育行政部门把学校食品安全纳入常规检查项目。

又如,北京市于2011年开始推动食品安全示范校试点,在试点学校的食堂引入目前大酒店使用的“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同时采用统一标识管理,包括统一消毒程序、统一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等。2012年起,北京市中小学校全面推广校园食堂标准化建设。作为食品安全示范校的校园食堂须达到餐饮卫生监督量化A级管理标准,做到统一食堂卫生标识,统一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原料采购采用台账式管理,设置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学校校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等。此外,食品安全相关专家全程参与示范校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研讨和有关标准与制度的审核,制定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五常法”管理要点培训,对示范校进行食堂食品安全现场评定、审查、验收。

三、湖南省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现状

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下发了《湖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学校食堂应建立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校长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负有管理责任,要定期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学校食堂主要负责人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有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学校食堂主要负责人必须具有一定的食堂管理经验,熟悉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科学配餐知识和经验”,“学校食堂应建立严格的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并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学校食堂要制定有效的食品采购管理制度,并做好采购食品索证资料的登记工作。”意见从上述3个方面明确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方向和内容,并明确了具体要求。随后,长沙、株洲等市也先后出台了《长沙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株洲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文件,使当地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湖南省各地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如管理体制不顺,相关职能部门往往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推向教育主管部门,而教育主管部门只能通过行政力量加强对学校内部的食品安全管理,对于学校周边商贩、食品生产及供货商等环节缺乏有效的执法权力。又如,管理制度建设不均衡。就湖南省来看,以长株潭为代表的中心地区在制度建设上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但湘西、湘南等地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仍不完备,个别地区甚至还处于空白状态。为此,制定适合全省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统一标准,是从制度上理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加快推进各市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标准的基本原则及意义

笔者认为,要抓好制度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合适的标准:一是管理制度的内容要全面到位。以学校食堂食品管理为例,食堂食品必须经过采购、加工、出售3个主要环节,即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必须包括这3个方面。二是管理体制下的职责要分明。学校食品安全制度建设必须要本着“统一、高效、精简”的模式,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各相关部门的职能,提高管理效率。三是要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例如,积极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省市区的食品安全标准建设经验,建立一整套针对学校食品的安全标准体系等。制定统一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标准的意义:一是建立规范、统一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可以为各地区、各中小学校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上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准绳。二是制定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标准。三是制定制度建设的标准。

五、湖南省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标准的内容及应用

笔者认为,在制定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几项标准。一是要设立进入学校的食品、食品原材料供货商的“准入标准”。上述供货商必须要有县级以上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共同审批的“校园供货许可证”;我们还要对提供商品而出现质量问题的商家实行“一票否决制”,并将其纳入校园供货“黑名单”。学校及当地农业、卫生等部门应为供货商或当地农户建立档案,每次供货都必须由学校进行质量检测,如因原材料质量引起了食品安全事故,将依法追究供货商或农户的法律责任。二是要设立食品加工特别是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加工食品的行为标准。学校食堂工作人员从着装到工作行为必须要有严格的统一标准,避免因某一程序上的疏忽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此外,对个别学校商店经营的油炸类、加热类食品,也必须对其食物油、燃料等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三是要设立学校食品销售过程中的安全标准。对学校商店、食堂的食品保存、销售等方面都要提出一定的标准,以防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四是要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和标准。制定统一的责任追究标准,对于因管理不严、措施不力引发校园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必须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行政处罚乃至刑事处罚的力度。

校园食堂管理范文7

[关键词]校园外卖;安全;监管;对策

近年来,美团、饿了么、口碑等外卖APP在高校校园异军突起,外卖食品风靡大学校园。比起传统的食堂就餐,外卖食品品种多、价格便宜,由专人配送,方便快捷,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需求,给学生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受到了学生的追捧和青睐。但是,外卖食品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给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隐患。同时,外卖配送车辆在校园内横行,给校园治安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1]。因此,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浙江衢州高校校园外卖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合理性的监管对策,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思路。

一、衢州高校校园外卖现状调查

为深入了解高校校园周边外卖商家的真实情况以及监管现状,笔者对衢州高校订餐学生、学校周边的外卖商家、政府监管机构进行了走访及问卷调查,调查情况如下:外卖已成为目前高校学生的主要就餐方式之一,90%的学生都有过外卖订餐的经历,甚至有学生一天三顿都吃外卖;校园周边外卖商家较多,一般以小餐馆、夫妻店、小作坊为主,有些商家无实体店面,仅配送外卖,加工环境卫生较差;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外卖平台对外卖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缺乏监管,对配送过程亦未采取任何监管手段;监管部门对高校周边餐馆监管力度不够,存在不少监管漏洞。

二、校园外卖食品安全存在问题

(一)外卖食品安全质量无保障

校园外卖一般采取“线下制作,线上销售”的模式,环境卫生、加工制作过程不透明,食物的卫生安全无法保障[2]。一些商家未办理营业执照、健康证等证件,也无实体经营店面,常常将车库、楼梯间等改造成厨房,加工场所十分简陋,卫生条件非常差。同时,外卖食品一般以劣质塑料饭盒包装,在配送过程中极易造成食物污染。

(二)第三方平台存在审核漏洞,政府监管部门监管薄弱

外卖商家只需通过网络将营业执照、身份证等信息上传至第三方平台,即可开展外卖业务。第三方平台并没有专人对店面进行实地考察,商家入驻平台十分轻松[3]。这样低门槛的入驻条件,导致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平台的审核漏洞,食品加工未按规定操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外卖商家数量众多,管理相对比较困难,政府监管部门恐难以监管到位,往往存在“监管不力”的现象。

(三)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学校监管乏力

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在订购外卖时往往以价格、品种、卖相为选择重点,容易忽略了食品的卫生质量和营养。大学生维权意识也比较薄弱,在订购外卖时很少主动索取发票等购物凭证,在发现食品质量问题时,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校园外卖对学生身体健康、校园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都存在安全隐患,学校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既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放任不管。

三、校园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一)加大政府监管部门和第三方平台的监督检查力度

第三方外卖平台要加强外卖商家入网资质的审查,建立健全资质审核制度和流程,提高外卖商家准入门槛,不定期地对外卖商家进行实地检查,确保商家的经营地址、经营项目、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信息真实有效;建立淘汰机制,杜绝无证经营和非常经营的现象出现。同时,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力度,协调推进与第三方平台实施“共治”[4]。主动约谈第三方平台,推进政策和法律宣传,强化第三方平台的监管责任;加强对第三方平台及其商家的资质审查和信息备案,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当发现违规操作时,立即通知第三方平台关闭店铺并施加行政处罚,形成线上线下共同监管[5]。

(二)建立行业标准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校园外卖有其便利性和特殊性,传统的餐饮行业标准可能并不适用。政府和第三方平台应联合建立相关行业标准,明确外卖服务、餐具、配送过程的具体标准,杜绝食品安全隐患。新《食品安全法》中并未明确规定第三方平台、政府监督部门的职责,对于第三方平台与商家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也相对笼统。因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校园外卖行业标准是校园外卖食品安全保障的制度基础。同时,学校可与外卖平台签订协议,确保其配送食品的卫生安全。

(三)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提升食堂服务水平

校园外卖虽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但盲目禁止外卖进入校园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6],应该加强学生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消费观,尽量选择营业资质齐全、环境卫生良好的商家。同时,学校要加大食堂投入,改善食堂的环境卫生,增加食堂菜色品种,满足学生的口味需求,提高食堂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到食堂就餐。

四、结语

校园外卖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就餐方式之一,无论是学校、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平台、商家还是高校学生,都应该足够重视并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学校加大食堂投入,提升竞争力,政府监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第三方平台严格准入门槛和资质审查,商家改善环境卫生,规范操作,学生承担监督责任。只有多方合力,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外卖消费环境,促进校园外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福忠.校园外卖对绿色校园建设的影响及对策——以山东英才学院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8,(5):19-21.

[2]王文静,方文清,崔银等.大学生网络订餐的安全问题浅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8,(6):16.

[3]张舒恺,雷欣.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问题[J].现代食品,2016,(6):42-45.

[4]王久月.论网络订餐环境下的高校食品安全监管[J].经济研究导刊,2017,(23):190-191.

[5]曾凤霞.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初探——基于第三方平台和政府监管有效衔接的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7,(17):192-193.

校园食堂管理范文8

1.制定各种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对于食堂文化建设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东田中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东田中学学校食堂炊事员管理办法》、《食堂工友工作细则》等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保证了食堂就餐管理健康发展。

2.建设完善食堂膳食会。

包括由学校值日校委组成的学校膳委会和只有学生组成的学生膳委会。学校膳委会学校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建设,完善学生膳食委员会制度,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通过他们协助总务处开展学生食堂卫生自检、就餐管理等活动,建立学生问题反映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学生对生活、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广大学生切身问题进行跟踪处理,并及时传达和解释,协助学校在学生食堂就餐管理。

3.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由于就餐人数多,工友人员少(近400个学生就餐,只有3个工友),学校建立了全员参与的管理办法。首先,把同一个班级的就餐学生安排在对应的就餐桌上,男女错开排列,一组6人,便于管理。第二,建立行政老师值日管理制度,三餐到食堂督促管理。第三,建立三扫两评的管理制度,食堂安排固定班级值日生三扫(早上、中午、晚上就餐后),各学生膳委会成员平时要指导、检查、督促各宿舍的卫生。对每天的卫生等方面进行评比,由值日校委和学生膳委会成员双线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通知学生整改。第四,把就餐管理一部分权力下放到学生膳委会当中,使就餐管理更有效、更民主。膳委会成员由责任心强、志愿加入者组成,推出组长一名和副组长若干名、膳委会成员若干名,主要有二年级学生和部分一年学生、协助值日校委做好平时的卫生检查、餐具排列等工作,不但减轻值日校委的工作压力,而且使管理更精细、到位。第五,学校总务处和食堂管理人员每月举行一次食堂管理反馈会,形成部门之间和管理者信息沟通有效机制。

二、精化管理,文明用餐

1.统一思想认识。

学生食堂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开展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担负管理、服务、育人的重要责任,起到承接延伸课堂教育任务的作用。学校领导认识到“食风”的形成,会对学生学习生活和全面健康发展产生较大的制约、同化作用,要求全体行政干部和工友明确食堂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整个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在全校上下形成合力。把工作立足点和着力点放在启动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上,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食堂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形成“我为食堂建设添光彩,人人参与食堂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要求全体教师对班级、就餐两头都要抓,相辅相成,使食堂成为思想教育、行为养成、学习生活咨询、心理辅导、校园文化建设等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

2.文化进食堂活动。

学生食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堂是学生最放松、最能体现其思想道德水准的地方。学生在食堂表现如何,直接反映学生文明程度高低。为充分发挥食堂文化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育人功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位,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就餐管理条例。

3.餐厅是我家。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爱家的每个地方,食堂是学生的用餐地,通过一系列教育、指导,学生已经养成了文明用餐,珍惜粮食,餐具排列整齐,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使食堂这个“家”成为学生精神栖息的港湾。此外,学校还利用墙壁张挂“米粒虽小君莫扔”、“餐厅是我家,清洁靠大家”、“学会吃饭,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等内容的文化标语、名人警句、艺术作品等,为食堂文化氛围点缀出几分典雅。

4.加强培训,养成习惯。

东田中学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虽然比较纯朴,但散漫、习惯养成较差。为此,学校每年新学期之初都会开展新生入学训练,使之更好地与初中学习生活衔接。入学训练内容之一就是学习《寄宿生就餐管理办法》。教会学生如何吃饭,如何把餐具清洗干净、排列整齐,通过这些过细的要求,餐具排列整齐美观,使人赏心悦目,形成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