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辅导范例

小学生教育辅导

小学生教育辅导范文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养成教育

现如今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不仅与素质能力息息相关,他们的个人发展还关乎国家的未来。因此美德、品质、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辅导员对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辅导员一直从事着高校教育的一线工作,负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行为学习和创新能力。大学生进入高校后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在健康和生活等方面也要依赖辅导员,长期接触也使辅导员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期的教育重点是素质教育,要想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就必须要接受良好的养成教育。日常的行为、良好的文明习惯是养成教育最为显性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包括行为、心理、个性、生理、思想及综合能力素质。很多人认为养成教育应着重在中小学期间培养,其实这是错误的,中小学只是处于养成教育的萌芽基础期。大学是个小社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让学生从基础期走向成熟期,将会贯穿其一生。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在发生着重要改变,是极其重要的时期。辅导员需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养成教育不可或缺,正确的三观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养成至关重要,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都需要良好的品质。培养环境是外界条件,人的品格和品质不是天生的,都需要后天外部良好环境的培养,需要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吸收。这种教育环境无处不在,包括课内外、学校内外。如离开这种外部环境,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就没了根本。

2辅导员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辅导员以班级为载体,做好德育工作对学生的行为养成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以树立正确的班风和学风。但大多数学生都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且部分都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淡薄,生活能力较差,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并不理想。在大学生活中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因南北方差异较大,沟通比较困难。这就需要辅导员来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使学生们尽快融入到这个大家庭。

2.1增强集体凝聚力

大学生活是一个集体生活模式,因此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时可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来增加集体凝聚力,建立文明向上的班风,让学生树立以高尚的品德,深厚的修养为人生追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增进友谊,在实践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把班级这个大集体当成一个家。

2.2加强行为规范管理

行为规范管理是高校生活中的重中之重,辅导员要起到监督作用,做到有章可循,明确哪些是严令禁止的,哪些是提倡的,哪些是鼓励的,让大学生形成最基本的心理概念,严格律己。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对违反行为规范的学生绝不姑息。执行时要严格、规范,应充分利用行为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3辅导员对大学生讲道德有品行的培养

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主要体现在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行上。做老实人,心胸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都需要辅导员进行督促和培养。讲道德,有品行,都是从点滴做起,从小事上着手,在细节上加分,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督促学生成为一个严于利己,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同时对自身也应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注意道德的养成。努力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让学生能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行。

4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学学习生活不同于初中,高校学习不像初中受老师和家长的约束。大多数大学课程都需要自主学习,没有了学习压力,自主学习能力也随之消失,从而导致学习能力减弱,学习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应付,浪费了大学时光,荒废了学业。因此,辅导员要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重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1让学生明确成就动机

明确成就动机是自主学习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出发点。成就,即通过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成就动机即学生愿意去完成自己认为重要有价值的事情。这就需要辅导员对拥有不同成就动机的学生因材施教,对其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完成自己认为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

4.2让学生有自己的目标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生活出现了无目标或多目标情况,辅导员应根据学生入学档案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再根据专业知识和社会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大学生就不会在迷茫中产生情绪,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刻苦钻研,这会让他们受益一生。

4.3辅导员要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

很多独生子女突然进入集体生活会产生不适感,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能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避免产生心理问题。

5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

大学校园是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辅导员应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很多学生都存在很大的依赖和等待心理,不少学生虽经历了多年的高等教育,但仍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还很强烈。辅导员应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引导,让学生公正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对自己和外界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应根据自己的优势,转变就业观念、端正就业态度、调整就业期望值。使学生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既能肯定自己的优势,又能认清自己的不足。

6结语

辅导员在大学生活中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他们是学生思想上的指明灯,学习上的监督者,生活上的照顾者,养成教育中的培育者,是良师亦是益友。辅导员应抓住契机,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加强行为规范,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林香汝.养成教育,五字抓起———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点滴谈[C]//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2005.

[2]李国英.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C]//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2005.

[3]司永侠.谈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2013.

[4]李玲,周凤梅.浅谈小学生文明养成教育[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2009.

[5]李玲,周凤梅.浅谈小学生文明养成教育[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2010.

[6]张玥.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对品德养成教育的影响[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

[7]明兰.让家庭和学校培育养成教育之花[C]//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2006.

小学生教育辅导范文2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为什么许多家长欢迎孩子的学业“减负”而不敢“减负”?因为家长们看到了许多“终点决定起点”的现象,当孩子毕业以后,马上面临的是参加单位招聘,名牌大学的牌子和髙学历是敲开许多“好单位”大门的一把“金钥匙”。现在许多招聘单位的应聘条件门槛很髙,且常常“超标”,如大专以上,结果招的大专毕业生很少,不少都招了本科以上的毕业生。招聘条件上说招本科以上的毕业生,结果硕士、博士占了大多数。当然学历文凭不髙的工作也不少,但大多数是简单劳动,报酬相对来说比较低。社会无声却很实在地告诉大家’名牌大学和学历文凭高的孩子,其第一份工作相对文凭低的孩子更有含金量。报酬普遍比文凭低的孩子要髙。其次,好学校和相对学历髙一点的孩子群体内会有一批将来成功概率髙一点的同学,这就可能成为孩子未来发展的人脉圏子。我曾经问过许多新生儿的家长:孩子长大以后你希望他做什么工作?大多数孩子的家长都回答说:没有考虑过,只希望他能把书念好。我又问:怎样算把书念好了?回答说:念好的大学,将来有个好工作。

2.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由第一个问题便引发了第二个问题——“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起初,这个思想并未真正落实在学科知识上,可以让孩子学画画、学书法、学舞蹈、学钢琴、学下棋、背唐诗等等。但随着孩子进幼儿园以后,幼儿英语、幼儿算术和幼儿汉字认读便开始了。进小学以后,除少数学生还坚持兴趣学习之外,许多学生开始了学科知识的追求。进中学以后,少数学生中又有许多学生离兴趣活动而去。为什么?因为要考重点髙中和好的大学。现在各种类型的补习班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有应考的针对性。这就说明,家长对学校教学的质和量还是有许多顾虑。如果“小学减负十条”在学校得以认真贯彻,而对家长的教育认识不能很好引导的话,那么,使用检测手段进行有效家教的课余学校应该会生意更加兴隆喽!

二.家长的困惑

1.“减负”后的学校教育质量问题

学校在执行“减负”政策后,孩子的学习质量如何有效地保证?没有作业或统一考试的量化检验,家长如何能清晰地知道孩子学习状况的确切信息?家长还担心一旦孩子疏于学业,没有作业或考试的学校会不会不能及时发现,其苦果由谁承担?

2.孩子在家时如何安排

过去,有一定量的回家作业,家长不用操心孩子的课后时间安排,因为一定量的作业需要一定时间的保证才可能完成。如今回家作业很少,甚至没有作业。他们的课余生活时间如何安排?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安排。许多家庭还是会让孩子上补习班,这样家长就用不着去操心时间的安排,因为有补习班的老师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把握过程和节奏。如果家长也响应“减负”号召,不让孩子上补习班,有谁能告诉缺乏教育经验的家长:

(1)放学以后、节假日孩子的生活如何安排?

(2)兴趣如何培养?

(3)已经学到的知识如何巩固?

(4)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何在家庭的衣、食、住、行中渗透和培养?

(5)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与决断能力如何在生活中渗透和培养?

(6)无论干什么或者学什么,这个过程的安排和管理怎样进行?孩子减负后的另一方面是家庭的增负,而家庭的增负不仅仅是在时间上的,更在于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能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减负后指导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就成了一个新的命题。

三.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的前提和途径

1.前提

(1)学校层面除了执行“减负”政策以外,必须注意教师队伍的培养,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养,使学生喜欢上教师的课,认真听教师的课。通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髙来减负增效,这样才能使家长安心。

(2)学校必须把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把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透,并把学校的培养过程告知家长,希望家长进行配合。另外,学校要研究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并且把孩子在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的方法传递给家长。

(3)有关部门对家庭教育要有一个系统届、考,可以以《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作为基础文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从育人的髙度出发,设计具有操作性的家庭教育内容,其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实施过程中提醒家长:在过程的节点上孩子可能产生的普遍性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引导?

2.途径

(1)定期召开不冏类型的学生座谈会,是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学习和生活很好的途径。它是适时调整学生在校有效教育教学的第一手信息。

(2)定期召开不同类型的家长座谈会是了解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感受的很好途径,能补充了解学校召开的学生座谈会的信息。其次,能掌握学生在家学习和生活的情况。综合这些信息,便干对家长进行新的家庭教育指导。

(3)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讲座,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及其可能产生的行为表现事先告知家长,并且把处理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与途径传授给家长。这样家长会事先得知什么年龄阶段可能产生什么问题,能比较有把握地观察孩子的成长过程,针对孩子的不同行为表现,有章有法地进行处理。

(4)进行不同主题的分类指导例如兴趣的培养问题,首要的是兴趣项目的选择,然后是兴趣项目的尝试,感到有可能进行的时候,接下去才是兴趣项目的培养,包括兴趣的坚持、兴趣坚持中的困难克服等。如果坚持不了已定的兴趣项目,不用紧张,不断的选择会拓宽孩子的视野,使他们逐渐变得见多识广,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认识的提髙,将来他自己会有一种明智的选择。又如,如何看问题,其中就包括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和个人问题。社会问题有好有坏,教会孩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客观地观察社会问题,结论一定要包含正确的“三观”。这样的家庭教育指导,会使孩户既看到客观世界,又看到客观世界中的自己,产生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养成了全方位思考问题的方法,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如果迁移到学业上或其他方面,各类进步的取得就水到渠成了。

(5)开设家庭教育个别辅导“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生长于不同家庭的孩子问题看似表现形式大致一样,但许多诱发因素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有经验丰富的、既懂教育教学又揸长于心理学和家庭教育指导的老师“坐堂”,那么,解惑和辅导家长将会有针对性,效果可能会更好。

小学生教育辅导范文3

首先,辅导教师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寻找并熟悉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选择适合学生嗓音特点的歌曲,做到因人而异、扬长避短。如根据学生音色的特点确定选择美声还是民族唱法的歌曲。根据音域的大小、个人演唱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歌曲。其次,学前教育专业将来从事的是幼儿教育工作,根据我国国情,从事幼教工作的大部分是女生,所以参赛学生也都是从优秀的女生中选拔,这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针对这个特点,辅导教师在选择、确定比赛曲目时,要考虑女生的嗓音特点,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女生演唱和发挥的旋律优美的独唱和艺术歌曲。推荐曲目:《珊瑚颂》《七月的草原》《芦花》《望月》《大森林的早晨》《思恋》《又唱浏阳河》《我和我的祖国》《祖国之恋》《我爱你,塞北的雪》《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等。

二、要根据学情,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训练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因其特殊性,比较注重技能技巧课的训练和学习,但大部分的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因而入学时声乐基础起点较低,大部分学生属于零基础。参加比赛的学生一般从高二的学生中选拔,也就是学生从接触声乐学习到比赛中间只有两个学年的时间。我们都知道声乐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缓慢、不断探索和提高的过程,在两个学年时间里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怎样让学生达到参赛水平呢?我认为歌唱的基本功包括歌唱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辅导教师在前期的训练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训练原则,从呼吸方法、基础发声开始练起,用平稳的气息、科学的发声方法,奠定坚实的声乐演唱基础。同时要结合多种类型的演唱曲目进行训练,及时找出学生的问题和不足。辅导教师切不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在短期的训练后就让学生尝试演唱一些高难度歌曲,结果会导致学生的嗓音受到损害。要让学生知道,声乐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耐住性子、稳扎稳打,勤奋努力地学习、科学地训练才能掌握演唱技巧。基础练声曲目推荐:《红豆词》《在银色的月光下》《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鼓浪屿之波》《康定情歌》《我亲爱的》《曲蔓地》《长江之歌》《赛吾里麦》《西班牙女郎》等。

三、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感受能力,从而更准确、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一首歌曲只有经过人声的演绎才能达到完整、有灵魂的展现。怎样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呢?歌曲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提醒学生多观察身边的生活和事物,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体验越丰富、越深刻,在演唱时就越真实,感染力也会增强。例如,《芦花》这首歌曲,主人公以芦花为媒定终身,看到芦花而触景生情,想到爱人不在身边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表达了主人公盼望心上人早日归来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就找到一些芦花的图片和资料,用幻灯片的形式播放画面和音乐。学生身在唯美的意境中感受歌曲、聆听歌曲,对《芦花》所表达的感情有了全新的、更细腻的感悟。学生在演唱时也注入了自己对爱情、对思念之情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细腻、贴切地展现了一幅美好、温馨的画面。

四、提高学生的临场发挥、应变能力

很多学生在比赛或演出过程中都会多少出现紧张的问题。紧张会造成很多不可弥补的后果,例如,忘词、跑调、失声、节奏错乱、高音上不去、喉咙打不开、共鸣位置偏低等状况。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发挥,从而严重地影响比赛成绩。学生在一项比赛中发挥不好,也会影响心情,使她们失去自信,从而影响其他项目的发挥,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因此,克服紧张心理、提高演唱发挥能力是辅导教师辅导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学生在比赛演唱过程中要全神贯注,投入音乐的情境当中

如果学生上台之后还左顾右盼,不能集中注意力,看到面前的评委和观众就更加不知所措,那势必会影响发挥。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辅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主角心理,让学生尽情发挥,逐渐化为一种潜在意识和能力,逐渐克服紧张的心理。

(二)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应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虽然我们在训练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但并不代表绝不会出现状况。教师要告诉学生,允许出错,但不允许错上加错。一旦出现失误,不要再去想,而是镇定自若地继续往下唱,决不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影响到后面的演唱,得不偿失。麦金农说过:“在台上,表演者对于任何失误都应当置之不理。”兰帕尔也说过:“在出错的时候一定不要往后看。”这是每个参赛学生都应有的心理素质。可见,在比赛和演出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学生应具有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

辅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表演活动,如校园十佳歌手、迎新生文艺演出、校园班级大合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逐渐适应各种舞台环境。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熟悉舞台、熟悉观众,不断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积累丰富的演出经验,进而使学生喜欢上登台表演并找到舞台表演的感觉。锻炼出在比赛中当环境改变时,学生也不会感到慌张的能力,应该能够游刃有余地表现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才有可能超常发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五、结语

小学生教育辅导范文4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法制教育

新时期,我国积极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法治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会影响自身的学习态度,影响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而高校作为宣传法制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应承担起提高大学生法制素养、培养法制思维的重担。作为与大学生朝夕相处的高校辅导员,要利用自身的专业条件将法制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多元化的法制教育内容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养成正确的法制理念,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重要性概述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从与学生朝夕相处,便于沟通交流和专业化水平较高,具有说服力两个层面展开分析。

(一)与学生朝夕相处,便于沟通交流

相较于初高中而言,大学生迈入了新的人生阶段,时刻伴随在学生身边的班主任角色由高校辅导员扮演。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相对繁杂,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大事小情到职业规划和就业选择等方面都能找到辅导员的身影。高校辅导员既要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工作、学习工作,又要为学生的解答人生追问,做好思想工作,往往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同时,高校辅导员年龄一般较为年轻,在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并没有代沟,熟知学生的所思所想,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甚至成为学生的朋友,可谓是“亦师亦友”。基于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关系,辅导员在开展法制教育具有其他教师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有利于辅导员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知识素养,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水平,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水平较高,具有说服力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教师,法制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辅导员具有专业化的法制教育能力,是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者。高校辅导员具备强烈的政治意识,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这样才能确保法制教育工作朝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同时,高校辅导员具备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接受了专业化的岗位培训,具有丰富的法制教育知识,是我国法律法规的坚实拥护者和遵守者。而且,在辅导员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拉近了彼此距离,彰显了辅导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弱化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抵触情绪,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基本现状分析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基本现状主要从对法制教育缺乏重视程度、教育内容和方法较为乏味和缺乏基本的教育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对法制教育缺乏重视程度

当下,社会各界都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但高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没有明显提高,法制教育缺失、缺位的现象较为明显,不利于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制约着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一方面,与大学生法制教育相关的课程安排较少。高校过度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相对忽视了对法制教育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教学计划设计的过程中压缩了法制教育相关课程的课时,没有为学生提供接触法律知识的课堂,甚至会使学生对法制教育产生偏差性认知,弱化了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另一方面,专业化法制教育教师队伍不足。高校法制教育的教学工作大都是由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兼任的,无形间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使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虽然他们具备较为深厚的法律知识素养,但与专业法律教师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缺乏系统的法律体系和科学的法律思维,降低了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二)教育内容和方法较为乏味

高校课程中,只有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全面、系统的法制教育课程,而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平时接受的有关法制教育的课程只来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两个章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全校的公共课,一方面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加上教学任务的繁重性,意味着教师只能“走马观花”式的向学生灌输基本的法律知识,学生作为信息的“接收器”,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彰显,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的应付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增加了法律知识的枯燥、乏味性,容易诱发学生的抵触情绪,不重视法律知识内容的学习。接近期末考试时,大部分学生便临时抱佛脚,在不理解具体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死记硬背,不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缺乏将所学法律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难以实现教育目标。

(三)缺乏基本的教育实践活动

当下,大学生法制教育活动大都停留在理论讲授的层面,缺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不利于学生加深对法制教育的理解与感悟。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初衷应该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并能利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纠纷,进而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目前,高校过多关注对冷冰冰的、枯燥的法制知识、法律条文的解释工作,将法制教育活动局限在学校课堂环境中,忽视了与学生实际的联系,学生难以真正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效用,容易激发学生对法律产生“遥不可及”的错误性偏差,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得高校的法制教育活动浮于流于形式。新时期,高校要积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必要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做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策略探讨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策略主要从着重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在学生工作中体现法制精神、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和恰当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着重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新时期,高校应致力于打造专业化辅导员法制教育队伍,不断提升辅导员老师的法律素养,提高法律综合运用能力。一方面,高校要组织系统、专业的法律培训活动。高校可以定期邀请法律专业相关的专家学者或本校法学专业教师为辅导员教师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帮助辅导员全面、细致的掌握法制教育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在假期组织辅导员进修相关的法律课程,设定必须课程,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法学专业教师可以根据高校法制教育活动的需要,为高校辅导员推荐相关的书籍、资料,组织辅导员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并提交学习感悟或者组织相关的法律知识考核活动,使辅导员老师的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与相关法律部门机构开展交流活动,让辅导员亲身参与执法、司法等过程,拉近与法律的距离,感受法律的尊严与权威,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辅导员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丰富法律教育素材,提高法制教育活动的接地气性。

(二)在学生工作中体现法制精神

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辅导员要时刻坚持法制精神,寓法制教育于生活,彰显学生管理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性原则。一方面,在学生工作中要体现法制教育理念。例如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中,学生干部源于学生,为学生服务,其信服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班级工作的开展效果。因此,辅导员要坚持公平、公开原则,为每位学生提供参与竞选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学生干部选举的全过程中,并投票选出大家信赖的学生干部,极大提高了经由民意而获选的学生干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彰显民主精神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学生的全过程参与有利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来自法律程序的庄严,践行法治正义,提高法制意识。另一方面,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要体现法制教育理念。奖助学金是与学生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工作过程中稍有偏差便会有失公允,容易诱发学生的不满情绪。辅导员作为奖助学金评选工作的组织者,要全面、细致为学生讲解评选办法和程序,将公信力较高的学生组成评选小组,公正、客观评价候选人的条件和入选资格,最后筛选出最合适的、合理的人选,并进行公式。通过严格、公开的评选活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法制,树立法制理念。

(三)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辅导员要与学生的法制课程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细学生们的疑难困惑,搜集学生们感兴趣的法律问题,做好相关法律素材的搜集,以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为学生解答所关心、感兴趣的法律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打牢知识基础。同时,辅导员要根据学生实际组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感悟,提高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比如,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们针对某一感兴趣的法律问题展开审判、讨论。通过组织法制教育情景剧,丰富枯燥、乏味的法制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提高法制教育的接地气性,引导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感受法律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实效性。

(四)恰当发挥网络媒体作用

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活动要搭乘网络信息技术的快车道,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讲好法律故事,宣传法律知识,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水平。一方面,辅导员要多依托网络媒体作用,丰富法制教育的呈现形式。在法制教育课程中,辅导员要充分依托网络空间中的法律视频和声音等,丰富学生的多感官参与,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使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辅导员要为学生推荐质量好、权威性高的法制教育频道和网站,组织学生定期浏览、阅读相关的法制书籍,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同时,辅导员要定期通过QQ、微信和微博等载体为学生推送相关法律案例、法律故事,全方位宣传法律知识,并实时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法律敏锐力,提升法律素养。

四、结语

大学生法制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高校辅导员要提高对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拉进学生与法律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守法和用法的能力,助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田荣.试论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责任[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2).

[2]卢来霖.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

[3]杨翊,包丽丽,李瑶,孟庆铂,朱莹.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9).

小学生教育辅导范文5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

导语

目前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没能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工作方法,理论水平,专业能力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没能把心理健康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相融合,所以造成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不明显。本文以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为例分析该院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升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程度不高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也不断健全完善,但是部分高校辅导员准入机制还停留在专业不限,很多新进的辅导员因为专业背景原因,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同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储备严重不足,这就造成了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理论知识不足,在开展大学生心理疏导过程无法将心理学知识及技巧运用到实践之中来,与此同时,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能将心理学教育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符合时代要求,学生不能从心理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体系过于僵化等。由于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在开展大学生日常心理问题排查中,不能通过大学生行为情绪变化找出心理问题原因,难以把握心理问题的关键。以西安文理学院艺术辅导员为例,该院辅导员共5人,学历背景方面:无一人是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基础。这就给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严重阻碍。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不健全

高校没能构建完成的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教育体系。第一,部分高校不注重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没能定期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知识进行阶段性的更新补充,即便组织心理健康培训工作,覆盖面也仅仅个别心理专责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覆盖面的广度和深度都非常局限。第二,辅导员缺少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辅导员在开展心理辅导过程中,仅仅知识批评教育,不能适应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式,新要求。所以教育效果不明显。第三,辅导员缺少专业的心理咨询技能。以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为例,5名辅导员仅有2名辅导员具有全国心理咨询师三级资格证书。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模糊

高校辅导员目前的职业定位还停留在过去“学生保姆”“学生管理者”的形象中。第一高校辅导员认为他们的主要工作还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很多时候辅导员会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非常重要,与自己无关,但随着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学生抑郁症,学生自杀,学生极端恶性行为的增多)高校辅导员才真正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第二,辅导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专业教育指导,自己无能为力。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辅导员第一时间想到是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认为心理疏导工作,心理咨询工作,都属于专业人士的职责,与己无关。第三,部分辅导员缺乏心理专业知识和技能,遇到心理问题学生时,超过自己能力和职责范围,工作错位,职责越权“帮助学生”造成适得其反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四、高校辅导员未能构建体系完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

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较为繁杂,涉及的工作内容和对接部门较为多,所以高校辅导员在职业定位方向被冠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业创业指导者,职业规划者,学业预警者,科研管理者”等等。正是纷繁复杂的工作内容,渐渐冲淡了高校辅导员主要的工作职责,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没能构建完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辅导员没能动用身边的资源及时进行处理,进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辅导员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应第一时间关注,通过“同学-教师-家长-心理专家-医生”畅通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路,才能保证高校辅导员健康有序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小学生教育辅导范文6

1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性质

1.1管理背景独一无二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后者较为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同。当然,这并非意味着高职院校毫无价值,而是其所培养的人才确实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也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实施学生教育管理必须要考虑其独特的背景,无论观念、制度还是方式方法都要尽可能与当下学生实际需求相匹配,并且负责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也要具备足够的能力与经验,否则将逐步被社会所淘汰。需要注意的是,因“学历歧视”和人才市场竞争压力提升等外部因素导致的高职院校学生自卑、焦虑的现象越发严重,这为辅导员进一步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1.2管理内容具有任务性

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更偏向于技术型和应用型,这与其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遥相呼应。因此,高职院校在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时,往往比较明确,即指向对学生素质教育以及职业技能教育的重点培养。尤其是为了保证职业技能教育的质量,高职院校必须主动优化和提升教育思想、教学方式与管理制度,这也导致了辅导员在安排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内容是趋向于任务型。

1.3管理本质具有职业性

从基本任务的角度来说,高等职业院校是为了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而设立的,他们的学生未来发展道路很明确,即走向职场。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以就业为核心与切入点,全面落实良好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既要完美解决所有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要保证为社会及职场输出的人才具备高素质与强技能。换句话说,高职院校辅导员推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就具有很强的职业性。

2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特点

无论指向哪种结果的教育,都离不开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范畴。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来说,只有先掌握学生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管理工作,甚至不断地创新优化。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学生所展现出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内在的自卑与外在的张扬并存

最近几届的高职学生可以说都出生于“互联网+”时代,天生就具有强势、不服输、爱自我表现的个性与心理。从表面上观察,可以看出他们普遍性格活泼,在任何场合都喜欢引人注目。其中不乏有自我感觉与众不同的、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喜欢“宅文化”的等等,这些性格因素都有利有弊,缺的只是良好的引导,否则一旦任其自由成长,则必然事与愿违;从内心来看,可以察觉到高职学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自卑感,大体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背负着程度不一的思想负担。其中不少人本就认为就读于高职院校是很不入流的,未来大概率是没有前途的,这种思想导致其在学校学习期间甚至于走向工作岗位都会低人一等,因此常常具有一种被压抑的无意识的恐惧感和无助感。

2.2内里的脆弱与外显的自尊矛盾

几乎任何人都有自尊,这是一种极为可贵的情感。自尊的人重视自己的名誉、人格,通常不甘心落于人后,希望凭借自身的努力赢得周围人甚至社会的认可。然而,自尊心也是自我意识中最敏感的部分,超越一定限度就会转化为虚荣,成为一个极好面子、贪图表面风光的人。高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过于自卑而在外在表现为虚荣,内里却显得幼稚脆弱。尤其是刚刚离家独自来到异地求学的高职学生,在与新环境磨合相处的过渡阶段,极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倾诉欲,同时却又不轻易相信他人、排斥他人,最终选择了宁可自我挣扎于无奈迷茫的心境,也不主动与他们共同成长和进步。

2.3个体之间的差异化错综复杂

这里主要指的是高职院校生源背景的多样化与复杂性,他们既有普通初中生、高中生,又有中专生或社会青年,故而在文化属性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入校分数普遍较低,文化基础薄弱,且部分学生的优势在于储备了较多的文化知识,部分学生则掌握了较多的社会知识,这种错位差异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交往中的隔阂。同时,年龄上的差异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被无形放大,同一批学生彼此间的冲突往往来自于思想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以及自我约束能力的不同。以致于一些学生在校期间不学无术、混日子,另一些学生遵纪守法但进步缓慢,几乎人人都所求不得,这正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困境。

2.4价值导向与品行素质难以统一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已是社会普遍认知,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在于,高职学生思想活跃、观念超前;消极的一面则体现于,高职学生多具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甚至不乏缺少诚信意识、丧失理想信念、毫无奋斗精神以及价值观严重扭曲的人存在。这种混乱的价值导向也使得教育管理工作难以取得成效,学生的品行与素质参差不齐,所做的人生选择也各有不同。

3高职院校辅导员实施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多由辅导员负责实施与推进,但现阶段工作成果不理想也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第一,观念过于落后,方法稍显陈旧。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坚持“以管为主、从严要求、重惩戒、轻教育”的过时理念,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与当今时代不匹配。具体表现为,要么以管代教,在管理层面上对学生事无巨细,而在教育层面上则忽视沟通交流与正向引导;要么压根不重视教育和管理,一旦学生出问题只会进行严格惩处。这些不合时宜的举措极大地扼杀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活力,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最终造成恶性循环的局面。第二,教育和管理分离,相关体制不通畅。当下的高职院校几乎都设有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两个部门,分别负责各自的事物,互不干涉。这种相互分离的体制实际上严重削弱了教育和管理的联系,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大目标,导致教师只关注课堂上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辅导员只关注学生成绩变化。最终使得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不断下滑,管理上更是问题频出,对自身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第三,人才的不足促成了青黄不接的局面。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多为辅导员,但辅导员队伍正面临巨大的危机。一方面,因待遇较差导致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没有安心工作的经济保障,纷纷选择跳槽或开辟副业;另一方面,不少辅导员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无论专业知识还是管理经验都极为欠缺,难以应对高职院校繁重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安排。

4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的阶段,对高等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形势下,唯有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才是高职院校正确的发展方向。这是由于:首先,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倒逼教育管理的创新。高职教育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社会经济的持续提升,但由此所带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第一,高职院校的数量激增导致招生人数短时间内大幅提高,而相应的管理和配置难以跟上;第二,高职院校普遍缺乏足够的硬件设施,不少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等基本环境都无法保障,很容易引发秩序混乱以及各种安全隐患;第三,高职院校教职员工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欠缺,无法满足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需求。这些实际中已经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尽快实施教育管理创新,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的健康发展。其次,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倒逼教育管理创新。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以技术型和应用型为核心的人才,所采取的模式是理论与实践并重,且突出实践教学,配合学分制进行管理。如此一来,学生就拥有了相对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但其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交通安全等问题愈发尖锐。为此,高职院校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来及时、有效地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再者,高职学生的整体特点和时代的发展态势倒逼教育管理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上文已经详细论述,这样一个成分复杂、庞大年轻的群体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正面临人员少、任务重的压力,唯有依靠创新才能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互联网相关技术和应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既要兼顾教育和管理,又要在让学生紧跟时展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给予正向引导,以消除和避免互联网给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切实守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5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的方法举措

5.1积极更新理念,树立服务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会得到进一步加强,相应的对于人才培养需求标准也会更高。为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前,首先要更新理念。具体应做到这几点:第一,彻底摒弃传统的“学校管理、学生服从”观念,坚持教育和管理并行、两者协同的原则;第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正视并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尊重其个性的基础上做好充分沟通与理解;第三,养成正确的服务意识,即通过对学生实际需求的认真调研来改进管理与服务环节;第四,建立健全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既要延续“宽严适度、刚柔并济”的优良传统,又要确保学生有足够自由的成长空间。

5.2设立科学的教学与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的教学与管理绝不能进行切割,而是应加快构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与管理机制。这样做的目的是:第一,进一步明确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前者负责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引导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后者重点关注日常秩序的维护与管理,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换言之既要做好学校日常事务管理,又要落实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第二,进一步强化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让教学和管理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当代高标准的育人目标。

5.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人才保障

人才是高职院校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而辅导员则担负着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以及学校部分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责。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提高其待遇,比如从薪酬绩效和职称评定上予以提升,尽可能留住人才,确保其安心工作。同时,要严格落实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和任用,持续不断地帮助其提升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最后,需要根据实际工作安排配全辅导员人数,保障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5.4构建人性化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借助学生干部来做好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逐步构建符合实际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具体而言,一方面可借助学生干部的特殊身份来搭建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学生干部获取到其他学生的真实诉求,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然后针对性地改进教育管理工作,从而得到学生的信任;另一方面从学生中选拔优秀者担任班干部,协助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与综合素质,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院校辅导员数量不足的难题。

5.5搭建校园现代化教育管理平台

首先要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通过微信、QQ等建立起高效便捷的沟通、交流平台,拉近教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技术上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其次要巧用局域网打造优秀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舒适安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再者要借助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互相学习以实现共同进步;最后要利用好校园内的校刊、墙报、宣传栏等载体,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取得更好的育人成效。

6总结

小学生教育辅导范文7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和工作内容,也是考验一个高校辅导员能力素质和使命意识的重要指标。在互联网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应转变思想观念,积极顺应新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探析网络媒体的含义及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入手,从两方面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网络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快速兴起,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言行举止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新形势、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如何积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切关注和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和社会课题。

一、网络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媒体的概念。

网络媒体,是现代网络新闻媒体的简称,它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产物。就具体含义来说,网络媒体是指以计算机、手机登电子产品和现代互联网为基础和依托,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迅速传播的新型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具有内容丰富、传播便捷、受众广泛、人机互动性强、传播主体多元、传播者与接受者的零距离性等独特优势和特征,使其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对现代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网络媒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空对空”,找准不同的平台、形式和载体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非常重要。网络媒体因其自身具有的丰富性、便捷性、互动性、开放性、平等性、多样性等优势和特征,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其具备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的优势和条件。

二、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能力不强

。大多高校辅导员都来自非计算机及与网络相关的专业,因此大多辅导员都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现代网络技术知识教育和培训,因而获取网络信息的综合能力不强,对获取的网络信息进行科学判断、筛选和鉴别的敏锐性、准确度不高,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和数据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动力不强。此外,一些辅导员自身进行电脑操作和网络平台建设、网络媒体管理和维护的知识和技术比较缺乏,使得在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近年来,各大高校都比较注重网络媒体的应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辅导员充分将教学内容融入网络媒体这一平台之中。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一方面,是一些辅导员简单地将网络媒体认为是信息公告栏的网络化、电子化,因而只是将网络平台作为简单地信息平台,从而不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重要功能和作用,造成互联网资源的浪费。例如:一些辅导员只是通过QQ群、飞信、微博、微信等平台一些通知公告、注意事项、考试信息等,而不注重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就业创业、心理教育等重要信息,造成网络平台逐渐对大学生丧失吸引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一些辅导员对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不够关注和,认为与学生不属于“同一代”、没有共同话语因而忽视在网络空间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和交流,使得师生关系越来越疏远,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高校辅导员要提升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能力。

一是要主动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积极树立利用现代新型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意识。二是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新闻传播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与学习,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媒体应用能力,增强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敏锐性和创造性。

(二)高校辅导员要正确的引导大学生,以此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是要紧扣时展的脉搏,积极研究和探索网络媒体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根据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和阶段特征,努力提升辅导员的网络信息的可读性、影响力和感染力。二是多余大学生交朋友,多关注大学生的QQ空间、朋友圈、博客等思想性的状态,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对大学生论坛、贴吧、群共享等讨论和传播的负面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和积极引导,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及时把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倡导督促大学生养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为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现代网络文化氛围。

四、结束语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思想结构,这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意味着挑战,又蕴含着大好机遇。作为网络媒体时代的新一代高校辅导员,要积极树立“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并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找到网络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这把“利剑”,努力捍卫大学生思想品格和人格精神的美好“家园”。

作者:骆秋含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毕蕾.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3:57-58.

小学生教育辅导范文8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概述

朋辈主要是指“朋友”和“同辈”,而朋辈心理辅导主要是指由受过专业训练以及督导的非专业人员对团体进行具有一定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也可以是有指导者带领同质团体通过共同探索,从而达到促进团体成员共同成长的过程。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表明,当小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般来说,寻找同伴的比例占70%,而寻找父母的比例占10%,寻找教师的比例占8%,其他选择占12%。而这些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来说,朋辈群体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如今的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校都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众进行了缩小,具有一定的狭隘性,一般来说都仅仅只针对于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实际上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使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而这也正是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朋辈心理辅导在美国已经走上了专业化以及规范化的道路,并且朋辈心理辅导的组织覆盖面十分广泛,在美国也针对朋辈心理辅导制定了相对较为健全的制度,确保辅导能够顺利开展。然而朋辈心理辅导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并不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以及规范性,同时心理辅导的服务范围以及服务对象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型的心理教育方式,逐步进入高校,对于中小学的服务还相对较少。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朋辈心理辅导,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相关人员仅仅只将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定位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治疗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那么这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制约影响。由于小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因此想要小学生最专业的心理辅导技巧进行掌握是一项及其困难的工作,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朋辈心理辅导活动开展的主要角度放在预防以及发展方面,同时也应当针对朋辈心理辅导活动制定出相对较为完善的辅导培训体系,并在学校中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以确保辅导培训体系的有效性,从而为小学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以及具有实用性的实施方案。在小学发展过程中学校通过利用朋辈心理辅导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横向发展,同时对于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朋辈心理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在现如今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小学生的心理援助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的问题。而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小学心理辅导力量不足,提供一定的弥补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自我教育工作,同时对于学生的多层次心理需求也有一定的满足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心理辅导作用,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引进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有效缓解小学专业心理辅导需求的压力

在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心理健康师资配备不足与小学生心理发展需求不断增长,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已然成为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通常情况下在小学的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教师往往都会将心理辅导的主要工作内容放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对于大部分的学生心理潜能进行开发,以及心理品质的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忽视。然而实际上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其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要帮助全体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健康发展,有效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次要的工作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疏导以及治疗。而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一定的促进意义,在心理教育过程中能够起到有效的预防、发展以及干预作用,从而对小学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力量不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弥补。

(二)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发展需求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并且对于心理援助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当小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心理方面的问题时,通常都会首先会向朋友以及长辈进行请教倾诉,而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主要是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对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行充分的激发,并达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朋辈心理辅导网络,对于学生多样化心理发展需求有一定的满足作用,并能对于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三)能够帮助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自我教育

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朋辈心理辅导委员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同学将心理压力进行舒缓,从而解决心理困扰,同时也能够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能够进行沟通交流,并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机会,这对于心理辅导委员自身的心理素质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心理辅导委员在对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帮助的过程中,能够使自身的心里调节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当自身遇到心理问题时,也能够更快速的解决问题,不仅能够达到帮助别人的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自身。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朋辈心理辅导的运用

(一)积极完善教育体系,建立起朋辈心理辅导团队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量正在不断的提升,而现阶段的心理辅导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辅导需求已经无法达到满足的状态,因此学校想要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要在学校中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教育体系,同时也应当组建起一支系统化的心理健康辅导实施团队。首先,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甄选出心理委员,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技能的培训。在每个学年的开始,全校应当发起班级心理委员的招募活动,根据招募原则来说,一般状况下,每个班级中限定出男女心理委员各一名,并且当班级心理委员通过了心理教师的面试之后,教师应当对其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或者班长,同时也应当将棋职责进行明确,继而由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根据心理委员的工作内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将基础的心理专业知识,以及心理辅导技能进行传授。其中主要包括的知识内容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有效的进行情绪调节、科学合理的宣泄方式、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选择科学的心理读物、收集典型的心理辅导案例,同时也应当要求班级心理辅导委员,如果在班级中发现同学的情绪有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将情况反映给教师以及心理教师等。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组织一支由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心理健康辅导小组,同时也应当制定出一套有实施性的自我培训方案,不断提升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技能,同时也应当要求心理辅导小组定期举行会议,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及规划。

(二)不断丰富辅导形式,确保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得以落实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朋辈辅导工作技能的培训以及应用提高重视,并且要向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朋辈辅导工作的咨询技术以及心理危机的干预技巧进行传授。在实际的朋辈辅导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工作。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聊天的方式用或者可以在班级上播放积极向上的电影,鼓励全班同学进行赏析,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以个别会谈的方式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是在同一代人中开展实施的,因此朋辈心理辅导也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并且能够促导对象对意见有更好的接受效果。班级心理委员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并及时发现有心理困扰的同学,并对存在心理困扰的同学及时进行心理安慰以及心理辅导工作。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在时间以及地点方面,都不会受到限制,只要双方自愿,并且对自身的正常学习不会产生影响,都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除此之外,朋辈心理辅导员以及朋辈心理辅导委员组建成的团队辅导必须要对团队的心理辅导要求以及心理辅导原则进行严格的遵守,并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充分的利用相同经历的优势,促使学生之间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达到更好的心理辅导效果。并且想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教师也可以利用qq微信论坛等网络形式开展公工作,而朋辈辅导团队中的任何成员都能够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以及交流软件,将自身所学习到的心理辅导技能进行融合,同时也能够促使心理辅导工作始终处于轻松的环境下,打破了心理辅导工作受到空间时间限制的局面,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面对面心理辅导工作所产生的压力。

(三)认真总结,掌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