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范例

小学德育管理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1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德育;管理分析

现今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学校也逐渐意识到德育教育在教学以及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优化传统教学的质量,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就小学生来讲,其由于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更偏向于感性化,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对小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摸索出更先进的德育管理理念,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校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之后,由于急于求成,因此极容易造成制定计划盲目、制度可执行力较差以及难以落实等情况,极不利于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所以教师在制定计划前首先要意识到德育管理工作并非是短时间的应付,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新的管理方式,认真履行自身的责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计划,减少对学生的理论灌输,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本身刚刚步入校园,因此无论是各个方面均处在初级阶段,所以教师如果在德育管理中为其灌输较为高级的思想,不仅不利于小学生的综合发展,也会大大降低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当中应该从最简单的习惯问题开始抓起,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其可以意识到良好的习惯对于提升自身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举止,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要求小学生在课间活动时,严禁追逐打闹、相互推搡,尤其是在楼梯道,一定要禁止学生玩耍打闹,防止出现意外。在放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秩序,靠道路右侧行驶,走出学校门之后,排队过马路且必须要等待红灯亮时再通过,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为小学生强调这些细节上的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自己在校园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减轻教师在德育管理工作上存在的压力,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教学培养目标。

二、与学生家长达成教育共识

学生的德育管理不仅需要学校制定出明确的制度,更离不开学生家长的参与。小学生由于与家长共处的时间要长于教师,因此家长对小学生的管理方式以及自身的处事习惯均对小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为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首先需要家长与教师达成教育共识,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由于学生家长接受教育的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自身的教育观念与德育工作的教学要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极容易忽视对学生的教育,极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部分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已经变成了留守儿童,其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较低,也是制约德育工作的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给小学生们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未来,教师和学生家长必须要能够达成共识,学校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让家长意识到双方的配合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及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加强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施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助力。此外,学校也应该认识到家长的言行素质对小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的家长进行适当的培训,以使家长能够配合学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首先可以建立家教辅导中心或者家长工作室,对学生家长进行系统化以及理论化的培训,让家长明确自身在学生教育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相关的工作。其次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建立相关的家长网上论坛,让家长通过在网络上的互动来分享自身的经验,增进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以及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最后是可以建立家长讲师团,将家长角色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为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必要的技能指导,使得教育资源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进而为学生创造出适宜学习的教学环境。

三、合理利用网络

现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有着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小学生由于心智还未发展成熟,因此难以实现对网络的合理利用,网络虽然可以为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便捷,但是由于信息开放,小学生极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而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德育工作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对学生在此方面的管理,使其可以对网络进行合理的利用。比如在小学的计算机教学当中屏蔽掉不良的信息,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互联网查找资料的方法,让其受到网络积极面的影响,正确使用网络,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来约束小学生上网搜索信息的内容,让其对互联网有着正确的认识,从而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

德育管理是新时代教学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仅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差,极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德育管理的重要性,除了履行自身的责任以外,还应该呼吁学生的家长积极参与进来,从小学生抓起,为其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全能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2

在以往的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作为学校管理层更多的是从学校管理目标出发来要求学生怎样做,而不是从学生“我该怎样做”的角度来考虑。这样的管理更多是满足管理者的需要,忽视被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性。于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管理制度和学生的行为的矛盾化。以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为例,学校制度中明确要求男同学不能留长发、穿奇装异服,而很多学生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觉得学校的管理和我的需要之间存在矛盾。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学校必须满足学生的全部需要呢?答案是否定的。转变意识,关注学生的需要,就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管理,而不是从学校要求角度来思考管理。传统德育管理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做什么,而以人为本的管理则提倡从学生“需要”角度来实施管理。以“集体主义教育”为例,传统管理中要求学生团结同学、关心集体,有责任感和荣誉感,但很多学生对为什么要这样做较为模糊。而以人为本的管理则提倡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去要求自己。这就实现了从“要求”向“需要”的转变。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层要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方式而实现这一转变,如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了解我国历史、展开讨论、交流、演讲活动等而内化爱国主义教育。又如在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中,通过班级间的对比、小组间的对比等来激活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体,激发起参与兴趣,从而促进德育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降低身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德育管理活动实质上并不是强制行为,而是一个引导与感染的过程。在以往小学德育管理中,学校管理层更多是通过要求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结果常常出现“说”和“做”不统一的现象,甚至学校管理者认为学生和管理者之间在年龄、知识、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故而只要求学生而不要求自己,德育内化更多成为一种形式。同时,因传统教育中教师更多是站在统治者角度来进行管理,服务意识不强,德育管理只是作为学校管理日常活动展开,没有立足学生发展角度展开。从学校德育管理的实质来看,在管理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而非统治者,在德育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要去引导学生怎么做,而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怎么做。以“卫生管理”为例,无论是学校的公共卫生还是班级卫生,学校管理层更多的是向学生提出要求,如公共卫生要做到清扫干净、没有死角、注意保持等,要求提出后就让学生实施,然后看结果。忽视了过程在德育管理中的重要性。降低身份,就是要让学校管理者从统治者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引导者,在德育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好学校管理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关注过程去内涵德育管理。以“卫生管理”为例,学校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首先就要要求教师做到这一点,在实施过程中,可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采用举报方式来监督教师,通过教师的行为规范来给予学生榜样示范。又如学校要求学生保持环境卫生,在实践中以“弯腰行动”(凡教师或学生,只要见到地上有垃圾就应弯腰捡起并扔垃圾桶)方式来进行,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学生被带动起来,然后辅以卫生评比、卫生标兵等奖励,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德育教育目的得到实现。

三、关注差异,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德育管理所面对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个体。在以往小学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所提出的要求常常是“大”而“统一”,如学校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书写习惯,展开了“晨读午写”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早八点开始晨读,对超过该时间段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常常因为诸多原因而受到惩罚,不仅其习惯未能得到培养,反而对活动失去了兴趣。从这一实践来看,目的是较好的,但因忽视了学生的差异而未受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在德育管理中能以奖励优秀、鼓励后进、减少批评的方式进行,其效果会更好。关注差异,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构建德育管理机制,从而让学生在德育管理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以“热爱劳动”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为例,在实践中展开了“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主题班会活动,以“我劳动我光荣”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然后以“劳动小标兵”的评选活动来对学生实施鼓励。从活动效果来看,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更多得到了是奖励,其兴趣更加浓厚,参与度更高。又如在个人卫生管理活动中,学校制定要求后,班级根据学校要求再制定班级要求,学生在班级中根据班级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个人卫生计划,然后再展开实践活动,这种从上到下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要求让学生从自己需要出发去实践,让德育教育具有了丰富内涵,能更好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四、结语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3

一、帮助学生察知幸福能力

当前有不少学生可谓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学会帮助学生察知幸福能力。当前有不少学生生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之中,但是缺乏了感知幸福的能力,比如有的学生遇到任何事情总是喜欢依赖别人甚至怨天尤人,有的学生缺乏了察知幸福的能力。所以作为德育教师,要引导并帮助学生察知和体验幸福。比如可以经常在班级内部组织各种各样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如“帮助同学做一件事”“帮助爸爸妈妈做一次饭”“前往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山区孩子献爱心”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举办,引导学生培养感恩之心、关爱之心、互助之心、奉献之心。如一些学生在帮爸爸妈妈做过饭之后,告诉我:“老师,爸爸妈妈每天做饭太不容易了,以后我坚决不浪费饭菜了”。有的学生在参观完山区学校之后,哭着对我说:“老师,山里的小伙伴太艰苦了,他们的桌椅都快烂掉了,但是他们依然那么爱学习,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们一下子长大了,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全面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创造幸福生活

幸福的生活不是别人给予你的,而是自己创造的,也唯有自己努力去创造幸福,才能真正体验到幸福的感觉,才能真正明了创造与幸福之间的哲学关联,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走向幸福的彼岸。在当前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不少学生都以为自己还小,幸福生活都是别人给的,还有一些学生之间甚至出现了互相攀比的状况,有的学生还喜欢耍酷。孩子们可以自己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生活。比如在德育教育的感恩教育活动中,笔者提到父母为我们的生活和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而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什么呢?学生们想了想,开始议论纷纷,比如有的孩子提到可以给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有的孩子提到可以为爸爸妈妈画一张画全家福送给他们……我引导孩子们回家每个人都完成这样一项活动,在后来的讨论中我问了孩子们父母是怎样的反应,他们提到父母很开心,父母更懂得关注我们了。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到虽然自己还小,可是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幸福的生活。

三、促进学生享受幸福人生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4

德育管理工作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占据首要位置,是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环节。德育管理工作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和主导性作用,所以不管是在教育部,还是各级学校都应将德育管理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实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教育部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每位学生应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这不仅要求教学管理工作有效开展,还要求德育管理工作顺利实施,而班主任作为德育管理工作实施的主体,并且其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引导性作用,因此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应积极与家长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管理抽象化

教育部就小学生日常行为制定了一系列准则,并作为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德育管理的指南,此准则内容极为具体和全面,以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但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也需要对准则内容进行完善,相关学者分析了中外多个国家的小学生行为准则内容之后,发现我国关于小学生行为准则的内容倾向于抽象化,具体实施措施不全面,这给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二)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不紧密

小学生人生的第一堂课通常是在家庭中开启,所以家庭作为德育管理的重要场合,应积极配合学校以及班主任的工作,而班主任也应让家长了解到小学生德育管理的重要性,以寻求家长的积极配合。但实际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一些家长更是娇惯孩子,仅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德育管理,认为只要成绩好就可以,学生在校内形成的良好行为,在家庭中却未引起家长重视,使得德育管理工作受到影响。

(三)实施机构单一

很多西方国家通过社区、公益机构等形式鼓励学生亲身参与、身体力行地体验德育的重要意义,取得了良好效果。而我国的德育工作在实施机构方面较为单一,主要依托于班主任以及规章制度等形式,通过言传身教、强制规定等手段开展德育工作,未与其他社会机构形成合作机制,无法进行现场教育,学生也没有机会和场合体会德育的重要意义,学校强制规定和班主任说教下的德育管理缺乏一定现实意义,预期效果很难达成。

二小学班主任实施德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小学班主任综合素质

班主任作为班级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对学生的校内学习和生活负全面责任。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步接触校园教育,而此阶段的学习和经历也是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基础,可见班主任对小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对小学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还需要对学生生活以及心理等给予关怀,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综合素质。首先,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爱心。班主任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呵护,以真诚之心对待学生。班主任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启蒙者,关系着学生未来成长,所以要求班主任具备爱心,关爱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学会用爱去对待他人,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和关爱。其次,班主任应具备耐心。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思想意识不成熟,难以管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具备一定的耐心,在不改变管理原则的前提下,管理方式应跟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出改变,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解决。最后,班主任应具备细心。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注重每一个细节,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细心观察,对其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机进行细心分析,注意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日常表现。例如:通过观察学生发呆、皱眉等面部表情,分析原因,可能因为学生之间矛盾;可能因为知识点不理解;可能因为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班主任应采取对应方式帮助解决,引导学生走出困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强化班主任与家长、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

对待不同关系的人,小学生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学生进入校园之后,家长、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接触学生的时间都较为有限,而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学生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所以小学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应保持与家长、任课教师的合作关系,积极与家长、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一方面:由于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直接决定着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所以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微信等通讯工具,建立沟通平台,把学生德育管理的重要性以故事的形式发送至平台中,引起家长的重视。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将优秀学生的表现公布,得到家长的支持;将学生在校园内的不良表现单独告知家长,并与家长沟通,寻找最佳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德育管理不仅需要家长的支持,任课教师的辅助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班主任应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和兴趣爱好,利于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课堂教学和德育管理联系起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起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培养班干部

在拥有几十个学生的班级中,仅依靠班主任一人进行管理,能力有限,因此班主任可以培养班干部,组织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减少管理任务量,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学生担负起管理的责任,利于培养其责任意识、增强其自身自制力。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班干部轮流制的形式组织学生管理班级,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轮流进行管理,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对于工作表现出色的学生,应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学生应及时纠正,加以引导,以提升班级德育管理水平。

(四)丰富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的丰富性可以促进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开展围绕学生兴趣爱好和教学内容的校园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体会成功的快乐。例如,书法比赛、主题班会、文艺汇演等,让学生各方面才能得到展现,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馆等。另外可以组织礼仪操学习,改善学生不良形态,对学生健美身姿和良好形象的养成十分有利,提升学生的动作节奏、表现力和美感,养成礼仪习惯,提升心理和身体素质。

三小学班主任实施德育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利于教育目标落实

将小学生培养为“四有新人”即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对小学生发展提出的要求,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生德育管理工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提出了相关要求。由班主任负责强化小学生的德育管理,从实际工作成果分析,德育管理工作应持续不间断的开展,在短时间内,其效果与成绩难以展现,需接受时间的检验,而班主任则需要长时间的付出,才能使德育管理工作的效果得到巩固。

(二)助于小学生成长

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疾病预防和改进的过程,为小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提供了基础保证。校园伤害事件的出现警示着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班主任则可以通过德育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对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给予积极引导,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抵制不良文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等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给现代社会环境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小学生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如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行为、电视中的不雅行为等,这一系列不良文化使小学生出现逆反、早熟等心理问题,而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学生开启一片绿色屏障,对不良文化有抵制作用,使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净化。

四结语

小学班主任作为教育中的首要工作者,工作量大且复杂,但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非常重要,所以要求班主任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发展,尽职尽责完成自身工作,把德育管理工作渗透在每个工作环节中,另外,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学生、家长以及任课教师的配合,通过在班级中选拔班干部以及与家长、任课教师积极沟通等方式提升管理效率,不断巩固德育管理成效,使学生发展成为有能力、有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张波.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功效之研究--诗文育人与德育管理的巧妙结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05).

[2]商凤侠.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2):44.

[3]刘晓勤.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实施德育管理[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1):287.

[4]韩梅.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6(6):75-76.

[5]张亚杰.试论新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4):153.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5

摘要: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德育管理是依据党和国家有关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品质形式的规律,进行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价的过程。本文针对农村小学实际,通过德育计划的制定;德育主题选择;德育活动形式和方法;德育评价等方面来阐述德育管理的有效。

关键词:德育;管理;思考

1完整的德育计划是前提

德育工作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个长远的工作目标,若要取得预想的成绩,达到预期制定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德育治理计划。肓目的实施并不能保证长久的工作活力,这就要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的完善德育工作的发展,工作进度事半功倍,收到实效。所以实践中首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内容、办法、措施、步骤等要点。计划的拟订要体现长期性和阶段性。长计划就是总体设想;短安排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具体安排,如以德育内容为例,小学1-6年级德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主义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自我教育,自强自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这就可以根据内容并且结合学校当地的文化特点做出总计划,这就是长计划。每学期为了把这些内容落到实处,要开展哪些活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运用什么方法,步骤怎样安排,用文字逐一具体化,这就是短安排。制订德育目标,也要有长目标和短目标,短目标为长目标服务。

2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

德育内容很丰富,可开展的活动也很多,但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它应贯穿德育工作全过程,要用爱国主义这根主线,把多姿多彩的内容和富有教育意义、富有情趣的活动串起来,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少先队职能。说:“爱国主义是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情感的高尚精神。”在平时工作中,应将这种精神渗透到少年一代的血脉里,并落实到行动中去,且世代传下去。在具体实施中,可采取下列形式:一是参观活动。现代学生的爱国意识淡薄,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不了解,学校要为学生建立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名胜古迹,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发展史,特别注意近代史,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尊意识。二是观看影视活动。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爱国历史影视片,片中无不生动形象的显示出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爱国将士的精神影响到观看的学生,使学生感知祖国的伟大。热爱中华民族英雄人物和爱国志士,更加明白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机会条件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并更加刻苦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学习,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三是开展读书、绘画、书法、歌咏、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学艺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的吸引力,启迪他们发愤学习,开拓进取,以树立伟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还可以建立校外辅导员联系制度,帮助学生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3针对性、时代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是关键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是2l世纪教育的主要内容。21世纪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高度密集的时代,要使学生明白:踏入社会,如没有高深知识,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很难在未来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很强的动手能力相结合,这是新时代的人格要求,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全力促成这特征形成;第一,要从学生的思索、言行、学习、身体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第二,要有学生感兴趣的崭新时代的信息,包括现代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以及新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这既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可组织学生看科幻片、新闻片、参加科技知识讲座会、形势与任务指导会、演讲会、故事会、读书会,组织参观、游览、调查等,这些活动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是有效方法

在新一代儿童的身上,时代色彩很浓,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同时由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身上还存在严重的弱点,如心理承受能力差,遇事感情脆弱,经不起失败和挫折,吃苦耐劳性差,集体观点淡薄等。因此,要教育好他们,必须注意教育方法,坚持正确引导,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方法。表扬应经常化,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微小的进步都要肯定,批评尽量少,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撒一些美丽的谎言,如一位学生语文成绩本来到数第一,可在一次测验后,语文教师却说:“你好像还不知道,其实你有很强的语文天斌。”之后教师对他无微不致的关怀,到期未时,成绩跃至全班第一,后来考上了大学,就读中文系。这一事例说明老师的微笑,让一个人拾起了丢失的自信。只要实事求是,公平处理。用心说服,注意批评万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能侮辱人格,这样可使学生邪气下降,正气上升,同学之间团结得更紧,班风自然会良好形成。

5完善的德育检查表彰奖励机制是保障

新时代的德育,既要面对现实,又要面向未来,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着眼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要有一定的德育机制作保证,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管理,设置领导机构,注入一定资金,建立德育检查表彰制度,不仅要制度化,要透明、适度。表彰奖励不仅要制度化,还要分层分级化(即校级、班级、级段);表彰要到位,要像表彰智育素质优异的学生那样有声势,有分量。

新世纪的教育工作更要求全面的素质教育,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敢于创新,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被落下,并保持发展,才能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我们德育管理工作中做到方向正,目标明,方法新,措施多,持之以恒的开展,学校德育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二篇:关于新时期农村小学德育管理探究

摘要: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德育管理是依据党和国家有关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品质形式的规律,进行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价的过程。本文针对农村小学实际,通过德育计划的制定;德育主题选择;德育活动形式和方法;德育评价等方面来阐述德育管理的有效。

关键词:德育;管理;思考

一、完整的德育计划是前提

德育工作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个长远的工作目标,若要取得预想的成绩,达到预期制定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德育治理计划。肓目的实施并不能保证长久的工作活力,这就要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的完善德育工作的发展,工作进度事半功倍,收到实效。百事通所以实践中首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内容、办法、措施、步骤等要点。计划的拟订要体现长期性和阶段性。长计划就是总体设想;短安排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具体安排,如以德育内容为例,小学1-6年级德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主义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自我教育,自强自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这就可以根据内容并且结合学校当地的文化特点做出总计划,这就是长计划。每学期为了把这些内容落到实处,要开展哪些活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运用什么方法,步骤怎样安排,用文字逐一具体化,这就是短安排。制订德育目标,也要有长目标和短目标,短目标为长目标服务。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

德育内容很丰富,可开展的活动也很多,但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它应贯穿德育工作全过程,要用爱国主义这根主线,把多姿多彩的内容和富有教育意义、富有情趣的活动串起来,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少先队职能。说:“爱国主义是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情感的高尚精神。”在平时工作中,应将这种精神渗透到少年一代的血脉里,并落实到行动中去,且世代传下去。在具体实施中,可采取下列形式:一是参观活动。现代学生的爱国意识淡薄,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不了解,学校要为学生建立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名胜古迹,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发展史,特别注意近代史,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尊意识。二是观看影视活动。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爱国历史影视片,片中无不生动形象的显示出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爱国将士的精神影响到观看的学生,使学生感知祖国的伟大。热爱中华民族英雄人物和爱国志士,更加明白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机会条件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并更加刻苦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学习,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三是开展读书、绘画、书法、歌咏、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学艺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的吸引力,启迪他们发愤学习,开拓进取,以树立伟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还可以建立校外辅导员联系制度,帮助学生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三、针对性、时代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是关键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是2l世纪教育的主要内容。21世纪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高度密集的时代,要使学生明白:踏入社会,如没有高深知识,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很难在未来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很强的动手能力相结合,这是新时代的人格要求,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全力促成这特征形成;第一,要从学生的思索、言行、学习、身体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第二,要有学生感兴趣的崭新时代的信息,包括现代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以及新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这既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可组织学生看科幻片、新闻片、参加科技知识讲座会、形势与任务指导会、演讲会、故事会、读书会,组织参观、游览、调查等,这些活动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是有效方法

在新一代儿童的身上,时代色彩很浓,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同时由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身上还存在严重的弱点,如心理承受能力差,遇事感情脆弱,经不起失败和挫折,吃苦耐劳性差,集体观点淡薄等。因此,要教育好他们,必须注意教育方法,坚持正确引导,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方法。表扬应经常化,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微小的进步都要肯定,批评尽量少,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撒一些美丽的谎言,如一位学生语文成绩本来到数第一,可在一次测验后,语文教师却说:“你好像还不知道,其实你有很强的语文天斌。”之后教师对他无微不致的关怀,到期未时,成绩跃至全班第一,后来考上了大学,就读中文系。这一事例说明老师的微笑,让一个人拾起了丢失的自信。只要实事求是,公平处理。用心说服,注意批评万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能侮辱人格,这样可使学生邪气下降,正气上升,同学之间团结得更紧,班风自然会良好形成。

五、完善的德育检查表彰奖励机制是保障

新时代的德育,既要面对现实,又要面向未来,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着眼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要有一定的德育机制作保证,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管理,设置领导机构,注入一定资金,建立德育检查表彰制度,不仅要制度化,要透明、适度。表彰奖励不仅要制度化,还要分层分级化(即校级、班级、级段);表彰要到位,要像表彰智育素质优异的学生那样有声势,有分量。

新世纪的教育工作更要求全面的素质教育,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敢于创新,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被落下,并保持发展,才能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我们德育管理工作中做到方向正,目标明,方法新,措施多,持之以恒的开展,学校德育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三篇:关于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思考

摘要: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德育管理是依据党和国家有关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品质形式的规律,进行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价的过程。本文针对农村小学实际,通过德育计划的制定;德育主题选择;德育活动形式和方法;德育评价等方面来阐述德育管理的有效。

关键词:德育;管理;思考

1完整的德育计划是前提

德育工作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个长远的工作目标,若要取得预想的成绩,达到预期制定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德育治理计划。肓目的实施并不能保证长久的工作活力,这就要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的完善德育工作的发展,工作进度事半功倍,收到实效。所以实践中首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内容、办法、措施、步骤等要点。计划的拟订要体现长期性和阶段性。长计划就是总体设想;短安排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具体安排,如以德育内容为例,小学1-6年级德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主义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自我教育,自强自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这就可以根据内容并且结合学校当地的文化特点做出总计划,这就是长计划。每学期为了把这些内容落到实处,要开展哪些活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运用什么方法,步骤怎样安排,用文字逐一具体化,这就是短安排。制订德育目标,也要有长目标和短目标,短目标为长目标服务。

2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

德育内容很丰富,可开展的活动也很多,但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它应贯穿德育工作全过程,要用爱国主义这根主线,把多姿多彩的内容和富有教育意义、富有情趣的活动串起来,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少先队职能。说:“爱国主义是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情感的高尚精神。”在平时工作中,应将这种精神渗透到少年一代的血脉里,并落实到行动中去,且世代传下去。在具体实施中,可采取下列形式:一是参观活动。现代学生的爱国意识淡薄,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不了解,学校要为学生建立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名胜古迹,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发展史,特别注意近代史,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尊意识。二是观看影视活动。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爱国历史影视片,片中无不生动形象的显示出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爱国将士的精神影响到观看的学生,使学生感知祖国的伟大。热爱中华民族英雄人物和爱国志士,更加明白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机会条件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并更加刻苦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学习,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三是开展读书、绘画、书法、歌咏、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学艺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的吸引力,启迪他们发愤学习,开拓进取,以树立伟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还可以建立校外辅导员联系制度,帮助学生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3针对性、时代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是关键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是2l世纪教育的主要内容。21世纪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高度密集的时代,要使学生明白:踏入社会,如没有高深知识,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很难在未来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很强的动手能力相结合,这是新时代的人格要求,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全力促成这特征形成;第一,要从学生的思索、言行、学习、身体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第二,要有学生感兴趣的崭新时代的信息,包括现代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以及新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这既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可组织学生看科幻片、新闻片、参加科技知识讲座会、形势与任务指导会、演讲会、故事会、读书会,组织参观、游览、调查等,这些活动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是有效方法

在新一代儿童的身上,时代色彩很浓,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同时由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身上还存在严重的弱点,如心理承受能力差,遇事感情脆弱,经不起失败和挫折,吃苦耐劳性差,集体观点淡薄等。因此,要教育好他们,必须注意教育方法,坚持正确引导,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方法。表扬应经常化,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微小的进步都要肯定,批评尽量少,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撒一些美丽的谎言,如一位学生语文成绩本来到数第一,可在一次测验后,语文教师却说:“你好像还不知道,其实你有很强的语文天斌。”之后教师对他无微不致的关怀,到期未时,成绩跃至全班第一,后来考上了大学,就读中文系。这一事例说明老师的微笑,让一个人拾起了丢失的自信。只要实事求是,公平处理。用心说服,注意批评万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能侮辱人格,这样可使学生邪气下降,正气上升,同学之间团结得更紧,班风自然会良好形成。

5完善的德育检查表彰奖励机制是保障

新时代的德育,既要面对现实,又要面向未来,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着眼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要有一定的德育机制作保证,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管理,设置领导机构,注入一定资金,建立德育检查表彰制度,不仅要制度化,要透明、适度。表彰奖励不仅要制度化,还要分层分级化(即校级、班级、级段);表彰要到位,要像表彰智育素质优异的学生那样有声势,有分量。

新世纪的教育工作更要求全面的素质教育,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敢于创新,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被落下,并保持发展,才能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我们德育管理工作中做到方向正,目标明,方法新,措施多,持之以恒的开展,学校德育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四篇:城市化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对策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一个重要的过程,是现代社会发展内在的、必然的趋势。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历史阶段。城市化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结构,而且改变了社会的价值意识、道德观念,尤其是是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除了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之外,更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这就要求学校德育教育相应做出调整与更改。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始终注重德育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是提升学校教育价值与作用力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当前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并主动调整与改革管理方式,弥补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缺陷与不足,加速推进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全面化、科学化进程。

一、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

1.贫富差距加大,德育管理难度增加。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直接影响之一是拉大了贫富差距,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一些农村居民能够抓住机遇,主动创业,而一些农村居民依然只能依靠农业收入与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家庭收入的严重不平等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德育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小学中,学生之间因因为互相攀比而引发偷窃、冲突等等,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都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小学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2.多种文化的冲击,德育管理内容增多。

经济全球化与农村城镇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潮流,对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多种形式的文化与意识也不断流入中国,小学生心智发展不健全,区分事物对错的能力相对较低,极有可能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比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求新求异”等等,这对于青少年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但目前绝大一部分农村小学并没有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设置相关的德育教育课程,使德育管理问题隐藏着诸多潜在的危机。

3.高科技网络发展迅速,德育管理范围扩展。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大部分农村家庭都已经购买了电脑,智能手机等等,一方面给予农村小学生更多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开拓眼界的机会与平台,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重要问题:沉迷网络,封闭自己、拒绝与他人沟通,网络世界一些色情、暴力等等信息也会大大影响着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这是当前影响与限制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农村小学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必须考虑的重点与核心。

二、基于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开展德育管理的具体措施

针对当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特将推进与改革德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扩展德育教育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时代性。

为提高农村德育教育的时代性与时效性,农村小学德育管理人员要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状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增加与调整德育教育内容,使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始终与社会发展、学生需求同步。比如,农村小学教师应坚持从社会热点事件中汲取信息,比如“该不该扶起摔倒的老人”,“是保持冷漠还是伸出援手”等等,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通过这种方式使小学生能够及时了解与洞察社会热点事件,也让农村德育工作与时俱进,长期有效。

2.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变革德育管理理念。

坚持学生本位的管理管理理念不仅仅是转变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方式与模式的重要动力,也是激发小学生参加各种德育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根本保障。为此,农村小学要彻底变更传统的机械、僵化的灌输式的德育教育方式,尝试推行“体验式”、“自主式”德育教育方式,比如教师可设置“发先你身边的美丽人物”等主题,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学习等等方式搜集资料,并在此过程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从而大大提高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质量与作用力。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扩展德育管理工作范围。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内容反复、项目众多的复杂工程体系,需要学校、家长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其中,构建德育管理网络,才能使德育管理渗透到小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身心健康。具体来说,农村小学可以组织家长成立“德育小组”,邀请家长参加到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来,并时时汇报学生的实际状况,协助学校及时调整德育工作内容与工作内容,同时要加强与德育专家的密切联系,定期开展相关讲座与座谈会,为教师传达最新的德育工作方式与工作理念,解答学校在推行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使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高效性与科学性,让农村德育管理工作实现突破性的进展与进步。

三、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社会道德观、价值取向也发生了转变,而在学校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对道德教育造成了冲击,使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在这种大环境下,小学农村德育工作者更要主动去调整管理方式与管理理念,立志于小学农村德育工作的现状,优选德育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进一步凸显小学农村德育管理工作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义。

作者:陈艳飞 陈庚 单位:吉林省蛟河市漂河镇青背九年制学校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管理;激励对策

小学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既直接关系到班级的正常运行,又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为提高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可以制度和运行模式为切入点,不断拓展德育管理工作理念,充分发掘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将激励对策制度化

尽管班级只是一个小集体,但这其中却包括几十名个性特点不尽相同的学生,因此,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在这样的认知下,开展好德育管理工作必须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将激励对策制度化,确保这“小集体”的成员能根据统一化、普遍化的标准形成对于自身行为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向德育目标靠拢。激励对策及管理体系不能过于严肃生硬,这不利于小学生形成深刻理解,也很容易使得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也不能杂乱无章,这会使得小学生在完成行为与德育目标对应的过程中“无所适从”,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明确各个行为的性质判断,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值得学习提倡的,哪些行为是违背了德育目标的,同时配套优秀行为的物质及精神奖励,让激励对策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诉求,在明确的制度目标下实现茁壮成长。例如:在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秩序时,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记录表,或是利用更加方便的电子日历,明确学生遵守学校秩序的标准,如:是否有迟到早退现象;上课是否开小差;上课是否积极回答问题等多项联系紧密的指标,通过每星期、每月度的更新,将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清晰量化,并明确排名前列的学生的奖励措施。在班级电子日历的构建中,由于涉及内容全面且每一名学生的状态都有所差别,因此,如果仅仅依靠班主任一人来观察记录难免会出现偏差。班主任应积极与各科教师沟通,让其在上课时协助做好学生表现的记录工作,同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民主选举出每一个小组的组长,协助教师做好记录工作,确保记录工作“全覆盖,全时化”,也让学生在监督他人的过程中不断规范个人行为。这种激励方法可以“聚沙成塔”,让学生认识到细小行为对于个人整体品格的影响作用,也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探索中不断完善个人行为,逐渐形成优秀的班风,为后续的德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班主任可以在每周公示打分状况,保证激励对策的制度化、透明化。除了量化的打分量表外,教师还可以就每一位学生行为的改善策略提出参考,让学生形成对行为的准确认知,从而在思想上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也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形成家校共育的强大合力。这种全面性的制度与记录方式可以确保班级整体德育工作的正确方向,为具有不同个性特点、德育观念的学生提供正能量的引导,既可以创设合理的德育建设氛围,又尊重了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

二、将激励对策常态化

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既要保证德育激励对策的制度化,又要坚持常态化,这样才能将激励对策对小学生德育素养的培育作用最大化,利于班主任更加顺利、畅通地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有效提升德育管理的实效。在激励对策的常态化过程中,及时激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这适应了小学生多变化、个性化、随时化的个人表现特点。例如:在培育学生养成文明观念的德育管理中,教师既要加强对文明礼貌的解读,又要把握好激励对策的时机。教师可以采用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小红花”,在班级管理中发现学生的某一文明礼貌行为时,可以将小红花作为奖励给予该名同学。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要注意激励对策的灵活性,例如:在某一同学发生了迟到这一违反学校规范的行为但又能主动向教师报告并说明合理原因时,可以不予发放小红花,但可以做出不将该行为记入学生的表现计分表中的灵活激励。小学生年龄群体尚小,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十分大,这种激励方式可以将正向行为的效应最大化,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做出正能量行为之后可以获得的直观可见的良好奖励,从而形成学生共同努力向德育目标靠拢的优质局面。班主任是开展德育管理、实施激励对策的主要负责人,在德育激励中必须灵活采用激励手段,既不能过于严肃僵硬,也要做到有标准可依。在将德育激励对策常态化的过程中,班主任应以一个观察者、发现者的角度,去探寻学生在不同德育方面的“闪光点”与独特价值,从而影响其有意识地规范自身行为,将自身行为与所获得的正向反馈结合起来,形成不断努力的动力,将激励对策的作用最大化。班级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化、具体化的过程,每一周、每一天甚至每一个课堂中学生的状态都是多变的,因此,常态化、灵活化的管理与激励手段必不可少,必须充分体现德育管理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打破传统观念中强调稳定而“墨守成规”的管理模式,避免为了“激励”而激励。同时,要根据在教学生活中发现的新问题,考虑学生展现出的新特点,不断完善激励制度的内容,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为本,同时要积极结合当前社会上核心价值观的新内涵,确保德育管理紧跟时代、紧贴学生。

三、及时调整,提高激励对策的影响效能

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德育状态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这一点在年龄尚小、各种观念尚未完全形成的小学生层面更为突出,因此,教师不能因为短期之内看不见学生的明显进步就失去德育管理的积极性,也不能无视小学生的潜在变化而固守特定的德育管理激励标准,要辩证地看待激励对策的时效性。一般来说,“跟踪化”“全面化”是优质的德育管理激励对策应具有的基本内涵,也是其影响效能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例如: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是一个长期化、系统化的德育管理激励过程,在开始实行该项激励机制时,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生卫生自理能力不强的特点,激励政策应当呈现出适当的宽松化特点,不能过于严苛,以避免学生出现畏难感与抵触情绪,此时,对于能按照分组要求有效完成值日任务的学生都应给予正向激励。在激励机制进行到一定时间之后,通常是在一两个月之后,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卫生观念,此时就应当将激励机制的内容进行合理拓展与延伸,可以明确设定如每天保持个人外观整洁、定期整理课桌等,并将这些内容划入定期化的考核量表中去。可以说,德育激励对策机制的设立与实施决不能指望一劳永逸,必须将其视为一个不断扩充、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

四、结束语

在开展班级德育管理工作时,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制度化、常态化、动态化、灵活化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主动契合德育目标,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为其终生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陆晓华.课程教育研究.2017(17):45—46.

[2]加强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途径的研究[J].钟淑芬.课程教育研究.2017(17):108—109.

[3]试论农村小学德育管理[J].陈广仓.课程教育研究.2017(07):7—12.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7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德育

审视目前学校德育现状,学校缺乏的不是对德育的重视程度,而是德育开展的实效性。小学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如何使儿童的道德成长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德育过程中来,意图从品德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小学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1概念

1.1德育

德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及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心理辅导等。詹万生先生等推崇广义德育。[1]而檀传宝教授则倾向狭义德育,认为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2]笔者也认为德育的核心或基础应该归根于道德教育。至于政治、思想、法纪、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道德教育。

1.2学校德育

家庭、社会、学校构成了德育衔接的横向体系,小学、中学、大学延伸至两端的幼儿园和研究生阶段构成了德育衔接的纵向体系。本文主要从小学学校德育视角来探索积极心理学对小学学校德育的促进作用。王道俊教授指出,学校德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事原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

1.3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相对应,传统心理学侧重的是以“人的各种心理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消极心理学模式,是从“坏”到“好”的心理学范畴。而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人的美德和善为出发点的研究,研究重点在于帮助“普通人”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从“好”到“更好”的过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层面: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

2积极心理学与德育的联系

(1)从目的来看,积极心理学和小学德育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个体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积极心理学提倡用积极的方式解读人的心理现象,鼓励人们用赞美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并帮助其达到更大程度的幸福,进而促进社会良性和谐发展。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反映的是个体的现实情况与理想生活向往的契合体验。德育生活化的目标之一就是创造一种可能的生活,一种人们憧憬着的、通过自己努力能实现的理想生活,是一种具有实现可能但尚未被实现的生活。[4]主观幸福感或可能生活,均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2)从实现目标的途径来看,积极心理学和小学德育都重视认知、情感和实践的结合。积极心理学强调对积极心理知识的认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人们积极情绪的体验帮助人们获得美德。建构主义指出,一个人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需要“同化”或“顺应”过程逐步内化才能实现。道德的形成需要儿童亲历亲为,在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思考、实践才能实现。学校德育应坚持知、情、行统一的原则,加强在实践中开展德育。(3)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品德培育是积极心理学和小学德育的共同研究内容。品德培育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的核心任务。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中,归纳出了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超越性等六种具有普适性的美德。塑造学生的美德同样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德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探求知识;而是为了寻求生活的态度。如何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自我体验,促使品德的不断完善,进而形成儿童适应社会发展的良好品德是德育重要的研究内容。

3积极心理学对小学道德教育的促进作用

积极心理学尊重道德主体的能动性,肯定自我价值,挖掘自身优势,并运用科学实证的方法选择教育内容,对小学生德育具有促进作用。(1)积极心理学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有助于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幸福观。我国的小学德育体系更多地涉及了“理性化的要求”,没有把学生的幸福纳入到德育的目标中,德育“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不够。在学校德育建设体系中吸收积极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可以提高孩子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2)积极心理学的“解释风格”研究有助于小学生习得性乐观的养成。马丁•塞利格曼将解释风格分为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三个维度。乐观的人将美好的事情看作是永久性、普遍性的,是由“我”带来的;坏事情则认为是暂时的、个别的,是由非人格化(“我”之外)的因素导致的。而悲观的人则恰恰相反。其认为,乐观可以通过后天学习的获得。教育者使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解释风格,以建立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塞里格曼在研究中还发现,拥有更多乐观情绪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更好。[5](3)积极心理学的科学实证性可以帮助小学生德育更好地融入生活。生活德育论者强调德育应促使人热爱生活,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培养道德品质。德育的过程就是使人回归社会生活的过程。[6]要实现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儿童以何种态度对待生活,用什么样的价值认知来看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各种生活事件。[7]积极心理学能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行为和外界的客观事物形成积极的认知,更好地协调自己的生活。

4积极心理学对小学德育的启示

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小学德育建设,有助于优化小学德育内容,创新小学德育途径。(1)在小学高年龄段开设积极心理学必修课。塞利格曼研究小组曾经在美国学校里采用预防的手段加强儿童的积极情绪,教授孩子们积极心理学课程,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标志性优秀品质(例如勇敢、智慧、友善、坚强)。研究发现,这并不会耽误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反,开心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好。这值得我们借鉴。(2)德育导师制,增加学生积极体验的机会。我国小学班级人数较多,班主任很难实施个性化德育,也很难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学校管理层可以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实行德育导师制,班级的任课老师共同承担德育任务,充分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模式。(3)教师以身作则,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塞利格曼在《如何培养乐观的孩子》一书中提到,孩子就像海绵,他不仅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多使用积极的讲话风格及评价方式。用积极的反馈平衡批评,把积极的标签贴在学生消极的自我认知上,对学生犯的错误使用暂时性、个别的、非人格化的解释风格,而对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应用永久的、普遍的、人格化解释风格。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认真学习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让自己习得乐观并形成积极的解释风格,为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4)群体层面上,学校道德建设中培养以美德为目标的团体或组织系统。优秀品德的形成依赖于良好的美德环境。积极建设以美德为目标的团体或组织系统,将积极心理学的美德内容纳入学校德育建设的内容体系,利用环境的浸染功能实现对学生美德的教化与提升。

5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的一线教师或是管理者应该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贯穿于德育建设中,真正将德育内化于心,外施于人,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有助于培育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培养更多正能量的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詹万生,刘显国.构建学校德育体系[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2]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塞利格曼.教出乐观的孩子[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6]赵志毅.德育的“意志”转向——兼论走向“实践理性”的学校德育[J].教育研究,2012(2).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8

在进行小学班主任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更加安心地进行学习,就必须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内容的形成仅仅靠教师自己是很难实现的,为此教师应该“放权”给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管理班级、提升自己的权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关键词:

民主治班;自主管理;小学德育

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仅仅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为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让学生意识到争做班级中的一员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情,从而让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一、制度探讨制,让每个学生参与制度建设

长期以来,班级中的制度都是由学校或者教师制定的,作为班级中的重要成员,学生没有太大的发言权,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长期这样会削弱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渐渐产生自己是为老师、家长而学习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改变这一错误的想法,教师可以定期召开班级制度制定会议,让学生通过探讨共同制定出班级管理制度,从而让学生更自觉地遵守自己制定的制度。比如,某次学校组织春游,为了确保春游活动顺利地开展,教师组织大家一起开展了一次春游制度管理策划会议,先将班级学生分为5个小组,然后由小组成员自由探讨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制度才能确保整个春游活动既有趣又安全,经过探讨,每个小组给出了以下制度:“1.每个小组至少带一部手机;2.任何活动都以小组方式进行,不能单独行动;3.活动期间互相帮助,树立良好的集体形象;4.有福同享,有难同当;5.为小组出彩者受到奖励,反之受到惩罚。”大家制定出来的规矩,教师有权进行修改,但不宜改变过大,这样学生在参与春游活动时,由于是自己制定的规则,因此会更加自觉地遵守,从而保证整个活动顺利地开展。

二、班长轮换制,让每个学生承担管理责任

班长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仅是一个班级的领头人,更是一个班级的代表。然而长期以来班长都是固定的,一位班长一旦被确定下来,在不出错的前提下一般都会长期干下去,时间久了班长的思想意识就会有所放松,傲慢、焦躁的心理就会充斥班长内心;另一方面其他同学不能当班长,渐渐地也就打消了当班长的想法,降低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学生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为此教师应该采用班长轮换制,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承担班级管理的责任,在担任班长的同时体会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形成更强的集体意识。比如,班级中有甲乙两位同学,甲同学学习成绩很好,但缺乏班级管理意识,当轮到他当班长的时候,头几天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去管理班级,于是教师给他灌输了一些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并让他向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乙同学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甲终于适应了班级管理。过了1个月后,轮到乙同学进行班级管理了,这位同学是一位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但平时贪玩,不喜欢学习,因此尽管班级管理较好,但无法服众,为此教师又让他与甲同学坐在一起,让甲同学给乙同学补课,经过一段时间的补课,学生乙的成绩得到很大提升,大家对他也更加信服,这就是班长轮换制的优势。

三、活动策划制,让每个学生精心组织活动

班级活动对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天玩,他们喜欢通过一些游戏来充实自己的小学生活,因此通过各种趣味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然而开展什么样的活动一直都是由教师策划的,学生只能当作参与者,这可能无法满足班级每个学生的意愿,为此教师可以将班级策划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制定活动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在一次“爱护花草人人有责”的主题班会中,教师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4组,让学生自由探讨如何根据活动主题策划活动,于是小组成员进行活动内容的探讨,最终确定以下四套方案:“1.开展爱护花草的游戏;2.制作各种素材,在校园中进行张贴和宣传;3.带上袖标巡视校园,发现问题及时制止;4.开展修护花草的活动。”制定出4套方案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活动的探讨,由各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随后由班级同学投票选择活动方案,要求自己的小组成员不能选自己的方案,经过投票最终确定方案2为最终方案,于是方案2的小组成员成为整个策划的设计师和管理者,全体同学都应听从这个小组的要求来开展活动,最终该小组制定细致方案:“1组制定整体活动方案,并积极参与到整个班级活动实施之中;2组负责收集素材,设计制作相关宣传画册;3组和4组同学负责在校园中宣传,让更多的同学意识到爱护花草的重要性。”

总之,在进行小学班主任日常德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让学生明白树立班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为此班级学生必须从自我做起,努力为班级添砖加瓦。为此教师应该开展制度探讨制,让每个学生参与制度建设;开展班长轮换制,让每个学生承担管理责任;开展活动策划制,让每个学生精心组织活动。

作者:黄海群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旧县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