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审计报告范例

项目审计报告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1

关键词: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转向,建设工程项目规模逐步缩减,但是高校也会根据发展和实际需求,开展一些大的建设工程项目和零星维修工程项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国家政策规定和要求下,对一些大的建设工程项目或者零星维修工程项目实施外包审计。由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不再参与具体审计工作,需要把精力放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管理。科学有效的审计外包管理,对工程项目的审计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工程项目审计人员需要从审计外包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握和实施有效管理,保证工程项目的审计质量。

一、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必要性

(一)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内涵及分类

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是指高校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定,将工程项目审计业务委托给学校外部具有一定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并实施相关管理工作的活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两类,全部外包是指将一个或多个工程项目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并由中介机构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部分外包是指将一个工程项目中部分业务委托给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内部审计根据情况利用中介机构的业务成果,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

(二)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必要性

工程项目的审计极具专业性,高校承担工程项目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在人员数量上跟进,更需要具备工程审计的相关专业技能。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尤其是工程项目的审计人员配备很不足,现有的人力资源无法满足工作目标要求,而且有些内审人员并不是工程审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甚至是半路出家的,因此高校工程项目的内审人员缺乏工程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胜任能力较低。高校工程项目审计业务实施外包,一方面缓解了专业审计人员数量匮乏与工程审计业务量大的矛盾;另一方面,中介机构所配备的审计人员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强,业务范围广,工作经验丰富,可以大幅度提高工程项目审计的质效;再者,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工程项目审计,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工程项目审计的公平公正,审计效果明显。因此,聘请中介机构实施工程项目的审计,非常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存在的风险

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重要作用和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很好的弥补高校内部审计力量和技术的不足,使高校工程项目的内部审计人员有机会转变角色,不把精力大量投入在审计实务操作中,可以抽身思考工程项目审计的管理事项,不断优化和促进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项目审计外包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一定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一些中介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时间效应,对工程项目审核不严谨,敷衍了事,造成审计结果缺乏公正性和真实性,造成损害委托方或者施工方的利益,会给高校带来较大的风险;二是中介机构可能会存在所派审计人员与招标文件或合同要求不相符的情况,没有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或合同的要求安排和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派驻缺乏丰富经验的审计人员担任工程项目的主审,解决工程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能力较差,甚至出现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专业胜任能力达不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致使工程项目审计进度缓慢,或者停滞不前,甚至导致审计报告出现纰漏;三是由于内部审计力量薄弱,内部审计监管力度不够,不能深入关注项目的具体环节和细节,工程项目审计过程和质量控制存在管理不严现象,因此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就会出现懈怠现象,不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导致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没有达到应有的质量和要求;四是由于派驻人员个人素质以及道德品行参差不齐,有些审计人员不能恪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存在有意泄漏高校工程项目信息的风险。

三、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关键环节管理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11号令)中明确“除涉密事项外,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因此,高校可利用审计业务外包的创新方式行使其内部审计职能,但须对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在国家政策明确规定下,高校内部审计要主动转变审计工作理念,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将部分项目实施外包审计,内审人员的工作职责应逐步从实操型向管理型的方向发展。为确保工程项目外包审计的质量和效果,防范委托审计的风险,高校内部审计必须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管理,积极协调高校内部职能部门的配合工作,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一)制度建设环节的管理

在审计署第11号令的明确规定下,为规范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行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高校应参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第2309号),制定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办法或细则。通过建章立制,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外包审计做出明确规定,明确责任界定和追究事宜,建立健全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评价制度,建立由内部审计部门、中介机构组成的审计组负责制,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意识,分级负责和相互配合,形成责任共同体,加强审计质量的管控;同时,也应在制度中明确中介机构的违约行为责任追究规定,并在审计外包合同中予以明确;高校也应不断探究审计外包工作的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高校工程项目外包审计应在制度规范下,合法合规实施外包审计,提高工程项目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

(二)组织招标环节的管理

高校招标采购部门根据工程审计项目的规模大小和重要性,选择工程建设项目外包审计的最佳采购方式,确定第三方中介机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招标环节需要精准介入,对关键要素进行规范和明确,在招标文件中给与体现。在资格条件方面,要对参与投标的中介机构的资质、业绩和规模等作出详细要求,相应的中介机构须具备合法的经营条件,拥有国家承认的专业资质和良好的职业信誉;在技术参数方面,侧重明确人员的配备、审计工作方案的设置、风险防控等的评审要求,所派驻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工程项目审计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同时对中介机构的执行进度和时间限定提出确切要求。高校招标采购部门应采用合适的采购方式,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预算资金的范围内,在内部审计部门确定的技术参数下,择优选择有高校工程项目审计经验的、资质较高、信誉较好的中介机构,

(三)签订合同环节的管理

合同是双方履行权利和义务的法定文件。高校在遴选合适的中介机构后,双方需要签订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合同。签订的合同时,高校必须注重规范性,做到细致、详尽和明确,否则很容易导致产生合同纠纷,可着重从不同角度对合同签订环节进行管理。首先,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及中介机构的权限;其次,合同中应写明工程项目审计的目标、主要审计内容、工作质量要求,明确合同的金额(包括比例)和支付的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第三,合同中应约定中介机构人员配备条件和履行审计职责的时限,要求按照工程项目审计的要求和规定实施独立审计,达到所要求的审计时效和目标;第四,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中介机构对所涉及工程项目信息实行保密制度,确保工程项目信息的安全性,并在合同中明确泄露信息的相关惩戒规定和措施。另外,合同中也应进一步明确,工程项目审计外包过程涉及主合同之外其他特殊权利义务的,须签订单独的补充协议进行约定。

(四)质量控制环节的管理

高校内审人员应认真履行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职责。在工程项目外包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应按照项目负责制原则,由高校内部安排项目负责人,对工程项目审计过程进行管控,督促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则实施审计。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会同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制定工程项目审计方案,充分参与、了解中介机构编制的项目审计方案的详细内容,保障工程项目审计方案的科学性。同时要加强审计过程管理,积极协调学校基建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中介机构等三方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听取中介机构的工作汇报,询问了解审计项目实施情况和进度、帮助解决和协调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需要进一步协调和商量的问题,组织各方通过会议进行沟通、商议、解决,并实施监督和指导。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负责对外包审计服务的质量监管,对审计结果和审计报告进行复核、验证和确认,并提出内部审计意见,保证工程项目审核报告的质量。

(五)质量评价环节的管理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外包审计业务,对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质量实施评价,应从工程项目外包审计履行合同情况、项目审计的整体质量情况、中介机构派驻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情况、档案资料归集的完整性以及是否符合内审档案工作的规定等角度,对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采用定性、定量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高校应当把对中介机构工作质量评价的结果,作为选择和确定中介机构的重要参考,甚至可进一步形成高校内部工程项目中介机构备选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高校工程项目外包审计,是一种审计创新方式,也是内部审计的一种扩展,在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较好的缓解内审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和工程项目审计工作量大的矛盾,也能体现内部审计一定的独立性,但是高校实施工程项目外包审计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因此,在项目审计实施的全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环节进行介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深入细致的抓住每一个关键节点,最大限度的防范和阻止风险的发生,保证外包审计工作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毕惠.关于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7(20):51-52.

[2]邹积娜.高校工程审计外包管理存在问题及模式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19(4):63-65.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2

关键词: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转向,建设工程项目规模逐步缩减,但是高校也会根据发展和实际需求,开展一些大的建设工程项目和零星维修工程项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国家政策规定和要求下,对一些大的建设工程项目或者零星维修工程项目实施外包审计。由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不再参与具体审计工作,需要把精力放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管理。科学有效的审计外包管理,对工程项目的审计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工程项目审计人员需要从审计外包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握和实施有效管理,保证工程项目的审计质量。

一、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必要性

(一)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内涵及分类

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是指高校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定,将工程项目审计业务委托给学校外部具有一定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并实施相关管理工作的活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两类,全部外包是指将一个或多个工程项目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并由中介机构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部分外包是指将一个工程项目中部分业务委托给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内部审计根据情况利用中介机构的业务成果,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

(二)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必要性

工程项目的审计极具专业性,高校承担工程项目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在人员数量上跟进,更需要具备工程审计的相关专业技能。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尤其是工程项目的审计人员配备很不足,现有的人力资源无法满足工作目标要求,而且有些内审人员并不是工程审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甚至是半路出家的,因此高校工程项目的内审人员缺乏工程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胜任能力较低。高校工程项目审计业务实施外包,一方面缓解了专业审计人员数量匮乏与工程审计业务量大的矛盾;另一方面,中介机构所配备的审计人员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强,业务范围广,工作经验丰富,可以大幅度提高工程项目审计的质效;再者,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工程项目审计,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工程项目审计的公平公正,审计效果明显。因此,聘请中介机构实施工程项目的审计,非常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存在的风险

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重要作用和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很好的弥补高校内部审计力量和技术的不足,使高校工程项目的内部审计人员有机会转变角色,不把精力大量投入在审计实务操作中,可以抽身思考工程项目审计的管理事项,不断优化和促进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项目审计外包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一定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一些中介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时间效应,对工程项目审核不严谨,敷衍了事,造成审计结果缺乏公正性和真实性,造成损害委托方或者施工方的利益,会给高校带来较大的风险;二是中介机构可能会存在所派审计人员与招标文件或合同要求不相符的情况,没有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或合同的要求安排和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派驻缺乏丰富经验的审计人员担任工程项目的主审,解决工程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能力较差,甚至出现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专业胜任能力达不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致使工程项目审计进度缓慢,或者停滞不前,甚至导致审计报告出现纰漏;三是由于内部审计力量薄弱,内部审计监管力度不够,不能深入关注项目的具体环节和细节,工程项目审计过程和质量控制存在管理不严现象,因此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就会出现懈怠现象,不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导致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没有达到应有的质量和要求;四是由于派驻人员个人素质以及道德品行参差不齐,有些审计人员不能恪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存在有意泄漏高校工程项目信息的风险。

三、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关键环节管理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11号令)中明确“除涉密事项外,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因此,高校可利用审计业务外包的创新方式行使其内部审计职能,但须对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在国家政策明确规定下,高校内部审计要主动转变审计工作理念,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将部分项目实施外包审计,内审人员的工作职责应逐步从实操型向管理型的方向发展。为确保工程项目外包审计的质量和效果,防范委托审计的风险,高校内部审计必须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管理,积极协调高校内部职能部门的配合工作,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一)制度建设环节的管理

在审计署第11号令的明确规定下,为规范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行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高校应参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第2309号),制定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办法或细则。通过建章立制,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外包审计做出明确规定,明确责任界定和追究事宜,建立健全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评价制度,建立由内部审计部门、中介机构组成的审计组负责制,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意识,分级负责和相互配合,形成责任共同体,加强审计质量的管控;同时,也应在制度中明确中介机构的违约行为责任追究规定,并在审计外包合同中予以明确;高校也应不断探究审计外包工作的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高校工程项目外包审计应在制度规范下,合法合规实施外包审计,提高工程项目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

(二)组织招标环节的管理

高校招标采购部门根据工程审计项目的规模大小和重要性,选择工程建设项目外包审计的最佳采购方式,确定第三方中介机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招标环节需要精准介入,对关键要素进行规范和明确,在招标文件中给与体现。在资格条件方面,要对参与投标的中介机构的资质、业绩和规模等作出详细要求,相应的中介机构须具备合法的经营条件,拥有国家承认的专业资质和良好的职业信誉;在技术参数方面,侧重明确人员的配备、审计工作方案的设置、风险防控等的评审要求,所派驻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工程项目审计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同时对中介机构的执行进度和时间限定提出确切要求。高校招标采购部门应采用合适的采购方式,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预算资金的范围内,在内部审计部门确定的技术参数下,择优选择有高校工程项目审计经验的、资质较高、信誉较好的中介机构,

(三)签订合同环节的管理

合同是双方履行权利和义务的法定文件。高校在遴选合适的中介机构后,双方需要签订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合同。签订的合同时,高校必须注重规范性,做到细致、详尽和明确,否则很容易导致产生合同纠纷,可着重从不同角度对合同签订环节进行管理。首先,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及中介机构的权限;其次,合同中应写明工程项目审计的目标、主要审计内容、工作质量要求,明确合同的金额(包括比例)和支付的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第三,合同中应约定中介机构人员配备条件和履行审计职责的时限,要求按照工程项目审计的要求和规定实施独立审计,达到所要求的审计时效和目标;第四,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中介机构对所涉及工程项目信息实行保密制度,确保工程项目信息的安全性,并在合同中明确泄露信息的相关惩戒规定和措施。另外,合同中也应进一步明确,工程项目审计外包过程涉及主合同之外其他特殊权利义务的,须签订单独的补充协议进行约定。

(四)质量控制环节的管理

高校内审人员应认真履行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职责。在工程项目外包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应按照项目负责制原则,由高校内部安排项目负责人,对工程项目审计过程进行管控,督促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则实施审计。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会同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制定工程项目审计方案,充分参与、了解中介机构编制的项目审计方案的详细内容,保障工程项目审计方案的科学性。同时要加强审计过程管理,积极协调学校基建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中介机构等三方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听取中介机构的工作汇报,询问了解审计项目实施情况和进度、帮助解决和协调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需要进一步协调和商量的问题,组织各方通过会议进行沟通、商议、解决,并实施监督和指导。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负责对外包审计服务的质量监管,对审计结果和审计报告进行复核、验证和确认,并提出内部审计意见,保证工程项目审核报告的质量。

(五)质量评价环节的管理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外包审计业务,对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质量实施评价,应从工程项目外包审计履行合同情况、项目审计的整体质量情况、中介机构派驻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情况、档案资料归集的完整性以及是否符合内审档案工作的规定等角度,对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采用定性、定量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高校应当把对中介机构工作质量评价的结果,作为选择和确定中介机构的重要参考,甚至可进一步形成高校内部工程项目中介机构备选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高校工程项目外包审计,是一种审计创新方式,也是内部审计的一种扩展,在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较好的缓解内审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和工程项目审计工作量大的矛盾,也能体现内部审计一定的独立性,但是高校实施工程项目外包审计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因此,在项目审计实施的全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环节进行介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深入细致的抓住每一个关键节点,最大限度的防范和阻止风险的发生,保证外包审计工作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毕惠.关于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7(20):51-52.

[2]邹积娜.高校工程审计外包管理存在问题及模式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19(4):63-65.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3

本文设想了新的审计报告互动教学法,该方法要求教师准备四组审计工作底稿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前一周仔细阅读所给审计工作底稿资料,并按组完成应做的汇总表、试算平衡表、审计报告初稿、会计报表注释初稿,并经小组内项目经理复核、小组内项目合伙人复核等整套流程。课堂上由学生PPT展示介绍各小组所做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初稿及会计报表注释初稿,再由教师作为总审一一点评,提出总审意见,最后由小组再修改后上交教师。

【关键词】

审计报告;互动教学;小组合作

一、引言

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往往要学到《审计学》这门课,而《审计学》这门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审计报告,在审计报告的教学中运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在哪种情况下出具:无保留意见我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也能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互动掌握审计报告的实际编制方法;更能通过学生的演讲展示,使每个同学都留下深刻印象。

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教学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由教师搜集四组可能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四个公司各科目的审计工作底稿;四个公司各科目的调整分录、未调整分录、重分类调整分录;审计计划、风险评估、控制测试的工作底稿;以及公司基本资料。

三、学生预习及教师指导并监控

在教学开始前将学生分组,每组5人左右,每组设组长———项目负责人,副组长———项目合伙人,将教师所准备资料提前一周下发给各组学生,要求学生们仔细阅读,并要求第一做出: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表、未更正错报汇总表、列报调整汇总表;第二做出:利润表试算平衡表、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表;第三做出:重要事项概要汇总表;第四做出:审计报告;第五做出:会计报表附注。上述工作完成后由组长———项目经理复核工作底稿并修改、副组长完成项目合伙人复核工作底稿并修改。要求每组做成PPT。上课前教师应通过微信或QQ与学生及时沟通,解决学生自学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达到监控过程和进度的目的。

四、课堂上分组展示演讲及教师总审计点评

第一,上课时,教师简要介绍审计工作底稿汇总的基本方法、审计报告编制的基本方法。第二,由各小组上台汇报演讲,演讲的内容应包括:公司基本情况、风险评估的情况、账项调整分录汇总的情况及理由、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的情况及理由、未更正错报汇总情况及理由、列报汇总调整情况及理由、利润试算平衡表及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表、审计报告初稿及会计报表注释初稿。第三,由各小组长介绍项目经理复核情况,副组长介绍项目合伙人复核情况。第四,由教师作为总审对各组工作底稿及PPT演讲进行总审点评,并列明所需改进的地方,由各小组课后再修改,并完成正式审计报告及会计报表注释,连同修改后的审计工作底稿一并交给教师作为评定教学效果的依据。

五、结语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4

关键词:绩效审计;绩效评价;财政资金;审计职能

一、新南威尔士州审计署简介

新南威尔士州审计署是澳大利亚政府审计机构的一部分,其他政府审计机构还包括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署、维多利亚审计长办公室、昆士兰审计署、西澳大利亚审计长办公室、南澳大利亚州总审计长部门、塔斯马尼亚审计署、北领地审计长办公室、法案立法议会审计长办公室。新南威尔士州审计署与澳大利亚国家审计署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系根据1983年《公共财政与审计法》所设,由审计长负责,审计长的职责是帮助议会监察政府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情况。新南威尔士州审计署下设治理、财政审计、绩效审计和企业服务四个部门。截至2015年6月30日,员工数为249人,每年实施约436项财务报表审计及约16个部门的绩效审计。新南威尔士州审计署根据1983年《公共财政与审计法》和2001年《公司法》开展财政审计和绩效审计,并且根据1994年《公共利益披露法》审查、指控情节严重和数额巨大的浪费公款行为。财政审计的目的是对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机构的财务报表发表独立意见,确定政府部门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度,提高最终用户的使用价值,新南威尔士州审计署每年的财政审计报告大约在10~14卷左右。财政审计的审计报告由审计长向议会提交,并同时发送给该政府机构、政府机构负责人和司库。绩效审计是在财政审计的基础上评价纳税人的资金是否被有效率、有效果、有经济性并依法地使用。还有一种特殊报告,目的是为了确认特殊的立法或法规已经被政府机构所一贯遵循。审计署的报告对象是新南威尔士州议会、州政府及州人民。

二、绩效审计业务

(一)绩效审计的性质。新南威尔士州绩效审计的目的是确定行为是否有效果、资源利用最大化、有效率并且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审计的对象可能是一项政府计划、所有或部分的政府部门或机构甚至是一件事情。1983年《公共财政与审计法》赋予了审计长开展绩效审计的权利,但审计署无权质疑政府制定政策的目的及其优劣。

(二)绩效审计的实施过程。新南威尔士州的绩效审计分为三个阶段:计划、现场工作和撰写报告。一般需要花费9个月左右的时间来确定审计范围,在计划阶段,审计组会对(人的)行为进行了解,确定其工作的目标以及审计的范围,确定绩效的标准和审核的依据。现场工作完成后,审计组会与审计署质量控制人员讨论引发审计关注的所有重大事项。之后,撰写绩效审计报告草稿,然后由质量控制人员复核草稿中提出的事实是否准确及建议是否适当、切实可行。最后报告提交给首要行政首脑批阅,相关部门领导也会得到最终报告,最后向议会报告,向议会提交的报告中包括首要行政首脑对报告结论和建议的回应。

(三)绩效审计的质量控制。审计报告提交议会后,议会要求涉及的部门对审计提出的建议发表意见或提出解决方案,一般情况下由该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对后续整改进行监测。此外,议会的公共账户委员会(PAC)会在提交报告后的12个月内就报告提出的问题进行审查或追究。绩效审计的质量控制遵循相关澳大利亚和国际标准,由其他审计办事处定期交叉审查控制,确保审计符合澳大利亚审计准则,公共账户委员会(PAC)也负责监督审计署的职能,频率为每四年检查一次。(四)已实施的绩效审计。2005~2015年共11年间,新南威尔士州审计署共出具了133份绩效审计报告,每年大约在7~19份之间,涵盖了不同的问题或主题,具体数量如表1所示。(表1)从表1来看,绩效审计涉及的主题非常广泛,涵盖了交通安全、医疗健康、政府采购、教育、公房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重点民生领域。一个绩效审计项目一般涉及一个主题,并不是以部门为审计对象,有些主题审计的频率较高,如在4个年度都有“政府广告”主题;有些情况下,围绕某一大主题而分解多个小主题进行连续审计,例如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三年都以“改善道路安全”为主题了“改善道路安全——重型车辆”、“改善道路安全———学校区”、“改善道路安全———年轻的司机”、“改善道路安全———高速摄像机”等4份审计报告。绩效审计涉及的时间范围也不像财政审计仅限于当年年度,而是涵盖多个财政年度。在确定审计项目主题时,审计署会考虑政府的优先事项,如“国家计划——新南威尔士州2021”中的五大领域——重建经济、服务质量的反馈、基础设施翻新、加强基层社区的环境、回应政府问责均被优先考虑。

三、绩效审计个案

(一)背景。根据相关法律,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管理是国家公园和野生动植物服务部(NPWS)的核心责任。由于过去50年的土地转让和收购,国家公园和野生动植物服务部(NPWS)对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看护范围变得很大,包括家宅、灯塔、高山和沿海的小屋、人防工事、道路桥梁和田园、林业和矿业基础设施等。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各类部级、州级、地方级重大资产进行维护和修复,同时必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的各领域遗产,包括具有历史、科学、社会和娱乐价值的地方。国家公园和野生动植物服务部(NPWS)有责任使市民能够欣赏、理解和享受其保护对象中的历史遗产的文化价值。所以,审计署对国家公园和野生动植物服务部(NPWS)如何管理由其看护和控制的历史文物遗产进行了审计,这关乎文化的传承、历史的维护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二)审计报告的格式。2013年新南威尔士州审计署了“历史遗产国家公园”审计报告《HistoricHeritageNationalParksFullRe-port》。该审计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和附件三部分,摘要包括背景、结论、调查结果、建议、环境和文化遗产办公室的回应;正文包括介绍和主要的调查结果;附件有三个,附件一是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历史遗产的种类,附件二是新西兰历史文化遗产“6P”管理系统介绍,附件三是关于审计项目本身的一些介绍,如审计的目标、准则、人员、花费、方法等,报告中包含很多照片、图和表。

(三)审计的目的、结果和建议。该次审计的目的是确定国家公园和野生动植物服务(NPWS)是如何管理由其看护和控制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审计的结论是NPWS在历史文化遗产资产管理方面是有效而且高效的,但是其他方面则并不是。审计结果显示,新南威尔士国家公园和野生动植物服务部并未在其管辖范围内系统地、全面地、充分地进行管理决策,并未有效确定护理的优先次序、未量化对历史遗产维护的充分程度,现有数据表明有大量堆积的工作,整体历史遗产资产基础条件正在弱化。审计人员提出了7条审计建议,环境和文化遗产办公室对7条建议逐一进行了回复。

(四)审计的依据。根据1983年《公共财政和审计年法令》中指定的审核要求进行设计,并符合澳大利亚审计标准ASAE3500的要求。该次审计确定的绩效标准为: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服务部已制定实现管理目标的策略及取得的历史文物遗产管理成果;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服务部实现这些成果的有效性。审计过程由JackiHayes和RodLongford实施,SeanCrumlin提供方向和质量保证,此次审计费用主要为工作人员费用、印刷费用和间接费用,合计约为$153,500。

(五)审计的方法。本次绩效审计的方法包括文件分析,阅读相关准则、研究报告、评论和其他资料;与环境和文化遗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主要利益相关方进行了讨论;与其他地区同类情况进行了比较;根据数据库和相关资深人员的反馈选择了悉尼海港工业和皇家公园的遗产进行了参观考察,并实地考察了沿海、山脉、西部、蓝山、南海岸、远西地区、西南大都市区、东北地区、西部河流区域等地。

四、借鉴之处

相比而言,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开展的绩效审计数量较少,绩效审计所匹配的体制基础、人员基础较为薄弱,在此背景下,如何开展好政策落实跟踪、环境审计等,体现新时代的审计监督职责,新南威尔士州绩效审计具有如下几点可借鉴之处:

(一)审计项目的立项紧扣民生主题。从已公布的审计报告来看,新南威尔士州的绩效审计每年的审计项目大都包括教育、污染、健康、家庭、社区、交通等领域,这些领域与人民的生活、生计休戚相关,而且往往一个问题涉及到多个部门的管理和协调,一旦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必然会积重难返。在报告中提出了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建设美丽中国等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和思路,在这个奋斗的过程中,审计作为检查、监督国家政策是否得到有效落实、执行的治理工具,可以在审计项目的选定上,将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作为绩效审计的重点,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评价和监督。

(二)完善的审计项目过程控制。在项目开始之前要进行长达9个月的了解、沟通和计划,充分了解拟定审计的范围、审计对象的业务过程、绩效评价的标准等;审计过程中有明确的审计准则可以遵守;审计报告出具后要与被审计对象和行政首脑、议会进行沟通,议会还要责令涉及部门反馈意见或进行整改。所以,有了完善的过程控制,审计的效力和权威性更为显现,审计的效果和影响力更为深远。我国审计机关在绩效审计准则的制定、审计前的了解和计划以及审计后的落实整改方面尚有不足,这些不足制约了审计的效果,审计的效果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了审计的权威性,这不单是审计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5

 

内部审计档案是内部审计部门辛勤劳动结果的最终见证,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内审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总结内审经验,提高内审质量,交流内审成果,研讨内审理论,同时也能为今后利用内审工作档案材料,提供完整而充分的原始资料。   一、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立项性文件材料。主要有: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方案;审计项目委托协议书(授权或委托审计通知书);单位自查报告;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上级机关对本项目审计的指示和意见。   2.证明性文件材料。主要有:被审计单位情况表;审计承诺函;审计证据(审计取证,旁证材料);审计工作底稿;依法做出审计结论的法规目录或摘录;上级机关对本项目问题处理的政策界限。   3.结论性文件材料。主要有:内部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书面意见;有关审计项目的请示、报告、批复、批示等文件材料;审定审计报告的会议纪要;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被审单位执行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情况报告等。   4.其他备查文件材料。主要有:审计报告执行情况复查;新闻报道;项目工作总结或经验介绍;单位负责人有关档案资料等。   二、加强内审档案管理,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提高内审部门负责人的认识。提高认识是加强内审档案管理的前提。内审部门负责人应该本着对事业负责的精神,加强对内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在人员配备上,挑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审计人员担任此重担。   2.制定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内审部门所在的单位应该制定《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使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依,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达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认真收集整理内审项目的审计资料。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审计通知、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审计结论和决定等,均是审计档案的原始资料。同时,部分外界材料也是审计档案保管的对象,如:外单位对被审单位的调查报告、新闻报道等。因此,在进行一个审计项目时,内部审计人员认真收集整理有关内审项目的各种审计资料。   4.认真抓好立卷归档工作。内审档案立卷归档要按照“谁审计,谁立卷”的基本原则,即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立卷。在审计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结合审计工作的具体分工,确定审计人员收集整理资料的范围内容,加以分析综合,形成立卷材料,按审计档案立卷规定的具体要求立卷归档,以确保审计档案质量。内审档案一般按照所属单位(部门)立卷分类,然后再根据审计项目分类,如可以分成:财务收支审计类档案;经济责任审计类档案;建设工程审计类档案;专项调查审计类档案;授权及委托审计类档案等。   审计档案的立卷归档可以采用人工与微机相结合的办法。即:档案管理人员将应立卷的资料进行收集归类,然后分类进行编号输入档案管理软件。这样通过人工和微机相结合处理的审计档案,案卷既整齐规范,查找时一目了然,也为利用者提供了迅速、准确、快捷的查找方式。   5.做好内审档案管理的监督工作。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有较强的政策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要经常督促内审档案管理人员做好立卷归档工作,不断提高内审档案管理水平。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6

 

内部审计档案是内部审计部门辛勤劳动结果的最终见证,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真做好内审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总结内审经验,提高内审质量,交流内审成果,研讨内审理论,同时也能为今后利用内审工作档案材料,提供完整而充分的原始资料。   一、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立项性文件材料。主要有: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方案;审计项目委托协议书(授权或委托审计通知书);单位自查报告;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上级机关对本项目审计的指示和意见。   2.证明性文件材料。主要有:被审计单位情况表;审计承诺函;审计证据(审计取证,旁证材料);审计工作底稿;依法做出审计结论的法规目录或摘录;上级机关对本项目问题处理的政策界限。   3.结论性文件材料。主要有:内部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书面意见;有关审计项目的请示、报告、批复、批示等文件材料;审定审计报告的会议纪要;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被审单位执行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情况报告等。   4.其他备查文件材料。主要有:审计报告执行情况复查;新闻报道;项目工作总结或经验介绍;单位负责人有关档案资料等。   二、加强内审档案管理,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提高内审部门负责人的认识。提高认识是加强内审档案管理的前提。内审部门负责人应该本着对事业负责的精神,加强对内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在人员配备上,挑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审计人员担任此重担。   2.制定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内审部门所在的单位应该制定《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使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依,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达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认真收集整理内审项目的审计资料。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审计通知、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审计结论和决定等,均是审计档案的原始资料。同时,部分外界材料也是审计档案保管的对象,如:外单位对被审单位的调查报告、新闻报道等。因此,在进行一个审计项目时,内部审计人员认真收集整理有关内审项目的各种审计资料。   4.认真抓好立卷归档工作。内审档案立卷归档要按照“谁审计,谁立卷”的基本原则,即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立卷。在审计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结合审计工作的具体分工,确定审计人员收集整理资料的范围内容,加以分析综合,形成立卷材料,按审计档案立卷规定的具体要求立卷归档,以确保审计档案质量。   内审档案一般按照所属单位(部门)立卷分类,然后再根据审计项目分类,如可以分成:财务收支审计类档案;经济责任审计类档案;建设工程审计类档案;专项调查审计类档案;授权及委托审计类档案等。   审计档案的立卷归档可以采用人工与微机相结合的办法。即:档案管理人员将应立卷的资料进行收集归类,然后分类进行编号输入档案管理软件。这样通过人工和微机相结合处理的审计档案,案卷既整齐规范,查找时一目了然,也为利用者提供了迅速、准确、快捷的查找方式。   5.做好内审档案管理的监督工作。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有较强的政策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要经常督促内审档案管理人员做好立卷归档工作,不断提高内审档案管理水平。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7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刑事责任;中澳集团

一、注册会计师承担刑事责任判定及分析

注册会计师刑事责任构成要件是其责任认定的关键,更是界定是此罪而非彼罪的关键。根据我国刑法界的主流观点,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四个方面。因此,本文通过对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更加明确刑事责任认定的关键。

(一)犯罪主体。根据庆云县人民法院对此案的最终判决,可以看出其将李冬梅和李洋作为本案的犯罪主体。下面对法院认定依据做出具体分析:第一,李洋作为犯罪主体的认定。李洋是这次中澳集团债务融资审计项目的项目经理,整个项目的审计工作是由其统一计划和安排的。作为项目经理,应该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张复核,检查是否存在问题;检查审计程序是否完全执行;得到的审计证据是否足充分和恰当。但是,李洋在审计过程中,搜集到的审计证据存在着明显虚假的迹象,非但没有拒绝出具审计报告,反而对审计证据进行修改使其满足出具审计报告的需要。因此,李洋的职责和在审计过程的行为符合犯罪主体的认定。第二,李冬梅作为犯罪主体的认定。根据相关资料表明,李冬梅是该所审计十部的负责人,而且其也是该所合伙人,更是有审计报告的最终决定权。但是,在该审计业务开展过程中,中澳集团工作人员李某已告知李冬梅需要做假账,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作为负责人及合伙人她不仅没有拒绝,反而安排李洋通过修改财务报表的方式来出具适当的审计报告。因此,基于部门经理及合伙人应承担的职责和李冬梅的行为,其符合本罪犯罪主体的认定。

(二)犯罪客体。对于本案的犯罪客体,本文基本赞同复杂客体这一观点:国家对中介组织的管理秩序和国家、公众和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本案中涉及到管理秩序的方面不多,主要是侵害了国家等的合法权益。根据判决书可知,兴华所的审计报告是作为中澳集团发行中国银行短期融资债券的依据。凭借其出具的三份审计报告,中澳集团成功申请到中国银行发行2亿元短期融资债券和广发银行发行1亿元短期融资债券,并且根据广发银行员工岳某和朱某的证言可以得知,中澳集团在该行是第二次发行债券。第一次发行的债券到期后,由于中澳集团还不上,该银行总行发行新债用于偿还。第二次到期后,中澳集团没有自由资金偿还。因此,可以明确知晓,兴华所提供的审计报告直接侵害了为其发债的两家银行的合法权益。中国银行属于国有企业;广东发展银行虽然不属于国有,但实际上超过50%以上的股权集中在国有企业,实质也是政府掌握控制权。从这个角度,兴华所审计报告侵害了国家的合法权益。因此,本案中的犯罪客体主要是侵害了国家的合法权益。

(三)犯罪主观要件。本案中李冬梅和李洋是否是故意提供虚假的审计报告呢?以下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两人是否知道财务状况不符合发债要求;(2)两人是否知道虚假审计报告的目的以及其造成的后果。第一,是否知道需要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3号———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第九条中规定,后任注册会计师应该向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导致被审计单位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根据中澳集团的李某所言,在兴华所承接业务之前,已经更换过好几家会计师事务所,因为出具假的审计报告有风险,就没有出具审计报告。而且中兴华所陈某和周某也证实中澳集团的实际状况离发行债券的条件有很大差距,这可以推定李洋和李冬梅知晓该情况。从上述可以判断出,李洋和李冬梅是明知中澳集团的状况不符合发行债券的要求的。第二,是否知晓虚假审计报告目的及后果。对于出具审计报告的目的,根据李某的证词,他跟李冬梅说过,制作的审计报告是为了中澳集团发行债券所用。而且根据她安排李洋修改财务数据以达到发债要求这一行为也可以判断,李冬梅是知晓该审计报告的目的的。综上所述,李洋和李东梅在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行为上符合故意犯罪的内涵。

(四)犯罪客观要件。最后分析本罪的最后一个构成要件———犯罪行为和犯罪后果,主要讨论本案的审计报告是否符合虚假证明文件内涵以及后果是否属于情节严重范围。集中分析其是否属于虚假的定义。第一,结果论。根据法院判决书可知,2010~2013年及2014年1月份至6月份中澳集团的实际亏损额为0.3亿元、0.1亿元、0.6亿元、1.0亿元、0.8亿元,但审计报告载明中澳集团上述时间净利润分别为2.7亿元、3.2亿元、3.9亿元、4.1亿元、2.7亿元。同时,经过北京京诚会计师事务审核后证实2010~2014年中澳集团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兴华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与其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符合结果论对虚假的定义。第二,过程论。(1)两人在审计过程中没有保持独立性。李冬梅在本次审计中收取了中澳集团140万元审计费;在支付审计费用时,中澳集团多给了事务所5万元,审计独立性受到损害。(2)两人在审计过程中没有遵守职业道德,通过相关证人证言及庆云县人民检察院指控来看,两人在审计过程中知道中澳集团的财务状况是不符合发行债券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未遵循职业道德出具无法表示或否定的审计意见,反而通过虚增收入、利润等方式帮助其修改财务报表,使之符合发债要求。从审计过程来看,两人完全违反了审计职业道德以及相关准则要求,符合过程论对虚假的定义。综上,不论从审计结果还是审计过程分析,两人的行为符合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行为的内涵。对于情节是否严重,本案主要涉及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兴华所提供的审计报告帮助中澳集团成功申请发行了3亿元的短期融资债券,而广发银行员工表示,中澳集团在第二次债券到期后,没有用自由资金偿还,表明中澳集团目前财务状况是无法偿还这笔债务的。同时,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澳集团在破产清算状态下固定资产的评估值仅为2.16亿元,该估值根本无法完全偿还其发行的3亿元债券。因此,本案符合《追诉规定》对于情节严重的定义。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刑事责任完善对策

(一)对立法和职业准则的完善。首先,在《刑法》中,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的刑事责任包括“故意”和“重大过失”两种主观心态,而其他的法律法规如《证券法》《公司法》《注册会计法》仅规定“故意”一种情形。在责任认定标准上,《注册会计师法》以程序正当为标准,《证券法》以结果真实为标准。因此,应该对涉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法律条文进行适当的修改,明确各类法律责任的认定标准。再者,《独立审计准则》作为规范注师审计服务的质量标准,规定了许多诸如审计责任、重要性水平、合理保证等专业概念,在具体案件中如果能明确这些概念的内涵有助于维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利。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应更多地将其列为判决时的参考依据,提高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地位。当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如果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即使出现一些偏差,也不影响追究注册会计师的刑事责任。

(二)增加资格刑。近年来,资本市场频频发生的审计失败案例,归根而言,主要是由于注册会计师价值观的扭曲,审计市场存在不良的恶性竞争现象,只有改变审计师错误的价值观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因此,适当的运用“市场禁入”能够起到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对于进行虚假陈述情况恶劣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对其实施财产刑或者自由刑可能不足以起到威慑的效果,对于他们来说,在进行此类行为前就已经计算好成本收益,正是这种动机促使其摒弃职业道德,大胆地承接高风险的业务。并且,在刑事责任的判定上,被处以徒刑的注册会计师的数量并不多见,因此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还会抱着侥幸的心理。唯有实施资格刑,其剥夺的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的技能,这将是职业发展道路上的致命一击。因此,建议在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中增设资格刑,由法院按照资格刑确定的期限判处注册会计师及其他共同犯罪人在一定期限内禁止从事相关职业,这样不仅有助于正确的定罪量刑,维护个案的公平正义,也有助于实现刑事、行政等法律责任的统一。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军,陈翊新.注册会计师刑事责任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务与会计,2018(13).

项目审计报告范文8

落实中央重大政策措施和对宏观调控部署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英国审计机关每年围绕议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以及执政党的执政政策等重点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在服务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审计项目的确定、审计内容的把握、审计质量的控制、审计成果的利用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

英国;公共政策;绩效;审计

英国是现代审计制度的发源地,绩效审计走在世界前列。考察和研究英国公共政策绩效管理的运作机制以及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的经验与做法,对我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的审计监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英国公共政策绩效管理的运作机制

西方学者认为,国家是人们为实现公共利益,确保个人生活和发展而做出权力让渡的结果。公共政策是现代国家进行公共管理的基本手段。对公共政策的定义,弗兰克•费希尔认为,“将公共政策界定为对一项行动的政治上的决议,目的在于解决或缓解那些政治日程上的问题,如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艾拉•夏坎斯基认为“政府的重要活动即为公共政策”,戴维•伊斯顿则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尽管各国学者从不同学科对公共政策做出不同解读,但公共政策都具有政治性、公共性、权威性、普遍性、目的性和预见性等特征。公共政策必须以解决公共问题为目的,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属点,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发挥管制、引导、调控或分配功能。公共政策运作过程主要包括政策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的实施、政策的监督与评价五个部分。英国公共政策运作基于法治原则贯穿于每一个环节,通过法定职责的有机运作以及不同利益诉求的权利制衡,共同构成公共政策运作的绩效管理机制,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公共政策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政策制定与政策绩效审计作为英国公共政策运作的重要环节,前者保证了公共政策出台的严谨性和广泛的民意基础,后者对政策运行情况的信息反馈促进政策落实和责任追究。就政策动议而言,国家面对的有关经济、社会等诸多问题中只有一部分能够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一是某个特定领域的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要求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迫使政府重新安排某一范围内的秩序和利益关系;二是政府从公共利益出发主动酝酿一项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解决或缓解政治日程上的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政策问题确定后,英国政府通过专家咨询制定政策建议,对重大敏感问题,还会进行公开的社会辩论,最后形成正式政策文本,需要形成法律的则以议案形式提交议会。下院接受议案后需要经过“一读”、“二读”、“三读”程序以及朝野各党的辩论和修改。当然,议案也有被否决的可能。议案通过下院的立法程序则被提交上院,上院提出修改意见交由下院修改后,议案提交英国国王,经国王批准正式成为法律。政府颁布的政策文本或形成法律后,即进入政府相关部门政策执行阶段。公共政策绩效审计是对政策运行情况及其效果的审计和评价,是重新配置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通过公共政策绩效情况审计,评价政策效果,发现政策执行中的有关问题,揭示政策执行结果与政策目标的偏离程度,有关情况反馈议会,议会通过质询和问责机制,促进政府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能力,保障公共政策价值目标的实现。

二、英国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的经验与做法

英国审计机关在绩效审计中高度关注公共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及结果。绩效审计实施过程强调关键环节,2011年版《绩效审计手册》定义的“绩效审计循环”包括审计项目、制定审计计划、现场审计和起草审计报告、交换意见、批准和审计报告、提交议会公共账目委员会、衡量审计影响和跟踪检查八个关键环节,在审计项目的确定、审计内容的发展、审计质量的控制、审计成果利用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一是审计项目的选择。英国审计机关每年围绕议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以及执政党的执政政策等重点,根据政策取向、资源分配或者管理方式等情况自行确定公共政策绩效审计项目。审计项目的确定经过了广泛的前期调查,采取向议会公共账目委员会及专门委员会、相关地方政府、有关公共机构以及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并查阅议会的相关报告、媒体报道、学术研究报告、内部审计以及其他监督机构的大量文献。项目选择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项目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及增值性、可行性、时效性等,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选择具有潜在审计价值的项目实施审计,提供最有价值的审计成果,审计项目本身做到“价值为本”。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公共政策绩效审计涉及税收、教育、环境保护、信息安全、医疗养老、儿童保护、社区服务、住房、消防以及国防安全等领域,与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审计环境以及审计机关自身的技术资源等条件相适应。

二是绩效审计的内容。英国属于立法型审计模式。1983年出台的《英国国家审计法》规定主审计长可以对任何组织(政府部门或其他相关组织)为履行其职能而使用所掌握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检查。英国的绩效审计理念注重货币价值、强调结果,关注从成本到产出再到效果的状态。英国审计署还顺应新公共管理要求,将“可持续性”概念引入绩效审计,丰富了绩效审计的内涵。根据2011年《绩效审计手册》的定义,可持续性是一种决定、政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长期影响的状态。不同的公共政策绩效审计项目可以对上述四项内容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检查,审计和评价内容服从于审计目的,有的侧重经济性,有的侧重效果性,有的则着重对效果性或者可持续性进行审计和评价。此外,由于政策制定过程的严谨性和政策出台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及保证审计人员在政治或其它方面不持偏见,英国公共政策绩效审计仅限于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对政策本身不提出任何质疑。

三是审计质量的控制。英国绩效审计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绩效审计手册》以及绩效审计指南、绩效审计项目设计指南、绩效审计抽样指南、绩效审计案例指南、可持续性和绩效审计指南等一系列规范;审计评价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却有明确的评价依据。审计评价依据政策和法规、行业规定和专业标准、同类事项的约定或平均指标、历史数据、权威评估机构的评判标准以及有关专家的研究结论等做出判断,审计不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也不对评价标准发表意见,确保绩效审计中引用的数据、指标、标准、评价结果能为社会各界和被审计单位所接受;审计实施中获取审计证据过程严谨细致,要求审计证据必须充分、相关、可靠。英国没有硬性规定绩效审计的程序、步骤,而是要求审计人员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程序和报告方式。英国审计署归纳总结出专业胜任能力、公正性、客观和独立性、责任等八条绩效审计原则,其中的沟通协商原则要求,审计报告起草完成后,报告叙述的事实和表述要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或者充分交换意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要向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第三方征求意见,充分保障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说服力。由于审计报告涉及的问题会被议员用来质询有关责任人,被审计单位会竭力辩解,交换意见的时间有时会花几个月。当审计人员的意见不能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时,则要求在审计报告中说明被审计单位的观点和意见。此外,英国议会的公共账目委员会收到审计署提交的绩效审计报告后,会将其中一些报告送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权威机构、学者进行验证,审计报告验证后才对外公布。

四是审计成果的利用。审计报告经审定后正式印刷,同时准备一份介绍报告内容概要的新闻稿。英国审计机关虽然没有审计处理、处罚权,但要向议会提交审计报告,并反馈给政府部门,同时通过报刊、网络等形式对外公布,公开性和独立性是英国国家审计的灵魂和软实力。公共账目委员会将就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举行听证会,向被审计单位提出质询,有时会做出相应的决议。英国审计署每年向议会提交约50份绩效审计报告,公共账目委员就其中大约35份举行听证会。苏格兰审计署在绩效审计方面取得的成就受到世界审计界关注,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政策执行审计产生的影响力,关注政策从中央到各部门的贯彻执行情况,检查政策执行的遵循性、效果性以及政策执行成本与预算的差异情况,有关负责人会受到议会质询,甚至辞职。英国审计署政策审计的成果还通过其他途径被有效利用。对绩效审计涉及的部门或机构管理层提供建设性报告,陈述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情况,提出审计建议;有时还会将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发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在一起形成绩效审计调查报告,促进政策资源的有效利用;有的审计机构还根据绩效审计结果,适时组织专题研讨或讲座或在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针对具体部门的审计事项,审计署有时与其它机构一起共同出版针对特定业务领域的业务指南,以扩大审计影响;出版国际文本,以助于社会各界对英国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的表现展开讨论、做出评判。

三、英国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的借鉴与启示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利益格局深度调整。原有的一些体制机制已经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需要出台一系列有关经济、民生等方面的新政策,这就决定了转型时期的中国仍然是一个政策大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的审计监督,更加优质地服务国家治理,从英国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的经验中可以得到有益启示。

一是制定有关绩效审计的规范和标准。总结我国多年实践和探索绩效审计的经验,制定绩效审计准则或者有关公共政策绩效审计等方面的专业指引,规范审计行为和审计标准,达到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同时赋予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采用的审计程序、审计步骤、审计方法以及审计报告方式等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引导审计人员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深入查证问题方面,避免因无效程序、环节繁琐而浪费审计资源和效率。

二是提高政策执行审计选题立项质量。绩效审计成效好坏取决于审计的组织实施和质量控制,更取决于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增值性、时效性等因素,通过前期调查和分析评估,政策执行有显见改进空间,是选题立项的关键。近几年,国务院出台了成百个“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的新政,例如,财政部财政科研所所长刘尚希在“2015中国改革论坛”举例称,“近两年,光财政方面发的文件,包括国务院和财政部的已经将近40个了,一个月差不多发2个。”审计机关开展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审计,首先要解决好要关注哪些领域、审计哪些政策、什么时点切入的问题。一项政策出台需要消化、落地过程,一个指标文件、一项财政专项资金从财政部国库账户拨出需要经过五级财政流转才能按规定程序最终落实到项目资金使用单位,财政资金在规定时间节点刚到中途,审计组就已经延伸到具体项目单位,审计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政策执行审计的选题立项需要进一步加强前期调查和评估工作,实现精准立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切实提高项目立项质量。

三是改进政策执行审计组织方式和报告模式。公共政策绩效过程从政策制定、政策出台、政策执行到审计监督和信息反馈,必须构成一个闭环系统。对审计监督和信息反馈环节而言,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掉链或断链等信息流转不畅现象,都会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因此,必须改善顶层设计,改进现行审计组织方式,审计组织实施和结果报告由“由下而上”改为“自上而下”,由最高审计机关按照一条主线一查到底,在审计力量配置方面,各级审计机关实现“四个结合”,沿着政策、资金流向查到哪一级地方政府,从哪一级审计机关抽调符合专业要求的审计人员配合,审计情况分级交换意见,由审计署或各特派办汇总审计情况形成审计报告,审计结果直接上报,通过封闭运作,从而切实保证审计质量和效果。

四是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分析评价。从根本上讲,制度失灵很大原因是由于制度设计不完善,涉及到对政策预期实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两个方面的问题。公共政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公共资源和社会价值进行重新安排从而调整某一范围内的秩序和利益关系。通过政策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民间资本等各种社会资源的积极响应,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政策落地生根,释放改革和政策红利。但审计作为一种督促和矫正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促进政策执行的作用。此外,我国审计机关与执政党的政治意愿保持一致,可以就政策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提出审计建议,具有英国审计不具备的优势。近年来,政策绩效审计由事后向事中审计、跟踪审计发展,更需要加强对政策产生的影响和实际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发现政策本身不切实际的问题或执行中出现的需要纠正的偏差,及时反馈审计信息,促进规范政策制定论证过程,提高相关政策作用力和执行力,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作用。

五是拓展政策执行审计结果的利用途径。审计项目的最大成效在于审计结果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法律赋予我国审计机关具有审计处理、处罚权,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具有英国审计机关不具备的条件。但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具有政策性强、资金种类多、涉及面广、审计链条长、时效性强、情况复杂等难点,审计部门如何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作出客观结论、提出切中要害的审计建议有一定难度。但除了审计部门外,还有更多参与国家治理的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同样关注政府政策的执行效果。英国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例如,可以就某一项或某几项公共政策的审计结果,联合财政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大学院所、科研机构、有关专家教授,组织专题研讨进行论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更加切实有效地提出完善政策、加强政策执行等方面的审计建议。

作者:王祥君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李慧,周岩.英国绩效审计的最新发展与启示〔J〕.国外审计观察,2012(3).

[2]王妹.国家审计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J〕.审计研究,2012(6).

[3]王勇.公共政策审计的若干思考〔J〕.审计月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