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验总结范例

项目经验总结

项目经验总结范文1

1、建设单位领导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是做好档案管理重要前提某空管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之时,负责建设的领导就意识到档案管理重要性,从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机构入手,选好配齐档案管理人员,制订具体制度。一是在指挥下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指挥部领导分管,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负责领导工程档案质量审核、竣工验收工作。设立专职档案员,在各部门确定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档案员,参建单位必须明确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确定一名专(兼)职档案员,建立集中统一的工程档案管理网络。二是制订具体措施。根据空管工程进度表,制订出的工程项目档案工作计划,规定了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工作程序,在措施当中,规定出档案管理的基本思想,人员构成,各阶段的档案收集标准,有收集档案的表单,以及监督责任。做到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2、下发分局基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做到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有章可循根据单位工程建设任务重,档案管理工作复杂,及时下发(分局基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共五章四十四条,系统规范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改建、扩建和维修等方面档案管理工作,明确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档案管理的职责和操作规则,为新机场空管工工程项目建设档案管理提供基本依据,也成为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基本材料。

3、及时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应急培训在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指挥部对专兼人同进行摸底,发现很多兼职人员档案理论基础薄弱,经验不够。马上组织力量进行专题培训。请档案专职人员讲课,请上级和地方工程管理档案专家讲解,对专兼职人员外派培训,组织档案人员到工程档案管理先进单位交流学习,通过系统培训,指挥部专业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明显增强,在后来工作中,对出现不同问题的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对工程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在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中引入PDCA管理循环空管安全工作有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中,一线人员普遍熟悉PDCA管理循环原理和作用。加上档案管理人员都来自一线,指挥部领导把现代PDCA管理循环引入到档案管理中。一是做好档案管理计划。明确此次空管工程建设项目多,大小系统多,涉及面广东,规定档案收集范围,收集时间,及达到的质量标准。在实施阶段,根据各个项目的阶段性计划,分步骤量化指标。在检查阶段,对计划完成情况及时检查。在指挥部档案管理小组自查基础上,再请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统一检查。在针检查出来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对阶段性档案管理完成好的项目组,进行经验总结,好的做法,在指挥部内进行推广。对没有达到阶段目标的项目组,下发通报,并下达整改通知,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自动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引入PDCA循环后,档案管理呈现出目标清晰、操作规范、标准提高等良好局面

5、全过程监督管理是做好空管建设档案管理重要经验以某新机场建设为例,空管工程建设项目,从2005年预可研开始,到2012年建设投入运行,历时七年,在这漫长过程中,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全过程参与。一是预可研、规划、设计阶段,档案管理提前介入,体现一个“早”。在空管工程建设指挥成立前,当时档案管理部门就提出具体意见,明确规定分两步走,有关涉及空管建设前期的档案管理工作,由单位档案管理部门临时抽调人员负责,指挥部成立后,由指挥部成立相应小组负责,过程的衔接由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单位档案人员对前期的档案管理采取个别辅导,过程跟踪,及时收集整理整理,成熟一批,整理一批。二是有了专门档案管理小组。单位档案管理部门专职人员介入时,体现一个“实”。档案管理人员和指挥部专职人员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及时的指导,加强与各项目组档案兼职人员沟通交流,及时提醒他们注意工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对已竣工的档案资料,完成一项,复查一项。三是对存在问题的整改体现一个“严”字,在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坚持原则,严格要求,提出具体整改通知,规定完成整改的时间及质量要求。四是在项目档案基本完成后,及时组织全面审核检查,体现一个“全”字。在空管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后,单位档案人员和指挥档案小组人员,组成联合检查,主要为局方组织竣工检查打基础。这次检查,涉及项目多,检查内容多,时间跨度大的特点。新机场空管工程建设档案共有:综合类:25卷,招投标类129卷,基础类17卷,设计类46卷,施工类194卷,监理类,20卷,校飞试运行2卷,共计:433卷。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新机场空管建设工程档案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受到单位的表扬。

6、做好工程档案管理经验总结,供后面建设参考新机场空管工程建设完成后,档案管理部门对此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一是要求各专职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写出档案管理工作报告,对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二是由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系统总结建设过程中档案管好工作的基本经验,对存在问题认真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对后续空管建设的档案管理提出具体要求。

二、小结

1.建设单位领导重视是做好空管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前提。

2.有明确法规规范是做好空管工程档案管理的基本依据。

3.有一支专业档案管理队伍是做好空管工程档案管理的基础。

4.科学管理制度(PDCA管理循环)是做好空管工程档案管理的手段。

5.管理人员全程参与是是做好空管工程档案管理的基本做法。

项目经验总结范文2

(1)贴近生活选取项目。

本校自实施“项目教学法”来,共逐步实施了无需编程的数字钟、手机万能充电器、电话机、调光台灯、数字万用表。这五个项目无一不体现学生的需要。较以前以课本单无电路为题材所设计的实训项目既能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2)周密计划按步实施。要求老师在组织“项目教学”过程中,首先对学生分组(当然也可以自由组合),笔者在实施项目法教学过程中,从任务前分组,到任务的确定,再到资料收集,然后到项目实施,到问题总结,到最后的产品展示与销售各环节都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3)突出进步激发能量。

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项目教学”更需要积极的学生去发挥。以弥补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所考虑不周全的地方。通过进步的力量,可以让学生将知识纵向深化,将知识向全面结合。通过实施“项目教学”,学生在专业英语,产品销售,环保重视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4)后续延伸培养能力。

学生在项目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生产设计,培养学生从市场调查、元件采购、周边企业、性价比、产品销售都各环节尽量多的去考虑。当然,做为中职学生有别于大学生,不要求学生面面具到,只是要求学生去完善项目产品的性能,有利于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5)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差距。

每一个集体都不乏优秀的代表,那么项目法教学中虽然能发现更多,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实施会发现,会有一批开始有着强烈渴望的学生开始失落,这需要导师去引导,不要求本项目达到好效果(并不是学生达不到),此时应该着手于安排新的任务,而不是对学生有放弃的思想或行动,在别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学生接受任务,学生的动力会更大,只要老师相信他,关注他,一样会取得成果。通过一个项目,发现一批进步的存在,而不是去利用这进步去减化教学过程。

二、不足与对策

(1)教学组织不易。

学生只对装配感兴趣,归根结蒂学生只对产品感兴趣。而老师要借助这一主线,将职业能力更好的完成,对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学生将认识、知识、实践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学、乐思,促使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2)关注学生困难。

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最明显的是成功的激发,那么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其实是动力的源泉,而目前职教师生比例低,专业教师尤显不足,这一矛盾有碍于学生成绩的取得。分组教学有利于老师去发现学生的差距产生,但重视差距与解决这一问题则显得苍白无力。分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对部分学生的放弃,这是后续教研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3)生产能力不高。

项目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监理;主次要因素;进度控制

1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概述

自1988年我国实行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制度以来,工程管理质量和投资成本控制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及建设部门高度重视监理制度的发展,制定了相关法律制度,1988年《建筑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对监理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使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按照建设工程监理有关规范,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接受建设单位(业主)的委托,按照有关规范、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察设计文件和工程合同,主要是在施工阶段对所建设工程的质量、成本和进度进行控制,并组织协调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确保建设项目顺利进行,且完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服务行为。当前,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主要针对建设工程施工阶段,且监理单位普遍关注的是工程质量问题。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设单位也开始将成本和进度作为重点考虑对象。由于进度控制不仅直接影响项目工程建设能否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顺利交付并投入使用,还会影响建设单位投资行为的经济效益,因此,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将进度控制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单位对进度控制更加重视,因为项目能按时高质量完成,可为其创造更多的参建机会,减少“人、机、料”的投入,有效提高行业影响力。相反,如果项目工程不能将进度任务作为项目优劣的评价标准,则会影响业主的经济效益和信誉。对一些关键的国家工程而言,可能会拖延国家的某项战略进程。

2监理进度控制要素

对工程项目进度的控制,不仅涉及各个主要因素,也涉及影响各主要因素的次要因素。在进度控制中,主要因素对其影响显著,而次要因素对进度控制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按照监理的官方定义,监理进度控制是指监理单位对关系到项目进度的主、次要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使各因素能够协调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实现项目进度控制目标。

2.1进度控制主要因素

项目控制的主要因素一般包括项目立项、设计勘察、项目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和政府相关部门等。从项目立项开始,各主要因素即发挥作用。例如,设计勘察单位对地形的把握不到位、错误估计某种地层岩性等都会直接影响工程进度。施工单位作为项目工程实体化的一方,是影响工程进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其他各单位对项目进度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指令出现偏差、材料供应单位未及时加工制作工程关键元件等,都会影响项目施工进度。进度控制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建设单位处于项目进度控制要素的中心位置,在主要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是通过资金合同联络各方,共同实现项目进度目标。图1所示的各主要因素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建设工程无法正常实施。监理单位是建设单位的委托方,除按合同约定进行安全、质量管理和协调任务外,进度目标的实现也是合同的一部分,经建设单位授权后,应在项目实施现场为建设单位全权负责。当然,图1中的各个单位或多或少都存在相互联系,如监理单位对材料供应单位的机械加工、制作工艺等都会有相应的要求。作为具有法人代表的独立单位,监理单位可以通过招投标,在监理资质范围内承包项目工程,从建设单位获得相应的监理服务费,并对不同的建设工程,成立相应的项目监理部。项目监理部与监理单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监理单位需要为项目监理部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和人员配置,对于需要进行试验的项目,监理单位也需要为项目监理部提供先进的试验设备。另外,监理单位还需要对项目监理部进行跟踪和检查,掌握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展和工程协调情况。同时,项目监理部在实际工程中,需要锻炼员工的业务能力,协调各方的工作任务,收集各种信息,解决相关问题,这对监理单位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如果项目进度计划提前完成,即意味着项目如期完工或提前交工,对建设单位而言,工程可以提早投入使用,从而获得目标经济效益。对监理单位而言,工期顺利完成后,项目监理部成员可转至新的监理项目,实现项目的良性循环。相反,如果项目进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则大大降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项目收益。

2.2进度控制次要因素

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的次要因素主要包括“人、机、料、法、环”,这五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人”对“机”的熟悉程度、操作水平等都会影响工程实体的进展情况;建设项目对于施工工艺的选择往往是决定项目进度的关键次要因素,如桥梁工程中的高墩身,滑模施工要比翻模施工更安全、经济,而且由于没有吊装作业,施工进度将相应加快。次要因素与主要因素之间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因素是利用机械器具,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将原材料及加工后的材料转化为工程实体。同时,施工、勘察设计、管理等设备、机具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项目进度的完成情况,采用旧工艺的建设项目,在安全性、质量、进度等方面,明显不能与新工艺工程项目相提并论。对工程项目而言,安全、质量问题也就是进度问题,质量不合格导致修补、返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度也会受到影响。“环”一般指施工环境、社会环境、政府的相应策略以及不可抗力因素等,这些因素一旦发生变化,会影响到工程进度。

3进度控制

3.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也可称为前馈控制,是指在实际工作开始前,对未来的工作起导向作用。在项目立项前,通过搜集已有信息和经验,综合考虑项目建设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和竣工后即将面临的问题,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将可能遇到的问题减少到最小,使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其他效益最大化。事前控制可以从合同管理、方案管理、组织协调优化等方面入手。由施工招标开始,监理单位介入建设工程的各项工作安排。通过研究、分析施工单位资质、施工单位管理水平,组织有关专家就建设工程项目的计划工期进行商榷,对初步计划工期进行调整,确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工期。这一工期一般选择定额工期,即按工程量参考标准定额估算的工期,该工期综合考虑了季节气候、天气水文等自然影响、施工工艺复杂程度、行业内工艺发展水平等。为保证工期,可以在合同条款中约束施工单位进度,同时,为保证工期不受各种可规避风险的干扰,还可以通过合同约定,规避建设单位可能承担的进度风险,提前约定因进度而产生的多方面问题,也可以将合同条款作为监理单位对施工进度控制的初步依据。对于某些技术性里程碑节点,监理单位可以要求施工单位提前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专项技术性攻关,编制施工专项方案,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人员配置、机械配置、施工工艺、施工工期安排、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等,方案经施工单位总工程师审批后报项目监理部审批。监理单位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对专家提出的合理可行建议可通知施工单位进行补充,确定可行后,报总监签发审批意见,审批同意后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项目监理部作为监理单位下派到工程项目的组织机构,其组织形式和人员选择对工程进度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组织形式的配置得当,可以及时回执施工单位的各种待审批资料,减少由于审批不及时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另外,还应根据工程项目特点、监理单位自身情况、人员能力和业绩等因素决定项目监理部人员的选择,确定专业监理工程师人数和监理员人数,避免因旁站人员不足而限制工作的展开。

3.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在建设工程开工后,掌控项目的主、次要因素与计划的偏差度,当出现偏差度后,要分析产生偏差度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调整原有计划,使计划切合实际,继续按照新的计划开展施工活动,实现动态循环,可归纳为计划、实施、检查、比较、分析、调整、再计划。对事中控制,可从制定现场进度保证措施和完善监理例会入手。在实际工程操作中,项目监理部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处罚措施,合理、有效地追回工期,当施工单位某工序或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力量薄弱、施工人员不足时,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协商决定,对该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经济处罚,使施工单位重点关照该分部分项工程,为了消除不良影响,可采取一些赶工措施,完成工期的预定目标。在监理过程中,监理单位应组织参加各种工地例会,工地例会主要由施工和监理单位参加,例会内容通常是施工单位的工作进展汇报、后继工作安排、监理单位当前工地监理工作汇总、监理单位对目前施工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纠正,并强调工作重点,双方各自交流目前进度任务中的困难点,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汇报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予以处理。

3.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在某项工作结束后进行的控制,重点是对结果的把握,从结果中提取经验,仔细回顾该项工序的实际操作,并在下一道工序中及时纠偏,以避免在类似工作中出现同样的偏差,减少累积偏差对后续项目工作的影响。还可将这些工作经验总结到监理工作日志中,方便以后的工作参考。对事后控制,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机制和经验总结来控制进度。监理单位可以建立进度反馈控制系统,通过进度动态变化,结合阶段性的实际施工任务安排,发现实际工期安排与计划工期进度偏差,及时分析其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另外,监理单位还应注重从实际工程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积累和沉淀,及时总结以往工程经验和教训,分门别类地建立专业化的经验总结库,为系统地提高监理单位的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4结语

项目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小学短跑;心理特征;调控

一、小学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特征分析的作用

随着小学体育运动教学活动开展日益频繁,新课程标准针对小学体育运动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小学短跑运动员而言,做好赛前心理特征分析,加强相关影响因素的探究并注重赛前有效调试,有助于为短跑运动员比赛活动提供强大的参考支持,进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科学比赛,赛出成绩。如果一个运动员体育心理素质不达标,情绪容易出现波动,将会影响他们的肌肉运动和潜能的发挥。对于短跑体育项目而言由于距离比较短,运动强度较大,是速度的较量,所以对于运动员而言应当是心理、技能、素质、战术等方面的全面比拼。

二、小学生心理特征及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特征分析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这主要和他们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有关。他们在参加相关的体育活动或游戏时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进而影响他们活动参与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小学生认知基础相对薄弱,他们对新鲜事物往往比较感兴趣,喜欢参与那些刺激性的游戏活动,对于难度较大或者参与人数较多的集体活动等他们习惯表现,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小学生还具有情绪波动较大,心理承受压力比较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他们精力比较旺盛,但是意志力相对薄弱,他们年龄比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也会不断增强。分析小学短跑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素质相对不稳定。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思维等各个方面成熟度还没有达到稳定的状态,并且对于教师和家长等比较依赖,自我认知不够全面。所以面对短跑运动比赛,他们会由于出现紧张或者起跑注意力不集中等影响整体比赛进程,甚至导致出现短跑运动或者肌肉出现不协调等情形,影响整体发挥。

2.赛前准备和比赛经验等方面不足。有的小学生对短跑运动比赛往往会比较感兴趣,喜欢表现自己,心理素质好,所以他们对比赛有足够的信心,并且自己平时体育比赛成绩也比较好,所以容易建立自信,具备良好的斗志。有的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参加短跑运动的比赛次数相对少,且先前没有相关的比赛成功的经验等,所以往往害怕失败,也害怕发挥不好影响自己在同学和老师心中的形象等,从而不能及时将自己的心态加以调整,进而影响自己的发挥。此外还有的学生对于比赛准备工作不充分,对其他竞赛对手缺乏全面了解,赛前盲目自信或者是情绪比较激动,也容易导致发挥失常等。

3.随机应变能力欠缺。对于小学短跑运动员而言,短跑运动比赛比较受关注,平时可能参加相关的短跑比赛测验等成绩比较稳定,但是只是和同班同学进行比较,当他们参加赛事比较大的比赛时面对众多的优秀运动员,可能会出现情绪难以控制的情况,进而出现情绪紧张、波动等现象,进而影响自己的发挥。另外,小学短跑运动员本身精力有限,参加的比赛经历比较少,进入比赛后他们会面对新的环境,环境发生变化后就有可能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些影响,进而导致比赛发挥不力。此外还有的学生习惯于表现自己,希望取得好成绩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肯定,所以他们对自己要求较高,获胜的动机也比较强烈,一旦到比赛现场面对新环境或者过于兴奋等,会导致他们的记注意分散,影响动作的协调,或者在起跑等方面出现滞后等情况,无法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从而降低了他们的比赛成绩。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小学短跑运动员比赛前还容易受到天气等情况影响,一旦比赛时间确定,遇到天气变动等影响,或者比赛当天天气变化较大影响比赛进程等,将会对一些运动员心态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他们出现不适应等情况。

三、加强小学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的具体对策

1.注重赛前准备工作的开展。比赛无论是对于谁紧张是难免的,为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正视比赛,将每一次比赛作为展示和检验自己水平的机会,正视比赛的失败和成功,多注重总结经验,并充分做好赛前准备,从而更好地提升比赛自信。尤其是教师要注意做好赛前相关的适应性训练。短跑运动员运动过程中需要加强自身体育技能的教育,扎实掌握基本功,通过设计相关的模拟比赛训练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比赛的氛围,体验到比赛带来的考验,以此更好地降低正式比赛带来的不适应等情况,让每一次模拟都作为正式比赛的经验来组织实施,从而让学生充分体验和适应节奏,提高比赛适应能力。

2.注重心理调适,并加强针对性训练。一方面教师应当和小学生一起围绕短跑运动比赛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历次参赛经验,并针对不同短跑运动员的实际进行个性化辅导,比如针对运动比赛参与次数较少的学生可以通过进行表象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在自身的头脑中建立相关的场景,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回顾比赛的情况,耐心指导和做好经验总结,从而更好地提升比赛的参与自信。另一方面要加强针对性训练,不同的短跑运动员个人情况不同,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注意观察每名短跑运动员的表现,尤其是对他们的心理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加强短板的训练,创设真实情景让他们进行模拟练习,从而及时克服短板和不足,正视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注重比赛激励。教师可以提前围绕短跑运动比赛等项目设计更多的游戏环节,让学生通过讲故事、观看多媒体视频资料以及开展音乐减压活动等方式,更好地减轻身心压力,全身心放松地投入比赛。营造活泼的气氛,鼓励学生重在参与,设计更加灵活多样的比赛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结合他们的兴趣探究积分制等比赛赛制,让学生更好地结合自己的表现等及时向他们学习,做好比赛前的运动热身,围绕教师的讲解扎实学好每一步动作要领,将自己的经验和他人分享等,提高他们整体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好地通过比赛收获更多的成长和知识。当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现,记录他们的成长,通过比赛分析、成绩经验总结、家校互动等方式更好地激励小学生增强比赛自信,提升比赛参与的动力,全面提升赛前准备及比赛参与成效。

参考文献:

[1]田玉梅.短跑运动员的心理品质特征和训练方法探析[J].体育科技.2011(04)

项目经验总结范文5

我国开展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相关研究已十年有余了。回顾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研究历程,发现存在:概念混淆,内涵模糊;实证研究少,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是主体;系统化研究匮乏,可操作性成果少等问题。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研究趋势:研究重点从“国外”向“本土”转化;研究方法从“思辨”转向“实证”。

[关键词]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问题;趋势

自2005年我国国内第一篇直接以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为主题的论文出版,至今已有十一年。回顾近十一年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喜忧参半。一方面,在政府政策驱动与高校内部提升质量的迫切需求下,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不仅数量丰硕,质量也不断提升。尤其在“促进教学发展是教师发展的首要目标成为研究共识”[1]的基础上,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热度逐年升温。但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影响,真正了解、接受并认可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观念并支持其活动的并不多,从而也导致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表层化现象严重,脱离高校实际,真正高层次、高质量或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匮乏。

一、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研究历程回顾

教师教学发展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2]1990年,美国高等教育家欧内斯特•博耶为“消解在大学中由来已久的研究和教学的二元对立状态”[3](P3)在《学术反思》中首次提出了教学学术概念。教学学术概念的提出,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大学教学观”[3],也丰富了学术的内涵且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对大学教学及教学发展研究的重视。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又把教学发展作为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方面提出并进一步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至此,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产生广泛影响,相关研究也随之逐渐增多。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活动开展较晚,相关研究起步更晚。真正以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为主题的研究始于2005年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系杜国民撰写的《呼伦贝尔学院引领是青年教师教学发展模式的探索与构建》。此后数年,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进展缓慢,成果寥寥。直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并明确指出要“加大教学投入”、“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国关于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才逐渐增多。2011年,我国政府首次以文件的形式要求各高校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中心成立后成为推动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重要平台。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与文件的出台拉动了研究者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的热情,而高校迫于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压力也催生了研究者对自身的关注。因而,自2012年,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突飞猛进,成果丰硕。根据不同阶段论文数量的差异明显,可把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2005—2009),年均1篇;初步发展阶段(2010—2011),数量已大幅度增加;快速发展阶段(2012—2014),3年间共有文献61篇,年均20篇以上,年平均数超过前7年总数之和。从统计数量上看,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已取得较大的成就,但实际情况是否如此?研究的视角、质量如何?出现了哪些新的研究趋势?通过仔细阅读与分析文献,从内容上看,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仍存在许多误区,这必将影响其整体研究质量,阻碍研究的顺利开展。因而,及时发现并澄清其研究误区,消除研究障碍,抓住主要研究主题,不忘初衷,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才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二、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混淆,内涵模糊

概念混淆,内涵模糊是目前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存在的问题之一。何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如何对其概念进行厘定?不同的概念及内涵理解必然导致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内容、途径的不同认知,从而影响其研究框架的搭建及结论的获得。目前,我国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进行了解释与概述,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尚缺乏统一而权威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说明。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研究,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程度地回答并解释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概念与内涵。教学与研究不仅是高等教育的两项基本职能,也是高校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不少学者通过与科研发展的对比来定义教学发展。吴振利认为:二者发展内容的区别在于:“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主要就是教学规范以及教学规范辅助条件的发展……,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和支撑规范的辅助条件。”[5](P65)徐延宇[6](P23)为了更清楚地阐释高校教师发展的内涵则对教学发展进行了说明,他认为:教学发展是指通过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丰富学习材料……等一系列与改善教学相关的活动。林杰、李玲[6]认为:教学发展是指一些旨在提高教学技能的活动。范彦彬、沈贵鹏[8]认为:教师教学发展是“解决教学疑难、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能力的过程”。此外,陈德良、周萍[8]也把教学发展理解为“消除教学障碍,进行教学反思,丰富教学策略,进而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的过程”。作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复杂概念,虽然研究者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理解都涉及大学“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但因缺乏统一而权威的解释,不同的研究者对其本质涵义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研究过程迥异,结论也大相径庭。甚至有的研究者把教学能力等同于教学发展,概念混淆,内涵模糊。不仅极大地限制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的质量,也阻碍了研究的进程,不利于教学实践的推动与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实证研究少,理论研究与经验总结是主体

实证研究匮乏,泛泛的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占据研究成果的主体是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的又一问题。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是一个研究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课题,只有深深植根于实践,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现状到底是什么?在发展过程中到底会遇到哪些问题?又存在哪些规律?而这些结论的获得则需要进行实证研究。[9]我国地域辽阔,高校众多。不仅中、东、西部之间经济、文化差异巨大,就是不同区域内部之间也不完全相同,这必然导致位于这些区域的高校的教师发展需求也千差万别。而不同类型高校、同一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间因外部环境的差异,内部教师来源、水平及业态,生源质量,学校领导关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认识等不同,对教师教学发展的认识与需要也必然不同。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实际情况,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才能赢得高校及教师的认可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因而,关注并研究不同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活动开展的具体内外部环境、特殊之需、具体有效的措施及途径、总结其成功经验及失败的教训等植根于实践之中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才具有价值与意义,也才能摆脱“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与实践工作缺乏实质性突破的尴尬”[10]。推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与整体水平是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的主旨,而通过思辨式提出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获得的结论等泛泛而论、似是而非的经验总结显然与研究的主旨相悖。可以说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既“缺乏本土化的理论研究,又缺乏实证研究”。[11]

(三)系统化研究匮乏,可操作性成果少

系统化研究匮乏,可操作性成果少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的又一问题。我国关于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晚,仅10多年,其研究与实践都相对薄弱。虽然自2012年起相关文献大幅度增加,但系统化、深入的研究依然匮乏,零星的、碎片化或表层的介绍性研究较多,能真正应用实践的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吴振利[12]与徐延宇[13]的研究相对完整而系统。吴振利深入而系统地分析了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背景、理论、历史演进与措施,内容翔实。徐延宇从概念、内涵、组织机构、实施过程、具体措施等方面对美国高校教师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教学发展仅是其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的一部分。王立[14]在其博士论文中对美国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略有涉猎,但也非其研究重点。总体而言,三人的研究都重引进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经验,但鉴于国情不同,地域有别,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经验仅可借鉴无法套用。陈明伟[9]相对深入地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面临的困境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尝试从观念、制度、组织与方法四个层面提出较为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之策,但因其问卷范围局限于江西的3所高校,从而使其对策普适性不够。其他研究成果提出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策略、路径与对策等,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大多针对性不强,难以运用于实践。陈德良与周萍[8]在阐述教师教学发展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依托管理策略理论,分别从观念、榜样、项目、制度与机构等5个方面指出教师教学发展之路,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张德良[15]、金兰[16]和张昊等围绕课程探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路径,但其重点在于阐述大学课程与教学的意义,关于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路径却语焉不详。纵观10余来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研究成果,发现虽偶有力作,但整体研究水平不高,浅层化、表面化与碎片化现象严重。所以,只有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赋予教师教学发展强大的生命力。真正系统化、具有可操作性研究成果的缺乏必然影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活动的顺利开展,阻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的趋势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虽存在诸多问题,但从整体上来看,仍然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课题,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趋势。

(一)研究重点从“国外”向“本土”转化

从整体上来说,虽然目前对中国国内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研究不够深入、系统,但研究趋势已从“外国经验”悄然向“本土实践”转换。由于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起步较晚,国外的先进做法吸引了研究者们的关注。而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活动开展的较早且比较成熟、完善,因而,总结和介绍美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经验的文章大量涌现,其士论文两篇,成为前期的主要成果。“仅对国外经验或相关研究进行理论思辨所获得的研究结论,很难有效指导实践经验的发展。”[11]因而,自2012年后,随着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日渐受到研究者、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并最终形成共识,研究者们在继续介绍美国经验的同时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实践中,开始探讨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进而考虑不同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愿景、师资状况及采取的具有针对性与可操行的对策。

(二)研究方法从“思辨”转向“实证”

虽然从已有的文献研究方法上来看,逻辑思辨仍然是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的主要方法,实证研究依旧匮乏,但部分研究者们早已认识到国情不同,校情各异,从国外的经验总结中剥离,力图在认真分析“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实际情况”[11]的基础上突破制约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瓶颈。基于数理统计的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逐渐增多,泛泛的思辨研究有所减少。如早在2005年,杜国民等[17]立足于呼伦贝尔学院的实际积极尝试构建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模式。陈明伟[9]、刘小强[18]等的研究都是基于数理统计与分析。随着我国政府对高校教师质量的关注及相关政策的倾斜,加之高校实现内涵转化的需求,社会各界对高校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及相关研究依然是教育界的盛事。而实证研究必会蔚然成风。

作者:邱艳萍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别敦荣.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回顾与述评[J].高校教育管理,2015,(02):1-7.

[2]方兰然.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03):56-59.

[3]王玉衡.美国大学教学学术运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5]徐延宇.高校教师发展———基于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6]林杰,李玲.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背景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09):87-90.

[7]范彦彬,沈贵鹏.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实践探索———以江南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3,(04):102-103.

[8]陈德良,周萍.教师教学发展的路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3):47-49.

[9]陈明伟.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

[10]包正委.“学习—实践—发表”三阶循环:本土化的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模式[J].2014,(05):58-61.

[11]徐继红,董玉琦.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J].2012,(4):77-80.

[12]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13]徐延宇.高校教师发展———基于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14]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5]张德良.从“对立”走向“融通”:大学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1,(06):10-13.

[16]金兰.大学教师课程与教学发展路径[J].教育评论,2013,(06):60-62.

项目经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复盘;教师培训;“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

一、基本概念界定

自2010年“国培计划”项目启动以来,教师培训取得丰硕成果。随着教师培训方面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原先用在企业培训的方法广泛应用在了教师培训之中。复盘本来是一个围棋术语,是指一名棋手下完棋后,通过回顾全局以及整个对弈过程,结合当时所做的选择,实现自身棋力的提升。之后,企业家受到启发,将这一方法用到企业管理中,企业复盘就专指从企业过去的经验、实际工作中进行学习,帮助企业家有效地进行经验总结,提升能力,实现绩效的改善。用到经济领域,复盘可以有效判断一项经济决策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否合适,可有效提升经济决策人员的决策能力[1]。复盘这一概念应用越来越广泛,慢慢也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一种方法,有用复盘进行评课的[2],也有用复盘进行年终教师总结的,还有用复盘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培训诊断的[3]。新疆“国培计划2019”中西部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初中数学培训项目,在培训不同阶段尝试运用复盘这种培训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培训效果,下文将详细论述。

二、培训复盘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复盘作为一种培训的方法,通过精心组织与实施,可以有效应用于教师培训过程中。虽然这种复盘与企业进行的复盘可能有较大差异,但也是一种值得推荐和倡导的方法。教师培训与企业培训有着非常多相似之处,都属于成人培训。按照成人学习发展领域公认的“70∶20∶10”人才培养法则,成人学习最重要的来源是在岗工作实践(约占70%),其次是与他人的交流(约占20%),正式的培训与教育只占很小的比例(10%)[4]。而复盘作为一种从工作经验中学习的方法,无疑对于成人学习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不断实践探索后笔者发现,教师培训复盘这种形式可以用于培训前教师职业诊断复盘、培训中的课程复盘、培训阶段后的小结复盘、培训后项目总结复盘4个环节,每一环节的运用方式不同,但均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

(一)培训前教师职业诊断复盘。进校培训之前,每位教师填写一张教师职业诊断表,除了基本信息之外,最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选择当老师?2.从教以来,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是什么?3.从教以来,感觉比较失败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4.今后教师职业生涯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开始集中培训以后,专门安排时间做专题分享,每人分享3~5分钟。每位教师阐述了从教以来最成功的事,也阐述了倍感失败的事。教师职业诊断复盘改变了传统培训的观念和培训模式,使得教师培训不再是简单的授课、听课与跟岗实践,而是在培训者组织、帮助、引导、指导、辅导下,使得每位培训学员进行个性化学习与深度思考,充分了解培训学员的教育初心,相互影响,做到“有情有心有目标”,使得教师培训转变为以学员为中心的一个共同研修过程。

(二)教学中的课程复盘。在每一培训专题讲座前,在导课的基础上,要求全体学员带着几个问题听课:1.讲座前,有哪些期待?2.讲座过程中,专家就哪几个问题铺陈思路?哪些观点引起共鸣?3.听课后有哪些疑惑需专家深入解读或共同探讨?讲座结束后,由主持人随机抽取1至3个组的学员代表共享以上问题,其他学员参与讨论。这种复盘形式,一方面使学员带着期待、带着问题听课,听课中通过思考、研讨与交流,不断加深对本专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学员头脑中勾勒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思维导图,使学员对讲座专题有了更清晰、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另外,通过课后与专家的深入探讨,能加深学员对专题的理解,也能提升学员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

(三)培训阶段后的小结复盘。每一培训阶段结束或每一培训模块结束,对本阶段或本模块的学习进行复盘,便于突出本阶段或本模块的学习重点。以新疆“国培计划2019”中西部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为例,该项目培训时间为2年,每年集中培训30天。在培训过程中,不同的培训阶段均有相应的培训目标与培训重点。每一年度的培训又分为几个相互关联的、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模块。在这种情况下,阶段培训的小结复盘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阶段的小结复盘,可以使学员在宏观培训思路的框架下,清楚已知、新知、未知,让学员能够清晰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进程。例如:此次培训的第一阶段“集中30天培训”结束后,针对本次培训进行一次阶段性复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项目负责人带领培训团队复盘整个培训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实现:1.此次培训的目标是什么?针对这些目标做了哪些活动安排?是否达成这些目标?2.培训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活动或课程有哪些?是否契合本次培训目标?3.此次培训的不足或遗憾有哪些?是什么原因导致?经过培训阶段复盘,使培训团队所有成员反思自己的工作,明晰此次培训的目标与任务,为下一阶段培训实践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培训后项目总结复盘。该复盘为个人培训后复盘,一般安排在项目结束之前,主要围绕回顾目标、评估效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4方面进行。首先,回顾培训目标。对照培训初期学习预期,每位学员回想一下培训前自己的培训目标和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其次,评估效果。针对每位学员制定的培训目标,通过自评与培训团队评估的方式,检验完成的效果。再次,原因分析。分享培训过程中的收获与遗憾,阐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最后,经验总结。总结提炼出培训过程中一些好的做法,看是否能够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对培训过程的复盘可提炼学习经验,总结学习失误,提出今后学习预期,使得培训学员的学习期起点、学习路径、学习终点、学习延长线都更为清晰,提升了培训效果。

三、培训复盘注意事项

培训复盘主要是通过自身深入思考,通过不断反思与总结,明确目标,发现成功的方法,找到失败的原因。在此过程,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学习是一扇只能由内向外开启的“心门”,培训复盘的教师都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5]。也就是说,要想有所收获,必须有开放的心态,接受各方面的信息,不管是符合自己预期的,还是让自己感到意外的信息。第二,培训复盘过程中需要坦诚表达。培训复盘通常是以集体形式进行的,而且需要集中集体的智慧,而这建立在培训教师相互信任、坦诚表达的基础上。一线教师过来参加培训,最终目的是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了今后更好地教。本着这个目的,参训教师就有了共同的目标。但是,在实际培训中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就需要主持人或召集人具备丰富的控场经验,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第三,培训复盘过程中还需注重自我反思。培训复盘不是单纯进行总结与反思,而是从自身经历、本身的理解出发,客观分析整个培训过程。主持人要带头从自我反思做起,人们常说“上行下效”,主持人的行为在培训复盘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四、结语

项目经验总结范文7

【关键词】安全管理;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有效措施

安全是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安全管理措施是影响职工个人安危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根据石油企业的生产特点、历史经验总结来分析和探讨有效提升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同时给同行企业和相关企业提供借鉴经验。避免安全因素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稳定发展[1]。

1有效加强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

石油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属于高危行业,对于设备、人工的安全问题都是企业最为关注的。但是即便非常注重安全问题,安全事故每年还是会发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企业来说是次要的,对职工本人来说失去的是健康甚至生命,对企业来说,经济效益受到影响,生产将会停顿,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就这两方面来说,注重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个角度来说,石油企业在生产中发生的事故具有破坏性强、影响大的特点,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所影响的不仅是石油企业本身,还有石油生产供应链中的上游和下游,对相关联的行业冲击也非常严重。因此,加强对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至关重要[2]。

2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石油企业在发展历程中,克服重重的困难障碍,达到现如今的生产管理水平,已经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在人员控制、生产过程控制、规章制度管理中仍有不足[3]。体现在人员管理涣散,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安全生产事故不在少数,对人力资源相关内容理解很少,没有做到人尽其职和合理分配。对于石油企业的生产过程控制来说,是机械自动化和人工方式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机械设备运行不稳定,设备保养不及时都是现阶段石油企业易引起安全隐患的重点[4]。对于规章制度制定上,石油企业还保持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不能够实现,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现状,石油企业会焕发新生,以高安全模式获取最大的生产效益,在市场发展中不断稳步前进。

3加强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3.1强化专业管理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根据石油企业规模成立负责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的专业部门以及职位,对石油企业的长远发展作出规划,能够给石油企业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还需建立安全工作基础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进行管理,使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形成一定的联系,并纳入员工考核范围,实现制度的闭环。强化专业管理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还需要在企业内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安全宣传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员工是石油企业生产的第一动力,也是石油企业发展的基础,把握好员工的心态,是实现安全管理的重点。安全生产观念培训要全面,要彻底,使员工能够深刻的理解和消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能够直接降低企业的安全事故发生几率[5]。

3.2强化综合管理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强化综合管理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从完善石油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进行。首先,石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从建立到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石油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约束,传统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的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着手根据自身情况完善相关的安全生产制度,实现企业发展和制度约束在一个发展方向上,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仍局限在表面,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很难做到尽职尽责。因此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促进员工在良好的氛围下工作,使员工具有安全生产观念和意识,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需要石油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发挥自身的管理和带头作用,组织协调生产和文化培训之间的关系,在提升员工素养的同时,还能提升生产工作效率,对石油企业来说,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莫过于此[6]。

3.3强化严格管理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强化严格管理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在于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出现事故后的应急处理方案。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需要石油企业组建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队伍,排查维护队伍对石油企业内部的运行管道、运行设备、生产情况有着非常明确的了解,能够对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排查,队伍中的队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石油企业工作经验,对安全事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对安全生产进行大局把控,实现事故的预防[7]。应急措施处理方案需要石油企业具有专业处理水平的队伍来制定,由于突发事件需要在短时间内发现并解决,因此应急队伍应有一定的反应速度和处理危机能力。能够合理的控制突发事件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的保护人员设备安全,降低企业损失,并能够尽快恢复生产[8]。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企业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安全生产对其意义重大,无论是生产准备过程还是生产过程都需要严格的安全管理,对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职工的安全文化教育都是为了实现石油企业能够将生产事故率降到最低,实现企业稳定运营和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提出了强化专业管理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强化综合管理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强化严格管理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等提高安全生产的三点措施,以此来实现石油企业生产和安全相互兼容,实现企业的健康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元甲,陈安德,李新蕊.探讨如何做好油田地面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200-202

[2]李卓.浅析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6):100-103

[3]闫钟灵.关于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思考[C].//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4]李克勤,麻小轮,王超宾.如何做好油田地面建设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J].科技致富导向,2012,(2):59-61

[5]罗云.21世纪安全管理科学展望[J].劳动安全与健康,1999,(12):25-27

[6]刘岩,马深远.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形势和对策[M].国家石化局《石油安全战略研究》课题组

[7]邝志敏.论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09,(17):166

项目经验总结范文8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生活和居住环境的要求标准也逐步提高。从城市规划到个人家居的环境设计,都在逐步向更高的层次靠拢。当前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单是从装饰工程量每年30%以上的增长速度就能够看出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是十分可喜的。当前的发展形势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就业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重要的应用型人才,能够为学校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然而在持续跟进学生的就业状况时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因其在学校中缺乏实践经验,在工作时难以应对上级派发的任务,工作开展困难。这些问题的出现暴露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最直接的解决方法正是建立以实践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及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突出特点就是其实践性很强。判断一个环境艺术设计方案是否合格的标准有三:设计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如果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就会导致其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不足,导致项目难以施工。此外,该专业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的能力。在设计方案开始之前,设计师应当先对甲方的个人喜好、审美标准等有着基本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出客户满意的草案。小众的风格缺乏受众,很难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因此设计一定要做到大众审美与设计本身的独特性的统一。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不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力量薄弱。环境艺术设计在国内仍然属于新兴的专业,相关的人才储备有限。从业教师的年龄普遍较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都有所欠缺。这些教师对环境艺术设计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接触较少,因此也无法开展相关的教学,难以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不足。实践教学开展需要有专门的教室和设备,如机房、画室、制图室等。部分学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改革重视程度不高,未能及时给予相应的场地建设和设备配给。此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足,学生的实践活动缺乏平台。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场地也是普通教室和黑板,没有与该专业教学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三)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文化考生和美术考生两大类。文化考生的理论学习能力较强,学习的自觉性相对更好。但是创新能力显得较为局限。美术考生具有一定的绘图功底,在图纸设计上的想法也更为新颖和大胆,艺术表现力更强。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则稍显不足。这两类学生的优缺点都很明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为看重。以上这两类生源的不同特点导致在教学中难以有针对性的推进。在实践教学中难免顾此失彼。

(四)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学校对相关层面的忽视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态度不够认真,敷衍了事。学校上层建筑对学生缺乏引导使得学生对实践的重要性的认识度不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也不愿选择自己动手解决,而是依靠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这种思想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化。

三、以实践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能够带来许多显著的成效。首先是学生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中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最终仍然要交付实践才能够检验。在经历不断的实践训练之后,学生的学习成果一次次被检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设计通过不断的优化,最终能够达到完美。这中间的经验总结和错误反思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积累的实践经验也能够让学生顺利的适应工作,为单位和领导交出满意的成果。其次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是理论的教学免不了会显得枯燥无味,加入实践后能够给学生一个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通过加入实践教学,让学生的手,脑,口都得到锻炼。以实践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比单一的理论教学显得更为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够带来的实际效用。根据该专业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实践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大人才引入力度,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老师是教学的主体。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能够带来的教学效果的改观是巨大的。受国内整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水平的发展时间限制,该方面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但是环境设计工作的发展历程长,工作人员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可以对这些人员进行引进,作为师资力量的补充。可以引进业内的杰出人才作为学校的外聘教师。这类人才的参与工作的时间长,对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着更加透彻的把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性较强。针对该专业的特点,要对教师队伍进行一定的调整。该专业对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引进企业优秀员工以外,还可以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企业员工相比,校内教师的理论知识更为完备和系统,学习和总结能力都比较强。比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工作实践,参与企业的项目搭建。学校要支持和引导教师和学生承接适量的社会项目。这样的实践能够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工作。

(二)学校提高对实践建设的重视程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当下的热门专业,发展前景十分乐观,能够显著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且在国内属于新兴专业,各学校的起跑线基本一致。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谓是增强学校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有利契机,学校要抓住这一机会。学校作为教学改革推进的重要力量,要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财政方面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为学生建设专门的实践教室,配备齐全的工具设备。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此外,还要加快实践基地的搭建,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在实践中,学生能够对相关材料以及项目流程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能够显著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一定时期的实习。这样既能够解决企业的用人需求,又能对学生的能力起到锻炼作用。

(三)转变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导向标,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展开。首先要对环境设计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有着明确的认知,并以此为标准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明确该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就业岗位有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施工管理等。部分职业不仅需要设计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绘图能力和创新能力则是该专业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对这些能力的分析,来进行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重新设计教学内容。课程的设置要有针对性,对于那些与该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专业课的学习。此外,还可以适当地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和借鉴,共同商讨出一个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方案。此外,还要注重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协调。让教学从实践开始,然后转向理论总结,总结结束后再次投入实践来检验先前的理论成果。这样的循环能够让学生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并寻找解决方案,来实现设计能力的进步。这一过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将教学的重点逐渐转移到实践上来。实践课程可以模拟企业的项目设立和实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