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论文范例

博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范文1

一、国外研究生教育的学制

(一)6年一贯制的德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或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学制6年,实现以大学为基础,学科为中心,理论教学、实验室训练和临床实践的渐进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国家考试和论文答辩,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大多数欧洲国家实行这一学制[1],如芬兰、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

(二)6年一贯制的俄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前3年为医学前期教育,后3年进行专业教育,毕业授医学博士学位。独联体国家如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妇、乌克兰等实行这种学制[1-2]。

(三)4+4年制的美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具有学士学位的文理科大学本科毕业生,前4年为医学前期教育,后4年为医学院教育,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核心课程为主干的自由选课制度。学生完成课程,修完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授医学博士学位。美国、加拿大、韩国和菲律宾等国实行这一学制[1-2]。

(四)5+3年制的英式学制。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前4年为理论教育,最后1年为临床实习,毕业授医学学士学位,英联邦国家实行这一学制,如英国、新加坡、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获得学士学位以后经过考试和推荐就读医学硕士学位,时间是1-3年。在实行多学制的世界各国中,学制为6年制的国家或地区最多,为90个国家,占56.6%;居于第二位的是7年制,为53个国家,占33.3%;排在第三位的是8年制,为15个国家,各占9.4%;排在最后的是9年制,为1个国家,占0.7%。

二、国外研究生教育的模式[2](附表)

三、国外的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一)美国。美国研究生教育通常采用宽进严出的政策,一般来说,申请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只要具备了大学毕业资格,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经推荐人推荐,即可入学攻读学位。但在美国博士研究生毕业,却需要有一定的科研成绩。因此,博士研究生经常需要攻读4至6年才能毕业[3]。此外,美国约有一半以上大学要求研究生入学时有GRE成绩。美国研究生招生一般不限名额,由导师的科研能力、科研经费、实验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决定每位导师当年招收学生数量。在培养模式上,美国博士生培养通常实行导师制和博士生指导委员会制相结合的指导方式。硕士研究生主要采用专业式培养模式、导师制培养模式以及兼顾协作式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美国的高校更加强调文理渗透和选修课的重要性,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比为2∶3。

(二)日本。日本的医学院校本科生学制为六年,大学毕业后可以直接报考医学博士。博士课程学制为四年(日本医学院校很少设有医学硕士,一般是硕博连读四年)。中国的研究生指的是硕士学位,而日本的研究生和研修生是没有学位的,只是进入大学的一个学前班。日本大学的招生录取,导师有一定的决定录取权。对于博士生的评价,主要以毕业前发表SCI文章的数量和影响因子值的高低来衡量。日本医科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前最少应发表2篇以上的SCI论文[4]。研究生在读书期间每周召开一次科研汇报会,主要汇报自己的研究内容、国外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内容、最新的科研动态及讨论本周的疑难病症等。目前日本学位分为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其士学位又分为课程博士、论文博士、学术博士三种类型。

(三)俄罗斯。目前俄罗斯的研究生教育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本科6年毕业授予硕士学位,具有行医资格。本科4年毕业后,只能当医疗助手,经过临床住院医师培训以后,可以申请医学科学副博士学位,时间为3-4年,经过课程学习,撰写论文,通过论文答辩,授予“医学科学副博士”学位[4]。具有医学科学副博士学位的人员方可申请“医学科学博士学位”,并具有资格在高等医学院校讲授课程或成为医学副教授。获得副博士学位之后,如果在工作中有创新性的医学研究成果或发表了极具创新性的论文,经过课题研究通过论文答辩,可获得医学科学博士学位。此学位获得者才有资格申报教授职称。俄罗斯的医学科学博士学位不属于医学高等教育的范畴,取得这一学位者必须在工作中卓有成绩,并通过医学科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由国家最高学位委员会决定授予,学校无授予权。

(四)德国。在德国研究生教育学位制度只设有博士学位,德国现行的高等医学教育学位制分为三级:文凭学位,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即可获得;博士学位,为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惟一学位:讲授资格学位,这种学位是获取在高等学校任教资格的依据之一。在德国高等院校里,没有专门的研究生院机构,博士研究生都在指导教授所领导的研究所里进行培养。博士生的录取也没有专门的入学考试。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虽然没有必修课,也没有学分要求,但却要求在做博士论文前先要担任二年教学或科研助手,并采取一定的淘汰制度。

四、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一)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展,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提高大学的办学水平。并注重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形成硕、博士研究生的国内外大学联合培养的办学模式[2,4]。

(二)加强教学体制改革。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试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体系应在主导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扩展,培养研究型人才和使用性人才相接合。

博士学位论文范文2

一、知网与学者

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前,翟天临一直以学霸身份混迹于娱乐圈。醉心于名利场的他本希望凭借着自己或明或暗的关系在学术圈再捞一把,却没想到摔了一个重重的跟头。也只有这个事件发生之后,人们才知道在娱乐圈众多的明星里,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北京电影学院退休教授、第四代导演谢飞一语道破天机。2019年2月15日,也就是事件发生后的第六天,谢飞教授在《成都商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其中提到“像我们电影学院以培养史论研究的‘电影学系’可以设立博生研究生教学,其它以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的编、导、演、摄、录、美、制、动画等专业是不适合的,也没必要开展这样的纯理论研究型的博士研究生教学!”[2]言外之意便是研究型博士学位课程对艺术创作专业的实践帮助并不是很大。因此,也可以说这个博士学位对翟天临演艺成绩的取得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由学术圈而来的“学术不端”这项罪名对于他这个社会公众人物来说却是致命的,他的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几乎把他之前所有的成绩都付之一炬,有人把它总结为“辩证法的吊诡在此显出真面目”[3]。知网是什么东西?知网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于1999年6月发起的一项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与期刊界、出版界及各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其早已发展成为集期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因此,对于任何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人来说,知网是一个必经之地,也是一个重要的战场。翟天临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拥有博士学位的学者,却对现在连本科毕业生都知道的知网一无所知,实在是不应该,但更不应该的是他在知网上为数不多的文章还涉嫌严重抄袭。事发后,新京报记者对翟天临的文章进行了检索,发现只有两篇文章,一篇报纸和一篇期刊论文。其中,《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这篇期刊论文在经知网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后显示,有1处疑似剽窃他人观点,7处疑似剽窃他人文字表述。在这篇只有2851字的文章里,去除本人文献文字复制比结果为39.4%,也就是说有1646字的内容与他人发表内容一样。[4]事实上,在2017年刘进担任导演的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出演者正是翟天临。无论如何,《白鹿原》剧本他是看过的,甚至是熟读过的。尤其是关系到白孝文的片段,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以说,没有多少作者能有他这份经历。他只要能把自己在演艺过程中体会到的真情实感稍微动点脑筋加以分析综合,都是第一手资料,都是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经验之谈。但恰恰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的论文却漏洞百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更讽刺的是翟天临事件发生的时间正好是2019年春节期间,这个“假”博士在2019年春晚上刚刚扮演了一个打假警察。假如没有知网,我们还真不一定能发现翟天临原来是一个水货博士。因为人们是先发现他“竟然不知道知网是何物”这个漏洞,才来检索他的文章。不是先检索他的文章有问题,才来质问他的学历。但有了知网,一切就变得清清楚楚。包括你的论文有多少字?有多少属于你自己的观点?有多少涉嫌抄袭?抄了谁的?都能在第一时间反映出来。数据是冷漠无情的,但数据也是最不会撒谎的。目前,翟天临的博士学位被北京电影学院撤销,至于我们还能不能在知网上看到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现在已经不重要了。翟天临从神坛跌入谷底,可能今生再无缘知网,因为本质上他并不是一位学者。由此,我们不得不感谢有了知网这个平台,给了学术一个重要的监督渠道,也让每个从事学术的人对学术产生敬畏之心。知网是一个容器,是一个晾晒平台。对于学者而言,无论是学术大腕,还是学术小卒,无论是政商名流,还是寒门学子,在这里都一视同仁。

二、知网与学位授予单位

翟天临之前之所以敢于在各个公共场合炫耀自己的高学历,主要在于他的这个学历不是空穴来风,他是堂堂正正被北京电影学院授予学位的博士生。只是他的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暴露了他的学位名不符实。因为在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学位申请条件里有明确规定“凡我校录取的博士生,在校期间个人独立或与指导教师联合(本人担任第一或第二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正式公开发表与本学科相关的至少2篇学术论文,其中应至少有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5]而这个翟天临不仅未满足正常毕业条件,其中一篇文章还涉嫌抄袭。这次东窗事发,很多人把它归咎于翟天临自身的“作”,结果是搬块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有人说,翟天临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一群人。事实上,笔者要说的是恰恰也是这一群人害了一个年轻人。不难发现,事件发生之后,舆论重心在翟天临身上短暂停留之后,便直逼北京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两所学位授予单位而去。因为翟天临是完完整整地走完了博士培养程序的,他拿到的学位证书是真的,包括他在微博上晒的北京大学博士后录取通知书也是真的。假如没有这次偶然事件,谁也不敢贸然质疑他的学霸身份。因此问题就来了,翟天临明明不够条件,他是怎样拿到学位证书的?责任显然在于学位授予单位。由此,“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已经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个人诚信事件,而是一件重大舆论危机,并且事关国家教育部门形象。所以,教育部才在第一时间回应此事:“调查不光是涉及到本人是否涉嫌学术不端,也涉及到工作的其他各个环节有没有问题。”[6]而在事后的调查结果里面,两所学校分别承认了自己在培养和招生环节存在失误,特别是其导师硬是被取消了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另外,在谢飞教授的那篇《大学艺术创作专业需要开设理论研究型的博士学位教学吗?》评论中,他还呼吁大家停止网络暴力,“对犯过错误、有污点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千万不要一棍子打死”。[7]这篇文章虽有护校护生之嫌,却是一篇极具理性的反思性文章。民众可以原谅翟天临的虚荣心,但却不能对学位授予单位的糊涂账置若罔闻。翟天临事件是一次信任危机,不仅牵扯学者个人诚信的失德,也涉及到部分高校在招生录取培养过程中的管理失范,同时还关乎到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正如一位记者所言翟天临“学术不端不是小事一桩,更不是娱乐事件,它不仅关乎道德诚信,更关乎教育公平,其背后的问题远不是一个艺人的‘人设崩塌’可以涵盖。”[8]这不是一个低级错误,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很难让大家相信之前就没有其他“翟天临”。翟天临一个人事小,但是一群“翟天临们”活活地占用了那么多本来就很少的博士学位指标却是大事。而且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博士学位只是拿来给自己贴金的一个装饰品,对于他们的实质性事业甚至没有多大用。而他们却让大一批靠自己努力并把改变命运寄托于此的寒门学子望尘莫及,这种赤裸裸的差距才是最可恶的。翟天临这种骗子固然可恨,后面为其大开绿灯的人才更可恨。但可恨归可恨,至少在事情责任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民众不能把私愤发泄到某一个人头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对北京电影学院院长追着不放,甚至可以说是变相的人身攻击。当人们丧失理智地去参与到这样一场“泄愤”狂欢,追逐网络暴力带来的刺激时,同样是一种病态。在这个既真实又虚幻的网络世界中,谁也不敢保证,谁一定不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为了最大限度地平息舆论,化解民愤,当然也是为了遏制这种现象再发生。教育部办公厅在2月底连续了两个公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研厅〔2019〕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9〕2号)。一个是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一个是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不能说这两份文件完全是因为翟天临事件,但也不能说毫无关联。尤其是教研厅〔2019〕1号文件,实实在在给广大学位授予单位敲了一个警钟。其中提到“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强化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使用”和“加大评估和问题单位惩戒力度”,可谓在广大学位授予单位头上悬了一把利剑。另外,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有这些政府行为,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希望,夯实了信心。上文提出,假如没有知网,我们很难发现翟天临是个水货博士,相应地我们也很难去质疑一些高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假如没有知网,这种检查只能靠各高校内查,或者互查。而有了知网,各种暗箱操作便成为了一个随时都可能会爆炸的定时炸弹。因此,看起来知网和学位授予单位没有多大关系,甚至八竿子打不着。但是,既然是学位授予单位,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满足一定的学术成绩才能拿到学位证。而知网就是学术成绩的容纳器,因此就把知网和学位授予单位联系了起来。教研厅〔2019〕1号文件提出“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馆际和校际学术共享公开制度,以公开促进学术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其实知网在这个方面已经做了很多,起码翟天临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只有对学位授予单位施以高压,才能有效地遏制学者学术不端。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都把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作为硕士和博士毕业的硬性条件,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把硕博士论文上传知网。因此,知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监督窗口,实际上也把那个定时炸弹的“按钮”放在了人人皆可触碰的地方,成为预防学术不端的一个重要机制。

三、知网与学术期刊

从科研伦理角度而言,是保证文章原创性的前提,是为了预防学术不端。就像人们制定法律宣传法律,不是为了惩治犯罪,而是为了预防犯罪。但假如没有知网,没有大数据时代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我们还真的缺乏一个约束科研伦理的他律性工具,而只能依靠学者的自律和微不足道的检举。但有了知网等这类网络出版平台,文章重复率便一清二楚。但有了这个利器,用和不用,怎么用?便又成为了一个问题。这就牵扯到谁来把这个关?学位论文当然是靠学位授予单位,而期刊杂志的把关者显然是期刊社,而与学者打交道时间最长的也正是期刊社。回到翟天临《谈电视剧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这篇文章,既然有这么高的重复率,甚至还涉嫌严重抄袭,为何还是能够发表?在学术活动中,我们痛恨学术腐败,痛恨像《求索》等一些学术期刊在一些胆大妄为的主编手中成了牟利的工具。但还有一种学术纵容同样值得警醒,一些期刊不求上进,但求有稿就发,甚至文章重复率门槛也形同虚设。尽管我们认为学术期刊有着划分档次的必要性,但是并不意味着非核心期刊要在这一关失守。一篇文章,只有在保证原创性的基础上才能谈学术贡献,因此文章,应该是任何期刊在接到作者稿件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恰恰在这第一件事上,学术期刊再次对翟天临放了水。事实上到最后,果然这件事害了他。上文提出,假如没有知网,我们很难发现翟天临是个水货博士。更难发现由于一些学校在招生培养过程中的不规范,还可能存在很多“翟天临们”。但是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是,即使有知网,我们也并非一定能揪出问题。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把硕博士论文上传知网,但范围并非覆盖所有学校,并且学校上传的时间进度也没有期限要求。如果这次不是翟天临自己犯下“不知知网是什么东西”这么低级的错误,指望我们去追查他的材料,或者指望通过舆论去迫使相关学校自我调查,可能结果又是另外一番结局。尽管他不知道“知网是何物”,怪就怪在他在知网上竟然还有一篇文章,也难怪有人质疑这篇涉嫌严重抄袭的文章到底是不是他本人所写。仅仅是这篇文章又进一步暴露出他的学术不端,只能说他运气坏到了极点。另外,如果没有人去把这篇论文拿去再,又有谁会发现这篇经期刊正式发表并且上传知网的文章还有着这么高的重复率。就像刚刚上文所讲,事发后,我们把矛头直指翟天临,却忽略了学校。事实上,学术期刊也有责任。如果当时这个期刊以重复率过高打回让其修改或者干脆拒绝发表,或许不会对今天的结局有什么改变,但至少翟天临少了一个污点,期刊的名声也能得以保留。翟天临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前的学术环境不容乐观,但在这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板子显然不能只打在作者身上,后面的期刊社同样难辞其咎。期刊社把关不严,罪魁祸首是背后学术体制对期刊社机构地监管不力。而知网给了学术圈一个重要的监督力量,在共享所有人的学术成果的过程中也赋予了所有人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也把期刊囊括了进来。至此,知网织了一个巨大的网,它完美地把学者、学位授予单位和学术期刊网在了一起。

博士学位论文范文3

一、导言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热门话题。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从2009年开始加大了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力度,计划到2015年实现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各占一半的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1]因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研究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以CNKI学术总库(2002—2011年)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文献数量、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数量、专业学位类别、比较研究文献、中文关键词等五个维度展开统计分析,试图阐述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以期为今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样本选择

1.抽样。打开CNKI学术文献总库,输入主题“专业学位”并含“研究生教育”进行高级检索,且对每篇文献进行诸篇查阅,以确保检索结果的准确性,检索出2002—2011年这十年间的1199篇文章。检索日期为2012年3月25日。从中剔除年鉴、记者报道、日报、人物与学校介绍等非学术文章,得到有效样本1047篇。

2.对样本的讨论。研究的样本是中国CNKI学术总库“学术文献总库”收录的2002—2011年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学术文献总库里的文献总量万篇。CNKI(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即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它是全球信息量最大、最具价值的中文网站之一。目前已集结了7000多种期刊,近1000种报纸以及众多的博士、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图书以及国内外1100多个专业数据库,其信息内容是经过深度加工、编辑、整合并以数据库形式进行有序管理的,有明确的来源、出处,内容可信可靠,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科学决策的依据。对于教育研究热点的分析,可以通过关键词数量的变化来判断。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升降变化,从一个方面透露了研究热点的形成和转移,因而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某一领域今后研究的走向。[2]CNKI系统的主题标引类型恰能反映出学科的属性以及研究热点、发展方向,能较好地提供给用户与学科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相吻合的文献,[3]因此所取样本是全面、有效的。本研究对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检索结果按被引频次排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来源期刊,最高被引文章是2006年翟亚军等人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的《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问题辨识》。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1.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文献数量统计分析

近10年来,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从2009年开始,文献数量明显增加,平均增长率为55.3%,其中,2010年的增长率就到达68.2%;从图1中可以直观的看出,10年来,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情况呈上升趋势。在2009年之后,上升趋势增强,在2010年,增长趋势更加明显。2009年和2010年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年份。2009年,教育部加大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力度,将扩招的硕士研究生全部作为专业硕士进行培养;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9种新增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分别将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等内容列入2009年、2010年工作要点,将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当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4]随着政策的出台和相关会议的召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开始加速度前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密切相关。

2.对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甚少,10年中仅44篇,占文献总量的4.20%。从表3的数据变化上看,文献数量呈波浪式增长,高峰值出现在2005年和2011年,且2011年的论文数量最多,其中硕士学位论文占主要部分。从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上看,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的增长速度最快,2007—2009年有缓慢下降趋势,2010年趋于平稳,2011年急剧上升。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变化,与2009年和2010年的政策改革有直接关系。学位论文体现的是创新,是研究生经过2或3年的努力做出的学术成果,前期的准备时间是1或2年,2011年恰是呈现研究成果的一年。不过,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博士学位论文数量极少,10年中仅有4篇,数量是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的1/10,在2009-2010年,研究趋势缓慢上升,2011年缓慢下降。相对而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未引起在校博士生足够的关注。硕、博学位论文是经过整个研究生学习生涯的深入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在学术研究成果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校研究生作为学术创新中的主要群体,所研究的领域是引领这一领域发展的主要激流。因此,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待依赖在校研究生在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在校研究生作为学术群体中主要的研究主体,更应该拓宽视野、前卫创新,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层剖析,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通过对硕、博学位论文所采取的研究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位论文的研究类型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的较少。

3.对不同专业学位的文献数量统计分析

除了将专业学位分类统计外,剩余的文献均归类到其他综合论述的文献上(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以某一个专业学位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甚少,合计379篇,仅占总研究文献的36.1%。所研究的专业学位类别共29个,文献数量大于10的仅有9个专业。分别是工程、临床医学、教育、农业推广、体育、公共管理、军事、法律、艺术。其中,以工程硕士为研究对象的最多(75篇),其次是临床医学硕士(57篇)、教育硕士(56篇)。目前,研究生考试共有39个专业开设了专业硕士。其中,对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出版、林业、应用心理、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审计等10个专业学位的研究处于空白。从表4的数据变化上看,对29个专业学位的研究基本都处于震荡波动的变化形态中,并且在2009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当前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理论、经验方面尚有不足。“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俗称‘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始于1991年,但在近20年时间内发展缓慢。直到2009年,在全国招收的40多万研究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占大约10%。在社会上,专业硕士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5]但是,随着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加深,相信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例如,2011年3月18日,我国设立了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涵盖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艺术、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工程、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等领域。涵盖的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有:教育、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杜玉波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6]可以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着极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是一项亟待深入开展的课题。#p#分页标题#e#

4.按照同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比较

研究进行统计由表5可以看出,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比较研究的文献甚少,仅有42篇,2011年的文献数量最多(13篇)。以美国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位居第一,相关文献有27篇。其次是日本(5篇),数量与美国相差4.4倍。由此可知,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主要以美国作为比较对象。其中,秦春生的《中美教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为最高被引文章。2002—2011年比较研究情况整体呈上升趋势(见图4),并在2010年急剧上升。美国是专业学位教育的发源地,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发展完善(1970年)至今有42年的历史,已形成完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因此,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参考对象。“日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其蓝本取自美国,虽然目前还仅仅处于初步的模仿阶段,起步比我国还晚,但鉴于我国目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不完善,与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关注日本高等教育领域发生的这一重大变化仍有必要。”[7]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在科研工作中,同国外的相关领域进行比较研究是重要的研究途径,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本国的教育状况,把握教育的普遍规律,取得权威的研究成果。

5.对专业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热点统计

“通过关键词标引频次统计分析某一时段的学术热点和升降趋势,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和路径。尽管此类基于数量的评析往往较少涉及热点问题本身的具体内容和意义,但是只要分析的时间段有一定的长度,收集的数据充分且具有足够的覆盖面,则此种研究方法就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8]表6显示,关键词总个数排名前七位的分别是:“(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744个)、(研究生)培养(模式)(163个)、工程硕士(65个)、(教育、培养)质量(保障)(58个)、临床医学(53个)、问题(现状、对策)(53个)、教育硕士(49个)。由此可以得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工程硕士”、“质量”、“临床医学硕士”、“问题(现状、对策)”、“教育硕士”等是近10年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热点。这个结论也印证了的统计结果。从中也可以看出涉及比较研究的关键词相对较少,仅有“美国(比较研究)”(32个)。另外,“应用型人才”(6个)、“结构”(5个)、“学位制度”(5个)等关键词尚少,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研究。值得说明的是,表6中没有教学、导师等与之相关的词语。尽管培养模式的简化公式:培养模式=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中包含着教学部分,但将其作为关键词,专门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还未受关注。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面和导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处于弱势。“教学如何教”、“教师哪里来”都应该成为今后研究选题的重要方向。

四、结论

博士学位论文范文4

[关键词]英语教育;文化背景;作用

英语不仅仅是工具,也是一种语言和文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将英语作为工具向学生传递,学生则局限于机械式学习,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很难获得良好的英语学习效果。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合理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如果没有认识到文化背景的重要性,即便学生掌握了英语基本知识,也不会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因此,要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文化背景,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思想内涵,以便在跨文化交流中准确地运用英语。

1英语教育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内容

(1)称呼语

英语的称呼语相对于汉语而言是倒装句。比如,“王老师”,在英语中通常不用Teacher表示,而是用Miss,Mr,Mrs,即MissWang,MrWang,MrsWang,表示尊敬之意。西方国家对长辈也会直呼其名,在中国如果直呼名字是不礼貌的。

(2)个人私隐

对于西方人而言,个人收入、年龄婚姻、宗教信仰以及家庭等等都属于隐私范畴。如果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谈论这些内容是不礼貌的。一般他们不会问Howoldareyou?(你多大年龄了?)Areyoumarried?(结婚了吗?),而是以谈天气为主,即It’sfine,isn’tit?(天气很好,对不?)而中国人在初次见面的时候,比较喜欢谈论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这就是文化差异的表现。

2英语教学中发挥文化背景知识的有效方法

在中国的教学体系中,文化背景知识属于杂学,综合性非常强,为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的常识性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要认识到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吸收英语语言文化,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这就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文化背景知识的作用,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1)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汇的文化涵义

英语语言中,词汇是最基本的单位,也是难以掌握的知识。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将英语词汇背熟了就可以,事实并非如此。英语词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文化负载量非常大。英语词汇是具有历史性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的产物。学生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时,就要对词汇相关的文化充分考虑,避免在跨语言交流中无法正确表达,甚至产生语言障碍。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时,要从英语文化背景出发对学生展开教学,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学习英语知识。为了让学生树立文化比较观念,可以通过英汉比较的方式进行讲解,这样让学生对讲解的知识印象深刻。比如,brownsugar是“红糖”的意思,不能翻译为“棕糖”。blackcoffee的英语涵义是“浓咖啡”,当然我们都喜欢翻译为“黑咖啡”。“浓茶”的英语不是blacktea,而是strongtea。由于这些词汇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当中,词汇是特定的,翻译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译文的文化背景。所以,对于这些词汇,要从文化层面正确理解,单纯从词汇的角度理解就容易产生歧义。

(2)从文章对话的语境对中西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进行对比

英语口语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作为英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语教学的时候,就要对中西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进行对比,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在教学中强调文化的重要性,以在口语交流中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在讲解TelephoneCall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中国的打电话习惯于西方有哪些不同。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在接电话的时候都会先自报家门,之后打电话的人明确哪位接电话。中国则不然,接电话的人要先知道对方要找谁。接电话的时候,明确自己是谁,想与谁通话,英语是Thisis…speaking,I’dliketospeakto...(我是……,我要与……通话),不可以说I’m...如果问对方是哪位,英语是Isthat…speaking?(你是……吗?),不可以说Areyou…speaking?在英语口语教学中采用这种对比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而且还会让学生明白文化对正确表达语言的重要性,有助于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英语语言。在进行跨文化语言交流时,也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符合语言文化背景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3)将文化背景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将文化背景渗入其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传递。具体教学中,可以根据阅读内容设计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要求学生用英语交流,遵循英美文化,进行正确得体的英语表达。学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仅要将阅读文章读懂,还要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因此必然会自觉主动地查询相关的文化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地吸收,这样学生的英语文化视野就会拓宽。必要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介绍一些语言材料,让学生深化对阅读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也能准确定位。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明显提高。

(4)英语教学中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英语教学中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打破课堂和教材的局限,向课外延伸,帮助学生拓展英语文化视野,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找一些带有英语语言的物品,有英国风景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历史文化,欣赏英美经典歌曲等等,让他们有意识地接触英美国家文化,了解英美社会与中国社会的不同之处。很多学生都知道西方国家的节日,诸如万圣节、圣诞节、感恩节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节日的来源予以了解,之后在课上声情并茂地向同学讲述。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英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的文化不断积累,增长学生的见识,对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3结语

综上所述,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英语教学,就是在英语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与英语知识相关的背景,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深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还会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文化背景下展开英语教学,要做到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接受英语文化,潜移默化中习得英语知识,也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地运用英语,英语交际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艳君.基于本土视角的中国英语教学法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2]顾露雯.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何晓斓.引导智慧生成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4]李文峰.多元文化视角下中学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构建[J].新课程(中学),2016(6):6-7.

[5]李雪.高职英语教育文化导入研究[D].湖北: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6]荣秀秀.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博士学位论文范文5

关键词:音乐文献学;花儿歌种;发展趋势

“文献”一词最早的提出者是生活于2500多年前的孔子。他对学生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是现存资料关于“文献”一词的最早记载,也是孔子感慨文献不足而无法深入去考证夏商之礼。各个领域的研究都是如此,缺少文献的支撑使很多领域的研究都处于滞后甚至空白状态,文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音乐文献学在音乐领域的研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音乐文献学也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音乐文献学是通过对音乐文献的研究,揭示音乐形态变化、社会流传和发展规律,并为音乐文献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门较新的学科。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需求,音乐文献学本体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产生于明代的花儿作为广泛存在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音乐形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对于花儿的研究近年也越来越得到学界专家的重视。

一、1979年—1989年花儿研究发展趋势

从1979年1月1日到1989年12月31日,检索到有关花儿研究内容的文章共113篇,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的比例差异明显,以普通刊物为主。(一)文章研究的对象花儿音乐分析、花儿演唱、创作的花儿剧、花儿音乐民俗文化、不同地域花儿的相互关系、花儿的历史形成以及花儿音乐审美等方面。(二)文章的叙述内容从民俗学的角度对花儿、花儿会的民间传说、口头故事等进行介绍;从文学的角度对花儿歌词的语法、方言、词式结构等进行分析。(三)文章作者的学术身份1.花儿演唱名家有朱仲禄、苏平等,他们对花儿音乐的类别、音乐表现和演唱技艺等进行了介绍。2.高校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的学者有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柯杨。他在1980年与雪犁合编《花儿选集》;在1981年香港的《文丛》第3期发表了《西北高原的一颗明珠——甘肃莲花山花儿漫记》,把花儿音乐介绍到了海外。此外,还有郗慧民、屈文焜、卜锡文、魏泉鸣等学者。3.专业音乐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乔建中于1987年在《中国音乐学》发表《甘肃、青海花儿会采访报告》一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花儿音乐的形态从音乐材料的分析到其历史成因和传承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这一时期总的来说,对花儿的研究还是以文学性研究为主,对花儿的曲令音调的研究较少。

二、1990年—2000年花儿研究发展趋势

从1990年1月1日到2000年12月31日,这十年内发表的花儿研究文章为106篇,这一时期普通期刊和核心期刊的比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核心期刊中有关花儿的研究比上一时期明显提升。1.民俗学、文学角度的研究,从介绍、描述型发展到较深层次的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系统研究。如柯杨于1997年发表在《中国典籍与文化》第3期的《花儿会——甘肃民间诗与歌的狂欢》一文。2.研究视角有所拓展。如杜亚雄1997在《民间文学论坛》发表的《“洮岷花儿”与生殖崇拜》已经涉及社会学方面的问题。3.文章研究涉及的内容与前一个十年大致相同,但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调整,花儿研究中音乐旋律分析比例有所增多,逐步由文学性研究向音乐性研究倾斜。

三、2001年—2011年花儿研究发展趋势

从2001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检索到有关花儿研究内容的文章共448篇,总量激增,从中国知识期刊网1979—2018年期间研究花儿文章,总体趋势也印证了这一点。不仅如此,核心期刊中花儿的研究进一步扩大,也足以表现出这一时期花儿的理论研究越来越被学界所重视。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空前提高,音乐在这一时期也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喜爱,学界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花儿研究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随着国家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音乐文献学视野下的花儿研究探析◎常虹薛松梅展,花儿研究视野更加开阔,撰写花儿研究内容的文章数量达到了一个高峰。花儿会和花儿民歌比赛的内容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学者的关注,同时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出现了有关花儿非物质文化与“非遗”保护方面研究的文章,非遗和花儿联系在一起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另外,随着国家对硕士和博士学位建设的加强,对硕士、博士招生量的不断加大,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对传统音乐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硕博毕业论文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宽,更多硕博学生开始将中国的民族音乐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因此,一些硕博层次的研究生开始将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确定为“花儿”,这一时期可以检索到以研究花儿为主题的博硕论文共37篇。其中,2002年由福建师范大学的张君仁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花儿王朱仲禄》,是首篇从音乐人类学的视野对花儿演唱家的音乐学研究,该论文一直到今天为止都是音乐人类学中重要的参考文献,论文中的研究方法到现在为止也是音乐人类学研究方法中国化中的重要形成依据,该论文更是将花儿研究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此外,还有2005年西北师范大学的程琴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花儿中的女性和女性的花儿》、2006年西北民族大学戚晓萍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茶园“花儿”歌手研究》等,都拓展了花儿研究的领域。

博士学位论文范文6

关键词:学位论文;管理体系;质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等院校为国民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培育出大批高层次、高学历的研究型人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

一、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及各大高校对研究生论文盲审力度的加大,学位论文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创新性和写作不规范等现象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从被论文盲审专家判定为“一般”或“差”的低分学位论文中可以看出,学位论文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论文欠缺创新性

被盲审专家判定为“一般”或“差”的学位论文专家评语中多见“论文选题缺乏创新性”。研究课题陈旧,甚至同一导师的研究生研究课题和研究思路十分相近,换汤不换药。很多实验思路和研究方法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重复而来的。学生研究思路被禁锢,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更不利于高校科研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二)论文深度不够、工作量不足

低分学位论文普遍存在基础理论不够坚实宽广、知识不够系统深入、工作量不足等问题。对学科知识的熟练与掌握度不够、论文结构不严谨、论文写作逻辑简单、缺乏对工作整体的把握与系统的对比。研究方法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研究结论不可靠、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论证不全面。文献综述所占篇幅过多,论文正文研究内容较少,工作量不足。参考文献的数量不足,近十年或近五年的参考文献较少,外文文献较少,文献综述撰写水平较低等。

(三)论文写作不规范

低分学位论文普遍存在论文条理不清楚、文字表述过于粗糙和烦冗、图表格式不规范甚至错误、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学生在引用他人的著作时,为降低重复率,打乱原有句子结构,导致词不达意。这些问题反映了作者缺乏专业的科研训练能力,学术态度不端正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单位缺乏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和监控体系,对硕士学位论文缺乏过程管理、专业训练以及考核评价。2.指导教师未能足够重视学位论文,指导工作不够全面细致。3.学生科研态度不够端正,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构建

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贯穿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的全过程,笔者从过程质量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的相关构建思路。

(一)论文选题与开题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并在第二学期末到第三学期初进行论文开题。学生在开题报告前,应该充分了解选题的背景,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和实验探索论证。开题报告应包括拟选题目、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点、主要构思、初步工作计划、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博士不少于3000字,硕士不少于2000字。开题报告的评审专家小组由包括导师在内的3—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其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成员至少应有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内、校外专家均可),导师不能担任评审小组组长。

(二)导师指导与审核

导师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应全程深入认真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创新性、写作规范和工作量等进行严格把关,对延期毕业者、在职攻读学位者等应加强指导和审核。指导教师于第三学期结束前组织研究生中期汇报,由3位本学科教师组成考核评审小组,对其前一年半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进展报告、阶段性成果)三部分进行综合评议审查,以便及时跟进和监督学生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论文工作量主要体现在工作相关文献阅读量、对学科知识的熟练与掌握度、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实验结果的论证和分析、论文篇幅和字数等。对于学位论文的基本工作时长,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学年,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两学年。原则上,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不低于5万字,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不低于3万字。

(三)论文写作规范

对论文写作中的学术规范应引起足够重视,合理化版面形式,按照学校规定的论文格式排版。1.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进行前期准备和资料搜集,做好论文资料或资料库的建设,具备足够的工作量,以保证论文写作具有牢靠的基础。2.学位论文应有创新性,坚决反对抄袭、剽窃行为,论文引用或转述他人的学术见解,都应该明确标示。引用不加标示,即涉嫌抄袭。学生论文涉嫌抄袭或疑似抄袭的,立即终止学业,接受调查,情况属实者,按学校规定严肃处理。3.学位论文应该有条理性、逻辑严谨,对于涉及论文核心内容的相关研究和摘要及结论部分应注重归纳、总结、提炼、升华。4.图表的标题表达要清晰、规范、通篇一致。参考文献格式要规范。

(四)形式审查

培养单位对导师同意提交的学位论文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学术不端系统检测。引文须注明出处,学位论文中采用作者本人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内容,原则上均不计入重合率。根据审查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以四川大学研究生学位管理工作要求为例。1.学位论文重合率未超过10%的,出具《四川大学××学院学位(毕业)论文形式审查合格证明》,正常进入下一环节。2.学位论文重合率超过10%,但未超过20%的,允许修改论文后再次提交形式审查。3.学位论文重合率超过20%的,至少修改论文5个月以后重新提交。

(五)预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是研究生在论文送外审之前对其进行的一次集体指导,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最后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查找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研究生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由学院组织预答辩。预答辩专家组原则上由3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士生预答辩专家中至少有1—2名博士生导师。申请人指导老师需参加预答辩,并担任答辩主席。预答辩专家组应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查,重点审查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论文工作量、学术规范等,并需要根据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具体修改意见。预答辩专家组应对申请人的学位论文做出评议,并将评议结果报送学院。预答辩结果分为“预答辩通过”“预答辩通过,但论文须按要求修改”和“预答辩未通过”三类。

三、结语

本文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角度提出了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对如何充分发挥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的作用也进行了详细阐述,引导学生从论文开始就提高重视,注重科研思维的培养,树立学术诚信理念。

参考文献:

[1]曹晓璐,王罗春,徐群杰,李巧霞.关于提高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11-13.

[2]康慨.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2014,(16):174-176.

博士学位论文范文7

1设置青年编委会,发挥青年学者的创造力

期刊编辑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是把控期刊质量的关键核心环节,其对期刊的发展、学术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国内期刊倾向于遴选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与学术地位的资深专家作为编委会成员。不可否认,资深专家在研究方向把控以及论文创新评价等方面具有更为精准的判断与认知。然而,这类专家往往身兼数职,而且教学科研任务较为繁重。因此,他们在期刊运行与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另外,他们对具体的理论细节方面关注较少,而这是目前大部分期刊论文创新点的核心所在。因此,目前来看,由资深专家构成的编委会与涉及具体理论细节的投稿论文之间存在一定的断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期刊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在传统期刊编委会的基础上设置青年编委会[1-2]。一方面,国家一系列高层次人才计划也将年龄限定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例如青年拔尖人才、国家青年年龄上限为40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年龄上限为38岁;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年龄上限为32岁等。这也表明国家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创造力与发展潜力的认可。青年科技工作者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创造性强,一般在科研一线并紧跟学术前沿,科研成果产出也较为丰硕。另一方面,青年科技工作者也有较为强烈的学术服务意识。因此,设立期刊青年编委会可以充分发挥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活力与创造力,并在传统编委会对投稿论文宏观把控的基础上对论文创新细节进行更为精准的评判,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期刊论文质量。同时,青年编委可以担任责任编委或邀请客座编委定期组织相关专题征稿,紧跟热点问题,使期刊成为相关领域的活跃地与集约地。期刊编辑部方面也要有意识地增强青年编委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也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一定的平台。例如,可以给青年编委发放聘用证书,在期刊主页设置编委简介等栏目,为青年学者申报人才计划提供相关佐证。另外,可以定期举办编委会的学术交流,一方面使不同领域的青年学者产生思想碰撞,另一方面也能发挥资深编委对青年学者的传帮带作用。国内期刊《航空学报》《雷达学报》等已经在青年编委会设置方面率先进行了尝试。国内综合大学学报可以利用综合大学丰富的学术人才储备,积极探索与实行青年编委会制度。

2拓宽审稿人选取渠道,激发审稿人积极性

论文同行评议是论文出版发表之前的重要环节,而审稿人是论文质量的把关者。保证审稿人水平以及提升审稿人积极性也关系到最终期刊的质量以及期刊的出版周期[3-4]。目前国内期刊在审稿人选取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期刊的审稿工作甚至由执行主编或者编委会成员直接承担。正如前文所述,编委会成员多为业内资深专家,其在论文分发送审层面都可能存在时间限制,更不遑去处理繁重的论文细节评阅任务。另外,有些期刊即使由编委会选取审稿人送出外审,也一般选择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由于知名专家教授事务繁忙,相关评阅往往不能按时返回,从而影响了论文的出版周期。国外一些行业顶级期刊在选取审稿人时一般是根据其在该领域的具体发文记录来确定的,并未过多注重职称、资历或者国别。事实上,一些高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或者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往往是最为优质的审稿候选人。因为他们受过系统的科研学术训练、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而且一直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对具体的理论细节和发展动态具有较为准确的认知。因此,期刊编委会在选取审稿人时可以将重心放在这部分人身上。对于一些综合大学学报,可以在校内通过与研究生院合作,建立博士学位论文作者数据库,与科研学术成果管理单位合作,建立高水平学术作者数据库。将投稿论文关键词与上述作者数据库所对应的关键词进行匹配,进行精准审稿人选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质量并能加快论文出版周期。提升审稿人的积极性也很重要。国外一些权威知名期刊的审稿往往是义务的,没有任何酬劳,然而审稿人往往以能够为这些期刊审稿为荣。当然,提升期刊影响力是调动审稿人积极性的最根本措施,但是期刊也可以通过其它渠道,主动作为来提升审稿人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例如,可以通过评阅的质量和数量选拔年度期刊杰出审稿人,择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邀请杰出审稿人与编委会一起进行学术交流,并发放奖励证书等。另外,可以在每年的年底专门致谢审稿人公告并公布年度的优秀审稿人名单,或者给相关审稿人邮寄期刊样刊。总之,就是使审稿人的幕后工作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展示。同时,国内期刊可以合作,打造类似于Publons的能够提供权威的审稿人成果认证的同行评议记录平台,审稿人可在平台中记录、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同行评议,并获得官方的权威认证。

3利用新兴媒介,助推期刊推广普及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微信、QQ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介质为学术期刊的推广提供了新途径[5-6]。一向以严谨、规范为著称的学术期刊似乎与微信、QQ等娱乐快消品有些格格不入,这也是国内诸多刊物未开展相关渠道推广的一个原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此类新兴媒体介质在人们(包括科研人员)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大量时间。同时,学术期刊作为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直接承载者,也可以通过此类新兴媒介担当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相关期刊应当打破传统思维,以开放的态度拥抱新兴媒介,用好期刊推广的新兴阵地。具体而言,期刊可以设立相应的公众号,定期推出网刊目录以及每篇文章的摘要,图1为《自动化学报》在其公众号上推出的最新期刊目录与文章摘要。另外,对于一些国际、国内热点或者突发问题,期刊可以摘取期刊以往发表的相关论文在其公众号上进行推广,并邀请领域专家进行点评,或者直接邀请专家对相关问题从学术角度进行评述,从而使得期刊成为相关学术问题讨论的主阵地,进而扩大期刊的收稿数量。同时,在一些严谨、专业的学术论文推广之外,期刊也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论文作者资源,面向普通大众开展专业问题的科普工作,提升我国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从而发挥期刊的社会责任。

博士学位论文范文8

【关键词】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硕士学位;临床医学;学位论文;论文质量

1背景及现状

198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进行试点工作的意见》,我国开始试点进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硕士、博士学位暂行规定》,正式开展在职人员申请学位工作。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使得在职人员申请学位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1]。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培养单位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提高在职人员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的试行办法》,为临床医生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制定了详细的办法。正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或已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临床医师可以申请同等学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而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临床医生大多是从事多年临床工作的骨干,其临床技能已达到较高水平,不能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因此不能申请专业学位,只能申请学术学位。但不管申请学术学位还是专业学位,临床科研能力都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所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经过统计我校2007-2018年的数据(只有学术学位)分析发现,申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共有4030人,其中29.8%的人员通过国家的英语和医学综合两门统考,26.8%的人员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13.2%的人员进入论文盲审阶段,而最终只有12.2%的人员取得硕士学位[2]。相较于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同等学力人员的培养过程不完善、培养质量不过关、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导致同等学力人员的学位论文质量普遍较差[3]。在各省硕士学位抽检中,同等学力人员的论文出现不合格的比例较高。同等学力人员日常忙于临床工作,其英语水平有待提高,科研水平也亟待提高。如何提高同等学力人员的科研和学术水平,让他们的学位论文质量达到与全日制研究生“同质化”[4],是摆在多数高校面前的重要难题。基于这种现状,笔者从学校、导师、同等学力人员自身三个方面提出提高临床医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2学校加强质量监控

2.1加强科研设计方面课程考核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明确规定了授予硕士学位的一项要求即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就是要具有临床科研能力,要具有学术研究的兴趣,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展开相关研究[5]。而这些能力的初期是通过课程学习或听讲座获得,后期是通过跟随导师具体做课题或写论文获得。一方面要对科研设计课程主讲教师的资格进行认证,既是临床方面的专家教授,也是科研课题成果突出的学者。而真正具备带教此门课程资质的教师并不多,因此要鼓励具备任课资质的专家积极参与该课的授课;另一方面要将科研设计课程做为同等学力人员的必修课程,并加强对学习该课程的知识内容掌握程度考核,这样便于他们在今后的科研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科研设计方法。另外要加强医学论文写作、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考核,课程重点应该是结合案例说明相关内容,教会同等学力人员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开展问题研究时准确运用统计学知识和方法,按正确方式方法书写论文[6]。

2.2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

通过开题过程监控,将关口前移,专家对同等学力人员的课题设计、文献综述、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对其课题设计和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的分析,给同等学力人员以全面的指导[7]。通过预答辩工作对学位论文研究内容进行初步把关,专家组对于预答辩人员的课题研究流程或方法使用、预答辩质量进行评分评议,不合格者不得进行论文送审工作。学位论文一式三份进行双盲评审,同等学力人员要根据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修改论文。严格答辩过程监控,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位论文的选题与综述、学术水平、写作水平进行全面的审核和把关,而同等学力人员在答辩通过后,还要按照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的意见修改学位论文。

2.3提高导师带教积极性和水平

历来导师都不太喜欢带教临床医学同等学力人员,原因有三:大多数同等学力人员是医院里的骨干,很难脱产学习,相对刚本科毕业的学生更难“管教”;其科研水平比较低,难以有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其学位论文质量堪忧,取得学位的时间较长,在省学位论文抽检中容易出现“不合格”评议结果。我校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导师的带教积极性: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导师可以对申请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进行面试并自主决定是否带教;提高导师带教同等学历人员的津贴费用;要求同等学力人员必须跟随导师脱产学习,其脱产学习时间由导师和学员共同商量确定;学术型导师必须带教同等学力人员才能带教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我校也制定多种制度约束导师,促进导师提高带教同等学力人员的能力。要求如果同等学力人员的学位论文出现未通过盲审、答辩未通过、超年限未取得学位、抽检不合格等现象,按情节轻重减少其导师带教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数量。

3导师立德树人

3.1言传身教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位于首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严谨治学”“积极育人”等,既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又是教师所应具备的人格魅力[8]。作为导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3]。临床医学同等学力人员同时作为临床医生,导师不仅要向其传授临床技能、科研技能,还应教会其如何处理医患关系、同事关系等。导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9],引导同等学力人员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切实提高自身医疗服务水平,以积极向上的态度为人民的健康负责。导师要加强对同等学力人员科学道德和学风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创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10]。

3.2授人以渔

科学研究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方法,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的能力。临床科研能力就是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又不尽相同,所以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指导是细活、慢活、良心活。导师应该因材施教,在指导科研设计、论文写作等过程中,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加以科研方法的指导,循循善诱,逐步提高同等学力人员的科研能力。

3.3人文关怀

同等学力人员是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是医院的临床骨干,承担大量的临床工作,一方面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是家里的顶梁柱,与此同时还要进行科研工作,撰写论文申请学位[11]。同等学力人员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很大,导师要帮助他们疏解不良情绪,排解各种压力,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劝导;帮他们正确处理工作、家庭、学业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的成长、进步。

4同等学力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4.1提高阅读文献的能力

我校为方便同等学力人员查阅图书馆的电子资料,为其开通VPN账号,在校外也可以自由登录学校图书网站查阅相关数据库文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大量的阅读文献资料,才能了解并掌握本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动态,才能有效的提出科研问题,以及找出解决科研问题的方法。不管工作多忙都要经常参加导师课题组的读书报告活动,自己做报告既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又能体现自身对文献的掌握程度;听他人做报告是最省时间的获得知识的方式,他人的报告是对已读文献的归纳提炼的精华。

4.2增强科研意识、学习科研方法

现在我校要求同等学力人员至少要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论著一篇才可以申请硕士学位。对于这一要求,多数参与调查的同等学力人员认为虽有难度,但是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只有制定适度的学术成果要求,同等学力人员才能增强科研意识,主动钻研科研方法和技术,避免投机取巧,方可以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著。英国动物病理学家贝弗里奇指出,科研人员最基本的两条品格是对科学的热爱和难以满足的好奇心[12]。同等学力人员要常怀对科研的热爱和好奇之心,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组研究,任何课题都有其研究的连贯性,通过与课题组成员的沟通交流和学术探讨,能够开拓科研视野,经常迸发出科研的“灵感”,往往能事半功倍的效果。

4.3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

多向大师级专家学习,多参与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多与导师及同行专家交流学习,才能激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任何时候,“闭门造车”都是徒劳的。临床医学同等学力人员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医院,他们平时忙于坐诊、写病历、查房、做手术等,与导师及同专业其他人员交流的机会不多。现在借助于互联网,同力人员间和导师可以建立微信群,有好的文章、好的科研方法、新的治疗方案等科研共享和交流,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和交流才能不断提高科研思维和研究水平。

4.4增加脱产跟随导师学习的时间

“名师出高徒”,优秀的导师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能力和学术视野,还具有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崇高品德。跟随这样的导师脱产学习,表面上暂时损失了经济利益,实则不仅提高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而且获得学位并终身受益[13]。“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同等学力人员除了要有导师的指导,还要依靠自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克服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困难,才能真正提高科研能力,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