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范例

乡村规划

乡村规划范文1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

从我国的经济情况中来看,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逐渐投入到市场中,所以我国经济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的驱使下,我国国民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越来越重视,人们不仅想要有更高质量的生活也逐渐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而且从目前来看,我国城镇化的规模也在进一步地加快,因此需要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让乡村可以与城市一起发展下去,解决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让乡村向好发展。而且传统形势下的城乡规划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我国实现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需求,因此想要更好加强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逐渐找到一些合理的方式,加快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进度,有效解决好我国城乡规划设计中的问题。

1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

1.1政府部门缺乏美丽乡村的规划意识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很多政府部门都开始重视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但是很多政府工作人员都没有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有全新的认知,所以在开展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还是用一些比较传统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政府工作人员制定了有效的规章制度,但是因为没有完善的体系,导致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1]。

1.2政府部门过于注重表面的形象工程

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无法更好进行规划。现阶段很多政府部门过于注重表面的形象工程,反而没有注重具体的工作质量。而且很多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都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在检查之后,就不会重视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导致乡村一直不能更好进行规划。

1.3乡村的建设过于千篇一律

为了更加迅速的完成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很多政府部门都为了更早实现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目标,所以在构建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时候都是按照传统的一些规划方式以及准则来开始的,导致农村中出现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特点,导致农村不能更迅速的发展[2]。

2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研究的具体措施

2.1对乡村进行合理规划布局

在对乡村进行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种新型的规划方法,同时对乡村的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布局,这样不仅可以让乡村在日后更好的发展还可以让乡村与城市齐发展,一直以来,乡村的发展都不如城市,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注重这一点。因此想要做好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从几个方来重点阐述:①政府人员需要做好完善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工作,对乡村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同时要深入到人们对生活中,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针对村民的意见进行规划,这样才能满足乡村发展的需要,进而提高整个乡村的经济,也可以让农村人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②政府人员需要做好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宣传工作,很多村民由于思想陈旧,所以对新型规划接受度很低,因此需要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宣传,提高村民对美丽乡村的认知度,并了解其内在的好处,这样便可以提高村民的计划参与度。而且设计人员在不同的阶段落实好不同的计划,并在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防范工作,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③政府人员需要针对农村的发展进度进行合理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布局,结合农村当前的房屋状态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行合理调整,并落实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而且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不要占用其他的土地,在维持乡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更好的发展[3]。

2.2保护乡村的整体生态环境

想要更好建设乡村,同时做好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先注重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环境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只有环境质量越来越好,人们才能更好的生活。因此在开展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时候需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宣传工作,让农村人可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环境质量,进而满足人们的需要。要知道只有好的环境才能给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而且为了有效满足农村人的需要,政府工作人员还需要利用广播和黑板报的方式加大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这样才能让人们更有效的保护环境,进而提高环境的质量[4]。而且政府人员需要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基础上打好美丽乡村规划的基础,并制定好相适应的生态保护机制,增大乡村中的绿化面积,同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对于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认知度,还可以更好的保护环境,加强人们的认识,进而推动乡村建设发展。

2.3提高乡村的基础设施

从具体的情况中来看,乡村在基础设施上同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乡村为了更好发展就需要让政府加大投资的力度,这样才能帮助乡村做好基本设施工作。之后,政府人员才能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做好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乡村建设的成本,让乡村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城乡之间的距离比较近,那么设计人员就可以直接借用城市中的设施,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有案例可以依照,从而达到加快农村发展的目的。而现阶段政府工作人员在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进行规划时,需要对乡村进行完善、合理的布局,注重对乡村环境的保护,同时还需要注意乡村的人文主义建设等,这些方式都是政府人员构建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模式,但是很多农村人并不了解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意义,因此政府人员需要改变农村人对美丽乡村规划的看法,并让农村人可以更有效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将美丽乡村的规划落到实处,进而让乡村的经济获得全面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状况也在逐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落实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政府人员不断转变传统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理念以及模式,针对当前的城乡规划设计情况找到一些合理地方式来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进而让城市和乡村可以更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鑫,孟凡涛,邵雪莲.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以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建设为例[J].智库时代,2020(4):162-163.

[2]和朝东,郭志文.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提供制度保障:新版《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若干要点解读[J].北京规划建设,2019(6):89-92.

[3]刘沛,周清,杨君,等.新形势下农业院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析:以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新西部,2019(26):75,101.

乡村规划范文2

一、聘用条件

(一)受聘用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于党,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

(二)具有初中以上学历、品行端正、工作作风优良、无犯罪等不良记录。

(三)取得乡村规划师结业证书。

(四)乡村规划师应具有参与城市建设、城乡统筹实践和投身乡村规划事业的积极愿望及务实创新精神,业务能力较强,作风严谨,扎实肯干。

二、聘用方法

对符合上述条件并按照要求参加统一培训并取得结业考试合格的乡村规划师,由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给予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一年。原则上每个村庄聘用一名乡村规划师,根据村庄实际需要5000人口以上的村庄可增加一名。聘用期间,区住建局、规划办、执法局、国土资源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对乡村规划师实行定期与不定期考核,未通过考核要求的将予以辞退或免职,聘用期(试用期)满且表现优秀的,方可续聘。

三、工作职责

(一)宣传村庄规划建设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基本知识以及建筑学方面的科学理念,协助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和修编;

(二)指导村民建房科学选址和公共配套建设,推广村镇住宅建设通用图,引导集中建设村镇住宅小区;

(三)指导村民住宅建造,引导村民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或具有相应技能的农村建筑工匠承接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四)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并对农村村民个人建房选址、规划、用地的可行性进行初步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

(五)积极劝阻并及时报告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及时反映所辖村内群众、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四、工资待遇

为保障乡村规划师制度的落实,乡村规划师的工资待遇每人每月200元左右,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发放,经费由区财政按照年度预算统筹安排。

五、考核管理

区住建局负责制定乡村规划师考核管理办法,指导监督乡村规划师制度的实施,负责乡村规划师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人员招聘工作。

乡村规划范文3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规划建设

在2014年,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公布,标志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进入到实质性阶段。2019年3月,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2019年4月8日,发改委《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重点突出指明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未来方向。在未来的一段较长时间内,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核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就成为了必须要关注的要点,这是城乡统筹与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常见问题

规划建设美丽乡村,这是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关键性工作,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但是,从目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来讲,还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这导致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没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1)规划设计不科学。从目前实际来讲,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存在明显的模仿城市问题,也就是按照城市的格局,来规划乡村,过于强调乡村规划的布局,反而与农村实际体现出来了一些差距。过于“城市化”的乡村规划,不仅会消耗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还会导致效果不佳。盲目模仿照搬,并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2)缺乏特色。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民族和风俗习惯,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的时候,就需要将地方特色体现出来,对一些传统文化和风俗实现传承。不过,从目前实际来讲,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同质化的问题,不同地区的乡村规划建设,在建筑风格、结构布局等方面存在雷同化的问题,没有将地方的特色融入其中。这不仅使美丽乡村规划效果不佳,同时也导致传统地域文化和风俗的传承断代。(3)缺乏统筹协调。美丽乡村规划,需要遵循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要确保乡村规划建设和城市形成统一,协调发展。但是,在目前的乡村规划中,一些地方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未能和城市统筹协调,一方面缺乏产业上的联动,乡村仍旧处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状态,另一方面则是对区域内各个不同乡村缺乏统筹关联,导致区域内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没有成为一个整体,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先进模式

农业部于2013年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在2014年总结美丽乡村建设十大先进模式。对于全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而言,这些先进模式具有参考借鉴作用。下面,就针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先进模式简单剖析。(1)产业发展型模式。这种模式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是以经济产业发展为核心,将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作为核心,构建起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城市企业形成对接,构建起“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聚集性、规模化农业生产基地,乡村建设也就围绕具体的农业产业来建设。这一模式在东部沿海地区较为常见,典型代表就有以渔业为载体的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以农业为主的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以旅游为主的婺源县江湾镇。(2)文化传承型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文化作为核心,在乡村规划建设中融入地区传统文化,来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在一些地区,具有地域性的特殊人文景观,如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等,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和相关非物质文化,给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立足于此将优秀的民俗文化利用起来,建设文化传承型的美丽乡村。(3)城郊集约型模式。在广大的乡村中,有一些乡村的地理位置靠近城市,因此和其他远离城市的乡村相比,这些近郊的乡村,具有公共设施条件好、交通便利等特点,和城市具有紧密的关联。因此,就可以立足城市需求,针对性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如上海松江区泖港镇,就是瞄准了城市蔬菜供应,构建起了以蔬菜种植为核心的美丽乡村,成为了上海市的一个“菜园子”,受到了城市的带动作用,达到了城乡统合发展的效果。(4)环境整治与保护模式。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还有一种关注环境建设的模式,其将重点放在了环境的整治与保护上边,对农村脏乱差与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同时挖掘乡村优秀的环境资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创造新的契机。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建议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具有多样化的不同模式,对于有关人士来讲,就需要对此形成深入认识,切实理解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内涵意义,认清目前尚且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对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建设效果,使其能够符合新时期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求。

3.1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来讲,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因为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只能借鉴不能照搬,比如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合理借鉴,融入本地的特色,这样才能让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首先就需要对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比如人口分布、经济水平、主要产业、交通情况等等,这些都是必须要调查的对象,也是进行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基础。其次,要结合时展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基本需求,将本地的特色元素融入进来,确定初步的美丽乡村规划基本方案,然后对该方案进行验证,确定其合理性与可行性,为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打下基础。

3.2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从目前实际来讲,美丽乡村对于城乡统筹的体现并不到位,主要是城市近郊乡村可以受到实惠,而远离城市的乡村,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往往就较为封闭,未能和城市形成统一。所以,在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美丽乡村建设就需要着眼于城乡统筹。具体来说,就需要向全程化与多层次转变。要结合“农村、农业与农民”这三个方面的发展要求,立足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互补关系,对乡村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同时,还需要在城乡之间构建起一条沟通桥梁,以文化、经济产业、民俗活动等为依托,将城乡联系起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

3.3优化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需要关注到各类资源的利用,以及乡村环境保护问题。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保证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时,首先就需要对各类资源充分利用,如土地资源,减少浪费和闲置,使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其次,要对生态环境加强保护。比如人畜粪便、生活废水等,就需要进行集中处理,最好结合农业生产,将其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绿色经济,这样可以减少环境问题,确保乡村的美丽。

4结束语

美丽乡村,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全新阶段,尤其是在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的背景下,打造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各地农村发展的重头戏了。所以,对于有关人士来讲,就要认清目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有效手段优化相关工作,最大程度提升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亮,尤德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主要指标研究———以长兴县为例[J].浙江建筑,2017(6):5-7.

乡村规划范文4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治理;规划策略

1背景

“”报告就乡村未来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计划,[1]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三步走”的战略,同时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指向。[2]2017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建设美丽宜居村庄。

2国内外发展现状

为了实现本国的乡村环境,各国都积极采取了有效政策和法规,得到了很好的成效。如英国的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开始重视乡村环境整治,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取得了一定成效,1949年建立了《国家公园与乡村进入法》(即《NationalParksandAccesstotheCountrysideAct》),1981年了《野生生物和乡村法》(即《TheWildlifeandCountrysideAct》)、2000年《乡村和道路通行权利法》(即《CountrysideandRightsofWayAct》)等。[3]美国在乡村环境治理方面也十分的重视,早在1927年就提出了《纽约乡村法》(即《VillageLawoftheStateofNewYork》)。[4]后来,相继提出了《农业法案》、《土地法》、《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及《住房法》等;早在上世纪40年代,日本就出台了《农地调整法》,之后相继提出了《过疏地区对策紧急措施法》、《过疏地区振兴特别措施法》、《过疏地域活化特别措施法》和《过疏地域自立促进特别措施法》等[5]。纵观我国乡村环境发展之路起步较晚,从建国以来,国家在农村环境恶化方面投入了一些资金,但是经济支持力度还有些不足,限制了农村环境改进的推进和实效性。[6]。早期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不多,如《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时效性和指导性还有待完善。虽然一些地区已开展相关工作,但是由于政策管理、技术方法及地域性各不相同,取得的成果也不相同。一些发达地区,如苏南地区、浙江部分地区,由于发展较早和经济基础等原因,乡村环境品质很好;而对于发展较晚,如中部和西部地区,在此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一种规划策略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由于乡村发展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历史文化等建设受到制约,规划建设不足,风貌特色彰显缺失严重,这些都是未来临待解决的问题。

3人居环境治理的规划策略

针对我国乡村发展现状,主要改善的内容包括: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要因地制宜,保护、保留乡村风貌[7]。乡村本来是一个具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但是,由于大力发展经济,很多地区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毁灭。如乱砍滥伐,排污排废,严重影响村庄环境。对于人居环境治理规划策略,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主要以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为主要手段,采取多学科研究方法,涉及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综合研究。村庄整治最核心的是人居环境整治,农民是村庄整治的主体对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定着规划整治和实施的成败,所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上农民的积极参与,结合社会团体的共同参与,形成的三方联动形成了整治机制。从目前规划建设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为治理:主要针对居民思想意识进行改进,着重从管理和意识形态教育层面,例如:对于脏、乱、差、破、污、缺等现象给予改善,并让村民认识到这些给人居环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另一方面为提升,该策略主要涉及具体层面,包括景观提升、建筑风貌提升、村容村貌提升、意识提升、设施提升等相关人居环境提升的具体工作。总体概括为三治理,三增强,三提升,即为治脏、治乱、治违,增强功能、增进文明、增加绿量,提升规划水平、提升建设水平、提升管理水平,其中对于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可以针对两治理,一加强,三提升的策略实施,具体策略及步骤如图1所示。

4案例分析

4.1环境现状调查研究

笔者通过调研当前一些乡村,发现人居环境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沿街道路两侧堆放和搭建随意性及占道经营等现象,构筑物上乱涂乱画现象比较严重;道路部分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河流水系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垃圾和废水等废弃物随意其中;绿化、亮化等设施设置不够齐全,一些绿化植被受到人为破坏,绿地养护不足,出现了褪化现象;公共设施配套有待增加,休闲游憩设施不足;商铺沿街招牌随意设置现象较多;建筑风貌特色不明显,有待提升。以上这些因素影响了整体的人居环境。具体现状情况如表1所示。

4.2规划整治策略

针对人居环境发生的问题,可以采取两个基本策略,首先采取治理策略,然后进行乡村风貌提升,以治理为主风貌为辅的前期规划整治,循序渐进,逐渐转化为以风貌提升为主的深层次规划,最后进行整体提升为主的后期建设策略。首先,通过对整治范围内脏乱差局面。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加强整治村镇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实地调研,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体规划分项实施的原则,对整治范围内环境出现的脏乱差问题及基础设施问题加强整修;通过修复及翻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的规划设计建筑风貌;对公园、广场、村镇入口等景观节点进行设计和环境塑造,对在节点处进行标识设计,构建一个管理有序、设施配套、环境有没的美丽乡镇。具体改进前后对比情况表2所示。通过具体的规划整治工作,如绿化、市政基础设施、环卫设施、公服、道路、停车场、商业设施等项目,对局部问题个个排查处理,比如入口景观、道路绿化等,影响因子比较大的节点进行重点整治,并加以宣传教育,使得整体环境得到了提升。

5结论

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此战略的指导下,将开辟一个充满光辉的道路,在此大政策的指导下,一些城市病的问题将得到很好的,也为理想人居环境开辟了新的前景。实现乡振兴战略首先要解决乡村人居环境问题,人居环境问题的改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规划整治策略,并在此指导下,通过系统的整治,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实现乡村层级的全面复兴。

参考文献

[1]于世玲.美好乡村建设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1):289+291.

[2]张立.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矛盾和乡村发展的未来趋势[J].城乡规划,2018(1):17-23.

[3]韦悦爽.英国乡村环境保护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小城镇建设,2018(1):94-99.

[4]黄辉.论美国乡村自治法律制度———以《纽约乡村法》为例[J].当代法学,2009,23(1):140-146.

[5]徐素.日本的城乡发展演进、乡村治理状况及借鉴意义[J].上海城市规划,2018(1):63-71.

[6]鞠昌华,朱琳,朱洪标,孙勤芳.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配套经济政策不足与对策[J].生态经济,2015,31(12):155-158.

乡村规划范文5

关键词:“慢村”;生态型乡村;发展模式;规划设计

传统规划常将村庄作为封闭的系统或乡村城市化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导致城乡同质化或乡村生态本底的改变[1],说明现有规划模式已不适应发展需求。本研究以丘陵山地村庄为例,挖掘自然资源价值,突出产业优势,并与城镇空间互动,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慢村”模式涉及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本文对“慢村”理念下的丘陵地区的乡村建设展开研究。“慢城”模式已经在世界上形成了一个特有的城市网络体系[3,4],而在对“慢城”的界定中,也包含了对村镇建设方式的探索[5],但是对具有不同资源特征的乡村建设的系统性理论研究较少。2010年我国出现了第一个“慢城”——南京市高淳县桠溪镇[6]。如今,“慢城”模式的发展趋于本土化、具体化,可推行慢社区、慢街区或慢镇、慢景区、慢村。将“慢城”模式引申到乡村规划中,即在乡村原有自然特征及传统乡土文化的基础上,探索出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策略。

1“慢村”理念与乡村规划的契合点

1.1自由的交通路网

村路是“慢村”空间组织的基础,对道路的线性选择需要以场所之“地”实现路线之“宜”[7]。道路两侧应借助天然农业景观与自然风貌,群落式配置植物,使小路蜿蜒经过古树、田野、池塘、稻田、菜地等不同的沿途风景。

1.2自生的景观环境

乡村景观环境是长期生产生活的结果,应避免对自然的改造,避免过度整齐划一、大型硬质铺装等[8]。“慢村”景观应维持自然生长状态,尊重乡村自然本底,保护历史建筑风貌,从景观上延续视觉文化脉络。

1.3自然的生产组织

重新审视农业价值,注重农产品的衍生价值[9]。应打造传统农耕区,保留传统农业的聚落空间,包括原始的农田、田埂等。强化农业生产技能,利用农、林、牧、渔业的共生生态关系,体现科学农业生产的文明。

1.4自在的生活乐趣

应营造回归自然乡土的生活形式,避免城市快节奏状态对生活品质的破坏,更多地将生活的乐趣融入农业生产中。保护乡村文化,让传统手艺、风俗重现生机,为邻里营造技能分享、节庆活动的交流场所。

2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地处合肥市肥东县虹光村,以巢湖水域为天然背景,具备充足的发展农林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科技的研发与推广。虹光村具有深厚的孔子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内涵。村内路网尚未形成,土地利用率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存在居民点分散等问题。本文从乡村的自我激活能力、乡村本原特点与高吸引力生活模式三方面研究了具体规划路径。

3“慢村”理念下的乡村发展模式分析

3.1产业优势的动力选择

将以“快”为特征的城市中的居民,对以“慢”为特点的乡村的向往,转化到虹光村的规划设计中。由于地貌因素限制了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规模化和机械化,不妨打造乡村“慢”优势:生态环境、生活品质、传统农耕、邻里文化等。梳理山水网络,借力皖南山区旅游格局,选择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主的规划路径。

3.2核心文化的无形渗透

将代表当地的孔子文化内涵首先融入地形处理中,根据现有地形水文条件和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结合主、次干道的路网结构,利用现有田埂路、塘埂路和自发形成的小路,将车行道连接村内各居民点,同时将户外活动与乡土人文相结合,形成以自行车为主的绿色低碳的慢行交通系统。

3.3慢行养生的空间意境

打造以度假养生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依托自然肌理的慢行道串起村内主要景点、农业生产景色、村舍农居的乡土文化。“慢村”应具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度假服务设施,巧妙融合地域特征,呈现丘陵地区乡村规划的精致生态文化、皖南乡村风貌,避免采用目前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

4“慢村”理念下的乡村规划路径探索

4.1梳理绿道系统

绿道设计提出“梳理、链接、整合”策略:一是在原有村道、耕道基础上梳理路网结构,维护农业生产的便利性,将绿道与农业生产道路剥离;二是依据不同村庄特色,通过慢行道串联祠堂、水塘、耕地等要素;三是整合沿线,展现乡村生态、生产、生活的流动性场景,结合村庄民宅改造,建设慢行游憩点和游览设施等。

4.2视觉体验景观

乡村慢行道兼具生产生活的道路功能,需细化到人的行为尺度和行动范围,关注景观环境多元化对人的行为感知的影响。采用与慢行道交互式设计方法:一方面,依据人们步行、骑行等不同状态下的心理感受,得出慢行道休憩点的设计间距,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居民点相协调。另一方面,根据村落空间组织的不同,设计不同主题的视觉体验景观。

4.3文化主题特色

“慢村”健康发展应建立在自身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将农业生产与文化旅游需求相融合,在生态农业景观中加入孔子文化的元素,将观光农业与孔子文化相融合,通过运用文化景观设计,与该村的农业种植、自然环境紧密联系,挖掘乡村生活中的情愫,设计乡村传统的慢生活、慢体验,形成慢文化体系,打造具有独特韵味的“慢村”。

5结语

本研究基于“慢城”理念的核心价值导向,提出了“慢村”概念在乡村规划实践中的思考,强调人们对“慢”生活和优质生态环境的追求。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慢城”还是“慢村”,均殊途同归。在我国中西部较落后的地区,落后的乡村正追求高速发展,“慢村”理念似乎不合时宜,但是在理论上这是不矛盾的,因为“慢村”关注的更多的是生态品质。慢村模式可能更加适用于具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农村地区。那么,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才适合“慢村”模式,也是后续值得深入研究的议题内容。总之,城乡发展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乡村规划也不能照搬城市规划,要想真正做好乡村规划,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谢思静.乡村旅游业态发展同质化问题探讨——以桠溪慢城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03):86-88.

[2]辛儒鸿.“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山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施益军,翟国方,关雷.中外慢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城市问题,2016(03):13-21.

[4]张炜.慢城理念下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世界农业,2016(04):148-151.

[5]高慧智,张京祥,罗震东.复兴还是异化?消费文化驱动下的大都市边缘乡村空间转型——对高淳国际慢城大山村的实证观察[J].国际城市规划,2014,29(01):68-73.

[6]仇保兴.我国农村村庄整治的意义、误区与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6(01):1-6,17.

乡村规划范文6

关键词:乡村振兴;景观设计;乡土景观;生态宜居

1研究背景

1.1国家政策解读

党的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当以尊重农村生活为主题,提高农村居民参与建设的意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设计重点,发挥生态景观自然优势。生态景观良好的乡村聚落,不但能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也能够为附近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游乐的好去处。利用乡村与城市景观巨大的差异,打造一个独具特色和风味的乡土景观,让游客体验到乡村聚落优美的生态自然景观,从而为农村居民带来收入,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2国外乡村景观研究进展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一定高度的城市化,而它们的乡村规划也在随之发展,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比如韩国、英国、荷兰等这些国家的规划实践,一方面展示了他们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为我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可学习借鉴的经验。从这些国外实践得出的理论中可以看出,国外乡村建设主要关注的是人居生态环境,一方面要注重农业经济的开发,另一方面也要保护乡村本土的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最重要的就是符合当地居民的意愿,从实际出发,传承和保护乡土文化。

2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概述

2.1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与要素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速,而乡村发展则相对迟缓,城乡差距仍旧很大,乡村振兴战略顺势而生。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乡村振兴。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解决“三农”问题、提高乡村旅游效益、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动植物等物质要素和乡土文化、民俗、宗教、语言、聚落文化等文化要素。从这些要素中可以看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更多关注的是人和自然动态变化的过程、结果。这样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从场地属性出发构建的人地和谐关系。

2.2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2.2.1经济性原则。目前,土地利用仍然是乡村经济的主题,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要维持土地利用的完整性,发挥乡村景观资源的农业生产功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乡村产业、乡村物流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乡村经济相对落后,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必须强调以最少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建设,多和当地村民沟通交流,依据当地经济实力,做出切实可行、接地气的设计方案。

2.2.2乡土性原则。在发展乡村景观建设的同时,不能一味照搬城市发展模式,而要考虑当地生活特色和民俗文化。中国的乡土文化积厚流光,而广大农村则是孕育乡土文化的土地。乡土文化是无价之宝,只要利用得好,就能放射出无限光芒。在建设景观的同时,要保护好传统的乡土文化,将地域文化融入乡土景观设计,保留当地文化特色。千万不能人为地割裂乡村文化发展脉络,而要尽可能地发掘村落的文化内涵,引导本地村民的文化认同。

2.2.3生态可持续性原则。乡村景观规划需要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考虑,贯彻景观生态学原理,合理运用“斑块-廊道-基质”的模式,通过合理布局景观格局,从整体上协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尽可能避免光污染,以场地材料为主,使用再生材料,减少资源消耗,保护自然资源,维系生态平衡。

3乡村建设现状

3.1场地调研

该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良庆区大塘镇的那团村,东接邕宁区百济镇,南连南荣村,西临团垌村,北靠那湾村,面积约为23km2。壮族聚居,丘陵地貌。兰海高速、325国道过境。全村共辖9个自然坡3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05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那团村属于丘陵地貌,以泥土山坡地为主。目前发展的产业为优质稻谷、甘蔗及火龙果,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务工收入和种植养殖收入。已建成三级示范园———那团龙联火龙果种植示范区,成立南宁市晨风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水果、蔬菜种植。该村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中年人务农或外出务工,家庭妇女留在村里干活,老人在家照看小孩,学生在镇上读书,老中青三代缺少交流,亲情缺失。居民观看演出、露天电影、健身、休憩活动等主要集中在中心广场。那团村建筑外表较新,内部房子屋顶出现漏水,周边外部环境改造意愿不大,主要想改造村子范围内部环境。新村是政府统一建造的,风格统一、造型一致,户型结构相同,形式较为现代化。老村建筑材料使用当地土石。村民对房屋现状外观较为满意,不反对统一造型,自家新建的房屋也基本按照同一外观类型建造。

3.2存在问题

那团村虽然在建筑方面有进行过统一改造,但景观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推山建村的时候山上的土坡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山体裸露,安全隐患较大。下雨天山上的泥土会流到村落,导致村内道路有黄泥覆盖的现象,形象较差。二是部分用地因村民资金不够而闲置,杂草丛生。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杂乱无章,影响美观。三是房屋外立面有村民自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水龙头一类。公共区域植物护理良好,组团景观不佳。

4总体规划设计

4.1设计要点

4.1.1延续场所文脉。在设计中,借乡村景观展现场所历史、延续场所文脉。例如通过对现存老建筑的修缮维护,改造成村史馆,尽可能保留历史建筑的原貌,介绍村史、发展概况、村委大事记等。打造村史馆,能够集中反映村庄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在党的领导下农村发展变化的过程。

4.1.2保存农业体验。乡村景观能够让人们感受乡村气息,同时也能够给人们带来农业体验。特别是对于久居城市中的孩童来说,在乡村景观中对农业的体验是新奇而又记忆深刻的。所以,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将乡村风貌提升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4.1.3发展地域特色。每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乡村景观,这些景观反映了乡村特有的地域特点。充分尊重地域景观特性,对于展现乡村风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次那团村的建筑设计中,就提取了干栏式建筑的元素,结合现代手法设计,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同时又融入壮锦的元素,展现独具一格的民族风情。

4.1.4构建宜居空间。在乡村景观设计中,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尽可能保留原本的地形和植被,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改造提升。①道路设计要体现连贯性、系统性、合理性与科学性。②植物设计要做到自然生态化、树种本土化、景观季节化和配置多样化。③增添公共服务设施,为村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提高生活品质。

4.2解决策略

4.2.1生态保护。主要是通过植树种草来治理水土流失,但植树种草要因地制宜,沟壑斜坡上适合种护坡林,沟壑中则应沿着侵蚀沟道植树,有些地区还应辅以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指打坝淤地。在沟道里打坝淤地,拦蓄泥沙,不但可以防止泥沙流入河中,还可以在淤地上种植庄稼,有显著的治沙效果。

4.2.2三清三拆。在《广西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指导手册》中,各村需围绕必扣分项,重点拆除废弃围栏、鸡舍、茅厕、危房、不整齐的柴寮、乱搭乱建,整治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环境卫生。三清指的是清理房屋前后以及巷道里摆放的生产工具及材料和杂物;三拆指的是整理或清理建筑拆除后的遗留物、拆除乱搭乱建、拆除违章建筑。三清三拆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乡村改造提升项目中,只有把基础工作做好,才能进行后面的各种规划设计。

4.2.3植物设计。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乡村植物设计应秉持经济性、乡土性、特色性3个原则。①选择植物品种时,优先选择果树、观赏蔬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乡土植物。②在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中,应尽量选用适应能力较强和养护成本较低的乡土植物。③不同的村庄具有各自的特色。在乡村植物景观的设计上,应依照每个村庄自身的资源特质、人文内涵等特色要素,在适宜的地方种植点缀与之相匹配的植物,在植物配置层面渗透村庄文化特色。

4.3整体设计

在本次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始终坚持生态性、经济性、地域性、融入性原则,对那团村的景观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造提升。①改善入口景观标识,融入壮族元素,运用乡土材料,体现乡土特色。②停车场位于靠近干道的绿化区,改造前私家车随意停放,改造后将增设车位,进行停车位整合,并配以绿植点缀,打造生态停车场。③改造前树林小路较为荒芜,无人打理,杂草丛生,种植杂乱。在改造中注重植物组团的搭配,营造花境,提升景观。改造后道路一侧种植龙船花和小琴丝竹,另一侧种植龙船花和柑橘树,丰富植物色彩。还可用青石板做汀步,重新规划次要园路。④改造前植草砖护坡,缺少乡土特色,植物种植缺乏层次,植物种类单一。在改造中运用块石挡土墙进行梯田式护坡处理,注重植物层次的营造,种植观果植物,如:柑橘、西红柿、柠檬。⑤房前屋后物品摆放杂乱,未能有效利用。改造后归整杂物,集中收纳,在房前屋后增设用石块砌成的微菜园,增添生活气息。⑥发展特色养殖业和种植业,一方面将鸡鸭鹅集中圈养,打造特色养殖基地,另一方面大力建设火龙果、百香果和甘蔗种植基地,打造生态采摘园。

5结语

乡村规划范文7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1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规划

乡村振兴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旨在从产业、生态、文化、治理、人才等多角度统筹考虑“三农问题”,提出综合解决方案和支撑政策,指导乡村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

2研究区基本概况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近年,合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完成市级“双评价”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初步成果,编制完成合肥滨湖科学城总体规划、空港经济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合肥中央公园总体规划及景观设计和合肥新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等。在优化布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编制、美丽乡村中心村规划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肥西县在2020年1月8日在肥西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县长在《政府工作报告》承诺肥西将加快城乡融合,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紧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人居环境整治行政村50个,创建省级示范村12个。持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护,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完成旱厕改造10270座。统筹推进6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和16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切实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实施“三达标一美丽”水利项目,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支撑保障水平。积极开展乡村骨干道路沿线景观提升,有序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制定农村永久居民点建筑设计导则,强化农房改建规划管控,保护好乡村风貌。

3编制问题研究

(1)村庄建设分散、村容村貌乱村庄建设规模小、分布乱、居住分散,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集中居住点,导致村庄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同时“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的问题突出。(2)村民超标准建房,利用粗放村庄现状农村住宅用地面积351.55hm2,户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743.86m2,超出了《合肥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标准》(CSGH/004-2006)最高类别210m2/户的标准,呈现较粗放利用的状态,主要原因:①“空心房”、“一户多宅”以及废弃的房屋普遍存在,土地整合难度大;②农民受“房子越多,混得越好”等传统思想观念、文化习俗等影响。(3)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难以落实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初步成果,村庄原土规耕地保有量目标为1317.83hm2,三调现状耕地757.65hm2,扣除规划期建设需求占用耕地情况,规划至2025年仅可落实耕地面积716.50hm2;村庄原土规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1035.24hm2,而三调现状为耕地面积仅685.54hm2,为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的66.22%。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难以落实原土规确定的目标数。(4)村民建房审批难。随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入市流转政策的出台,产权明晰是前提和基础,因此建房审批办证成为村民更加关注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版本)规定,“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村庄现状村民建房用地351.55hm2,原土规中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153.30hm2。按照建房办证审批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将有56.40%的村民合法权益不能保障,面临着严重的村民建房审批难的问题。

4建议及对策

(1)加大投入,强化“村庄规划”资金保障:①根据村庄规划的类型和编制深度,核算村庄规划的编制费用,做到一村一费,专费专用,规划收费标准;②建立村庄规划经费管理制度,明确区镇配套比例,经费直接由区财政局拨付乡镇;③加强对人才队伍经费、重点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撑;④支撑建设村庄建设治理大数据审批和查阅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管理规范村庄建设。(2)出台相关政策,强化“村庄规划”制度支撑:①出台合肥市村庄规划编制规划和技术指南,真正指导乡村振兴、集中居住、村民建房、基础设施、村风村貌提升、产业打造等;②制定村庄规划编制纳入年度考核办法,明确村庄建设责任主体;③明确村庄规划审批程序,各个环节充分体现村民自主、自治作用,真正体现村民的利益。(3)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编制“村庄规划”:①培训乡镇规划建设人员。组织全区乡镇、村相关负责人分批次参与规划培训或异地交流,使基层干部了解村庄规划成效,提高其规划理论水平,培养本地规划力量;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有实力、有经验、有方法、有创新意识、愿投入、肯踏实实干的设计院参与规划编制保障后期跟踪维护水平。(4)改进规划方法,科学编制“多规合一”规划:①要充分发挥各领域专家的作用。“多规合一”规划涉及的领域广,综合性、专业性强,需要充分吸纳各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②要真心诚意听取公众意见。要让村民参与贯穿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开通展览展示、媒体网络等丰富渠道,真心诚意听取群众意见。(5)加大管控力度,科学实施“多规合一”规划要抓住当前土地流转的契机,通盘考虑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规划。一方面要对农村建设进行全面限制,严格禁止镇区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建设新房,防止在基本农田或自留地随意建设配套设施。另一方面要科学规划确定集中居住点的布局和数量。对适宜集中建房的村庄,要冻结零星建房;对不宜集中建房的村庄,可打破区域界限。

5做好村庄规划和农村公路提标扩面工程相

结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我县制定《肥西县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全县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县注重把农村公路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着眼服务城乡空间布局、产业扶贫发展和生态建设要求,深入实施了农村公路提标扩面工程,推进农村公路网化升级,提升农村公路保障服务能力。着力打造品质农村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里程占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的32.5%。建设过程中,注重抓好“四个结合”,即与民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建好农村公路,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网络体系、通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到2019年底,肥西县在全市率先实现“组组通”硬化路。每个乡镇建成1条连接国省干线或县城的二级及以上公路,1条连通相邻乡镇最短捷的三级及以上公路;原则上每个建制村及较大自然村通1条路面宽度不低于5m的硬化路,特殊区域特殊路段不低于4m。在“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管、养”环节,积极创造公益岗位,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中成为直接受益者。

6结束语

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规划先行尤为重要,本文以肥西县村庄规划编制为例,对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全面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坚持一张图管理,是统筹国土空间活动的基础,有利于解决多个规划存在冲突与矛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之常,徐咏梅,李翔,等.存量更新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探索:石景山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编制思考[J].北京规划建设,2019(6):21-25.

[2]高信波,李芳.“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助力乡村振兴研究[J].乡村科技,2019(33):28-29.

乡村规划范文8

关键词:美丽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乡村是地域文化传承的根基,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阵地。甘肃省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随着千村美丽活动、乡村环境治理行动、厕所革命、“四旁”绿化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甘肃乡村景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由于乡村园林景观建设易受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影响,在甘肃美丽乡村园林景观建设中出现了复制城市园林景观等一系列问题,诸如模式类同、或生态环境失调、或地域文化不明显等,这将会导致乡土文化失传,影响未来乡村可持续发展,让甘肃美丽乡村园林景观建设一时陷入困境。因此,科学有效地规划园林景观设计,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路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

1美丽乡村建设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是指要把我国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农牧业兴旺发达、自然生态优美,村落布局独具特色、街巷建筑地域鲜明、居民院落独特风格及民风民俗文化良好传承的现代新型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对村民生活村落的改善提升,更是对整个乡村全方位的改造提升,是将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三方面进行“三位一体”的改造升级。美丽乡村建设景观包括农业生产景观、农业生活景观和农业生态景观[1],美丽乡村建设是将“三生”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建现代智能化新型乡村。新型乡村建设将一定乡村区域范围内与农事相关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要素聚集在一起,形成自然与人工复合的田园生态系统。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被不断丰富和升级,涵盖了生活、生产和生态等内容。当前,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大力推进乡村农业生活体系、生态体系和生产体系的全面建设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总目标[2]。

2美丽乡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价值特性

美丽乡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价值特性:①规范性和引导性。即通过规范化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正确引导美丽乡村建设科学合理地实施。②科学性和艺术性。即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提高乡村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观赏性,使乡村环境更加美轮美奂、诗情画意。③灵活性和创新性。即根据传承民俗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在保护乡村历史景观遗迹完整性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手法,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田园风光。

3甘肃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概念以来,甘肃省以建设山川秀美新甘肃为目标,强化政府引导,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不断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坚持“两无、两不干”,即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开工的美丽乡村建设原则,在打造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同时,实现了美丽“塑形”和精神“铸魂”并举。同时,全省积极学习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如传承发展浙江“千万工程”的做法,自2017年以来,优化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0亿元左右,陆续建成1000多个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2000多个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00多个“万村整洁村”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在全省遍地开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4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存在问题

4.1传承文化基因遗失

目前,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依旧存在“重塑形、轻内涵”的现象,如一味地追求城市文化元素、不合时宜地引进西方文化元素,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伪文化”等。此外,还有大量仿古建筑的建造、民俗风情街的建设会牵强附带一些与本乡村历史、文化毫无关联的伪文化等。乡村传统文化基因的遗失,正使乡村失去原有的乡土文化。

4.2乡村自有特征不明显

与全国相比较,甘肃省美丽乡村景观总体规划设计水平偏低,甘肃乡村自有的特征不明显,具体表现在:①照搬抄袭依然存在,如复制城市的园林景观或照搬其它省、市园林景观设计模式;②在拆村建楼及村庄整体改造时,破坏了村落原貌的同时,新居的布局模式雷同,形式单一,缺乏特色和创新性;③园林景观过于简单化,走形不走心,认为乡村的景观不太重要,只重形式,不重内涵;④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不重视乡村生态系统的独特性,使原有乡村特性(人口稀疏、空间充沛、自然景观资源丰盈、居住分散、低层建筑群等)丧失,致使历经千年的发展演变而来的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4.3自然生态景观遭受重创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随着道路硬化、“四旁”绿化、厕所革命等措施的落地实施,甘肃省乡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乡村基础设施也在同步完善。但在实施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时,有些地方的管理部门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上依旧存在片面追求乡村经济利益,致使乡村资源不合理开发与利用等现象频发。乡村自然生态景观包括自然山体、天然水溪、山泉、植被等,具有改善局部气候、改良土壤、净化水体等生态功能,与人造生态景观相比,具有更强的自我调节功能和更高的生态稳定性。但目前大规模的乡村开发建设使基本农田面积、村落面积逐渐减少,平山造地和乱砍乱伐使原有自然地貌及其植被消失等,这些都让乡村自然生态、半自然生态景观遭受破坏,致使乡村区域的生态平衡失调。

4.4设计创新模式欠缺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甘肃省部分乡村规划设计模式类似,造成乡村房屋建筑千村一面,园林景观形式雷同,历史文化内涵短缺。许多乡村复原的古建筑往往是粗制滥造,仅形似都难达到,更难从中读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如河口古镇的复原与建设,基本是复制其他省市做法,没有因地制宜深挖本土文化元素。创新和传承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统一体,创新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传承历史文化,唯有创新复古的设计手法,让古村镇、古建筑在中国大地上永存,才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终极目标。

5美丽乡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途径

5.1乡村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乡村居住区是村民日常生活、游憩活动、邻里交流、村民参加大型活动聚集的场地,是乡村景观设计的重点,主要包括居住区的外部形态布局、乡土建筑特色、民俗文化展示、乡土小品建造、田园山水营造等方面[3]。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和改造时,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理念,以传承乡土民俗为特色,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风格相结合,注重保护村落原貌,谨慎拆除,实现历史遗迹与现代元素相契合。

5.1.1村级主干道路绿化。甘肃省大部分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差,村级主干道路绿化宜选取速生强、主干笔直、树形整齐、树冠浓郁、适应性强的乡土乔木树种,并根据地域条件和生长环境合理配置。在自然条件和经济较好的区域,可选择云杉、雪松、银杏、槭树、玉兰等高观赏价值的树种,灌木选择月季、苦水玫瑰、牡丹、黄杨、丁香等,采用混交栽植配置大中型的花灌木、中乔木以及乡土野花野草;对于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较差(风沙大、干旱)地域,可选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乡土树种和经济树种,如柳树、沙枣、香花槐、梨树、枣树、山楂、山杏、李子、西府海棠等进行植物配置。

5.1.2前庭后院绿化。前庭后院绿化的原则是前低后高,采用花灌木、果木、蔬菜三者混搭模式进行植物配置,既可美化庭院环境,又可满足居户蔬菜需求,也能增加收入。前庭可选择规则式的树篱、花篱做造型或雕塑,如苦水玫瑰、月季、黄杨等,地被选用多年生草本花卉,对于前庭院面积较大居户,也可乔木、花灌木混合配置。某些地方的后院面积较大,可选择果木、蔬菜、花灌木混搭,如早酥梨、苹果、柿子树,与黄瓜、辣椒、茄子、番茄、玫瑰、月季、黄刺玫等进行植物配置。

5.2农业生产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农业生产景观作为美丽乡村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将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是集生产、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主要类型有农田生产景观、林业生产景观、畜牧业生产景观等。目前,甘肃各地根据其自然资源特点已创建了一批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田园综合体。在进行农业生产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时,要注重增加农业生产性景观的观赏性、生态自然性、农事体验教育性、地域文化性,并将其作为主线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乡村区域内的河流、小溪等水系,经济林、农田等原生态自然景观都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对一些斑块化的区域,如田埂沟渠、水利设施、田间道路、谷物晒场等设施,可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成游客休息区或节点景观区;也可增加一些乡村的元素,突显乡土气息,如石磨盘做成桌椅、水缸种植盆栽、农事活动或乡土人物卡通雕塑、趣味性原野小品等,更好地将艺术元素融人到农业生产景观中。

5.3农业生态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农业生态景观是指由山川、溪水、河流、森林、地被植物及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微生物等多种异质生态资源构成的乡村特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对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合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时,注重保护自然资源是园林规划设计应遵守的原则,要根据地域特色划定保护范围。同时还要坚持自然主导、生态完整、和谐共生的原则,将乡村自然景观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打造乡村田园经济综合体,创建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