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精神分析学说

现代文学精神分析学说

摘要:

心理学批评方法是20世纪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批评方法。与社会历史批评方法那种站在社会、时代、历史的大环境角度去看待文学现象与作品不同,心理学批评方法走进了文学文本之中,站在全新的文学主体的角度去看待整个的文学文本与文学创作;同样,心理学批评方法也与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不同,心理学批评方法不拘泥于文学形式的完善,而是自觉站在主体立场上去探究文学本身的审美意味,为文学批评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关键词:

精神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影响

心理学批评方法中对于文学理论、美学理论产生较大影响的是精神分析学说,而弗洛伊德正是精神分析学说的领军人物。精神分析学说对于文学批评影响最为深的就是“无意识”、“力比多”、“俄狄浦斯情结”、“梦的理论”的提出,不仅给研究者提供了深层次分析文本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各时代作家创作提供全新视角。自五四新时期外国思潮的大量引进开始到90年代的文艺思潮的涌入国门,精神分析学说一直都是我们中国作家创作绕不开的一个理论指导。

一、20世纪20年代

五四时期是一个宣扬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时代,外国的文艺理论被中国作家大量地引用和译介过来,这是一个自觉与西方思潮建立联系的时代。精神分析学说此时也被介绍进中国,凭着对于精神分析学说的初步了解,创造社的代表作家郁达夫践行着自己的文学创作。力比多是精神分析学说重要的观点,力比多被认为是无意识领域中最强盛的性冲动,而这种冲动在现实社会中是被自我意识所压制的,但是这种受到压制的冲动不会消失,而是会转化为一种为社会和道德上允许的一种形式———文学或者艺术形式表现出来。郁达夫在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总带有一种感伤的氛围,这确实与当时社会环境对于知识分子的压迫有关,但这种带有感伤的情调总是通过文中对于近乎病态的性欲的描写所表现出来。这同样与作者自己的欲求得不到满足相关。身处压抑的社会、自身的任何需求无法满足转而通过文学中性欲的描写进行发泄。由此可见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与精神分析学说观点的暗合。

二、20世纪30年代

随着文学自身的不断吸收和发展,在进入30年代之后,文学创作呈现出了多种风格并存的创作风貌。其中有坚持革命文学、坚持文学成为社会革命重大支撑的左翼文学;标榜自由、主张文学远离政治化与商业化的京派文学;与商业化、市场化相适应,以文化市场、读者为依托的海派文学。这三种拥有各自创作风格的流派创作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主张现实主义和社会剖析小说的作家茅盾,积极地反映了时代给予他的表现任务,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社会各个阶级、反映社会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小说。在其后期《寒夜》的创作中,在大方向上一直坚持着反映社会平凡人民生活和精神上的痛苦,但在主人公心理和精神的开掘上,作者注意深入挖掘了主人公潜意识。精神分析学说将人的心理结构分成三部分: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处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指此刻不在意识之中,但经过认真思考可以回忆起来的一种意识。茅盾正是运用了这种潜意识的描写,将女主人公多少年来潜移默化的受压制的情感全部倾泻出来,人物形象变得更加完满。认真构建自己“人性小庙”的京派重要代表作家沈从文也在自己的创作中将民族传统的文化与精神分析较好地结合起来。沈从文着重于在小说中表现人性的真善美,在其重要代表作《边城》将地方色彩与民族传统优秀结合起来。细读《边城》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隐藏的精神分析学说。《边城》中翠翠的父母其实是因为其性本能被压制最终选择以死亡冲破这种压制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欲望是人的生存本能,性欲的内驱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就沈从文本身也追寻着人性的健康发展的思维传统,这种中华传统的哲学思想与,精神分析学说相结合,我们可以看到更为多样的人性侧面。

三、20世纪40年代

张爱玲是40年代重要的通俗小说作家,也是现代文学历史上重要的女作家。40年代文学依然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发展劲头,精神分析学说同样也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里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体现地较为明显。张爱玲的小说中总会涉及到男女的情爱,如代表作《倾城之恋》、《金锁记》等。这很大程度上与张爱玲自身的爱情经历有关。在见证了自己的父母失败的婚姻之后,张爱玲对于自己的婚姻生活抱有很大的期待,但其自身的爱情失败让她体会到望而不得的失落。弗洛伊德所界定的心灵的反作用是指以人的相反的态度来掩盖某种理智上不能接受的无意识欲望和本能冲动。张爱玲这样一个十分向往真挚爱情的作家,在文中经常发出“世间哪有真挚的爱呢?”等等这样呼唤,实际上就是对于自己对于爱情的望而不得寻找心理上的一种平衡感。弗洛伊德同时强调作家幼时的记忆对于作家的创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张爱玲出身于封建官僚家族,对于封建官僚的家族内部十分熟悉,因而在其作品中经常出现,如《金锁记》的姜公馆等都是其幼时记忆中最为熟悉的一部分,作家也很自然地将其变为自己创作中最为得心应手的组成。精神分析学说一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并且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参与到文学创作过程中,其中包括对于90年代女性文学对于自身的确认等。精神分析理论作为文学理论和批评理论对于中国批评文学理论的构建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其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史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作者:孙小竹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石向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中国[J].博览群书,2008,05.

[2]李婉.精神分析的中国之旅(1914-1949)[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唐宇东.弗罗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与中国现代小说[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02.

[4]廖欣.心理分析批评对作家作品研究的意义[D].重庆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