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摘要:教育的发展,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被广泛传播弘扬,其中文化素养是教育的灵魂。为了培养青少年这种素养就要从小教育,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展开探讨。具体来说,可从明确班级目标、重视班级精神文化、丰富班级活动几方面进行。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核心素养

学校是由无数的班级组成,所以学校的文化由班级来传承,班级是学生在校园生活的一个小家,对学生的教学影响尤其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离不开班级文化的熏陶,所以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发展的必然,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因分析

(一)重物质轻精神

物质和精神都是班级文化所需要的,但难免顾此失彼。学校布置教室环境是为了给学生营造最好的学习环境,例如,为了能多练习学生的口语建立英语角,多增加书籍的阅读就开设读书角,这些的确对学习知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学生的精神层次的教育却微乎其微。这种文化的欠缺导致学生关系团结力不强,据调查显示只有16.5%的同学认为班级凝聚力是有的,因为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活动太少,学生没有体会到这种团结的精神和班级的温暖,自然不会展现班级荣誉感。

(二)班级文化制度薄弱

造成制度不完善,究其原因就是班级文化意识淡薄,班主任及教导主任想提高学生成绩、培养性格和修养,不是光靠知识传授就可以的,而是要深刻思考什么样形式的班级文化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效果,因此首要原因是教师没有重视这种精神文化,在实践中还缺乏民主性,学生参与度不高。比如选举班长、志愿者等,教师直接决定占大多数,班级大大小小的事物教师没有真正放权,学生只需要听从安排即可,没有自己的思考。学生没有参与感,丧失信心,没有团结感和集体荣誉感,自然班级文化无法发展。

(三)班级文化形式单一

建立班级文化还需要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去辅助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对思想行为也有一定的帮助,多样化的方式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开展能体现学生特色的活动更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但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落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开展的方式也过于单一,认为这种方式既浪费时间也耗费精力,户外活动因考虑到安全问题也减少开展,忽视这类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一)明确班级目标

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班级目标,力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主,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利于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除此之外,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让师生共同参与建设也有利于增强师生关系的情感,提高班级凝聚力。

(二)重视班级精神文化

小学是塑造精神和文明的关键时刻,所以班级文化应该重视精神上的建设,这是一种能融合班级物质文化和其他行为文化的思想构建。班主任在建立这种文化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因材施教,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为个性的学生寻找舞台,为共性的学生寻找闪光点,只有这样全面个性的发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各自能力。可从两个方面建造精神文化,一是树立健康的价值观,这是引导学生长此以往的信念支持,避免走歪路,良好的价值观需要结合实践和教育提炼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二是培养团结班集体,提高学生凝聚力认识到团体的重要性,学会分享成果也要学会承担风险,类似运动会,团体朗诵这些以班级为单位的比赛最能体现班级的重要性,积极营造同学间乐于助人、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三)丰富班级活动

活动的举办不单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还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思考能力和自律力,学校可开展多样活动,如让学生去举办一场元旦晚会,让有才艺的同学能有舞台施展才艺,让有主持能力的去主持晚会,这样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可以通过一场活动来充分展现,教师充当辅助人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当帮助,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增强班级凝聚力。还可以开展阅读读书大赛、英语对话情景剧,这些既增加了乐趣也充实了学习。多样的班级活动是凝聚班级精神最好的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舞台。班级文化是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在小学生这个懵懂的时期,去建立他们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极有可能会影响其一生,所以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是极其重要的,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坚持以核心素质为基础去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康宁.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J].文学教育,2018(8).

[2]王丽娟.基于区域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J].文学教育,2019(2).

作者:苟旭娟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