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反思

文化产业发展反思

摘要:江苏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和科技大省,对互联网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同时江苏省互联网企业大部分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互联网行业的管理任务日益繁重,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因此在对江苏互联网内容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及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路径,这对于江苏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

一、引言

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象征,其兴起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十二五”以来,江苏省文化产业总体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江苏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长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化产业融和发展新实践(金雯2016)。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国民经济发展支撑性产业之一,江苏省“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左右,寻求和构建新的战略平台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互联网作为知识和网络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不断革新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成为推动我国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诸多传统产业的重要工具和平台(常凌翀2014)。促进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基于网络的文化产品,打造内容集成和数字传输综合平台,同样也是江苏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深度依赖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互联网掀起的新一轮生产力变革,通过跨界融合为传统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黄锦宗2016;王丽莎2016;楚明钦2017;等)。也正是认识到互联网的“革命性”和“颠覆性”,国家顶层设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倡导打造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互联网+”时代下,文化产业同样迎来了全面改革,呈现为新的产业形态,即互联网文化产业。从文献资料梳理结果来看,在理论研究方面,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方面,江苏明显滞后于北京、广东等文化大省。如何规划科学的产业融合路径,通过“互联网+”让江苏省文化产业的新价值表现出来,进而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江苏省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亟待思考的问题,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经济环境分析

文化产业内生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而市场经济主导下的产业发展对经济环境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作为东南沿海的经济强省,江苏的经济发展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十二五”初期至2016年底,江苏省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保持在全国第二,连续33年名列前三,充分反映了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可持续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恩格尔定律,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需求是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得以满足的基础上衍生出的高层次精神需求,它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扩张,江苏省文化产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发展前景极其广阔。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文化产业发展做支撑,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文化产业发展作保障,文化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的强劲动力。而作为经济强省的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显然与经济发达程度不匹配,2015年文化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占GDP比重不足5%,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技术环境分析

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度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研究显示2015年底,互联网平台上文化产业公司的市场价值约占到中国文化产业的70%(陈少峰2015),传统文化产业几乎与互联网实现融合。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技术环境主要是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状况和信息化的建设情况。数据显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信息化建设中排名第7位,在产业与技术创新、信息化应用效益方面具有一定的国际领先优势。从国内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和天津等东部省市始终居于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领先位置,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落后。江苏省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模式上属于成熟应用型,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具有较强大的产业规模,居民通常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具备丰富的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但在引领创新方面略逊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技术驱动文化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平台的“无边界”有效促进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经营,在开放协作的氛围下将业务流程、推广、售后整合到统一平台,这不仅有利于所属行业的产业链形成,更有助于整个商业生态环境的营造(林民书2008);二是互联网思维代表着信息开放式平台、双向传播互动和多元资源共享,互联网依托其平等、高效、便捷的属性,使文化消费者获得了更高的顾客感知价值(孙铁柱2014)。

四、文化产业主体分析

数据来源:产值数据依据江苏省统计年鉴和江苏省文化统计年鉴2012-2016年卷整理得;发展指数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2-2016年卷整理得。从文化产业整体趋势来看,江苏省文化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状态良好且较为稳定。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总产值稳步增长,五年增幅达到75.6%,年均涨幅超过江苏省GDP的涨幅;“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也由“十二五”初的3.7%增长到4.5%,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性产业的文化产业也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性产业,同样反映了文化产业投资对江苏区域经济的溢出效应。产业发展指数的五年趋势从综合视域表明江苏省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在向上提升,数据显示江苏省文化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综合发展指数全国排名由第五名跃居前三,其中2013年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2014年开始出现的发展指数波动并未影响江苏省文化产业的总体健康态势,从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4%也能看出这一点。

五、江苏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总结

文化产业对江苏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仍然偏小,截至“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江苏省GDP比重为4.5%,略高于2015年底的全国平均水平的4.1%,广东省等经济发达省份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文化产业作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支撑性产业,这种低产业贡献率的局面与江苏经济强省的地位明显不相符合。实际上,文化产业对地方经济的溢出效应与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和社会投资有一定的关联。研究指出,单位地方财政支出创造的GDP反映地方文化财政支出对地方经济带动的效率,该效率越高,表明一定的购入下,创造的价值越高,即地方的技术效率越高(邢亚彬2013)。从另一个角度说,单位财政总支出的地方财政支出反映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与支持程度。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越重视,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越大,越有利于文化产业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六、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互联网技术+文化产业”是针对行业融合、产业变革所产生的概念,是将互联网技术融合到产品的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中。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方面,必须要将互联网经济的技术和成果,渗透、融合到江苏文化产业的全价值链中,大力发展“物联网+文化产业”“云计算+文化产业”“网络众包+文化产业”“自媒体+文化产业”“门户网站+文化产业”等新兴互联网技术形式和业态,将这些技术融入文化产品的采集加工、制造、宣传和销售中。同时利用大数据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支持、人力资源的管理,努力提升文化企业的信息化和同步化。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得文化企业能够通过过程升级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率,以便达到价值链整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雯,陈舒.新常态背景下江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演进与路径优化[J].江苏社会科学,2016(06):262-266.

[2]常凌翀.互联网助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4(02):96-101.

[3]黄锦宗,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2):63-68.

[4]王丽莎.移动互联网与湖南文化产业融合研究[D].湘潭大学,2016.

[5]楚明钦.互联网与我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05):73-75.

[6]栾春晖.移动内容产品生产法则——当我们在谈论内容时,我们该生产些什么内容[J].传媒评论,2014(09):12-16.

[7]刘勇.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J].学习与探索,2007(06):150-154.

[8]柳洲.“互联网+”与产业集群互联网化升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8):73-82.

[9]黄芙蓉.“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模式创新[J].统计与决策,2015(24):158-161.

[10]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4):7-11.

作者:宋稚琦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