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3篇

网络文化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3篇

第一篇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工作的新挑战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大量的网络文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开阔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跳出区域和限制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国际和国内发展趋势,增强全球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开放的概念和思维方式”.网络文化的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文化空间是一个与物理空间相对立的虚拟空间,在这里,大学生可以摆脱社会中的各种道德上的束缚,极容易放纵自己,忘却社会责任,由此也给大学生提出了许多新的道德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更多的道德自律能力和心理自律能力.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类型,如思想相互碰撞.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网络传播方式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这种强势传播方式面前,绝大多数网民会在自觉与不自觉间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这必然给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大学生带来思想和心理上的冲击,混淆他们的是非观,滋生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等错乱的道德观念,弱化了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滋生了网络无政府主义,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不利于的其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在网络时代中,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了新的挑战,需要与时俱进改进方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进

高校教师应坚持学生为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尊重,理解,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大学生作为高校教育的主体,学校应给大学生提充分发挥的自主性的平台,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律意识,为其提供发挥个人特长的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应参与道德建设的同时,实施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教师在思想和业务增长的同时,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使他们真正的在现代教育,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熟练操作计算机文字处理、信息管理、多媒体课件等功能.加强高校教师的建设“形象工程”,关键在于严格的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培养一批坚定的政治立场,与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精通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电脑、识别网络信息的良莠,以求在网络宣传思想工作中有所创新.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提高,才能扎实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主要依托于网络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的相对自由性,大力发挥互联网的信息传输功能.弘扬时代积极向上的主旋律,增强大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坚持用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塑造大学生的精神品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大学生头脑,丰富大学生的思想,营造积极、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依托网络媒体,结合大学生所感兴趣的、或是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教师应有技巧的介入学生的网络讨论群体,在QQ、MSN、贴吧等学生喜爱的网络信息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便正确引导、把握校园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远离网络垃圾.特别是帮助他们远离西方反动势力的不良思想的侵袭.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应该大力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力度和网络道德培养,教导学生遵守利用网络规则和网络道德原则.

思想教育在于教师,教师必须首先转变,从学生和传授知识转变为平均领先规划师的学习和活动,学生应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和研究.学校应该大力促进多媒体公共课堂教学,实现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共享,提供全方位的教学对于学生,让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在教室里.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要保证网络教育的实施.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网络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硬件设施的配置,大力发展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建设一批覆盖面广,能够吸引学生的高质量的主流网站.让大学生在校内网络上进行学习交流,从而可以控制大学生到网吧上网,有利于高校统一管理教育.学院和大学应该创建特色网站,各种形式如文本、图像、视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各个方向.心理咨询网站的同时,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存在的问题方面的意识形态,帮助大学生解决困惑和带领他们走出困惑,关注热点问题的关注,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心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

三、网络虚拟群体应对方法的创新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出现时间分散、师生关系薄弱、教育与管理相分离等问题,使得对于网络虚拟群体的教育仅仅为信息的上传和下载.因此,想要在网络信息的获取方法上创新就得在认知方法上创新,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网络语言进行全面、客观的时时关注,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联系实际进行动态分析和综合判断,这样才能把握和引导舆论方向,剔除有害的网络信息,把思想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思想混乱、行为过激和事态扩散.思想政治教育历来主张以疏导为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作用同样体现为在提供信息的选择上和接触学生的过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疏导教育的方式.因此,必须要在网络思想教育的指导方法上创新,重视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此来优化网络信息资源.以正面引导、因势利导等方式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师生互动和大量正面、积极的信息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用引领中国不断前行的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使大学生积极响应、认真践行,顺利实现教育目的.

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大学应该广泛地开展教师重视这个问题,统一规划、建设网络宣传团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和建设网站可以吸引学生.通过建立校园BBS,校长信箱,独家微群学校和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为学生思想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学生得到畅所欲言,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同时,学院和大学应该选择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政治理论和优秀的教师在网络信息技术,专门负责校园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加强学校领导和各级人员的网络知识培训,让所有大学教育者可以介入网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它是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大学老师也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网络社会”,网络行为标准,建立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网络法规,与学校和网络道德教育两个.以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识别复杂的网络文化来提高他们的歧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避免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时,甚至可以减少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另一方面要以加强道德方面的教育,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网上约束,提高他们网络道德行为的自觉性,从而维护网络文明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网络信息时代中,应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的形式和机制,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后,更应该吸收新的理论知识、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最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学生的思想意识,并且广泛运用到工作中去.只有加强学生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才能将思想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头脑中去.

作者:安益民 单位:徐州医学院

第二篇

一、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网络文化是一种世界性、全球性的文化,网络提供给人们一个超越地界、国界,遍布全球信息的交流空间。网上的信息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此外,网络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加强了国内外思政教育者的学术交流,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

二、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老师就是权威,代表真理,这就导致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长期占主导地位。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彻底改变了这种现象,使习惯于传统式的授课方式的学生变得不适应,这一切改变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枯燥、方法单一,已经成为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弊病。

(二)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挑战

过去,由于信息技术的不发达,学生掌握信息只能通过口耳相传和言传身教,或者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这些媒体的内容要经过一遍一遍的审核、过滤,一些不好的信息直接被剔除掉了。然而网络上的信息多种多样,学生想了解什么,打开电脑就随时可以搜到。伴随着各国信息的纷纷上网,不同国家、政党的动态往往会在网上,甚至有一些诸如黄色、暴力、凶杀等低俗有害信息也遍布网上,造成了信息污染。这样,一些控制力较差的学生,很有可能通过这些有害信息,由无意识的模仿走向有意识的追求,最后导致了犯罪。

三、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德育工作队伍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队伍中,一些工作者已无法满足网络文化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一些要求。据调查,有的老师基本不用电脑,认为电脑教学没有用,有的老师甚至不会使用电脑。在信息时代,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用网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说,可以对德育工作者进行网络知识、网络技术的培训,帮助德育工作者掌握网络知识,学会应用网络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学会通过网络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学生们的疑难问题。

(二)加强网络建设与监管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工具也不例外,加强网络建设与监管,成为新时期高校的一个工作重点。学校要建立一套相关的制度规定,约束、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比如可以限制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适时进行抽查、检查;学校还可以实施一些奖惩机制,奖励那些遵守校规、表现优秀的模范生,惩罚那些违纪学生。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网络管理控制中心,从网上管理、控制学生的上网行为,比如在学校微机房可以规定学生上网时间,只要时间一到电脑就会自动关机,以此来约束学生上网时间,约束学生上网行为。

(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具有方便、信息丰富等优势,但同时又具有信息杂乱、交往匿名的特点。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需要网络的帮助。要把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摆在校园网络文化的突出位置。让学生通过网络加强对党的认识,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另外,在校园网上还可以设置“国家新闻动态”“校园新闻动态”“就业服务”“教学科研”等专栏,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校园、教学等新闻动态。

作者:郭庆丽 李乐 单位:河北大学

第三篇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传播增强了大学生的民主意识

网络的交互性和高度自由化,营造了网络环境平等、民主的文化特征。互联网打破了人际交流的传统模式,完全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思想交流,极大拓展了上下左右的沟通渠道,营造了平等民主的环境。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这种空前开放和自由的传媒模式,不仅可以平等地共享信息资源,而且也培养和增强了民主和开放意识。

2.网络文化传播深刻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网络作为新的传媒载体,以其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即时性等特点,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已成为大学生群体进行学习、通信、交流、休闲娱乐活动等的有效载体和平台,极大地拓展了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时空范围。大学生网络化的活动环境、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已经形成。

3.网络为大学生教育提供了新手段、新方法

面对网络环境的建设与普及,以网络为平台的各种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的存在、传输和应用,学生教育的模式和途径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开展各种各样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即时性的教育活动,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模式,教育引导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显著提高。

二、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负面影响

1.引发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

自由开放的网络信息环境,对信息资源输入、输出的筛选、过滤和限制变的异常困难,校园已不可能再是一片“净土”,各种信息资源都可以在校园中传播,尤其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不良信息的侵入在所难免,从而形成了复杂的信息环境,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传播,引发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将世界各国用最快捷的方式联系起来,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在网络上展现、交融和冲突,尤其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国际互联网宣传符合其政治经济利益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民主”、“人权”等为掩饰,对我国现行的社会制度进行攻击和诽谤,以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使媒介文化帝国主义的形成成为可能。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冲击或稀释正面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2.垃圾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和泛滥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严重侵蚀

网络是一个丰富的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一个垃圾信息聚合的所在,各种形式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浩瀚的知识、学术、娱乐、经济等信息中,鱼龙混杂。虽然政府采取多种行政和技术手段进行封堵、过滤和删除,但虽禁不止,各种宣传色情、暴力的电脑文件和垃圾站点已构成网络平台上的毒瘤,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严重侵蚀。

3.信息网络技术的滥用威胁着大学生的道德伦理

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大学生的行为空间、思维空间和行为模式有了极大的拓展,网络信息的自主、自由、灵活和高隐蔽性,为其放弃行为道德规范提供了可能。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利用网络技术盗窃金钱、获取情报、传播不健康内容,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及版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屡有发生。而盗用他人口令上网活动,散布机密内容,偷看他人信件,假冒合法用户发表文章,抄袭作伪、搞恶作剧等网上不文明行为和不道德现象也日渐增多。所有这些都对大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确立、价值判断的取向造成不同程度负面影响。

三、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可行措施

网络作为传播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的载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它越来越深刻地深入到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对社会的发展构成了一种无法回避的新的环境变量,而这种新的环境变量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则是不容忽视的,对此我们必须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深刻认识信息网络化给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深刻认识网络环境下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大力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独特优势,趣利弊害,努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加速思想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高校汇集有优秀的网络建设教师,要充分发挥的他们在网络建设方面的主观能动性。首先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手段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把“全员育人”的思想体现在网络环境建设中,把学校网页建设成为大学生学习教育的主要阵地,拓展思想教育的新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校园网络使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能够与老师互动交流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建设好校园网络,加强校园网络资源环境的软、硬件建设和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优化和规范网络信息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资源环境和条件,力争做到网络进教室、进宿舍、进餐厅,使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小情,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主人翁意识。

2.建立新型互动、民主的教育关系

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平等和民主地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网络较之传统的教育途径具有更强的时效性、互动性、趣味性和渗透力,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全新的载体和现代传播手段,使思想教育工作的空间和范围更为广阔,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实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建立专题网站,设立论坛,组织网上讨论、辩论,辅导员或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公共信箱、博客、QQ群、飞信群与大学生沟通交流,使网络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又一新的主阵地。只要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正确、形式生动,就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融入网络,从网上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有针对性地在网上正确的信息内容,并提倡一种在平等基础上的“民主”的教育,真正达到教育的“自由”状态,成为与大学生共同探索真理的伙伴。

3.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比较选择能力

网络传媒信息所呈现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学生面对的信息与教育者所提供的信息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且不同的学生个体对信息的比较、选择也有明显的差异。而教育者又不可能及时告诉所有学生们每一条或每一类信息的正确与谬误,客观上形成教与学以及不同学生个体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面对海量信息的比较选择能力。一方面要注意给学生提供正反兼有的全面信息,让学生在比较中、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提高鉴别能力。另一方面,应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提高在复杂信息环境中进行独立思考与辩证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面对信息爆炸,而不迷失人生的方向,健康地成长成才。

4.主动干预学生的网络心理和行为

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有些学生许多时间都用在QQ上的闲聊,有些学生许多时间都在网络游戏里厮杀不能自拔,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荒废学业。个别大学生的异地网恋出现上当受骗,甚至丢掉性命。教师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社会”,并对其网络行为进行主动的干预和规范。一方面通过专题讲座、对话、讨论多种形式引导全体学生认识网络世界的两面性,面对网络的“虚拟社会”,增强免疫力,不能因网络游戏玩掉自己宝贵的大学时光和大学的学业,而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对网络“成瘾性”严重的学生要通过心理专家一对一疏导和耐心细致地帮助,提高学生自我管控的能力,控制上网时间,并结合学生家长共同教育引导,逐步使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运用网络技术,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不信谣,不传谣,做网络文明的践行者。

5.占领主战场

学校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先入为主的原则,占领育人的主战场。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载体,进一步做好“三进”工作,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增强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的育人效果,提高课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第二、三课堂的育人功能,形成一、二、三课堂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教育格局,集中力量做好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王春明 单位: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