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作用论文(共6篇)

群众文化作用论文(共6篇)

(一)

一、群众文化的社会文化功能

(一)群众文化具有增进团结、仪式、增加凝聚力的功能

对于一个人来讲,一生中要经历出生、成长、结婚、生育、退休、生病、死亡等阶段,各种礼节仪式伴随着人的一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伴随着很多仪式,例如新生儿满月、生日宴会、乔迁之喜、婚庆典礼、寿宴等,不同的仪式有不同的规矩、习俗和礼仪。在仪式中如果加入一些非富多彩的群体性歌舞、群体性游戏等群众文化活动,既可以去除活动的单调,也可以增加仪式的正式性和严肃性。群众文化活动把很多人聚集在一起,通过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增强社会的团结,保持社会的稳定。在我国的少数民族村寨和很多发达城市,仪式中加入群众活动都可以有效促进群众之间的联系和团结。

(二)群众文化具有符号、象征作用

当今社会,不同地区、民族、城市都非常重视自身的文化形象,希望通过良好的社会文化形象带来丰厚的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利益。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大众性,随处可见,最可以向外界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成为城市或民族最直观、生动的象征符号。要塑造一个地区的文化形象,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以当地的历史环境、地理环境、风土习俗为基础,大力创新和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对群众文化活动的传承和创新,使得城市和民族的美好形象得到更好的延续和传播。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抓住社会文化大发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机遇加快群众文化的发展步伐,借助先进的现代媒体技术,积极发展和宣传当地的民族特色。如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就是云南省多民族的形象符号,生动展现了云南的风土人情;优秀民歌《龙船调》是湖北恩施利川市以传统群众文化为基础提炼出来的当地的符号;泼水节是西双版纳的传统节日,也是西双版纳的象征符号。

二、群众文化体现的社会文化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现阶段文化发展的主导文化,是发展多元文化和多远价值观的立足点。群众文化是宣传主导文化的有效平台,可以将主导文化的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传达给群众,引领社会思潮,巩固思想基础。我国文化体制不断变革出现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既重视社会效益,也重视盈利。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是要发展文化产业,群众的文化鉴赏能力也必须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涉及的文化范围广泛,参与人数众多,可以在整体上提高群众的文化鉴赏能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长远、有效发展。群众文化和精英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但是精英文化的提高必须是在群众文化发展良好你的基础之上,因此,群众文化的发展对精英文化的提高意义非凡。

三、群众文化和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我国群众文化和社会文化都在永不停息的发展和进步。战争年代、开国年代、时期、改革开放等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在每一个时期中,群众文化都是社会文化宣传的主要途径。群众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群众文化活动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团结和互帮互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物质基础和和谐文化两部分,群众文化具有很普遍的社会文化功能,参与面广,娱乐性强,教育意义大,可以直接参与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

四、结语

总而言之,群众文化是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业余时间,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很多人娱乐休闲、减轻压力、防松心情的第一选择。群众文化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功能,可以娱乐沟通,增进团结,提高凝聚力,成为地区和民族的标志符号。群众文化具有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和使用价值等社会文化价值,是宣传主导文化的平台,提高群众的文化鉴赏能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精英文化发展的基础。群众文化具有大众性,因此可以直接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作者:余艳 单位: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城厢镇综合文化站

(二)

一、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意义

1.有效发挥精神调剂作用

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调节参与者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可以感受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群众文化的内容来彰显道德建设的意义,进而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强化道德教育,深化公民的道德意识。例如,兰州安宁区利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进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以“提升区民素质,建设文明程度一流新安宁”创建活动为载体,组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活动,在活动中拍摄了“最美安宁人”、“最美大学生”、“美德好少年”的宣传片,激发全体市民向善向好,进一步营造“学模范、做好人”的良好氛围,使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精神受到鼓舞,自觉的践行道德规范、倡导社会新风,为公民道德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2.有效发挥宣传教育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越来越重要,国家和相关部门也很重视道德建设,不断的进行道德建设的宣传力度。而群众文化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更好的宣传道德建设的教育意义。公民道德建设主要依靠居民自身道德意识的提升,还有就是社会氛围的熏陶,因此,注重群众文化中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很高的价值。例如,13年7月19日,无锡市举办的“学雷锋•在行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活动现场有一诺千金的退伍老兵、爱岗敬业的武警战士、敬老爱幼的模范丈夫等,他们用平凡的语言诠释了好人精神与道德力量,感动了现场的所有人。自从2007年、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以来,无锡市先后有多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的称号,并有43人登上“中国好人榜”,176人被评为“无锡好人”。这些道德模范和好人们,以不同形式进行宣讲,彰显了榜样的力量;全市800多处道德讲堂,通过身边事引导群众注重道德规范,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各中小学校也通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我的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美德少年”评选等,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3.有效地进行知识普及工作

在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加大文化宣传和科学知识普及的力度,丰富人民的生活。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范围广泛,以娱乐活动的方式将知识表达出来,能够很好的发挥文化知识的普及作用,进行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例如,近年来,天穆镇文化站党支部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以抓好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壮大文化队伍,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做大做强文化品牌,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几年的时间里,相继成立了多支骨干文艺团队,进行全国文化展演活动;并连续8年举办“迎新春文艺大展演”活动,广场舞蹈大赛也持续了14年,逐渐形成了一道丰盛的文化盛宴。同时也积极的打造文化品牌,成功的举办了“天穆杯”小品展演活动,将文化知识以不同形式的活动表达出来,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养,也促进了道德建设。

二、结束语

群众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群众的积极参与,将道德建设内容渗透其中,强化公民的道德意识,促进道德建设的发展。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周玉玲单位:重庆市忠县东溪镇文化服务中心

(三)

一、开展文化活动,引导公众参与,是创建工作的关键

创建绿色社区同任何一项事业一样,要真正走向深入必须首先成为社会化的运动,而成为社会运动化的前提是公众的广泛参与。云龙区晓光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小区,为充分调动居民的创建积极性,社区发动居民搞好家庭绿化,开展花木栽培技术培训,让他们利用庭院、阳台种花养草,不断提高绿化档次,使社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人们给予自然,环境也回赠人类,如今整个小区就像一个绿色公园。社区居民还享受着丰富的文化生活。社区建成的“四家”“四校”“四室”:即妇女之家、老年之家、青年之家、民兵之家;人口学校、市民学校、法制学校、家长学校;图书室、影视室、健身室、青少年俱乐部等全面提高了市民的素质。社区还利用宣传画廊、公开栏、警务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以及文明市民学校办学阵地,经常不定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不仅培养了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促进了社区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该社区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科普知识讲座,环保图片展,居民花卉培训和花卉展,环保文艺晚会等等。社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婚育新风进万家”知识竞赛、青少年护绿植绿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二、正确认识群众文化工作在创建绿色社区中的重要意义

很长时间以来,群众文化工作只是为了烘托气氛,而其所具有的很多功能被人为忽略了。随着绿色社区创建的深入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巨大作用逐渐显现出来,甚至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这种转变说明党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视。新时期的群众文化要与时俱进,拓宽思路,重新认识群众文化工作的功能和作用,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为绿色社区的创建、生态市的创建摇旗呐喊。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实践中实现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进步这和绿色社区创建的意义不谋而合,都是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前提,从基层点滴做起。

三、在创建绿色社区活动中开展群众文化宣传的几点思考

1.有专人负责,设立长效的运行机制,不能一朝一夕,要重点扶持和打造样板,以点带面,稳步发展。2.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人人参与;3.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不给群众增加经济负担,多采取合办形式;4.必须符合日益变化和增长的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从内容到形式,多样化、多层次、以适应不同居民的实际需求。

作者:魏晓坤单位:徐州市环境保护宣教中心

(四)

一、加强文化设施的投入,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

优美的城市建设为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做好了准备,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得益彰。要想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带动城市面貌,推动文化建设,必须有先进的文化,必有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设施。不一定跟着别人的步子走,但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营造出自己的文化特点。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当务之急是先保护再开发利用,而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应该说就是一种最基础的文化设施建设,让民众自身有一种自觉保护意识,同时采取政府经济补贴等综合办法,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等二方面实施总体规划战略,把人文、环保和形象意识融入城市建设之中,把自然美、科技美、艺术美有机结合。走在欧洲诸多国家的街道上,最大的感触就是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艺术是人类理想的精神家园,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优美的社区环境以文明和谐的形式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居住者的生活方式之中,从而约束甚至改造人的不良行为。文化认同引导着人们热爱生活,从而热爱祖国的繁荣稳定健康发展,这种文化认同以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化为凝聚力。

二、重视群众活动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的艺术品位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进一步挖掘人文资源,在广度上辐射出旅游产品的系统设计。在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的欣赏中融入生活民俗意蕴,把无形的文化资产动态化、生活化。在春节、中秋、端午、重阳等节假日,挖掘节令民俗,传承民族文化,同时还可增加有代表性的手工艺制作和艺术审美活动,手工艺文化理论研究要与产业实践相结合,将作为文化遗存的民间村落进行整合开发,增加民俗文化的内容,并针对群众的手工艺品如纺织、雕刻、刺绣以及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等,以合理的形式转化为旅游纪念品,或许会开拓出较大的市场和领域。同时发展文艺演出业、影视制作及放映业、图书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和艺术培训业等有关的文化产业。总之,文化不是经济的附属,它自身就是一个朝阳产业。有科学家预言,在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者是自我,是文化身份的确立。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恰恰需要民族化和地方化,因为只有文化是民族品格的象征,文化更意味着生存与发展,同时也是对传统的真正的领悟。在这样动态的传统文化活动中,将不仅仅涉及到知识的传播,而是把传统文化自然地通过艺术审美教育的形式传承下来,使文化素养的培养通过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体验得到了很好的贯通。

三、结语

总之,建设以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认真研究每一项部署,精心设计每一个步骤,下大气力,真正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好。

作者:伞佳卉单位:辽宁大连市中山区文化馆

(五)

一、音乐审美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审美也是一种综合的内心活动,其反应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参与音乐活动的感知力,其能实现人们创造美的目标,当人们在接受某类具体的音乐作品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感知能力来准确的掌握音乐的具体表现形式,简言之也就是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当这些音乐要素经过表演者的整合与演唱后,就会与群众形成一种情感的共鸣,在心理上让观众产生一种的美的享受。音乐及其伴舞或其他乐器的伴奏可以让我们感知我们印象中的美好事物,让我们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如《红军阿歌慢慢走》这首歌,它是电视剧《井冈山》的主题曲。中间有一段客家山歌的原生态演唱,演唱者江满凤的爷爷就是当年创作这首歌的老红军。这首歌表达了红军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对革命胜利的期盼。深情、朴实、缠绵的客家民歌让人回想起在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中的红色凄美的爱情故事和缅怀那些无数为革命献身的英雄先烈。音乐带给我们的这些背后的故事都是由于音乐让受众者的内心产生了共鸣。音乐也是声音艺术的最直接表现形式,人们可以尽情的通过音符来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受众者的思维也可以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跃,从而在音乐的节奏中来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歌曲调欢快、幽默、风趣,贴进生活的同时又洋溢着红军革命斗争中的乐观主义精神。

二、提高群众音乐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音乐审美是人们获取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音乐创作者来说,他们在面对客观世界时,能将自身对客观事物的内心真实感受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音乐就成为一种情感的载体。而一旦音乐所寄托的情感同观众的经历相呼应时,就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欣喜和满足,此时观众就可以称之为审美者。通常情况下,我们在面对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时,就会加深对它的理解,且理解难度有所降低,此时我们便会产生愉悦的心情,这都是审美经验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活动会让我们对自己喜欢而不熟悉的音乐编程自己喜欢熟悉的音乐。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白天通过一天的工作劳动,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缓解每天的生活压力,而参加群众活动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而只有当群众拥有了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之后,才能真正的体会到群众活动的乐趣。

三、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音乐审美能力,是人们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活动过程中感受、鉴赏和创造实践所培养出来的一种能力。而感知能力的培养,它包括对美的欣赏能力和想象力。通过作品的音乐风格、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的旋律、作品所使用的乐器和歌词的内容等等,去加入欣赏者和表演者对作品的情感。而在感知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听觉的培养。作曲家马勒说:我们必须把耳朵和心灵带去听音乐。声音,它展示给你的不仅仅只是耳朵所听到的,它还是有情感有画面人。而理解能力的培养,包含了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风格等。良好的审美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漫长过程。首先需要对音乐艺术有一个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并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种类型的优秀音乐作品,通过多种途径来开阔自己的音乐审美视野。这也正好印证了马克思所说的一句话,即一个人要想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那么他自己就必须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任何人的音乐审美意识都不是先天而来的,而是通过先天的基础之上,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形成。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我们应该想法设法的来提升其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应注重引导群众的审美观念向更高层次迈进,最终实现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四、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审美,具体的分析了音乐审美的概念、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审美具体的表现形式、提高群众音乐审美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希望能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和进步。

作者:彭剑芸 单位:江西井冈山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