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建设论文(共9篇)

群众文化建设论文(共9篇)

(一)

一、要强化闲暇时间群众文化的先进性,减少不良效应

当前,要做好闲暇时间的群众文化工作,首先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营造一种高尚的、有趣的、健康的文化氛围。把过去指令人们从事高尚的文化活动变为让人们自觉、主动地从事高尚健康的文化活动,并抵制那些有害身心健康的所谓“文化活动”。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有必要在人们的精神领域和意识形态中达到和形成一种“度”的共识;就是说,在一定的限度内和一定的范围内形成共识。从而积极采取一些丰富多彩的、文明向上的文化形式,并使之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与此同时,也就强化了文化的先进性。这是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心态,使文明和进步成为每个人自觉的行为意识,从而积极投身到其中,并贡献一份力量。二是要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自觉抵制违法乱纪行为。如前所述,如果不努力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就有可能使一些法律意识不强的人在闲得无事可做时去酗酒、、打架斗殴,甚至做犯罪活动。因此,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是当前必须加强的工作。这不仅是法律部门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更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事。因为在全社会中,只要是人就应该有社会公德。而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生存。透过公德不仅能看到一个人的德行,还可以观察其素质和文明程度。总之,我们所做的一切群众文化工作,旨在提高人们的文化、道德和法律等综合素质。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把遵纪守法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从而形成一种普遍观念和准则。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说达到了减少负面效应的目的,使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无生长温床或立足之地。

二、利用闲暇时间创造价值的文化意义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那么,怎样利用闲暇时间为社会创造价值?其中的文化意义又是什么?”利用闲暇时间创造价值,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普遍意义。一般来说,闲暇时间多,就得找事做;若透过现象来看本质就不难发现,价值原本就具有两种效能:一是具有间接创造价值的效能;二是具有直接创造价值的效能。所谓间接价值。是指一切事物的现象作用通过他事物的间接作用所达到的价值。例如,有的人喜欢利用闲暇时间读书、看报、看电视,从现象上看同价值无关。但是,我们都知道“秀才不出门,方知天下事”这一常理。这种人书读多了,道理自然懂得多,处理事情的方法也多。现在应当说,读书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而又通过他事物间接为社会创造出经济价值。再者,对喜欢读书、看报的人自身来说,还能够愉悦身心、解除疲劳、恢复身体活力,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对于包含在其中的文化意义,则是不言而喻的。所谓直接价值。是指通过人的劳动直接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就人们创造价值的心理来说,无非有两种心态:一是要证明自身的能力;二是得到正常的劳动回报。尤其是在闲暇时间里,这种欲望表现得更强烈。在闲暇时间内,人们本来可以休息,不做任何事情。但是,人们为了证明自身的存在性和有用性,同时还要释放人自身所具有的那种精、气、神。如果这些都能得到满足,就具有了实实在在的文化意义。对每个人来说,不是一出生就具有先进性和完美性,而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改造和提高,逐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文明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要顺利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依靠专门的人去从事这项工作。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就是做这项工作的专职人员。对我们来说,当前面对的挑战是严峻的。我们只有通过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的思想,才能逐步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丢掉假、恶、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心态,把文明、高尚、先进的文化思想溶于头脑中,变成自觉的行为意识。也只有这样,群众文化事业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才能真正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发挥闲暇时间的文化效能应具备的素质

邓小平曾说:“无数事实说明,只有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可能攀登科学高峰。”这就告诫我们,无论干什么都要有过硬的本领和精益求精、专心致志的态度,才能朝既定目标进取并求得成功。今后,人们的闲暇时间越多,群众文化工作的任务就越艰巨,工作就越繁忙。为适应这种新形势,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勤于学习。“业精于勤”是自古以来的名言,从古到今,许多为人类社会做出伟业的人,其基本活动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21世纪的文化人来说,应当学会各种文化工作需要的技能和手段,包括高、精、尖技能和手段。除此之外,还要求我们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度的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掌握文化政策,并能灵活运用。第二,要忠于职守。忠于职守,是每个人应具备的道德水准。无论是谁,如果他对职业朝秦暮楚,三心二意,等待他的只有被社会淘汰。因此,对待职业要脚踏实地、克己奉公、干什么就要爱什么、干好什么,不要考虑的是与否、卑与尊,只要是自己的工作,就应该无条件地做好。第三,要乐于奉献。乐于奉献,才是无私的奉献。奉献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名或利,而是为了真正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奉献,党和人民就不会忘记我们的。只要我们努力工作,经常自省、反省,多角度、全方位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社会给我们的回报就会成正比的。第四,要富于创造性。人生离不开创造,人们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本身既含有发明创造的一面,也含有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前推进的一面,因此,应当要求群众文化工作者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要善于构想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新颖的文化艺术形式。这些新颖的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和形式,能够吸引人们积极投身到其中,和我们一起共同创造新的高品质群众文化局面。

四、结语

总之,随着今后人们闲暇时间逐渐增多,我们所遇到的时代挑战和难题也将增多,闲暇时间的群众文化工作将变得日益重要。对此,要求我们既要具有迎接时代挑战的勇气,也要用科学的态度来深入研究新问题,并寻求可行对策。将新时代、新特点的闲暇时间群众文化工作落到实处,以实现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所包含的巨大潜在价值,从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进步的历史行程。

作者:金成春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文化馆

(二)

绥化市从两个方面力图将文化的根插在农村,鼓励重视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一个方面是绥化市政府积极鼓励农民进行多种形式的自办文化,培养的文化中心户与文化大院已经达到10030个,标准化农家书屋951个。另外,积极组建属于农民自己的、农民喜欢的文艺创作队伍,包括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等,真正将送文化变成种文化,使农民能够自己进行演出。比如绥化市庆安县建民乡组建的“建发村秧歌队”、“建安村广场舞文艺队”、“山湾老年协会”等文艺队伍能够一直积极活跃在农村,主要是在夏季的傍晚、冬闲、节假日等时间或者是其他重大节日进行歌舞、秧歌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表演,这些“脱胎于传统、活跃于现代、融入于市场、扎根于农村”的文化满足了农自娱自乐的愿望,也满足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另外一个方面,绥化市的各级政府在农村中培育文化科技示范户,以此来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将传播先进的文化与农民素质的提高紧密结合在一起。文化科技示范户开展了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倡导文明健康的文娱活动等满足了农民的文化需求,为农民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提条件,农民既掌握了科学技术,充实了知识,又提高了自身的科技致富能力,这些都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一、绥化市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部分基层乡镇政府不重视文化建设

一些基层政府认为经济是最重要的,而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并没有放在心上。某些基层部门的领导持有搞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软指标”的思想,认为只要经济上增强了,农村的群众文化就上去了,这样大大影响了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效果。至于在对政府的考核上,也只是考核经济发展与社会治安等,没有将群众文化建设的考核列入政府的考核目录上,这些都限制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就在于基层领导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意识较弱。一些基层领导不能正确认识文化建设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大大挫伤了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一些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经常是建了之后就没有人进行管理,逐渐成为摆设,这也严重影响阻碍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满足。

(二)政府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缺乏

不管在乡镇还是农村,总的说来,对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都较少。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存在着注重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趋势。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还比较慢,无法真正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设置比较少,一般在每个村只配备一个文化活动室与几个农家书屋,5000人以下的村庄还基本能够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但5000以上人口规模的农村,是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的。这是由于绥化市各级政府对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总量小、分配不合理。绥化市政府财政对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虽逐年递增,但在全部财政支出中所占份额很小。在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上也并不合理,城市所占的公共文化资源多,农村的很少。这种情况严重束缚了农村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较少尽管绥化市的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一些偏远、贫穷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仍旧缺乏。由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存在季节规律性,某些应该长期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农忙时节根本无法进行。而且农民的文化素质并不统一,有些活动,如书画毛笔字展、演讲活动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够参与,而有些文明程度不高的农民参与、迷信,这对村风民风的良好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较少主要是由于其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的。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其群众文化设施与文化团队较为健全,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相对就丰富多彩。而一些贫穷农村的群众文化生活就很缺乏,以至于农民无论是农闲还是农忙都存在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

(四)“送”文化的力度较弱

绥化市的各级文化部门送文化下乡虽然对于农民来说仅仅是“喂食”型的满足其精神文化的需求,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形式使农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其问题也很多:首先,“送”文化的次数根本无法满足农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其次,“送”文化内容对于农民来说并不完全贴近农村的生活,大多只是传统型的节目,毫无创新可言,致使大多数农民对这种形式逐渐失去兴趣;最后,“送”文化大多流于形式,大多都是进行表演,而农民喜爱的培训、辅导等形式很少,导致演出的时候热闹非凡,演出结束后却变得很冷清,使得“送”文化没有与“种”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总的说来,“送”文化的力度较弱,需要文化工作者素质进一步提高。虽然农村基层文化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在逐渐的提高,但提高的速度较慢,他们多数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不能够较好地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进行指导,导致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切近群众、切近生活。

二、绥化市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

绥化市农村群众文化应向着构建和谐农村,并培养出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较好的业务技能的新型农民的目标来建设,借助于宏观政策主导与制度安排,通过政策导向与利益引导等方式,整合公共资源与社会资源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将农村的文化品位与层次向成熟的文化理念与健康的社会价值取向努力,继而以文化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

建设健康的农村群众文化是离不开政府的深入研究与正确的引导的。绥化市政府应加大主导的力度,依托乡镇与农村,以农民为对象,将政府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绥化市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的强度,进行机制创新,建立专门针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公共财政支持模式,来提高政府与社会进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行“民办公助”与“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鼓励农村的自办文化。“民办公助”是指社会力量为组织者,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奖励,来鼓励社会力量为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公办民营”就是政府来搭建基础平台,鼓励民间力量的加入,进而形成合力,来进行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同时,绥化市政府还要注意加强对农民文化生活的管理与引导。引导农民紧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占领电视与广播等宣传媒介与宣传阵地来宣传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动向与新经验,提倡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良好社会风气。另外,绥化市政府与各基层政府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有需要的农民提供指导与帮助,帮助他们来掌握更多的文化信息与资料,激发农民进行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农民科技致富的本事。

(二)搭建农村群众文化设施与活动平台

农村的群众文化设施是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物质保证,也是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前提。进行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就要加大农村群众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除了进行图书馆、文化中心的建设外,还要建设农民喜欢的、既有体育健身的功能,又有文化活动作用的农村公共活动场所。另外,绥化市还应通过进行特色文化品牌战略来搭建群众文化活动的平台。将兰西县亚麻旅游文化节、庆安县绿乡欢歌、青冈县端午诗会与北林区北林之声百姓之乐等原有的县级特色农村群众文化品牌做强,进一步培育、发展青冈县祯祥镇弘扬马玉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安达市老虎岗镇庆丰收文化活动、肇东市五站镇金秋文化节等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努力将绥化市的农村群众文化打造成为区级县级的品牌化、乡镇级的特色化、村屯级的普及化格局。同时按照“弘扬主旋律”的要求和就近与方便的情况,大力普及如二人转地方戏等农村群众喜欢听、愿意看的小型群众文化活动,推进村落文化的良好发展,使绥化市农村的文艺演出、书法绘画、诗词创作、工艺美术创作、电影放映等活动能够形成群体优势。

(三)强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要想强化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首先要进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制度建设与组织保障建设。绥化市政府与各基层政府应该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肩负起应有的责任,清楚认识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作用。并在实际行动中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真正纳入到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并作为干部考核内容的重要一项,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此外,还应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目标责任制与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的发展,更加规范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另外,要大力推进基层文化体制改革,将体制整合与资源整合作为绥化市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来促进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将原来的以乡镇为重心的文化管理方式下移到行政村,并将村落群众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放到整个农村的整体规划中,建设农民需要的文化与体育健身设施,使农民有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保障。

(四)整合所有资源进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政府与社会应尽快形成合力来推进农村中公益民间文化的发展,使之既能够通过政府为发扬优秀民间文化所进行的保护、开发与研究项目进行奖励来实现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又能够大力推进与鼓励民间文化组织积极进行农村公益文化活动来推进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通过政府与社会的整合力量能够最大化地将公共财政的投入与社会参与当地农村的优秀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来促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另外,要注意培育农村群众文化的主体这一重要的方式。建设好农村群众文化,从客观上看,要集中力量建设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扩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的供给;从主观上看,要积极发挥出农民在建设群众文化过程中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培育农村文化的主体。发挥歌唱、舞蹈、曲艺、相声小品等特色文艺团队的功能,建立专业和业余的、当地和引进融合相处的农村群众文化团队,发挥好群众文化活动的合力。同时,要推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尤其是基层的文化部门应该积极创建面向广大农民的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紧跟时代要求,深入农民生活,创作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新鲜的时代气息并存的出色的农村群众文化作品。此外,尽快实现“送文化”和“种文化”的结合。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经常地送文化下乡,整合送文化下乡的文化、科技、卫生等各类服务资源,加强送文化的力度;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创新,利用不同的阵地与文化人才资源,建立能够成为农村群众文化的承载者与传播者的农民自己的真正乡土化的农村群众文化团队,播下“种文化”种子,让浓郁的“土生土长”的文化逐渐发展、壮大,使农村的“送文化”和“种文化”真正结合起来,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杨巍 史丽君 姚娇娜 单位:黑龙江绥化学院

(三)

群众文化需求的共性和个性是相互联接的,群众需要不但包含着共性需要,也包括了个性需要。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但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个性只有与共性相联系而不能脱离共性单独存在。同时,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共性可变为个性,个性也可变为共性。因此,我们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就要了解群众共性和个性的需求程度来安排各种文学艺术活动,就要既广泛地开展适应大多数人的共性需要活动,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满足群众个性需要的活动。二者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不同程度地脱离群众和阻碍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由于群众文化活动受政治、经济、科学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群众对它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群众文化活动时,还要掌握和适应群众产生的新的文化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群众共同的和各种不同的文化需要,使不同阶层的人们都能在各种文艺活动中各显其能,共同参与。

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认真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革新的关系。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要体现历史的继承性。艺术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认识的结果,也是对生活实践认识的结果,而这种认识是在前人基础上完成的。特别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民族民间艺术占有特殊地位,更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它表现在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各个方面,从内容到形式,从创作方法到艺术技巧,无一不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不同地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要继承和发扬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优良传统。要繁荣和发展本地区的群众文化,就要重视民族民间的文化艺术,要广泛开展民族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和文化研究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在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曾经指出:“文化建设,也应包括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使人民在紧张劳动后的休息中,得到高尚趣味的精神上的享受。”

人们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如此强烈,是因为群众文化活动能鼓舞生活热情,提高劳动兴趣和效率。人们在紧张劳动之余,唱唱歌,跳跳舞,看看戏,听听音乐,不仅能娱乐自己,抒发感情,还能够减轻疲劳,振奋精神。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广大群众的这些所思所想和心理愿望,才能让我们的群众文化活动长期持久地进行,才能进行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

作者:张建鑫

(四)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

创新:第一要有创意,第二要新颖。

(一)眼光要长远,做到三个了解

一是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有一定的研究了解;二是对当地的群众文化活动需求要了解;三是对全国、省、市群众文化活动的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二)思路要新

这主要包括:1.跳跃性的思维;2.横向性的思维;3.纵向性的思维等。

(三)感情要真

对人民群众要有真实的情感,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时刻放在第一位。把握时代的脉搏,用爱心和责任心工作。一切从群众出发,让群众满意,力戒形式主义、虚假奢华。

(四)实事求是

创新不等于乱来,不等于随意而为,创新也等于搞怪、搞笑,更不等于瞎折腾,这是群众文化活动最忌讳的。

(五)抓群众文化活动的关键点—亮点

它包括三个要素:人民群众喜欢,媒体跟风,领导满意,专家认可。亮点的关键词—特色、定位、出奇不意。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趋向

其一,从单一活动向多元活动的整合;其二,由文化独家活动向多家联合组织活动的发展;其三,文化活动和文化品牌的相互结合;其四,创新融入了更多的流行时尚元素,吸引了更多的青少年的参与;其五,百家齐放,彼此尊重,群众参与程度更大更广。

三、结语

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希望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关注和创新此事,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作者:王素礼 单位:河北省群艺馆

(五)

一、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拓宽思路,筹措资金,搞好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

要想搞好群众文化建设,基础的文化设施必不可少。因为基层文化设施是人民群众享受文化生活、进行文化活动的必要场所,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基层文化设施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搞好俱乐部、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同时,各地还应采取政府、企业投资、社企共建、民办以及租赁等多种方式筹措相关文化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壮大提高基层文化队伍

1.实施“政团合一”改革,提升现有文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的文化建设中,各地主管部门与艺术团体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不断提升文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与实施。具体而言,各地主管部门与艺术团体应采取联合办学、定向委培等方式,有计划地将一批现有演职人员送至专门的艺术职业学院进行系统培训,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文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2.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专业文化队伍建设。各地主管部门应深入研究与制定文化单位从业人员的资格条件,严把人员入口关,配齐、配足相关的工作人员。同时,各部门还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严格考核,进一步完善文化队伍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3.建立激励机制,壮大民间文化活动团队。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应充分发挥老年体协和专业文艺团体退休人员、民间艺人的龙头作用,鼓励他们建立更多的业余文化团队。同时,各地还应在一定程度上,对业绩突出的民间文艺团队及个人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不断激发他们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此外,对于那些在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各地主管部门还应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辅导培训,进而不断壮大民间文化活动团队。

(三)充分利用多种空间,拓展群众文化的主阵地

要想更好地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多种空间,拓展群众文化的主阵地。比如,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街头文化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活动空间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如校园文化,它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生活而开展的一种校园艺术活动,其主要内容是一种社会性文化,以校园为阵地,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广场文化,它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精神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广场开展文化活动,可以减轻人们因日常劳作而产生的疲劳和压力,使人民群众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种文化空间,而应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有效空间,加大对群众文化的建设投入力度,使其成为弘扬时代旋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四)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的职能,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壮大

文化馆可以向人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还可以充分运用自身的文化艺术手段,进一步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因此,各地区的文化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职能,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具体而言,文化馆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形式,如音乐、舞蹈、小品、摄影、曲艺等方面,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同时,文化馆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职能,搜集、整理一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建立、健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或者管理、联络一些当地的文化团体,共同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等,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真正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二、结语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加大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更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积极开展一些人民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一定会打开群众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并最终达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群众思想情的目的。

作者:胡晓燕 单位:甘肃兰州市文化馆

(六)

一、开展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开展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向大处说,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向小处说,就是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满足群众心理需求,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1、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宣传党政方针的需要

群众文化活动是宣传党和政府政策的重要载体,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从不同角度,向群众做好宣传教育,传播先进文化思想,抵制陈旧文化,用社会主义发展观占领文化阵地。这也是时展的需要。

2、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精神生活的迫切要求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仅给群众带来精神的享受,也给群众带来更多的实用信息。因为现在的文化活动并不是单一的文娱表演,而是带有丰富的科技、经贸等信息,这也是群众最需要的最看重的。

3、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华文化就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灵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是要弘扬民族文化,这是建设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通过文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增强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是促进社会繁荣的重要手段。

二、乡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现实困难

乡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存在的现实困难也是不容回避的,不解决这些问题,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1、乡镇文化活动设施较差

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首先要有较为完善的文化设施,可乡镇大多不具备完善的文化设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现实问题。乡镇一般没有图书馆、剧场之类的文化设施,就是一些小型的文体活动都要租借学校等单位的场地,这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2、乡镇文化活动经费奇缺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当然要有一定的启动资金,可乡镇文化活动组织者很难获得政府资金支持,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大多靠企业赞助,即使政府能够给予一点资金支持,那也是杯水车薪,难以起到根本性作用。这对开展正常群众文化活动造成极大不便。

3、乡镇群众文化队伍老化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当然要靠文化站专业干部牵头,可文化站专业干部大多缺乏专业素质,甚至就是外行。当需要搞群众活动时,一般就是临时组织突击。专业干部不专业,群众文艺骨干贫乏,群众文化队伍老化严重。没有过硬的文化建设队伍,就不可能赢得文化建设的卓有成效。

三、乡镇文化站的核心作用和完善方法

乡镇文化站是当地政府的喉舌,肩负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重要使命。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广科技、收集民情,都是乡镇文化站的重要工作内容。文化站要充分发挥文化核心作用,推动乡镇文化建设,才能打造乡镇文化产品品牌,为乡镇各项工作助力。

1、搞好乡镇文化设施建设

基本的文化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前提条件。由于一些乡镇的建设重心在经济方面,主要领导对文化设施建设热情不高。作为文化站工作人员,就要想方设法做好相关工作,让领导能够重视文化设施的建设。特别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对一些旧文化设施进行改造,还要针对区域人口布局情况,科学调配好现有文化设施,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如果能够创建一批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就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大搞文化活动,获得可观的文化活动红利,让当地政府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用以促进其他区域的文化设施建设。

2、实现农村文化网络管理

乡镇文化站要发挥核心作用,就要成为文化网络建设的领头羊。农村文化活动的激发点众多,这些点就是星星之火,如果能够有效进行链接,就可以形成乡镇文化网络的燎原之势。农民有参与文化活动的强烈愿望,只要有人组织和发动,就会形成一些群众文化团体。乡镇文化站的工作就是要搭建起相互链接的桥梁,并对这些群体文化团体以技术指导和精神支持。这样由点带面,就可以形成密集文化活动链条,对整个乡镇区域形成文化辐射,建立起全覆盖文化活动网络体系。

3、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素质

乡镇文化建设离不开群众文化骨干。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对乡镇文化团体进行大力扶植,对群众文化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文化队伍,就可以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像开展广场舞文化活动,这是现在最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乡镇文化站就应该成为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组织全乡镇文化骨干培训学习,让这些学员带动整个乡镇的广场舞文化活动的开展。

4、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升,精神文化生活要求更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需求,这是乡镇文化站的主要工作。可以联系演出团体送戏下乡;可以联系科技部门送科技下乡;可以组织群众搞文体竞赛活动;还可以组织文化骨干去外地学习,将人家的好做法带回来,促进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四、结语

群众文化活动已经不只是一种文化表演形式,而是由更多因素构成的文化产品,群众不仅要满足视觉听觉的要求,还要满足更高层次的心理诉求。如何才能开展含金量更足的群众文化活动,这已经成为乡镇文化站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正视的重要课题。

作者:张文谷 单位:广东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政府文化站

(八)

一、多轮驱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群文队伍

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人才是关键。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将文化发展成果惠泽于民。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群文队伍,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

1.加强学习,定期培训,打造一支专业文化队伍。当前,群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服务意识参差不齐,影响了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打造一支专业的文化队伍,一方面文化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文化部门、文化馆(站)也要对文化工作者定期进行业务培训,邀请群文方面的专家学者授课,进而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对文化工作者进行必要的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年终考评。

2.挖掘各种人才资源,为群众文化队伍输送新鲜“血液”。近年来,各地的民间文艺团队越来越多,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人才保证。文化部门、文化馆(站)应广泛吸收社会各界人才,并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因势利导,帮助群众组建各类业余艺术团,从而充分发挥民间文艺团体、民间艺人和非职业文艺骨干的作用,增加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扩大社会影响面。需要注意的是,文化馆(站)等专业文化机构要建立业余文艺指导组,以加强对民间文艺团队和文化示范户的业务指导,提高他们的活动质量。

二、多方面保证资金投入,共建文化事业

群众文化自身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积累。政府除了要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外,也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人士、企事业单位捐款捐物,以共建文化事业。此外,文化馆(站)也可开展一些有偿活动,发展一些文化产业,如举办各种群众文化艺术培训班、开办各种文化娱乐项目、举办高质量的文化艺术社团剧场演出等,根据群众的接受能力收取一定的费用,从而在市场经济规律下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双丰收,繁荣群众文化。

三、针对不同受众,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工作的内涵

群众文化的受众,虽然可以定义为普遍群众,但是实际上又可以细分为很多不同类型,要想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必须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的工作,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工作的内涵。主要措施包括:发挥群众文化的和谐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予人以情绪上的激动、感觉上的快适以及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以达到心境平和,人际和睦;发挥群众文化的精神调剂功能,调控参与者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方面所产生的效能;发挥群众文化的宣泄情感功能,通过群众文化活动为人们宣泄情感提供表现方式和途径,体现人的自我价值;发挥群众文化的娱乐功能,即通过人们参与群众娱乐活动,在娱乐中得到积极的休息并调剂精神。

四、挖掘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建设安庆传统文化特色

一是要严格保护文化遗址。文化遗产是财富,是名片,更是根基。要切实落实措施,加大投入,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二是充分挖掘民间文化传统,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认真搞好各类文化资源的普查和发掘,使这些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弘扬,延续历史文化的文脉。三是整合我市人文资源,依托历史人文优势,提升我市知名度。重视发挥名人效应,树立名人资源意识,实施名人带动战略,以名人提升我市品位。

五、因地制宜、以城带乡,构建城乡文化发展新格局

1.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为城乡群众文化培育创造合适土壤。根据群众居住特点,结合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建“学习型”“科技型”“娱乐型”“信息型”等特色文化社区和示范户,并以基层特色文化社区和示范户为点,以点带面,大胆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

2.以城带乡,以“团”带“户”,推进城乡群众文化联动。在搞好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几种文化形态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城市文化的导向、辐射作用。以城镇文艺团体为依托,充分利用农闲、集市、传统节日和地方特色文化节日,举办城乡群众共同参与的歌咏、戏曲、舞龙、灯会、健身、游艺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既要定期组织城镇的文化团体送戏下乡,又要让农村的文化队伍经常到城里来参加演出,让城乡文艺队伍同台献艺,展现不同形态的文化魅力,满足城乡群众的需求,丰富文化生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我们更需要从发展的高度认识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探索、研究,寻求更多有效的方法,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姚刚 单位:安徽安庆市文化馆

(九)

一、新形势下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措施

1、结合群众实际生活,开展相关文化活动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搞好群众文化工作也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大物博,属于世界第三大的陆地国家,地域分布明显,由于地垮热带,亚热带,温带,我国的气候各地不同,我国的地形也各种各样,有平原,山地,高原,盆地等地形,造成我国群众生活多种多样,要开展群众生化工作,也要按不同的方法去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这不仅是他们自己的传统文化,还是我们丰富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要保留。这些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可以参加到大众的文化生活中,体会我们国家的丰富文化生活,发扬其优秀传统,使得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不致流失。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搭上文化元素,开展各种文艺演出,以及各项文化活动。

2、政府加强对文化宫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开展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生活单调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设施的不完善。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必须要投入资本。面对现状,我国的基础设施不完备,尤其是文化设施欠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茶余饭后找不到可以进行文化活动的设施。政府应该在小区增加文化设施的建设,例如文化宫,博物馆,艺术馆等设施。建设文化设施对于开展文化活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完备的文化设施,让群众无顾虑地参加文化活动,确保他们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建设图书阅览室,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可以提高人民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丰富生活。

3、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各种文化相互融合

我们的文化过于单调,但是,我们可以让多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不一样的文化。新形势,流行有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商业文化,餐饮文化,老年文化等,还有我们应该结合各民族的特色,开展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不仅如此,我们还要结合国外的一些先进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比如,舞蹈艺术,可以发展为街舞,芭蕾舞,交谊舞等舞种。我们还应该传承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中开展相关纪念活动,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文化石我国几千年历史的瑰宝,保护它们的完整,我们责无旁贷。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加以利用的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这些文化应该有机结合,互相利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新形势下的新文化。

4、大力发展通俗文化事业

现在群众的立场上,通俗易懂的文化更能触动感情。大众化通俗文化更贴近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能受到大众的欢迎。所谓通俗,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大家都可以做到的。了解时下的通俗文化,才能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收集最近的通俗文化元素,对群众进行访问调查,了解群众的想法,不仅是从音乐上找出通俗歌曲,还要在舞蹈上找到迎合大众心理的舞蹈等找出更能迎合大众的心思的事情来。

5、相关文化工作人员应该提高相关素质

要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就要确保相关文化活动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发挥应有的素质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文化活动工作者应该提高相关文化素质,坚持群众路线,结合群众,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工作人员还应该搞好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而如何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工作者的素质可以采用以下办法:相关工作者可以采取自学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文化活动素质。针对自己在现实工作中所缺乏的各种专业知识,可以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来进行补充。还可以互相学习,群众文化工作者之间存在差异性,互相学习,交流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从对方身上发现优点,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单位为提高自己的内部人员可以请相关专家学者来对群众文化活动工作人员进行指导。

6、举办相关文化活动

要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还需要做一些能够推动他们的热情的活动,而竞赛无疑最能吸取群众的目光。利用空余时间,可以举办一些文艺比赛,书画比赛等,吸引大众的眼球,充分提高他们对文化的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在这方面,政府需要投入经费,对相关工作活动进行扶持,确保活动的有效进行。这还需要相关部门人员的支持与配合,协调帮助举办过程,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7、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来扩展文化活动

当今社会步入的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纪,计算机网络占据了很大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网络来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顺利进行。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快,内容全等特点,利用其来快速有效传播群众文化,令我们的群众文化活动工作更加顺利进行。开展文化工作,互联网无疑是一个好帮手,可以将群众文化活动的视频照片信息传上网络,利用网络,可以让全国各地的人民了解各地方如何进行文化活动,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活动。还可以跟全国各地的人民进行交流心得体会,对新形势下的文化活动进行讨论,交流。

二、总结

在新形势下,我国要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令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群众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仅是要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跟上时代、世界的轨道,还要把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跟上时代步伐。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面临市场的激烈竞争情况下,群众文化工作要寻找发展和生存空间,还要开展公益化工作。只有在文化上满足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真正做到物质与文化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的真正目的。

作者:滕跃 单位:吉林省抚松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