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民族文化论文

外语教学与民族文化论文

一、提高自我文化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是跨文化意识即态度层面的问题。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文化是中国多元文化的一部分。桂西地区处于中国东盟贸易区和泛北部湾开发区的特殊边疆地理和经济位置,承担着在跨文化交流中对外树立中国形象的重任。然而,身处民族地区的壮族学生不清楚壮族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及其发展方向,对壮族文化缺乏整体的有历史纵深度的感知。壮族祖先来自何处?壮族文化的根在哪里?许多壮族学生对此没有认知,甚是茫然。除了一年一度的壮族“三月三”歌节及壮族祖先“布洛陀”,大部分壮族学生对壮族灿烂的文化,如花山崖壁画、壮族铜鼓等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对本民族的文化缺乏认同,更谈不上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向外宣传瑰丽丰富的壮族文化了。因此,作为壮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外语教学,应该自觉承担起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民族文化的认同、传承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从意识出发,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加强民族本土文化的积累,培养文化传承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的知识层面的首要内容是,在积累本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异同。因此,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应该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和”意味着全球化,而“不同”指民族/本土文化的个性和独特性,指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此语境下的“对话”预设着平等和差异。平等“对话”应该是以“倾听”导引的“对话”。不是放弃自我而是立足于自身文化,开阔视野、扩大共识,是在不失去自己群体文化取向基础上的个人、性别、地区、宗教、民族、国家、区域以及国际等不同文化层面上的互动互惠、超越异同、扩大共识、延伸自我、扩大文化认同。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不同文化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壮族文化,是由不同区域的本土文化所构成的我国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悠久、瑰丽多姿。针对外语教材涉及壮族文化的信息太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极少涉及壮族文化的现实,有必要充分利用本土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贯穿于日常的英语教学,将壮英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并领会本土文化和本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让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得以培育,对民族自我文化有认同,而非妄自菲薄。从而对优秀的民族本土文化进行自觉而积极地积累,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深入认识了解,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化身份并以此而自豪。最终实现真正的“input”和“output”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三、结合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创设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

态度和知识上的目标只有转换成行为技能才具有实际意义,只停留在认知和情感层面上的目标顶多只达到了扩大知识面和转变了态度的目的,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毫无意义可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语言知识比较丰富但用语失误和文化性问题严重。而由于地域问题,民族地区相对落后地区较为封闭,对外交流的窗口比较有限,所以民族地区英语师生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体验的机会相对而言少之又少,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敏感性和交际能力相对较弱。虽然外语教学不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唯一途径,但外语教学对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潜力和优势。可以尝试在原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民族文化选修课程的设置。教学上充分利用本地区历史悠久的、灿烂的民族文化资源,并整合原有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情景式、渗透式等方法,在教学中加强民族文化的渗透。在外语课堂中建构“外语语言基础教学—中西文化教学—本土文化教学”的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三向文化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桂西地区处于中国东盟贸易区和泛北部湾开发区的特殊边疆地理和经济位置的优势,结合地区实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虚拟的专业学习环境,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习得民族特色文化及经验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习得、传承并弘扬民族文化的能力。从而实现“在实践中锻炼人,在锻炼中培养人”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四、结语

随着文化全球化、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崭新的中国形象开始重新树立在新世纪的国际化平台上。文化传承是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育界近几年提出来的教学目标,而文化传承是跨文化教学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是新时期对外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密切相关;外语教学视域下的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培养也应遵循此方向。从跨文化交际出发,以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民族地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建构的特征及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规律,对拓宽民族地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视域,丰富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容,创新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模式,提供可行性依据及改革思路,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作者:言红兰 单位:广西百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