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廉政文化论文

新媒体视阈下廉政文化论文

一、新媒体的定义与时代特征

(一)信息传播和扩散的速度越来越快

在印刷媒介和时代,由于信息采集、排版印刷工艺、传播渠道等方面的限制,信息的初始传播速度基本上是“天”为单位来计算的,信息的扩散速度,则需要用“周”或“月”为单位来计算。在电视等电子媒介时代,信息的传播已达到“小时”或同步传播的速度,但信息的扩散速度,还是需要以“天”为单位来计算。但在网络媒介时代,微博、微信等工具已成为了自媒体形式,在同步传播的同时,信息的扩散已达到了爆炸式的传播,在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内就达到传统媒体一天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在舆论宣传和舆论监控时一定充分掌握媒体的传播和扩散速度。

(二)自媒体实现了网上平等对话

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自媒体中心,各阶层的人士都获得了与体制内媒体对等的话语权,这在实现了尊重公民的话语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制内媒体的舆论影响力的下降。

(三)新媒体已成为大众揭发腐败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新媒体已成为民众利益诉求的重要场所。通过大众的监督,一些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党政官员得到揭发和惩罚。在这些成功案例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把惩治腐败寄希望于新媒体。这也为我们利用新媒体来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二、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需求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提出:“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是中国共产党充分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廉政文化成果,深刻总结共产党长期以来反腐倡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廉政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行者

在我国,廉政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周礼》(西周)中的“六廉”,到诸葛亮《出师表》(三国•蜀)中的“鞠躬尽瘁”,到欧阳修的《廉耻论》(宋)中的“士大夫之大节”,再到郭允礼的《官箴》(明)中的“公生明,廉生威”,廉政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一直引导着执政党、公务人员自觉抵御一些不良文化的侵蚀和渗透,成为廉洁政治的文化屏障。因此,一个优秀的廉政文化应该领先于社会的发展,为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二)让廉政文化成为道德教化的主要工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是一个类似于通用“宪法”一样的行为准则,无论是推行“德政”、“仁政”还是“善政”,最终都是以“廉政”的形式得以体现。继承和发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廉政文化,更应该是道德教化的主要工具。让廉政成为公务人员从政的基本道德准则。

(三)廉政文化成为弘扬正能量的基地

廉政不应该仅仅是公务人员的事,而是一个全社会参与的事业。廉政文化作为众多文化中的一种,会将这种理念潜移默化地灌输到民众之中。一方面,会让更多的民众增强廉政意识,成为廉政监督者;另一方面,会让民众一旦成为了“为政”者,廉政的意识就成为其中一个默认的价值取向。通过廉政文化建设,使整个社会形成弘扬正气,引人向上的良好风尚。

三、廉政文化与新媒体的结合

综上分析,廉政文化和新媒体作为传播的内容和载体,均是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是最新理念和技术的集中体现,引领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根据二者的各自特点可以看出,把新媒体和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内容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中,可以传播的内容包括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但要求内容短小精悍,极易在网络中进行传播。因此,要传播廉政文化,也应该在传播内容上入手,通过案例、新闻、热点关联等形式,将廉政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理念在新媒体中传播,摆脱教条式讲解,用文化的手段去影响受众,达到廉政建设的宣传、影响和警示的目的。

(二)传播效率

在新媒体中,信息的传播是以几何的数据级进行扩散的。曾经有这么一个说法,即:如果粉丝(信息接收者)超过100个,你就是本内刊;超过1000个,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个,你就是本杂志,超过了10万个,你就相当于中央电视台。因此,一条消息,无论真假,只要在微博中得到了扩散,它的传播效率可以用爆炸来形容。廉政文化建设也要紧紧抓住新媒体传播的这个特点,对正能量案例要通过官方新媒体集中进行报道和传播,以扩大传播的影响效率。

(三)传播范围

新媒体属于一种自媒体,即每个人在是受众的同时,也是一个媒体人。网络是具有无边界属性的,传播的范围更会超出传统媒体的关注范围。新媒体的内容简洁,形式新颖,不会占用受众的太多时间,更容易在受众中得到共鸣和传播,因此,新媒体的传播往往是全社会范围内的,不会受到地域和行业的限制。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新媒体相结合,会把这些廉政清明的正能量传染给每个人,再通过每个人传递给其他人,让整个社会形成“崇廉、尚廉”的文化氛围,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良好的文化舆论环境。

四、新媒体时代下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经过几年的发展,以微博、微信等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已逐渐趋近主流形式,与此同时,廉政文化建设也已悄然跟进了这种新的媒体形式。然而,在新媒体上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毕竟是一种新的尝试,因此还在以下方面存在着发展的空间。

(一)普及程度不够

依靠新浪微博的搜索功能,目前以“纪委”、“纪检”、“廉政”、“廉洁”、“清廉”、“反贪”等为关键词,在新浪微博上得到实名认证的用户为995个,其中有以纪检监察局、监察审计局等身份认证的官方微博,有以个人身份认证从事纪检工作的个人,也有从事监察审计工作的传统媒体和网站。但总体来看,在浩渺的超过5亿的微博用户中,这些认证的微博数实在是少的可怜。因此,要在新媒体上进行廉政文化的建设,那就需要提高对新媒体的重视与普及,鼓励从事相关工作的单位和人员以单位和个人身份开设微博进行传播,增加传播的信息源,以达到最好的文化传播目的。

(二)传播内容和形式多样性不够

与那些商业化的营销微博相比,目前在新媒体上从事廉政传播的微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非常单薄,有的简单转发一些其它媒体可见的廉政新闻,有的机械地上传一些廉政知识,这些枯燥的内容无法引起受众的共鸣,从而评论转发者寥寥无几,没有达到相应的文化传播目的。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多多学习商业化营销的思路和做法,利用新闻、话题、视频、流行语等多种形式,制作一些传播廉政文化的内容,让受众能够引起共鸣,让每个廉政的传播点都会引起爆炸式的传播,这样才会使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应对不够

从目前的网络传播来看,许多网络的热点事件都存在着有关部门的反应和应对不够,有的想掩盖,有的想推诿,最终是加大了不明真相民众对政府和政策的误解,出现了诸如“临时工”、“城管”等负面形象。问题的根本,就是相关部门不了解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对新媒体的时效性和爆发性认识不足,因而出现了应对不足。对于廉政文化在新媒体上的传播,就是要充分了解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首先,要积极传递正能量,实现廉政文化中的道德教化作用,扭转民众对“世风日下”等悲观观念。大力弘扬现实生活中的廉政人物和事迹,让“崇廉”、“尚廉”成为社会的文化主体。其次,要抢占信息的时间点,在第一时间公开透明的向外界正确的消息,减少谣言等对广大民众的欺骗。让“务实”、“高效”成为公务人员的形象标签。再次,要让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出新媒体这种全民媒体的优势,形成全民的监督网络,让贪腐无处藏身。最后,要利用公开透明的新媒体环境,揭穿那些恶意中伤、诬陷诟病的非法行径,保护那些清正廉洁公务人员。通过全民参与,让廉政文化在新媒体中如鱼得水,增加廉政文化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者:赵翠玲 张莉莉 张世良 单位:燕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