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发现、总结和信息解读,历史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可以为现代社会发展指明道路,而且对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辨证观形成、“三观”树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渗透,高校历史专业课堂教学不断做出改革,为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效用,构建优质教学体系,教师要加强对“互联网+教育”进行思考,通过多媒体技术、微课与慕课、混合式教学、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高校历史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驱动力。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历史专业;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学科素养

引言

历史学科是将历史材料进行组合和筛选应用的知识形式,历史学科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静态时间内掌握动态空间中事件信息和相关概念,促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将历史、科学、人文与哲学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实现精神、意识的推动与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相对有限,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与提升。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从获取知识兴致和自主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综合评价、学科素养四个层次对高校历史专业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改革,对历史教学发展与体系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1“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历史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方向

教学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教学认知的集中体现,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理论和信念,清晰且明确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探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历史专业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需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划分、理解和革新,以找到教学改革方向,为改革路径的探索奠定良好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历史专业课堂教学理念主要有“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理念;人文素养理念;实践性理念。其中,“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人文素养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人文方面的综合培养与提升,通过文化元素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学科素养。因此,人文素养教学理念是以历史实践教学为基础,以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实践性教学理念更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认为高校历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首要位置,突出历史教学的实用性。在“互联网+教育”的推动下,将互联网技术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在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促进历史专业课堂教学理念融合,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首先,历史学科是知识性较强的学科,以历史事实为教学基本目标与任务。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教师要注重对丰富的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记忆性、多元化等特征,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记忆。同时,教师要以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以思想性教学为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理论素质和理论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实现学生历史学科思想构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过程和教学思想性进行结合,以达到培养具有历史理论知识素养和学科思维能力的历史人才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角色,推动历史教学从原有的解释性教学转向问题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不同思考角度和思维方式,呈现出问题的不同性质,帮助学生进行新知识和新思想的创新构建。

2“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历史专业课堂教学改革路径

2.1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致。历史教学内容庞大,这给教师带来大量的教学任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多以知识传授为主,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所以,高校历史教师对历史研究工作和学生学科素养能力培养工作的投入较少,致使高校历史专业课堂教学没有达到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同时,历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对于一些专门性较强的历史研究较少,跨学科的综合性历史研究人才更为匮乏。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历史专业课堂教学整体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减轻教师沉重的教学任务负担,使历史学科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立体、更多元化地呈现出来,从而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致的提升、学生学科素养能力的培养起到推进作用。例如,教师在讲《鸦片的泛滥与清政府的禁烟》时,要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侧重点进行深入思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鸦片泛滥、清政府禁烟的相关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视听感受中,提高学习的兴致。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视频片段中适当提出相应专题知识,并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回答,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能力培养与提升。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历史知识总结、历史事件启迪、关于历史问题的看法等内容,在巩固学生所学历史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历史思考的深度。

2.2利用微课与慕课,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从实际教学情况看,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甚至有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出现反复学习但记忆不牢固等现象,对学生开展历史课题研究、知识应用等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根据相关调查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历史专业学生对历史书籍的阅读数量偏少,即使有部分学生进行历史书籍阅读,但他们没有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导致学生的历史思维存在局限性,对学生的历史研究深入性、广泛性产生制约性作用。为改变此现状,教师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与应用,通过微课、慕课,将教学知识点充分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进行随时随地学习的同时,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慕课开展历史课题研究活动,并利用微课、慕课的在线互动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历史课题研究的深入性。例如,教师在讲《维新运动的高涨与百日维新》时,可以利用微课、慕课将教学主要内容展示给学生,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针对学习内容的看法可以通过在线互动功能进行实时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指导学生,并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和讲解。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并运用已学历史知识,表达自己看法。通过微课、慕课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加深了学生思考,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3利用混合式教学,加强教学综合评价。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采用知识灌输式教学方法,即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仍未有明显提升。因此,单纯从考试成绩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在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下,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虽有进步,但并没有被教师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历史学科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出培养全面发展历史人才的效用。这需要教师利用混合式教学,通过混合式教学平台的综合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历史课题研究情况、课题问答情况等进行有效评价,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弱点,帮助学生找到自身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例如,教师在讲《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与中国的战败》时,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并在混合式教学平台上进行课题研究和互动。针对考试成绩、课外研究、课外阅读、课外活动等,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录入的方式,将相关数据信息输入评价系统中,进而对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作出保障。

2.4利用互联网技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历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养成历史资料收集、历史课题论文写作等良好习惯。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历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生对历史资料收集的途径较为单一,并且收集的资料不具备丰富性和多样性,对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发展产生制约性。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到丰富的历史资料,并且可以加强对历史资料分析,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查阅到“历史上的今天”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另外,教师可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与学生进行跨空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对历史参考文献、历史资料等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持续提升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讲《民国初年政治现代化的反复》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收集丰富的历史资料,并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查找学生并为收集到的历史资料,以对学生资料进行补充,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深入分析历史信息。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演讲活动,并录制相关视频。录制结束后,将视频上传到校园网络,在丰富校园活动生活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养。

2.5利用“E考据”法,促进学术论文写作。E考据由黄一农教授首先提出,并得到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方法是充分利用电子资源进行考据的方法,要求研究者应用信息科学技术,将特定的问题意识与信息资源等进行结合,利用考据学的方式对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梳理,从而达到历史考证的目的。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学者通过“E考据”方式进行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仅有互联网信息资源做支撑,将资料进行堆砌的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出现。同时,互联网信息资源具有复杂性,其真实性也需要研究者进行验证和筛选。这要求教师在利用“E考据”法,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时,要引导学生注重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取证,并通过历史事件、实践经验等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检验。除此之外,教师要提高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元的互联网信息资料中,进行筛选和整合,使学生能够利用全面性视角、批判性思维看待历史问题。例如,教师在讲《中法战争》时,可以让学生通过“E考据”方法,针对:中法战争对北洋水师筹建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并将其写成学术论文。在此过程中,加强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实践经验等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和整合,在保障所应用的信息资源具有真实性的基础上,对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批判性和全面性思考。

3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指明方向,而且对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三观”形成起到积极作用。为提高教学有效性,达到培养全面发展历史人才的教育目标,教师要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多媒体、微课、慕课、混合式教学等方式,夯实学生基础。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对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筛选、整合和利用,通过“E考据”方法的应用,使学生进行高质量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姚桂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采取启发式教学的路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00(003):122-126.

[2]康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历史专业课堂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学园,2020,v.13;No.319(02):55-56.

[3]任重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析——以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20,000(004):P.15-17.

[4]卞振涛,蒋国华,张迪,等.基于新媒体背景下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的路径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0).

[5]王晓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探索——基于教师角度[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3).

[6]岳霖,张仲玮.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历史与精神》跨校修读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究[J].神州(上旬刊),2019,000(026):141.

[7]姚方,郑启富,吕延文,等."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路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16(005):128-130.

作者:苏玲 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