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教案范例

体育健康教案

体育健康教案范文1

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我国自1996年起就确定了将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一作为“安全教育日”,在全国的中小学开展。2007年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提出公共安全教育包括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社会安全、自然灾害、信息安全以及危害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的六大模块,要求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角度多途径地开展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国家之所以设立这些制度是为了降低各类伤亡事故在中小学发生的机率,全面深入的推动安全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然而,每年非正常死亡的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这是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所导致的。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只有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生存技能、健康知识、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并掌握自我保护能力后才有规避各种伤亡事故的可能。多年以来,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学生在意外伤害事故中缺乏与安全相关的生存技能、生活经验、心理知识以及基本的医学尝试,导致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自我保护能力很差。学校受传统教学和竞技体育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过分强调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我国教育部门早已明文规定要在学校开展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但学校只是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学生缺乏实践活动,真正发生危险时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目前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手段有:第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强调运动损伤的内容;第二,对体育器材使用的讲解;第三,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老师对他们的安全保护;第四,教师利用上课、黑板报、学生手册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的理论讲解;第五,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老师让学生做热身活动,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受伤。从以上五点我们看出,学校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只是停留在理论宣贯上或是对运动项目本身的安全讲解,并没有涉及到对发生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情景的安全保护教育。以上所述就是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现状。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师生要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标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首先要注意安全,而且上课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要告知学生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身安全,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应如何应对。教育部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需要体育老师和学生认真阅读学习,只有教师和学生真正了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生命安全教育里的目标,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体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在学校里的安全意识。

(二)学校定期开展运动会和突发事件演练,普及生命安全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体育课的范畴,运动比赛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只有将生命安全教育与运动竞赛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才能更好地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所以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和突发事件演练,这类竞赛和演练的种类很多,比如赛跑、篮球赛、拔河比赛、火灾演练、地震演练等,在竞赛和演练中学生增强了体质、锻炼了意志,同时还学到了救险逃生的技能,强化了学生们的生命安全意识。

(三)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发与应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里虽然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并不是强制性的规定,这说明该课程是目标导向,课程内容很广泛,体育老师在教学上有很大的空间进行选择,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在竞赛规则、运动项目、器材、场地上进行适当的简化,编写适合本学校风格的教学课程,把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改编成机动灵活的教学内容。

(四)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

体育教师在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是安全教育的的设计者和操作者,体育教师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能否顺利开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能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就目前情况来说,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操作内容和评价体系应用到体育与健康课程里的生命安全教育当中,这就需要外部和内部共同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就外部来说需要教育部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定期开展体育教师的培训活动,师范类体育院校应着重开展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使体育教师在走向教育岗位之前就有这专业的技能来胜任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就内部来说,作为体育教师要经常与同事、外校同行交流沟通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经验,多学习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图书和影像资料,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从内外两个方面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才能为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打好基础。

(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全面开展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

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是很难完成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学校应与社会各部门取得联系,如公安消防、卫生、交通、地震的相关部门,聘请这些部门内的专业人员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辅导,帮助学校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的演习活动。如请消防人员给学生讲解发生火灾后的逃生办法,请交警向学生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及发生交通事故的处理方法,还可以请地震监测站的人员向学生讲解地震来临前的征兆和发生地震时正确的做法等等,只有学校与社会实现真正的结合才能使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语

体育健康教案范文2

1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能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实验和推广工作中,体育教师既是课改的学习者、宣传者、实践者,又是课改的研究者、推进者。所以如何理解这次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师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面对教育新视野、课改新理念、课改新探索、教研新要求等的挑战,如何继续发扬好“研究、指导、服务”的作用;如何在课改中架起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桥梁,把理想的课改变为现实的课程等,这些问题都是在考察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能力。因此,体育教师要交出满意的答卷,必须不断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能力,使自己成为课程改革前沿的探索先锋。

2创新素养。中学体育教师的创新素养最重要的是有创新观念、有引导创新意识,其核心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中学体育教师具备创新素养,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将体育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3吸取新知的能力。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体育教师面临的是一个知识含量极高的时代。要适应这样一个时代并争取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要善于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和优化。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运动技术、技能为主的教育过程,而知识的传授是非常有限的,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不能满足现代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学生的时代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仅是基础性,只有在毕业后的教育工作和生活实践中有效地发挥,并不断地充实更新,扩展优化知识结构,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才能最终在自己身上得以实现,通过精心的教学再转化到学生的身上。

4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是体育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体育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在继续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努力提高科研能力。即要具有浓厚的科研意识;具有积极从事教科研的观点;具有潜心捕捉和研究问题的探求欲;具有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具有立于善于探索、刻苦钻研、不守旧、勇于创新的品质。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师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向具有科研意识的“研究者”,使体育教学工作从传统的“经验型”转向“教研型”。

二、新课程下体育课堂教学的要规范化

1教学目标要规范。新《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制订了相应的目标和体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教师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一节课中设置四五个目标。这些目标对学生来说简直高不可攀。

2教案编写要规范。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深入,教案的内容、格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很多新型的、具有个性的特点的教案不断涌现,如情景式、过程式和个性式的教案,这些引起教师们的关注,而在这些新型的教案中有的越来越复杂,教学目标涉及到很多领域,教案看似完美,但却忽略了预设与课堂实际的衔接,忽视了教案的针对性和可变性。

3教学点拨规范。教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单一的讲授角色,还应该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往被动单向注入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同时也意味着教师教学方式由原来的讲授为主向引导点拨转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以敏锐的感觉、独特的慧识、细腻的体察,发现学生的错误和欠缺,及时予以点化和拨正。

三、总结

体育健康教案范文3

在国家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只有真正的落实国家教育部对课程改革的精髓把握好课程改革内容适合当下的教育课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关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把体育学习的过程变成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学会体育学习与锻炼,同时个体差异受到关心和爱护,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较大的成功体验。今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深化改革的重任在于教师,只要紧跟形势,勤学习,善实践,敢创新,每位体育教师都将成为新型的“体育专家”,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系将更加合理和完善。

关键词:

体育;教学;优化

前言

选题依据。国家新课改实施的今天,认识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发展存在问题的不足之处,并找到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与策略,进而解决问题并且优化教学内容,在开展优秀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更大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中学生们的运动兴趣,对发展运动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新乡市中学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以及优化体育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使得体育课程变得丰富多彩。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态度。所以对中学生体育课程内容进行研究,从根源上发现问题,使中学生能够养成锻炼的习惯和意识,有利于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参与锻炼的主动性和长远性。

1.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当前课改是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标准》指导下,是在各省市自编教材及多部教材书共存下进行的教学实践,总体取得了较理想的成效。但改革的阻力还很分歧,在理念上体现为保守的主张在原来的基础上,去粗取精,逐步深化改革,激进的主张重新洗牌推倒重来。由于各种理念的兼容,使教改处于最关键的时期:当前是传统与先进的教学体系磨和期;是多种教改观点的兼容期;是体育工作者的思想转变期;是学生机体与智慧资源的开发期;是“五个领域”并举的全健康观的实践期。

2.体育课程现状。

卢元镇[1]在《体育社会学》中指出体育作为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足部被人们接受并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中学体育教学课程所组织的各项实践性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自我展示、自我表现的平台。目前新乡市初中体育教学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发展的潮流,对新形势下体育教学课程发展缺乏研究。为了适应社会现代化和学生思想的时代化,体育教学的内容必须改变其发展机制,跟上时代进步。

3.美国体育课程现状。

陈庆国[4]在《中美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设立的比较》提到的美国学校体育包括课堂体育教育和课外体育教育。通过对课堂体育教育中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坏境、教学评价和教师的分析,以及对课外体育教育中步行和骑行上学计划、校内活动和运动俱乐部、校际体育比赛的研究,可以看出美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呈现出的强烈的创新化、个性化、健康化、终身化、的特征。在学校体育活动中,鼓励学生、教职员工和社会人群体育活动的一体化;允许学校体育的有偿化服务;改革校际体育竞赛组织的管理体制。美国学校体育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一体化,确立了“努力迎合与满足参与者体育活动需要”的学校体育核心指导思想。

4.日本中学生体育课程现状。

曲宗湖、毛振明[5]《从中日两国体育课程教案试析体育教学中的集体问题》本届伦敦奥运会上,71岁的日本运动员法华津宽成为本届奥运会上年龄最大的选手,让世界惊叹体育在日本的巨大魔力。日本教案大多是由全国各地精选出来的有特色的、有新意的,能代表日本中学体育发展方向的,所以说日本中小学生体育课程设置是一箭多雕式的教育,这些教案能够丰富其课程内容的意图和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注重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中学生来说,喜欢上体育课、乐于运动是她们的天性。季浏[6]在《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体得到的学校体育课程本应该是学生喜欢参与的课程。但是,从事学校体育的专家学者和从事实际教学的广大教师都已有一种困惑,有些学生喜欢参与体育运动活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而且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年级越高年龄越大这种表现越明显。我国在经济和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正如金燕[7]在《体育专业改革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所说的那样,我国的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如何改善体育课程内容成为了当前的主要问题。

作者:侯豫星 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1(1):63-66.

[2]江广和.我国体育教师的成长困惑与出路[J].黑龙江教育学院,2003,16(1):94-95.

[3]凌启平.谈谈体育人物的制定[J].体育科技,2000,3(2):25-28.

[4]陈庆国.中美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设立的比较[J].体育师友,2000.3(2):53-55.

[5]曲宗湖.毛振明.从中日两国体育课程教案试析体育教学中的集体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0.3(2):37-38.

[6]季浏.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2):78-79.

[7]金燕.体育专业改革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6):80-82.

[8]何其远.浅谈体育课本的试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学[J].武汉大学学报,2000.3(2):63-65.

[9]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2):16.

体育健康教案范文4

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对淮阳一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和20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实习过程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实习生在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方向.研究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滞后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导致实习生满足不了基础教育需求,并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需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培养符合基础教育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扎实有效地向深层次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体育与健康课程脱节的问题日趋严重.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同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该如何改革才能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需要.近年来,淮阳一高以其突出的课程改革业绩和影响,先后被周口市教育局、河南省教育厅评为“基础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本文以淮阳一高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20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从淮阳一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情况和实习生在实习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找出现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不足,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供借鉴.

1淮阳一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概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新课改理念下进行的,新课改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学案导学、教案教学、巩固案巩固教学效果”这一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1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模式

淮阳一高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采用“三案五环”课堂模式,“三案”指“学案”“教案”“巩固案(练案或考案)”.“学案”是利用每天大课间30分钟时间,教师根据课前授课内容,提前设计辅助练习方案,在大课间组织实施练习.学案的设计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线.“教案”是在学案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教案的设计以掌握基本技能为主线.“巩固案”是在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掌握的基础上,针对性布置练习内容进行巩固,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达到学生主动锻炼的效果.巩固案的设计以提高学生身体练习积极性为主线.复习“五环”是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提升,五个环节.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反思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能够将技术动作与学生的积极探索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提高了体育教学效率,并且课内和课外互动、相互促进,促进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一体化.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来增强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1.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效果

淮阳一高是民办公助性质的私立学校,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学校扎实的课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走在了周口课改的前沿,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1.2.1学生积极、自信,体育成绩达标率明显提升

淮阳一高的学生多来自城市周边乡镇,他们当中留守少年又占了很大一部分.与城市中学的学生相比,学生心理上自卑、敏感、脆弱,营养不均衡、身体素质差、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学和管理难度非常大.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依据该校学生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成绩提升快.2013年、2014年中招考试的体育成绩达标率已连续2年跻身于全县首位.

1.2.2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兴趣爱好广泛,体育课外生活丰富多彩

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挑选专业体育教师,成立了武术特长班、篮球特长班、乒乓球特长班、跆拳道特长班.每周为特长班的学生培训、指导两次,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主动参与运动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体育锻炼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同样带动了学校的课外文化生活,学生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每年自编自导组织元旦晚会、师生联谊会和形式多样的各类体育比赛,丰富了学校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锻炼意识.

1.2.3教师的职业素养显著提高

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也促使了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的提升.课改实施后,任课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传统的体育教学素养外,还应当具备更丰富的知识、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新课改实施以来,该校每年举办“体育教师课堂基本功大赛”,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体育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自2012年以来,该校已完成“花样跳绳”“九式太极拳”“军体操”等12项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学校先后被周口市教育局、河南省教育厅评为“城镇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示范单位”“基础课程改革先进单位”.

2实习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在淮阳一高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实习期间,认真实习,学习新课改,虚心向指导教师请教,工作积极主动,极大地锻炼了体育教学工作能力,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和广大学生认可和爱戴,但是在实习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学校20名实习指导教师进行集体座谈,收集、整理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在基础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认识不足;第二,教学理念跟不上基础教育改革;第三,知识结构不完善,无法满足课改需要;第四,教学基本技能不扎实.

2.1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

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是实习一个多月里,指导教师反映最普遍的问题.实习生主要表现有:不愿意深入基层从事基础教学,嫌弃中学教学条件差、压力大,他们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考研和考公务员之中;对待中学生没有耐心.究其原因,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新专业的不断扩充,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认为教师职业比较稳定,才选择报考了师范专业,而自己对专业不了解、不热爱,大学学习期间更是充满了困惑、茫然,学校也忽视了对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2.2体育教学理念落后

近年来,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日渐成熟,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力度上都远远落后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学生对新课改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论文字上,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和实施过程知之甚少.在实习阶段的表现有:实习的听、评课阶段,找不到教师上课的重点和难点,不会去评价课堂教学的优劣.在试讲阶段,普遍习惯旧的教学理念,往往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与中学现行的教学模式格格不入.在正式实习任课阶段,讲课生疏,课堂设计方案凌乱,面对复杂的教学过程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应付,容易遗忘知识点.经过一个多月的基础教育实习,学生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有了一定认识、课堂教学也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实习时间短、学生教学经验不足,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普遍感觉独立教学比较吃力.

2.3知识结构满足不了基础教育的需要

实习中普遍存在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对中学教材内容、教材体系不熟悉的问题.主要表现有:第一,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场地小、器材少、人数多的情况不适应;第二,对教材的难点和重点不清楚,课堂上遗漏知识点,教学重点不突出;第三,不能主动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即使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动作,不知道如何纠错.第四,实习生遇到体差生,难以把握教学尺度,教学效果不佳.

2.4教学基本技能不扎实

实习中,较普遍存在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的教学基本技能不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转换教师角色所花费时间较长.主要表现有:第一,教学示范能力差.动作示范不规范,示范次数、时机不恰当.第二,教师的教态拘谨、不大方,在课堂上几乎没有交流、缺少师生互动.第三,教师口令缺少抑扬顿挫;教学术语表述不清、语言条理性差、缺乏层次性;讲解语速过快导致学生理解动作要领困难.

3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方向

应用型人才指能将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工作,服务于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在基础教育的实习反馈,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1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单单的几门课程就能完成的,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对基础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应该制定一个连续的、立体的培养体系.在入学初,各个院系组织新生进行专业教育,除了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习要求等内容外,还要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对教师职业价值、职业道德的理解.在后续教学中和日常管理中,也要注重既教书又育人,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和渗透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定期参加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持续的、立体的氛围熏陶和影响下,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认识,树立起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

3.2更新教育观念,深入了解基础教育教学的发展变化

高等院校应该是先进教学理念传播场所,但是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教学理念滞后于基础教育,这也反映出了高等教育改革落后于基础教育的改革.高校教师不但要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还要更好地深入基础教育教学的前沿,了解基础教育的发展动态,这样才能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的紧密对接.比如,组织高校师生观摩学习中小学教学改革.深入中小学课堂,听取平时授课,关注新课改下的教学活动,了解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进展.参加中小学教学研讨会.选派高校教师到中学顶岗锻炼.邀请基础教育专家、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定期举办基础教育学术讲座等.实现与基础教育教学的前沿、基础教育教学的发展变化紧密接轨.

3.3以基础教育需求为基础,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授课

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反映出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学习培训,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对中学教学改革了解,对中学教学内容的分析,对中学教材体系、教法的研究,让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基础教育的要求,能够胜任新课程标准下的基础教育教学.高校教师在教学授课前,任课教师必须对中小学所开设的本专业内容进行调查,并写出教材分析报告,确立授课内容,然后才能实施授课.这样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实施,与基础教育一一对接,实现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基础教育相吻合,培养符合基础教育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解决当前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问题.

3.4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顶岗实习和分期实习相结合,提高教育实习效率

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在实习中表现出来的教学基本技能不扎实这一情况,也反映出学生实习机会少、实习时间短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设置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和训练,如,口令哨音、教师动作示范、教师口语、教师基本教态,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规范教学基本功.让师范生考取适当的教师基本技能证书,定期举行教师基本功比赛,帮助学生提高教学基本技能.坚持在每学期、每学年定期开展学习、巩固、提高和考核,对于这些技能课程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毕业实习.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实习主要集中在第七学期,学生在这学期面临着考研、考公务员和就业问题,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尽管在实习后发现自身教学能力不足,但是临近毕业,就业压力大、提供给学生自我完善的时间较少,不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再提高,导致实习效果并不理想.教育实习可以分期进行,可以安排在第五学期和第七学期两个时间段来实施,这样不但可以缓解学生第七学期的压力,而且学生也有时间再次“回炉”提高教学技能.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学实习过程中,可以采用顶岗实习和分期实习相结合,根据不同需求的学生,灵活安排第五学期和第七学期实习任务.

作者:安宏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正民.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2]许艳,刘隆华.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措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9):47-49.

[3]饶玮,夏泽胜.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反思与实践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8):53-55.

体育健康教案范文5

[关键词]大学体育;网络技术;课程化

大学体育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才培养工作实际效果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大学体育教师在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网络技术课程化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可以发挥出网络技术课程化教学的优势,实现对大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创新夯实基础。

1大学体育网络技术课程化教学特点和优势

相较于传统一般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网络技术课程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将网络上的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性和教学空间开放性的特点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更好的学学体育知识和技能创造良好的条件。系统分析大学体育网络技术课程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发现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我国当代大学生群体是与社会网络信息接触最为广泛的群体之一,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共享等对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对网络信息技术教学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高。所以教师在大学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对网路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网络技术课程化教学的探索,能够发挥出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保持注意力度高度集中,结合体育教师的讲解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保证整体学习效果。

1.2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而言,借助兴趣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加明显,能够促进学生基本学习效果的进一步增强。而借助网络技术课程化的探索,大学体育教师可以积极尝试引入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活动,丰富教学资源,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如借助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就可以将技术动作要点的讲解和3D动画技术动作的模拟充分的展现出来,借助影像的辅助增强教学趣味性,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为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供相应的支持,实现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1.3能够为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平台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活动中,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和教师执教能力的影响,大学体育教学往往兼顾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学针对性不足,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而借助网络技术课程化的支持,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将在线体育教学和课堂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在在线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借助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应用,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指导,打造个性化教学平台,切实促进教学作用的全面发挥。如在对“三步上篮”技术动作讲解后,借助网络技术课程化的支持,教师将学生的训练动作录制成为视频,然后结合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训练动作进行分析,并按照具体的动作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并明确改进方向,切实突出高校大学生体育教育实践效果。

1.4可以帮助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在大学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涉及到诸多复杂的技术动作,传统课堂教学讲解往往难以保证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全面掌握,学生课后训练时获得的指导不足,会影响教学整体效果,不利于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在体育网络技术课程化教学的支持下,教师能够将复杂的技术动作录制成为技术动作分解视频,并且将视频分享给学生,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训练使用,突出教学指导的全面性,保证教学改革的有效落实。如此,在大学体育网络技术课程化的支持下,就能够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也会明显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强化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

2新时期有效发挥大学体育教学中网络技术课程化优势的建议

综合上述研究能够看出,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在对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全面加强对网络技术课程的重视,并积极探索网络技术课程化的应用,能够逐步改变教学现状,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对新时期有效发挥大学体育网络技术课程化教学优势的措施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出适当的尝试和探索。

2.1借助网络技术的应用制作体育课程教学辅助软件

大学体育网络技术课程化教学的应用与体育教学软件的制作存在紧密的联系,只有结合网络技术课程化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对教学组织活动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加强对教学辅助软件的制作和应用,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相关技术动作的深入学习。为此,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结合教学需求设计相应的软件,加快网络技术课程化教学进程,全面推动高校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例如在组织学生参与立定跳远方面技术动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在要求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训练课程前,教师要在课堂中对理论部分的知识进行明确的讲解,让学生对立定跳远方面的技术动作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此过程中,为了增强理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教师可以借助对相关辅助软件的应用,将跳远的技术动作形象的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新媒体技术支持下跳远技术动作的分解进行一一验证,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确保学生取得理想的跳远技术动作学习效果。在具体组织开展跳远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对网络上一些比较经典的跳远技术动作视频进行分析,并将其中有代表性的跳远分解动作截取出来,通过使用特定的软件将不同的视频进行集中整合成为一个教学视频,为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视频讲解跳远方面的动作标准、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并将教学资源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部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户外体育运动训练中,将实践训练与理论技术动作的讲解进行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训练中进行验证和内化,保证学生的整体训练效果,有效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加以强化。

2.2借助电脑系统软件加强对教案资料的制作

网络技术课程化教学涉及到电子教案的制作和教案资料的搜集整理等,所以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教学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细化的分析,然后结合体育教学需求使用办公室软件加强对教案资料的制作,增强教案资料内容的丰富性和资料的趣味性,有效增强教师工作效率,凸显教案规范性。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制作教案资料,教师就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将涉及到的所有教学规划和教学素材导入到系统中,突出教案制作的实际效果[1]。如此,在高校体育教育活动中,教案资料的电子化,能够支持体育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创新,有效推进网络技术课程化,确保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争取实现培养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目标。如在传统组织开展太极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一般的教案准备方式要通过手写的方式设计教案,效率低、工作效果不理想,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预测,因此教学指导针对性不足,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而在网络技术课程化的支持下,借助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资料,并使用办公室软件的编辑工作快速、高效的完成教案资料的准备,为体育教学组织活动提供相应的指导,切实促进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学生更好的参与高效体育运动夯实基础。

2.3基于FOXBASE构建学生档案库

对高校体育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网络技术课程化的构建,要求教师能够全面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等,进而完全按照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方案,突出教学针对性,保障大学体育教育实际效果。所以在对高校大学体育运动教育形成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想积极促进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创新,可以基于FOXBASE构建学生档案库,将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等录入到档案库中,方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随时查找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运动训练状态和取得的训练效果等做出客观的判断,进而按照数据库信息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可以按照学生的需求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全面推动教学效果的整体性提高。唯有如此,高校体育教育才能够进一步发挥其优势,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也会明显的增强,为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强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在FOXBASE学生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支持下,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学评价和信息反馈的过程中,也可以将档案库数据作为重要的参照,突出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指引学生的下一步学习,保证高校体育运动教育的实际效果。

2.4借助信息技术攻克教学重难点

在高校体育运动教育实践中,也会遇到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如果不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更为明确系统的分析,就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运动兴趣,甚至打消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严重限制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基于网络技术课程化的探索和实践应用,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可以尝试应用信息技术攻克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可以在文字、声音、视频等教学载体的支持下对体育教学中涉及到的各类型技术动作形成形象的认识,突出高校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2]。如在学生学习跳栏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对跳栏的时机和相关技术动作形成准确的把握,导致实际学习和训练效果不顾理想。此时教师就可以加强对网络技术课程化教学的探索,一方面为学生播放优秀运动员跨栏动作的慢镜头视频,便于学生学习和观看;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引入VR技术,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突出学生的训练效果,保证学生对跨栏技术动作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真正攻克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综上所述,在全面推进高校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为了适应时展需求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需要,高校大学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网络技术课程化的探索,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手段,突出教学时代性特征,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唯有如此,大学体育教学才能够真正发挥其育人功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正确的指引,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莫儒强.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233.

体育健康教案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实践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加快、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1]。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体育院校(系)最重要的专业之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是向学校、社会提供体育健身、健康知识和技能,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健康需求的主力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体育强国路的建设。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转型,市场需求的不断转变,正需要一大批应用型、创新型、实干型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本文从课程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四个方面剖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基本思路和创新点,旨在培养专业基础宽厚,具备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最终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相关概念界定

1.1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木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是相对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并将这种生产力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直接创造出社会物质财富的人才”[2]。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指在德、智、体、美等方而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木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一专多能、首岗胜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体育教育专业课程

教育部制定的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三部分组成。其中专业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学、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等。

2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改革

2.1向实用型、服务型转变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应逐渐向实用型、服务型转变。实用型是建立在应用型基础之上的,实用型课程注重专业技能的发展,是直接能够将技能转化为效益,为社会生产提供服务的课程类别,具有高效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在建设和改革时应以这类课程改革为主,旨在提高生产效率,最大化地满足市场需求。党的十七大打报告指出: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性是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加强服务型理念的传导,研究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如何服务群众等,旨在满足大众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体育服务产品。

2.2体育课程与课程体育

体育课程与课程体育的目的都是育人。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包含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而课程体育要求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体育观。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不能仅局限于野蛮的身体练习,更要从国家的发展出发,在日常的生活、学习、生产中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勇于拼搏、坚持不懈,将实现“体育强国梦”、“健康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应加强挫折教育、敬业教育、团队精神、规则意识的融合。

2.3加强体育文化内涵建设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发展状况存在着以下特点:文化基础和技术技能基础薄弱,兼具文化和技术技能优秀的学生很少[3]。体育文化内涵即体育精神文明建设,体育精神是由具体的体育行为反映的,在参加体育比赛时体现出的公平、公正,奥林匹克精神的更高、更快、更强等,这些都是人们挑战自我、追求极限的具体行为所反映的体育文化,这种文化精神是对自然法则的尊敬,是促进人们不断传承勇敢、拼搏、奋斗、创新的不竭动力。体育精神同时也促使体育行为产生,为了更好地生活,从石器时代人类团结协作共同狩猎到工业时代人们的勇于创新再到我国的解放战争奋勇厮杀再到改革开放的勤劳致富,各类社会生产活动中都体现出了体育精神的存在,高校体育教育加强体育文化内涵的建设不仅仅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体育观,还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及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

2.4着力打造地方特色体育项目

将特色体育项目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相结合是促进全民健身、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又一重大举措。打造体育特色项目能够充分发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创造力,将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体育发展。打造地方特色体育项目需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一线工作者的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以建设“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之路为目标,注重金牌的同时更加注重群众体育的发展。

3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3.1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合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建设完善,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在不断产生并受到社会的认可,高校体育教育正在向现代化逐步转变。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帮助下,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育课程的积极性得到了改变。如翻转课堂教师可以将要教的内容通过互联网传达给学生,学生通过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能够获得充分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等。相比其他课程,体育现代化教学技术能够更加直观地告诉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多少。此外,教师可以构建校园阳光体育教学平台,将不同项目的运动进行分类,并编写学习内容、方法、目标及考察办法,而且根据网络学习的考评进行打分等,这样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化需求,又提高的学习效率,减轻教师教学负担。

3.2坚定不移地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坚定不移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即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长期以来,我们在高校体育中都是以大锅饭的形式进行教学,从管理到教师再到学生,即便是开设了选修课也不能够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发展需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老师做到以人为本,在进行课堂设计时需要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展示或比赛,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升体育文化素养,惯于抛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拓展学生体育视野等。

3.3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示范、教案、科研、技战术、组织、表达等能力。科学合理的教法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标准的示范能够树立良好的榜样及学习目标;规范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良好的科研能力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较强的技战术是支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创新的基础;全面连贯地讲解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老师的教学内容。因此,体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3.4教学评价模式注重技能应用与创新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课考察办法仍以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进行考量。那么平时成绩如何更加科学地考察,期末考察是不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为出发点,这都是当下体育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体育教学评价模式需要注重学生技能地运用,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要将学习的技能和知识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生产的技术本领,这就要求学生要求较强的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更加需要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创新才能够不断地开发学生的体育潜力,满足学生不同体育健身需求。

4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高校具有一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全面的公共体育服务配套设施、科学健全的体育发展理念、系统的体育健身方法、一整套的健康发展经验。高校应发挥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主体优势,将自身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实践基地。既能够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有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需从5个角度出发:第一,明确公共体育服务对象,满足群众多元化体育需求;第二,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内容,改善群众体育水平和素养;第三,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机构,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第四,制定高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管理办法,确保科学性、高效性、可持续性并存;第五,合理的的评价及反馈机制,优化资源利用、促进效益增长。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既能够服务于高校体育专业建设和实践,又能够服务于社会大众,满足社会生产需求,切实把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计划落实在实处。

5一专多能型向多专多能型转变

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培养高技能的体育教育应用型人才,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体育院校适应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需要[4]。一专多能型人才即复合型人才,就是在某个专业或岗位上较为突出,而且能够胜任其他专业或岗位工作的人才。随着社会地不断进步,市场的不断改善,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人才需求。多专多能行人才培养模式是相对一专多能型人才而言的,总体的目标是培养出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多项专长,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裁判组织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的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5】。

6结论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体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要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产、为社会生产创造财富为出发点,向实用型、服务型转变。“体育课程与课程体育”并轨,加强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地方特色体育项目;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坚定不移地以学生为中心、重点抓学生实践能力(教法、示范、教案、讲解、科研、技战术、组织、表达等)培养,教学评价模式注重技能应用与创新;体育教育专业建设与实践要以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基础,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应用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从一专多能型逐渐向多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最终实现产教融合,助推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教育部文件,2015.

[2]武常宏,宋伟,王大志,耿海燕,蔡志强,王光光.“应用型人才”理念下对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普修课程考评内容和方法改革研究[J].运动,2017,3(158):76-77.

[3]李正洪.独立学院体育教育特色专业建设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6):24-25.

[4]徐烨,刘礼国.凯里学院“十三五”时期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发展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6,12(6):159-161.

体育健康教案范文7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小学体育

1引言

我国在迈入21世纪之后,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我国社会大众也开始关注现如今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决定了教师教学水准,同时也会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产生一定影响。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根本的不同,体育教学具备了更多种内在方式,集结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势。更符合目前的教学方式,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提高学生坚忍不拔的心态以及强化自身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因此,对于体育教学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从其学科特点上来进一步剖析,可以让小学体育方面有所提高,因此,笔者对其进行剖析。

2指定严谨的教学目标

2.1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不管是文化课教师还是艺术课教师都应当对得起“教师”两个字,有足够的担当,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教师对于教学是否有一定的掌握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这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将课程备好,同时还需要从多个角度、思维上找寻新鲜事物,将其融入到小学体育课程当中,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课程进行编制。如果能够明确教学目的,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教学的随机性以及盲目性,让教学具备针对性,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2.2合理设计教案

教案在体育教学当中是根本,也是基础,在上课之前就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准备,只有保证教案的合理性,才能保证体育课的优点能充分体现出来,最终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案。(1)钻研教材。这主要是需要根据体育教学的教材,教师也需要根据体育教材当中所体现的进行设计,为了可以让教学设计更具备合理性,还需要教师对教材有一定的专研。首先从教材出发,但是也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将其中的重点难点划分出来,通过深入研究,之后利用转化的方式将其转化为过程式的讲解,这样不光学生能听懂,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一个“三维健康”的体育标准。(2)研究学生。对于学生的研究是必须要做到的一点,学生是教师授课的主要对象,他们知识能力以及水平、学习兴趣都有着根本的不同,为了可以让学生的基础课程能有效开展,不断锻炼学生自身能力,就需要从学生根本情况出发,做到“以人为本”。将学生看作主体,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手段以及有效的教学环境。(3)总的来讲,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是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当然这也是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再去考虑目标如何达成的条件以及顺序,去逐渐设计帮助学生完成这一项过渡。教学的含义就是学生与老师之间教授与学习之间的问题,只有让教学设计,教学灵活性以及适用性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才能真正保证教学的稳定性以及有效性。

3使用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教学就是学生离不开老师,老师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示范,只有教师能完全掌握体育教学的知识点,同时告诫学生从哪些方面去看老师的动作,就能完成这一教学示范内容。当然更少不了有趣的教学方法,以下就是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所想到的方式方法。

3.1趣味教学

对于体育课,在上课时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如“攀爬”“跑跳”等具备实践的课程需要多加入一些,同时还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代入感,要牢牢掌握住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

3.2游戏教学

在体育教学当中一定不能忘记游戏的作用,游戏在体育当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有诸多内容,同时适用于小学学生,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运动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游戏,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显得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比方说在投掷教学当中可以设置相应的游戏规则,甚至给予一定的奖励,让小学生在玩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快乐。

3.3举办班级竞赛

竞争能让一个人的潜在能力激发。并且小学生由于个性活泼,具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欲望,期望别人能关注他们,因此,具备竞争性的活动,小学生都会乐于参加,也就是说,在课堂当中加入竞争,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心理活动。在课堂当中需要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来组织合理的体育竞争比赛,这样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同时也能让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更具备兴趣,达到自我训练,最终达到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4对场地器材科学使用、有效开展教学

(1)体育教学对于场地有一定的硬性要求,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需要以场地作为基准,从而满足教学要求。做到真正能保证场地的实用性,高效的服务于体育教学。(2)一物多用,一用到底。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当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硬件的质量、数量以及功能都需要有所保障,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效果不受到影响。因此,对于体育器材,需要有合理的使用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器材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3)认真检查、保证安全。为了可以让体育教学能顺利的开展,教师在上体育课之前,需要对器材仓库的所有物品进行清点以及检查,这主要是为了保障器材的安全性以及数量,为了可以保证教学不会出现差错,能有序的进行。不论如何,对于器材的选择方面,需要从实际入手,也就是说需要奔着简单、适用以及安全的思想,让器材能有效的服务于体育教学。

5改善体育课教学结构形成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学的外在就是其结构,同时也是教学的手段,但是,一节课的价值多少,体现在学生能吸收多少,并且其所学习的东西是否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如果教师对于教学结构过于忽视,那么在设计结构以及实时教学的过程中就没有以学生为出发点、落脚点,这对于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的。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对于教学评价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善,其评价标准也有了一定的改变,从来源重视结果改变成为了重视过程。这种改变对于教学来讲,更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虽然目前教学过程评价还没有完全出台,其内容以及相应的标准、规定以及相应的政策都没有建立健全。但是作为教师,需要明白,学生实际情况要如实反映,这才是评价的根本所在。

6结束语

本篇文章是笔者对于体育教学所作出的一些如实反映,本文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当然这也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找出新的方式方法。让教师在课堂当中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训练以及指导,同时教师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便能符合教学水准。总而言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互相学习,要在其中让学生能快乐的学习,真正愿意去学习,热爱体育课,这才能让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文辉.体验课堂快乐,感悟体育魅力———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华少年,2019(12).

[2]莫小花.巧教•乐学———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北方音乐,2019,39(18).

[3]竺莹操.浅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8(7):130-130.

[4]张颖萍.用“案例引导教学法”提高审计课教学的有效性[J].会计之友(33):85-86.

[5]王华倬.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937-941.

体育健康教案范文8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是正能量得到传承和发扬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必然会对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是否正确树立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当前随着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对于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从当前的现状显示来看,高校大学生呈现出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趋势,因此这就给当前体育老师顺应时代要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渐提高要求的体育课堂,体育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当前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教师资源未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学历是作为高校的师资力量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参考性以及可靠性。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状况来看,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据的比例较大,甚至也有部分体育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目前,在高校任教的体育教师最低学历也是学士学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情况已经不足为奇,并且他们也拥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同时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体育教师“所教非所长”的现象,即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技能往往与教师的研究方向存在着较大的偏差,这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从而导致了教师无法充分发挥其特长和优势,教师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的严重后果,甚至会造成了体育教学效果不佳、与所期望的效果存在着较大差距的情况。

1.2专项技术分析能力不足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青年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大部分青年教师所任教的课程种类非常广泛和繁多,而且普遍与他们的研究方向也存在着不一致,这就导致了他们无法对自己所擅长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高校体育课程缺乏相应的学术研究成绩,导致了青年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有待加强,在理论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着水平不足等现象。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于专项技术教学的分析能力有待于提高,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该门体育课程的兴趣,从而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质量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1.3日常教学缺乏辅助性练习

在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讲解传授体育知识主要是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内容以及核心内容较为重视且着重强调,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相应的指导。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日常辅助性练习对于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体育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技能能够起到关键性的铺垫作用。通过日常的辅助性练习,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专业技术技能,而且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使得体育教学效果和质量能够显著提升。但是从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往往缺乏指导,学生的日常训练量无法达标,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1.4教学方案的及时性无法得到保证

现阶段,随着高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顺应时展的要求,教学方案也应该随之进行更新。但是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所制定出来的教学方案往往过于陈旧,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相应的创新教学。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案往往使得体育教学课堂过于枯燥和乏味,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从而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1.5高校体育教师培养方式较为单一

通过对当前高校对于体育教师的培训方式进行调查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由于体育课程在高校中所处的位置,所以每年公派去外校进行进修学习专业相关体育知识的体育教师是极少的一部分,同时由于体育教师工资等原因,体育教师也不大情愿自费出去学习和交流。培训的方式主要以校内自培为主,主要通过老教师或者相关专业教师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的手段进行培训,培训的方式较为单一。同时,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但是可以发现互联网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其优势,高校体育教学中国网络课程的培训方式还远远没有普及。即使部分高校已经采取了网络课程的培训方式,但是由于处于初步阶段,从而使得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一般情况下只有大学体育和健康访谈等基础类培训课程,但是缺乏专业技术类课程。所以,为了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高校应该丰富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培训方式和手段。

2提升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措施

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必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顺利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使得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编写教案的能力、表达的能力、教学方法选择的能力、课堂组织能力、体育科研能力等,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1体育教师独立编写教案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专业素质是否合格、教学水平是否达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方式是教案的质量。所以,教案的质量最直接的反应了教学课堂的质量和效果。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非常明确和突出,自身也具有非常鲜明的教学特色,教学步骤的层次非常简单清晰。因此,为了取得良好的体育教学目标,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编写一份高质量的体育课程教案,教师独立编写教案的能力也是体育教师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具体体现。在编写体育教案之前,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所能够承受的最大训练强度等有一个充分全面的了解,对于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这些基础上对于课堂所需要运用的运动工具、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教材等要有全面熟悉的掌握,从而使得每节体育课程的教学步骤都能够合理科学的进行安排,充分调动体育课堂的气氛,全面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的目标。

2.2提高体育教师的表达能力

高校体育课程是以动态教学为特色的一门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以亲身示范为主,但是,体育教师良好的表达能力对于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口令清楚准确、声音带有节奏感、讲解流畅以及身体和口头表达的配合度等等都是口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示范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所以,高校体育教师要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于打拍子等口令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必须学会如何进行有节奏的讲话等来提升体育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

2.3培养体育教师有效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师学会如何有效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是教师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评价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否达标和合格的评价手段之一。因此,在高校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具体的情况,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或者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所实施的教学方案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体育班级以及不同的上课时间,从而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完整训练法、加难训练法、减难训练法等不同的训练方式,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接受到基础性的训练方式,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方式,从而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2.4提升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

体育教学课堂与其他普通的教学课堂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他教学课堂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教室里进行教学的,上课的环境较为封闭,这样教师在教学环境是比较安静的,教师可以很好的掌控课堂的纪律。但是,体育教学课堂的特点之一是在比较空旷的操场上进行的,课堂的纪律就较难控制和掌握,这就对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如果教师没有很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这种情况就会导致体育课堂纪律散漫,不仅仅教学效果和质量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更严重的是学生的人身安全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对于体育课程是否能够成功顺利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加大对课堂组织能力的重视程度,可以从队伍的调动能力、队伍的号召能力、学生练习时的保护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多方面加大培养力度。

2.5提升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

在高校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课程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操场等室外进行的,这样的教学环境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中力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在外界发生了某些突发事件或者出现了扰动等现象,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对体育课堂的秩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更严重的会对学生的身心也会造成一定的创伤。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前,教师要对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措施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构思,制定好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同时,当真的有意外事件发生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时刻处于镇定的状态,稳定好学生的情绪,冷静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

2.6培养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

在当前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于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师,除了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专业的体育技能之外,体育教师必须还需要具备丰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和真才实学,并且要具备科研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同时,体育教师也不能够墨守陈规,学会与时俱进,对于自身所具备的体育知识体系要经常进行审查,不断完善和补充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且经常要开展科学性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将研究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紧密结合,具备能够对学术文章进行指导和改进的能力,并且同时拥有翻译外文体育资料以及教材编写的能力等。

3结语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进程中,高校应该加大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重视体育教学在当前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下的重要地位,可以通过增加经费支持、改善高校体育设施及环境、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办体育教学讲座、增加体育教学交流机会等方式全面促进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通过提升自身独立编写教案的能力、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提升体育教师合理选择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加强课堂组织能力、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体育科研能力等,从而全面促进当前高校教师体育教学教育能力的培养,达到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显著提升的目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的终极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于素梅,石雷.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阶段性结构体系建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5-18.

[2]劳中兴.新世纪体育教师教育梦里亟待提高[J].体育科技,2001(1):89-92.

[3]傅银鹰.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科研应突出实践性[J].四川体育科学,2002(1):40-41.

[4]孙黎,陈芳.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几点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211.

[5]刘茂昌,段兴军,毛建民,等.我国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培训的“实然”与“应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2):8-10.

[6]李同彦.普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4(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