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课程总结范例

素描课程总结

素描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线性素描;中国画;教学;新探索

一、线性素描对中国画基础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画的核心审美追求是对物象写意性的把握,从帛画中对于龙凤观念的朴素幻想,到敦煌壁画婀娜多姿、神态各异的飞天造型,再到陈洪绶笔下面颔奇异的红衣罗汉,无不透露出中国画清晰的线性审美倾向。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艺术题材涉猎的范围越来越广,艺术流派的风格更加多样,技法程式趋于复杂烦琐。随着西方素描体系的引入,中国画的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些变化对中国画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线性素描脱胎于西方的光影素描体系,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光影造型观念,训练深入刻画物象的能力,建立符合中国画的造型观,对中国画的基础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一,线性素描拓展了当代中国画的表现内容,丰富了当代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线性素描强化了中国画具象写实与深入刻画的能力,打破了传统笔墨的桎梏,在题材、内容、形象等各个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其二,线性素描是训练转换中西方艺术表现思维的合适途径。线性素描既能使学生接受造型的体面知识,又能从不同角度强化以线造型的概念。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下,线性素描通过素描方式引入中国画的造型观、审美观,学习如何将体量、转折、虚实、块面、光影等转变为以线表现,强化学生对于线条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学生理解中西绘画的差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三,线性素描可以提高学生的中国画基础造型能力,也是使学生理解毛笔线条的有效手段之一。线性素描的精髓在于中西融合,学习中国画要有过硬的造型功夫,也要有生动的造型表现意识。线性素描课程能将两方面的基础训练整合在一起,强化基础教学的训练目的。

二、对于线性素描的再认识

1.线性素描概念的进一步扩展

线性素描建构在结构素描概念之上,运用于人物画教学之中,可以解决中国画的透视、解剖、造型等方面的问题。其实,线性素描是转换学生观察方法、训练学生提取线性表现元素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课程。线性素描中的表现元素不依靠客观物象的具象造型与实际光影,而是依靠主观的抽象思考与空间转换,这对于理解人物、山水、花鸟各门画种,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唐勇力谈到:“锻炼视觉敏感,培养感悟能力,发掘认识深度,开拓形象思维,开启灵感心智,提高审美水平,陶冶高尚人文精神,掌握高超的造型表现能力,是线性素描至为重要的功能。”要扩展线性素描的外延概念,深化内涵认识,就要明确线性素描在中国画学科训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线性素描并非是单纯解决物象造型关系的课程,而是训练学生深入探索中国画笔墨表现力、丰富中国画各画科笔墨造型、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

2.重视线性素描的写意性表现,训练学生主观造型的能力

唐勇力将线性素描细化为工笔线性素描和意笔线性素描,并做了详尽表述。不论工笔线性素描还是意笔线性素描,对于写意性的要求一直贯穿始终。“造型是感情的产物,而不是理性的产物,没有感情画不了。艺术就是要讲感情,只有讲感情才能画好画,冷冰冰地对待作品只能让人索然无味。艺术贵在真情流露,历史上能流传下来的好作品,都是能体现作者思想、爱好、修养、气质以及强烈的主观感受。”一方面,要在训练过程中强化学生对于内、外形中几何元素的敏感性。线性素描中几何块面的规律排列形成某种有意味的形式,这是一个视觉元素的重组过程,也是一个训练学生理解形体转换表现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注重线性素描线条本身的笔意与笔趣,笔意与笔趣体现的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是衡量学生艺术修养高低的标准之一。笔与笔之间可以形成无限的可能,找到线条间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可以与墨形成审美契合,从而加强学生的主观表现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时刻注重对于写生对象的敏感性,提醒学生注意作品中线性表达的重要性,而不是过于关注造型或者调子。

3.线性素描的学习要结合白描表现同步进行

线性素描不同于白描,白描是中国画课程中最基础的科目,是学习毛笔造型的入门课程。白描体现了墨线的形态与审美,多解决“线”的问题;线性素描训练学生如何主观造型,用符合中国画造型规律的表现手法塑造物象,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与观察方式,多解决“形”的问题。两者的课程性质与训练目的完全不同,但线性素描中具体技法实施所呈现的样式,与白描的线性审美相契合,两者必须有机结合在一起。离开白描的线性素描课程,很容易使学生忽视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过于专注素描训练的思维定式,进入“抠造型”“涂调子”“分层次”的误区。白描的介入可以使学生明确训练目标,直观地理解线性素描的表达方式与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快速理解和转换对于中国画造型规律的认识,更好地与中国画的后续课程衔接。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线性素描写生,在深入刻画形象前用宣纸拓描一张底稿,并用毛笔进行白描练习,体会毛笔在运行过程中呈现出的干湿浓淡、轻重缓急、长短曲直等形态变化,重点强调形体结构、明暗转折如何转变为线性表现。通过这样的对比训练,学生能够自始至终地明确线性素描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顺利地延伸到后续的白描课程学习之中。

三、对于现阶段艺术高校线性素描教学的探索实践

1.读画、赏析、临摹、示范、发散、研究,打造多位一体的线性素描课程模块体系

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涵盖画册赏析、多媒体讲解、教师示范、学生实践、课下作业、主动反思、课后发散等一系列教学实施模块,运用展示法、对比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教学。线性素描的概念对于高考阶段一直训练光影素描的新入学的本科生来讲较为陌生。读画是解读经典线性素描作品样式、了解其艺术风格特征的必由之路,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初步认识,从直观上把握线性素描的外延概念。赏析是教师带领学生从经典线性素描作品入手,逐一分析具体的表现手法和审美元素,建立起完整的赏评意识和技法理论体系。临摹是学习任何画种表现技法的必经之路,教师应选取清晰且有代表性的线性素描临摹范本。临摹尺寸要与原作相同,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从头像临摹逐步扩展到半身像、全身像临摹,作品尺寸随着临摹元素的增加而增大。示范是教师进行展示、细化问题、调动学生绘画积极性的重要步骤。教师需要在前期示范,使对学生灌输的思维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成果;学生在亲身实践产生主观感受后,需要教师引导发散思维,针对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线”的观念,并思考线性素描、白描、速写不同科目中线条对于形体的影响,最终回归中国画的审美要求上。课程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交流经验,汇总学习成果,学生撰写课程总结报告。报告无须面面俱到,而要找准感兴趣的点进行深入剖析,由点及面地论述分析,以加深对课程的认识。课程中读画、赏析、临摹、示范、发散、研究等教学模块的实施是循序渐进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非每个模块都要独立出来单独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讲解,以免课程内容设置过于烦琐、零碎。教师可以将两到三项内容结合并置,让课程内容具有更强的连续性。如,将读画、赏析内容结合,在读画的同时进行作品赏析,使学生既能对线性素描建立初步的印象,又能够赏析经典线性素描作品的流派风格;又如,将课堂示范与发散问题相结合,教师在示范的同时,针对使用的具体技法引导学生思考“线性素描到底表现什么?”“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去表现?”等问题,使学生在观看中思考问题,在实践中探索问题。

2.线性素描课程要运用好线性素描、白描、速写三位一体的训练方法

笔者经过两年的课程教学实践,根据本科生的实际接受情况,分析、总结得出一套具有可实际操作性的训练方法。线性素描、白描、速写三位一体的训练方法立足于线性素描课程本身,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的线条表现和造型法则,为深入学习中国画打下牢固的基础。其中,线性素描是课程的主体教学内容,白描与速写训练辅助线性素描课程同步进行,三者之间一点为重,两点辅助,相互支撑,有机相融。在课程初期阶段,学生对线性素描的概念认知并不完整,此时可以让白描介入教学,让学生清楚地理解教学目的和要求,在相同物像的表现上体会毛笔呈现的形体转折、结构体面等元素。在学生初步开启了以线造型的意识、对线条有了独立的审美认知的基础上,再进行线性素描的深入学习。教师要根据毛笔皴擦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建立线性素描的观察方法与造型法则,这样就能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线性素描课程中造型方面的要求,可以结合必要的线性速写训练。速写本身就是训练造型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低年级中国画专业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线性速写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找到线性素描的学习感觉,提升对对象的造型敏感度,明确符合中国画造型规律的造型法则。线性速写的练习可以放在线性素描训练前展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对象的形态特征并进行一定的主观处理,将初步的造型感受通过速写的形式快速落实到纸面上,使学生保留对对象最初的新鲜感受。在线性速写训练过程中,同样要指导学生体会线条的韵律感与形式感,始终强调以线造型的造型原则,从而让白描与速写训练融会贯通。在白描训练中要强调主观造型的严谨性,在速写训练中要注意线条表现的形式感。因此,线与形之间的观念转换尤为重要,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观念,这对于中国画的深入学习、格调体系的建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线性素描、白描、速写三位一体的训练方法是在线性素描课程本体系下的细化构建,是对线性素描教学实施的探索。对于每一门课程来说,总结方法尤为重要,要结合时间段、地域特点、学校配备、学生情况等因素综合考量,灵活调整课程的具体实施,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完成课程体系建设。

3.线性素描的落脚点要回归中国画的审美本源

线性素描课程体系的提出与实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画,总结中国画教育发展、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画教育有过一定的探索。正是有了先前的大胆探索,才明确了未来前进的方向,才会更加凸显中国画审美思想的不可替代性。因此,不能单一训练素描内容,线性素描教学最终的落脚点要回归到中国画上,转化造型观念,训练用线造型的能力。教师要始终将中国画内容贯穿于线性素描的全过程,在线性素描课程中让学生深入学习中国画的相关技法与知识。教师在课程中不能一味强调理性的造型、结构等要素,要主动引导学生分析物象的形态特征,强化平面造型的意识,主观处理对象的造型,研究线条本身的形式美感。因此,学习线性素描既要大胆吸收西方艺术的观念,勇于尝试新技法,又要坚守住中国画艺术核心的美学思想,增强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表现力。

4.线性素描的任课教师应具备全面的中国画理论知识与过硬的中国画专业素养

教师要将线性素描的所有问题置于中国画的思维背景下,努力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唐勇力谈到:“作为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地完善中国画的教学体系,体悟线性素描和线描语言,深化对艺术语言的研究和实践。教学之中不能以个人艺术情趣的好恶和个人艺术风格来局限、束缚学生。凭个人艺术绘画经验,甚至凭个人创作风格,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品即兴地指指点点,不仅是对教学的极不尊重,同时也会对学生形成误导,从长远看对学生会形成一种不小的伤害。”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摆正自身的位置,认清教师的角色,沉心研究与思考课程安排,认真备课,让学生看得懂、听得明白。因此,教师自身先要吃透线性素描的内涵与意义,潜心磨炼线性素描的专业能力,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是对任课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中国画教学需要依托东方传统文化的浸润,要遵循东方的美学思想。线性素描的教学要围绕中国画核心的审美标准增强展开,不能单纯理解为训练造型的单一课程。线性素描作业的具体评价标准,要从中国画的艺术审美取向出发,深挖经典作品包含的精神意蕴,分析笔墨语言包含的精神指向。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技法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提升中国画审美鉴赏能力和自身的人格修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中国画品评标准。

参考文献:

[1]唐勇力.当代名家艺术观:唐勇力(素描篇).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

[2]卢沉.水墨画的研究和学习//朱乃正.卢沉周思聪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素描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设计素描;理性思维;实践

现代艺术设计的目标,不仅是反映物质世界,而且要表现精神世界。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设计素描培养学生对自然、人工等各种形态的解构、变异、重构、发展、延伸的能力,从而实现对形态的科学认识和主动创新。用素描的形式表达事物的形态,强化形态语言与形态意识,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强创造力和想象力,把基础造型训练同专业设计相结合,让学生艺术地感知、科学地思考。因此,设计素描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且要培养学生对形态的解析、变异、重组、繁衍、归纳、总结的理性思维,以达到对形态的形象感知、理性认识和主观创造。

一、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现状分析

1.基于学生现状的分析

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设计素描作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常被安排在学生进校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学生刚经历过高考的考前培训,思维与技法往往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即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表达出符合高分要求的作品。于是,部分学生按照以往的套路,重复训练某种风格或技法,画任何物体都是同一个标准。进入大学以后,他们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领域——设计。设计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技能,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或套路可循。学生如果缺乏客观分析对象、主观处理与理性思考环节,就会阻碍创意与个性表达,更不利于后期专业课的开展,难以达到为专业课奠定基础的目的。

2.基于课程教学改革现状的分析

鉴于部分艺术专业的学生具有以上情况,近年来,各艺术院校的基础课教师也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针对设计素描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与研究,但大都以创新思维或创意设计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关键。有些教师认为创意与理性是不相干的,事实上,创意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设计师借助理性的分析、提取、归纳、总结与综合等方法,结合市场需求,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创造新颖的形态,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笔者认为,创意思维的培养,应该从理性思维出发,否则就会变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设计素描实践教学中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1.观察方法的训练

观察不只是通过眼睛简单感知周围的世界,还需要设计者用心思考和发现,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独特的视角发掘事物的美,进而加以提炼和总结,表现出各种艺术形式,让人们发现平时司空见惯的物象其实存在各种震撼人心的美,进而触动人们的心灵,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同。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不同形式的美,从自然到人工,从宏观到微观,从外形到结构。学会发现和欣赏,敏锐地捕捉各种美,才能让多彩的美呈现在人们面前。发现美的根本途径是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观察能力是设计师成功进行设计素描创作、完美表达思想的必要条件。

(1)敏锐捕捉物体特色,体会、对比、分析、总结其主要特征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设置相应的游戏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洋葱为例,让学生逐一表达洋葱的主要特征,大部分学生都能观察到洋葱表面光滑匀称的肌理特点,有的学生则能从俯视或仰视的角度发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做菜的经验,把洋葱切开,发现洋葱的形式美。不同的切法可以获得完全不同的造型或肌理,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洋葱的特征。

(2)从宏观到微观,从不同角度观察

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拍摄和无人机拍摄等技术为艺术设计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将我们的世界更具体、更宏观、更立体地呈现出来,使人们能看到各种视觉“大片”。而突破人的肉眼局限和观察习惯,还有一个精彩而丰富的微观世界,其中蕴藏着各种令人震惊、奇妙的视觉之美。

2.通过一系列课题训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设计素描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直觉基础上的理性主义:观察与批判,思索并记录。它不应拘泥于以往的审美范畴,而应选择不同的题材、感受不同的情感和审美,利用不同的媒介与手段,创造空间与形体。社会发展的物质形态在不断改变,各种媒体技术在飞速发展,设计的观念和技巧也在日益变化,这些都给设计素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设计素描的创造性是无穷无尽的,更多新的造型与形式语言等待我们发掘,也需要我们用分析和审视的眼光感知一切客观物象。

(1)结构素描的训练

在设计素描课程中,结构素描是从理性客观的角度分析物象的外部特征与内在结构之间的关系。外部特征的呈现受内部结构的影响。因此,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需要理性客观地分析物体的结构,透过现象观察其本质特征,对所呈现出来的现象做到有意识地取舍,留下关键性、根本性的结构特征,舍弃偶然性、非本质性的结构特征,运用透视原理表达和处理线条。通过素描基础理论对物体进行分析,能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造型能力,帮助其形成准确的空间意识。

(2)表达形态的表象特征

人们周边的物质世界呈现出生动多彩的外表。艺术创作者要感知其形态、肌理、质感、色彩等特征,将其巧妙地运用于设计。这种设计实践并非是写实性的素描实践,仅仅停留于物体的外观上,而是一种设计行为,是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创作者根据自身的感受和想象有意识地处理对象,并通过直觉进一步深化认识,提升抽象能力,使物象从原来的形体中脱离出来,超越自身的局限,以此达到升华——“理解即创造”。

(3)解构与重构

解构与重构是艺术设计中最常见的创作手段之一。设计者要具有大胆创新的意识和对客观物象的全新认识,从而带给受众新颖的感官享受。这是对原有的客观形态进行拆卸、分解后再以一种新的艺术手法进行组合形成的艺术创作。其主要根据物象的形态结构,将其分解为多个部分,打破原有的组织规律或结构关系,然后以某一要求为目的,对分解的物象部分依据一定的形式美法则进行重组,以达到一种全新的表达。新的形态超越了原有形态的限制,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潜在力量,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4)从具象到抽象

教师要让学生对自然形象进行客观写生,然后经过主观提炼和解析,再对形态进行变形,以抽象的符号与形式表达画面。写生的主要目的是从自然形态中得到更深入和全面的形象特征,了解生命体的结构和运动规律,训练学生对于形象的洞察力,使其通过对形体表面的现象及特征主动认识物象,并创造新的物象形态。教师在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表达物象。整个实践过程为“造型写生—结构特征解析—归纳总结—设计想法表达”。在写生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利用前期所训练的观察方法,从物象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地挖掘物象的独特性,然后从画面的构图、张力、形态特征、形式表达等方面进行表达。在此过程中,画什么不重要,如何看、怎么表达、寻求独特的创新点才是主要的训练目标。同样一组形体,不同的学生所表达的画面是不同的,具有个性化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视觉冲击。写生作业不仅追求画面效果,而且要体现不断深入的思考过程,展现个性化的艺术思维。这需要学生挣脱外在形象的束缚,理性分析物象的内在特征,研究抽象的表达形式。以上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从不同的认知层面、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综合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通过结构、表象训练学生理性分析物象形体的结构特征。物象的外部形态建立在内部结构之上,外部形态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内部结构。内外部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和分析能力,才能准确地表达物象。通过重构和抽象,训练学生的形式表达与创新能力,打破原有形态的束缚,有利于学生从更新、更有趣、更独特的视角予以表达。素描不再是被动地描绘物象的外形特征或光影效果,也不是简单地运用形象思维解决问题,而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创作观念。这需要学生理性地思考和分析、概括和总结、归纳与提炼。通过以上几个模块的训练,从不同的角度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在设计创作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之后的艺术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观察方法的训练使学生独具慧眼,能够理性地感知物象不同的形态美,具备“发现美”的眼睛,为其进行后期创造美奠定基础。通过一系列实践训练,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结合感性思维感知、分析、归纳、总结、提炼、创新,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修养与创作能力,为专业设计服务。借助设计素描这一桥梁,能够使学生完成从绘画到设计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万雁国.等效平衡问题的难点分析和教学题组设计.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5).

[2]杜姗姗.浅谈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3]汤海汛.浅析解构和重构在设计素描中的运用.美术教育研究,2013(21).

[4]兰华生.高校设计素描模块化教学模式初探.惠州学院学报,2013(5).

素描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教学实践;素描基础;精微素描

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基础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对完成教学任务感到棘手。部分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重心存在偏差,其教学方向在于让学生接触到该领域尽可能多的内容,虽然增加了专业课程的课时,但主次仍然不是很明显。这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后专业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在风景园林专业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中,部分学生的造型能力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符合设计类专业要求的水平。教师应积极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基于此,改革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日益迫切。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必须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因人而异。而部分高校现行的教学体系难以满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因此,如何通过改进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和提升,是该学科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与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固有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框架与多数设计类课程教学框架类似,学生先学习设计元素,再模仿优秀的样本,之后进行设计创作。然而,风景园林设计不同于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学科,在风景园林设计元素中,植物元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对植物及其群落构成的观察和积累至关重要。园林设计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此,观察和模仿形态美观的自然植物构成,对于学习风景园林美术基础课程意义重大。风景园林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造型训练离不开再现与表现两种形式。再现是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表现是强调主观的个人感受。然而,再现中蕴含着对主体主观情感的表现,表现中体现出对客体的再现。因此,再现与表现是两条“平行的相交线”,在造型教学与训练中,教师不能将二者割裂。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造型训练,“再现”的部分尤其重要,其相当于练习书法时的临摹,强调学生不断强化观察力和对园林植物美学的敏感性。学生充分掌握自然状态下植物的美感,以此为基础,再综合个人审美,是创作园林作品的重要过程。

二、精微素描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素描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美术基础课程,重点在于强化学生再现的能力。在风景园林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教学中,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因此,寻求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至关重要。精微素描是一种写实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法和各方面能力、素养有重要作用,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1.精微素描训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设计创作意识

精微素描教学对学生设计创作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创意是设计专业的核心,缺乏创意的设计作品在当今设计行业内缺乏竞争力。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人为本,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与满足现代服务产业发展需求为宗旨,培养具有设计前沿视野、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美术基础课程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总结出一套更加符合当下设计理念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培养出能设计、懂工艺、有创意、善制作的设计人才。这一创新方式的探索,有助于提升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造型能力,强化学生的设计创作意识。

2.精微素描训练有助于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中,绘画素质占了很大一部分。基础绘画结构包含了绘画审美与表现技法,审美是画面最终格调的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审美先行。绘画中个体的审美能力主要指掌控画面格调的能力,这种格调理应是正面的,如清新的、诗性的、高雅的、有爱的、坚强的、有张力的等;而非负面的,如阴暗的、低沉的、媚俗的、暴力的、阴郁的等。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在教学中首先要使其明确自身想要表达的意图,并主动思考笔下表现的素描对象。表现技法能力指对描绘物象的组织布局能力、造型能力,画面黑、白、灰的构成能力,对点、线、面的安排能力,对主次节奏的驾驭能力以及对调性的把握能力等,在这些综合能力作用下的画面具有更好的形式效果。学生在训练中需要思考以下问题:一是根据观察的角度确立构图,构图是否标新立异、有没有重复以往的模式;二是什么材料更适合表现对象的气质;三是受众的视觉反应如何。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情感力、理解力、想象力等综合表现能力的发展,一旦这种审美思路被恰如其分地激发,便会朝着正确的、不可预估的非逻辑方向发散。可以说,正确的艺术审美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由此衍生出新的创意点。

三、课程实施方向与措施

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分解精微素描的过程,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提升观察力。

1.强化学生的绘画观察力

观察力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必不可少的条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是该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观察活动中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能使学生有的放矢,集中注意力,克服无关事情的干扰,朝着既定目标前行,从而获得比较清唽而完整的知觉,取得满意的观察结果。良好的观察力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前提和条件,丰富的知识经验又是进一步提高观察力的重要基础。如,普通人看一棵树,往往认为它就是一棵普通的树而已;但一名知识经验丰富的景观设计师,往往能从树中看出许多深层次的东西。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培养较高的观察力创造条件。

2.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同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观察力的提升。教师应主要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几种好习惯。第一,观察要有计划。有了计划,就能保证观察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避免丢三落四。长期而复杂的观察要制订书面计划,简短的观察也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执行计划不能太死板,可根据变化的情况,随时修订。第二,学会使用多种感官。学生观察不仅要用眼看,而且可用手摸、用耳听、用嘴尝、用鼻嗅等,这样才能获得完整而深刻的体验,从而提高观察力。第三,配合积极思考。仅凭感官得到的材料往往是肤浅的、零散的、片面的,这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把观察的每个细节、每个片段、每个过程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获取观察对象的较为全面的信息。第四,观察要认真细致,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这其实与观察习惯有关,也与教师引导的观察方法有关。如果观察不到位,可能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由此失去较重要的发现。第五,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得到的每个细节、片段都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表象,都有研究和保存的价值。因此,在精微素描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记录要忠于事实,不可加入主观意识。记录要详细,必要时可以绘图、列表、摄影、录像。第六,及时整理总结。整理总结是精微素描的提高阶段。通过整理总结,学生可以使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形成结论性的书面材料。运用艺术素描的语言,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其观察和造型能力。

3.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精微素描教学中,重要的是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观察,以求对该对象有全面、彻底的了解。这要求学生先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各种特性,然后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应该重点对观察对象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作特别细致的观察,以便在绘画时对其有更深入的塑造。这样观察,学生可以认识得更精确。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可以把两个或几个事物加以比较,以获得更清晰的印象。通过比较,学生能使塑造更深刻、全面、准确。精微素描训练提高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在精微素描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绘画基础与设计基础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用设计的思想造型,帮助学生改变以往的观察和思维方式。同时,教师应注重造型课程和后期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之间的渐进性、联系性、系统性和交叉性,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素描教学体系,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设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在训练学生绘制精微素描时,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其观察力以促进其发现更多细节美感,这一过程其实也就是长期素描的训练。风景园林专业部分学生的造型基础不扎实,通过循序渐进的基础训练,研究造型规律、造型要素等,其对结构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入精微素描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表达能力。通过不断深入训练和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思维观察方法和造型艺术规律,培养审美设计意识、形象记忆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在掌握了一定的作画步骤和深入表现的技巧以后,经过不断的实践,学生的作品就会越来越精微。教师让精微素描走进课堂,采用分层递进的教学形式,改善、优化风景园林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形式,以此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能够为风景园林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祝林通.尽精微,致广大.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李吉.精微素描在素描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8(7).

[3]舒怡.创意素描基础课的教学改革研究.设计,2014(4).

[4]杨永生.再现与表现的造型教学探析.艺术教育,2018(1).

素描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创新思维;教学模式;专业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素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和完善,不同的美术院校在“契斯恰柯夫素描体系”的基础上研究和探索更加适合自身专业建设的教学体系。虽然西方美术院校的基础教学逐渐走向了边缘化,甚至是处于被取代的状态,但对于当下中国国情来说,特别是高师院校,有着自身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高师院校为中小学培养美术教师已经不是美术院系的主要职能,而更多的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素描教学则是高师院校美术专业的基础教育,素描教学模式是否符合相关专业特点,直接影响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素描基础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把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法传授给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推广较少。因此,素描教学体系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以满足新时期素描基础教学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建立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笔者在结合美术基础学科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素描课程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与专业特点

“高校美术基础教育素描学习的目的并非为了体现素描具体的能力与手段,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素描在基础教育专业学习上的认识与理解。”针对现在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建设发展趋于成熟、美术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情况,这就要求素描教学能够结合专业特点,充分了解素描基础教育和专业的联系,分类施教。素描既是一种独立的绘画课程,又是油画、中国画、雕塑、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这种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艺术规律的分析能力、艺术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发散能力的一种手段,在对物象的体量、空间、明暗、结构、透视和质感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内在特点和要素来引导学生对专业内涵的理解。

(一)油画专业

是以具象写实教育为主,主要表现被描绘对象真实存在和空间关系,这就要求素描教学中重点注意明暗关系、结构透视和量感、质感等具体的刻画。

(二)中国画专业

中国画工笔本身就具有线性特征,而中国画的白描就是素描的一种。在中国画专业的素描引导上,结构是目的,明暗是手段,线面是语言,要以线性素描为主,线面结合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对象。

(三)雕塑专业

雕塑是在空间中立体存在的客观事物,具有立体性、空间性、恒常性的特点,在素描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立体的、三维的观察方法,强化作品本身体感、量感的表现语言,为后期雕塑创作具有一定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艺术设计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设计人才。在素描基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关键所在。在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知的基础上,注重设计构成和创新思维的引导。为此,素描教学要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不同的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同时,素描基础教学也应该根据专业发展路径的规律,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充分发掘适合专业发展的艺术表现语言。

二、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

现代素描多元化教学模式下主要继承了两种模式:一种是苏式教育模式,另一种是德国包豪斯教育模式。前者是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和理解,而创新思维方面比较欠缺;后者则是侧重于创新思维模式,需要在客观认知的基础上加以发散。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创新人才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现代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就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把课堂教学从老师主导转变成学生主导,结合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在素描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事物、理解事物、表现事物以及总结反思的能力。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素描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生活,发现生活的微妙变化,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通过运用艺术表现语言去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这就需要从室内教学模式向室外拓展,从学习环境向生活环境中拓展,将创作理念带入习作练习的过程中,扩大基础素描教育的外延。从素描教学内容来看,研究点、线、面等基本造型元素表现客观对象的形体、结构和空间,同时,还应侧重研究画面的节奏、韵律、构成关系以及个人的情感表达。

(二)优化课程结构

建立启发式和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技法和意识层面的问题,并注意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在实践教学中设置研讨环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形式,寻找相关资料,自主探索、研究领域里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计好研讨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课程结构上建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把研讨始终贯穿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研究客观物象的基本规律,对客观物象具有准确的认知是前提,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形式和内涵上都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现将研讨型教学设置为三方面。

1.造型规律的研究

首先,是对客观事物造型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研究形体、结构、透视、空间、明暗等因素,是为了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运用艺术语言再现客观对象。在新的绘画语境下,这些内容已经被赋予了新的造型意义。形体、结构、明暗都可以从绘画因素中被抽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绘画语言,或重新构建。其次,通过讲授素描表现的基本技法,研究客观对象,了解传统与当代审美之间差异,找到符合现代人文精神的审美规律。

2.绘画媒介的研究

在中外绘画史上,绘画媒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推陈出新,如今在素描绘画上运用的材料媒介样式种类繁多。让学生了解绘画媒介自身的特点,丰富素描的艺术表现语言,形成具有创新思维的艺术形式。学生通过运用新的材料媒介,让艺术表现语言更加具有创造性。

3.创新思维的研究

现代绘画中,绘画主体创新思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从传统绘画到现代绘画,从描绘客观对象到重视描绘主体的主观世界,作者思想的表达已经成为作品的灵魂。绘画中的基本规律好比是一个人的肉体,绘画思想则是一个人的灵魂,没有灵魂的肉体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尽管没有意义,但灵魂必须依附肉体而存在。这就要求我们研究绘画思想的同时不能抛开绘画的基本规律。创新思维需要学生通过绘画体验,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确立培养创新思维的环节,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素描基础教学把主观和客观、理性和感性、再现与表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教学模式与具体实施

明确素描课程的总目标,是从传统的讲授学习表现技法型教学向以学生自主研讨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型教学转变,课程设置必须包括传统教学环节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研讨的教学环节。做好讲授、实践和研讨主要环节的建设,让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教学道具准备

改变开课之初由授课教师来组织安排教学道具摆放的原有教学模式,授课教师根据场景的设计和画面的节奏关系提出要求,让学生分组寻找教学所需道具和素材,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制订相应的方案,主动地将学生这个主体和教学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教学课题设计

在教学内容上,设计一个主题明确且符合专业特点的研究课题。课题设计包括认知、理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主题。通过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主题,综合多种材料媒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研讨环节在课题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理论讲授

授课教师对素描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具体要求、重点难点以及课程主题设计的目的、意义、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和阐述,还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做个别指导以及对学生作业进行讲评、总结等。这是实施学生自主研讨创新思维型教学方式的基础,让学生对素描的客观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创新思维在教学研讨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四)教学环节讨论

在教师的组织下,就每阶段教学环节定期开展研讨,内容包括素描基本理论知识、艺术家作品的分析、课题设计的意义以及每阶段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等。通过课堂教学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更快地理解掌握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认知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实践训练

教学过程是通过材料媒介来表现学生对理论学习和课题研讨的深化理解,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和创新思维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课题设计的要求,掌握不同的表现技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解决如何将技法训练和创作紧密联系起来的问题,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是将素描创作纳入课程教学当中。通过不同材料媒介和不同表现手段的实践,让学生在掌握素描基本理论知识和表现技法的同时,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用心创作,不断提高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不同专业应该有符合专业建设的教学方法,根据专业特色做好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观察对象时,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对象的特征和规律。在实践过程中,从内心的情感出发,探索造型技巧,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艺术表现语言,构建自己的画面秩序。总之,素描基础教学模式的探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剑.高校美术教育的素描学习之管窥[J].龙岩学院学报,2014(5):87-90.

[2]邵大箴.从法则走向自由:关于素描与艺术教育的思考[J].中国美术,2010(1).

[3]乔伟莉.素描基础教学初探:“研讨型”教学方式[J].才智,2008(12).

素描课程总结范文5

我国现阶段的艺术专业素描基础课教学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1.素描教学目标不清晰,往往是大概的确定了本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而没有标明每一单元或是每一节课的精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2.素描的教学方式往往侧重在表现技法,以长期作业为主,让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出物体的体积和空间、形体和物体特征、情感气氛等写实手法,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全因素素描。它虽然能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但这种方法很长时间不变,已经变为固定的模式。教学以全因素素描为主,以临摹和写生为主,忽视了结构表现、形体结构认识和透视知识的学习;

3.课堂教学还是以单一的临摹和讲授为主要手段,教学方法以教师灌输式为主,教学手段非常落后,学生素描水平提高不明显,课堂教学环节死板、不灵活,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4.素描表现与设计课完全分离,上的是单纯的素描表现课,不要求学生有一点设计思想,使学生不能把设计思维融入素描表现当中,为以后的设计工作埋下了隐患。

二、对设计专业进行素描改革的具体方案

1.加强理论学习。素描是设计专业的基础学科,理论学习是素描学习的基础,因此扎实地掌握透视知识、空间表现规律、了解形体解剖特点等理论知识对于学好素描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只有认识到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表现方法,知道了怎样表现才能增加画面的空间,才会带着想法尽力去表现,思路清晰了,改掉以往盲目的单一的动手画,画出来的作品就会生动、感人,这样学生的绘画水平提高得也就很快。

2.确立明确的教学计划。任课教师除了要制订学期计划还要制订单元计划,甚至细到每节课的授课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素描,怎样学习才能提高得快,还要了解每一节课的任务、每一学期的任务,要让学生为自己制订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好素描,要多思考、多总结、多动手,不能以张数计算成果,要重在质量,要求每个人都打下扎实的造型基本功,为学好其他专业课打好铺垫。

3.把设计融入素描课中。学习素描过程中就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举个例子,例如广告设计行业中,设计者设计出的公告作品除了科学地传递固有的商业信息外,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也就是说广告设计师不但要具有熟练的表现实力,还要有惊人的艺术构思,这样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给人以艺术熏陶,以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和广告设计行业一样,其他设计行业也是如此,同样需要的是全面的设计人才,包括设计师的个人艺术修养,有着独特的设计思维和方法,还要有极强的艺术表达能力。所以在一开始进行素描教学时就要把设计知识交给学生,随时进行创作,开发思维。增加速写训练,为加强线条的表现力可以让学生画些人物速写,也可以让学生练一练场面速写等。把设计融入素描速写训练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较短的三年专业学习中充分拓展自己的设计思维,提高艺术表现力。

4.制定系统的素描课程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素描课程考核评价的目的是全面检查学生的素描学习成果,素描课程有自身的特殊性,不像语文、数学等科目考核只凭期末一张考卷就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素描还要参考平时作业完成情况。(1)要求平时表现和平时作业情况占期末考核的40%,例如,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以及学生上课时知识接受的能力、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等等。(2)创作表现占30%,也就是速写与创作作品以及素描静物构图表现的自我处理等等,这都是为考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30%,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完成一张素描写生,这是考查学生的短期素描基本功的。通过这几点对学生的考核,结果是很真实的公平的,学生和家长也都会非常满意的。

三、素描教学改革的效果明显

经实践证明,对素描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不论是从学生角度,还是从学校和社会角度都会有明显的变化。以往的素描教学,学生在学习素描过程中常常是缺乏主动性、设计能力差、基本功不扎实。我曾经和多个往届的毕业生沟通过,他们从事设计工作有的一年,有的已经几年了,普遍感想是学校学的设计基础不扎实,设计和表现结合性差。在校期间最开始学专业课特别是素描课时,学习目的不明确,设计和表现是分着学的,工作起来有些困难。针对往届学生的现状我所在的高职院校的设计专业近期已经实施了改革,经过设计专业教师及专家的分析研究,对2012年入学新生的素描专业课彻底地进行了改革,要求任课教师制订细致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把素描理论课巧妙地加在素描实践教学中,把设计融在素描表现中。

作为素描教师,我明显感觉到改革前后学生的变化,改革前学生上课时基本没人问问题,只知道低头画也不动脑,画出的画也没精神,这样的还是好学生,有的甚至平时不爱动笔练,期末考试时只靠着以前的老底子画完两张画及格就可以,结果是一学期就这样混过去了。而改革后我对每一节课都有计划和任务,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非常积极主动,因为老师规定了每节课的任务,内容也丰富了许多,而且都在期末考核范围内,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挂科,这样不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增加了他们学习的砝码。我院设计专业2012级学生的素描水平明显高于往届学生,而且在市里举办的绘画大赛中多人获奖。

我院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实施后,学生对上的每一节素描课都会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主动去画,去表现,去展示,有了积极的学习气氛。在教学中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建立了师生之间的配合和默契,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了素描教学的广泛性。把独特的创作思维融入到造型的精彩表现中,让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精神和创造内涵。再加上系统的《素描》课程考核评价的改革,期末考核不再是两张素描画就决定了本学期素描成绩,学生的素描理论知识、设计思维、技巧表现都在考核范围,这就迫使学生对学习素描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都得用心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素描的主动性,提高了素描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

素描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行动导向;设计素描;教学;改革

0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技术手段的改革与发展,设计素描课程也从传统“讲授式”教学,转变为以“任务建构”“课题训练”为主导的实践教学。当前设计素描主要包括结构素描、意象素描两方面的内容,通过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物象结构、艺术表现形式的分析与创造,可以有效塑造学生的抽象思维、实践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设计人才。

1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概述及其教学流程

行动导向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主要以教学课题或活动为导向,以学生综合发展为教学宗旨,进行教学实践内容的组织与开展。在高等院校课程教育改革的前提下,教师会根据学生对设计素描课程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作品赏析、素描设计任务,在课堂中与学生一道进行设计思路、艺术手法的探讨。因此,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展现自我的艺术审美观念、创造思维,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设计能力,为将来的就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流程大概是这样的:第一,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学生的课前准备。首先从学生课前准备方面来看,教师会在课前布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根据相应的课题内容进行素描作品的预先体会。之后教师在课前也要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PPT课件、教案和教学任务材料等。第二,开展行动导向的任务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设计素描教学课程进行简要讲授,然后向学生下发有关某一教学课题的任务书,开展行动导向的主题教学。第三,完成分工协作的任务教学。通过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对某一素描作品展开讨论与评价,找出同一类型作品的艺术创作规律,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技能与人文素养。

2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设计素描教学的改革创新

本课程根据设计素描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结构素描、意象素描两大课题,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展开设计素描的教学。其中,每个课题有着清晰的教学目标,在课程讲授中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思维,具体教学设计方案如下:第一,设计素描课程:结构素描和意象素描(两部分课程内容共安排80学时,占4学分)。第二,设计素描课程的任务目标: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素描物象的结构、艺术形态进行分析,掌握结构素描、意象素描的创作思维,培养学生利用相应创作技巧进行结构造型的能力,提升学生对素描艺术语言的理解及抽象逻辑能力。第三,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流程:针对结构素描、意象素描的训练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资料、PPT课件、小组讨论、实践练习等教学方式,对学生素描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与辅导,最终实现设计素描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首先,以结构素描内容的教学为例。结构素描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技法要素的教学,通常围绕物象外在形状、不同形体位置的透视规律等,对物象或几何体的各部位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物象组成结构之间的关联。在素描物象的结构赏析教学中,教师安排以下几方面教学内容:一是根据教学大纲给出静物组合,或者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物象。二是对几何体物象的内部、外部结构进行观察,掌握不同结构的关联性。三是理解物象组合的透视规则、结构关系。四是运用中轴线、水平线、切线等进行结构搭建,包括物象内部结构、外部结构重合部位的设计,强化物象结构的协调性。其次,以意象素描内容的教学为例。意象素描是指具有情感要素、创意性的素描设计,其不追求物象结构的规整性,而是运用发散性思维创造,对自然界存在的事物进行解构与重组。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意象素描的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教学步骤:一是选择自然界存在的物象或人工物象,对其不同部分进行解析、分割。二是将分割后的物象进行重新组合排列,使其形成具有联结性的主体。三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组合物象进行精细刻画,最终表现出来。四是思考不同物象组合的视觉形态与意趣。第四,设计素描课程行动导向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教师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主要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活动、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素描的结构、透视规则;另一方面,强调设计素描的“形”“神”结合,将客观的“形”拆解与重组,组合成另一种具有创意思维的造型。而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则利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展览等方式,客观地反映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成果。

3结语

行动导向法的课程教学是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课题内容的组织与开展,激发学生对设计素描课程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教师为学生搭建设计实践的平台,学生对不同的素描作品进行学习与评价,总结自身的创作感受。这有助于学生把设计素描课程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培养出具有自我表达能力与设计能力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晓晶.“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专业课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4(20).

[2]陈丽.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2).

素描课程总结范文7

关键词:新疆艺术学院;素描教学

中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多种民族交汇融合的地区。新疆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少数民族学生比例相对较高,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这里一起交流、学习,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营造了包容、开放的学习氛围。学院在素描教学中注意尊重个性差异,尤其是民族文化的差异,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不同个性和思维方式受到尊重与认可,特殊的生源组成群体与教学氛围使素描教学展现出一种更加开放与包容的教学观念。

一、新疆艺术学院素描教学概况

1.基础教研室的素描课程

美术系、设计系学生均要在第一学年学习基础教研室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素描。按照教学计划,美术史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须完成13周约182课时量的学习,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与设计学类各专业学生须完成18周约252课时的学习。美术学类、设计学类各专业在本阶段素描教学中,整体授课以静物或石膏写生为主,强调学生从“高补班”时期以应试为目的的程式化训练模式转向高校专业素描学习模式,首先要转变的是学生艺考前的学习思维方式。从“背画”到个人综合艺术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艺术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等各方面艺术素质的转变。这个转变是不易的,学院基础部教师巴欣荣曾表示,有些学生大学四年结束也未必能真正完成这个转变。

2.各专业教研室的素描课程

美术学类、设计学类各专业学生完成一年级专业基础课程后,美术史论与设计学类专业不再开设素描课程,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二、三、四年级须不同程度地继续深入学习素描。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油画专业学生学习素描(头像、半身像)、素描(全身像、人体)25周约332课时,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素描(着衣全身)4周约48课时,培养学生掌握素描造型的能力,注重学生对形、神关系的把握,训练处理画面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素描规律的认识等;国画专业要求学习素描(速写、头像、半身像)5周约60课时,培养学生准确、熟练地运用单一线条为表现手段和扎实的造型基础与丰富的表现方式;版画专业要求学习线性素描与创作性素描6周约80课时,要求正确观察、理解、表现形体,以严谨的手法表现客观对象,探索构图、空间、肌理等综合表现形式。总之,专业教研室的素描课在注重提高综合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强调协调专业方向进行学习与创作实践,如,国画专业的素描(白描、速写)与油画专业的素描(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教学目标、训练内容与方式都是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的。

二、学院素描教学观念

1.对素描作为“基础”的认识

高考前的素描训练或以往的教学经验往往狭隘地认为素描基础就是写实能力,事实上,“素描作为基础需要解决的是水平问题,水平是什么?是从事任何领域者都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一种穿透、容纳、消化各类艺术现象的能力以及执行的能力”①。如,学院青年教师马勇在其完成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后的汇报展中表示:“这些年来我内心一直没把素描太当回事,只是简单地认为它是绘画的基础,很少对它进行思考,提笔时也是把它当作一次简单的训练。这次学习从造型、氛围、空间、语言、情感多个方面,让我重新认识素描,重新认识自己。一幅油画拍成黑白胶卷,那就是一幅素描。”通过深入学习,他不再简单地理解素描作为“基础”的内涵。在学院素描教学中,将基础素描的“基础”分两类:素描课前基础与素描课后基础。两类“基础”的提高也是水平或能力的提升。其中,课前基础主要指学生自身携带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特征,包括个人成长环境与阅历、文化修养、个人感知能力、专业认知等;课后基础指通过素描课程学习训练所强化的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艺术表现能力等,这又将作为学生下一阶段课程学习的基础。当这种“水平问题”得到解决,学生才会实现一个跨越,自觉运用素描的语言提升艺术思维、艺术表现、艺术创造等综合能力,不再仅仅培养眼和手的协调性,以高超的技法再现眼中事物,而忽略脑在素描中的创造性和思想性作用;能够深刻理解素描不是对刺激物的被动复制,而是一种积极的理性与感性交织的创造活动。

2.素描学习是再认识绘画的过程

让•克莱尔考察素描原义时指出素描的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素描就是意图,画素描的人心中总孕育着一种意图,想在自己与看见的事物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第二层含义,素描开始时是一种意图,一个不十分明确的计划,但很快就变成了一项理智的、目标明确的、有条不紊的工作,是伴随着混淆与分辨、分解与合成、选择与集中的筛选过程。因此,素描学习同绘画创作一样,每一笔都是思辨的,学生不仅要提升造型能力,更重要的是认识到素描语言的艺术价值,这也是一个认识或重新认识艺术的过程。素描教学中,教师并非完全带着学生进行全因素素描训练。如,学院教师巴欣荣在教学中通过对古往今来绘画大师素描作品的分析与讲解,将素描发展史贯穿到课堂中,在启发学生在素描学习中用不同思考方式进行思考的同时,也使学生逐步理解素描,同时通过素描艺术理解绘画艺术。又如,学院教师王欣在素描教学结束时,开展了一次对话式课堂,组织学生讲述自己创作时的思考与课程结束前后对素描的认识,探讨绘画中内容与形式的问题,学生总结此阶段的学习收获时纷纷表达了对绘画的不同理解与认知。虽然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内容有所区别,教学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素描认识或重新认识绘画艺术。

3.强调鼓励、引导、挖掘学生的艺术创造潜能

素描是一种明确表达意图的方式,每名学生的意图或者表达方式存在差异,素描基础存在差异,因此素描教学忌讳千篇一律。学院在素描教学中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基础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作才情,最大限度地挖掘其艺术潜能。引导学生从造型能力、肌理、材料、创造性思维等多种创作角度入手,通过自身的各种有利因素表达其审美体验与感受,完成打动人心的素描作品,从而杜绝通过授课和学分限制学生对素描的自我探索,扼杀学生的创作思维与艺术个性发展的现象。教师通过这种引导与挖掘使学生看到自身被激发的艺术潜能,建立学习自信,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艺术学习将产生难以估量的积极影响。

4.强调以专业特点引导素描学习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基本已经明确所选专业,但部分学生往往对专业的概念、性质不清楚。一些学生还沉浸在高考前的素描学习状态中,无论设计系还是美术系,部分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素描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专业特点不是特别明显。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基本上对专业比较了解,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这时期其素描作品开始有意或无意地与专业学习结合。尤其是绘画专业与设计专业学生的素描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同样是描绘物象,设计专业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独特的观察形体的方位或通过不同性质的表现方法创造新形态,发现并完成设计过程的探索,使素描作品接近设计作品;而绘画专业学生更多地注重扎实地造型、对形神关系的把握。这种区别的显现,除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的作用,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素描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课程需求,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进行创造性学习,这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作好了铺垫。

三、结语

素描是普通高校美术学与设计学学科专业的必修课之一。随着现代艺术和审美需求的不断发展,高校素描教学的形式也不断丰富,学院教师在素描教学中不断探索、反思与总结,依照现有的教学大纲,同时基于当代艺术的发展态势以及对素描纵向与横向的深入研究,与时俱进地更新素描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等,灵活多变地完成素描教学任务,真正实现高校素描教学中素描的基础作用。

参考文献:

素描课程总结范文8

关键词:设计素描;教学改革;教学体系

“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教授林家阳先生很早就开始大胆尝试推进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改革。随后,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关于如何改革的思路和想也法层出不穷。”[2]虽然目前很多院校已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设计素描课程,但从教学上仍延续了传统素描的教学思路,这种意识上的呐喊、行动上的失效也一直困扰着设计素描教学。打破这种模棱两可的状态才能更加贴近设计、服务设计。

一、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差异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都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传统素描用单色的线条和块面,在二维的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的物体形态。以明暗关系、空间关系、虚实关系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设计素描是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最早提出,是服务于设计领域的专门性素描技法。它对传统素描的教学理念提出了独具一格的想法,那就是更要注重作者的创新意识,并需要具有设计性质的表现形式。它企图通过这样的素描训练,为学生们的设计之路铺上厚重的地基。进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就不能再像艺考前模式化的去进行传统素描训练,从课程学时、生源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都不允许设计素描教学重蹈覆辙,那样的练习会使人的思维进入到一个固定的框架中,影响想象力的发挥,更不会有好的创造力。

(一)培养目的

传统素描通过写生再现对象,强调尊重客观,以培养学生较强的观察力和扎实的造型基础为重点。而设计素描是让学生理解性、创造性的去表达对象,通过夸张、添加、简化等表现手法,赋予对象设计理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幅素描的表面效果和技法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学会具备新的理念并加以实施。

(二)教学方法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尹定邦曾说过:“如果十万个学生学成一个样,那么中国设计的死期已到”。正如当下艺考的现状,模式化的训练是赢得大学的敲门砖,所以学生奋不顾身的投入,而进入高校后其教学方法更要彻底改变。填鸭式的按部就班练习则是传统素描,而设计素描则要推陈出新,应该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敢于表达,在尊重客观对象的同时敢于并善于创造性的表现。

(三)学习方法

传统素描主要锻炼学生对客观对象的分析、认识、理解的能力,经验的积累和长期的练习是提升的重要途径。设计素描强调思维的创新,不是单一的绘画模式,如果传统素描是以客观对象为中心,那设计素描则强调自身的理解,以表达设计意图为目的,运用准确的表现手法塑造对象的结构规律。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的区别,意味着他们培养对象有所差异,作为高职设计素描教学,如何扬长避短,并有机结合将会促进设计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二、目前高职院校设计素描教学现状

(一)生源现状

对于高职层次艺术设计类专业,我们不能复制本科艺术教育,更不能复制西方一百年前建立的素描教学体系。高职层次大部分学生在入校前没有学习过素描,甚至可以说是零基础。同时近年来招生政策以分类和秋招为广大考生提供求学平台,在这种高职生源波动的趋势下,艺术设计类专业也顺应政策导向,以文理生为主要生源。我们所实施的教学要符合职业教育的特征,要为设计教学服务。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设计素描教学,其思路是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困扰和依赖,并快速引导学生认知设计素描。

(二)师资现状

高职设计素描教学与当代设计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步进行。而从师资的配置上了解,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基本上还是由绘画专业出生的老师进行教学,而这部分师资一部分是徐悲鸿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引进的法国美术教学体系;另一部分是20世纪50年代引进的契斯恰柯夫前苏联素描教学体系。其中又有些师资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历过企业实践。他们长期接受传统素描教育,很难遵循设计素描课程标准去执行,对课程的认识和如何真正意义上实施,都对教师是巨大的磨合与考验。

(三)教学现状

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现代设计发展的需求,而设计素描的教育史又不长。因此在真正执行当中,出现了设计素描教学模糊不清的状态,即存在传统素描的影子,又有设计素描的概念,其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容易出现混乱,不同院校的开设方式,同一个院校不同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等等,这样的教学现状影响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也造成了与设计学科不相适应的局面。

三、搭建适应高职教育的设计素描教学体系

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了“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的总要求。作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如何与时俱进的加强人才培养,将是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职业基础课,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并且要优先谋划。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离开校门踏入工作岗位,主要从事的工作有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原画设计等工作,而这些与设计相关的工作除了具备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外,能让学生在该领域继续发展保持生命力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因此学生入校后,应当在职业技能课、核心课未开设前、在职业意识和专业能力尚未具备前,有意识地在设计素描教学体系中培养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等到职业技能课的学习时才开始抓,而应当在职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就渐渐渗透感染。

(一)优化教材选用

设计素描是一门以实训练习为主来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观察能力和熟练的造型技能技巧的课程,因此在选用教材和参考书时,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以达到提高综合艺术素质、对形式感的把握以及思考在先的创造性表达能力的标准。

(二)科学设计分阶段教学

设计素描作为向设计专业学习过渡的一个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中需要经历理论学习、临摹与写生、创意设计三个阶段,以达到其综合能力螺旋式上升的目的。随着教学的推进,教师授课内容相对减少,指导工作量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程度加深,主动性学习内容增加。目的是强化素描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为之后的专业课程进行衔接。

(三)丰富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单元,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并给学生示范演示,直观的教给学生如何表现,“并不断引入学生易于接受的案例,激发学生对物象、自然等的无限想象,展开激烈的头脑风暴,拓宽学生的设计思维广度和深度,通过加减法和相关符号的不断变化使具象形态抽象化,使抽象符号形象化。”[3]学生完成每个教学单元的作业后都要进行作业自述和教师点评,并保留优秀作品供今后交流学习。

(四)开展课题讨论

定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分享会,努力构建项目型的专业教师团队。会议将围绕优秀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成果的分析,教学模式剖析等问题进行交流,并对每学年的教学成果进行展示,期间将邀请其他高校专家、设计公司高管来参观,做好阶段性成果总结分析。这种设计素描教学模式的搭建,无论对于曾经接受艺考模式培训的生源还是一张白纸从未接触绘画的文理生,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不再以单纯的再现重复的练习为目的。由此这样的职业基础课教学势必将联动职业技能课,形成铺垫产生良性促动,从而使得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也更有意义。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化及外来设计理念的更新,都将时刻考验着高校教师。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线的老师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安于传统的技术与教学模式,而是要“紧跟着教育改革的步伐,积极的学习及探索设计素描教学新理念和新内容,要注意设计专业与学科的特征,不能单纯地注重技术训练。要注重教授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瑞.设计素描教学改革创新的途径探索[J].艺术教育,2012(3):134.

[2]魏坤.设计素描教学改革实施[EB/OL].

[3]朱建成.《设计素描》课程改革与建设总结报告[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