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案范例6篇

素描教案

素描教案范文1

[关键词]地理 案例教学 特殊描述 一般法则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17-02

一、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实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地理案例教学法强调借助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材料来解释地理事物的现象或规律,说明抽象的观点。它能生动、贴切地反映地理事象的特性,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1]。同时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习不懂的知识迁移、不会知识迁移,对案例教学法往往表现出“只见案例现象,看不到案例背后所呈现的地理知识、技能”,而特殊描述到一般法则对提升案例教学的效率、质量有着其优越的思维借鉴。

二、地理教学中的特殊描述与一般法则

1、地理教学中的特殊描述与一般法则的含义

地理教学中的“一般法则”是指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规律、方法等内容,可以进一步的迁移转化和指导后续学习[2]。它要具有科学性、普遍性、适用性和可迁移性的特点,可以是静态的知识以及知识结构,也可以是动态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也就是说,地理教学中的“一般法则”可能是教学内容,也可能是教学内容背后反映出的共性规律与方法、认知思路、解题规律等[2]。

地理教学中的“特殊描述”是对“一般法则”更具体、更细化的描画;更具个性的事物或特征[3]。它要具有独特性、典型性、条理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可以是针对某一特定时空范围内地理规律、原理、方法、知识点等,也可以是教学视角和试题题目的具体描述[2]。

2、 地理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的关系及其对特殊描述的选择

从外在表象分析,“一般法则”所承载的是地理学的原理、方法,所呈现的是地理事物的基本核心;从实质上来讲,是地理科学的外在表达,拥有原理、规则和一般真理的知识。而“特殊描述”从表象分析为具体的地理事物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且包括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究其实质,是“一般法则”的客观载体。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对于一般法则的特殊描述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以便于一般法则的归纳与概括。地理教学中的很多空间问题、区域问题都是以案析理的过程,这里的案就指是地理案例教学法中的特殊描述,理就是一般法则。所以在以案析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所举案例的典型性与代表性,也就是说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充当特殊描述的案例一定要能够充分推理归纳出教学目标中所要呈现的一般法则,既要具有典型代表性,又要具有问题分析、推理、归纳的一般特征。

3、由特殊描述到一般法则的意义

地理学习并不是简单知识的灌输,而且重视学生能力的达成,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学习的能力。在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中,要求机械答题步骤的题目数量已经逐渐在减少,高考题目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一种学习的能力。学生得知某一类知识的一般法则,就可以游刃有余的利用这些规律、原理或是方法灵活地解决相关类型的问题。

三、农业的区位选择中由特殊描述到一般法则的“以案析理”

1、 农业的区位选择中的特殊描述――“案例”

在进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内容的学习时,老师可以通过列举若干个不同自然、人文条件的典型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让同学们组织归纳影响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因素,从而得出农业区位选择的代表性因素,即农业区位选择的一般法则。例如,可以列举以下分别带有不同特殊性描述的实例来帮助总结农业的区位选择因素。

案例一: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西北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这里的哈密瓜、葡萄等瓜果含糖量很高,原因是什么呢?我国北方地区饮食以面食为主,南方则以米食为主,这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案例二:千烟洲位于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灌溪镇,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低山丘陵地区,这个地区采用的是“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模式,这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案例三:贺兰山以西是黄沙滚滚的腾格里沙漠,以东却是有着“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平原,该区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却有30万公顷良田。贺兰山东西两侧截然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什么?

案例四:福建安溪“铁观音”闻名世界,国外茶道研究者曾把茶种带至当地栽培,但茶树种植效果始终欠佳,其原因是什么?

案例五:近年来,我国城市郊区传统农业生产比重不断下降,城郊农业迅速发展,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案例六:美国农业就业人口800万,占总就业人口的0.58%(总就业人口1.38亿),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很少,为什么农产品产量却很高?

案例七:荷兰的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在24小时内,荷兰的鲜花可以空运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为什么荷兰能做到用鲜花装点了几乎整个世界?

2、 由案例的特殊描述归纳一般法则

以上七个案例中都涉及到了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每个地区的区位因素不同,其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情况都不一样。通过对以上各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总结归纳出农业的区位选择所对应的一般法则。

2.1气候因素

新疆瓜果奇佳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干旱的气候。。新疆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热量充足,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晴天较多,光照充足。充足的光照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强烈。昼夜温差大,使农作物白天光合作用制造大量有机物和糖分;夜晚温度低,使农作物呼吸作用较弱,消耗较少的有机物和糖分。从而农作物糖分积累较多。

我国北方地区多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热,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下,耕作以旱作生产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南方地区多属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优越,年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上,耕作以水田生产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南北方降水条件的不同,导致南水北旱种植制度、南米北面饮食习惯的差异。

2.2地形因素

地形条件不同导致农业生产类型不同。平原地区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及缓坡地带,地形坡度大,耕作不便,且不易水土保持,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果林业;山间沟谷地区,地形低洼,河、溏较多,宜发展渔业。山地垂直地形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随海拔变化而不同。

2.3水源因素

黄河流经贺兰山以东的宁夏平原地区,为宁夏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源,可以解决宁夏地区的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虽然宁夏平原降水较少,但由于得到了黄河充足的水源条件,加之充足的光照,使粮食生产数量很高。而贺兰山以西的腾格里地区,本身降水较少,而又缺乏灌溉河流,终然是沙漠景观。所以,水源条件是宁夏农业发展的一个优越的自然条件。

2.4土壤因素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安溪铁观音茶园的土壤,以红壤为主体,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经过耕作已转变为酸性沙壤土或黄泥沙土,土中氮、磷、钾、硅,以及有机质含量十分丰富。再加上其地植被繁茂,枯枝落叶满盖土表,使土壤犹如覆盖上一层海绵,有利于土壤的吸水供肥。所以铁观音到了非这种土壤养植的地区,产量和质量都不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2.5市场因素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当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所获得的产品没有一个固定、可以支撑其继续生产的销售渠道,那么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将得不到很好的持续。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郊地租不断涨高,使高附加值的农业生产成为必须;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肉蛋奶、花卉等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这种市场条件的改变使城郊农业快速发展。所以,在进行农业的区位选择之前,要全面的考虑其市场因素,这样才能使农业生产效益获得最大,才不会造成农产品的滞销和运输成本的浪费。

2.6机械因素

机械化水平的高低会影响生产效率。美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农业机械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化生产普及率高,当用机械种植、养护、收获时,其工作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也会带来农产品产量的增加。

2.7交通、技术因素

当农产品的生产数量与质量能够得到一定保证的同时,如何快捷、有效的将其他地区所需求的产品运输到当地,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随着交通水平和运输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输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损失率降到最低,其生产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

四、结论

所以,由以上几个特殊案例的归纳,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可以概括为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机械、交通和技术几个主要方面。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当一节地理教学内容适合使用多个实例的列举来得出一个一般规律或原理性知识的时候,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实现其由特殊描述到一般法则的转换,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分散的知识集中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大文.《地理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第4次印刷

素描教案范文2

关键词:工艺美术专业;素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素描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正确分析被观察物体的大小比例、整体结构以及深浅层次等能力。这是美术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技巧,能进一步提高美术专业学生在二维平面上的造型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教学更要做到与时俱进。因此,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美术人才,方能增强学生本身的竞争优势,才不被社会淘汰。

1工艺美术专业开设素描课程的意义

首先,通过开设素描课程,学生能在平常的学习中收集素材,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中国有句俗语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再心灵手巧的主妇也无法在没有食材的情况下做出一桌丰盛的饭菜。同样的道理,在美术的世界里,如果没有扎实的素描功底,再怎么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人也无法画出一幅惊人之作。因此,素描就如同巧妇的“米”,是进入美术世界的基础。所以,在工业美术专业当中设置素描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创作时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之外,造型能力的锻炼也是极其必要的。素描作为开启美术世界大门的基础课程,一定强度的素描训练能够将一个普通学生的思维锻炼成艺术生的思维。李可染先生曾经说过,素描的唯一目的就是将客观形象准确地反映出来。这里的“准确”二字表明了素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造型能力,还能训练学生在感性上的准确度。当然,并不是说学好素描课程就能在工艺美术专业取得很高的造诣,因为工艺美术专业作为一个设计类的专业,其学生造诣的高低与个人的艺术修养、文学素养以及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全面地看待素描课程。

2工艺美术专业设计素描课程的改革方案

2.1以学科特点为基础改革传统教学方案

现代的工艺美术设计更多侧重的是实用性以及艺术性的结合,从而形成了当代工艺美术与传统工艺美术最主要的区别。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客观物体,准确地将各个物体特有的形态特点反映出来,并且在此基础上表现物体的艺术感,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在这里,笔者建议高校在设置素描课程的时候,应该挣脱传统素描课程教学采用石膏物体、人体开展单一写生模式所造成的局限性。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可以适当地减少长期作业课时,增加慢写和速写的内容。而在课堂教学上,一方面,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学生写生对象的种类,如日用品、工业机械产品等;另一方面,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将工艺美术专业的相关内容融入素描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将来的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

2.2以理性角度培养专业思维

在传统素描课程中,一般是采用写生的方式培养学生利用光线的明暗搭配、线条的粗细变化,将二维平面图像塑造出三维立体的感觉。因此,在思维训练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更为关注学生对于所描绘物体的主观理解,侧重于学生本身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现代工艺美术来说,它更强调科学性以及客观认识性,侧重于学生对所描绘物体的理性认识。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如何运用理性的思维对所描绘的物体进行透视性的分析,适当地放弃依靠感觉而来的,如光线明暗、调子虚实等表面因素。在课堂上强调科学理性地分析,结合自身的艺术感悟,从而实现既提升学生作品的严谨性,又增添了美感。

2.3灵活运用美术工具强化作品的表现力

传统的素描课堂上,一般会使用不同型号的铅笔绘画,利用每种型号铅笔质地的不同,能够细腻地塑造出所描绘物体的真实感。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在绘画功底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很容易由于处理不当导致作品单调,没有视觉冲击力,缺乏表现张力。而对于现代美术工艺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光影明暗等表面主观意象,侧重的是所描绘物体内部结构的规律,追求的是一种科学性的艺术感。因此,笔者建议在设计素描课堂上,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大胆尝试炭笔、钢笔以及毛笔等多种绘画工具作画。以炭精条为例,由于其本身的质地较黑,从而画出的线条能够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可以适当地辅助一些简单擦涂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生动地将物体的表象描绘出来。因此,运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锻炼大脑思维能力,这对工艺美术类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2.4通过多元训练突破单一造型

对于传统素描来说,它更侧重于物体的表象,通过光线阴影、虚实结合表现所描绘物体的内部结构、空间层次以及质感、量感。这样一来,通常就需要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通过对所描绘物体进行多方面的观察,而想要处理好所描绘物体各个因素的关系,不仅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更需要对所描绘物体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而加以刻画。由此可见,对传统工艺美术来说,设计素描的训练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写实造型的能力。而由于现代工艺美术不仅注重艺术美感,更注重科学的严谨性,因此在设计素描课堂上,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突破原先单一的造型训练,结合多方位元素实行多元训练。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根据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素描,侧重研究所描绘物体的本体结构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平面化、装饰化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因此,在设计素描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当地舍弃一些诸如光线、色调等非本质因素,转而学习如何单刀直入地直击所描绘物体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表面来分析内部结构,抓住其主要特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而通过归纳、总结,组合成为一个具有自己思想的艺术作品。而在造型语言方面,教师更应该鼓励学生不要局限在写实具象的造型里,可以多尝试抽象型风格,甚至是夸张型风格。通过这样多元性造型训练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也与过去大相径庭。而设计素描作为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就成为必然趋势。因此,笔者建议相关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以理性思维为主,感性思维为辅的方式完成设计素描作品。同时,在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大胆尝试多样化的绘画工具,从多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大脑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集现代设计与工艺美术于一体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左建.浅谈工艺美术专业设计素描教学[J].艺术教育,2010(11).

素描教案范文3

河北省邢台学院 陶西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教学案例因其兼顾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既能及时捕捉记录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又能总结提炼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智慧,帮助教师积累资料,提高认识,总结经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因而近些年被中小学校所重视,为一线教师所接受。然而仔细审视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会发现存在特点不具备、素材不合适、主题不明确、描述不具体、分析不透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中小学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应做到“六要”。

一、案例特点要明晰

教学案例作为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内容和格式上与研究报告、论文、教案、教学日志等均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必须首先要搞清其基本特点。“教学案例,即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教学事件。”仔细分析其含义,我们会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①真实性。事件是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不是杜撰的。②问题性。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问题在内,且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或设想。③过程性。案例是对一个事件实际情境的动态性的描述,有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④典型性。事件中存在的问题要具有一定普遍性,“要能够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分析、处理、诠释,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才能对他人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二、案例素材要适当

案例素材的选择对于教学案例的编写非常重要。教师每天遇到的事件往往很多,但并不是任何教学事件都能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师在选择案例素材时,必须要看事件是否适宜做教学案例的胚胎。如事件是否有问题性,问题能否引发人们的思考,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事件是否有典型性,能否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隐含普遍存在的某一方面的问题;事件是否有价值,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有利于他人的学习和借鉴;事件的过程是否跌宕起伏,能否使读者的心灵受到震撼等等。总之,选择案例素材要符合教学案例的特点,切忌事件干瘪、平淡、虚假、无意义。

三、案例主题要鲜明

编写教学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反映一种理念,明白一个道理,探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学案例要有鲜明的主题。主题是案例的灵魂,是编写者对教学事例中蕴含的新理念与新策略提炼的结果。教师既可以从日常积累的教学素材中发现问题,思索困惑,从中选择主题;也可以先确定主题——最好是自己感悟颇深的,然后根据主题搜集相关的案例素材。无论怎样确定案例主题,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案例主题应当是事件发生中最突出、最鲜明、带有倾向性的问题。②案例的主题要新颖,有时代感,使读者耳目一新,能引起读者共鸣。③案例主题要体现一定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读者带来启示。④案例主题的切入点要小,切人点越小案例分析就越透彻,案例的价值就越高。

四、事件描述要完整

案例是一种教学事件,所以对事件的描述对撰写案例来说非常关键。事件描述要围绕主题实事求是,内容既要恰当取舍,又要力求完整,语言力求朴实简练,篇幅力求简短。关于过程的叙述,要有一个按时间顺序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能够反映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叙述要经过加工编辑,要有逻辑层次,而避免把教学情境原原本本全记录下来,没有概括和浓缩;要揭示出人物(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活动,在说明教师心理活动的同时,还要注意说清学生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师、对教学效果等的看法如何。关于结果的叙述,要说清教学中产生的即时效果,教学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如何等等。结果的叙述要实事求是,观点鲜明,简明扼要,使读者一目了然。清

晰的结果描述有助于作者对案例的分析和读者对整个事件的了解。

五、案例评析要深入

案例事件的分析评论是案例的精华所在。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案例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就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围绕案例的主题评析成功或失误之处,针对教师外显的教学行为说清其内含的理论依据,进而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策略,给人以启示。

针对案例撰写中容易出现评析与事件描述相脱节的的情况,教师在撰写案例评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论要密切联系案例实际

撰写案例评论时,要就事论理。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剖析其中所隐含的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所运用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解决具体问题的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不能脱离案例本身空讲教育理论。

2.评论要客观中肯

对案例的评论要有求实精神,不夸大,不缩小。分析要实在,有针对性,要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具体的小道理,而不是讲空洞的大道理。也不要罗列教育理论的条条。而要将相关的教育理论自然地融合于分析之中。I

3.论述要重点突出

对于已写成的案例事件,要反复阅读,依据案例的基本目的和主要问题,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论述时要画龙点睛,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把主题揭示出来。

4.分析要独到深入

每一个事件都有其背后发生的原因,每一项行为都体现着行动者的观念。案例分析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行为揭规律。通过对事件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分析,反思与讨论“事件给出的教训或启示是什么?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利弊得失?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和教育教学规律。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所以,对案例事件的分析评论要在缜密思考的基础上深入进行,表述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六、案例形式要灵活

教学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教学案例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以下四个要素:标题、背景、案例、评析或反思。”H规范的格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基本的撰写要求,掌握案例的撰写技巧,撰写出较为科学的教学案例。但过分讲究格式,有时也会束缚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空间。教学案例本身就不像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那样严密,所以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时,根据事件的具体内容,形式可灵活一些,语言可自由一些。总之,只要是教师能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利用教育教学理论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反思与讨论,产生一些新的感悟和想法即可。至于形式,在具备教学案例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可灵活掌握,自由发挥。

参考文献

【1】章亮.例谈教学案例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与管理,2009(9).

【2】何如涛.教学案例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教学与管理,2006(10).

【3】茹红忠.教学案例的审视与反思.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

【4】谭振宪.怎样撰写教学案例.语文教学通讯,2007(1).

素描教案范文4

关键词:素描教学 激发兴趣 教学策略

笔者多年一直从事中职学校美术素描的教学工作。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中职学校生源呈下降趋势,学生美术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给美术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传统的素描教学以灌输式和学生单调的训练为主,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对素描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效率不高。笔者在素描教学中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着力于实现理论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总是在情境中发生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巧设情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当成认知的主人,以兴趣做向导,引导学生独辟蹊径。

1.生动描述,激发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实践表明,教学中教师只要能积极运用好自身的教学语言,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运用一些通俗幽默的语言、神话故事,提高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

2.多媒体创境,唤起想象

多媒体辅助教学,因其制作简便、清晰、实用等特点,备受师生喜爱。多媒体教学多彩的表现形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利用多媒体进行优秀作品的欣赏、名家介绍、绘画视频的学习等,都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比较直观、有效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视听结合,扩展想象。

二、学案导学,探究合作

之前的素描教学是通过“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观摩”来完成。这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虽然能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技能,但也造成学生作业的模式化和概念化,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介入,使学生在作画过程中产生消极、被动情绪。为提高学生兴趣和课堂效率,在素描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笔者采用了提纲导引、合作探究的方式。

1.教师引入新课,依据导学案进行学法指导

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它以学生为本,以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2.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

解决学生在基础知识层面的理论问题、规律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在平时的学习中,提倡同学互助,由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以求共同提高,锻炼学生沟通能力的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4.交流互动,重点示范

教师不能采用单纯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而应从根本入手。当发现学生的问题时,不是直接指出,而是由学生谈谈作画时怎么看和怎么画,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微观指导,学会运用思维的方式学习、绘画。

在学习素描石膏头像写生三课时,笔者设计如下学习提纲。

(1)什么叫素描?素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素描在绘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你了解哪些著名的素描作品?

(2)小卫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观察形体?从哪些方面把复杂的头像概括为已学几何形体?在石膏头像写生中应注意什么?一般的绘画步骤有哪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以上问题。

(3)各小组推出代表在班内讲述对以上问题的理解。

(4)练习:写生小卫头像。

采用以上方式,学生和教师转换课堂角色,教师由传授者转为共同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从被动变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

三、展示评价,激励创新

分小组自由交流。让每个小组推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参加全班交流。让学生大胆地上台展示、讲解自己的作品。学生和教师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作品的优劣。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修改。这样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其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

素描教案范文5

【关键词】工科 设计专业 造型基础课程 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进步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理工类院校也纷纷设立了艺术设计学科,为社会培养所需的设计人才,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艺术类相关课程在课程的目标确立、内容选择、课题设计、课程组织等方面,仍然是简单的嫁接移植艺术类院校和文科院校的课程,没有体现出文科、理工科、艺术类等院校在生源的知识结构基础、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的不同,忽视工科设计专业的专业特点和特殊要求,造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缺少衔接而严重脱节等问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理工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也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要促进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的全面发展和合格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进行一番课程改革和创新。①

本文针对工科基础开设的设计专业,以东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工程与技术(家具与室内设计)专业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初步探讨工科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方法。

一、工科设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

首先,工科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复合性,他们具有相对深广的科学基础知识背景,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而艺术以感性思维见长,工科学生学习设计是横跨科学与艺术两个学科,知识领域跨度较大。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如何在各课程间的衔接与起承上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是课程内容设置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就高考生源来讲,工科学生入学前大多没有绘画基础。因而在大学造型基础课程学习中,其造型能力、对美的感知能力几乎从零开始,在学生补习基础的同时还要加强提高创新能力,这加大了课程的任务量和难度。因此,如何缩短教学训练周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这就迫切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加以实现。另外,由于工科专业大多数学生没有绘画基础,受造型、视觉思维方式等视觉习惯的影响很少,这便于直接地启发学生的潜能和想象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零基础的特点也造就了其较强的可塑性。

针对以上工科设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绘画零基础、可塑性强等特点,笔者认为,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调整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

二、造型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方法

(一)与专业课程间高效衔接转承

造型基础课一般包括素描、装饰图案、构成基础等课程,能够开发创造意识,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潜能,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设计课程体系来讲,造型基础课可以说是塑造创造能力的初始阶段,对设计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和意义。开设的课程应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直接为专业设计所需要。而目前工科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课程,普遍简单生硬地拼凑师范类或者文科院校的课程,教学缺乏工科设计的特点与要求。专业基础课程相对封闭的系统,与专业设计课之间缺乏内在的衔接,课程内容、课题形式及训练手法中“为基础而基础”的现象仍明显存在。②

以东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工程与技术(家具与室内设计)专业为例,学生在入学之前大多没有绘画基础,造型基础薄弱,而大学课程学时有限。若局限在提高学生技术技巧的训练上,不仅达不到绘画技法熟练的效果,还会忽视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使学生无从接触专业。要处理好造型基础课与设计课的关系,不能将二者断然分开,而要穿插交互进行,使学生从低年级起就接触专业,并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1.素描课程。抛弃耗时较长且需要量的堆积才能提高表现技法的传统素描和明暗素描,采用结构素描的手法直接切入到设计素描,训练学生对物体的结构、角度和比例的明确把握,注重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和描绘对象的能力,而不应过多强调虚实关系、层次变化和风格。同时,结合家具和室内设计相关的题材,让学生尝试家具设计草图的表现,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美的形式法则去鉴赏所描绘家具的造型设计,进行批判性的评价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形体的观察与感受,还能从造型美的角度去接触专业设计,并缩短基本技能的训练周期。

2.装饰图案课程。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实物写生,再经归纳、夸张、变形等变化为装饰图案的方法。③以熟悉中国传统图案的造型规律作为图案的入门方法,教学内容以主题图案为框架,并与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应用相联系,注重装饰图案在专业设计领域的应用性。比如对传统图案的学习,以连续图案表现台灯设计、室内壁纸设计,或其他家具的边饰设计等。这类课题内容的切入,可以使学生对家具和室内设计的图案装饰特点和装饰技巧有具体的认识。

3.构成基础课程。要求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充分利用国内外优秀、最新的家具与室内设计作品和成果,以平面、色彩、立体的构成原理来解析、品评,将专业设计的内容融入各个基本构成训练的环节,建立其与专业课的联系。如在立体构成的面材构成训练中贯穿素描的技能,首先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构思,以设计草图的形式表现,然后通过折曲粘贴等加工手段,以硬卡纸实现初步的家具模型的造型设计,使学生体验到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

造型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横向与纵向的穿插,使构成基础课程为专业设计奠定思维基础,同时还便于将来专业设计课程中的学习和设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素描教案范文6

美术教材将这个内容安排在初中第四册的第三部分。从教材安排的教学顺序来看,教学应在让学生掌握了绘画色彩的作用及表现形式后,运用色彩的表现基本技法塑造形象,按先学“淡彩静物”后学“水彩画”的程序进行。众所周知,水彩画是较难掌握技法的画种,对于普通中学来说,教材在这方面的要求似乎太高。但是,“淡彩静物”只需在素描画面上涂上一层颜色,而教材又只要求学生涂上物体的固有色,这种简单的技法对初中生来说是不困难的。因此,普通中学的美术课应因地制宜地舍去水彩画要求较好,将教学重点摆在“淡彩静物”上为宜,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淡彩静物”的学习。“水彩画教学”可以放在美术第二课堂酌情进行,以满足美术尖子生的求知欲。

 

“淡彩静物”,也称“铅笔淡彩”,就是在素描画面上涂上一层淡淡的颜色后开成的美术作品,其特点是素描与色彩相互配合,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由此可知,“淡彩静物”所用颜色应具有透明度很高的特性,以保证涂色后不影响素描的表现力,这就非水彩颜色不可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肯定:“淡彩静物”不是素描,是色彩画,而且是最简单的水彩画。这种肯定,实质上就是对“淡彩静物”的定位,也突出了“淡彩静物”对色彩透明性能的要求,对学生学习“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淡彩静物”的素描稿和涂色是“淡彩静物”课堂教学的两个组成部分,素描稿是基础,涂色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这两个内容之间的关系,决不能片面地只强调素描稿或涂色效果而影响了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素描稿在“淡彩静物”中起着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空间透视、质感量感等重要作用,是“淡彩静物”的关键内容,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功与否。从普通中学的学生素质来看,这又必然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普通中学的“淡彩静物”教学宜用一课时专门进行“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教学及训练。在教学中,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素描稿与与以前学过的明暗素描的表现方法及要求不同。什么地方不同?如何要求?教师必需讲述清楚,使学生懂得:①“淡彩静物”的素描稿不需要变化微妙的中间灰调子,因为过多的中间灰调子在涂色时极易使色彩纯度变化,使画面变脏;②用线简洁、肯定;③“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是线面结合的结构素描。

  

“淡彩静物”的素描稿要求清楚以后,就应开始技法的教学了。素描稿的技法要求可以归纳如下:①执笔要轻;②线条明确;③明暗分明;④透视正确;⑤慎用橡皮。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示范讲解:怎样握笔才是执笔轻?什么线条才是符合要求的线条,用多了橡皮擦会产生什么不利因素等等,让学生从直观上领略到技法要领。为了强化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应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明间素描”与“结构素描”范画,对比指出结构素描省略了哪些中间灰调子,哪些线条是应该肯定、明确、强调的结构线,怎样突出等,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切实的技法掌握标准,从而理解并掌握素描稿的技法,这“淡彩静物”的淮我教学作好准备。

   

学生掌握了“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技法,再学习淮色就容易多了。值得一提的是:“淡彩静物”是学生用色彩塑造形象的启蒙课。不同于前面学习过的图案色彩的涂色学习,所以,教师必须用一课时的时间教会学生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及如何涂上物体的固有色。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三原色、间色、复色、色性及色彩混合等理论知识,为了教学的需要,可用适当时间复习一下以上内容,重点应放在色彩混合上。例如,通过“红色与绿色”的混合告诉学生,互补色一般不要混合,否则得到的色彩纯度低、容易脏、乱,影响色彩效果。通过有目的的复习,以达到巩固学生色彩混合基本技法的目的。

  

“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要求并不高,只需要将物体的固有色相涂准确,色彩涂均即可。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学生,涂均匀颜色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将色相涂准确就很困难了,显然,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这里。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最好实施以下方案:

  

第一步进行某两种确定颜色(两种原色或间色均可)的不同比例的混合训练,让学生注意观察 色相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特别是纯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二步再实施调配某种指定颜色的训练。例如,让学生用“红、黄、蓝”三原色调配出赭石,用“橙、蓝”两种颜色调配赭石,并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纯试想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例得出“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少,调出颜色的色彩纯度就越高”及“一种颜色(三原色除外)可以通过多种色彩混合途径得到”的结论。

第三步方案,就是教师出示色相明确、纯度适当的的色物体(最好不用固有色是三原色的物体)对照实物进行固有色的调色示范讲解,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涂色方法虽然是本节重点,但却不是难点,教师可以直观地进行施教,让学生明白:①水彩色调配好后要平涂均匀;②颜色不要涂得太厚,要注意透明度,否则就会破坏素描稿的表现力。总之,涂色教学要注重一个“淡”字。

上一篇禁毒教案

下一篇咏雪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