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专业范例6篇

税务专业

税务专业范文1

一. 实习目的

税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为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国家设有税务局。作为财税专业的学生,为了实地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为了进一步加深我们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家税务局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对税务局又一个总体上的了解,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二. 实习单位简介

我们的实习地点是xxxx地税局,这是我们学校的地点实习单位,离我们学校不远。这次的实习单位是学校统一安排的。xxx地税局位于:xxxx地税大楼。

三. 实习成果

1.实习过程

(1)第一天上班,心里没底,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新鲜的是能够接触很多在学校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紧张的则是万一做不好工作而受到批评。还好,我们的师父们对我们都很有耐心,有什么事情都是亲自给我们指导。第一天算是熟悉工作,对办公室资料的放置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她们给我们介绍了她们办公室平时的一些基本的工作以及平时的上下班时间,因为她们都是专管员,所以她们都有自己固定管理的相关企业,概括点说她们平时的工作就是督促好这些企业进行相关的缴税,另外有需要的话需要把这些企业的相关信息录入到相关的税务管理系统中,平时也要做好这些系统的维护工作。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还是让我有点头疼,整理资料让我无从下手,我们需要按照装订的规范把每个企业的资料整理好后装订好,这不算是一件很难得工作但是需要极大地耐心,不能出现差错。数据的录入也让我很是无奈,说的夸张点,我把我这辈子要见的数字都见完了,而且录入数据更是需要小心容不得半点差错。第一次发现其实地税局的工作也会比较繁琐,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耐心对待。她们平时也是会很忙,她们必须确保自己的工作不会出现失误,因为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国家的税收,而且她们平时也会有相关的考核,随时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

(2)经过几天的了解以及这几天的工作,对税务局的工作有了大概的了解。我平时的工作就是协助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帮他们跑跑腿,另外就是整理资料,录数据以及对湖北省税收征管系统的维护。有时候办公室比较闲的话我就会去大厅看看大厅的工作流程。

大厅的工作人员更要有着工作的认真和热情,要具备专业素质。对纳税人的疑难问题必须乃徐给予解答,还得向纳税人宣传新出的政策等。由于当时正是税控发票上线不久,很多企业都对相关内容部了解,这时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自己先弄清楚然后给予纳税人满意的答复。对于纳税人的相关要求,工作人员要尽量给予配合。其次,纳税的申报期决定了部业务期的特点。我们也从中学到了一些知识比如说:

每月的1号到15号是企业纳税申报期,因此这段时间大厅业务也是最繁忙的,此后的一段时期,时间就相对宽松些,相关的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为自己“充电”,了解到最新的税务政策依。在大厅的这段时间也让我学习到了不少知识。比如我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原来就只知道工资,薪金所得,税法规定以每月收入额除去费用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但是实际上考虑到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收入,不征税,要从个人所得税扣除,为便于计算,对不征税的项目从总的所得中扣除200元,加上税法规定扣除标准800元,故在实际操作中按1000元/月的定额标准进行扣除,所以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月收入额-10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实很多知识我们在课堂上就有学习过只是因为没有亲自的实践导致我们读这些知识还不能能有深刻的了解。通过这次实习也是对自己知识的一个巩固,同时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只有在平时打好了基础,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为期的两个星期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想:实习真的是一种经历 ,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但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两年大学中难以学习到的。比如说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中的长辈们,因为我们是学生所以师父们对我们很照顾,但也又不认识我们的其他工作人员有时会让我们做些清理工作,作为新人,我觉得我们应该很认真的做好,“和气生财”而且这样才能能给别人留下比较好的印象。

四.评价小结

在短短两个星期的实习时间中,我体会最深的莫不是税收的广泛性和复杂性,面对如此种种形形色色的大中小企业,诸多的税种加各种优惠政策,对我们以后的税务工作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企业与税务机关,二者之间如何沟通以致达成默契,并传递出准确而有效的信息,寻求一种好的制度,把税务工作化繁为简,并采用科学的管理,才能创造出质量和效率.通过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实践的结题,发现税控收款机的出现正是这种内在矛盾的产物,利用它税务部门就可以方便地取得纳税产每月的销售资料,并记录在税务部门的电脑中,供税务部门实施征收,统计,分析,稽查,为税务部门的征管工作提供了更加有效,准确和科学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它又能如实记录每一笔收入,业主不必亲自守在前台,既减轻了业主的管理负担,又担负起在前台监督经营的作用,帮助纳税人加强了企业管理,这样也有效的避免了偷逃税现象的发生。

这次实习对我们以后的就业观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吧。毕竟我们学的是税务专业,考取国家税务局的公务员是我们就业的方向之一,但通过这次实习,几人欢喜几人愁,有人爱上了这份工作坚定了以后考取公务员的信心,也有人会觉得这份工作很无聊,以后会选择其它的就业方式。不论怎样,大家都在这次实习中有了自己的收获。

税务专业范文2

关键词:高职;税务专业;发展方向

高职教育的税务专业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层次的专业,其设置与发展方向应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税务专业。普通高等教育的税务专业是按学科标准设置的,注重的是全面的、系统的基础理论教学。由于高职教育在层次上尽管姓“高”,但属于职业的高等教育,同时也姓“职”且侧重于姓“职”。因此,高职教育的税务专业应以怎样的标准进行设置,怎样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高职税务专业的现状分析

高职税务专业的历史形成由于高职院校多是由一所中专或几所中专学校联合升格而成的,其专业设置都带有中专的特点。而中专学校的专业设置是结合计划经济的部门结构,仿照学科体系建立起来的,税务专业也不例外。在上世纪80~90年代,伴随着我国税收理论与税收法制的建立,国家税务机构急需大量的税务人才,于是大学与中专院校相继开设了税务专业,培养税务专门人才。对中专学校而言,税务专业主要是培养国家急需的税务专门人才,其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是围绕征税、管税、查税等为核心加以定位的,这符合当时职业岗位群(税务部门征、管、查等岗位)的需要。到本世纪初,各中专学校单独或联合升格为高职院校后,税务专业也就自然成为高职的专业了。

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尤其是税收征管体制及政府职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税务机关不再像过去那样缺乏税务人才,人员已相对饱和。这是因为,一方面,税务部门大量使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征管效益,征税不再像过去那样搞人海战术,部门相对集中,某些分散的基层税务机构相继撤销,导致现有税务人员的精简;另一方面,新的税收征管体制的实施,使得整个税收业务中某些活动被分离出来,如纳税申报、税务等,减少了税务机关本身的业务,因此不需要新增人员。这就使得以向税务机关输送人才为目标的税务专业培养的学生难以就业,税务专业的发展由此面临严重的危机。因此,高职税务专业不能再延续中专的办学思路,必须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的办学理念,积极探寻税务专业的发展方向。

高职税务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的专业是根据岗位群或工作领域的需要设置的,有什么样的岗位群或工作领域,就应设置什么样的专业。税务专业在当前经济领域中有没有相应的岗位群呢?回答是肯定的,只不过不再仅仅是以前的税务机关的工作岗位,其主要工作岗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职业岗位群的变化一是出现了企业税务会计的工作岗位。我国从1994年实行税制改革以来,税务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赋予企业会计活动以新的内容,即企业会计要在税法的制约下工作,要成为反映和监督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工具。不仅要对企业的资金运作进行反映和监督,而且要通过税负因素分析等方法,利用合法手段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这就是税务会计工作的新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的纳税基础工作,即税务登记、变更登记、重新登记、注销登记和纳税申报;其次是流转税、所得税两大税金的会计处理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应纳税种的会计处理工作;再次是企业纳税申报表的编制、分析与纳税筹划等工作。二是出现了税务的工作岗位。大中型企业甚至企业集团设置税务会计工作岗位是很划算的,但对众多的小型企业和个体户或私营企业来说,业务量不大,涉及税种不多,金额也不大,设置专门的税务会计岗位,成本过大,不划算,但是涉税事项又少不了,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为其提供涉税服务的中介机构——税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是一种能提供税务的中介机构,由此产生了税务的工作岗位。三是出现了税务司法的工作岗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涉税纠纷很多,为税收司法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这种体系的建立迫切需要大批税务专业人才,诸如税务律师、税务法官、税务检察官等,由此出现了税务司法的工作岗位。

专业定位由于社会上出现了新的税务方向的工作领域或岗位群,高职院校的税务专业就应朝着这个方向定位发展,即应将高职税务专业定位于培养以税务会计、税务、税务司法等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市场所急需的人才,其就业是有保障的。

高职税务专业的发展方向

培养税务会计工作岗位、税务工作岗位和税务司法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高职税务专业的教学目标,应按这个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同时要按这个目标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税务专业的职业能力就是从事税务会计、税务或税务司法等工作所应具备的技术能力,简称职业技能,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涉税处理能力。就是一方面为企业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另一方面使企业充分享受纳税人权利的能力。前者有涉及税收业务的会计核算,按期进行纳税申报并缴纳税款,及时处理税务登记变更、注销、发票领购事项等。后者有为企业申请减税、免税、退税,请求税务机关解答有关纳税问题,对税务处罚要求举行听证,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出复议,对上一级税务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时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税务人员营私舞弊的行为进行检举或控告等等。

2.纳税筹划能力。税收除了扩大财政收入外,还有调节经济的职能。因此,一方面,国家的税收制度有大量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税法是固定的,而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状况,结合税法政策,在经营前或经营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手段,达到合理合法地减少税额的目的。站在纳税人的角度,运用各种方法与技巧合理合法地为企业减少税额,就是纳税筹划能力,包括企业设立筹划、经营筹划、税种筹划等方面。

3.税务能力。注册税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是专门从事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建制建账、开票等业务的。为企业等纳税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建制建账、开票等业务的能力,就是税务工作能力。

4.税务司法能力。就是对涉税司法的处理能力,包括涉税案件的调查、起诉、辩护、审理和执行等各个环节的处理能力。

税务专业的职业素质税务专业的职业素质包括税务职业的高等教育程度、税务职业的实践实训、税务职业的创新意识、税务职业环境的思想道德情操以及从事税务职业的兴趣等。

税务专业的教学观念高职专业教学观念有宏观与微观观念。宏观观念主要指教学理念、办学模式等,微观观念主要指教学行为观念,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即教师的观念与学生的观念。这里主要探讨微观方面的教学观念。

1.税务专业的教师,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要从过去的站在税务机关的立场上转换到站在企业纳税人的立场上组织教学。从课程到教材,从教案到教学,从校内实验实训到校外实习,尤其是教学中所有的内容设计或教学情境,都要从企业纳税人的角度出发,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将来是为企业等纳税人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到企业就业的观念。其次要加强教学技能。教师不再是税务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是税务职业能力即企业涉税处理能力、纳税筹划能力、税务能力的传授者,是税务职业创新意识的培育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职业技能,对照职业能力施教。再次要打造品牌。教师要成为税务职业能力的品牌教师,即应成为学校所在地甚至全省全国税务领域(国地税务局、企业、会计师与税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专家、技师。教师有了知名度,专业也就有了知名度,学校也就有了知名度;教师成为品牌教师,专业也就成为品牌专业,学校也就成为品牌学校。另外,教师还要利用自己的品牌角色激励学生学习税务职业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税务专业的学生,首先要转变学习观念。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学习观念和学习兴趣,通过学习税法知识和涉税会计、税务、纳税筹划等技能,掌握各种税务职业能力,通过在税务师事务所或企业实习,获得企业涉税工作及税务工作的实际经验,树立扎根企业从事税务工作的理念与创新意识。其次要转变就业观念。不要把到国家税务部门就业当作唯一的选择,应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企业税务工作人员。到企业就业,到税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就业,也有发展前途,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税务专业范文3

转眼间,三年的函授生涯即将结束。在历史长河中,三年可谓一瞬,但记忆即是犹新,管理层的敦厚儒雅,教师的敬业渊博,同学的团结友善,都留下长久的温馨。

自上世纪在xx税务学校就读税务专业时,虽然只是短短两年,在会计实务上,我下了苦功,发誓要成为一名查帐能手,然而,工作后,长期从事税务管理工作,与税务稽查毫不相干,一晃数年,会计实务荒费不少,再加上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变化,近年来,每每有企业会计前来咨询业务时,捉襟见肘,深感自已落伍了。XX年考入江苏大学天台,有幸重新系统化地学习会计知识,这可能是我一生之中最后的正规受教育机会了,我告诉自已不可敷衍混日子,应该实实在在学些东西。虽然只是双休日面授,平时都以函授为主,但我仍然时刻感受到站领导的细致关怀、授业教师的不倦教悔和同学们的无私友爱。这一切都使我汗颜,深恐龙自已做得不够多,学得不够好,有负师长亲友的殷殷期待。

总体上讲,感觉三年的xx大学函授生活,不敢说学有所成,也算是学有所得吧。

税务专业范文4

[关键词] 高职; 纳税实务;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61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105- 02

企业纳税实务是税务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从业岗位的专业核心课,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1 高职企业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理论教学内容较多,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教材一般列举税收条文,教师授课时,也大多将条文逐条念出,学生感到乏味。

(2) 税法涉及的行业较多,学生能力有限。税法的内容适用于我国各行各业,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制造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情况都难以掌握,再涉及建筑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内容,学生要掌握的范围太广。再加上高职的学生大部分不擅长学习理论性的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教学互动环节时,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3) 税法的核算内容复杂。对高职学生来说,税收种类繁多,其中主要的税种是流转税类和所得税类,流转税中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内容较复杂。在增值税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将一些固定的公式背下来后,按照套用的核算方法计算,有些学生觉得比较复杂,业务内容中的逻辑关系总是处理不好,容易造成计算错误。还有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中,学生由于会计核算的知识缺乏,导致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不准确。

为了使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税法相关知识,笔者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对课程的设计进行了调整,着重培养学生办理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领购的能力;根据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熟练计算企业各项应纳税额及填写相应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并在规定时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能力。

2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

2.1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会依法办税是办税员岗位任职要求之一,该工作岗位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处理好与国家的关系,按时核算好企业对国家应尽的纳税义务,让税务局知道应该收多少税。本课程按中小企业办税员业务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重新设计开发课程。

2.1.1 基于工作对象重构、序化教学内容

分析、归类中小型企业一个会计周期内的涉税业务类型,将办税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归类成若干工作项目,将传统的以税收大类为知识体系的内容按照工作项目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重构以下教学内容:纳税人设立时的税务处理、纳税人日常经营业务的税务处理、纳税人日常财产的税务处理、纳税人日常利润结算业务的税务处理、纳税人特殊业务的税务处理。

2.1.2 基于培养税务处理能力,设计教学项目

经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我们明确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掌握完成每一项税务工作应向税务局提交的材料,如企业的税务登记表、发票领购表、企业需缴纳税的纳税申报表等等,让学生从传统的要他“知道什么”,变革为要他“做出什么”。

2.1.3 基于企业真实办税业务,确定项目、任务活动载体

企业日常发生的涉税经济业务是有其复杂性的,同一项经济业务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税种,例如,企业转让房产这项经济业务,既要交印花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还要交企业所得税,对于学生或初学者而言,无法判断该项业务所涉及的具体税种是什么,如何计算并缴纳。因此,相关知识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学习独立税种,待学生熟悉不同的税种后再学习综合涉税业务处理。

2.1.4 基于办税业务的工作步骤组织教学

在实际工作中,办税员首先需分析企业的经济业务,判断需缴纳何税,其次依据会计资料确定缴纳多少,最后向税务局申报缴纳,办税员需要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给学生的练习往往是:“某企业取得某项应税产品销售收入多少元,要求学生据以计算应交税金”。但是,不会有人告诉办税员这项收入是否为应税收入,而是需要依据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来确定。为培养这种职业判断能力,我们描述企业发生的涉税业务,让学生根据税法来判断该经济业务是否应该纳税,纳什么税,然后再根据税法办理向税务局申报的手续。因此我们按以下步骤组织教学:给出业务分析、判断查找金额计算填表连接电子申报系统。通过这些训练熟练地掌握各种不同企业采用的各种办税流程,实际操作的熟练掌握反过来又可加深对重难点知识和相关理论的认识,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达到适应办税业务岗位的教学目标。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2.2.1 考虑不同税间计算的先后顺序,序化教学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项目的完成依赖于其他工作项目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前置项目的基础就会出现后续项目的空中楼阁状态。企业所得税申报之前,必须列支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申报结果,因此,在各个项目安排的顺序上按照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的内在逻辑将商品劳务税类别的几个办税业务项目放在企业所得税办税业务项目之前。在各个项目的办税业务中,由于最终的办税业务成果都是依赖于对纳税人、征税范围以及对应的经济业务的职业判断,因此,其教学步骤的设计依据实际工作的步骤,从对经济业务的判断开始,通过必要的核算归纳,然后做出纳税申报表。

2.2.2 理实一体组织教学内容

税收理论都是体现在各个税种的法律规范中的,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先讲理论后讲实践,学生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深入理解这些理论。如果将实践技能全部学完再讲理论,则学生在做实践项目时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的做法是将相关理论教学的内容嵌入各个相关工作项目中,穿插到的企业办税业务的操作过程中。

2.3 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是一门与办税员业务岗位直接对应的课程,办税员的业务操作过程具有较好的可模拟性,本课程通过模拟的项目教学,较好地保持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初步形成了“以任务驱动为核心、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

2.3.1 按照岗位工作内容确定教学内容

即根据实际办税业务的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办税员岗位工作内容包括税务登记、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领购、税额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及会计处理,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把前3项工作内容作为一个项目——纳税人设立时的税处理。而具体的每一种税都会涉及到税款的计算、申报、缴纳及会计处理,因此,我们按企业日常涉税业务所处的阶段及重要性,将上述内容分别确定为不同的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里都有特定税种的税额计算、申报、缴纳及会计处理。

2.3.2 按照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过程确定教学过程

即以实际工作中从应纳税额的核算到税款的申报、缴纳的工作过程作为教学过程。本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又设计了相关的工作任务。通过“任务描述”,让学生在学习的开始,就知道需要做什么;接着通过“任务分析”,让学生知道解决该任务应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让学生明白他应该学习什么;之后通过“相关知识”向学生提供解决该任务应掌握的知识;然后通过“任务实施”,由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每个项目提出的任务。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再辅之以相关内容的实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3.3 根据实际工作中完成工作任务的成果来确定完成教学任务的成果

课堂教学以学生完成纳税申报表、税务登记表等工作任务的典型成果作为核心。

2.3.4 按照实际工作中办税员的业务工作场景模拟教学场景

即学生学习的场所由多媒体教学转到会计专业实训室。由于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做的过程,课堂上需要大量的会计工作用品用具和耗材,需要完成工作的设备和软件,尤其是在网上申报纳税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的今天,计算机和纳税申报软件是课程教学必备的基本设施。因此,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是实现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条件。与实际工作相同的原始凭证、账簿、纳税申报表、纳税申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支撑。因此,本课程在会计专业的实训室组织教学,除教材和操作指导书以外,本课程为学生配备了大量的原始业务凭证和各种账证表。教师通过集中授课、答疑以及操作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企业办税业务的各种工作项目。

综上所述,企业纳税实务是在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会计专业能力,采取各种教学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使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税务专业范文5

论文摘要:推进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是落实人才强国计谋、实现人才兴税的主要内容。全力培养高素质的税务队伍,必须把教育培训作为税收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必须提高税务系统培训教学管理专业化。

专业化的教学管理是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税务系统而言,专业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培训教学管理,是指按照一定的培训教学目标,在相应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机构,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使用,对教学活动进行规范安排,以保证良好的培训教学质量的系列活动。

如何优化教学管理工作,在税务系统培训中实现教学管理的专业化?笔者认为,可从强化常规教务管理、优化教学过程管理以及加强教学质量管理这三方面入手。

一、强化常规教务管理

教务常规管理是税务系统培训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稳定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税务系统培训工作有专业化、常态化的特点,因此教务常规管理应由专业的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对于税务系统的培训管理来说,常规教务管理主要包括日常教务管理、教学秩序管理以及教材和教学档案管理。

在进行常规教务管理时,有两点尤其值得注意。首先,应加强计算机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即教学管理专业化的信息化建设。税务系统培训是一项学员人数多、范围广,且培训工作常态化的工作,这就更需要计算机的辅助以提高常规教务管理的科学化。其次,应完善教育事故处理。教育事故是任何培训中都可能面对的突发情况,能否正确处理好教育事故是考验教学管理是否专业化的重要环节。教学事故包括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方面的事故,一般分三个级别:一般教学事故、重大教学事故、严重教学事故。出现教学事故后,应弄清情况,分清责任,及时处理。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区别情节轻重并进行教学事故登记,提出处理意见报教务管理部门。如果教学事故由于培训学校的失误而引发,则应及时向培训学员致歉。

二、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税务系统培训与一般的培训不同,它的培训目的是提高税务干部的业务能力,因此应更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因此税务系统培训教学过程管理中应坚持学员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税务系统培训是职业培训的一种,主要分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等,因此应体现职业教育特点,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必须从编制培训项目授课计划、编写教案、上课等细节实现专业化。

优化教学过程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注重能力,这是税务系统培训的主要指导方针。培训项目的设置要使学员获得全方位成长的理念,以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从而学员可以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投入到各项税收工作中去。因此要将税务干部的能力培育贯串到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实现教育培训由知识教授向能力培养的改变。

其次,要联系具体实践,学以至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联系税收工作现实,围绕推进依法治税及税收工作重点,更好地为税收事业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典型培训案例,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要把税务培训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学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上,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最后,是完善机制。要税务系统培训教学管理的工作机制,使培训工作更科学规范和富有成效。应发扬税务系统培训的有益经验,借鉴国内外教育培训的先进做法,使税务系统培训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专业化培训设置的培养目标,实施教学质量的控制即教学计划的编制过程、教学计划与课程实施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控制。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是要健全各项教学质量管理的工作规范和对教学质量检查、评价的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收集、处理和反馈教学各个环节的信息,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教学质量管理分为教学质量管理和课程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是税务系统培训教学管理的核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培训的目标和要求,根据教学客观规律把好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关,以达到培训的质量要求。课程质量管理是根据培训班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教学的客观规律,统筹安排好课程讲授、习题、实验、实习、调查、考试等教学环节,以达到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应特别注重教学评估工作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教学评估工作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宏观调控教学工作,促进教学管理规范,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应把教学评估工作作为税务系统培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要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开展教学评估工作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体系,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要求,与教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还应依靠现代科技,提高培训的科技含量,在培训的思惟性、实用性上下功夫,在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上做文章;通过情景模拟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行动学习法、研讨法等现代教育培训方式,实现培训教学的形象化。

四、强化职业道德培养

税务系统教学管理还必须紧密联系税务系统的实际及税收工作重点,通过提高培训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知识过硬、培训教学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可从增强培训教师的全局观、强化教学中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教学中增强对学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考核等手段,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税务系统教育培训的方方面面。

当前,我们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的高度发展给税收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税务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税务干部熟练掌握税收业务技能,是应对经济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税务系统干部培训院校应从培养高素质税收专业化队伍的高度出发,明确人才培育方针,确定培训内容,为我国税收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辛继湘.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税务专业范文6

一、税务学专业“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所谓“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盯住岗位,瞄准证书,通过课程建设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融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于课程建设之中,实现课证合一,并渗透通识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实施精细化管理。

(一)盯住岗位

盯住岗位是指:盯住税务相关行业职业岗位群,通过岗位实训和顶岗实习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距离。

结合前述岗位特点,可以将当前贸易行业岗位群分为:征收与管理岗位群、税务经理岗位群、税收筹划岗位群、税务会计岗位群。课程建设要盯住这些岗位群,将专业知识划分为若干个岗位技能知识,让学生以模拟实训的方式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规章和工作内容,掌握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通过理论指导、实训操作和理论深化,提高岗位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利用不少于半年的时间组织学生进入企业的上述岗位以准职员身份从事实际工作,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工作适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瞄准证书

瞄准证书是指:瞄准前述岗位所需要的证书,通过课证合一的课程体系设置和证书培训的教学过程实施,实现专业知识和社会认证相结合。

(三)建设课程

课程建设是指:考虑税务相关行业岗位群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考虑学生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考虑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改革课程内容,改进课程评价方法,并通过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来保障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税务专业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一)税务相关行业已经形成规范、明确、社会认可的岗位分工制度

当前税务相关行业对涉税工作有了明确的岗位分工,主要包括:税务征收、税务管理、税务筹划、税务检查、税务申报等。而且各岗位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操作规程基本成熟,绩效考核指标基本确立。同时,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重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实用型这就为税务专业的岗位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了可行性。

(二)税务相关行业已经形成体系完善、管理规范、考试常规化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 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0年3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6号令《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明确,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这些法规确定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

当前,我国社会根据各个业务环节的特点和从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由不同的主考机构设置的与税务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注册税务师、税务会计师、办税员证。上述法规规定和现实条件,为开展税务专业的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提供了可行性。

(三)本科领域开始应用能力本位、工作过程系统化等课程建设新模式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本科教育,其主要任务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对应的课程建设就应该突破学科课程体系,根据涵盖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的职业能力要求,面向职业岗位(群)任职需要,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

近年来,能力本位、工作过程系统化等理论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应的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应运而生,这就为构建税务专业能力本位、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行性。

三、“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通过“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形成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岗位技能培养和行业证书培训为重点,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解决贸易人才培养与贸易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发展潜力。

(一)课程建设

课程作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的手段,课程体系是由课程相关因素和相关环节构成的有机体,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按照部级精品课程的标准来建设税务专业课程。

1、确立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归集到一起,就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到各门过程中去。对具有代表性的涉及税务的组织与机构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所需税务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现在就业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来确立培养目标,为用人单位培养既有理论素养又精通业务操作的高素质税务人才。

2、优化课程结构。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税务人才,我们将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优化课程结构,设置体现前沿性、应用性知识的课程,设置体现培养行业通用能力的课程,设置体现具体岗位关键能力的课程。

3、改革课程内容。以职业为导向,从职业需求出发,按照职业所需的通用能力和知识以及各个具体岗位所需的专门知识和能力来设计课程内容,并按职业活动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如在关键岗位能力培养方面,可以设税务筹划方向课内容、税务经理方向课内容、税务会计方向课内容。

4、改善课程实施。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广泛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积极推广现代教学技术,通用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5、改进课程评价方法。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采用笔试和技能操作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小组互评和教师考评相结合、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的课程评价机制与考核标准。

(二)岗位能力培养

有研究者对企业主、企业人力资源部总监和部门经理采访后发现,他们对职业教育的共同愿望,就是加强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企业衡量人才和提拔人才的标准,就是岗位能力。

1、紧密结合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设置专业课程。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开设时间、先后顺序、课时的安排都要以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这在前面课程建设已述及。

2、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除改变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外,还需要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室,发展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训、模拟实践、顶岗实习等,实施工学结合,推行订单培养,实现产学结合,让学生真正掌握岗位技能。同时,要通过讲座、社会实践等形式,拓展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提高学生岗位综合能力。

3、建立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能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实施,能有效调控学生在岗位能力形成中所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起引导作用。通过研究,将形成评价学生岗位能力的评价体系,包括个人评价体系、老师评价体系、课程考核体系、单位和客户评价体系、双证考核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