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教学范例

摄影教学

摄影教学范文1

 

一.中国高校摄影教育的跨学科发展   (一)摄影教育跨学科结合的背景   当今的媒体、设计和艺术创意市场已经进入了数字化和多样化时代,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数字技术条件下,以文字为中心的媒体内容正在向图像、影像和互动的方向转变。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摄影型的专业人员的需求,中国高校摄影教育的发展必须迈向另一个领域。文化产业的兴旺带动了对影像艺术、设计、传媒专业等相关人才的需求。学生不仅要宽厚的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摄影动手能力,还要熟练掌握数字视频、音频技术,三维动画,多媒体网页设计,Flash动画设计,网络虚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只有制定高标准的教学计划,瞄准大众化的市场目标,坚持专业化的办学特色,才能培养出在摄影与媒体艺术领域中一显身手、在人才市场上抢手的合格人才,这是传统摄影教育人才培养的空白,又是新兴产业市场崛起的急需。   (二)在摄影教育中树立“大图像”的跨学科理念的必要性   在摄影教学中,我们不能局限在对摄影狭义的理解上,摄影教育中要树立“大图像”的理念,打破学科界限,扩大摄影学科的范围。决不能把摄影看成是独立的技术,忽视摄影的社会作用。除了让学生学习摄影基本理论之外,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文学素养、音乐素养以及美术知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让他们从多学科中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精神意义和内涵所在,不断挖掘创新的精神世界,让摄影的艺术性、人文性充分体现出来。此外,还需要加强视觉心理的研究,引用设计的理念,在设计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创作,使摄影与实践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据了解,国外的摄影院校或设有摄影专业的大学中,几乎没有把摄影专业完全独立、分割于其他传播专业或手段之外的。一般都与广告设计、平面印刷以及视觉传播专业相链接。事实上,国内的一些高校也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求,如中央美院“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设计了一些形式新颖的课程,其中的互动课题让平面设计专业与摄影专业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一系列作品。一方面发挥了学生各自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加强了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再如,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与媒体艺术系也增设了媒体艺术专业。总之,摄影教育不能孤立独行,学校必须重视摄影与其他实际应用学科的结合。中国高校摄影教育急需为21世纪培养一批应用型、创新型的专业影像及媒体艺术人才。   二.中国高校摄影教育的跨学科方向与范例   (一)虚拟现实技术与摄影教学的结合   1.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数字媒体表现技术,它是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对现实世界自然空间的多维数字化虚拟,具有身临其景的真实感和超越现实的虚拟性,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受,对参与者的控制行为作出动态的交互反应。这种虚拟具有人机交互性和视觉浸沉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虚拟现实技术与摄影教学的结合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VR技术日趋成熟,它与摄影专业的融合及在多媒体交互平台上的应用,为高校摄影教育拓展了新的方向,虚拟现实技术在摄影以及交互多媒体学科上的发展,充分显示出其实用性和先进性。南京师范大学摄影与媒体艺术系早在2007年就为摄影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虚拟现实课程的学习。在摄影教学中加入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在于延展和拓宽传统摄影拍摄方法,将现代数字媒体表现形式融入摄影教学中,使学生能运用专业计算机技术完成多媒体交互式的全景展示。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平面摄影、现代数字影像技术和三维空间展示,更能够全面构筑学生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多层次需要。   (二)摄影与CGI技术的跨学科发展   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地,从包豪斯、乌尔姆时代到今天,一直保持着世界一流的现代设计教学方法。目前,“摄影与CGI技术”是一项国际第一线的教学技术,德国凯泽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以MatthiasPfaff教授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与媒体艺术系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从数码图像动态范围、色彩管理等图像技术讲起,结合其独家专利技术———高动态全景摄像设备生成的全景HDRI图,后期以3dMAX的VRay渲染技术,生成高品质CGI照片。   1.定义摄影中的CGI技术   CGI全称ComputerGeneratedImage,中文直译为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即电脑图像。它包括由Photoshop等平面软件制作或处理的图像、由CorelDraw等矢量软件绘制的图像、由3dMax等三维软件渲染生成的图像等。摄影中的CGI技术,就是用前期拍摄的数字照片作为基础,后期利用上面提到的各种软件进行修改加工、合成等再创作的一种技术。这种CGI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商业广告摄影等应用类摄影中,以及一些艺术摄影中的特殊创意中。   2.摄影与CGI技术实现了科技与艺术的结合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科技是和艺术相对立的,至少也是没什么联系的两个话题,觉得科学家和艺术家一定是两类人。所以有人会认为艺术一定要贴近自然,于是害怕和排斥新的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其实,科技一直在推动着艺术形式的发展,扩大着我们对艺术欣赏的眼界。今天的摄影已进入数码时代,我们已经能够接受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再用电脑进行裁剪、调色等“数码暗房”技术完成创作。比如我们已经熟悉了raw格式的照片,需要依赖电脑软件在后期确定其EV值、白平衡等参数,才能转换为图像展现在我们眼前,把摄影前的调整放到摄影后完成,提高了拍摄成功率。既然我们知道了接受新技术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那就让我们看得再远一点,认可CGI在摄影中的应用,了解CGI与摄影结合的优势。#p#分页标题#e#   3.CGI技术为摄影提供了什么   商业广告摄影中,广告的创意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最终目的,摄影是为广告内容服务的一种形式。因此不能因为形式的局限性而使想要表达的内容被打折。CGI技术与摄影相结合,能让广告作品的创意者的思路天马行空而无顾虑。摄影为CGI提供了绝对写实的基础,CGI为摄影提供了自由想象的延伸,CGI和摄影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创作摄影作品的新空间。   4.CGI的广阔前景   电影《阿凡达》的上映,使人们为之震撼。除了宏大的场景、绚丽的效果、生动的情节之外,另一个震撼的原因是:对电影制作理念的创新。三维特技在电影中的应用已不足为奇了,但以往的电影基本是演员的表演和三维特技分别完成,再进行后期合成。《阿凡达》中纳美人的形象完全是三维建模,但其动作、表情,完全是真实演员,通过动作捕捉和表情捕捉设备,同步传输到电脑上合成的。有人说,也许以后的电影,根本无须演员辛苦表演,他们只需要在幕后做动作表情就可以了。CGI技术已经势不可挡地融入到生活、艺术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观念。把握今天的新技术,我们就永远不会被明天的艺术淘汰。   (三)音频技术与摄影的跨学科发展   任何视觉艺术最后相通,而好的音乐帮助我们提高审美。音频设计课程如同影像调校的课程,都是需要对设计的感悟和理解,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与媒体艺术系的马峻老师在教学中破天荒地启用了一个创作音乐的精灵:FL软件合成器,他将音频技术课程融入摄影专业的教学中。以Tyros创作方式为例,以ACID软件创作方式为例,揭开电子音乐创作的面纱。该课程旨在多媒体教学对象,加强对有利于视觉表达音频(包括主题音乐和背景音乐以及音效)的把握和控制,以便日后进行专业的独立编曲配器和音乐工作室创作的沟通。)音频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周:Rhythm节奏韵律的总览LightMusic,R&B,Country,World,Rock,Jazz第二周:Voice,Tone音色乐器第三周:1BASSRhythm,2Rhythm,3BASS,4Chord1,5Chord2,6Pad,7Acc第四周:ACID软件音频合成器,Loop单元,轨道,配器,合成,Mix音每周有五课时的音乐会,作品分析,作品交流。课堂上,学生们找到了一个空前强大的“缩混”调音台。为构思中的各音乐声部,如:鼓DRUM、贝斯BASS、和弦CHORD、乐段PHA、垫子PAD等进行了讲究的“缩混”。这个工作在专业音乐制作工作中是为每一个声部定位它应有的声音表现空间,甚至产生必要的“演奏技术变形”。   (四)摄影与电脑动画制作的跨学科发展   1.定格动画的简单介绍   定格动画(stop-motionAnimation)是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从而产生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奇异角色。1907年,美国维太格拉夫公司的一位无名技师发明了一格一格地拍摄场景的“逐格拍摄法”。这种制作手法一直被电影制作者喜爱,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作品,如《弹簧玩具》、《金刚》、《圣诞夜惊魂》、《华莱士和阿高》、《爱丽斯》、《浮士德》、《礼物》、《极乐同盟》、《孔雀公主》等。   2.定格动画制作的一般流程   (1)故事和脚本:定格动画制作繁琐,往往不适合情节复杂的长篇巨作。短小的故事往往更能够抓住观众。前期策划的工作需要做的相当的详细。用分镜头脚本来决定每个镜头的机位、时间、景别变化和人物动作,甚至还标注音效和对话。(2)拍摄器材:可以使用DV和DC两种。(3)角色制作:角色骨架、肢体材料等。(4)场景和灯光:根据情节的需要,可以夸张的使用光线,演绎出特殊的视觉效果。(5)软件需要:需要对Premiere,AfterEffect等电脑软件有熟悉的掌握。   3.摄影与定格动画制作   使用数码相机作为获取影像的手段,画面的品质相对较高,甚至可以超过电视播放的品质。利用数码相机,拍摄设定好的画面,并按照每秒8-12格的速度,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如Premiere,AfterEffect等将画面制作完成,根据需要,可以配以合适的音乐及音效等。   (五)摄影教育与平面设计的跨学科发展   在中国高校摄影教育中最早也是最多的跨学科发展就是摄影与平面设计专业。在摄影办学初期平面设计专业是最容易与摄影产生互动的学科,至今,很多院校的摄影专业都隶属于平面设计系,不难看出,摄影与平面设计的跨学科结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结语   科技的发展带动社会的进步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高校摄影教育的发展需要顺应社会的全面进步,二十一世纪是数码时代,是图像时代,更是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时代。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摄影教育不仅要立足于本专业知识的研究,更需要对跨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应用,促进摄影专业做全面的发展,使中国高校摄影教育从真正意义上地成为一种艺术教育,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发展,更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不懈努力。

摄影教学范文2

关键词:全媒体;摄影;教学设计

指出:全媒体时代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当代高校摄影专业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支特殊群体,其特殊性往往表现在更加强调技艺性、表现性等实践性这个本质特点上,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最终诉求。而摄影专业学生更是直接担负着弘扬和传承社会主义文化的媒体使命,加强摄影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和社会的召唤,是培养高素质摄影人才的内在需要。牢记的殷殷嘱托,一大批“提笔能写,对筒能讲,举机能拍”的全媒体记者正逐渐涌现出来,走基层、到边疆、进军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一、全媒体时代的高校创新摄影教学设计

缺乏目标的摄影教育,是盲目的摄影教育。如何使学生更好地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文化媒体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环节。全媒体教学设计活动为学生提高了充分发挥能力的平台,使学生能够按照需要得到充分的专业技能训练。全媒体,是指包含音频、视频、文字、超级文本、链接在内的全方位的视觉、听觉、触觉甚至是味觉感官的媒体体验。在强大的互联网面前,人们的生活体验、获取信息的通道空前广泛,人们不再满足只看报纸杂志等印刷品,交互式的体验逐渐被社会接受。而高校摄影专业的教学必须适应这种潮流,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才能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多方位的媒体工作。教学设计是高校教学的纲领性系统,好的教学离不开教学设计的引导,在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引导下进行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普遍性特点和特殊性进行有目的的教学过程,还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客观条件,比如教学设备、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等都对教学设计有很大影响。教学设计的创新就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指导思想,进而对课程效果、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提高全媒体时代的高校摄影教学设计,并不是说高校摄影专业已经被淘汰,相反,在全方位的媒体时代,摄影变得更加重要,摄影教学所培养的专业化人才变得尤为重要,高校摄影专业人才除了图片的处理学习,更要在教学设计中加大对交互式媒体的探索研究。

二、如何创新全媒体时代高校的摄影教学设计

高校摄影专业的教学设计活动大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实践操作法,即教师示范拍摄,学生模仿拍摄,然后教师纠正,学生再拍摄的循环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拍摄技巧,但是也有很大的弊端:学生的掌握能力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摄影业务水平,这与行业的学徒制度十分相似。教学效果受教师情绪的影响很大,假设教师教学过程中情绪低落,那么势必影响教学态度,教学态度的好坏对学生接受知识影响巨大,这样教学效果便不稳定。再者,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学生的作业成绩,这一点,与文理科大学生的课程成绩衡量标准有很大不同,他们主要依靠客观的题目考试,教学过程相对稳定,教学效果也相对稳定。如何让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尤其是高校摄影专业的大学生的课程教学效果稳定下来,高校摄影专业的课程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的可衡量的教学设计创新改革迫在眉睫。教学设计活动对摄影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影响力巨大。提升摄影类人才专门化、专业化,对增强摄影专业大学生就业砝码、提升摄影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拓宽摄影专业人才培养渠道的现实意义。培养技术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层面的适应全媒体时代的高层次人才,是高校摄影教学的目标。创新摄影专业大学生教学设计模式,是学生更好掌握高层次知识的基本条件。因此,涉及全媒体的教学设计活动的开展对于更好地改革摄影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模式、扶正摄影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等弱项有着不可替代的必要性。

三、高校的摄影教学设计创新影响着社会的进步

培养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摄影高层次人才,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活动影响摄影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各个维度分析、探索教学设计活动的主要形式、特点以及摄影专业学生个性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寻求二者的影响关系和影响因子的大小,打破传统的摄影专业学生育人困境,凸显技艺性、表现性等实践性,培养摄影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不同实体探索突破瓶颈,促进推进摄影专业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献计献策,改变摄影文化传播方式和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拉近影像与大众的距离,使更多人了解摄影、走进摄影,享受着摄影带来的乐趣。全媒体时代的摄影文化传播,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正在改变着我们交往的方式、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式,改变着社会联系的方式,它极大地拓展了摄影的社会功能和提升了摄影的审美价值。我们期待着更多新兴传媒的出现,期待着摄影文化传播带给我们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国摄影家协会.超媒体时代的影像[M].中国摄影出版社,2019.

[2]比亨利•范•利耶.摄影哲学[M].中国摄影出版社,2016.

[3]陈晓慧.教学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张君昌,曾文莉.超媒体时代的传媒创新与人才升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4).

[5]一觉.超媒体时代的数字影像革命[J].影视制作,2018.

摄影教学范文3

关键词:摄影教学;项目教学法;实践应用

摄影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美学素养和摄影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运用各项摄影技能,增强照片的艺术表现力。为了更好地提升摄影教学质量,摄影课程教师要凸显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合理运用项目教学法,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完整的教学项目任务,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分析摄影不同的技巧。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思维。

一、项目教学法在摄影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摄影作为高校美术学、广告学、设计学、电视编导和教育技术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将艺术性、实用性和技术性有效结合。摄影专业课程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高校摄影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各项摄影理论知识和美学知识的掌握、理解,还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通过将项目教学法合理应用在各个摄影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不同项目任务中,能够有效强化、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素质。项目教学法强调要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中心,教师要确保项目设计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摄影教师作为项目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要科学引导整个项目的发展进度与方向,为学生提供拍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在摄影方面的进步,使其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

二、项目教学法在摄影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摄影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情境设置处理

高校专业教师在摄影教学实践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要注意课堂教学情境的科学设置。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摄影学习的爱好、需求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情境,明确教学项目主题。如,美术专业的学生在摄影素材方面一般青睐于自然风光或者形形色色的人物等。此时,摄影教师要确保摄影教学环境和项目活动内容能够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在学校风景点开展摄像项目教学活动,将班级学生合理分成各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学习层次的配合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学生的合作学习潜能;然后布置该教学项目的拍摄任务,让不同小组拍摄景点,递交最后的作品。这样的项目组织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摄影创新思维,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实践拍摄能力。

2.摄影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活动实施

在摄影教学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主体位置,认真做好各种拍摄技巧的规范演示,把握整个项目的发展方向,针对不同拍摄学习小组中存在的不足给予科学的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完成项目学习任务,从而树立其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如,当开展以某个服装品牌为主体的拍摄项目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各个小组模拟成立具有特色的广告公司,每个成员负责公司内部不同的职务。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指导每个小组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就拍摄项目任务进行讨论、分析,明确具体拍摄内容、拍摄方式,从而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在项目活动中。

3.摄影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评价反馈

在摄影项目教学活动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各小组的拍摄项目成果展览分享活动,让学生发表心得想法,并对各个小组拍摄作品展开点评总结工作。如,摄影专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评、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点评拍摄作品的优劣之处,并提出拍摄改善意见。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还可以实现学生对各项拍摄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促进全体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三、结语

高校摄影专业教师要想培养各个专业学生良好的摄影综合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好各项拍摄技能,就必须合理开展摄影项目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有趣的拍摄任务,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拍摄实践能力,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辉.高职教育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职教论坛,2013(36).

[2]王晓玲,孙纯学.基于任务驱动的数字摄影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2011(5).

摄影教学范文4

关键词:摄影实践教学;数字虚拟仿真;动态混合型师资

目前,国内综合性的高校多设有艺术与设计学院或开设艺术与设计类专业,摄影作为视觉艺术的主要呈现形式,在艺术设计类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摄影水平与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市场结合度高、具有创新性的摄影教学能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时俱进的摄影实验室平台建设是开展摄影教学的基础保障。

一、艺术与设计类学科摄影实验教学现状

艺术与设计类学科的摄影实验室主要承担了艺术与设计类学科部分专业摄影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部分专业摄影方向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非艺术类专业摄影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摄影实验室还为课程外的摄影实践项目、学科竞赛、毕业设计、教师和研究生的横向课题等提供了摄影条件,项目涉及产业界的商业摄影拍摄、活动拍摄等。目前,部分院校的摄影实验室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数字摄影的高速发展,商业摄影拍摄的形式已经改变,市场需求量增加,传统银盐摄影的市场需求较小,部分院校以前建设的传统暗房开始搁置,新的数字摄影实验室建设受人、财、物等因素的影响,建设相对滞后。同时,随着数字摄影时代的到来,市场对摄影人才的需求也发生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培养计划已经难以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院校需要针对目前市场对摄影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课程的变化也会带来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变化。以往,理论型、学术型的教师占主导,以理论基础教授、实验技术研究为主。随着数字摄影的发展,新的数字媒介出现,摄影师需要掌握全新的数字化拍摄和制作技术。实战型的商业摄影师往往紧跟市场需求变化,但是商业摄影师一般较少参与高校教学。而摄影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特别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科而言,其主要以培养商业摄影师或辅助艺术设计的摄影人才为目的。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具备这一方面的师资力量储备是非常重要的。综上所述,艺术与设计类学科摄影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要从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实践操作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规范化管理等角度入手进行改革创新[1]。

二、艺术与设计类学科摄影实验室建设框架

1.摄影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

摄影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公共基础课,包括新媒体摄影策划(48课时)、摄影基础(48课时)、建筑摄影(32课时);摄影技能课,包括传统感光材料认知(32课时)、影调和影像效果控制(32课时)、影棚灯光(48课时);专业课,包括商业摄影(64课时)、数字摄影后期(48课时);独立实践课,包括摄影考察(3周)、毕业采风(3周)、毕业设计(16周)、综合创作(64课时)。

2.摄影实验室硬件和环境的建设

(1)摄影棚拍摄区建设

摄影棚的高度建议为6m以上的层高,同时建议独立分区,不能独立分区的使用黑色绒布窗帘制作隔断进行分区。一般一个教学班学生的人数为25至30人,建议分成4至8个拍摄区,根据各自场地的条件,每个区最好是独立的空间,这样灯光不会相互干扰。室内墙体建议以浅灰色墙面为主,个别区可以全白或全黑,灰色相对于黑色不会过于压抑,相对于白色不会产生强反光,方便控光,同时适用大部分的场合拍摄。4至8个拍摄区规划能满足4至8个独立小组的拍摄需求。一个教学班人员控制在3至6人为一组,学生的参与度会很高,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团队协作[2]。

(2)摄影棚设备

首先,闪光灯。闪光灯设备是摄影棚拍摄的主要光源,其特点是光度强,色温恒定,影调还原度高,但是因为是瞬间性的闪光,拍摄者很难直观地感知拍摄的最终效果。因此,闪光灯对拍摄者对灯光的掌控能力要求较高。闪光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配备。其一,功率。150W至2000W的梯度,一般按梯度配备,一组拍摄预备4个左右的灯,1个300W,一个600W,2个1000W。其二,品牌。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可配备国产的闪光灯,如神牛、光宝等品牌。神牛的性价比较高,而且有较为完善的配套灯光附件。预算充足的可以考虑进口设备,如保富图、布朗等品牌。保富图国内高端影棚市场涉及面广,售后服务较为完善[3]。其次,常亮灯。常亮灯设备也是摄影棚拍摄的主要光源,其特点是亮度恒定,色彩丰富,特别是在拍摄一些需要精准调节角度和强度的光效时方便操作,特别适合初学者理解用光、掌握用光的原理。常亮灯目前被应用于摄影的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一,钨丝灯,其色温低,散热效果不好,灯泡容易烧掉。其二,LED灯,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灯泡温度不高,且稳定,灯泡实用时间长。其三,镝灯,其亮度大,因为有外置的电源箱供电和散热,灯温度相对不高,但好的镝灯价格较为昂贵。笔者在此提供几款常亮灯以供参考。其一,Dedolight灯,功率不高,但是适用于产品静物摄影,配合硫酸纸灯、栅格、四叶挡板等附件,能精准控制光,拍摄出理想的作品。其二,普通的影视灯,性价比较高,价格一般在600至1000元之间,色温在3000至4500K之间,功率在650W至2000W,带有调光器和四叶挡板,可精准控制光的方位和强弱。再次,相机。艺术与设计类学科下的摄影教学以数字与商业摄影为主,目前配备的相机以佳能系统为主,涵盖了半幅相机到全画幅再到中画幅数字后背机型,镜头配备了14至300mm焦段的定焦和变焦镜头,300mm焦段以上的镜头使用率较低,而且价格较昂贵,不建议配备。最后,灯光附件。灯光附件主要包括以下灯的辅助设备。其一,灯架。较为常用的设备有“魔术腿”、常规灯架等。此外还有顶灯架,最好配备带有滑轮和可以调节顶部灯角度的顶灯架;地灯架,推荐有大吸盘的地灯架,相对稳重,再配备延伸杠,基本适用于各种低角度的架灯。其二,束光附件,主要有柔光箱和灯罩,与栅格和硫酸纸搭配使用。其三,夹子,其是适用于很多地方的小工具,如怪手、球型夹灯等都需要适当配备。

(3)传统暗房建设

数字时代,几乎所有商业摄影都是用数字摄影拍摄、呈现的,数字摄影在商业摄影领域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关于学生是否需要学习传统的银盐摄影,笔者认为,在摄影教学中,传统摄影是不能缺失的,其应被给予更高的重视程度。虽然传统的银盐摄影在商业应用上已经被完全取代,但是对于摄影的认知过程而言,其教学作用是数码摄影无法替代的。手工暗房里需要区分2个区域,一个干区,一个湿区:干区主要用于手工放大照片,湿区用于冲洗底片和照片。暗房的理想温度是20℃,需要安装空调。水质和水温也是重点,最理想的是20℃的蒸馏水。

(4)数字后期工作坊建设

数字摄影时代,数字摄影后期处理是重要的环节,其是衔接拍摄和成片的一座桥梁。数字后期工作坊主要的制作设备有图形工作站,即运行速度较快的高端电脑主机,有专业的图像显示器。软件主要有Photoshop、CaptureOne、Lightroom、C4D、CorelDARW、AI、AE、Maya等。此外,还需要配备专业扫描设备、专业输出设备、专业观片灯光等。

(5)虚拟仿真平台建设

摄影实践要求学生运用实践操作设备完成对知识点的确认。摄影设备是实验教学环节首先要准备的器材。摄影器材是昂贵且精密的仪器,器材投入无论对学院还是对学生个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投入,误操作对设备的损坏很大,且维护更新费用较高。如能搭建一个虚拟仿真的实验平台,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摄影虚拟仿真平台建设主要针对前期摄影的一系列问题,可搭建摄影认知设备库和摄影技术操作平台。摄影认知设备库主要是用于认知,可以设置判断或答题交互环节。教师可及时更新设备和创建新的题目。如果经费有限,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互联网小程序,如学习通、微信答题等;如果经费充足,可以开发作业系统。摄影技术操作平台主要用于影棚灯光系统操作,目前市面也有开发好的付费软件系统,如SetALight3DStudio[4]。

3.摄影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

摄影教学队伍主要围绕摄影教学内容建设,可大致分为策划学术型师资、实验技术型师资、影像企业实战型师资。三种师资组建动态混合型团队,每门课程根据课程设计可以采用多种师资组合开展教学。策划学术型师资主要侧重摄影学术层面的研究、引导,探究如何通过学术研究策划一场有文化、有内容支撑的拍摄方案。实验技术型师资主要侧重对影像效果、视觉效果的呈现,通过实验环节把前期的拍摄方案进行视觉化呈现。影像企业实战型师资主要侧重市场信息导入,把市场前沿的设计需求和设计思维引进院校,让学生的拍摄符合市场化需求,能尽快融入社会。

4.摄影实验室管理建设

实验室的管理主要分为三大块,即硬件设备的收纳管理、硬件设备的出借管理和实验室开放管理。硬件设备的合理收纳是实验室工作有序推进的前提,影像设备都是精密仪器,种类繁多,设备大小不一,需要有条理的收纳才能保证拍摄工作有序进行,而且必须要求所有师生都能按规范完成。院校要制定收纳规范,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归类编号、收纳入位,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和奖惩措施,予以公示告知,并作为课程基本技能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能继续使用相关设备。对于硬件设备的出借管理,院校对现有可出借的实验设备制定台账,予以公示,结合信息化平台动态呈现可出借的设备,确保实验设备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对于实验室开放管理,院校可制定实验室制度、开放管理制度,结合信息化平台,构建预约管理系统,动态呈现实验室开放情况,严格按照开放制度运行实验室[5]。

三、艺术与设计类学科摄影实验教学的未来

摄影教学范文5

1.课程相关设置不合理。

课时偏少。《新闻摄影》与《摄影技术基础》这类课程不同,除了讲解摄影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各种技术外,还要与新闻紧密结合,讲解不同新闻体裁的拍摄、文字说明的写作、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与法律问题等。实验学时有限,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练习摄影的各种技术。考核方式较单一。作为必修课,一般是理论考试70%+实验20%+考勤10%。对于大多数理论类的课程,这种考核方式设置较合理,但是对于摄影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笔试只能反映出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期末成绩并不一定能真实地体现学生的拍摄技术。课程设置的学期不合理。每个学校该课程设置的学期不一样。我们当前版本的教学大纲将这门课程设置在大四上学期,因为大四学生都比较忙,相对来说没有太多的时间在课下拍照片,提高摄影技巧。

2.教学资源较匮乏

照相机数量有限,更新换代慢。一批照相机往往经过几届学生使用,有时设备已经陈旧落后,不能成为学生拍照的好帮手。而且做实验时学生分组,不是每个同学都有足够的机会拿着照相机尽情拍照。教师资源有限,不同教师擅长的方面不同。有擅长理论的,有擅长拍摄实务的。教材内容较单一,配套资源不足。一般来说,新闻摄影的理论和实务介绍的比较多的教材,摄影技术方面介绍的不够详细,缺少一些照片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而且有些案例比较陈旧。有些教材摄影技术方面介绍的比较全面细致,但又缺少新闻摄影理论和实践操作的介绍。而且多数教材一般都没有相应的配套资源,比如多媒体课件,网站。

3.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各方面的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做好笔记。这种方式可以高效率地传递知识,但是容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缺少对学生作品的反馈。学生拍完照片作为作业交上来算实验成绩,教师打完分数存档。整个过程缺少对学生作品的反馈。没有及时的反馈学生就不知如何改进。新闻意识不够,缺少实践。新闻摄影拍摄的照片主要是为了报道新闻事件,传递新闻信息。但是现在学生只是拍摄完照片,完成技术方面的操作,基本没有用于新闻实践。现有的新闻摄影实践课程,教学手段相对单一,普遍采取演示教学和模拟训练的方式。课堂教学基本只能在教室或者实验室进行,而模拟训练由于受到学时和课堂时间限制,基本上也只能在实验室或者学校以及学校附近进行。

二、对目前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的思考

1.合理设置课程

适当增加学时,满足教学需求。教师可以全方位地介绍新闻摄影基本理论、拍摄实务以及摄影技术等知识。此外,实验学时的比重也需要增加,因为最终摄影知识掌握的怎么样,还得看实践的情况。运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期末笔试成绩占一定比例,通过答题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学生对摄影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平时成绩比重大一些,侧重于对摄影实践能力的考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课上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自评、教师点评和同学互评的方式客观地给出分数。可以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就他所拍摄的作品谈一谈摄影方面的心得或者对摄影某方面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每节课给学生10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结合拍摄的作品讲解一个小知识点,根据表现给出分数。学期设置靠前一些。摄影学习,基本不可以零基础开始学习。所以,可以在大一、大二设置《新闻摄影》课程。因为摄影操作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课下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不断实践,才能熟练掌握技术。相对来说,大一大二时学生的时间较为充裕,而且热衷于学校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实践学到的摄影知识,对拍摄照片有很高的热情,乐于参与到各种实践当中。

2.提供多种学习资源

增加照相机的数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拍照。购买设备时,尽量购买当前比较流行的、经典的、耐用的设备,好用的器材能够让学生得心应手地发挥。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其他的辅助设备,比如用来冲洗胶片的暗房、用于室内摄影的影棚、用于影片的后期处理加工的计算机机房等。配备教学梯队,并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机会。每名教师都有自身的特点,有擅长的方面,有薄弱的方面,如果能配备一个合理的教学梯队,教师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完善自己薄弱的方面,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中提高自身能力。在假期时,可以给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短时间内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完善教材,提供配套资源。更新教材实例。对于技术部分,建议多增加些图片、照片,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某一知识点。提供相关配套资源。比如提供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网站资源,不仅帮助学生扩充知识面,还能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3.使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讲完某个知识点,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课下完成,课上交流。比如,讲完“景深”,可以让学生课下每人拍摄一组不同景深效果的照片,课上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还能开拓视野,了解身边的同学是怎样拍摄照片的。每次任务之后,可以让同学们评选出最佳作品,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及时对学生作品给予反馈。反馈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效果,对学习的不足及时补救。对于实验课,学生交完实验报告和作品后,教师及时批改,之后可以把成绩和评语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哪里需要改进。平时在课上也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及时作出点评,同学们也可以讨论。通过MOOC、视频公开课的形式学习。现在MOOC非常流行,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能够充分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通过在线观看视频的方式,既能够看到老师的影像,屏幕上也会打出老师说话的文字,帮助学生记笔记。而且还可以和老师进行互动答疑。关键是在宿舍中就可以听知名大学教师的讲课,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学习完毕之后,提交作业通过考核之后,能够获得证书,证明你学习过这门课程并顺利通过。网络上也有许多视频公开课资源。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这样的方式,知识的讲解在课下完成,课上时间可以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非常有帮助。

4.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运用知识,掌握摄影技能。比如利用传媒学院丰富的资源,学校的新闻制作中心挂靠在传媒学院,可以让同学们参与到新闻制作中心的日常工作中,从事新闻报道,拍摄新闻照片。可以与地区的媒体合作,让学生们去实习。深入实际去了解新闻是如何采访、如何拍摄的。以学科专业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积极参与各类专业性的相关比赛也不失为另一种有效手段。人文知识竞赛、“最美校园”摄影大赛、微电影艺术节、DV短片比赛、“小小记者”大赛、学术科技展,等等,都可以让学生甚至相关指导老师在与他人的比拼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对专业知识及人文感悟的新的认识。

三、结语

摄影教学范文6

关键词:课程设计;考核

一、从课程设计上

本门课主要是以教师机的使用作为指导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实际学生实践操作,从学生的实际使用角度出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有手机的拍摄功能,从相机拍摄引申到手机拍摄,利用类似原理进行实践。既可以让学生在课程当中深刻理解到摄影摄像这门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手机的拍摄功能,提高审美,开拓视野。

(1)人像摄影练习。人像摄影一直以来都是摄影的主流,摄影作品中的人物能赋予照片更强的生命力,更容易打动观看照片的人。通过摄影基础知识讲解和拍摄练习,学生能掌握数码摄影的各项基础知识及运用,同时促进学生人际交际能力的培养,善于发现真善美。

(2)校园外部景观拍摄。大学校园景观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和身心有着无形的影响,学校文化精神的体现、学生的身心教育和谐环境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校园景观拍摄实践充分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育学生爱国爱党爱校,为我校发展奉献智慧的青春力量!

(3)校园内部景观拍摄。通过对文明、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教室、宿舍、食堂等)进行宣传,展现桂电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风、校风的形成。

(4)北海人文风情。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北海市。对此在实践课程中将选取北海特色人文风情进行拍摄宣传,做好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工作,充分贯彻北海校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

(5)优秀文化传承。老干部活动中心是老干部开展政治学习、文化娱乐和发挥作用的阵地,是我们联系老干部的桥梁和纽带。现结合课程思政改革实际,计划与老干部活动中心形成教学定点,开展实践教学,利于学生与老干部进行知识文化充分交流,促进优秀文化传承

(6)自行取景拍摄。通过以上的课程内容设计的安排可以看出,本门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同学们学习理论知识后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巩固知识点,让同学们善于发现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充分调动起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点、爱心以及专业精神,从发展角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既是学生宝贵的学习平台,也是教学要重视倚重的教学平台。

二、从课程考核方式上

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本门课程总成绩为百分制,60分以上(包括60分)算合格。即总成绩=平时成绩(课堂考勤×60%+实践考核成绩×40%。意在让同学们注重平时课程的各个章节知识点的学习,不断累积摄影经验,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对生活中的每一样事物产生认同感,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从影响学生对职业思考的想法视角,慢慢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因此,课程考核的结课作业以拍摄“校园风光”为主题,要求同学们提交5张不同的校园照片和10s的校园风景视频,并对照片进行寓意的阐述和分析总结。让同学们充分地感受校园情怀,体会校园的诗情画意和真切的校园文化自信情感,进而外出实地感受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学生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操作能力,从成绩上看,3个行政班的考核成绩中最高95分,最低80分,及格率为100%,成绩分布的层次说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达到要求,符合课程标准的设置要求,达到了考核的目的。

三、结束语

摄影教学范文7

1.1摄影的特点

摄影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们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学生了解摄影的特点。摄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纪实性、瞬间性、图像性和物质性这四个方面。摄影就好像一种复制一样,将那些实实在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事物用小小的镜头拍摄下来,让那些事物在镜头中真实地再现出来。然后经过处理,那些被收入相机中的事物就会被刻录在一张张图片上。这样就好像把实际的物体缩小一般,体现了摄影的纪实性。摄影再现事物是需要借助于相机的快门和光圈的作用的,利用它们可以记录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片段,抓住那些美好的事物,可是却不能将其完整的表现出来。同时摄影还利用二维、三维平面感光材料去展现某一瞬间的空间布局,利用那一瞬间去记录生活中美好的、有意义的片段。图像性和物质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以同一而论的。因为只有物质的存在才可以有图像的呈现,只有物质的存在才可以实现摄影艺术的审美和创造。而图像就是摄影艺术物质形象存在的一种形式,摄影图像在拍摄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形和失真等现象,但是无论怎样都是一种图像,都不能否定摄影的图像性给摄影带来的不同,那些是关于人们的审美和对美的追求,以及精神上获得的一种满足感。

1.2对题材的选择

摄影是一门比较随意却又透露出严谨的课程,它需要对摄影对象进行一定的挑选,在进行摄影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要求选取对象。一般摄影主要的对象就是人物和风景,表达的意义不同所要表现出来的效果自然也是不同的。要注重拍摄的主题还有景物的构图形式和色彩的对比应用。

2现代数码技术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

2.1主要运用在摄影教学中的数码设备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经济日益进步,科技发展也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摄影教学中使用的数码设备就是相机,一般是采用单反来进行取景,这就需要学生在进行摄影教学课程学习的时候掌握对单反相机的使用。

2.2数码相机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

数码相机在摄影教学中不仅只是用来取景,还可以将拍摄的图片处理成幻灯片,用数码相机将需要讲解的部分制作成幻灯片,这样在老师讲解摄影的时候就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了。在摄影基础理论中,有一点就是关于数码相机的电子测光原理,这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理论知识,因为电子测光是很准确的,对光的感知不同就会对曝光度的需求产生不同的要求。摄影教学中还有一部分关于数码技术的运用就是对深景原理的理解,很多数码相机并没有相应的装置,在镜头焦距和物距相同的时候,采用大光圈和小光圈拍摄不同的图片,并进行比较。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深景原理。同时还要考虑在镜头的焦距和物距不同情况的情形,但是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数码相机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初次进行拍摄取景的同学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可能会出现对拍摄主体的采光、角度和构图等方面的困难,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投影仪设备将学生拍摄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逐一地为学生讲解出现的错误,并告诉他们如何在以后的摄影中避免那些错误。

3网络资源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

3.1图片资源和网站资源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

网络资源在现代社会是非常丰富的,很多老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一般都会利用网络资源,去获得更多的关于要讲解的那个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扩充学生的视野了,摄影教学也是如此。摄影教学其实更是一种美的享受,老师利用网络资源去获取那些别人拍摄的美丽的图片,并根据那些图片来给学生讲解拍摄的原理和运用的方法。例如,镜头的实物样品、光学的原理和拍摄的效果图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得到一次欣赏美丽图片的机会。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便利之处来搜集很多关于摄影教学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源来学习课程,这样比枯燥的讲解更容易达到效果。网站平台为摄影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地方,这是摄影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大资源。网络资源中有很多关于摄影的网站,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网站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更为深刻的学习,观看别人的摄影作品和心得体会还有那些好的技巧。网站不仅可以给摄影教学带来便利,还可以给学生一个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站的优势条件,将自己拍摄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中,和其他的学生一起进行探讨,提出不同的关于摄影课程学习的好方法,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和沟通的机会,这样的方式对摄影教学来说是非常好的。

3.2数码相机与笔记本电脑在摄影教学中的共同运用

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在摄影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为老师经常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摄影教学。学生先用数码相机拍摄图片,然后利用网络资源做成幻灯片,或者以其他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老师就可以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在摄影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了。

4小结

摄影教学范文8

中国式的高等艺术教育,从近代史以来,就是中西结合的产物。我们的教学体制,从大专起始、到本科制再到工作室的教学形式,直至研究生制—攻读艺术类硕士学位,这些教学层次,几乎都是从低年级的填鸭式向高年级的自由式过渡的,逐渐形成了自然而然的艺术教育模式。这种由中国传统文化派生出来的艺术教育程式化规范,在改革开放新格局的冲击下,特别是一些新兴艺术专业的教学意识,给自由式的个性发挥,带来了具有某种文化积淀的新艺术意识的生机。所以说,在现代艺术思维和艺术实践的趋势之下,研究和把握艺术摄影教学的关键性环节,乃是不断发展和完善年轻的中国摄影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且当我们结合现代摄影文化的构成机制和流向的特殊,为培养摄影艺术的一代新人,更将成为我们探讨东方摄影文化教育的一桩夙愿。由此,我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与大家共同讨论,如何选定和抓住艺术摄影教学各个阶段中心环节,使摄影艺术教学定位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不断改进与充实能相辅相成。

当代摄影艺术,做为视觉文化形态的一种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是社会经济、人类生活同文化艺术互为作用的有机信息载体,构成人们现代生活中的一种特定的图象艺术地位和审美品格。那么,随着摄影文化深层耕耘的构筑以及艺术的现代拓展和它们互为融通,必然使当今的摄影艺术高等教育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在中国以艺术摄影教学为主创,发挥高等美术院校的办学长处,在综合体现基础理论的系统性、教学与实践的阶段性和摄影技术技巧科学性的前提下,遵循着三个过渡,即二1、从造型艺术的绘画基础向摄影艺术基础的自然性过渡;2、从摄影基本技能向摄影艺术的观察、思维和表现的强化性过渡;3、从造型艺术的规律和潜能向拓宽现代艺术意识,培养艺术个性的升华性过渡。我们的教学,把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同掌握艺术摄影创作与设计的能力,融汇在每个阶段性教学与实践里,踏出了艺术摄影教学从无到有的一段艰难历程。

一基础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在于如何培养学生表现意识的产生与释放能力。

由于摄影与绘画是异曲同工的瞬间平面造型艺术,在遵循艺术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从选拔学苗的招生到进入低年级的基础课教学,围绕着对科学的造型观念和艺术的造型意识的认识理解,在逐步掌握造型艺术语言的过程中使绘画基础训练着重通过塑造过程中的整体性与局部刻划的矛盾冲突,在素描练习中解决大的形体,大的运动和大的轮廓等整体艺术的基本特征,动态、比例和明暗;在色彩绘画中,则重点是要解决对色彩变化规律以及色调的主观感受和主观控制造成怡人的景观,从而掌握和运用色彩的心理表现力。进而在掌握摄影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调技术技能的施展,要同产生初浅的表现趣味与体现能力紧密挂钩。把选择意识和观察方法的培训,透渗在摄影器材的掌握技能之中。对于这一点认识和运用,乃是至今摄影艺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这样,低年级的绘画基础训练同掌握摄影原理为中心的摄影基本技术的步人,融为艺术修养提高的循序渐进之中。在教学中,紧紧将技术基础性与初步的表现意识相结合,使学生学习基础课,完成技术技能的练习,培植艺术修养的过程,就是培养个人对客观实体如何感受及其产生激情,在艺术刻划表现上,运用和巩固基本技能的释放过程。因此,初级教学阶段,绘画基础向摄影技术基础的自然性过渡的中心环节,就在于从增长学生艺术修养开始,核心是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用艺术的表现意识来牵动技术技能的提高,把基本理论归纳、突现在艺术追求的自觉控制之中。

二设计摄影是艺术摄影教学中创意训练由低到高过渡的中心环节

我们结合平面造型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相结合的新视点,从三大构成的平面构成想象与设计开始,体会和把握黑、白、灰和点、线、面的排列和重叠的秩序感,使学生步人新的视觉领域,以单一因素为初级阶段,学会平面分割、对比、变形和特意技能。采取根本不受具象限制的方式,来培养与传统绘画造型和摄影的纪实完全不同的观察和思维方法。而且,学生们设计作业的过程与最后效果之问,不一定有着天然地联系,即完成作业的目的和构思的过程,根本不受具体效果的局限。老师强调指出:开发自如地想象,构思要灵活才是决定自己设计和想象品位的关键;不要让自己走人死角,变形大胆而随意;对象变了,材料变了,就会引起想象与设计的大变化……之所以这样,共实质都是思维状态的新秩序、新活跃。这无形中提高了大家组织和驾驭形象思维的能力。诚然,平面构成是锻练学生的形式感,但是这个阶段的平面设计组织和以后将学习的想象设计的拍摄、J‘一告创新、设计摄影等课程,又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甚至实质内容卜根本没有联系,而应着重强化平面构成思维状态的个人悟性。只有到了制作描出,才直接决定着作业的效果。显而易见,这是我们教学过程中一个潜移默化的方面,可谓关键环节的一个序曲。

进而,运用摄影材料和工具,对于客观物象的艺术再现同个性、理念的艺术表现相继续,在想象设计的摄影纪录的基础_卜,由于摄影创意设计,人为地将摄影从纯纪录的工具变成想象和创造的特别表现手段,使学生们很自然地摆脱传统模式,放开手脚,展开翅膀,从生活实体到形式格局,都以全新的角度、姿态和动意而找到了标新立异的理念语言,幻化出了个性的视觉心象。主观创意表现的艺术设计摄影,向各艺术摄影创作宏观表现的过渡,就从平面构成、想象设计和设计摄景‘这样一条无形的视觉艺术潜线而演变成以设计摄影为中心环节的艺术摄影教学中期的关键性过渡。由于设计摄影重摆布拍摄的创意、重技法表现的创意、重构成表现的创意,更重现代艺术意识理念的独创、启发和诱导,自然具有现代视觉艺术表现观念意识的强烈性、趣味性和深邃性。因而,使这门课程的教学,被视为广告摄影教学的重要基础。

三彩色反转片的拍摄与冲洗是摄影艺术表现的高难技巧

众所周知,黑白摄影的影调韵味深受人们的崇赏,然而彩色摄影的客观彩色实体到作品色彩效果的创造,也是摄影艺术信息工具和艺术纳最的有机部分。我们在彩色摄影的教学中,通过彩色反转片的拍摄与冲洗这个高难技巧的理论分析和技术技巧的传授及其操作实践课,把它们作为完成摄影专业技能培训,向艺术表现技巧升华性过渡环节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我们艺术摄影教学不断深化的重要步骤。每届学生在这个阶段的教学里,都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p#分页标题#e#

彩色实体与色彩效果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艺术家关心的一个主要课题,当然也是彩色摄影的技术与艺术综合水准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彩色反转片拍摄出来的色彩和色调的色温效果,必须对观察感受的形象思维与拍成彩色正像的关系,从理性上增强理解,从感觉上拓宽想象和控制,求其色彩的心理表现力和色彩的象征性真实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拓展彩色摄影艺术追求的深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应认真抓好这一教学的中心环节第一、可以使学生在观察方法训练卜,能进一步专注,学会看整体又会看细部,运用彩色摄影原理更多地附以被摄对象的精神气韵和意境;第二、把拍摄表现技巧的运用过程,当作视觉艺术规律和自身修养逐步完善相结合的创作深化过程;第三、由此而成为摄影艺术教育由低到高的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进取步骤;第四、部体的视觉艺术判断的熏陶将是今后长期艺术创作实践的坚实基础。总之,彩色反转片拍摄与冲洗的高难技巧的把握,为学生们艺术表现趋于成熟奠定了根基。

四培养观察艺术的现代意识是艺术摄影教学升华的中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