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设计范例

工程测量设计

工程测量设计范文1

有的设计单位一味追求高额利润,为了争取更多的设计项目,进而导致了无序竞争,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尤其是使用资质挂靠以及虚报业绩的情况比较明显;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很多设计单位故意压低勘测设计费用,故意压缩水利项目勘测设计周期,而且还拖欠设计费用;很多民营和国外投资的水利工程业务为了实现更多的利润,要求设计单位为了减少工程故意在公益方面进行压缩投资,而且在扩大盈利方面不断放大,使得包皮的方案和实际的施工设计不一样;水利工程从一开始的设计阶段到后期的工程建设阶段,中间需要经历非常多的复杂环节和实践,并且由于受到水质以及水文,还有气象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二、加强勘测设计质量管理的建议

(一)政府监管

1.前期项目设计审查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另外,还需要通过政府制度的审查,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方面的制度审查,主要包含了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大概预算,还有初步的设计报告。必须事先经过审查,并且要严格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质量经济以及技术把好关,政府水利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质量审查具有权威性。

2.施工图审查

施工图审查作为政府监管最重要的职能,但是在其具体的实施方式还是需要经过认定并且具备施工图审查,需要有能力的中介机构配合完成。对施工图进行审查有利发现施工设计质量问题,并且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能够有效提高总体的勘测设计质量。

(二)企业自律

通常情况下水利行业设计单位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有关文件把好质量控制关,而且还应该在自身资质允许的范围内开展业务,应该对分包出去的各项业务做好管理,时刻明确设计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制度,应该针对设计合同当中的任何一项指标都要履行,充分建立起企业内部的健全的监管机制还有质量奖惩机制,并且不断推进和实行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

(三)中介服务

对于很多中介服务来说,监测设计单位可以将自己的一部分业务承担出去,但是监测单位必须做到对所承包出去的业务进行实时监控,要对每一个过程以及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做到把握质量关。尤其是对于设计过程还有成果质量方面,另外,对于设计以及施工进度都需要做好控制。这都属于在政府管辖和领导范围之内的市场行为,不应该强制执行。

另外,在行业协会方面,尤其要注意质量管理,应该在质量管理方面充分发挥出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并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业自律公约,以此约束行业单位以及监督单位要严格把好质量关,这样才能够促进整个行业行为更加规范和合规。另外,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将以行业协会作为基础,整合并且推动行业的质量监管,推进整个行业自律。

三、结语

勘测设计主要是针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全面规划以及描述的整体过程,勘测设计也被称之为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勘测设计文件作为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依据。如果勘测设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其后果将难以想象。所以,应该高度重视设计质量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并且还应该在水利行业不断加强推行质量管理检查工作。

工程测量设计范文2

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应突出其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尤其是在当下信息技术发达的背景下,应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需要。鉴于此,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背景下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实践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课程教学非常的关键,其质量的高低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这都为工程测量课程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这一大环境下实现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成为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一背景下加强课程建设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一、工程测量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较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教育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因而其在课程定位上也与普通本科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它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产和管理能力,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教育的需求。正因如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课程的基本定位应当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做到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岗位胜任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设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目标的时候,各院校也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注重教训内容的先进性为主要教学目的。

二、工程测量课程建设实践

(一)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要求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更多的与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工程测量课程应当尽可能的压缩知识量,解决由于学时压缩而知识量、信息量反而增加的矛盾。除此之外,还应当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改革,充分利用现今发达的信息科技技术,使其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2]

(二)教材建设

众所周知,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教学内容,并为学生课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然而伴随着测绘仪器的发展以及教学手段的优化,工程测量课程的课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缩小。在教材内容上,应当根据专业学科的发展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将那些已过时的以及不必要的内容删简,强化施工测量方面的知识,建立完备的教材体系,使新编教材的内容更为新颖,跟上时展的步伐,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3]

(三)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工具,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讲授课程内容,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工程测量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基础课,该门课程内容中涵盖了众多的概念和公式,这些概念和公式枯燥乏味,往往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很有可能使学生感到学习非常枯燥,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谨记工程测量课程应当与工程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必须将课程的讲授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工程测量课程的基本概念,进一步提高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效果的达成。

(四)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当前,工程测量课程的全部教学资源已在网上,学校可以通过为学生宿舍、图书馆、办公室、教室接通互联网,使其可以非常方便地在网上进行相关学习资料的下载。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教师之间亦可进行相关课程成果的共享,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和教师的需要。网络教学环境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一步拓展教学范围,因此必须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学校可以配备专人对网站进行维护,实时更新课程素材,为网站的进一步发挥作用奠定基础。还要征求学生对网站的意见,不断的创新网站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

(五)规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建设工程测量课程的同时,笔者认为教师还应当根据测量的特点,来改进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条件。总之,只有在深入了解该门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场地,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够满足实践的需求。

(六)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直接实施者,其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在建设工程测量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素质的高低对课程建设的质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高水平的测绘学科带头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可以通过课程进修、新知识培训等形式来不断提高工程测量学课程组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使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打造一支结构优化、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除此之外,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还应当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这种方式来实现教师水平的提升。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搭建教师沟通平台,使教师能够在该平台上实现课件课程以及新知识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帮助教师解决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使整个教师队伍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态。

三、结语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工程测量课程应实用为导向,注重其实际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确保工程测量课程的共建与共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当然我们也应当充分意识到罗马非一日建成,工程测量课程的搭建也非一日之功,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步走向成功。

作者:鱼彩彦 林凯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玉振,王郑睿.信息技术条件下工程测量课程建设的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2010(6).

工程测量设计范文3

关键词: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

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测量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竣工验收全过程。在建筑类人才培养中,《建筑工程测量》是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悉理论、精技能”为目标的土建类高职人才培养,更是把工程测量技能作为人才培养成败的衡量指标之一,测量仪器实操技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1]。因此,建设高效、实用并紧密贴合工程实践需要的“教学做”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测绘技术、测绘手段的发展和更新,GNSS、无人机、测量机器人等新型测量仪器的不断涌现[2],给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并优化实训场地,保证多个实验实训有序开展,对切实提升学生实训操作技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意义重大。

1工程测量实训内容分析

建筑工程测量的常规教学模块一般应包含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和施工测设等,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为保证教学效果,每个教学模块都安排有一定量的实践操作课时。另外,往往还会配置1周~2周的综合实训环节,要求学生将单项模块的学习内容综合应用于某几项模拟真实工程的测量任务[3]中,巩固提升课程内容。工程测量实操任务可归纳为图1所示。

2实训场地整合

如上所述,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内容多,训练项目可多达20余个,若逐一建设实训场地,所需场地面积和资金都会比较大。因此,有必要分析各项目对场地的要求,结合课时、专业、班级及学生数量等因素对实训项目进行筛选、整合,以优化场地布置。根据历年来我校教学实训开展的实际经验,并借鉴兄弟院校校内实训场地建设情况,将实训场地整合为仪器认识与检校、多功能综合实训、测设与变形监测三个场地。场地内点位布置综合考虑各实训项目的各自特点,尽可能一点多用、一场多能,提高场地利用率[4]。通过点位加密与优化,三个场地可满足上述所有实验实训项目训练要求,各场地与实训项目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3建设实施

3.1场地布局。基于上述项目与场地整合思路,根据校园总平面布置现状及远期规划,充分考虑车流、人流交通特点,对校内实训场地布局,如图3所示。

3.2仪器认识与检校场地。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认识与操作项目,旨在帮助学生熟悉仪器构造,练习安置、对中、整平、瞄准等基本操作,教学内容简单,课时不多但时间安排分散,属于和理论教学穿插进行的课间实验。这些实验项目对场地的要求不高,无需开阔场地,点位多仅用于对中整平练习,可密集布置。为避免雨雪等不良天气影响课程计划正常实施,在教学楼附近选择开阔地,建设开放式实训棚,棚下埋设测点,棚外竖立水准尺、花杆、棱镜、觇标等瞄准目标,形成半室外实训场地。测点布置以满足撑开三脚架和方便学生分组训练的空间为宜,并注意与瞄准目标间是否通视。经费充足的条件下,可在场地建设时融入测绘技术发展史、仪器进化展示等教育内容,搭配景观及文化长廊设计,形成测绘文化广场(见图4),既可满足工程测量课日常教学所需,又可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基地之一。

3.3多功能综合实训场地。认识仪器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仪器解决工程建设的实际问题,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测量、碎部测量都是使用测量仪器的实训项目,这些实训项目是工程测量实训的核心及重点内容,所需课时最多,且必须在开阔场地进行。工程测量技能大赛国赛题目一般为1.5km闭合路线二等水准测量和200m×200m测区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两项,技能大赛是实训教学的风向标,“以赛促教”也一直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为此,以整个校园为测区,参考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和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要求布设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建设多功能综合训练场地(见图5)。场区内控制点布置除考虑路网、交通、人流、相邻点通视要求等因素外,还顾及了二等水准、四等水准、等外水准测量场地互为备用,闭合路线、附合路线、支路线相互切换,并满足多个班级分组分项开展实训的需要。所埋设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均利用GPS技术测得三维坐标信息,为各实训项目提供已知数据,并可作为衡量学生实训成果精确度的评判指标。该场地不仅能提供多组二等水准测量路线、多个数字测图区域,为开展校内工程测量技能大赛,选拔省赛国赛选手提供方便。还可开展各种路线的普通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距离测量、经纬仪导线控制测量、全站仪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多个实训项目。

3.4测设(施工放样)。与变形监测场地施工放样是建筑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是测量学知识和技能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施工放样也称测设,是将图纸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位置标定到现场的测量工作。因此选择校园西北角长约200m宽100m的空地做实训场地(见图6),模拟轴线放样和高程放样的真实工作环境,给学生零距离的施工放样体验。变形及沉降观测历时较长,不便于在课内安排教学训练计划,可利用校区或附近正在施工的工程做辅助实训场地。

3.5踏勘选点埋石。依据上述功能区划和点位布置方案,经现场踏勘,以相邻控制点通视、基础稳固、布点间距符合规范要求为原则进行实地选点埋石。整个场区共布置导线点35个,图根控制点50个,分组实训水准点72个,普通测点20个。所有点位均布置在基础稳固的硬化地面上,埋设时利用电钻在预选点位上开孔(见图7),再灌注水泥砂浆后放入定制的测量标心,埋设好的点位如图8所示。

4建设成效

工程测量设计范文4

关键词:高铁工程;精密工程;测量技术

0引言

高速铁路凭借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我国交通运输业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其运行时速可达高达200~350km/h,具有运行安全可靠、舒适快捷等特点。列车行驶过程中要求轨道结构完全平稳,以保证在行驶中旅客的人身安全。要想实现高速铁路大运输力、高速、安全可靠、舒适快捷的优势,就要在轨道的施工工艺、材质、结构尺寸精准上严格把关,保证列车在行驶过程中无颠荡、无摇晃,安全平稳行驶。而这些相关标准只有通过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才能实现。本文结合具体的项目工程,详细介绍了气高铁工程建设中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希望对同类施工提供参考。

1高速铁路平面测量概述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勘测设计单位要明确铁路的走向、形势、地形、地质条件。高速铁路地跨面积广、路线长,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较大,所以要根据其特性做出整体测量设计方案,以满足施工要求。同时还要掌握好坐标系统、水准基点等,以确保测量结果精准无误,施工顺利进行。高速铁路工程测量采用的是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其在具体施工结构中投影长度变形值要达到10mm/km。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在结构基础中分为三级布置:第一级是为测量、操作施工、运行服务维护准备参考标准的基础平面控制网(CPI);第二级是为测量、施工操作准备控制参考标准的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第三极是为轨道布置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的轨道控制网(CPⅢ)。三级平面控制网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2高速铁路高程控制测量

2.1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测量

2.1.1线路水准基点选埋

高铁线路对于水准基点的埋设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一般每隔2km埋设一个水准点。当经过隧道、桥和特殊结构路线时,要按照实际工程施工特点进行布设基点。水准基点的布设一般要与中线位置保持50~300m的距离,构成符合施工要求和国家标准的高程控制网,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水准基点控制网测量。

2.1.2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测量

线路水准基点应符合二等水准精度的要求:一是与国家标准水准点联测;二是测量要在150~400km之间;三是全线基点测量要同时完成测量。若遇到达不到二等水准测量的标准的情况,要采取相应解决措施:遵循施工项目的特点,设定满足施工条件的高程基点;提前建立好符合要求的二等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再开始测量操作。

2.2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测量

高速铁路轨道施工、运营维护所需要的高程基点数据属于CPⅢ高程控制网,其又被称作轨道控制网,施工项目竣工后沉降和变形程度通过验收后再开始测量。CPⅢ高程控制网的测量方法是“精密水准”,精度等级也是相当高的。在测量操作前,应对各个的二等线路水准基点进行二次测量,测量结果合格后,按照项目施工要求实施。在对CPⅢ高程控制网进行测量和计算平差时,应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进行两次,并及时记录观测和计算结果,保证施工顺利进行。CPⅢ高程控制网采用DS1及以上精度的电子水准仪等仪器测量,其测量流程为:“后-前-前-后”或“前-后-后-前”。观测方法是“精密水准”观测法。测区内二等线路水准基点,与符合施工要求的二等线路水准基点进行联测时,按照独立往返精密水准测量法完成测量。联测的标准是每区段要联测3个水准基点,每2km就要有一革联测的水准基点。CPⅢ点与CPⅢ点之间水准基点的布设,按照“中视法”或“矩形法”的思路进行布设,以致4个CPⅢ点之间能形成一个闭合环。CPⅢ控制点水准测量需要对按照设计要求形成的闭合环进行环闭合差检核,要求该环闭合差小于等于1mm。当遇到前后两区段衔接处时,要求两区段交点处高程差值应≤±3mm。判断其符合标准后,后一区段CPⅢ网平差,应采用本区段联测的线路水准基点及重叠,要求相邻基点存在的误差≤0.5mm。

2.3CPⅢ高程传递测量

CPⅢ高程传递测量时,如遇到地面与桥面之间的距离高差较大时,地面水准基点无法直接传递到桥面CPⅢ控制点上。这时就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测量。使用三角高程测量法选择地面与桥面相近的地方开始接收高程,需要用不同的高度测2次,每次要手工观测4次,两组高差值应≤2mm。测量得出结果后取其平均值,平均值就是传递高差。

3高铁轨道施工测量

3.1轨道安装定位测量

轨道布设通常采用龙门式起重机。液压锁闭机沿垂直方向利用4个抓夹点,将轨道板牢牢锁住后开始起吊道板轨,起吊前要保证板的规格、走向符合施工要求,承轨台、轨道板完整无损,以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展。如果剥离混凝土,则应在5mm、50cm、100mm处控制深度、区域和长度。如不符合规定,则要立即进行处理。轨道板吊起后,为了能将轨道板顺利安置在混凝土底座板上,需要提前调整好横梁的横向倾斜度,使其与下落点保持一致。把轨道板用龙门式起重机吊装到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慢慢降落至提前放好的垫木上。然后人工辅助操作,使一边和安装好的轨道板对齐,另一边将轨道板结构凹槽处安置到圆锥体上。按照此流程施工操作,轨道安装定位测量完毕。

3.2轨道精调测量

轨道精调测量必须使用全站仪自由设站和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相互配合来完成。

3.2.1仪器的安装

全站仪按照“两对强制对中三角架架设在前后两个GRP点上→小里程的GRP点上放全站仪→大里程的GRP点上放棱镜”的思路进行架设。例如1号GRP点是全站仪,2号GRP点放置棱镜,全站式仪器自由设置站台监测最终GRP点的坐标标准机架的框架包括5个标准框架,第一个标准框架放置在Ⅱ板的一号承轨台上。棱镜是1#和8#,2个标准帧,放在第五载体表上,2标准框架上的棱镜是2#和7#棱镜。第3个标准框架位于第10个载体表上,第三标准的棱镜是3#和6#棱镜。第4帧放置在先前调整的板的第一载体台上,棱镜是4标准框架的4#和5#棱镜。所有标准架紧密连接到轴承座上。TⅡ板有10个载波,并且在板文件中给出了每个载波的数据。所需的目的是将Ⅱ板置于所设计的位置。将完整的电台与安装有Ⅱ板测量系统的计算机连接。使用配置连接全站仪,计算机连接到另一个电台,选择参考系数,并执行全站仪和计算机的相互连接。连接成功后,结束仪器安装操

3.2.2标架的检校

确保结构平稳,以保证施工数据精准,施工项目顺利进行。将标准框架放置在Ⅱ板的火车站上,在标准框架上放置标准棱镜,并按照全站仪标准测量3次。旋转标准框架180°,执行测量并保存数据。卸下标准框架,将前1个标准框架靠近托架。获得测量数据,与标准数据相比,设置第一标准帧的参考参数。参考参数分为绝对参考参数和相对参考参数,依次设置标准1至4的参考参数。仪器校正操作完成后,即可执行对轨道板的调整操作。

3.2.3定向

在对全站仪和后视棱镜施工操作完成之后,执行方向测量。设置全站仪的温度、气压参数,进行棱镜的校正。棱镜选择莱卡小棱镜,棱镜常数为17.5mm。导入计算机数据,打开项目文件名,测量数据保存文件夹中。选择相应的GRP点行进方向,整个站的GRP点为1点,选择一个点坐标,方向棱镜为2个GRP点,选择2点以制作后方视图。确定方向成功,满足方向精度要求即可。

参考文献

[1]丁月峰.浅析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及应用[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19(5):254-256.

[2]樊立朋.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在高铁方面的应用探究[J].数字化用户,2019(1):79.

工程测量设计范文5

关键词:课程思政;施工测量;高程放样;思政教育

0引言

在构建思政大格局的指示精神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推出了“课程思政”的改革举措。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1-2],不仅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与方法,做到“授业”与“解惑”,还要让学生锻造优良品德[3-4],做到“传道”。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学习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要“把好关”“抓好点”,围绕育人目标,把思政教育贯穿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构造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施工测量是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以培养“高端技能型工程测量员”为基本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线路、桥梁以及隧道等工程建构筑的测设方法,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养成吃苦耐劳、拼搏争先的精神,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因此从该课程下能够挖掘丰富的思政元素,那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中,即把专业知识讲出“思政味”,避免出现简单的叠加,真正做到二者融为一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5]。在专业课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已成为各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6-8]。本文以《施工测量》课程中情境一里的知识点“高程传递放样”为例,探索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并应用到实践教学中。

1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次课堂教学以“双主体”教学思想为主导,依托云课堂平台,将课堂教学按照课前自学、课中导学以及课后评价3个部分来组织实施,有针对性地将思政教育贯穿起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之中有感悟、有启发。

1.1课前———任务引入。本节高程传递放样给学生讲解的内容为高程向上如何传递,其中向上传递主要是应用于桥梁工程,因此,课前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视频,诸如《厉害了,我的国!》《辉煌港珠澳,最美中国桥》等纪录片推送至云课堂平台,在宏大视角下让学生直观认识超级工程———“中国桥”,学生在云课堂课前讨论环节发表自己的观后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动力。随后学生继续学习桥梁施工模拟动画,了解施工的工艺流程,明确期间需要的测量工作,接下来,教师任务———在桥梁的施工建设中,需要准确放样出支座垫石的高程位置,学生集思广益,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应如何解决。

1.2课中———任务实施。课中,教师对任务做进一步分析,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桥”这一超级工程的建成离不开测量工作的支持,领悟到测量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进而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业意识,同时加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接下来,教师引导复习普通地面高程放样知识点,结合已学过的相关理论,学生理解普通地面点放样和地面高处点放样的区别,通过思维迁移,学生思考“对于高处点放样,直接利用水准尺无法完成,应如何解决”。教师针对该问题在云课堂设置讨论任务,学生各抒己见,利用已有知识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得出“需利用一定的工具将地面高程控制点传递到高处,然后依据一般高程放样的方法即可实现”。明确这一关键环节后,教师引入钢尺来进行原理的讲解以及施测的步骤,关键的内容在于正确计算出待测点水准尺的理论读数,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操作水准仪以及准确进行各项计算,学生理解作为测量工作者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需要注意的是,钢尺在传递过程中要进行改正,包括尺长、倾斜以及温度3项改正,学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利用钢尺在进行传递时通过改正才能得到精确的结果,并从中体会作为测量人员要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完成原理部分的讲解后,教师在云课堂中组织测验,进一步巩固对高程传递原理的理解。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安排实训任务,开展小组PK活动,随机划分小组,各组成员通过分工完成放样元素计算、组内配合模拟实践解决垫石的高程放样,完成任务的实施。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小组之间的PK,学生明确与人协作的重要性,切实体会测量是一项团队工作,每一位测量工作人员都扮演着关键角色,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随后,教师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和行业规范对各小组计算成果、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重点针对放样成果复核进行验收,对存在数据涂改、更换的现象进行重点教育,要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诚信为本的品质,这也是企业对员工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同时引入企业成果验收标准,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教师针对本次实训总结完成后,给学生展示已有安全事故案例,学生进一步明确“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测量人员的意义,深刻领悟一名测量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1.3课后———考核评价。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前学习情况、课堂参与情况、实习成果以及测验等,能够综合评价每一位学生对于本堂课的掌握情况,学生可根据云课堂平台查看自己在每一个环节的学习表现,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到评价既是终点,也是起点。教师在评价中,有针对性地增加对于思政因素的考核项目,纳入到主观评价中去,评价内容包括:1)团结协作性。主要包括小组解决问题的效率、实习中分工的合理性以及实习成果的质量等,由各小组组长和教师完成评价。2)工作态度。主要包括学习和实训中表现出的认真细致、严谨负责以及实事求是的品质等方面,由个人自评、成员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来完成。3)规范和质量意识。主要包括各小组成员在实习中操作的规范性、成果的质量等,由教师来完成。其他方面包括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爱岗敬业的态度以及工作中的创新意识等,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会进一步完善德育方面的评价体系,真正做到把思政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2结束语

工程测量设计范文6

关键词: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工程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工程测量技术不断更新,测量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其中,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就是一种具有较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先进测量技术。在现代社会,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测量工作中。和传统工程测量方法相比,应用摄影测量及遥感技术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降低工程成本,优化造价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应用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测量的精确度,而且操作较为简单,测量速度快,有效节省了测量时间。由此可见,在工程测量中应用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能够对工程测量的结果、测量时间以及测量成本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优化升级,使工程的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这对工程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摄影测量概述

受到科技进步的影响,在工程测量领域中,也出现了大量先进的测量技术,使测量工作方式得到显著优化。不仅有效减轻了工作量,降低了测量成本,同时使测量准确度也得到大幅度提高。摄影测量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先进测量技术,在具体应用摄影测量技术的过程中,专业测量人员只需通过操作特定的机械设备,就能够利用数据化图像的方式将实际显现出来,从而有效完成测量工作。利用摄影测量技术,不仅能够获得完善的数据模型资料,还能够根据具体测量标准和要求,通过全数字化摄影的方式提取所需的指标或要素,并整理成数据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数据信息服务。在使用摄影测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必须正确使用CCD数字摄像等技术采集数据,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处理,还要提高采样质量,以保证模型的准确性,能够充分反映出实物的具体情况,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指导[1]。

二、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另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现代化测量技术,这是一种利用专业遥感器来接收远程辐射和反射信号,再对信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实现测量目的的先进测量技术。在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工程测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必须合理采集实物的数据,同时还要注意对数据信息进行准确处理,然后形成数字化的图像,从而实现对物体的准确测量。应用遥感技术开展测量工作,注意必须与工程的实际要求充分结合,同时还要配合卫星遥感图,从而有效保证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受到整体视觉条件的影响,使用遥感技术开展测量工作,需要利用卫星系统来判断被测量物体的实际位置,还要根据传感数据以及相关标准要求,对遥感数据实施专业化处理,才能够形成可供工程建设应用的测量数据。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工程测量,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工程测量的准确性。这对节约工程测量成本、优化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一)高精度轻小型低空遥感平台的应用

在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进行工程测量,为工程建设提供测量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就是低空遥感平台。该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好的机动性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易受到云层的干扰,进而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数据信息和高清晰度的图像信息。除此之外,低空遥感平台的操作较为简单、灵活性强,能够适应很多复杂的地理环境。在测量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使用低空遥感平台仍能够得到高精确度的数据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测量数据信息,有效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利用低空遥感平台还能够获取大量的低空数码影像资料,利用这些影像资料再经放大比例尺测度,就能够有效获得实际信息。这对于一些复杂地质环境,测量人员难以深入的地区,都具有非常好的测量效果,有效解决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影像测量以及航空遥感影像技术的不足[2]。

(二)卫星遥感影像技术应用

目前,卫星遥感影像技术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测量领域的先进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各种星载非接触传感器来模拟影像并处理分析数据,实现对数据的数字化解析和提取,从而有效获得相应的数据文本,然后将数据文本存储在空间信息系统之中,实现对数据文体的符号化和可视化管理。通过这一系列的处理措施,使数据信息能够有效应用于工程建设之中,以满足工程建设发展的要求。该技术具有摄影成像速度快、周期短、节省人力、灵活多样、图像精确还可以立体化等多种优势,是现代化测量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需要获得大比例尺地理空间数据信息时,更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

(三)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是一种将测距设备安装在飞机上,从而实现测量目的的一种现代化测量技术。根据实际需求,也可以在飞机上安装机载激光探测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设备会发射受控的激光,当激光光束遇到实际物体后会发生反射和散射,根据反射及散射回波,能够有效定位和扫描地面目标,从而完成测量工作。该技术融合了GPS全球定位技术等多种先进的测量技术,能够真实有效获取测量区域的地形信息,而且精确度以及分辨率都非常高,还能够直接建立地面三维坐标图形,而且在操作过程中,不需要在地面建立大量控制点,有效简化了操作程序。这种技术还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作业速度也非常快,抗干扰能力较强,不易被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在测量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工程测量中的一项重要技术[3]。

四、建筑工程测量误差的控制方法

(一)科学的测量方案

建筑工程在测量过程中,必须依靠科学的测量方案,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之前应该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查勘,根据勘察的数据完善施工测量的方案。并从整体上将施工方案进行完善,优化设计方案,使得施工导线和控制网可以被合理安排。在测量过程中还应该选择合理的测量地点,这样可以保证测量的精度,防止出现过大的误差,还需要在不同的、相近的观测地点进行测量,从而将出现的误差进行排除。

(二)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测量仪器设备的精准度是保证测量结果非常重要的因素,选择设施的仪器设备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还应该结合测量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天气因素,将测量结果受到的影响降低,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为误差过大而造成的工作量增加。

(三)事先估算和事后校正

在建筑工程测量前,工作人员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测量的结果有一个大致的估计,将测量的结果和误差控制在可能范围内。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测量规范,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测量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将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对一些测量结果有异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数据有异的原因,并对测量结果中有误差的结果值进行校正,使得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

(四)重视相关事项

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工程测量在实际中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应该是整个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要与其他工程环节相联系的。因此,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应该重视一些问题:首先,在测量方案确定之后,应该根据施工图纸等对施工方案进行复核,研究施工方案中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保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顺利进行;其次,对于轴线的控制要求比较高,可以采用放样检测等方式,对轴线的精准度进行控制;最后,在测量过后还应该进行多次复测,防止出现不稳定的数据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不能因为已经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就不去进行复测,应该重视复测的检测作用。

五、结语

总之,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测量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测量测绘水平,也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更为详细、丰富和精准的数据信息,这对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证工程施工安全以及推动工程行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磊,陆力.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版,2020(2):38-40.

[2]马国宙.摄影测量与遥感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1):701.

工程测量设计范文7

关键词: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工程测量;应用研究

无人机航空测量技术是集GPS动态定位技术、无人机技术、图像融合技术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测绘技术,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工作效率高、测绘精度高、成本低等优势,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各领域中,如工程测量、建筑竣工测量、矿山测量等。本文以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效果,为推动该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1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概况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是在无人机垂直摄影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早期阶段主要用于建筑物外侧面纹理信息的提取方面,在工程测量、矿山测量等领域的应用较少。无人机垂直摄影技术以无人机平台为基础,配置垂直摄影相机,即在摄影过程中仅能够获取垂直方向的影像数据资料。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在无人机垂直摄影技术的基础上,搭载了倾斜摄影相机,即在航拍过程不仅能够获取垂直方向的影像资料,还可以获取多方位、多角度的倾斜影像资料,有效避免了垂直摄影技术仅能获得垂直方向影像数据的弊端,提高了测绘精度。此外,与无人机垂直摄影技术相比,倾斜摄影技术的操作更加简单。2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优势分析(1)无人机倾斜摄影获得的航拍影像分辨率更高。自北斗系统投入使用以来,我国的动态GPS定位技术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无人机航拍影像数据的分辨率,有效提高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测量精度。现阶段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精度可达厘米级,在现代化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工程测量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测绘周期短、测量面积较大的的测绘任务中更具优势,如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等领域。(2)具有更高的影像数据获取率。传统的测量技术以经纬仪、全站仪为基础,主要以测绘人员外业采集系统的测量点坐标为主,不仅测绘周期长,而且测量成本极高,最终获得的成果精度也较低,即在一定时间段内获取测绘信息的效率极为低下。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是以无人机为平台进行航空拍摄影像资料的,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面积的测绘信息,有效减少了测绘人员外业采集测量点信息的工作量,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测绘信息的效率更高。(3)能够应用在更加宽泛的测绘环境中。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是以航拍影像数据为基础,因此对测绘区域的环境条件限制较小。传统的测绘技术在高山密林区域影像较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植被茂盛区域遮挡现象严重,严重阻碍了经纬仪、全站仪等采集测量点的数量,对测绘精度和工作效率影响较大;二是高山密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测绘人员无法到达指定位置,导致大面积测绘空白出现,最终降低了整体精度。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是能够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剔除植被等影响,进而获得更高精度的测绘成果图件等。因此,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能够适用于更加宽泛的测绘环境中。(4)具有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显著降低了大量的外业工作量,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获取较大面积的测绘任务,有效缩短了工作周期,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降低了测绘成本,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

2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测量技术工作流程。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流程与地形图测量流程基本一致,首先需要结合测绘任务收集资料、对测量区域进行踏勘,进一步编制飞行计划等,对检查无误的影像数据资料进行预处理等。(2)地面点控制测量。在执行飞行测量任务之前,需要结合测量任务以及测绘区域地形地貌、天气状况等制定飞行计划,设计相应的飞行航线图等,将无人机型号、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飞行高度等标注在航线图中。完成航线图设计后进行地面控制点布设工作,地面控制点测量是提高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精度的关键技术关节之一,有利于确保无人机飞行过程中获得整个测绘区域的影像数据。地面控制点的布设根据测量任务和地形地貌变化状况适当调整布设,在地形地貌复杂或者测量精度要求更高的环境中地面控制点的密度相对较大,在地形地貌平缓区域或者测量精度不高的情况下,地面控制点的密度可适当放稀。此外,地面控制点一般布设在测绘区域四角,有利于不同影像数据之间的拼接,能够提高影像数据的拼接质量。(3)空三加密测量。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有效降低了测绘“空白”区域的出现概率,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测绘“空白区”,如高大建筑物遮挡严重的区域等,导致局部的测量精度无法达到相应的精度要求。此时,需要进行空中三角加密测量,利用无人机航空拍摄过程中自动存储的POS数据进行方位元素的计算预测,将遮挡因素等剔除进而获得更加贴合实际现状的数据信息,物建筑物纹理信息的提取等。(4)内业数据处理。在完成外业影像数据获取的基础上,经过影像数据的预处理、空中三角加密处理等步骤后,需要对影像数据进行内业数据处理过程。将经过空三加密处理后的影像数据信息展开平面坐标计算,并将不同的影像数据在计算机软件平台中拼接,进一步展开同名像控点的转点以及校正处理,将航拍过程中因无人机飞机颠簸等导致摄像机震动造成的影像畸变等消除,可以有效提高测量精度。将处理后的影像数据导入至相应的工程测量数据处理系统中,经过一系列的数据采集流程,再经过图件整饰处理等步骤,就可获得相应的工程测量成果图件。为了分析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精度,采用传统的全站仪对部分特征点进行现场测量。由表1可知,在不考虑全站仪测量精度与误差的前提下,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测量得到的数据和全站仪测量得到的数据间相对误差均在±10mm以内,测绘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具有更加宽泛的使用环境,能够有效降低测量成本、提高测量精度。本文以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为例,分析了该技术在某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全站仪测量精度与误差的前提下,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测量得到的数据和全站仪测量得到的数据间相对误差均在±10mm以内,测绘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伟,朱超乾,刘东庆.南水北调中线雄安供水保障综合利用项目工程测量[J].北京测绘,2019,33(10):1145-1149.

[2]柏文锋.倾斜摄影测量辅助城市地铁前期规划研究[J].铁道勘察,2019,45(3):30-33,37.

工程测量设计范文8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设计;设计理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社会和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随着道路桥梁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公众和社会对工程的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及美观性也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我国在道路桥梁工程设计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对工程使用安全和质量带来直接影响,例如,一些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跳车、路基沉降、荷载裂缝等问题,对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对道路桥梁工程在设计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提升工程设计和建设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1道路桥梁工程设计对工程整体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也持续增加。在此背景下,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举措。在工程整体建设中,工程设计是最关键、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关系到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成本、施工进度、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对实现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建设单位需要对其给予高度重视[1]。

2当前道路桥梁工程在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协调性

当前,虽然道路桥梁设计对规范设计和功能需求具有较高的认识,但整体设计依然缺少良好的协调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工程设计缺少良好的预见性,特别是对工程的承压强度和使用频率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工程在使用后出现无法满足交通需求和质量要求等情况;第二,工程设计缺少对自然环境的有效分析,尤其是在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的背景下,很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工程的实体结构带来直接影响,设计人员并没有考虑这方面因素,对工程的安全使用埋下一定的隐患。

2.2设计思路和理念陈旧

虽然我国道路桥梁工程在建设设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整体角度分析,设计依然缺乏科学性,总体设计水平不高,具体体现在:在很多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依然采用传统、老旧的设计方案,对新材料和新技术没有给予高度重视,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导致工程无法满足现代交通需求。

2.3不注重引入新材料和新技术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过分追求时尚和花哨,忽视环保性和经济性,对工程建设带来直接影响。同时,在生态社会理念背景下,设计人员对新型环保材料缺乏有效利用,在设计中依然以传统施工材料为主,不仅增加了工程的施工建设成本,也不利于道路桥梁工程的创新发展。

2.4注重美观而忽视实用性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形象外观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迎合公众的审美诉求,一些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中更加注重外形的美观与个性,忽视工程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导致道路桥梁虽然在外形方面具备现代气息,但在使用中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

3优化道路桥梁工程设计环节的相关对策分析

3.1注重设计的整体协调性

设计人员在开展道路桥梁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具备预见性,特别要重点关注工程的使用频率、承压强度及当地的交通需求,保证工程在建设竣工后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同时,设计人员要结合生态保护理念,在设计之前开展实地调查,分析当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对工程结构带来的影响,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提升工程的安全系数。

3.2更新设计理念

首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公众对道路桥梁工程的美观性、质量及使用安全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首先,设计人员要更新自身的设计理念,在关注工程设计可靠性、安全性及科学性的同时,综合考虑工程扩展、后期维护、美观环保等因素。其次,设计方案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对工程的大致走向、使用安全、施工进度及建设成本具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做好设计方案的复检工作,强调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最后,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设计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只有在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的情况下,才能开展后续的建设工作。

3.3提升设计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设计环节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将避免施工裂缝作为设计的关键和核心。此外,设计人员还要提升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首先,在工程施工建设中,要保证设计数据的可靠精确,保证实际荷载和设计方案不出现矛盾或者不匹配的情况。其次,为了保证设计方案与施工实际高度契合。在设计之前,要明确建设施工的工序、质量要求,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后,道路桥梁工程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力量,要想保证其使用质量和安全性,设计人员需要以细致、可靠及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尽量减少计算失误,提升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和精确度[4]。

3.4注重引入新材料和新技术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工程建设领域无论是设备、技术还是工艺等方面,各种新研究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促进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在道路桥梁设计环节,设计人员要注重引入新材料和新技术,在保留核心施工技术的同时,实现新技术与老技术的充分结合。首先,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规划中,要从成本角度合理引入新材料和新技术,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新技术与老技术的相互融合;其次,设计人员要从经济性、合理性、科学性及可行性的角度,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利用新技术提升工程的安全系数和使用质量[5]。

3.5强调美观性与实用性的充分结合

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众不仅要求道路桥梁要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能和实用性,同时也对其美观性提出了要求,因此,设计人员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公众审美诉求,对工程的外观进行优化设计,重视其美观性及与周围建筑的协调性。同时,在充分考虑工程美观性的同时,还要将实用性和美观性充分结合起来,将安全和质量作为设计的核心理念融入方案中,便于工程的后期养护管理和拓展维修。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蓬勃发展,道路桥梁工程逐渐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工程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对道路桥梁的实用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具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对设计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和高度重视,并且从成本、质量及使用安全等角度,对工程设计进行优化,保证工程的持续性、可靠性及科学性,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何瑞玺.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隐患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区,2017(24):152,154.

[2]张明.道路桥梁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探讨[J].青海交通科技,2017(1):94-96.

[3]刘秀丽,李江红,李静.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预防[J].科技与企业,2013(5):44.

[4]高志萍,姜鑫.浅谈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2(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