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报告范例6篇

生物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范文1

关键词:生物实验目标教学研究报告

生物学属于自然学科,研究的领域属于自然科学领域。自然科学的研究学习离不开实验,必须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做好生学实验是学好生物的关键。

1.课题的提出

在目前生物实验教学中,大多只是形式上能完成大纲规定的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的形成在实验教学中却很少考虑,存在着教学和学习盲目性和随意性。对学科技能培养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在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师生物教学大纲的过程中,结合多年教学的实际,为了真正把生物教学搞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生物实验目标教学与测试”研究课题,进行了实验研究。

本项研究主要做二方面的工作。

研究制订较为科学的实验教学目标。

研究制订与实验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模式。

2.研究的方法与主要内容

结合生物实验教学,进行实验研究。主要分成三个阶段:制定实验教学目标与测试、构建实验目标教学模式、结题总结。

制定实验教学目标与测试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教材中涉及所有实验系统地编排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与测试,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依据。

生物教学目标与测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2.1 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是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和学生上实验课主要参考资料,具有导向性。所以实验指导一定要编排科学系统,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对如何进行实验和做好实验进行详细的说明。

2.2 实验报告

结合实验指导的具体内容,为学生编排一个针对性很强实验报告,共学生课后填写。

2.3 实验教学目标

编排实验教学目标本阶段的核心内容,也是本课题的中心所在。主要有两方面构成:

2.3.1 实验教学目标

“实验教学目标”是实验教学测试与评价的根据。所以对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都一一制定教学目标,都从理论知识、观察和操作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对每一个要素都做出了不同层次要求,具有明确的层次性和操作性。

理论知识

本部分主要是完成本实验所须的实验原理、方法、器材的使用以及实验过程中有关现象的分析处理的知识,并根据大纲的要求进行层次分类。

A级:要求了解的内容,一般来说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的内容。能说出是什么即可的知识。

B级:要求理解的内容,不但能说出是什么,还能说出为什么?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重点学习才能完成的部分。

C级: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不但能说出为什么,并且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的利用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程度,是对知识掌握的最高的层次要求。

观察

生物实验的观察是实验的主要部分,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随时都能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且做到有目的有层次地进行。也分为三级水平。

A级:见识,指学生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生物的形态特点,显现的生物现象,感知到现象存在的可能与原因,能对看到的现象进行科学的描述。

B级:验证,指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但要看到现象,并且对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到现象与生物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准确的判断。

C级:发现,在对生物现象进行观察时,同时动脑思考问题。判断出现象与科学之间必然联系,利用联想、推理、归纳的办法,发现生物科学规律。并能用生物知识准确解释说明生物现象。

操作

生物实验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操作是否正确。正确的选择使用实验仪器,注意实验操作的层次性和规范性。耐心细致进行操作,从而完成实验任务,达到实验的预期目的。操作也可分成三个层次。

A级:仿照动作,是一种在教师的师范下完成的动作

B级:意识动作,是学生在实验指导的指导下,用自己的独立意识所能进行不太熟练的动作。

C级:定型动作,通过多次训练达到比较熟练的动作。是对学生操作的最高的要求,也是中师生物是实验可最后要达到最后目的。

2.3.2 实验目标测试

目标测试题与实验教学目标各部分的要求相适应,是对学生完成实验情况一种检测。要求完成的题目也非常具体,便于老师和学生使用。

构建实验目标教学模式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实验目标教学的作用和基本模式。

生物实验目标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以突出学习目标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每一种教学方式的选择都是为学生达到完成学习目标服务,目标的确定,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人要想完成好一件事情,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学习活动也是这样。每一节课展示的实验教学目标,正是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在加上教师的精心的指导,通过师生的努力,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目标指导下,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生物实验目标教学,通过阶段性实验验证总结,可归结为:

通过以上模式,体现了师生的双边活动,将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按照教学目标要求进行优化组合,综合利用,发挥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整体功能,并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全程之中,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调动发挥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进行生物实验目标教学,其中心环节就是分解目标学习掌握,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也可学生独立进行。但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调控把握,调动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自己完成解决生物实验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基本的实验技能。

结束语:

生物实验报告范文2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B)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 染成红色

三、实验过程(见书P18)

四、实验用品(见书P18)

五、注意

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2.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3.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双缩脲A,再加双缩脲B

生物实验报告范文3

1.初步学会探索酶的催化效率的方法。

2.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二、实验原理

新鲜的猪肝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成水和氧

三、材料用具

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您正浏览的文章由kt250.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生物实验报告范文4

关键词:落实;实验报告;改善;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6-0058-3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标和任务,具体到物理学科而言,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维度。实验报告的撰写与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只有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才能正确开展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在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而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论证。另外,实验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过程中要求学生实事求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伦理。可见,落实实验报告让撰写实验报告对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都有促进作用。

1 落实实验报告情况微调查

撰写实验报告是学生分组实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对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从现象上升到理论,学生需要发挥思维的能动作用,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报告的落实情况如何呢?笔者对长期活跃在几个“物理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发展互助群”的部分教学、科研骨干教师进行一个微调查。微调查对象共16人(山东1人,江苏5人,广东5人,湖北2人,浙江3人),都来自教育强省,都非常热衷于物理教研,常在物理教师群中讨论各种物理教学问题。调查结果:只有2人所在学校对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有严格要求,教师要检查;有8个学校让学生填写实验册;有6人所在学校有时候部分实验要求学生填写;有2人所在学校从不要求写实验报告。教育强省的教学教研骨干所在学校对落实实验报告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学校的情况可能更糟。交谈中发现,他们也深知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撰写实验报告是物理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教学中没有动力落实。

2 实验报告不能得到落实的原因

2.1 是否做实验与高考相关性不大

教师觉得高考物理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多训练、重复训练实验题就可以达到目标、解决问题。高考实验题能否得到高分与是否做实验、是否做好实验相关性不大。持这一观点的教师占大多数,观点虽有些片面,但也基本反映了高考实验题的考查现状。实验题是纸笔考试,没办法真正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只能考查记忆和思维。即使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读数,会考试不一定会在实际中使用该仪器。在功利思想的驱使下,教师放弃落实不能立竿见影的实验报告,把时间花在了见效快的实验题训练上,通过实验题的反复训练来弥补实验教学的不足,并在考试中得到不错的分数。

2.2 学生不能高质量完成实验报告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能力不够,不能高质量完成实验报告。看到学生花费了很长时间完成一个“凌乱”的实验报告,觉得白白浪费时间。持有这一理由的教师也不少。这其实也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没下过水,怎会游泳呢?学生没有经过训练,没有撰写过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报告的能力自然不强。教师需要有耐心,给学生成长的时间和机会,开始时多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让学生独立撰写几次实验报告,定能有大的长进和提高。

3 落实实验报告对培养核心素养的作用

3.1 加深对实验的理解,促进方法迁移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装置与器材、实验原理与步骤、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结论与讨论、误差分析等部分。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在完成实验操作之后对实验进行梳理与思考,加深对实验基本要求的记忆,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理解与内化。只有深刻理解实验原理与方法,才能清楚实验过程中每一个步骤为何要如此操作,为何要这样处理实验数据,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弄清这些问题才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迁移实验思想与方法。“要重视实验,挖掘其教学价值。让实验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源动力之一,成为学习过程中突破重难点的重要教学手段,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更好地服务教学。”[1]通过撰写实验报告,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加深,实验方法掌握透彻,当实验中需要迁移实验方法时会更容易想到,更容易达到自动化。

3.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探究精神

撰写实验报告需要学生认真、客观书写实验中记录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然后利用某种方法分析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在分析实验数据的时候,由于高中物理实验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学生只要预习其结果都是可以预见的,有时学生的验数据与预期的结果有偏差,此时如何对待并“不漂亮”的实验数据,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绝好契机。

例如,教学中发现,有学生为了凑出良好的实验结果,偷偷修改实验数据。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要学生知道实验有误差,甚至实验失败都是正常的,而修改实验数据这一种违反科学精神的做法是错误的。科学研究中,实验数据的获取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能草率,更不能造假。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教师应该渗透一种意识:实验误差大很正常,实验失败也很正常,对一个真正的实验者实验失败并不意味着收获就会小,认真参与,深入思考,习得方法最重要。再如,教学中发现,有学生将实验误差简单归为仪器方面的原因。这也是一种不严肃的科学态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验报告中从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客观全面的误差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探究精神。

3.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实验是物理的基础,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过程的总结,是交流实验经验、推广实验成果的媒介和重要手段。让学生学会撰写实验报告是培养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撰写实验报告要用简明的形式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与讨论等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要求文字通顺简洁,字迹端正,图表直观规范,结果正确,讨论认真。高中物理实验除了使学生受到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还可以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为以后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撰写论文打下基础。

3.4 提升物理学习兴趣的新着力点

物理实验承载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任,通过实验让学生保持学习物理的热情。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有些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不高,甚至以‘陪玩’的心态完成实验任务”[2],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采用‘菜单式’教学法,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机械应付毫无挑战性的问题,思维活跃度低。”[2]而实验报告的落实,需要增加让学生挑战的任务,尤其是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分析、实验结果可靠性检验等,需要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进行深入反思,甚至提出改进措施,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兴趣。

4 落实实验报告的建议

4.1 树立正确的实验观

能否把实验报告落在实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教师的理念。教师如何看待实验在物理和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不应该只是顶住考试,应付高考,要明确做好实验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实验题的15分,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必须要跳出高考实验题的视野看待实验教学的地位。摒弃过于功利的思想和做法。

4.2 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发展

撰写实验报告对学生的知识和科学素养有极高要求,不可能学生一开始就可以做好,也不可能经过一两次实验学生就可以有很大的提高。教学中需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锻炼的机会,多一点时间与耐心等待学生成长。教学上宜采取循序渐进、因课制宜、因材施教的策略:先给学生实验报告的模版,然后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报告;开始时给学生提供教师的“实验报告”,经过一定次数的训练之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报告;对不同的实验课题,教师在实验报告环节给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指导,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教师就应该指导多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师应该少指导多放手;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也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对学习困难者多一些细致的指导和鼓励,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少一点,要求高一点。

4.3 用发展的视角评价学生

要以发展的视角看待学生的进步,改变重实验结果轻视实验过程,重视实验题轻视实验操作,重视知识轻视思想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科学的评r取向。鉴于是技能培养的复杂性,要学生实验技能有大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所以,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细心、耐心地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进步,更要关注其在实验中学习态度、探究精神的转变。

参考文献:

生物实验报告范文5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结果;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是医学临床常用的诊断方式之一,可以用于感染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3]。但是由于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操作时,由于受检验人员水平差异、操作不规范、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提高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可以针对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减少检验误差[4-5]。本文笔者特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微生物检验报告进行分析,以求找到影响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改进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微生物实验检验报告中随机抽取1600份,其中血常规检验报告400份,生化检验报告400份,脑脊液试验报告200份,蛋白定量200份,细菌和霉菌培养试验200份,其他检验报告200份。其中2014年度和2015年度出现检验报告误差的有292份,2014年误差的有144份,2015年误差的有148份。1.2调查内容。主要对选取的微生物检验报告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并研究讨论对生物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人员、标本等有关因素。1.3统计学处理。将本次入选的生物检验报告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来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以χ2检验法对本次研究资料进行分析,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微生物检验报告准确性分析。对本次抽取的检验报告进行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差强人意,其中检验准确性最高的为86.25%,而检验准确性最低的为76.00%,说明生物检验准确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如表1:2.2影响检验质量因素分析。对2014-2015年度生物检验报告误差报告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由4个方面因素所导致的,包括人为因素、标本因素和操作规范、其他因素等,如表2:

3讨论

对本文选取的微生物检验报告回顾性分析可知,检验的准确性没有达到90%以上,所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提高,并且准确性的高低还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只有消除这些影响因素,才有可能使我院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显著提高:(1)首先,应提高我院生物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因为个别基层医院存在检验人员素质水平偏低的情况,并且部分医院还实行检验人员在其他部门轮岗,导致检验员专业性不强、责任心欠缺的情况,所以在进行检验操作时,常常出现操作失误、或检验水准低的情况,导致检验结果准确性大打折扣。(2)其次,要规范医院的送检程序,对检验标本的质量要严格要求。因为如果检验标本不达标,就可能造成较大的检测误差。所以在进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要掌握相应的技巧,知道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的技巧。标本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送检,避免出现标本污染。要明确血液采集的环境,了解是否受到了时间、温度和患者是否服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检验科工作人员还应和临床医生多沟通交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采集高质量样本进行化验,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疾病治疗。(3)监控减压环境,规范检验操作流程。为了确保生物检验实验室的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24小时监控,避免不相关人员进入而对样本造成影响。并且,检验人员在进行生物检验时,要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操作。在进入到实验室前就要按规定穿着消毒隔离服,戴手套等,操作的每一步骤都要按规范流程操作,操作要合理,要杜绝因操作错误而导致检验结果出错的情况。定期对实验室的废弃样品和药品进行妥善处理,无菌实验室要定期进行消毒,从而最大可能地确保检验环境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医学临床上进行微生物检验中,其检验结果准确性和诸多因素有关,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准,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物检验的质量水平,从而确保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陈蓉蓉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吕建春.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9):76-77.

[2]王进富.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及控制策略[J].心理医生,2015,21(20):227-228.

[3]杨金艳,甄志强.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2016,29(16):181-182.

生物实验报告范文6

一、案情概要

中国A公司(卖方)与德国B公司(买方)于2011年5月签订合同,约定由卖方向买方出涂镀锌钢板10000公吨,单价每公吨1075美元CIF加里宁格勒,品质瑕疵率不超过5%。2011年8-9月装船,分两批装运,第一批6000公吨,第二批4000公吨。合同还规定:有关数量索赔,买方需在货到口岸卸货之日起50天内提出。有关品质索赔,买方需在货到口岸卸货之日起70天内提出。不同批次的货物在检验及索赔时分别视为独立合同。其后,德国B公司又将货物转售给俄国C公司。

2011年10月1日,俄国C公司在加里宁格勒收到了第一批货物6000公吨。

2011年11月1日,俄国C公司在加里宁格勒收到了第二批货物4000公吨。但该公司声称:已收到的第一批货物存在品质缺陷,故拒绝接受第二批货物。德国B公司只得将第二批货物暂时存仓,后设法转售俄国D公司。

2011年12月1日,德国B公司分别造访两家俄国公司,对前后两批钢板进行现场检查。

2011年12月15日,德国B公司通过电邮告知中国A公司:钢板存在聚酯涂层缺陷、锯齿利边等品质缺陷。

2011年12月25日,由德国B公司委托的独立勘验机构Schroder & Schmidt GmbH派员前往两家俄国公司对货物实施检验,中国A公司和德国B公司均派代表出席。

2012年1月1日,德国B公司通知中国A公司称:两家俄国公司要求就品质缺陷降价20%,否则拒收货物。为止损,德国B公司已同意降价,并要求中国A公司承担其降价损失。中国A公司予以拒绝,德国B公司遂根据合同仲裁条款,将双方争议提交仲裁。仲裁庭对该案进行了审理。

德国B公司诉称:

1.俄国C公司于2011年10月1日收到第一批货物6000公吨,后又于2011年11月1日收到第二批货物4000公吨。俄国C公司发现第一批货物存在品质缺陷,故拒绝接受第二批货物,并向德国B公司提出索赔。德国B公司只得设法将货物转售俄国D公司,并于2011年12月1日派员前往加里宁格勒检查货物。

2.2011年12月15日,德国B公司通过电邮向中国A公司投诉钢板品质缺陷,主要是:聚酯涂层缺陷;锯齿利边。德国B公司要求中国A公司对钢板品质缺陷导致的一切费用及损失负责。

3.2011年12月17日,德国B公司致电中国A公司,建议尽快将钢板交由独立勘验机构Schroder & Schmidt GmbH实施检验,并要求中国A公司派代表出席检验。

4.2011年12月25日,由德国B公司委托的独立勘验机构Schroder & Schmidt GmbH派员对货物进行了检验。检验报告确认中国A公司生产的钢板存在锯齿利边、未上漆瑕疵、已上漆表面气泡剥落等缺陷。检验报告申明:“货到时,货物包装良好,产品缺陷于拆除包装及加工过程中才凭观察发现。结论是:定必是于生产过程中已形成缺陷”。

5.2012年1月1日,德国B公司致电中国A公司,要求降价20%。但中国A公司认为交货品质合格,拒绝降价。

中国A公司辩称:

1.德国B公司未对俄国客户的不当索赔进行合理抗辩和司法救济,而是单方面以原价80%进行降价处理,造成其自身损失,进而为转移损失而对中国A公司提起仲裁。德国B公司单方面采取的不合理降价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应由其自行承担。

2.合同规定:关于数量索赔,买方需在货到口岸卸货之日起50天内提出。针对品质索赔,买方需在货到口岸卸货之日起70天内提出。两批货物分别于2011年10月1日和11月1日运抵卸港,而德国B公司直到2012年1月1日才提出索赔,已超过质量异议的期限,中国A公司拒绝理赔。

3.德国B公司选定的检验机构未得到中国A公司的认可,故由该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无效。此外,德国B公司向仲裁庭举证了一组检验报告,但该组检验报告既没有检验人员的签字,也没有检验机构的盖章,因此不构成有效证据。另,该组文件实际上是一份“勘验报告”,而非合同规定提交的“检验报告”。故,由德国B公司出具的所谓“检验报告”不具备证据效力。

4.从检验报告的内容看,中国A公司的产品品质符合合同规定。检验报告反映的现场情况是:在两个车间共有144卷钢板已被开启并用于加工。在加工过程中,陆续发现了15-17公吨瑕疵钢板。144卷钢板约重546公吨,该15-17吨瑕疵钢板按中间数16吨计算,瑕疵率为2.9%,远低于合同约定的5%。此外,从检验报告随附的照片看出,有质量问题(如气泡掉漆等)的钢板都是被加工过的成品。出现这些问题,不能必然归结于中国A公司的钢板存在品质问题,因为加工过程中的设备状况、加工工艺、气候条件和不同加工者的技能水平等因素都可能产生上述瑕疵。

仲裁庭经合议认为:(1)第一批货物(6000公吨)索赔逾期,第二批货物(4000公吨)索赔有效;(2)由独立检验机构Schroder & Schmidt GmbH实施检验并无不妥。“勘验报告”与“检验报告”文义一致,其区别系翻译造成。该报告的真实性可信,但其内容仅具备参考价值;(3)中国A公司应按其根据检验报告计算得出的瑕疵率(2.9%)给予德国B公司相应折价。

二、案情分析

(一)品质异议是否逾期?

中国A公司称:本案合同第14条约定了品质与数量的异议和索赔,其中规定“货物到达目的地口岸后,买方发现品质与数量与合同规定不相符合,应凭双方同意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向卖方提出异议。数量异议须于货到口岸卸货之日起50天内提出,品质异议须于货到口岸卸货之日起70天内提出。”

本案合同项下货物分两批出运,第一批6000公吨于2011年10月1日运抵卸港,第二批4000公吨于2011年11月1日运抵卸港。德国B公司于2012年1月1日才提出品质索赔,就第一批6000公吨货物而言,显然已超出合同规定的品质异议期限。

德国B公司称:其针对第二批4000公吨货物的品质索赔并未逾期,对此双方无异议。就第一批6000公吨货物提出的品质索赔,确有逾期,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58条的规定,即便索赔的提出存在一定迟延,但德国B公司的索赔权并不因此而消灭。更重要的是:德国B公司在提出品质异议后,曾就聘请独立勘验机构Schroder & Schmidt GmbH实施检验一事,以电邮方式告知了中国A公司,中国A公司对此并无异议,且派代表出席检验现场。因此德国B公司提出的品质异议符合事实,并具备法律依据。

仲裁庭认为:鉴于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适用法律,且由于双方当事人营业地所在的中国和德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仲裁庭将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解决本案争议。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8条、第39条对于货物检验时间和货物不适约的通知期限的规定,仲裁庭认为,所谓品质异议期限,应指货物品质不适约的通知期限。本案合同项下第一批6000公吨货物于2011年10月1日运抵卸港,而德国B公司于2011年12月15日才将货物存在品质缺陷一事通知中国A公司,显然超过了合同规定的卸货后70天的品质异议期限。因此,就第一批6000公吨货物而言,德国B公司丧失了请求中国A公司违约赔偿的权利。

(二)检验报告是否有效?

德国B公司称:其向中国A公司提出品质异议后,委托独立勘验机构Schroder & Schmidt GmbH派员实施了检验。检验报告证明:中国A公司交付的货物存在品质缺陷,且该等缺陷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德国B公司认为:由Schroder & Schmidt GmbH实施的检验及其出具的检验报告合法有效。

中国A公司称:首先,德国B公司未经其同意,即委托Schroder & Schmidt GmbH实施检验,不符合合同约定。其次,在由Schroder & Schmidt GmbH出具的检验报告中,既无检验师签字,亦无检验机构盖章,故该检验报告不具备证据效力。此外,该检验报告的英文名称为“Survey Report”,其中文译义实为“勘验报告”而非合同规定的“检验报告”。“勘验”意指现场目测,检验师未经科学检验而仅凭现场目测即得出货物品质存在瑕疵的结论,这显然站不住脚。

中国A公司还指出:现场勘验的货物并非中国A公司所交付的全部货物,而仅为已被开启加工的部分货物,即便“Survey Report”描述属实,其瑕疵率也仅为2.9%,完全符合合同规定的不超过5%的瑕疵率要求。另外,既然2.9%的瑕疵钢板是指加工剩余的货物,则所谓的品质瑕疵很可能是由于俄国用户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技能不良所造成,未必是因为货物存在品质原残。

仲裁庭认为:本案合同规定买方应凭双方同意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向卖方提出品质和数量异议,同时规定了异议期限。德国B公司在委托检验前曾电邮中国A公司,提议将品质争议交由独立勘验机构Schroder & Schmidt GmbH实施检验,中国A公司知晓后,未予反对,并派代表出席检验现场。据此,德国B公司委托Schroder & Schmidt GmbH实施检验并无不妥。

仲裁庭查明:由Schroder & Schmidt GmbH提供的英文报告名为“Survey Report”。根据商务印书馆2008年8月第1版《新英汉字典》的解释,“Survey”既可译为“勘验”,也可译为“检验”。因此,所谓“勘验”与“检验”的差别是翻译所致。故仲裁庭认为,Schroder & Schmidt GmbH提供的报告亦可称为“检验报告”。

仲裁庭注意到:检验报告存在以下三个问题:①没有检验师签字,但德国B公司于开庭后向仲裁庭补充提交了经盖章的检验报告原件;②检验报告的内容证明:检验师并未按合同约定的规格对货物实施检测,对聚酯涂层是否符合合同规定未做结论;③检验报告未提及整批货物存在品质瑕疵的比例。基于上述,仲裁庭决定认可检验报告的真实性,但认为其内容仅具备参考价值。

(三)货物品质是否适约?

德国B公司称:中国A公司交付的钢板存在涂层缺陷、锯齿利边等多项品质缺陷,且系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由此导致德国B公司对两家俄国公司的折价损失,中国A公司理应负责补偿。

中国A公司称:其已向德国B公司交付了符合合同规定品质的货物,德国B公司提出的品质索赔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仲裁庭注意到:在检验报告中,记述了有的货物存在锯齿利边,压制加工后产生裂痕和表面涂料剥落等现象,但未明确说明究竟有多少比例不符合合同约定。据此,仲裁庭认为,德国B公司未提供充分证据,以证明中国A公司交付的货物有多大比例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规格。但,根据检验报告,可知确有部分货物存在表面质量缺陷,中国A公司应当承担适当的赔偿责任。

(四)如何确定赔偿责任?

德国B公司称:由于中国A公司交付的钢板存在品质缺陷,导致俄国C公司和俄国D公司对德国B公司提出品质索赔,德国B公司不得已同意给予两家公司20%的折价,该等折价及其相关费用损失,应由中国A公司赔偿。

中国A公司称:其已向德国B公司交付了符合约定品质的货物,德国B公司针对俄国C公司和俄国D公司的索赔,没有通过合理手段进行抗辩及司法救济,反而不负责任地给予明显不合理的折价,所造成的损失应由其自行承担。

仲裁庭认为:德国B公司将从中国A公司处购买的货物按不同的合同条款和价格转卖给俄国C公司和俄国D公司,同时,针对两家俄国公司的索赔,自行给予20%的折价,然后又要求中国A公司给予全额补偿,依据不足。

仲裁庭注意到:在检验报告述及的检验对象中,共涉及144卷钢板,总重约546公吨。这批货物在加工过程中,陆续发现了15-17公吨的瑕疵钢板,按其中间数16公吨计算,瑕疵率为2.9%,远低于合同规定的不超过5%的允许瑕疵率。因此仲裁庭认为,鉴于德国B公司未提供证据证明整批货物存在品质缺陷的确切比率,以中国A公司根据Schroder & Schmidt GmbH出具的检验报告计算得出的2.9%的品质瑕疵率,作为中国A公司对德国B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折价率(仅针对第二批4000公吨的货价总额),是适当的。

三、两点借鉴

(一)及时提出索赔异议,提供充分索赔证据

从本案的最终裁决结果来看,德国B公司的仲裁请求基本上没有得到支持。导致德国B公司索赔失利的原因无非有二:(1)第一批6000吨货物的品质索赔逾期;(2)检验师未按合同约定的规格对货物实施检验。同时,检验报告未对品质瑕疵的程度和比率作出明确的量化表述,导致仲裁庭只能按照中国A公司根据检验报告间接计算得出的瑕疵率来确定中国A公司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德国B公司索赔失利,自身难辞其咎。其对外贸企业的启示是:一旦发现进口货物存在品质(或数量)瑕疵,首先应在合同规定的品质(或数量)异议期限内,及时将货物存在品质(或数量)瑕疵这一事实通知对方,换言之,应第一时间提出异议。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合同约定或双方事后协议,安排对货物的后续检验,以确定品质(或数量)瑕疵的性质、程度和比率,并据以确定违约责任和赔偿金额。提出异议和确定异议是不同性质的问题,进口商若不及时提出异议,有可能导致后续检验失去意义,并必然导致索赔失利。德国B公司索赔失利的另一个原因,是检验报告本身的问题,该报告表明:检验师既未按合同约定实施检验,亦未就检验结果作出明确结论,导致德国B公司索赔证据不足。由此可见,进口商在安排到货检验时,应对日后可能的争议和仲裁有所估计、有所安排。针对可能提出的仲裁请求,应在证据方面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