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课程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生物学科课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生物学科课程

生物学科课程范文1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学。第一,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结合教材知识,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课堂的开展,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要不断的将先进的生物学科技知科技成果向学生进行展示,以这种文明的进步激励学生进行生物学科的自主学习,认识到未来生物学知识的学习重要性,加深对生物学科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第三,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增加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在对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能过充分展示个人的学科魅力,以此来吸引学生进行更好的生物知识学习。

二、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要适当的通过开展探索式的学习和合作式的学习来提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好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一)探索式的自主学习

在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的实验,根据实验的开展来探索生物学知识。教师要有效的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开展探索式的自主学习。比如在高中生物的学科知识“细胞的结构”这节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然后开展探索式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显微镜对细胞的结构进行观察,之后对各种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实验的情况总结和教材的知识进行对比教学,提升学生对细胞结构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探索欲望。

(二)合作式的自主学习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课堂上,还可以通过开展合作式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地环境,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容易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弥补彼此之间的不足,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比如在进行教材知识“克隆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克隆技术的概念讲给学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具体案例的搜集,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实际探索,合作交流,最终形成对克隆技术的深入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新形式

(一)以学生为主开展生物教学

在开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以学生的思想为主,进行有效的引导,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要在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建立严谨的生物学科素养,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学习,表达自己对生物学科知识的想法和态度,更好地开展学生之间或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多种学习途径,开展线上的生物知识学习,扩大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二)以人为本探索生物学知识

在高中的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很多的思想,可以利用这些思想来建立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新认识,开展自主的学习,更有助学生养成以人为本的探索精神,进行自主生物学科的知识学习。

1.对立统一的思想

在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中,有很多知识都包含了对立统一的思想。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植物的呼吸又可以利用氧气进行有机物的分解,这种表现体现了对立又表现了统一。又比如在遗传的生物学知识中,遗传可以保持生物基本的生命形态和生理特征,但是还存在变异的现象,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遗传与变异之间,更好地表现了对立统一,对于培养学生思考意识的养成、主动探索意识的养成很有帮助。

2.抽象问题具体表现的思想

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可以利用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解决生物学科问题,建立生物学科的学习素养。比如在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图形、图标等元素建立模型,将抽象的学科知识具体化的表现出来。比如高中生物知识中的光合作用示意图、血糖平衡调解的模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模型等等。又比如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利用曲线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影响作用。最明显的如PH曲线图、浓度对朱武细胞的影响曲线图等。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

生物学科的知识中,还表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比如在生物知识“细胞学”的教材内容中,生物的结果都是由细胞组成的,但是病毒却是一个例外。生物学知识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生物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生物学科的魅力,解答各种生物学科问题。

4.进化探索思想

生物学科课程范文2

关键词:生物学科竞赛;生物教学;高中

一、高中生物学科竞赛一贯式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知识科技的兴起,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端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顺应时代要求,通过构建理念更为先进、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每年开展的全国高中生生物学科等竞赛选拔体制正式建立,截止至今年已有 30 届之多,其针对的选拔对象为对生物学科具备极大热情、向往投身于生物学科研究领、并立志于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高中生,通过各个高中开设的竞赛特色培养机制,最终通过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各个专家共同命制的科学严谨的试题,从而选拔出成绩最为优异的竞赛生,可以说竞赛选拔体系的变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与高中的育人方式同向同行,将进一步发挥服务于国家高端人才储备战略计划。近些年,随着试题命制的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单纯的记忆背诵等知识的考查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以最新的文献研究等为情境,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探究能力的考查等,这就需要学生对于大学十多门学科教材通读、熟读的同时,更加需要其对其学科本质及学科研究方法等内容的充分掌握和理解。为落实学生生物学研究的核心素养发展和解决学科问题关键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学科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动手操作实验、大量的文献阅读和整理等。对于即将步入高中并对生物感兴趣的竞赛生而言,不得不与常规授课抢时间,不得不容忍竞赛学习所带来的课内成绩的滑坡,在焦虑中学竞赛、在犹豫中学竞赛,已经是当前生物竞赛学生的一种通识和状态。而一贯式培养打通了各学段的阻隔,建立各学段之间的联系,保持教育一致性和连续性为策略的教育理念。一贯式培养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高站位、高视角整合并拓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学科知识以建设起连续性教育课程体系,突破常规的学段与年龄限制,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对接国家未来顶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手段。下面就以一贯式培养的课程体系理念、课程体系和培训实践以及课程培养建议等逐一展开讨论。

二、生物学科小、初、高一贯式培养课程体系的理念

多年以来生物学科竞赛课程培训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依然艰难前行,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前些年生物学竞赛教育在课程设计上主要追求各学科全面且系统性的理念,在竞赛教学上坚持以基础知识、基础操作和基本技能为导向来选拔生物学科竞赛选手,这就要求竞赛生具备极其深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学科实验技能,背书抄书似乎看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但随着科技进步、时代更新和快速发展,未来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操作逐渐会被人工智能和高速计算机取代,学科研究的侧重点则更加关注于如何提出一个创新性的观点,如何能够运用知识去回答和解决现存的问题等。所以综合了文献查阅、国内外比较研究,依托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北京师范等大学的教授阵容为班底,以各个高中竞赛部为培训的主阵地,确立了高中生物学竞赛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一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研素养、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研究型学习模式,关注实验操作和论文分析。这些理念基本确立了我国未来生物科学人才教育的发展方向,这种理念的提出既反映了当前国际生物科研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又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国家需求,在课程发展的可行性和前瞻性上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三、生物学科小、初、高一贯式培养课程体系及培训实践

一贯式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是要依托于小学、初中、高中的有效统领和系统的师资整合,通过设置跨学科概念贯穿的科学课程,有效组织和展现各学科知识体系的关联和逻辑结构,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和工程学实践,并且随着学生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在尊重认知规律的前提下,能够在知识的深度和难度方面逐渐提高的方面进行教学和学习,以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的模式促进学生各个学科知识的有效串联和深刻理解,最后培养出伴其一生的综合素养。具体而言即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提供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自然科学综合思维拓展,尤其关注极富理科逻辑思维的数学和物理两项学科培养。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数学思维同步高阶训练课程,同时引进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及信息学教练,在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开设小初高一贯式学科培养及编程教育课程等,从而在初中二年级左右完成整个高中的所有必修课程学习,然后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之下成立相关学科兴趣小组,通过高中各个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在初中三年级及高中一年级对其进行专业性、系统性的学科竞赛培养,经过两年的培训考核,学生在高一时期就可以参加全国生物竞赛联赛及国赛,冲击国赛前 240 名,获得金牌或者银牌的同时也获得清华、北大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直接对接高中自主招生政策,再经过高二和高三的常规课的授课指导,最终在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并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北大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破格录取。

四、生物学科小、初、高一贯式培养课程的实施建议

(一)自主编撰一贯式校本课程教材

自主编撰一贯式校本课程教材,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学素材和学习资料。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教育部门也实施了教材多样化的政策,允许具有权威资质的研究团队和出版机构参与教科书的编撰和推广。但是不同于小初高常规教学的授课模式和课堂实例,生物竞赛培训教学需要常常结合大学科研教材和热点文献的研究成果,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添加到课堂当中,所以编撰一贯式校本课程教材对高中生物竞赛团队的数量和资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这也许需要多个全国著名高校的多个优秀团队通力合作,结合多个版本的课程教材资源和特色理念,在知识内容逻辑严谨性、探究活动设计安排的合理性、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性、照片插图的美观性等方方面面都要有所思考和安排。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一贯式校本教材为生物竞赛教师实施竞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同时,竞赛教材出版机制也激励了生物竞赛工作人员加速了教材质量提升的进程,推进了生物竞赛教辅教材的基础研究工作。

(二)采用生物教学信息化、实验化等模式

生物教学信息化、实验化等模式促进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计算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模式迅速发展并进入小初高的课堂之中,随着投影仪和计算机在课堂中的普及和使用,互联网技术、数字化图像及视频资源的便捷使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模拟实验和教学慕课等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信息资源和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深入思考提供了更为多样、更为便捷的手段和方法,有力地提高了一贯式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很多高中还建成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动植物标本制作实验室、显微数码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实验室等多功能性、综合性实验室。这些实验室里的高端仪器设备能够为学生开展小初高生物课程培训及涉及未来大学课程的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提供有效保障。

(三)强化教师的生物竞赛培养等专业能力

教师的生物竞赛培养等专业能力的发展是落实一贯式教学效果的关键。经过三十届生物竞赛的举办和坚持,不得不说,生物竞赛教师经过多年的参与和学习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授课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从事竞赛专职培养的教师毕竟很少,且都是高中教师,其中有部分教师在面对竞赛时依然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上的准备,将面对很大的挑战,教师是竞赛培训的最终执行者,是落实竞赛教学效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一贯式课程改革及培养的推进中,教师职业能力的螺旋式发展成为一贯式竞赛课程培养启动后必须面对的问题。例如,学科知识的更新和学科教学知识的掌握依然是教师研修的重点,如能熟练掌握大学十几门生物相关学科知识的要点,并能结合当前的科学研究进展加以授课,则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对于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整合各个学科的共性知识,建构生物学科核心概念体系,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找到方向和逻辑,不至于在探究和求索中有所困惑和迷茫。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物竞赛的培养道路上,坚持和努力是关键,方法和策略是重点,通过竞赛教师和学生三军用命,勇毅前行,方能创造出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龚伟,冯宁,应益可 . 我国生物学竞赛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基于文献比较的视角 [J]. 中学生物学,2018(9):86.

生物学科课程范文3

关键词:生物学科竞赛;生物教学;高中

一、高中生物学科竞赛一贯式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知识科技的兴起,这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端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顺应时代要求,通过构建理念更为先进、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每年开展的全国高中生生物学科等竞赛选拔体制正式建立,截止至今年已有 30 届之多,其针对的选拔对象为对生物学科具备极大热情、向往投身于生物学科研究领、并立志于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高中生,通过各个高中开设的竞赛特色培养机制,最终通过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各个专家共同命制的科学严谨的试题,从而选拔出成绩最为优异的竞赛生,可以说竞赛选拔体系的变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与高中的育人方式同向同行,将进一步发挥服务于国家高端人才储备战略计划。近些年,随着试题命制的国际化趋势越发明显,单纯的记忆背诵等知识的考查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以最新的文献研究等为情境,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探究能力的考查等,这就需要学生对于大学十多门学科教材通读、熟读的同时,更加需要其对其学科本质及学科研究方法等内容的充分掌握和理解。为落实学生生物学研究的核心素养发展和解决学科问题关键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学科知识、建构知识体系、动手操作实验、大量的文献阅读和整理等。对于即将步入高中并对生物感兴趣的竞赛生而言,不得不与常规授课抢时间,不得不容忍竞赛学习所带来的课内成绩的滑坡,在焦虑中学竞赛、在犹豫中学竞赛,已经是当前生物竞赛学生的一种通识和状态。而一贯式培养打通了各学段的阻隔,建立各学段之间的联系,保持教育一致性和连续性为策略的教育理念。一贯式培养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高站位、高视角整合并拓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学科知识以建设起连续性教育课程体系,突破常规的学段与年龄限制,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对接国家未来顶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手段。下面就以一贯式培养的课程体系理念、课程体系和培训实践以及课程培养建议等逐一展开讨论。

二、生物学科小、初、高一贯式培养课程体系的理念

多年以来生物学科竞赛课程培训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依然艰难前行,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前些年生物学竞赛教育在课程设计上主要追求各学科全面且系统性的理念,在竞赛教学上坚持以基础知识、基础操作和基本技能为导向来选拔生物学科竞赛选手,这就要求竞赛生具备极其深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学科实验技能,背书抄书似乎看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但随着科技进步、时代更新和快速发展,未来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操作逐渐会被人工智能和高速计算机取代,学科研究的侧重点则更加关注于如何提出一个创新性的观点,如何能够运用知识去回答和解决现存的问题等。所以综合了文献查阅、国内外比较研究,依托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北京师范等大学的教授阵容为班底,以各个高中竞赛部为培训的主阵地,确立了高中生物学竞赛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一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研素养、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研究型学习模式,关注实验操作和论文分析。这些理念基本确立了我国未来生物科学人才教育的发展方向,这种理念的提出既反映了当前国际生物科研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又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国家需求,在课程发展的可行性和前瞻性上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三、生物学科小、初、高一贯式培养课程体系及培训实践

一贯式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是要依托于小学、初中、高中的有效统领和系统的师资整合,通过设置跨学科概念贯穿的科学课程,有效组织和展现各学科知识体系的关联和逻辑结构,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和工程学实践,并且随着学生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在尊重认知规律的前提下,能够在知识的深度和难度方面逐渐提高的方面进行教学和学习,以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的模式促进学生各个学科知识的有效串联和深刻理解,最后培养出伴其一生的综合素养。具体而言即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提供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自然科学综合思维拓展,尤其关注极富理科逻辑思维的数学和物理两项学科培养。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数学思维同步高阶训练课程,同时引进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及信息学教练,在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开设小初高一贯式学科培养及编程教育课程等,从而在初中二年级左右完成整个高中的所有必修课程学习,然后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之下成立相关学科兴趣小组,通过高中各个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在初中三年级及高中一年级对其进行专业性、系统性的学科竞赛培养,经过两年的培训考核,学生在高一时期就可以参加全国生物竞赛联赛及国赛,冲击国赛前 240 名,获得金牌或者银牌的同时也获得清华、北大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直接对接高中自主招生政策,再经过高二和高三的常规课的授课指导,最终在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并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北大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破格录取。

四、生物学科小、初、高一贯式培养课程的实施建议

(一)自主编撰一贯式校本课程教材

自主编撰一贯式校本课程教材,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学素材和学习资料。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教育部门也实施了教材多样化的政策,允许具有权威资质的研究团队和出版机构参与教科书的编撰和推广。但是不同于小初高常规教学的授课模式和课堂实例,生物竞赛培训教学需要常常结合大学科研教材和热点文献的研究成果,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添加到课堂当中,所以编撰一贯式校本课程教材对高中生物竞赛团队的数量和资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这也许需要多个全国著名高校的多个优秀团队通力合作,结合多个版本的课程教材资源和特色理念,在知识内容逻辑严谨性、探究活动设计安排的合理性、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性、照片插图的美观性等方方面面都要有所思考和安排。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一贯式校本教材为生物竞赛教师实施竞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同时,竞赛教材出版机制也激励了生物竞赛工作人员加速了教材质量提升的进程,推进了生物竞赛教辅教材的基础研究工作。

(二)采用生物教学信息化、实验化等模式

生物教学信息化、实验化等模式促进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计算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模式迅速发展并进入小初高的课堂之中,随着投影仪和计算机在课堂中的普及和使用,互联网技术、数字化图像及视频资源的便捷使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模拟实验和教学慕课等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信息资源和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深入思考提供了更为多样、更为便捷的手段和方法,有力地提高了一贯式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很多高中还建成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动植物标本制作实验室、显微数码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实验室等多功能性、综合性实验室。这些实验室里的高端仪器设备能够为学生开展小初高生物课程培训及涉及未来大学课程的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提供有效保障。

(三)强化教师的生物竞赛培养等专业能力

教师的生物竞赛培养等专业能力的发展是落实一贯式教学效果的关键。经过三十届生物竞赛的举办和坚持,不得不说,生物竞赛教师经过多年的参与和学习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授课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从事竞赛专职培养的教师毕竟很少,且都是高中教师,其中有部分教师在面对竞赛时依然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上的准备,将面对很大的挑战,教师是竞赛培训的最终执行者,是落实竞赛教学效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一贯式课程改革及培养的推进中,教师职业能力的螺旋式发展成为一贯式竞赛课程培养启动后必须面对的问题。例如,学科知识的更新和学科教学知识的掌握依然是教师研修的重点,如能熟练掌握大学十几门生物相关学科知识的要点,并能结合当前的科学研究进展加以授课,则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对于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整合各个学科的共性知识,建构生物学科核心概念体系,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找到方向和逻辑,不至于在探究和求索中有所困惑和迷茫。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物竞赛的培养道路上,坚持和努力是关键,方法和策略是重点,通过竞赛教师和学生三军用命,勇毅前行,方能创造出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龚伟,冯宁,应益可 . 我国生物学竞赛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基于文献比较的视角 [J]. 中学生物学,2018(9):86.

生物学科课程范文4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态道德

我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大工作。保护环境本来就是一项基本国策,现在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更是对合格公民的新要求。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既要实施生态道德教育,也要注重课程标准要求。但是就目前而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依然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这种情况不容乐观。

一、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1.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及要求不够明确

在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想要更好的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也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此也需要要有相应的教学资料。但是就目前而言,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人们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依然还不够明确。很多教材还是以生物学科本身的知识内容进行撰写,关于生态道德教育的要求分散比较广,不集中也不明显,并没有独立的章节讲述在生物学科中如何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2.学科教学中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意识不强

我们常说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的必要,当然同时也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需要。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牢固记忆考试必须的知识点,总会加强对学生的习题训练,教师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育人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会重视老师反复强调的考点,对生态道德教育也会不够重视。

3.学科教学中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不专业

很多高中生物教师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缺乏相应的思考,在上课的时候没有相关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相关的思考和研究,也没有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生物学科的教学目标,因此也缺乏相关的途径。尽管有时候找到相关的途径也没有做足相关的工作并且很多老师所进行的生态道德教育也很比较浅层面,没有太多的深入,这就会使得生态道德教育在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教学缺乏完整性和专业性。

二、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1.强化教师生物学科中的生态道德教育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生物学科的教师必须首先树立生态道德意识,践行生态道德行为,以身作则,教化学生。如果学校能对生物学科的老师开展集中的生态道德教育学习与讨论,先让老师们具备生态道德观念,从而使学生能将生态道德外化为行为。通过较为集中和系统的培训和训练,提升生物老师的生态道德教育水平和能力。

2.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一般结合了教师用书、参考书,再加之多年授课经验讲解内容。也应该将固有的知识点结合新时代的新事件再做另一番讲解。更加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心。通过情景导入或者引发思维等等方法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生态道德教育。这样适度的引入也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感受到不遵守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深刻牢记保护生态,保护资源的警钟。

3.根据学科内容进行生活实践活动

劳逸结合,寓教于乐是轻松学习的好方法。如果能将生物学科的学习和生态道德教育轻松结合,通过老师的编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再表达给学生,就能使让学生牢固记忆并时刻践行。比如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每年的植树节、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等等节日举办简单的主题活动。如在世界环境日当天全校师生就可以举行一个“建生态文明、享绿色未来”的主题讲座,或者举行一个废物利用节能减排的手工艺品展示活动并进行节能宣誓和签名活动。

三、结语

不可否认一个人对生态道德的认识也反映其对生物与环境的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蔡泳.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7(3):93.

生物学科课程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生物学教学

引言: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各个学科都在与时俱进地进行着教学创新工作,其中以课本教学资源为载体围绕学生实际学习发展需要和当地教育特色而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创新的一大热点课题。在新课改教学工作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发极具自身教学特色的校本教学课程资源,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基于此,立足生物学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问题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一、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就当前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而言,与地理、物理、化学等课程知识内容大致相同,都是作为单一独立的学科而参与教学的,课程内容知识会根据教学大纲的不同设计被人为地打乱,知识点的学习也较为分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来说,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科知识的学习难度,并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基于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内容,相对于课本教材来说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实践教学应用过程中可以从学生实际学习特征出发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加强课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课本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融入多样的校本课程教学资源中去,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指引,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从这一层面分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构建系统而完整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应用中校本课程的内容设计也可以促进跨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这部分内容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教学资源,设计校本课程内容,围绕“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为主题进行探究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立足生物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从生物学科知识出发,解释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的交换情况;从化学角度分析,就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变浑浊的现象进行解释;从物理角度解释气体扩散和分子运动问题。在这种富有学校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中,融入多种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究,拓宽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活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强化学科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以生为本原则

就当前素质教育视角而言,在现代化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出发,灵活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内容,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有序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而言,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其目的也在于着眼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服务。在实践教学阶段,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学科课本内容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观察、思考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立足社会生活实践,着眼实际生活话题,就生物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在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中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意识到生物学科与实际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与日常生活与学校所处地区的生产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地域性原则

在现代化素质教育背景下,各版本教材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教学针对性,但是由于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在实际教学阶段课本的许多植物资源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常见,而学校所在地特有的植物种类在课本教学资源中也没有相应的体现。这种课本教学资源和实际生活之间的断层也会给生物学课程教学工作带来许多的不便之处。基于此,在校本课程资源的设计阶段就可以立足学校当地特色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地区生物的优势来丰富课本教学资源内容,尤其是当地的一些特产以及特有的植物种类,这些都是优秀的生物课程校本资源。通过这种类型的校本课程资源设计,拉近学生与生物学科之间距离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从生活化角度出发对当地特有的生物资源有所了解,并随着教学工作的逐步深入尝试探究本地区经济发展建设与当地生物资源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实践性与创新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也应当在传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为此,在实践教学阶段,生物学校本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应当围绕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教学主线,强调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与探究性,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校本课程的辅助教学在观察、探究、实践、分析的学习活动中,增强课程学习体验,并学会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进而从中找寻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除此之外,从生物学科校本课程资源的实践性教学特点分析,大部分种类的探究性学习课题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实践教学应用中,并不局限于课内教学活动,也应包含众多的校外实践类型课题内容。在这种开放性的学习资源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方式主动汲取学科知识内容。将课本静态的文化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充分利用校园、社区以及自然资源和优势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科核心素养。

三、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1.立足学生学习需求,构建特色校本课程

在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阶段,教师首先就需要明确学生学习需求在课程资源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灵活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在搜集校本课程学习内容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参与其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参与到学校校本课程的选择与设计工作中,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在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驱动下构建特色校本课程资源体系。除此之外,在选择校本课程资源内容时也应当立足学校本地实际特色,发挥特有地域资源的作用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视野。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实施以来,课程教学的重点也正在逐步朝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发展方面转变。为此,课程资源的内容与选择也应当从贴近自然生活以及社会实践出发,将各类生活话题融入其中,拉近校本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我国的植物资源”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工作就可以围绕当地特色的植物资源展开,从极具特色的植物类型入手逐步延伸到环境保护的话题,将课程教学和生活实践进行有效的融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围绕学科教学特点,开发生物校本课程

相较于其他几门文化课程的教学工作而言,初中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自然学科,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注重课本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强调从身边常见的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入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特征也是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以往的课程教学理念中,教师大多只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一味地追求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科知识和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素质教育的实施,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要求日常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充分融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学校方面就要充分结合实际学科教学特点,将极具学校教育特征的教育资源融入其中,建设学校特有的校本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校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3.借助生活实践活动,丰富校本课程

内容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课堂知识在生活场景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例如酸奶的发酵、食物腐败现象、植物光合作用等等,都是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直接应用和体现。由此可见,初中生物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物学科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积极发掘校本课程资源内容,借助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科知识。例如,在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就可以从生活话题入手,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吃奶、小鸟筑巢、鹦鹉学舌等现象引入校本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学习场景,以生活场景以及生活中的生物应用问题为教学契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加强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为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总结

在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并围绕其基本设计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设计。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立足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学习需求多样化设计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敏龙.利用初中生物校本课程提升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思考[J].天津教育,2019(35):84+86.

[2]窦喆.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8,34(02):69-70.

生物学科课程范文6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物教学;生物素养;培养途径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深入改革,在高职教育教学中不仅重视对知识的传播与教授,同时各大院校也开始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是个人在成长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品格。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指导教学、评价和革新的作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1],同时也是时代的要求和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学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要以培养具备较宽理论基础和较强技术应用能力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他们对生命生活的态度、是否具有对科学技术的探索精神以及是否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理想信念的实现,更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这就要求高职生物课程教学中,要坚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展开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形成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有利于生物学科的发展,而且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高职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具体表现

1.核心素养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做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它是人进步成长的基础和内核。学科素养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综合性品质上的体现和落实,是学科教育价值观的反映[1]。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公民在参加社会活动和个人决策时所需要具备的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相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核心素养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核心素养是生物学科素养的基础和统领,高于学科知识。而生物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育人功能与生物学科价值的有机结合,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所在。高职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科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其内容反映了自然科学本质。它让学生既能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能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高职学生所具备的生物核心素养,反映了他们对生物学中的核心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他们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所具备的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2.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理性思维、生命观念、科学探索精神和社会责任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可以终身受益的基本素养。是他们在解决实际生物学问题是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下所述:

(1)理性思维的训练

从大量生物学事实和研究中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规律;运用相关的生物学规律预测或探讨生命现象;正确运用文字、图形、模型等表达方式阐明生命相关活动原理;对某一生物学问题或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论证。

(2)生命观念的养成

用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认识并解释生命活动;用生物的进化观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用平衡的观念解释个体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变化的规律;用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观解释个体新陈代谢、生物群落和环境的关系。

(3)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由问题或需求引起对生物学的探究或生物工程的实践;通过观察提出可以探究的生物问题或生物工程需求;依据问题设计出相关的研究方案,用不同的方法探究不同的生物相关问题;依据所手机的数据、资料、信息进行分析、论证形成结论。(4)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用所学生物的基本知识和观点辨别并揭露伪科学;指定并实施健康的生活计划,合理管理家庭成员的健康,配置健康药箱;向他人宣传的危害;参与环保健康建议的讨论等。

三、高职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1.结合生物学科核心四个维度做好学前素养评估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职学生开展学科素养的培养,首先要对学生的素养水平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在学前生命观念发展水平及其科学探究的能力水平;认真分析学生当前已具备的理性思维水平和已有的思维能力;综合分析学生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意识,并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行客观的评定。高职生物课程的教学应从这四个维度把握学习的难度和层次梯度,以便平衡学生具备的学前素养和已形成的素养之间的差距,找到解决办法。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学。由于高职生物课程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将知识、技能和情感融为一体,在复杂的情境中利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全面强化学生综合素养。如果只是单纯地结合课本来授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到枯燥和吃力。事实上,生物学科本身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师能采用通俗易懂、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书本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植物生长激素”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植物生长激素的发现和作用以及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将抽象的知识理论转变成具体可视的图像和视频,这样就能是课本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学生通过从中观察,很容就了解植物的生长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十分有益的。

3.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职生物学科的实验性很强,对学习者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对于生物学的学习来说,具备实践研究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生物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上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考能力、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生物实验课程正是训练形成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问题引导、假设引导等方式,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做好实验准备,在实验过程中分工协作,观察实验对象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差异,以便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通过总结归纳、对比课本知识,在实验中寻找真知。这些要求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开展课外探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课外训练是生物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较为关键的环节,也是促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开展课外探究的教学中,可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项目。如选取一定的地点,探测水源的微生物物种、植物组织细胞结构的观察等。这样,学生带着目的在户外开展活动,感受美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从实验结果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提升他们的生命观念、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总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职生物教学,在结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下,引导学生养成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感,可以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

[2]李晓东.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关键[J].今日教育,2016(3).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9.

[4]林文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J].文理导航,2018(1).

[5]姜宇,辛涛,刘霞,林崇德.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生物学科课程范文7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随之在教育界当中应运而生,且在不断的推广之下,得到了教育人员的高度重视。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其主要指的是学生在面对不确定现实生活的时候,运用该学科观念及知识等方法将其问题解决完成的能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初中生在发展中必学的科目之一,因此如何在其中开展有效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更是成为了现如今生物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针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笔者首先将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阐述,其次在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就初中生物学而言,各层次的种类、结构,以及功能等都是其研究的方向。就目前我国初中生物学的教材内容来看,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有: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以及人体解剖学等。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作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重视的问题之一,其主要包含的内容有生命观念、理性思维,以及科学探究等方面。首先对于生命观念而言,生命观念主要指的是学生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通过对各个生物生命现象的深入观察,理解生物学概念,并在该过程中对生物的多样性及统一性等特点进行全面的掌握。其次对于理性思维而言,其主要指的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尊重生物学的客观事实,且需要在该基础上,发展自身的理性思维,敢于在探讨中提出新观念,进而通过对其的论证等,完成科学的学习。最后是科学探究。对于生物学科而言,其本质上算是一门具有探究性的学科,学生在生物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同样将需要通过发现问题,仔细观察等,完成科学的探究,这对于培养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同样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通过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以及规律对其核心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

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是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之一。伴随着新课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入,相关人员随之针对生物学科提出了非常多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不但是组成生物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帮助学生提高生物素养的重要基础。基于此,要想开展全面且有效的学科素养培养,生物教师必须抓住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及规律,开展高效的课堂。当然,该过程的实施对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生物知识内容,以及理解应用这些内容等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课时,该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人体中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是什么,以及了解无机盐与维生素等的来源。因此,首先,教师需要在该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在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生物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教师需要通过对各个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介绍,以及组织学生通过于探讨等开发自身的思维,让学生对该内容进行主动探究。最后,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以及相关的引导让学生从中理解该知识点内容,以及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应用这些内容。

(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习能力同样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基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对该能力加以重视。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从思维模式、生物推理能力这两个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其具体做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可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在该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其次,在课堂之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思考具有深度的问题,如从植物的生殖繁衍到生命的意义等。这样不但可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而且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而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样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以上就是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相关教师需要对其加以重视,进而对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如今这个新时代当中,我国教育事业随之得到了不错的提升与改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更是得到了教育部人员的高度重视。通过上述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可了解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的生物个性素养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章筱婷.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0).

生物学科课程范文8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践活动;素质教育

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生物学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利用生物实践课堂培养学生素养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众所周知,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学中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生动性,同时在高中生物课程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在生物学科素养中培养学生科学观念是主要人物之一,这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目标之一。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优化自身教学方法,从教材中提炼科学的观点、方法和思想。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生物实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只有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入的了解生物知识,从而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观念。生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有计划地为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并利用实践活动为学生树立科学的观念。例如,在“观察DNA和RNA的分布”的这一实验中,在教学中我们可先将实验目的告诉学生,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理解DNA与RNA的染色原理和方法以及DNA和RNA在细胞内的分布。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我们还要讲注意事项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能够高效地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井然有序的开展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深入理解。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成功就会有失败,实验失败不要紧,教师要通过实验失败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观念,让学生知道所有的生物知识与原理都是经过生物学家无数次或失败或成功的实验积累得出来的。实验最后我们再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如,真核细胞在DNA中的分布、RNA分布在细胞质中、盐酸的作用、实验用染色剂对DNA与RNA的亲和力有所不同等。教学中采用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二、为学生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述一些基础性知识外,还要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培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实验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例如,在学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时,主要是探究我们所用食物中包含的脂肪、糖类等物质,糖类和脂质都是细胞内重要的化合物,广泛分布在动植物中。所以,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些物质形成深刻的记忆,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到了实验室,并为学生们准备一些牛奶,然后让学生们用实验来探究牛奶中是否含有课本中所说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三类成分。在实验中,学生们依据斐林试剂与还原糖生成砖红色沉淀的原理,来判断牛奶中是否存在还原糖;依据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来判断牛奶中是否存在蛋白质。这样一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实验探究课,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为学生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

在生物学科研究中高中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后备力量,对未来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必要加强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思维情景,引导学生理性的思考,最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例如,在学习《酶的特性》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实验中要选用新鲜的肝脏?为什么要把肝脏研磨碎?实验中是否要设对照试验?要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你想设定哪几个温度?根据你的假设,你预期会看到怎样的实验结果?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酶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实验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将实验中所用到的知识进行有逻辑的梳理,从而提高实验效率。这样,教师在生物探究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并确保实验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确立生物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并在教学中贯彻落实,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范玮,汪丽娟.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科教导刊(下旬),2018(08):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