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交叉性的影响

高中生物学科交叉性的影响

一、高中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

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详细研究了细胞膜,看到了清晰的“暗——明——暗”的三层结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暗层是蛋白质分子。学生对电镜成像的原理不清楚,教师就要借助物理知识补充说明:电子束照射大分子物质(即蛋白质)散射度高,图像显示该部分较暗;电子束照射小分子物质(即脂质)散射度低,图像显示该部分较亮。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细胞膜的类似“三明治”的结构。此外,在高中生物学中有很多实验也涉及化学方法。例如学习细胞膜的功能时提到脂溶性的物质通过自由扩散优先通过细胞膜,但在教材并没有解释其中的原因。笔者在处理该部分内容时渗透化学中讲到的物质相似相溶原理,与学生一起分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其表面是磷脂分子的亲水端,内部是磷脂分子疏水的脂肪酸链,使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脂溶性物质易通过。

二、学科交叉性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新课改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而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的主体参与的过程。教师能否正确启迪学生的思维就成为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因此,在高中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和新课改理念的双重要求下,教师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就显得尤为关键。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是教育观念变化的产物,实行它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就生物教学而言,教育观念的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实践“终身学习”理念,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

时下流行“快餐文化”,大多教师任务式应付教育教学,此种状况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深化和更新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密度、信度和高度,迫在眉睫。由于工作特点和任务的原因,生物教师所涉及的知识层面有一定局限性。即使是过去系统学习过的相当一部分生物问题和理论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们的记忆中越来越显得苍白,甚至消失。随着生物学科领域内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新的科学观点和理论的提出,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各方面都不能落后太远,同时要了解社会动态,了解学生思想的动态,在把握他们的走向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教师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就要重视终身学习,教师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吐故纳新,与时俱进。

(1)注重STS教育

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基于我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活动设计,学生通过假期调查:怎样才能实现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有较多的农产品,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热爱家乡之情,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学生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2)注重理论知识的改革

科学知识促进生命科学不断发展,高中生物课程也呈现开放形式。例如在选修三的教学中,关于胚胎工程的课后习题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通过报刊、互联网等途径,了解胚胎工程的新进展。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适时地填补知识空缺,更新教学内容,能将当今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不断整合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2.开拓知识视野,提高自身的智能素质

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开拓知识视野是智能素质提高的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是开放创新的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的,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一支高素质、综合业务知识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就很难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具有全面、扎实、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还应了解并掌握与本学科相关渗透的一些基本知识。生物教师应积极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现代生物教学和时展的要求:教师要从课堂上只侧重传授生物知识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要有目的地、逐步做到潜移默化地贯穿到以提高综合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去。将学科基础知识作为载体,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认识、分析、归纳的能力,并将其上升到理论水平。在讲授单科知识的过程中,尽量挖掘本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直接、间接的联系,将这种联系作为桥梁,把各个单科能力结合为综合能力。生物教育与其他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在当代同时存在着纵向分支化和横向综合化的两种趋势。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应不断吸收各种新知识,开拓视野,以适应当代生物教学的智能结构要求。生物教师在教学领域要做到游刃有余,必须拥有一池水、一江水,要做杂家。

三、结语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实施相关学科教育的交叉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素养。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照此要求,我们要不断潜心钻研,为高中生物教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联系作出进一步的探索,使高中生物课程更加贴近时展的要求。

作者:糜金荣 单位: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