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艺术空间的表现形式研究

平面设计中艺术空间的表现形式研究

一、重叠空间

重叠空间是艺术空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类型,是指平面设计中一个形象对另外一个或是几个形象进行局部遮盖所形成的一种前后有差别、上下交叠、远近不同的纵深空间。一般而言,相互重叠的几个物体中前一个物体的形象和轮廓线是较为完整的,另外几个物体的形象以及轮廓线由于在交叉点上受到了阻碍,会表现出一定的不完整性,这对于平面作品中前后纵深感的营造有着特殊作用。追根溯源,这种重叠空间最早出现于我国传统山水画空间营造方面,画面中山与山、山与水、树与山之间纵深性的相对位置都是通过重叠表现手法实现的。后经逐步发展,重叠这一表现手法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是利用连续的、相互重叠的物象来引导受众从前边看到后边,从二维的平面载体中体会到三维立体空间的纵深感。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这种重叠空间的例子数不胜数,字母的重叠、汉字的重叠、图形的重叠、不同色彩的重叠等都在平面设计中经常出现。以《国际广告设计大师丛书》的封面为例,该画面由若干只人手的上下相互重叠而形成,营造出了一种立体感和逼真感,从而加深了受众对该封面的印象,进一步凸显出了“设计”这一主题思想。总之,这种重叠阻挡的关系不仅丝毫没有影响到设计理念的传达和平面画面效果的呈现,反而使艺术空间的层次变得更加清晰明了了,并充满了一定的趣味性和不确定性,深得受众和设计师的喜爱。

二、图底空间

图底空间,隶属于错视觉范畴,它是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空间中最具特殊性的一种表现方式。所谓的图与底是一种相对的关系,我们习惯性地将看到的物体称之为图,背景称之为底,受众在观看画面过程中图与底相互分离所产生的前后层次关系就是图底空间。图底空间是经过设计师巧妙设计而形成的,设计师往往利用公用边界线将两种不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当我们的视线集中在一个图形的时候,另一个图形就后退为背景,反之亦然。这种图形关系所形成的是一种不确定的空间感,带给受众的也是一种不安定的感受,但恰好是这种不安分性的存在,使得平面作品产生了一种“动态”的空间视觉效果,并流露出了一定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受众强烈的好奇心。此外,这种图与底的空间结合形态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视觉上的僵持,受众需要在反反复复地回味与观看中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总之,这种共生互融的图底空间,在促使主题与背景相互交融为一体的同时,还确保了画面的包容性与双重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平面空间,提升了画面的趣味性和简约性。以福田繁雄的《合作》这件标志作品为例,画面中着白色衣袖紧握水杯的手和着黑色衣袖紧握水杯的手的边界线是共用的,两者相互包容,共同衬托。当受众将黑色视为背景的时候呈现出的是着白色衣袖的手紧握水杯的画面,而当受众将白色视为背景的时候则呈现出的是着黑色衣袖紧握水杯的画面。这幅作品中黑色的图形与白色的图形互为图底相互转换,呈现出强烈的动感,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融洽、谦让有度”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残缺空间

在平面设计中,残缺空间是由部分图形的缺损而形成的一种空间形式,这种残缺化的表现手法不仅不会影响最终画面效果的呈现,还能发挥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刺激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自动对其进行补充,有利于加深受众对平面作品的印象。这是对“完结假设”原理的最好例证。一般而言,残缺空间中的“中断”并不是随意而为之的,而是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后形成的,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省略号,能够带给受众不同程度上的心理以及视觉上的停顿,为受众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和联想空间,颇有“以少胜多”的韵味。格式塔心理学家也认为,人类的视知觉总会自动将视野中不规则、不完整的空间形态进行重新组织,从而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形态。这种残缺空间中的中断、省略所带来的刺激感以及艺术空间表现力,都会大大超越完整的空间形态。而中断、省略之处所蕴含的紧张感以及变化感也体现出了从不平衡到平衡、从不完美到完美的蜕变过程,受众心理也随之经历了一个由紧张、对立到松弛、和谐的复杂变化过程。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旅游局的标志设计呈现出的就是典型的残缺空间,画面中黑色的加州地图和白色吉祥物灰熊都不是完整的,但其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和空间效果却是非常完美而又鲜明的。又如,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设计的海报作品《第二十七回产经观世能》最终呈现出的也是一种残缺空间,设计师将主体物象“能面”安排在作品中间,为了进一步突出画面主体,将“能面”的次要部分(白色的帽子)去掉,仅仅留下残缺的面具作为中心主体,这样就会和白色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突出主体形象的同时也提升了画面的立体感。

四、矛盾空间

矛盾空间,即利用二维平面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三维立体空间感,这种图形结构在二维空间中是合理存在的,但在三维立体空间内却是荒谬、矛盾的。它改变了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存在规律和连接法则,并使画面物象在三维立体空间中显现出一种异样的、非同寻常的形式结构。虽然这种矛盾空间充满了矛盾,但其营造出了不同层次的虚拟空间,打破了有限空间的束缚,从而为设计师提供了足够大的创作空间,同时也利于受众创新思维的展开,最终另受众产生一种梦幻般的视觉体验。具体而言,矛盾空间的呈现是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其一,共用面,不同视点的联合。这是指将多个不同视点的立体图形进行划分,然后借助共用面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既俯视又仰视的矛盾空间效果。其二,前后错位,矛盾连接。这是指利用两条相互交叉的线条(如直线、曲线、折线),将平面中的形体按照无前后之分、无上下之分、无左右之分、无方向之分、无体积之分的构成原理连接起来,从而生成一种矛盾的视觉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种矛盾空间在整体上是矛盾的、不合理的,但其保持了局部空间构成的合理性,这也是矛盾空间的最特殊之处。以著名平面设计师汉斯•希尔曼为其朋友的袖珍书所设计的封面为例,该书籍封面就是典型的矛盾空间,从左上角上看其呈现出的是一本书的形象,从右下角看其呈现出的是另外一本书籍的形象,且每一个形象都是合理存在的。但将这两个部分连接到一起却发现这种空间形式是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两本书籍所处的空间是相互矛盾的。设计师却将这两者巧妙地连接到了一起,无限循环却又各自成立,从而形成了一种怪异的空间结构,引发了受众深深地思考“这究竟是一本书还是两本书”。

五、总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艺术空间,其都充满了空灵感、层次感以及冲击力,对于平面作品最终表现效果的呈现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给予艺术空间高度的重视,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以进一步深化艺术空间的意境,丰富艺术空间的层次,提高艺术空间的表现力,从而满足现代人对美的追求。

作者:王康媚 单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