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设计方法与运用

乡村景观设计方法与运用

摘要:从空间造型组合、空间艺术、环境色彩、人文特色与资源利用等方面阐述了乡村景观设计常用的方法,为乡村空间环境和景观美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景观;空间;色彩;植物配置

1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相继出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乡村发展议题。乡村景观建设质量是乡村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因此,对于乡村景观建设原则和应用进行研究尤为重要。

2空间造型组合设计的运用

空间改善是为增强场所感而做的环境空间设计、整体和特性的处理,透过景观设计上所运用的地形、地貌、水、植物、铺面、街道家具、构造材料等景观元素及设计原理,将空间造型、质感、色彩予以组合,营造出一个兼具美学与实用功能的环境;而空间改善过程,不但需要考量空间造型组合、质感、色彩的合理性,也需在创造愉悦视觉景观的同时,善于用该地域的文化特性、周边空间机能和景观素材的组合,塑造有特色的景观风格。色彩、造型和质感等要素组成了空间效果,造型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而所有空间形成都可以从点、线、面及体的秩序感和变化感的提供中实现,在设计过程中,都是由基本元素以无穷尽的排列组合变化而得到。

3空间艺术设计的运用

公共艺术则是为公共场所而创造,乡村环境设计属于公共艺术的一种。针对一般的乡村环境而言,为激发乡村空间地域的活力与凸显文化特性,必须采用各种艺术手段和技术手段,将各形各式的艺术手法带入日常生活环境中,使艺术作品与设置地点的周围环境景观、人文特质相结合,融入该环境中,以达到相互彰显的作用。当艺术与生活的点滴和活动结合,会形成一种新的双向关系;生活可以启发艺术创作,而艺术经验也可以丰富生活本身。乡村艺术以有形或无形的姿态产生,可能是一件作品或事件,要感受乡村艺术成果,必须进入地方生活的脉络中感受。总的来说,乡村艺术价值来自于集体的故事性及当地精神的呈现,是一个使用价值胜过交易价值的存在。环境艺术的感受会随时空背景而转变,必须不断地创造艺术构想及优质化,在社区特色基础上,赋予村民对环境艺术景观认同的积极意义,进而创造乡村生活的和谐感。环境艺术观念的导入及气氛的塑造,可从公共空间的公共艺术及民间艺术设计着手,让乡村生活环境呈现崭新的面貌,感受其艺术意境,进而促成村民环境艺术品味的提升。将艺术融入景观设计,将景观美融入生活之中,唤起村民对环境的享受,乐于接受环境的熏陶,并亲近它、使用它及爱护它。环境艺术在乡村空间运用的设计原则有4点:①针对场地的实质环境文化、历史特性等来创作公共艺术;②具独立性的艺术作品的设置,需调整当地所有关乎视觉感受的元素,诸如尺度、色彩、质感与量体来呼应该艺术作品,并能同时与周围环境相互配合;③艺术作品的设置需考虑场地大小,并与周围环境景观配合;④利用场地现况的地形地貌,以该场地的泥土为素材,透过地貌修整等各种方法,创造出的地景艺术;⑤民间技艺是较常见的手法,如草编、竹编、剪纸……,都以生活技艺做为出发点。

4环境色彩设计的运用

空间的影响力可以通过环境色彩的明度对比、色调对比、色温对比和互补对比等对比处理而加强。环境色彩由自然环境色彩和人工环境色彩组成。环境色彩不仅可以美化、丰富环境造型,还可以吸引视觉焦点、平衡心理,并影响村民的情绪、精神和行动。因此,环境色彩设计应注重与环境调和,才能产生舒适、亲近及和谐的感觉。环境色彩的设计与当地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建筑材料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的聚落建筑形式展现不同色彩风貌,如传统民居建筑、寺庙等。在进行景观色彩计划时,应考量周围环境气氛而加以点缀,并利用色彩衬托造型使其更美,通过色彩冷暖和明度变化,强化空间的领域感。建筑物本身的色彩、构造、比例及质感,会影响到户外空间呈现的个性,若建筑物外墙传达的是粗糙、灰暗的感觉,所形成的户外空间往往令人感到冷漠而难以接近;但外墙若展现温暖、细腻及适当比例,往往给人亲切舒适的感受,建筑物也可配合场地的地形高低变化,以融入地形环境景观之中,创造层次丰富且多变的视野,提升视觉美感,达成景观改善目的。环境色彩在乡村空间运用的设计原则有4点:①轻重感:色彩的轻重感主要由明度来决定,高明度的色彩具有轻的感觉,而低明度色具有重的感觉[1]。②冷暖感:色彩的色相、明度与彩度均可让人产生冷暖的感觉,而色相在冷暖感觉上作用最强[2]。③距离感:色彩进退与伸缩的这种距离感,产生于眼睛感受色彩的不同,一般而言,色相在距离感的作用最强,其次是彩度与明度[3]。红、橙、黄具有前进或扩大的特质;草绿、蓝紫、紫即有后退或收缩感。明度高或彩度高的色彩感,则具有空间扩大之特性。④配色与面积:暗色、强色、面积应小;亮色、弱色面积应大。面积大的彩度应低;面积小的彩度应高。

5人文特色与资源利用设计的运用

随着城乡快速发展,农村面貌逐渐缺乏个性,渐渐失去地方特色,农村风貌的构建应与当地文化、生活模式相符,展现地域性的装饰与元素,并保留原有纯朴地方素材,借此凸显特有的地方乡土特色。同时,景观系统的开发和设计除了保有当地文化与良好的景观风貌外,应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坚持扩展、系统和创造思维,并从环境的整体发展定位、关系、性质加以规划,从小环境改善着手,对旧环境景观加以保留、改造和创新,同时兼顾与自然环境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融入当地民俗风情,才能创造出具有独特性的乡村风貌。在人文特色设计方面归纳有以下几个原则:

5.1尊重当地传统文化与乡土习俗

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纳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习性或传统文化给予的启示,诸如:具有历史、宗教、文化、民俗、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意义的体现。

5.2场地素材的运用

每个地区所能使用的原始天然材料如土、石、竹、沙子、木材、茅草等,如能融入设计之中,搭配传统工艺技法,将更能充分表现出当地的独特风貌及场地美学。

5.3老建筑的运用

老建筑也是景观设计很好利用的资源,只要规划得当,无疑会成为景观中的亮点。吴良镛先生曾提出有机更新模式,保留设施完好的、维修有价值但有损坏的,拆去破损严重且无价值的。在景观环境中,建筑物是主体元素,周围环境是配合建筑物位置起到或充当调和的角色,并使环境产生联系和强化作用。因此,建筑物配置所形成的空间与建筑物本身之间,其功能与风格应做到协调。在景观设计上,可适时增加或改变旧貌,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使旧的环境景观内容更理想及适用;而建筑物因同时具有界定及划分空间的机能,可配合周围地形、树木、建筑物高度及平面进行安排,影响视觉对空间形态及大小不同的感受。在资源利用设计方面归纳有以下几个原则:①减量:要改善饱和、混乱不堪的环境景观,就应建立减法的空间美学观,大自然景观之美永远大于人造美,非必要不轻易添加人工设施于其上,以符合减法设计理念。因此,景观设计应尽可能减少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使用,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如光照、风、水、土壤、原有植物等,则可大大减少能源使用。农村景观设计应以减法、简化为原则,进行环境景观的改造运动,减少过多材料的滥用与设施的拼凑,减少视觉上的文字与图像,让建筑、地景与设施融合,避免过度的景观设计。②再利用。利用废弃的材料或自然环境素材,如植被、土壤、砖石、漂流木等,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废光盘片可以回收再利用,作为道路或石砖材料的填充物;将报纸做成纸砖,并将纸砖重新组合排列成一面面的报纸墙,或者制成其他的设施物。

6植物配置设计的运用

植物材料是界定户外空间组成及塑造环境氛围的重要元素,也是自然、宁静、和谐的关键素材,不仅可维护生态平衡,还可作为视觉景观的引导与阻隔。植物是具有动态性、成长性的景观元素,其风貌可随季节变化及成长而产生持续性的变化,植物栽种设计时所选定的树种及种植区位,还可影响周围环境产生视觉自然新鲜感,其植栽的大小、形状、颜色与质地的组合配置,更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发挥营造空间、调节日照、净化空气及涵养水分的功能。植栽种类依其形状大小分为地被植物、灌木、乔木等,如将其加以组合变化,创造出的景观更是令人惊艳且美不胜收的视觉感受,诸如大乔木具有浓密树冠与展开的优美树形,是很好的视觉元素,与中、小型灌木搭配时,往往能成为空间配置中的焦点植物;灌木则可列植成矮墙围篱,具有界定环境空间的功能;花卉则具有季节变化、色彩鲜艳丰富等强烈的视觉效果,而且具空间点缀美化效果;爬藤类植物则能依附在其他构筑物上,具有依地塑形、展现环境特色的能力。综合来说,不同高度的植物配置,会区隔出不同的空间感,诸如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遮盖空间、封闭的遮盖空间、垂直空间[4];不同的树种会有不同的外形,诸如散形植物可给人宽阔视野的感受,金字塔形植物可设置成为视觉焦点。不同植物的质地与颜色,则可形塑出空间的距离感。因此,如想在一个小空间中营造出较深远广阔的景观视觉,则可善用颜色浅、质量轻的植物。

7结语

乡村景观设计应从多维体的空间视角,利用系统、统一、创造的思维模式,全盘考量环境的造型、线条、尺度、地域特色、植栽配置和色彩,通过立体化、组合形式来丰富农村环境景观内涵。

参考文献:

[1]胡建伟.谈色彩的情感性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镇江高专学报,2011,24(02):115-118.

[2]李小沛.汽车外观色彩的发展演变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8.

[3]赵秀芳.产品设计中曲面形态的塑造[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

[4]渠志勇.园林微地形植物造景应用初探[J].同煤科技,2010(02):41-43.

作者:闫立江 杨翠霞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